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论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学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论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学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Ke ywo d Co r s: mpu e ; a hig; e tv trTe c n Cr a ie


合理 创设 教 学环 境
散 思维 ?那 就是 “ 从一 点 向四面 八方 想 开去 的 思维 ” 显 著特 点 是 。 不拘 泥 固定 模式 和他 人 见解 ,而是 独立 、大胆 、批判 的思考 问题 。
中图分类号 :T 3 4 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59( 00 6 01 一 1 07 99 21 )1— 18 O
Th e t eAb l y o t d n c to a l g m p t rTe c i g e Cr a i i t f u e t n Vo a i n lCo l e Co v i S i e ue a hn
例 如 :在 “ 运 五环 旗 ”模 型教 学过 程 中 ,通过 对五 环相 套 , 部 奥
分圆 弧填 充 ,汉 字镶 嵌 能技 术性 问题 的引 申, 引导 学生 思维 的 主
动性 ,使 其在 学 习过 程 中主 动分 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从 而使 学 生 在操 做过 程 中有更 深刻 的体会 ,培 养主 动创 造 性 。
五、结 论
综 上所 述 作 为一名 职 高计 算机 教师 ,要 不断提 高 自己创新 意 识 和综 合 素质 ,坚 持在 课堂 教 学 实践 中探 索 、总 结和创 造 各种 创
创造 能 力离 不开 对事 物 的深 入 分析 ,离 不开 对 “ 常识 ”性 问 题的 突破 。这 就 要求 将通 过 逻辑 思维 抽象 化 过 的事物 进行 分 析还 原 ,使还 原 过 的抽象 思维 更 加接 近事 实 。 因此在 计算 机 教 学中 通 过 对 问题 的 引 申.引导学 生进 行 分析 总结 ,从而 认识 事物 的本质 。

高职高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基础上,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高职教育发展重心转移等角度,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高职高专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在国际上,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很好的声誉。

……但同时必须看到,与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培养出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还严重不足。

”我国学生的应试能力普遍较强,如在国际奥赛上几乎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数学奥赛等竞赛甚至常常连续几届蝉联冠军,但他们却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如杨振宁所说,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钻研书本理论知识,提倡稳扎稳打,积累丰富的知识。

在这样训练和教育方法下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善于思考,但难于自主创新。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负面效益和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国学生形成了崇拜权威,不敢质凝,不愿冒尖的观念,缺乏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和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从而严重束缚了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特别是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更是体现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

二、高职高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所以,培养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当世界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的竟争其激烈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人们所能拥有的想象力。

如今,一个国家和地区对物质资源的拥有程度,已不再决定他们在国际竞争中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

这些智力资源将逐渐上升成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这些智力资源被浓缩成创造力水平的高度时,实质上是对人才培养提出一个更加严峻更加现实的课题,即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毫无疑问是指那些创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出那些素质全面富于创新潜能的人才。

浅谈高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4 , 1 — 1*1 , 1 —9 9 / 9 9 , 1 — 5*5 —4 8 / 2 , 1 —8 / 5
国心 理学 家吉 尔福 德为 测变 通力 , 设计 的“ 非常 用
途” 之一 为 : 要 求受 测者 在八 分钟 之 内列 出红砖 的 所有 用途 , 某一 学 生 反 应是 : 盖谷 仓 、 教室 、 围墙 、
维 的灵 活 、 适应、 通达; 另 一 方 面也 关 系 到发 散 思 维 的量 , 变 通 的 结果 必 然 带来 发 散 量 的 增 加 。美
畅和变 通 的 结 果 。用 “ 一 等于什么” 作 一 次 小 实 验, 一位 高 中一年 级学 生 可 回答 : “ 1 —0 +1 , 1 —5
寻常 的独 特见 解 , 因 而它 更 多 的代 表 发散 思 维 的
质, 是 发散思 维 的标 志 。流 畅 、 变通、 独 特 这 三 者 是 相互 联 系的 , 流畅可 以诱 发变 通 , 变 通也 反 映了 流畅 , 流 定 势” 是 指 在 用 知 识 技 能 时 一 定 的 心 理 准 备 状 态 。变通 性一 方 面 体 现 发散 思 维 的质 , 表 现 了思
形 中, 化“ 1 ” 是一 种 常 用 的技 巧 , 当式 子 中出 现 明
显 或隐含 的 “ 1 ” 时, 应 迅速 产生 下列 联想 :
变通 , 指 思考 能 随 机 应 变 , 能触类旁通 , 不 局 限 于某一 方 面 , 不受 消极定 势 的桎梏 , 因而能产 生
出超 常 的构想 、 提 出不 同凡 俗 的新观 念 , 这里所 说
No .7 Vo 1 . 1, 2 ( 2 O1 3)
内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E I J I ANGZ HI Y E J I S HUXUE YUANXUE B Ao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 , 异 的心 理 , 求 开展 丰 富 多彩 的 校 园文 化 活动。 学生 凡 参 加各 类 知 识竞 赛 , 研 活动 科 与 科技 文化 艺 术 节 , 公开 发 表 文 艺 作 品 与 学 术论 文 , 加 社 会实 践 活 动 都 应 纳 入 的 参 二 课堂 考 核 体 系 , 颁 发 证 书 作 为评 优评 或 先 的 条件 , 力构 建 一 种 适 合 创新 人 才 脱 着 颖 而 出 的 大 学 校 园 文化 氛 围 。 2 2改革教 学方法【 多采 用应 用 讲授 式加 启 发式 教学 , 培养 学 生发 现 问题 的能 力 。 习有 两种 类 型 , 学 一 种是 维持 性学 习, 它的功 能在 于获 得 已有的 知识、 验 , 经 以提 高 解决 当前 已经 发生 问题 的能力; 另一种 是 创新 性 学 习 , 的功 能 在 它 于通 过学 习提 高一 个人 发现 、 吸收新 信 息和 提 出新 问题的 能力 , 以迎接 处理 好社 会 日新 月异 发 生 的变 化 。 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 力 , 培 不 仅是 培养 解决 问题 的创新 能 力 , 更重 要的 是 要培 养学生 不断 发现 问题 的能 力 , 以适 应 不 断 发 展 的社 会 。 这就 要 求改 革 教 学方 法 , 借 鉴 认 知 主 义学 习理论 和 建 构 主义 学 习 理论 的教学 观 , 强调 有意 义学 习 、 现 学习 、 架 发 支 式 教 学等 方 法 , 过 创 设 问题情 境 , 发学 通 激 生 的兴趣 和探 究 激情 , 引导学 生 由被动 学 习 转 变 为主 动 学 习 、 自丰 探究 。 2 3丰富教学 内容 . 3 ] 首先 要站在学术最 前沿 。 创新 是 要 在 前人研究或实践的基础上的创新 , 如果 没 有 站 在 学 术 的 前 沿 , 前 人 的 研 究 进 行 重 对 复 , 仅浪 费大 量 的人 力物 力财 力 , 不 而且 很 难 跟 上 学 科 理 论 和 应 用 的 发 展 。 此 , 师 因 教 不 仅 要 讲 授 本 学 科 的 基 础 内 容 , 要 积 极 更 地 从 事学 术研 究 , 授 课 中站 在 学 术 的 最 在 前沿 讲授 教学 内 容 。 师在 教 学过 程 中 通 教 过 讲 授 本 学科 最前 沿 的 理论 和 实践 应 用 , 能 使 学 生 站 在 学 术 前 沿 来 看 待 所 学 的 内 容 , 刻 地 领 悟 所 学 学 科 的 实 践 意 义 , 大 深 大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让 学 生 对 相 关 领 域 并 生疑 。 引导 学 生 课 后 积 极 关 注 相 关 理 论 和 实 践 问题 , 后 进 一 步 去 主 动思 考 、 新 。 然 创 其 次 注 重 各 个 学 科 间的 相 互 联 系 。 创 新 需 要 丰 富 的 知 识 做 基 础 , 且 要 善 于 发 并 现 事 物 之 间的 区别 和 相 互 的 联 系 。 何 一 任 门 学 科 都 不 是 孤 立 存 在 的 , 是 和 其 他 相 而 关 学 科 有 着 内 容 或 者 方 法 上 的 联 系 。 如 比 机械 修理 工艺 学 》 门课 程 , 机 电设 备 这 是 维 修 与 管 理 专 业 的 一 门 专 业 课 , 容 却 涉 内 及到 机 械原 理 、 力学 、 液压 、 气控 制 、 图 电 制 测 绘 等 多 个 学 科 的 知 识 。 此 要 求 教 师 在 因 教学 中要 积极 地 介 绍 相关 领 域 的前 沿 理 论

职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职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职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特别强调“创新”,并告诫国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创造力就是国力,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

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更注重实践性,即技术、技巧,而技术的创新,对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丰田公司每年提出合理化建议200万项,人均27条,采纳率达98%,而上海市职工每年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到60万条,采纳率只有50%,这还是国内领先水平。

没有创造力,就没有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将缺乏应变能力。

而作为21世纪的技术工人,必须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能为企业注入活力,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也许经常会遇到“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老师不说,学生不会”、“老师换个说法,学生一片茫然”的情况。

思想僵化,创造力的困乏,已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

缺乏创新能力,在广大职校学生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广大职业院校教师来说,责任重于泰山。

下面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一、找出病根1、知识的贫乏和思想的惰性。

创造力的困乏,源于知识的贫乏和思想上的惰性,不爱学、不想学,懒得动脑、不想钻研,是一大“病根”。

目前职校的课程比较单一,如钳工不会开车床,车工又不懂磨削知识,现在若要将一台普通车床改造成磨床,兼备车、磨的功能,那么学生就必须要有各工种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因此,广博的知识,才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职校教育属于一种终端教育,没有升学压力,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厌学心理普遍存在。

2、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体制,“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沿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前进,正如不是a,就是b,永远只有一种标准答案一样,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对症下药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10篇)

试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10篇)

试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试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10篇)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试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篇1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体育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因此,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出发,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一、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新世纪将是高等教育发生划时代变革的世纪,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体育教学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具有自身鲜明特性,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操作的表现机会。

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二、体育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

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以及坚定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和支配其行动的倾向性。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个性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培养个性是创新素质的基础。

而体育活动它要求参与者的身心必须有较大强度的紧张,同时与追求优异成绩的积极意向紧密联系,这对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策略分析论文(全文)

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策略分析论文(全文)

学生制造性能力培养策略分析论文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创新已与个人的进展前途、GJ的兴盛发达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比一般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时代对各级各类学校当然也包括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应该是《机械基础》课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是素养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进展的需要。

1、设计问题和方案讨论。

这是教师诱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2、培养学生主体独立意识。

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和理论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原理,而且要弄懂为什么是这样的原理,能应用在什么场合,要注意如何调整和保养。

如在学习机构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去看机床的传动机构,让学生去学习保养机床,这样进一步可以理解润滑等系列知识,使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触类旁通;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主动到实践生活中收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理解理论知识进而应用于实践。

在这方面我鼓舞学生,家中的生活器具如和机械有关要注意观察,如果坏了是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修复从而积存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强调学习上的独立自主。

在理论教学中要强调独立,在实践中要强调合作。

二、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及猎取信息的能力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XX、访谈、问卷等猎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学会推断信息资料的真优、伪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学会运用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如通信、电话、XX络、E-mil 等向专家请教专业理论,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高的进展空间。

在指导学生减速器设计时,预先让学生到XX上检索减速器的一些最新型号;在“机构”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实习工场实地观察分析牛头刨床、车床、锯床等机器中采纳了哪些机构;在“带传动”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去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传动带的类型、材料,也可以到相应机械制造工厂实地考察。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双创”政策的推动下,高职教育正在逐步转变与升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个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技术工人和创业者,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创新意识不足、对市场需求了解不深等。

如何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培训,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职学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探讨“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旨在为高职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目前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学生们在校期间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机会和创新意识培养。

教育教学方式相对传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动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探讨如何在“双创”背景下,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创业培训计划,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潜能,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0字】1.3 研究意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年轻、活力和创造性强的特点,是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之一。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浅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浅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浅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论文关键词:创造意识科学精神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创新空间论文摘要: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阵地,必须在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力求通过课内外教育教学的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通向现代化强国的“独木桥”。

高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阵地,必须在强化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力求通过课内外教育教学的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然而现实又使我们在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方面产生了一些困惑。

这种现实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高等职业学校目前的生源,二是在校学生的教育现状。

生源方面,由于学习能力强的高分学生都已被名校录取,高等职业学校只能在所谓的名校后才能录取。

在校生的教育现状方面,部分学校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趋向,片面强调专业对口,专业设置过细,知识面窄,文理相互渗透不够;特别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训练不够,缺乏实践锻炼。

诸凡种种,给学校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给国家的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为消除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弊端,适应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在高职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职业教育生存的大计,努力将高职学校推上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论文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论文

浅析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摘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造精神的主体,是当前学生必备的素质.本文分析了当前创新意识的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当前新教改环境下,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学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不同的时代会对教育有不同的期望,对希望培养出的人才的目标不同。

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有竞争意识,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新教改的大环境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一味的进行填鸭式的固有知识教学,而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什么知识、怎样学习知识、如何对知识进行应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人才”。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青少年开始,青少年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黄金阶段。

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时机,有意识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内涵和重要性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理解为创新能力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产生的一些能够有价值的思想、活动、发明等等。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仅仅对固有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而是怎样去学习和掌握自己需要的知识,通过各种方法管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更新知识体系的意识和更新知识体系管理的能力,以及在更新完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一种知识传播与更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入创新元素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新教改环境下,目的就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SIC &T HOOYl0M : CNE F N【O F AI E C N R 1 Q O N
1 一 + 一1 1 1+… 1 口 + 1



j + _ c ) I
有甜毒 毒 + 毒2 : ) ). ) ( “_ “ ,
l … 时 取 等 号.
“且当 当仪
( r + ) p o 当且仅当 l=C l l 2=… = = 时取等号
参考 文献 证 明 :当 七 ,。 1 ,由指 数不小 于 l 时 的幂 雨数为增 函数 【 ] 建伟 ,孙 建斌 . 一 个条 件不等 式的应 用与推 广 . 1康 “ 数 口得 ,其 n个 T数 的幂平 均数不小 于这 n个数的算 术平 均数 , 学 通 讯 . 0 『 F 2 0l ( . 7) 结 合算术 调和 £ f 均数 不等式 ,即有 : 【 1 明 ,尹桂 勋 . 也 谈一 个不 等式 的推 广 . 学通 报 . 2邹 “ 数
维普资讯
科 教 平 台
Miio i Do o i不等式中的倒数和的每一项添加系数进行 t n v jk v r c c
推, . “ 结论5 设4 1 2 > 且 0 一 Pg 0cks 。 > z ,21 ,
l 『
19 . 9 7 9.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安素琴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0 0 ) 08 5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学 生创新能 力缺 乏的现状 ,提 出 _培养创新能 力的深刻 含义 、有益于学 校创新能 力培养的氛 围和环境 ,创 『 新型教师 创新 型教学方 法、改革课堂教学 方法 、改 革考试制 度,突出了对学生 创新能 力的考 察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 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 养 高职院 校 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 4. 2 1 文献标 识码 :A 创新是素 质教 育的核心 ,是 人类文 明发腱的永恒 土题 。江 新 颖性 :无论 在思 路 的选 择 上 、在 思 想的 技 巧上 、在思 泽民l 指 出 :“ 面对 世界飞速发展的挑战 ,找仃】 必须把增强民 维 的 l 上或者 在 思维 的结 论 上具 有 独特 之处 ,具 有新 的 见 方法 族创新能 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育在 解 、新 的 突破 ,具 有开 创性 、 丌拓 性 。如 回答科 学 『 题 ,很 教 日 J 培胄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 创造性 人才方 面,肩负特殊 使命” 。但 有 道理但 是 L众不 l ,解 答科: 孑 习题 ,方 法独特 且结果 精辟 。 『于应试教 育年学 习上 各种 主义的驱使 ,考试频 繁 ,资料 繁 多, f 1 ¨ 灵活性 :创新性 思维 的新 颖性 决定 了思 维 方式的 灵活性 。 死记硬 背,作业机械重复 ,磨灭了学乍学 习的兴趣 ;题海战术泯 创 新性思 维能 力强的学 生思 路开 阔 ,不受 传统的 思维 观念 、 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 逐渐形成 了迷 信权 威 ,迷信课本 , 习惯 、评价 等 的约 束 ,敢 于从 新 的 角度 去思 考 ,善 于抓 住 问 迷信老师的思维定式 ,不敢对有疑 问的 问题提H 质疑 ,从而 I¥l 题 的 多种线索 ,善 于进 行类 比和运 用广 泛 的知识 和经 验 。 j  ̄ 1 E

高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高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消 费 电子
2 0 1பைடு நூலகம்3年 9月下
C o n s u m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Ma g a z i n e
技 术 交流
高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孟 繁 华
( 呼和浩特职 业学院,呼和浩特 0 1 0 0 5 1 ) 摘 要 :高等教 育体 系中的计算机教 学,要 求教 师必须得依 据 当今社会计 算机 专业的就 业发展 前景 ,改变传统 的教 学方式,注重指导学生的综合 实践操作技能 ,提升 学生的知识运 用能力。教 师不再 以原有 的 “ 填鸭式”教 学方 法教 导学生,而是提倡 学生加强 自主 学习, 积极创新 ,勇于实践 。本 文是 对现今 高等教 育体 系中的计算机教学就如 何提升 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深入研 究 ,给 予相 关计算机教学者一些建议 。 关键 词 :计算机教 学;高职教育 ;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 T P 3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4 - 7 7 1 2 ( 2 0 1 3 ) 1 8 — 0 2 0 3 — 0 1 随着 社会经济水平 的 日渐提高 ,计算机 的应用 已经越来 越渗透于人们 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综合型的大企业, 更加 需要才高层次 的计 算机人 。国内的高职 院校是人才市场 获 得 实 用 型 人 才 的 重 要 途 径 ,因 此 ,高 职 院校 要 转 变 传 统 教 学态 度,优化计算机 专业的教学课程 ,以培养高技能 、高水 平 的计算机人才 为主要教学任务 ,注 重发 展学生的综合实践 能力,提升学生 的个 人修养 。计算机专业 的学生在 日常学 习 中不仅要熟练 掌握 书本上 的理论 知识,而 且要积极发挥主观 能动性 ,加强 自主学习能力 、激 发创 新思维、勇于实 践,为 以后走 上工作 岗位积累经验 。 现今高等教育体系中计 算机教 学存在 的问题 社会经济 水平 的日益提 高,科学技术也随着高速 发展, 计 算 机 的 知 识 和 技 术 也 在 日渐 更 新 , 对 此 , 计 算 机 教 学对 教 育者要求就有 所提高 ,教师必须 具备高层次 的专业知 识和 教 学能力 ,从而 跟上飞速发展 的科技、教育步伐 。但是 实际教 学 中,许 多高校的计算机老 师专业知识水平不够 高,教学思 想 比较保 守,很难提高教学 课堂效率,对培养学 生创 造力难 以发挥作用 。 计算 机教学是理论 与实际操作相融合 的结合 体,在教学 中,学生 需要专 门的设备 教室进行实际操作 。但许 多高校因 为资 金短缺、空间 限制 未能提供专业性 的实训场 地;还有一 些学校 不能及时更换 高新的实训设备 ,依 旧难 以迎 合科学技 术发展 的需求 ,从而阻碍 了计算机教学质量 的提升 。 高校学业大 多是一毕业便工作 ,学校教 学是学生获得专 业知识和提高创造能力的主要来源 ,特别是计算机专业 ,老师 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与就业之间的联系性 , 为学生成功就业奠定基础 。然而许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却忽略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文教研究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张俊飞(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摘要: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日益被重视,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的推进和训练愈来愈重要。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是其重要的内容、主要目标。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具有实践与探索的价值。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创新创造;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创新型高技能职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之一,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推动力。

高职艺术类专业学校是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艺术类专业学生。

因此,在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拓展开放型的教学思路、增加多途径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打开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切实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实际运用能力、创新能力。

高职艺术类院校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任务,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以其为中心为不断地加强。

同时,还应围绕学生的就业问题,不断拓展教学思维,对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培养。

一、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高职培养的具有艺术设计类、具有创造思维、兼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日趋被重视并推动着文化创意类的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

因此,社会市场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创造类的艺术人才的加入。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艺术类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艺术类创新创造人才的重任,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职艺术类教育教学中,应围绕培养学生的艺术专业技能并不断加强其创新创造能力。

艺术专业技能和创新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们的智力、提升能力,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更要从技能的培养和就业方面入手。

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论文

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论文

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论文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树立“处处是创新之地,课课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否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一)目前高职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一直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很多中小学校都是为了取得高成绩、高校誉而以理论为主,忽略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化学教育教学而言,很少有让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他们不能形象地去理解理论,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动手创新能力,同时也制约了他们自主思考、探索的动力。

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越来越薄弱,丧失高职阶段的个性发展以及科学精神的养成。

(二)学生课程的教学安排与教育模式不尽合理很多学校在设置学生的课程时,往往以理论为主,对于实验性的课程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操作性地验证。

这种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不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思考、创新的思维。

学生遇到突发的实际情况时,不能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同时,还会导致学生过于沉迷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迷信于权威,不能善于思考问题、寻找理论中存在的真正缺陷,只是一味地追求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被教材的框架所局限。

长期拘禁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学生创新意识的环境氛围不浓厚很多化学的教学实验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学生涉及的范围很小。

特别是很多学校认为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担心化学实验过程过于频繁,会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发生,都不是很愿意让学生经常接触化学实验。

同时,实验室的药品以及器材如果经常性地提供给学生自行探索研究,不仅会造成材料的损耗,最终还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平时学生与实验室的接触也就越来越少,对于提高化学方面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意识越来越淡薄,整体的学习氛围也就难以形成。

关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关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论文关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论文论文摘要:传统的创新教育是从创新心理的角度对人进行训练和激发,缺乏创新技法的教育。

TRIZ理论又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利用矛盾原理解决发明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中融入TRIZ理论,并提出“思维训练,系统学习,实践应用”的多层次培养模式。

论文关键词:TRIZ发明原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保障上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总体状况还是不能尽如人意,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创新意识差。

高职学生习惯于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缺少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都很缺乏。

二是创新能力弱。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有三点:(1)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远远不够。

目前,我院倡导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项目化教学法,既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又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2)创新型教学队伍不成熟。

教师大部分是从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经验不足。

尽管一些硕士、博士具备创新实践的经验,但将创新实践内化为教学实践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具有企业工程背景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却不足。

(3)对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院系各级领导及教师对创新教育还仅停留在理念的理解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中。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许多途径开展工作。

而且,课堂教学创新永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但是,这种层面上的教育过程,并不能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创新的技法及创新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初探摘要:创造型教育是以全面发展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教育,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高校必须着重培养创造型人才,进而对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着重论述了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开设创造学课程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造能力高职院校创造学课程创造能力培养
21 世纪是经济竞争的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更是人才竞争的世纪。

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提升人的素质。

作为为社会培养一流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的核心素质———创造能力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

而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因此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开设创造学的课程,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造学课程概述
教学是所有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则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或方式)的统一,因而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

人们常说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

因此有必要对创造学课程做一番说明和了解。

(一)创造学课程的涵义
创造学(creative study)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和其他所有领域中的创造发明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发明过程、
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以人类的创造发明活动及其创造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

它不仅研究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法,同时也研究创造的环境及创造者的创造性人格。

其目的即把探索出的人类创造发明规律及其方法尽快地交给普通人,从而有效地开发普通人的创造能力,提高其创造性,增强其创造能力,使得普通人也能够进行创造活动,并不断提高其创造活动的质量和创新价值。

(二)创造学课程的培养任务
通过创造学课程的开设,应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
1.创造性个性及相关心理品质
与创造性个性相关的心理品质包括:好奇心和探究欲、独立性与自主性、敢于怀疑和富于冒险等品质。

虽然独立自主是决定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现今及以后社会,合作能力逐渐体现出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巨大潜力,也应成为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脑所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

其训练旨在通过科技活动使参与者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具体操作定义为思维的流畅性和广阔性、思维的求异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精细性。

3.创造技法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技法是创造学家根据创造性思维发展规律和大量成功的创造与创新的实例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

通过对创造技法的学习,可以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人们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人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学课程实施的具体措施
既然开设创造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讲述创造学课程实施具体措施之前,必须对创造能力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1)加强高职类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实施创造能力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奠定基础。

(2)通过组织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一线教师深入进行创新理论研讨和创造教育实践,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和敢于创新的自信心。

(3)将创造学全面引进教育教学过程,成立创造学教研室,面向全体学生开课。

先在部分工科系开设《创造学》和《产品创新设计》等系列创新课程,普及创造学理论,同时将创造学理论有效地运用到专业教学环节中。

(4)按照创造能力教育的需要,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比例,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增开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课外作业增加设计型题目;课程设计中必须包含一定的创新设计项目
等等。

(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采用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因材施教。

综合运用“635 法”、“案例分析法”、“专题研讨法”等创造性学习方法,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研究主动权,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求异质疑,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6)改革考试制度。

一是考试方法多样化,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体验创造快乐,打破单纯的试卷考试方法,采用作业考核、工作现场考核、实物制作考核、答辩相结合的方法;二是创新考试形式,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开卷、课外研究论文、实验上机考试及多媒体测验等形式。

目的是减少考试的负面影响,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7)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将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大胆设想和探讨问题的兴趣,因材施教,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活动。

(8)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创建科技协会等学习型组织,提高学生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同时形成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且是创造性应用;不但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
而且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但能胜任现实职业,而且能胜任将来的新兴职业。

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伏琴.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未来与发展,2000(04).
[2]王丽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目标定位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5(36).
[3]李媛慧,朱春飞.高职教学与职业创造能力的培养[j].管理观察,200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