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点火控制系统.ppt
点火系统
用来接通或截断点火线圈中初级线圈的电流,使 次级线圈产生高压,控制点火时刻。触点间隙为 0.35—0.45mm 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按发火次序分送给各缸
配电器
电容器
热敏电阻 火花塞 离心提前点火调节装臵 真空提前点火调节装臵
保护断电器,提高次级电压。与断电器触点并联
保持初级电流的基本稳定 将高压电引进汽油机燃烧室,在火花塞电极间产 生电火花, 以点燃混合气 调节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的概念及其后果 配电器 断电器 电容器 火提前角调节装臵
分电器的组成:
各组成的功用及构造连接关系;
无触点式半导体点火系
半导体点火系:
微机控制的半导体点火系
(2)闭磁路点火线圈 闭磁路点火线圈,将初级绕阻和次级绕组都绕在口 字形或日字形的铁芯上。初级绕组在铁芯中产生的磁通,
通过铁芯构成闭合磁路。
结构:用带气隙的“日”形或“口”形铁芯。初级绕 组230-370匝,0.5-1.0mm漆包线绕制,次级绕组1100026000匝,0.06-0.10mm漆包线绕制。 特点:漏磁小,转换效率高(从60%提到70%),无外 壳,无绝缘盖,故易散热、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
模块四、汽油机点火系统
一、 点火系统功用、要求与分类 二、 传统点火系统 三、 半导体点火系统 四、 微电脑点火控制系统
一、 点火系统功用、要求与分类
1、点火系的功用
在汽油发动机中,气缸内的混合气是由高压电火花点燃
的,而产生电火花的功能是由点火系来完成的。
点火系将电源的低电压变成高电压,再按照发动机点火
1.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臵: 根据发动机转速变化自动调整凸轮与分电器轴的相位。 2.真空式点火提前调节装臵:
根据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自动调整触点与凸轮的相位。
第七章(3)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返回
5.起动后基本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发动机起动后怠速运转时,ECU根据节气门
位置传感器信号(IDL信号)、发动机转速传 感器信号(Ne信号)和空调开关信号(A/ C信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发动机起动后在除怠速以外的工况下运转时, 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单位转数的 进气量或基本喷油量)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第七章(第三节 )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返回
3.点火线圈的恒流控制
由于现代车采用了高能点火线圈,改善点火性能。 为了防止初级电流过大烧坏点火线圈,在部分电控点 火系统的点火控制电路中增加了恒流控制电路。 恒流的基本方法是:在点火器功率晶体管的输出 回路中增设一个电流检测电阻,用电流在该电阻上形 成的电压降反馈控制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只要这种反 馈为负反馈,就可使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稳定,从而 实现恒流控制。
1、爆燃传感器 2、ECU 3、其他传感器 4、点火器和点火线圈 5、分电器 6、火花塞
第七章(第三节 )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返回
3 电控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维修
一、点火器 二、点火线圈 三、分电器 四、爆燃传感器
五、点火控制电路
第七章(第三节 )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返回
一、点火器
功能:根据ECU的
第七章(第三节 )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返回
1.独立点火方式 特点是每缸一 个点火线圈,即点 火线圈的数量与气 缸数相等。
1、点火线圈 2、火花塞 3、点火器 4、ECU 5、各种传感器
第七章(第三节 )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返回
2.同时点火方式
特点:点火 线圈的数等于气 缸数的一半。
第七章(第三节 )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第三章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3)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的优点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由于取消了分电器,其性能更加优越, 除具有一般微机控制点火系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
1)不存在分火头和分电器盖间的跳火问题,能量损失和电 磁干扰明显减少;
2)减少或不设高压线,减小电磁干扰; 3)减小机械磨损,故障率大大降低; 4)节省安装空间,结构简单。
2.电控点火系统的类型:有分电器和无分电器式
二、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基本组成
(1)电源 (2)传感器 (3)电控单元 (4)点火控制器 (5)点火线圈 (6)分电器 (7)火花塞
电控点火系的组成
(2)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各种状态参数,为ECU提供点火提 前角的控制依据。
1)转速和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发动机曲轴转速信号、发 动机曲轴转角信号、曲轴基准位置信号,ECU根据转速信号 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根据转角和基准位置信号确定曲轴位 置。
2)进气流量传感器 :检测进气流量,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大小,判定发动机 负荷状态;同时还能反映节气门变化快慢,判定加速、减速 工况,修正点火提前角。
4)水温传感器:检测冷却液温度,修正点火提前角。
5)进气温度传感器:检测进气温度,修正点火提前角。
6)爆震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爆震信号,实现点火时刻闭 坏控制。
采用电子控制点火系统时, 可以使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 前角更接近于理想的点火提 前角。
图 转速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2)发动机负荷的影响
最佳点火提前角随发动机负 荷增大而减小。
在普通点火系统中,用真空 提前调节器调整点火提前角, 只能按简单的线性规律调节, 调节曲线与理想曲线相差较 大。
3. 汽油机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拓展:三极管
2、二极管
【特点】晶体二极管为一个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形成的PN结。二极 管最大的特性就是单向导电,也就是说电流只可以从二极管的P极流向N 极。
拓展:三极管
3、三极管—以NPN型硅管为例
【理论原理】对于NPN管,它是由2块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
P型半导体所组成,发射区与基区之间形成的PN结称为发射结,而 集电区与基区形成的PN结称为集电结,三条引线分别称为发射极e (Emitter)、基极b (Base)和集电极c (Collector)。 当b点电位高于e点电位零点几伏时,发射结处于正偏状态,而c点 电位高于b点电位几伏时,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集电极电源Ec要 高于基极电源Eb。 在制造三极管时,有意识地使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基区的 ,同时基区做得很薄,而且,要严格控制杂质含量,这样,一旦接 通电源后,由于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及基区 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很容易地越过发射结互相向对方扩散,但因 前者的浓度基大于后者,所以通过发射结的电流基本上是电子流, 这股电子流称为发射极电流子。 由于基区很薄,加上集电结的反偏,注入基区的电子大部分越过集 电结进入集电区而形成集电极电流Ic,只剩下很少(1-10%)的电 子在基区的空穴进行复合,被复合掉的基区空穴由基极电源Eb重新 补给,从而形成了基极电流Ib。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得:Ie=Ib+Ic 。 这就是说,在基极补充一个很小的Ib,就可以在集电极上得到一个 较大的Ic,这就是所谓电流放大作用。
3.1 概述
3.1.1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特点 1)能在各种转速范围内提供所需的点火电压和点火持续时 间。 2)由ECU根据各有关传感器的电信号确定最佳点火时间并 进行实时调整,能在不同负荷和转速条件下提供最佳点火 提前角。 3)能把点火提前角控制到汽油机爆震的临界状态。 4)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可与其他电子控制系统实现协调控制 ,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净化性。 5)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成本低、耗电少、不需要冷却、 响应性好等。
《点火系统》PPT课件
点火系的作用是将汽车的低压电变为高压电,并适时送到点火缸火花塞, 击穿火花塞间隙,点燃混合气,使发动机做功。
点火系的分类:
传统点火系 利用触点的闭合和打开来控制点火线圈一次电流的通断, 完成点火。 电子点火系 利用半导体器件作为开关控制点火线圈一次电流的通断, 完成点火。 微机控制点火系 由发动机ECU根据各传感器输入的信息依照发动机的 点火次序适时控制各火花塞完成点火。
L
C1 (
N1 N2
)2
C2
(4-12)
由(式4-11、12)知,当点火线圈结构一定时,二次电压的 最大值与一次断电电流成正比,并随两电容的增大而减小;
此外,二次电压上升时间对火花塞的工作能力影响极大,电压 上升的时间越短损失越少,用于点火的能量就越多。
10
4.1.2 影响二次电压的因素
发动机转速 二次电压最大值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降低(P73)(是发动机 高速时容易断火的原因)。超过某极限转速发动机不能保证可靠点火。
25
点火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最佳点火时刻
从火花塞点火到气缸内大部分混合气燃烧,并产生很高的爆发力需要一定的时 间,虽然这段时间很短,但由于曲轴转速很高,在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 还是很大的。
若在压缩上止点点火,则混合气一面燃烧,活塞一面下移而使气缸容积增大, 这将导致燃烧压力低,发动机功率也随之减小。因此最佳点火时刻应在活塞接近 压缩行程上止点前。
低压电路中一次电 流回路
二次线圈中高压电 流回路
5
传统点火系点火过程: ➢初级电路接通,点火线圈积蓄能量; ➢初级电路切断,点火线圈产生次级高压。 ➢次级高压加到火花塞上,击穿火花塞间隙,点燃混合气。
点火系统
主讲 张西振 汽车机点火系统
一、概述 二、普通电子点火系统 三、电控点火系统
汽油机点火系统
教学目标 1.熟悉各类型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熟悉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功用、结构与原理; 3.能够对点火系统主要元件进行检修; 4.能够对点火系统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普通电子点火系统 三、电控点火系统
汽油机点火系统 二、普通电子点火系统
3.点火信号发生器 点火信号发生器 安装位置: 安装位置:分电器内。 功用:产生控制电子点火器的脉冲信号。 功用: 类型: 类型:电磁式、霍尔式和光电式三种 。
汽油机点火系统
电磁式点火信号发生器 电磁式点火信号发生器
电磁式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图 1-火花塞 2-点火信号发生器 3-点火线圈 4-点火开关 5-蓄电池 6-电子点火器 7-分电器总成
汽油机点火系统
2.点火线圈 检修 点火线圈—检修 点火线圈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脏污或接线柱锈蚀应清洁;胶木盖裂损、 接线柱松动、壳体变形、填充物外溢、高压插座接 触不良等应更换。 绝缘性能的检查: 绝缘性能的检查:测量点火线圈任一接线柱与壳体 之间的电阻值,应不小于50M ,否则应更换。 绕组电阻的检查: 绕组电阻的检查:测量点火线圈一次绕组和二次绕 组的电阻值,不符合规定应更换。 附加电阻器的检查: 附加电阻器的检查:测量附加电阻器的阻值,不符 合规定应更换。 点火线圈性能的检查: 点火线圈性能的检查:在专用的电器试验台上利用 三针放电器进行测试。
a)二低压接线柱式
b)三低压接线柱式
1—绝缘座 2—铁心 3—一次绕组 4—二次绕组 5—导磁钢套 6—外壳 7—低压接线柱“-” 8—胶木盖 9—高压接线桩 10—低压接线柱“+”或“开 关” 11—低压接线柱“+开关” 12-附加电阻器
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
【知识点】 正时灯是由外加点
火信号触发而闪亮的照明装置,
用来对发动机的正时进行检查。
正时灯分为普通正时灯、可进
行正时调节的正时灯,如图
6-12所示。还有的正时灯带有
图6-12 带正时调节的正时灯
发动机转速测量显示。
第十三页,共44页。
【实训活动】 点火正时测试与调整
1.实训设备:发动机台架或汽车(分电器式和无分电器式)、 正时灯、手动真空泵、尾气分析仪。
花塞,通过测试,比较火花波形的变化
和总结特点。
图6-10 清除点火电极积碳和调节点火间隙
第九页,共44页。
【提示】这个测试能提供关于每个气缸的燃烧质量非常有价值
的资料。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在行驶下进行此顶测试。由于点
火次级波形明显受不同发动机、燃油系统和点火条件影响,它
对检测发动机机
械部分和燃油系
统部件及点火系
方法;掌握点火正时的检测方法;
学习观察波形和识别角度辨别。
【知识点】 丰田5A和8A发动机的转
速信号和曲轴位置信号装于分电器内,
同时分电器还用来发动机点火顺序分
配。计算机根据这两个信号确定为喷
图6-17 曲轴位置信号G1与转速信号NE
油、点火、计算的基本参数。转速传感器与曲轴位置传感器装在分 电器内。两个传感器均采用磁脉冲式信号发生
小,只有适当滞后点火提前角,才能保证在上止点后
10°~15°获得最高燃烧压力。反之,由于燃烧速度减慢,
而要增加点火提前角。
第三页,共44页。
2.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类型
电子控制点火系统指在传统的晶体
管点火系统基础上,发展为由计算机集
中控制一次电流的脉冲,经过高压点火
线圈形成次级高压,在火花塞点燃燃烧
第三章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第三章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第一节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点火提前角、通电时间及爆燃控制三个方面。
一、点火提前角控制1、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定义:点火提前角是从火花塞发出电火花,到该缸活塞运行至压缩上止点时曲轴转过的角度。
对应于发动机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点火提前角,对于现代汽车而言,最佳的点火提前角不仅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都达到最佳值,还必须保证排放污染最小。
点火提前角过大(点火过早),则大部分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燃烧,活塞所消耗的压缩功增加,且缸内最高压力升高,末端混合气自燃所需的时间缩短,爆燃倾向增大。
点火提前角过小(点火过迟),则燃烧延长到膨胀过程,燃烧最高压力和温度下降,传热损失增多,排气温度升高,功率、热效率降低,但爆燃倾向减小,NOx排放量降低。
试验证明,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应使发动机气缸内的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0°~15°。
如图所示,适当点火提前角,可使发动机每循环所做的机械功最多(C曲线下阴影部分)。
2、最佳点火提前角的确定依据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数值必须视燃料性质、转速、负荷、混合气浓度等很多因素而定。
(1)发动机转速如图所示,点火提前角应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大。
因为随发动机转速的提高,以秒计的燃烧过程所需时间缩短,但燃烧过程所占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保证发动机气缸内的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0°~15°的最佳位置,就必须适当提前点火(即增大点火提前角)。
与采用机械式离心提前器的传统点火系统相比,采用电控点火(ESA,electronic spark advance)系统时,可以使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前角接近于理想的点火提前角。
(2)负荷汽油发动机的负荷调节是通过节气门进行的量调节,随负荷减小,进气管真空度增大,进气量减少,气缸内的温度和压力均降低,燃烧速度变慢,燃烧过程所占的曲轴转角增大,应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如图所示。
汽车电器 第4章 点火系统
第一节 传统点火系统
1.3 、传统点火系统的构造
点火提前机构 分电器上装有随发动 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而自动改变点 火提前角的离心式点火提前机构和
真空式点火提前机构。
① 离心式点火提前机构 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 销钉
装置是在发动机转速
变化时,自动改变断 电器凸轮与分电器轴 之间的相位关系,从 而改变点火提前角的。 销钉 重块
图4-10a 开磁路式点火线圈的磁路 1. 铁心磁力线 2. 低压接线柱 3. 高压接线柱 4. 一次绕组 5. 二次绕组
图4-9 开磁路式点火线圈的磁路 1. 磁力线 2. 铁心 3. 一次绕组 4. 二次绕组 5. 导磁钢片
第一节 传统点火系统
1.3 、传统点火系统的构造
图4-8 a)电路原理
2. 火花应具有足够的能量;
3. 点火时刻应适应发动机的工况变化。
第四章 点火系统
点火系统的分类:
(1) 传统点火系 (2) 电子点火系 利用机械开关(即触点的闭合和打开)来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流的 利用半导体器件(如晶体三极管、晶闸管等)作为开关来控制点火 随着对汽车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传 通断,完成点火工作的。
示,点火线圈的中心是用硅钢片叠成的铁 心,在铁心外面套上绝缘的纸板套管,套 管上绕二次绕组,用直径为0.06~0.10mm 的漆包线绕11000~23000匝。
为高压电的基本元件,由一次绕组、二次绕组
和铁心等组成。按磁路的结构形式不同,可分
为开磁路式点火线圈和闭磁路式点火线圈。 ① 闭磁路式点火线圈 如图4-10a所示。 闭磁路式点火线圈的结构
③ 辛烷选择器
为了适应不同汽油的不同抗爆性能,在换用不同品质的汽油时,应适当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和电子控制系统
动画演示
一、正常燃烧过程
1.火花点火过程 图示出了常规高压线圈点 火系统工作时电压与电流 的变化情况。整个放电过 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击穿阶段 (2) 电弧阶段 (3) 辉光放电阶段
2、燃烧过程
燃烧过程的实际进展 分成三个阶段
第I阶段 着火延迟期
是指电火花跳火到 形成火焰中心的阶 段,这段时间约占 整个燃烧时间的 15%左右。一般 是按气缸压力开始 与压缩压力相分离 的2点作为着火阶 段终点
这种燃烧室高度是 相同的,宽度允许 略超出气缸范围来 加大气门直径
从气流运动考虑, 希望在气门头部外 径与燃烧室壁面之 间保持5~6.5mm 的壁距,这样使气 门尺寸所受的限制 比楔形大
浴盆形燃烧室有挤 气面积,但由于燃 烧室的形状,使挤 气的效果比较差
火焰传播距离也较 长,燃烧速率比较 低,燃烧时间长, 压力升高比低
分类
机械式
电控式
连续喷射式 间歇喷射式
单点汽油喷射 多点汽油喷射
顺序喷射
分组喷射
缸内喷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缸外喷射
三、化油器供油系统与汽油喷射 供油系统的比较
汽油喷射具有下列优点 配以高能点火装置,发动机可以实现燃烧稀薄混合气; 混合气浓度的精确控制。压力和温度变化时易于对混合气浓度 修正; 过渡工况控制能够迅速响应,加减速反应灵敏;减速断油迅速, 排放污染小; 发动机起动容易,且暖机性能提高; 进气部分无喉管,无需对进气管加热,充气效率高,发动机动 力性好 爆震倾向小,可以采用较高的压缩比,并且对燃料的辛烷值要 求可以低一些 多点汽油喷射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动机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 匀的问题 整个汽油喷射系统比较容易布置,便于发动机的总体布置 燃油靠压力输送,不会产生气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29
14
第 14 页
3.1 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起动点火控制 点火正时控制
起动后点火控制
初始点火提前角
初始点火提前角 基本点火提前角 修正点火提前角
预热修正 过热修正 怠速稳定修正 爆燃修正 其他修正等
2020/10/29
15
第 15 页
3.1 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起动时
起动后
初始点火提前角 基本点火提前角 修正点火提前角
2020/10/29
6
第6页
2.1 电控点火系统组成
a)点火线圈
2020/10/29
7
第7页
2.1 电控点火系统组成
b)火花塞
2020/10/29
8
第8页
2.2 电控点火系统分类
一、有分电器式电控点火系统 (只有1个点火线圈)
1—主继电器;2—压力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4—基准位置传感器;5—转速传感器;6—ECU; 7—EFI 控制;8—ESA控制;9—点火信号;10—通电开始;11—点火;12—电子点火器;13—点 火监视回路;14—闭合角控制;15—点火线圈;16—点火开关;17—蓄电池;18—至分电器; 19—至发动机转速表
传感器
ECU
点火器
点火线圈
火花塞
点火线圈分配式(双缸同时点火式)
2020/10/29
11
第 11 页
2.2 电控点火系统分类
1缸 2缸 3缸 4缸 5缸 6缸
点火线圈 火花塞
各种传 感器
ECU
2020/10/29
日产六缸机单独点火方式
第 12 页
点火器
12
3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当汽油机保持节气门开度、 转速以及混合气浓度一定时, 汽油机功率和耗油率随点火提 前角的改变而变化。
实际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常用的计算方法: 实际点火提前角=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
火提前角 实际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修正系数
2020/10/29
16
第 16 页
3.2 不同工况下的点火提前角
1.启动工况的点火时刻控制
发动机起动过程中,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或空 气流量计信号不稳定,ECU无法正确计算点火提前角, 一般将点火时刻固定在设定的初始点火提前角。
进气支管压力信号 (或进气量) 发动机转速信号
基本点火提前角
电控点火数据图
2020/10/29
18
第 18 页
3.2 不同工况下的点火提前角
2-2点火提前角的主要修正 a)水温修正
暖机修正控制信号: 进气歧管压力信号(进气量信号)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IDL信号)
过热修正控制信号: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IDL信号)
2020/10/29
第 19 页
提前角
←推迟 提前→
-40 -20 0 20 40 60 80
暖机修正 冷却液温度/℃
IDL通
IDL断
20 40 60 80 100 120
b)闭合角:即一次线圈通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 角度。点火时刻发生在闭合角结束时。
功用: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蓄电池电压调节闭合 角,以保证足够的点火能量。
理论空燃比的静态混合气需要0.3mJ的能量, 而絮流条件下浓或稀得混合气需要3-4mJ的能量。
2020/10/29
4
第4页
2 电控点火系统
由于传统的触点式点火系统是通过机械系统来完 成对于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受到机械本身的限制不能 达到最佳的点火提前角。
适当点火提前角,可使发 动机每循环所做的机械功最多 (曲线阴影部分)
点火提前角过大,易爆燃; 点火提前角过小,排气温度升 高,功率降低。
2020/10/29
13
第 13 页
3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最佳点火提前角与下述因素有关:
发动机转速:转速升高,点火提前角增大。 发动机负荷:歧管压力高(真空度小、负荷大),点 火提前角小,反之点火提前角大。 采用电控点火(ESA)系统时,可以使发动机的实际 点火提前角接近于理想的点火提前角。 燃料性质:汽油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点火提前 角可增大。 其他因素:燃烧室形状、燃烧室内温度、空燃比、大 气压力、冷却水温度。
起动:按ECU内存储的初始点火提前角对点火提前角 进行控制。起动时的点火提前角一般是固定的,为10° 左右。
控制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Ne信号)和起动开关信号 (STA信号)。
2020/10/29
17
第 17 页
3.2 不同工况下的点火提前角
2.起动后点火时刻控制
2-1基本点火提前角控制情况下主要信号:
2020/10/29
9
第9页
2.2 电控点火系统分类
二、无分电器式电控点火系统
二极管分配式(同时点火方式)
1—一、四缸触发信号;2—电子点火控制器;3—控制部分;4—稳压器;5一初级绕 组A;6—高压二极管;7—次级绕组; 8—初级绕组B;9—二、三缸触发信号
2020/10/29
10
第 10 页
2.2 电控点火系统分类
2020/10/29
2
第2页
1. 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
1.2 主要控制对象 a)点火提前角:指从火花塞电极间跳火开始到活 塞运动至上止点为止这段时间曲轴所转过的角度. 功用:在不同的工况下,使发动机输出最高效 率。 主要影响因素:发动机转速、负荷
2020/10/29
3
第3页
1. 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
汽油机点火控制
1. 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 2. 电控点火系统 3. 点火提前角控制 4. 闭合角控制 5. 典型电控点火系
202点火系统的基本原理
1.1 基本功能: 在气缸接近压缩行程上止点时,在气缸内产生电
火花,点燃压缩的可燃混合气。
要求:需要8-20KV的高压 精确的点火时刻 足够高的点火能量
197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将微机应用于点 火时刻控制,这种电子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可满足对点 火时刻控制高精度的要求,因此,得到了迅速推广应 用。
2020/10/29
5
第5页
2.1 电控点火系统组成
电控点火系统也是由信号输入装置、ECU和执行器三 部分组成。
1—转速传感器; 2—基准位置传感器; 3—空气流量计; 4—水温传感器; 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6—启动信号; 7—空调开关A/C; 8—车速传感器; 9—输入接口回路; 10—输入接口回路; 11—A/D转换器; 12—输出接口回路; 13—存储器; 14—恒定电压电源; 15—点火器; 16—IG线圈; 17—分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