元代
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
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元代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演变经历,对于我们了解和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这个主题,从不同维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元代文学的特点1. 独特的时代背景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这是一个政权更迭的时代,因此也给元代文学带来了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时代氛围。
元代文学在表现时代背景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自觉性,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各种心理和生活状态。
2. 自然观念的转变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自然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之一。
元代文学中对于自然的描写、表现、感受等方面都出现了重要变化。
同时佛学和道教思想对于元代文学的自然观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其自然观念的进一步转化。
3. 大量民间元素的融入元代文学是以元朝为背景的文学,因此不仅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审美标准,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和民间文化元素。
这些元素对元代文学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元代文学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4. 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元代文学在面对自身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的时候,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和反响。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元代文学都有所表现,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各种态度和反应。
二、元代文学的演变1. 元曲的繁荣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性产物,其流派和作品数量在元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元曲不仅在文学作品形式上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在表达方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特点。
2. 文言文和白话文并存元代文学中,白话文作品的创作和发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元代文学中白话文和文言文并存,二者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白话文的创新和发展,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的篇章。
3. 多元化的文学流派元代文学中,各种类型的文学流派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例如,南北元派、元学派、禅学派等,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语言特点和审美取向。
(完整版)元代文学史年表
(完整版)元代文学史年表背景介绍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元代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戏曲等多个领域,风格各异,内容丰富。
本文档旨在整理元代文学史的重要事件和作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元代文学史年表1206年 - 1227年(成吉思汗在位)- 元昊创立西夏,成吉思汗开始统一蒙古部落- 元代文学起源于蒙元边地的曲辞民歌和诗文1228年 - 1259年(拖雷在位)- 拖雷统一草原,蒙古帝国开始崛起- 元代文学开始形成风格独特的后期边塞诗1260年 -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 ,建立元统,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代文学在政治、经济中繁荣发展,出现许多重要作品和流派,如杂剧、元曲等1295年 - 1307年(成宗元贞在位)- 文学艺术进一步繁荣,元人的杂剧和元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著名作品有《窦娥冤》、《西华山》等1308年 - 1311年(武宗元统在位)- 元代文学进入鼎盛期,元曲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元人的杂剧和元曲艺术达到了顶峰,著名作品有《长生殿》、《琵琶记》等1312年 - 1320年(仁宗至治在位)- 文学艺术继续繁荣发展,特别是元曲在艺术形式、创作风格上不断创新- 著名作品有《马丹阳》、《转寒夜》等1321年 - 1368年(英宗至治在位)- 文学艺术进入衰落期,元曲的创作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元代文学的创作和观念受到明代文学的影响,逐渐衰落总结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时期,文学在这个时期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
从元昊的西夏到成吉思汗的统一草原,再到忽必烈的大都王朝,元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元代文学史年表记录了元代文学的演变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元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 注:以上年表仅为粗略整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和详细,读者可进一步参考相关资料了解元代文学史的更多内容。
元代著名诗词
元代著名诗词1、《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江南弄》元·张宪茭尾蒲芽新水足,沙暖小桃红夹竹。
谁家燕燕倦东风,戢翼画梁春睡足。
螭头舫子载醽崿,勿惜千金买词曲。
明朝风雨蔽九川,千里江南芳树绿。
3、《读史》元·王冕耿耿青灯照青史,坐看兴废眼前来。
亡秦未必非胡亥,灭赵终然是郭开。
三国英雄由将相,六朝人物只婴孩。
商之孙子宁无论,妲己端端是祸胎。
4、《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元·许有孚买陂塘旋栽杨柳,诗人何逊曹务。
水云乡里看云锦,不羡落花红雨。
如顾渚。
脍鲜鲫银丝,画舫萦回屿。
花娇欲语。
任潋滟荷觞,淋漓宫锦,痛饮是佳趣。
虚闲地,更有图书如许。
坑灰追笑嬴吕。
北窗一榻清风细,读罢羲文章句。
姑置醑。
对避暑楼台,名画宣和谱。
亭前桧古。
看黛色参天,霜皮溜雨,闲煞汉阴圃。
5、《水龙吟·春兴昊天空阔初晴》元·丘处机春兴昊天空阔初晴,气回万物欣欣茂。
亭台俯仰,山川高下,妆成锦绣。
碧洞清泉,响闻迢递,一声长溜。
更时时注目,悠悠远看,青峰上,白云凑。
无限灵禽异兽。
慰闲心、不辞柴瘦。
含风翠柏,双崖争长,千株竞秀。
耀日丹台,四时为伴,百年随寿。
任寒来暑往,星移物换,得高眠6、《春从天上来·幂幂尘埃》元·姬翼幂幂尘埃。
叹自古悠悠,不省沉埋。
利名场上,人我丛中,单认这个形骸。
念本来一点,谁无分、都是仙材。
谩疑猜。
唤千声酩酊,不肯头回。
何日梦中惊觉,管识破从前,白蚁庭槐。
洞天深处,霞友云朋,谈冰咀雪相陪。
对紫芝幽圃,香风里、碧酒倾杯。
信悠哉。
有龙蟠虎绕,沉醉蓬7、《水龙吟·元龙豪气消磨》元·马需庵元龙豪气消磨,鬓毛衰飒成何事。
九衢乌帽,黄尘几色,花前沉醉。
落落情怀,悠悠岁月,欲归无地。
三年太晏,朝还夕去,笑坐客、青毡弊。
一线微官束缚,似秋菊落英无味。
暮凉风景,片帆烟雨,长河千里。
元朝历史讲解
元朝历史讲解
元朝,也被称为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人建立。
它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汗。
元朝的统治者都是蒙古人,他们以马背上的猛攻和迅速的军事行动而闻名于世。
元朝的建立发生在13世纪末,于1271年。
在成吉思汗逝世后,他的儿子们通过一系列斗争争夺领导权。
最终,忽必烈成为汗位继承者,并在几年后定都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元朝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许多成就。
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了官僚体系和设立了行省。
此外,他还实行了随时听取朝廷党派的意见的制度,称为“从中取贤”。
这些政治改革有助于巩固统治,稳定国家。
元朝的军事实力也非常强大。
他们的军队拥有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以及训练有素的步兵和弓箭手。
元朝征服了大部分亚洲地区,包括中国、蒙古、西亚和俄罗斯等地。
他们还曾两次对日本进行侵略,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文化方面,元朝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忽必烈推动了书法、绘画和剧院等艺术形式的繁荣。
元朝还引入了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促进了文化多元化。
然而,元朝也面临着一些内外因素的挑战。
内部,由于统治者的种族和文化差异,元朝经常面临蒙古人与汉族的矛盾。
外部,元朝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和冲突逐渐加剧,最终导致了它的衰落。
元朝最终在1368年被明朝推翻。
明朝是由汉族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建立的。
元朝的统治结束后,中国进入了明清两个朝代,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中一个新的时期的开始。
元代人的等级划分
元代人的等级划分
元代(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在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在元代社会中,人们的等级划分主要是按照身份、职业、地位、官职等因素来划分的。
下面我将分几个方面来介绍元代人的等级划分。
一、官员等级
在元代社会中,最高的官员是皇帝,其次是皇后、皇太子、皇子等。
其它官员依次为:宰相、三公、六部尚书、九卿、丞相、御史中丞、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府、州、县、监察御史等。
官员等级的高低取决于其职位的重要性和权力大小。
二、地位等级
在元代社会中,地位等级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家族的声望和财富的多少来划分的。
其中最高的是皇亲国戚,其次是勋贵大臣、宗室王公、藩王、侯伯、公卿等。
富商大贾、名门望族、名士、豪绅等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三、职业等级
元代社会中,职业等级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职业的重要程度和社会地位来划分的。
其中,文官和武官是最为重要的职业,其他职业如医生、教师、商人、手工业者等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四、学识等级
在元代社会中,学识等级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学术资历、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来划分的。
其中最高的是皇家学者和王公学者,其次为地方学者和名士学者。
学术界的权威人物对于元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元代人的等级划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元代君主列表
元代君主列表如下:
完泽笃汗(元武宗)。
1295年至1307年,武宗仁惠宣孝皇帝,曲律汗,孛儿只斤海山。
元成宗铁穆耳,元代皇帝。
1294年10月27日继位,改元成宗、元贞。
1307年12月10日去世,终年53岁。
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蒙古语谥号“完泽笃皇帝”。
元英宗硕德八剌,1321年3月28日—1323年8月16日在位,在位2年5个月。
元文宗图帖睦尔,1328年—1329年在位。
元明宗和世琜,后至元四年(1338年)正月初一卒于上都,时年三十二岁。
在位时间为:至顺元年(1330年),六月庚午,封明王;七月壬辰,即皇帝位于上都。
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丁酉,帖木儿不花败走出塞,寻被杀。
元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元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是由蒙古人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开始,后来扩展到整个中国。
元代的统治者拥有再造中国的宏伟计划,他们想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在元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有一些非常重要和有代表性的,他们在元代的历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元代建立的领导者,他在13世纪中叶,率领蒙古部落开始了对欧亚大洲的战争征服,并创建了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的征服和创造,表达了他对不同文化、宗教和语言之间和谐共存的理解。
在他的统治下,蒙古民族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包括中国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中亚和中东地区一些领土。
成吉思汗还成立了一个效仿中国古代制度的立法机关——“贵由之决”。
二,忽必烈忽必烈是元代建立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曾经在蒙古的草原上生活过。
在他42岁的时候,成为元朝的皇帝,开始统治了中国。
忽必烈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制定了钞票货币制度并将其推广;弘扬汉文化,并将中国的官方文化推广到其他地区;加强海外贸易,发展了对外交涉,并促成了对外文化和艺术的交流。
在忽必烈的统治下,蒙古人与汉人的文化交融使得元朝成为了一个高度文化交流的时代。
三,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是一位意大利的冒险家和探险家,他是忽必烈的官方使节,负责统计元朝的内政和外交。
他在元代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元朝和欧洲的贸易关系推向了高峰。
他还在他的《游记》中写道了当时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的探险精神和想象力,也为欧洲对外拓展播下了种子,极大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四,白银贡献白银贡献是元代的一个历史事件,它和元朝和欧洲贸易有关。
在13至14世纪期间,中国将优质的绸缎和瓷器出口到欧洲和南亚,黑死病在欧洲的流行,使得黄金变得极为珍贵。
同时,西班牙在美洲所发现的银矿则成为一种对元朝的贸易,西班牙人在这里占据了重要的商业地位。
元代历史知识点
元代历史知识点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1271年到1368年。
以下是关于元代的一些历史知识点:1. 元代建立:元代由成吉思汗的后裔窝阔台创立。
他在1206年统一蒙古部落后,改名为成吉思汗,开始了对外的扩张,最终建立了元朝王朝。
2. 元朝始统:1271年,忽必烈登基,建立元朝,并将首都设在大都(今北京),取代了宋朝的开封。
3. 统一中国:元廷采用了许多措施来统一中国。
他们设立了行省、州县等行政区划,推行礼法制度,实行乡试、会试、殿试等科举制度。
此外,元代还修建了众多的运河、农田和公共建筑,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4. 元代与蒙古帝国:元代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蒙古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大陆,统一了亚欧大片地区。
元代统治的中国地域辽阔,东至日本海,西至波斯湾。
5. 元朝的统治政策:元朝采取了民族政策和宽容的宗教政策,容纳了各民族和各种宗教信仰。
此举促进了不同文化和艺术的交流。
6. 文化繁荣:元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元代的戏剧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元曲、元杂剧等。
元代文人较为著名的有郭守敬、汤和、马钧等。
7. 抗元斗争:元朝的统治遭到了一系列的反抗。
明朝的创立者朱元璋(后来的太祖)就是在反元斗争中崛起的。
8. 元末灭亡:元代末年,内外问题不断加深,导致了社会动荡。
加上农民起义、宦官之乱等内乱,以及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元朝逐渐衰弱。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发动了成功的起义,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
这些是关于元代的一些历史知识点。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元朝历史】元朝历史,元朝历史概括
【元朝历史】元朝历史,元朝历史概括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帝国,定都大都(今北京)。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先后消灭金朝、西夏、大理等政权。
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覆亡。
1279年经崖山海战后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完全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在澎湖列岛设置巡检司。
元朝实行一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处理政务。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元朝建立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中战败。
元朝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经济有所发展但未能恢复到宋朝时期水平。
后期统治腐败,宰相专权内乱频发,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
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军攻占南京,随后北伐占领大都,元朝灭亡。
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北元”。
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历史概括元朝(1271年-1368年)全称大元或蒙元,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
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
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
当时蒙古的宗主国为金朝,而金朝与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分别于1227年和1234年攻灭西夏和金朝,完全占领中国华北。
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三次西征,使蒙古人称霸欧亚大陆。
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
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
这场战争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
元代瓷器造型特点
元代瓷器造型特点元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高峰时期。
元代瓷器在造型上有着独特的特点,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1. 多种形制的发展:元代瓷器的形制丰富多样,包括瓶、罐、盘、碗、盏、壶等。
其中,元代瓷器的瓶类器物最为精美,有各种形制和装饰风格。
例如,元代青花瓶的造型多样,有高颈瓶、扁瓶、葫芦瓶等。
此外,元代瓷器还有一些独特的形制,如马蹄形瓶、葫芦形瓶等。
这些多种形制的发展使得元代瓷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多样。
2. 器型复古:元代瓷器在造型上注重复古,追求古代瓷器的风格和传统。
元代瓷器的造型多采用唐代和宋代的经典器型,如唐代的高颈瓶、宋代的青瓷碗等。
这种对古代瓷器造型的追求,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3. 简约而不失庄重:元代瓷器的造型注重简约而不失庄重。
元代瓷器的器型通常较为庄重,线条简洁流畅,整体造型稳定。
例如,元代青花瓶的造型简约优雅,线条流畅,给人以庄重稳重之感。
这种简约而庄重的造型风格,体现了元代瓷器的高雅品质和审美追求。
4. 高度的创新性:元代瓷器在造型上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元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工艺都有了较大的突破,使得瓷器在造型上能够表现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元代的青花瓷釉色浓烈鲜艳,釉面光润匀净,瓷器的形状更加多样化,装饰图案更加精细丰富。
这些创新使得元代瓷器的造型更加独特和出色。
5. 回归自然:元代瓷器的造型具有回归自然的特点。
元代瓷器的造型常常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题材,如花鸟、山水等。
这种回归自然的造型风格,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崇尚,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总的来说,元代瓷器在造型上具有多种形制的发展、器型复古、简约而不失庄重、高度的创新性以及回归自然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元代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中国瓷器制作的重要里程碑。
元代瓷器的造型特点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特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
元朝简介
元朝至始終結 元朝至始終結
社會文化方面: 文化方面
僧侶橫行: 元朝崇奉喇嘛教,僧侶恃勢橫 行,侵吞田產,貪贓枉法,造成社會動 盪,人民怨恨。 根基不固: 蒙古人文化落後,入主中原後 不重儒學,又容許各種宗教在境內傳播, 使各族人民缺乏共同的精神信仰,難以 凝聚維繫政權的向心力,削弱元朝的統 治根基。
自然災 自然災害 ~ ~
元朝統一中國 元朝統一中國不及百年便亡
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 蒙古帝位之繼承,本由 各部公推,惟忽必烈破 壞制度,自立為帝,引 致日後皇位繼承常起紛 爭,骨肉相殘,元氣大 傷。 蒙古長於軍事,不善文 治,以致行政混亂;且 推行種族歧視之高壓政 策,激起漢人之反抗。
經濟方面: 經濟方面 任用聚歛之臣,巧 立名目,橫徵暴歛, 多方苛索,如科差、 撲買;又圈佔民生 困苦。 不善理財,濫發 交鈔,造成金融混 亂,經濟崩潰。
元代末年,, 黃河不斷決堤 , 旱災 , 蝗災 , 疫 , 等災害不 斷發生 。
個人感想 " . . .
元朝就入主中原後 , 便實行高壓政策 , 強 行把人們分為四等級 , 使漢人及南人得不 到公平的對待 , 從而引起民憤 !! 元政府又強行把民間農地改為牧場 , 使農 產量大减 , 平民得不到溫飽 !! 元末天災頻生,民變四起,終為明朝所 滅,結束元朝統治。
文化方面 ! ! !
對儒生極度歧視,置於 社會下層,又輕視漢文。
宗教方面 ~~~
容許人民信仰自由,以 喇嘛為國教,寵信番 僧。 蒙古人以馬上得天下, 統一中國後,對漢人 採取高壓政策,引起 極大反感,加速元政 權之崩潰。此等措施 對元代之影響如右:
種族:民族壓迫厲害,民不 種族 聊生,故變亂迭起,促使元 代速亡。 經濟:濫發交鈔,造成金融 經濟 紊亂,而聚歛搜刮導玫民生 匱乏,經濟崩潰。 文化:傳統文化水平低落, 文化 乏善可陳,但通俗文學如小 說戲曲等乘時而興。 宗教:無中心信仰,各民族 宗教 間缺乏精神文化上之聯繫, 喇嘛僧恃勢橫行,人民生活 更形痛苦。
元代文学作品选
元代文学作品选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朝的文学主要以杂剧、散曲和诗词为主要形式。
以下是一些元代文学作品的选读。
1.《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2.《窦娥冤》:作者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致死,后来昭雪的故事。
3.《汉宫秋》: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描绘了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悲壮故事。
4.《梧桐雨》:作者白朴,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5.《墙头马上》:作者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中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才子佳人相爱的故事。
6.《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散曲中的著名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7.《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是元代散曲中的著名作品,通过对潼关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8.《南浦·春水》:作者赵孟頫,是元代散曲中的著名作品,描绘了春天水乡的美景。
9.《满江红·登高》:作者萨都剌,是元代诗词中的著名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些作品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
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杂剧和散曲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及其文化遗产保护
元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及其文化遗产保护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元代,蒙古帝国取得了统治中国的地位,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本文将探讨元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介绍元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一、元代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 扩展了中国的疆域元代时期,蒙古帝国通过战争与征服,将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大。
他们向南扩张,征服了南宋,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
这使得中国从一个分裂的国家转变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也为后来的明清两代打下了基础。
2.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蒙古帝国的建立与扩张,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机会。
蒙古统治者倡导和支持文化多元和交流,因此在元代,东西方文化开始相互渗透。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使得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传播了汉文化虽然元代统治者是蒙古族,但他们高度重视汉文化,积极推广汉文化。
元代建立了徽、荆、宣三科举制度,为后来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元代,汉文化被广泛传播到蒙古和其他地区,推动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与繁荣。
二、元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
保护元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元代的历史,丰富中国的文化遗产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历史、艺术、考古等学科的发展。
2.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保护元代的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元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保护元代的文化遗产有助于加深对东亚地区文化的理解,并在国际上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
3. 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时期,元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元代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只有保护好元代的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元代文学特点分析
元代文学特点分析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时期。
但无论如何,元代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元代文学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也带来了新的变化。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元代文学的特点。
一、元代文学的背景元代从建立到灭亡,只历经 96 年,但它的文学成就却不容小觑。
元代文学的成就源于元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元代是全国统一的时期,弘扬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思想,给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此外,由于蒙古族对中国的征服和文化交流,元代文学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题材,也使得文学风格更具跨文化特点。
二、元代文学史的特点(一)民族文学与宫廷文学并存元代文学具有两种不同的特点:一种是民族文学,这是元代的文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蒙古族对中国的统治,使得蒙汉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汉民族的文化日渐壮大,而蒙古文化也在华夏文化的影响下得到了发展;另一种是宫廷文学,是元代文学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皇室贵族诗词歌赋的创作和赏析,特别是元朝建文年间延续红楼的一派宫廷小说浪漫主义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文学题材的多元化元代文学在题材上较为丰富,既有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也有豪放派、浪漫主义等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元代文学不仅涉及到历史、传说等方面,而且在社会生活、八闽文化、地方风俗等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三)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元代文学的风格主要有豪放派、浪漫主义和新笔派等风格,表现了元代文学的多样性。
其中最著名的是豪放派,他们反对严谨的文学规范,歌颂自由和天然,追求自我表达的自由。
而浪漫主义则是追求“异想天开”的空间,渲染艺术的意蕴,达到心灵与灵魂的超然境界。
最后,新笔派代表了元代文学中一支新崭出的文学势力,其代表作品以“新”为特点,它不仅在文学技巧上有所突破,而且表达了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三、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元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融合异质文化,元代文学在东西南北方面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上,堪称开创性浪漫主义在元代文学中达到了极高的成就,代表作品《西游记》也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一。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文学(1271年—1368年,共97年。
)概说中国文学发展到了元代,四种主要的文体: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首次齐备。
元朝立国,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
朝廷设立官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元朝统治集团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
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被忽视。
•元代文学产生的社会形态元朝统治的年間,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居住于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既有斗争,更有沟通、融合。
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
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
有些人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还擅长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
例如贯云石(回纥人)、萨都喇(蒙古人)等所写的诗词或散曲,造诣颇高;杂剧作家则有杨景贤(蒙古人)、李直夫(蒙古人)等。
西北游牧民族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率直的性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中,使元代的文坛更加多姿多彩。
民族杂居,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
元代文学的定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史家往往对元有所忽视。
《元史》被认为是中国正史草率成篇的代表。
20世纪以来,现代中国逐渐融人世界潮流,由于元蒙对世界史的巨大影响,学者们也给以元史更多的关注。
近代大史学家和文史专家们,比如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等人,都曾特别致力于元史的研究。
今天,元史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显学。
在汉唐元明清等王朝之间,元代历经时间最短,仅有九十年,如果把它的属国算上,它实际领有的国土,则是世界历史之最:横跨欧亚大陆。
当然,元代不是最短的,相较于秦、隋而言它又长了许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元代用汉语写作的文坛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坛。
在刚刚统一天下时,元代社会的一道风景线是人员、文化交流与互动。
不仅仅是文人,但文人却是这个时期历史潮流簇拥起的一朵朵浪花。
当时,有江南文人北上大都,西去北岭的,也有北方诗人远游苏杭,直抵南海的。
中国元朝历史简介
中国元朝历史简介元朝(1271年—1368年 [1] ),是中国历史上⾸次由少数民族建⽴的⼤⼀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只⽄⽒。
定都⼤都(今北京),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元朝历史,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元朝历史蒙古统⼀蒙古⼈的直系祖先是和鲜卑、契丹⼈属同⼀语系的室韦各部落。
隋唐时,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鞑靼之西、突厥之东(洮⼉河以北,东起嫩江,西⾄呼伦贝尔)的⼴⼤地域。
曾受突厥的统治,突厥⼈多称之为达怛(鞑靼)。
唐朝贞观年间,突厥势衰,后室韦⼈⾂服于唐。
继突厥⽽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室韦—达怛⼈⼤批进⼊⼤漠南北。
⼤约在9元太祖成吉思汗⾄11世纪,其中的⼀⽀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克鲁伦河和⼟剌河三河的上源⼀带,分成尼鲁温蒙古和迭⼉列⽄蒙古两⼤⽀,合称为合⽊⿊蒙古,其中包括许多⼤⼤⼩⼩的⽒族、部落。
合⽊⿊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原活动的,还有蔑⼉乞、塔塔⼉、克烈、乃蛮、斡亦剌等部。
所有这些⽒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的统治。
蒙古部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到12世纪时,⼤部分从事狩猎游牧,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
不过这时,他们通过同中原的贸易获得了⼤量铁器,从⽽推动了⽣产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加明显。
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各个部落的奴⾪主互相展开战争。
蒙古⾼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朝的⾂属。
随着⾦的衰落,蒙古部落也开始壮⼤起来,逐渐脱离⾦政权的统治。
⾦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真通过战争统⼀了蒙古⾼原各蒙古部落。
⾦泰和六年(1206年),铁⽊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政权于漠北,蒙古帝国成⽴,国号⼤蒙古国。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
扩张分裂主词条: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蒙⾦战争、钓鱼城之战⼤蒙古国成⽴后,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扩张其疆域。
1218年,蒙古灭西辽。
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中亚花剌⼦模,⼀直进攻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
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去世。
高考历史元朝知识点
高考历史元朝知识点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
元朝统治者是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后裔忽必烈,其帝国领土包括了现今中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和一些周边地区。
以下是一些关于高考历史中元朝的重要知识点。
一、建立和统一中国1. 元代的建立:元朝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的,忽必烈在1260年成为大汗后,他在经过多次战争征服南宋后,才真正统一了中国大陆。
2. 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采用了蒙古帝国的政治制度,设置了行省、路和府等行政区域,实行分省管理的制度,大大增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3. 元朝的土地制度:元朝实行土地私有制,通过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加强了对农民的经济控制。
二、元朝文化和科技成就1. 元代的文化繁荣: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之一,由于蒙古族与多个民族的交往,元代文化上融合了多个国家的元素,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点。
2. 元曲的创作:元朝出现了文学形式多样的元曲,其中以杂剧、散曲和元歌最为著名。
元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3. 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元朝时期,火药的制造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两大重要成就。
这两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元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1. 元朝的帝位继承制:元朝实行世袭制,但统治者的继承存在争议和纷争,多次引发内部政治斗争。
2. 行省制度的实行:元朝通过设置行省、路和府等行政区域,建立起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提高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管理效率。
3. 经济的繁荣:元朝时期,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中国的物质和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繁荣和稳定为后来明朝的崛起提供了基础。
四、元朝对外交往和对外扩张1. 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元朝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亚和欧洲的商贸往来,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 西征和南征:元朝的统治者进行了多次西征和南征,一方面扩大自身领土,另一方面也积极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
中国历史元朝知识概述
细密严厉的盐法。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1世纪访问中国,受到了元朝皇帝的热情接待。在东方国度,
他看到了当时的繁华和兴盛。回国后,他将自己的见闻写成《马可.波罗游记》。
3.钞币的统一和流通
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革除诸路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位。十
月,又以银为本位,简称中统钞。
2.蒙古灭金
1206年,成吉思汗刚刚登上汗位就“始议伐金”。1211年,蒙古举行伐金誓师大会。
蒙古伐金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11——1214年,特点是以消耗金军有生力量、掠夺财物、招降纳叛为主。1214年,蒙古围中都。
第二阶段1215——1232年,特点是在所攻克的地区建立政权。1232年,蒙古遣使与宋议定,夹攻金,灭金后,以河南地归宋,宋许之。
至元十二年(1275年),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
完成了货币的统一。
至元二十四年,印造至元钞,与中统钞并行。
到顺帝至正间,为筹集对付农民起义的军费,变更钞法。
4.斡脱钱
斡脱,蒙古和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斡脱们发放的
高利贷称斡脱钱。蒙古初期,高利贷年息百分之百,次年利
役有差役和力役。特殊情况时,又有“杂泛差役”。
2、手工业的发展
1.官办手工业和匠户
官办手工业机构主要有工部、将作部、大都留守司、武备寺等下属的系统和地方官府系统,共22个门类。
大的官局有工匠二三千户,小的数十户。弘州的纳失失局,有回回工匠3300余户,生产“纳失失棉”,驰誉中外。
实行工匠和匠户制度,匠户另外编入户籍。匠户有三种:军匠、系官人和投下匠户。
2.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
(1)中央机构
元朝社会概况
元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机构:中书省、尚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 ▶地方机构: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
元帝国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军事机构:宿卫军队、三十余卫、镇戍军
青 衣
行中书省
元帝国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 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 称省。因大元幅员辽阔,除腹里 地区直隶于中书省、西藏地区由 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 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 地区。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 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商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货币种类繁多, 尤其是北宋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民族政权的边境 上,还兴起了“榷场”贸易。
青 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青 衣
衣
元朝
• • •
青 衣
☞经济发展 ☞政治机构 ☞文化科技
元 朝 疆 域 图
北到北冰洋沿岸( 北到北冰洋沿岸(包括西 伯利亚大部), ),南到南海 伯利亚大部),南到南海 诸岛 元朝统一全国形势图 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 ,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 西北至今中亚, 西北至今中亚,东北至外 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鄂霍次克海。 鄂霍次克海。
→政治制度:本阶段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封建国家的再度分裂——局部统一—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的过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 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直至 1279 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 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科技:本阶段,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科技
青 衣
元朝的文化科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1、叙事性文学2、蒙古、色目、汉人、南人3、《青楼集》4、《庄家不识勾栏》5、杂剧南戏6、杂剧、散曲,以曲词为主7、浙江永嘉,“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8、“自然” 与显畅9、《单刀会》和《西蜀梦》10、《感天动地窦娥冤》 11、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和亢旱三年 12、剧场性,“场上之曲” 13、五、二十14、“花间美人”15、“原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16、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7、《井底引银瓶》18、“ 秋雨梧桐落叶时”19、“曲状元” 20、昭君出塞 21、末、汉元帝 22、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23、《窦娥冤》和《赵氏孤儿》24、康进之、康进之的《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25、高明、赵五娘 26、《赵贞女蔡二郎》 27、小令、套数带过曲 28、张养浩,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单项选择:1、A2、 B3、A4、B5、D6、C7、A8、D9、C 10、 D 11、B 12、A 13、C 14、B 15、A 16、A 17、C三、多项选择:1、A C D F2、 C D F3、B C4、B C E F5、A B C D E F6、A C E F7、B C D F三、判断:(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确的打“√”,错误的打“X”)1、2、4、5、9、10、11、13、14、15、18、20、( X )3、6、7、8、12、16、17、19、21(√)四、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1、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得与唐待、宋词并称,在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
如《元曲选》实际上是元杂剧集。
同时,把剧称为“曲”,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戏剧中的曲的重视。
“元曲”均用北方流行的曲凋,故又称“北曲”。
2、杂剧:戏曲名词。
我国戏剧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点各有不同。
此处指元杂剧。
元杂剧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完整故事的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它是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
元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3、院本:戏曲名词。
金元时戏曲艺人的居处称行院。
行院演出所用的脚本即称院本。
院本体裁与宋杂剧相同。
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云:“院本、杂剧其实一也。
”4、北曲:宋金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总称,与“南曲”相对。
大都渊源于北方民间曲调和唐宋大曲、宋词,也受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用韵以《中原音韵》为准。
无入声。
主要以弦乐器伴奏。
凡套数每套用同一宫调的若于曲牌组成。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北曲曲牌有581个。
元杂剧都用北曲,明清传奇部分用北曲。
5、宫调:古代音乐调名的统称。
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调”,统称“宫调”、以七声配十二律,理论上可得八十四宫调,但实际并不全用。
如隋唐燕乐根据琵琶的四根弦,作为宫、商、角、徵、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得二十八宫凋;南宋词音乐只用七宫十一调;元代北曲用六宫十一调;明清以来南曲只有五宫八调;而南北曲最常用者过五宫四调,合称九宫。
6、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原来是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戏,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约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
其形式有别于北方杂剧,唱腔轻柔婉转,音乐属南曲系统,为南方群众所喜爱,元灭南宋后,它一度衰微,元代后期杂剧衰落后,它又兴盛起来,形式也趋向成熟和定型,后来发展为明清的传奇。
7、散曲:曲的—种体式。
元明两代盛行,有别于“剧曲”。
多用于抒情、状物、写景,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无宾白科介,只能清唱。
分小令与套数两种。
8、小令:①词中的短小者。
明人曾以58字以内者为小令(见明刻本《类编草堂诗余》),实则并不绝对。
②散曲中的只曲,与“套数”相对:一般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集曲”、“重头”、“换头”等都是小令的特殊形式。
9、套数:古代剧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种曲牌互相连贯,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名“套数”。
又叫“套曲”。
—般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牌相联。
如宫调虽异,但管色相同者也可互借入套,称为“借宫”或“犯调”。
散曲的套数义称“散套”,必须首尾—韵。
10、诸宫调:宋金元说唱艺术的一种。
形式是把同一个宫调中的许多曲子联成一套,再把若干不同宫调的套曲连在一起演唱故事。
表演时讲唱相间,以唱为主。
因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亦称“掐弹词”。
据宋王灼《碧鸡漫志》等书记载,诸宫调的唱法是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的。
完整留传至今的诸宫调作品,惟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1种。
诸宫调对元杂剧曲牌联套的体制有直接影响。
11、宋元话本:话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样式。
它始于唐,盛于宋元,是当时“说话”艺人讲演故事所用的底本,主要有“小说”、“讲史’’两种。
前者篇幅较短,多反映市民的生活和思想;后者篇幅较长,多讲说历代兴废之事。
话本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2、宋杂剧:(1)、宋代各种滑稽表演、歌舞、杂戏的统称。
(2)、从唐代参军戏一脉相承下来的一种戏剧形式。
据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宋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角色。
其中副净、副末分别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苍鹘转化而来,在剧中起“发乔”、“打浑”的作用。
宋杂剧在演出时,“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同名为两段”。
(见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宋杂剧中滑稽、讽刺的戏占很大比重,不过从《武林旧事》所在杂剧名目看,内容已很广泛,不全是滑稽戏;在形式上还有歌舞成分。
13、入话:宋代话本的术语。
在话本的开头,作者往往安排若干首诗词或一个小故事,内容与正文略有关联,它起着安定听众情绪和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也为了照顾来晚的听众。
这前面的词词或小故事就叫入话,也叫“笑耍头回”、“得胜头回”或“得胜利市头回”。
14、“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祯独具艺术个性的诗歌。
杨维祯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
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
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使他的乐府诗。
15、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的短的独立段落。
楔子的原意是用以塞紧器物的竹木片,后在戏曲、小说中用作引子,起点明、补充正文的作用。
每本杂剧通常只用一楔子,放在剧的开端。
但也有不用楔子或用两个楔子,放在折与折之间的。
五、简答:1、简述元杂剧的艺术体制。
(1)、结构:一本四折的结构。
“折”与现代戏的“幕’,大体相同。
是音乐组织单位,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有时加一至二个楔子,相当于开场戏或过场戏。
一个杂剧一般要在这四折戏中完成。
(2)、曲调:用北曲,每折必须用同一宫调的曲子,少不限。
(3)、角色:未、旦、净、杂四大类、分旦本、未本。
(4)、剧本组成:曲词、宾白、科三大部分,限一人主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宾白。
题目正名放在最后。
2、简述南戏的艺术体制。
元代后期,杂剧由盛转衰,南戏则得到发展,它的体制较杂剧自由进步。
(1)、题目:四句韵文,概括介绍剧情大意:(2)、场次:分场不分折,场次不限;(3)、布局:开场戏、引子、定场白;(4)、曲词:南曲、南北合套。
一出戏中,唱词不限于通压一韵,也不限于用同一宫调中的曲子,台上所有的演员都可以唱,台下观众也可以合唱(打合);(5)、角色: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6)、宾白:散白、韵白。
3、简述散曲的体裁特点。
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2)、可以增加衬字,既保持曲词的腔格,又增加了语言生动性,更为淋漓酣畅;(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
(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特色。
4、南戏的形势与元杂剧相比有何不同?南戏和杂剧都是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戏曲,但它们又自成体系:①杂剧通例由四折组成,只有少数超过四折。
南戏不称折而称出,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十几出,多则四五十出。
②杂剧常有“楔子”,南戏无楔子,开场叫“家门“或“开宗”,由未或副末介绍剧情梗概或创作意图,从第二出起才是正戏。
③杂剧一般是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南戏各种角色均可司唱,重要人物上场先唱引子才道白,下场时都有下场诗。
④在音乐方面,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子,一韵到底,而南戏每出可用几种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用的北曲激越昴扬,南戏曲调柔媚婉转,它们风格各异。
5、“董西厢”对《会真记》的超越表现在哪里?(1)、将男子负心的故事变成青年男女同封建礼教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主题深化。
(2)、重新塑造人物:张生忠于爱情;莺莺敢于追求幸福;红娘、法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老夫人,封建礼教的化身。
(3)、增加情节,更引人入胜。
6、关汉卿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和创作旨趣?(1)、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和散曲作家,被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不但创作剧本,还参加演出,成为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
贾仲明《凌波仙》吊词说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他一方面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同仁政学说,流露出对仕进的向往;一方面能够调适自己的心态,沉迹勾栏书会,倜傥不羁,挑战封建观念。
(2)、总体风格:俗不脱雅,雅不离俗;创作态度: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却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
7、简述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原因。
(1)、元代都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兴盛准备了物质条件。
都市人口高度集中和对文化娱乐的要求,刺激了杂剧的创作,并为杂剧提供了众多的观众,瓦肆勾栏的扩充为杂剧演出提供了设备场所。
(2)、是戏曲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
唐宋以来,各种文学艺术蓬勃发展,为元杂剧的形成和兴盛提供了充分的艺术条件。
如传奇、话本为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内容,宋杂剧、金院本为元杂剧体制打下了基础,大曲、鼓予词、诸宫调等提供了音乐曲调来源,各种舞蹈、武术为杂剧做表演提供了榜样。
(3)、元代儒家思想统治较松驰,传统文学观念的改变给杂剧的兴盛带来机遇。
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也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4)、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群。
他们长期生活在下层人民中间,目睹社会黑暗,了解人民苦难,自身也饱受压迫和生活煎熬,因而最能发人民之心声,同时他们多是杂剧创作和表演的当行里手,使杂剧艺术达到很高水平。
8、为什么说关汉卿的杂剧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1)、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