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泌尿系统疾病总论与肾小球病)-试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综合(泌尿系统疾病总论与肾小球病)-试卷1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关于蛋白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日尿蛋白持续>150mg为蛋白尿
B.体位性蛋白尿尿蛋白一般<1g/d
C.肾小管性蛋白尿尿中有IgC滤√
D.尿中滤出肌红蛋白称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管受损或功能紊乱时,抑制了近端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蛋白质重吸收,导致小分子蛋白质从尿中排出,包括β微球蚤白、溶菌酶等。从尿中滤ffj高分子量蛋白质(IgG)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
2.选择性蛋白尿的特点是
A.溶菌酶为主
B.白蛋白为主√
C.β2微球蛋白为主
D.IgA为主
肾小球性蛋白尿包括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当肾小球病变较轻时,仅有白蛋白滤出,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当肾小球病变较重时,高分子量蛋白质(主要是IgG)无选择性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A、C为肾小管性蛋白尿,D为分泌性蛋白尿。
3.男,70岁。发现大量蛋白尿2周入院。入院后查本周蛋白尿阳性。为明确诊断,检查意义最大的是
A.肾活检
B.骨髓穿刺√
C.核素骨扫描
D.血清蛋白电泳
本周蛋白尿为溢出性蛋白尿,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为明确诊断应首选骨髓穿刺检查。
4.女,68岁。高血压病史20年,发现尿蛋白3年,尿比重1.010,红细胞0-1/HP,尿蛋白0.45g/d,尿蛋白分析β2 -MG,α1 -MG升高。该患者蛋白尿属于
A.组织性
B.溢出性
C.肾小管性√
D.肾小球性
①β2 -微球蛋白(β2 -MG)和α1 -微球蛋白(α1 -MG)分子量小,均可自由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中,但原尿中的β2 -MG和α1 -MG99%以上可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仅微量从尿排血。尿中β2 -MG和α1 -MG增多较敏感地反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故本例属于肾小管性蛋白尿。②组织性蛋白尿多为Tamm-Horsfall蛋白,溢出性蛋白尿多为本周蛋白、血红蛋门、肌红蛋白,肾小球性蛋白尿多为白蛋白、IgG等。
5.不出现管型尿的疾病是
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膀胱炎√
C.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聚体。尿中管型的出现表示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引起,膀胱疾病(急性膀胱炎)不可能出现管型尿。
6.尿中发现大量透明管型时,提示病变在
A.肾小管和肾盏
B.肾小管和肾
C.肾小管和肾小球√
D.肾小管和输尿管
管型尿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性疾病引起。尿中发现大量透明管型提示病变在肾小管和肾小球。
7.细菌尿是指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
A.>100个/mt
B.>10 3个/ml
C.>10 4个/ml
D.>10 5个/ml √
细菌尿是指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 5个/ml。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8.肾小球疾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首选
A.利尿剂
B.β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阻滞剂
D.ACEI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机制包括:①扩张出球小动脉作用强于扩张入球小动脉,故能降低肾小球内压力;②能减少尿蛋白形成;③抑制肾组织细胞炎症反应和硬化过程,延缓肾功能衰退。因此对于肾小球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首选ACEI降血压。
9.微小病变型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B.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
C.细胞免疫反应√
D.炎症反应
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因未明,研究发现在其肾小球内无免疫复合物,但患者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可释放血管通透因子。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免疫有关。
10.多数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感染性炎症疾病
C.细胞免疫性疾病
D.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多数肾小球肾炎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免疫机制是肾小球疾病的始发机制:在此基础上,在炎症介质(如补体、白细胞介素、活性氧等)参与下,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和产生临床症状。
11.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屏障受损
B.电荷屏障受损√
C.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均受损
D.肾小球基底膜受损
肾小球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构成,其滤过屏障包括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微小病变型肾病的肾小球基底膜基本正常(即分子屏障正常),足细胞足突融合,患者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主要是由于电荷屏障受损所致。
12.尿蛋白电泳结果湿示尿中C 3含量较高,常常提示
A.肾小管严重受损
B.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受损
C.肾小球滤过膜分子屏障受损√
D.血中C 3含量较高
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包括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当分子屏障受损时。尿中往往出现除白蛋白以外更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如免疫球蛋白、C 3等,常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有较严重的结构受损。
13.最可能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是
A.单纯性血尿
B.无痛性肉眼血尿
C.全程血尿
D.全程血尿伴大鬣红细胞管型尿√
血尿可分为初始血尿、终末血尿和全程血尿。初始血尿提示尿道、膀胱颈出血;终末血尿提示后尿道、膀胱颈或膀胱三角区出血;全程血尿提示出血部位在膀胱及以上部位。可见肾小球源性血尿是全程血尿。尿中红细胞管型为红细胞在肾小管塑型而成,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所致。因此,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可能是全程血尿伴大量红细胞管型。
14.肾小球源性血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基底膜断裂√
B.脏层上皮细胞受损
C.远端小管受损
D.近端小管受损
肾小球源性血尿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通过该断裂缝时。受到血管内压力挤压受损。受损的红细胞其后通过肾小管各段又受不同渗透压和pH作用,呈现变形红细胞血尿。
15.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沉渣红细胞形态是为了鉴别
A.前尿道血尿和后尿道血尿
B.肾源性血尿和膀胱源性血尿
C.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D.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
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新鲜尿沉渣,发现尿变形红细胞>50%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发现尿变形红细胞<50%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16.区别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血尿颜色
B.作尿沉渣镜检√
C.作尿潜血试验
D.作尿三杯试验
镜下血尿是指离心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根据血尿的定义,可知本题答案为B。
17.对鉴别是否肾小球源性血尿最有意义的是
A.全程血尿
B.变形红细胞血尿√
C.尿潜血阳性
D.肉眼血尿
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前者是指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通过该裂缝时受到挤压损伤。在肾小管中受到不同渗透压和pH作用,呈现变形红细胞血尿;后者是指红细胞未受到挤压损伤,变形红细胞<50%。因此尿中变形红细胞是否超过50%是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标准。
18.下列哪项不符合肾炎性水肿的特点?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
C.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
D.组织间隙蛋白质含量低√
19.急性肾炎患者几乎均有的临床表现是
A.血尿√
B.蛋白尿
C.水肿
D.肾功能异常
急性肾炎起病急,患者出现血尿(几乎100%)、蛋白尿、水肿(80%)和高血压(80%),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其中血尿是所有患者几乎均有的临床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见肉眼血尿。
二、 A3/A4型题(总题数:2,分数: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