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一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时作业1: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第3课时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基础过关知识点一乳酸菌的特点和亚硝酸盐的性质1.制作泡菜时,所用的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A.防止水分的蒸发B.防止菜叶萎蔫C.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D.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答案]C[解析]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进行的,而乳酸菌是厌氧菌,所以要密封菜坛子,以避免氧对其发酵作用的抑制。
2.泡菜制作过程中,下列对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泡菜初期并无乳酸菌的存在B.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含量会逐渐增多并达到最高峰,然后下降C.腌制后期乳酸菌含量会急剧下降D.腌制的全过程乳酸菌的含量不变,活性不同[答案]B[解析]泡菜的制作是利用蔬菜表面的乳酸菌的代谢,将糖类转化成乳酸,因此发酵初期就有乳酸菌存在;由于发酵条件的变化,乳酸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量后由于酸度过大,乳酸菌数量会下降。
3.膳食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下列含量不正确的是()A.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B.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C.豆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可达10 mg/kg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左右[答案]D[解析]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不得超过2 mg/kg。
知识点二泡菜制作的实验设计4.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因操作不当而使泡菜腐烂。
造成泡菜腐烂的原因是()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乳酸菌为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制作泡菜时,如果罐口封闭不严,氧气进入罐内,会抑制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同时进入的氧气促进了罐内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造成泡菜腐烂。
5.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习目标】1.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2.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制作泡菜并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预习案】任务一、基础知识(一)乳酸菌1.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常见种类:和3.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内等均有分布。
4.应用:常用于生产(二)亚硝酸盐1.物理性质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任务二、泡菜腌制过程1.泡菜坛的选择(1)应选用火候好、无砂眼、、坛沿深、好的泡菜坛(2)检查时可将坛口压入水中,看坛内有无现象2.腌制(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后备用。
将蔬菜装至时加入香辛料,装至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盖好坛盖。
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环境(2)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容易造成细胞大量繁殖,含量增加任务三、亚硝酸盐的测定1.原理(1)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比较,可以大致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测定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探究案】探究点一、如何防止泡菜质量不合格?探究点二、简述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操作过程。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选修一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板块下的第三节。
前两节分别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以及《腐乳的制作》。
学生在经历了前两节的发酵产品的制作,对发酵产品的制作工艺有了初步的体会和经验,但还没有上升到规律性的层次,因此可以通过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制作泡菜,让学生利用以往的经验,逐步得出“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这一课标要求的内容。
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此之前接触过几次物质鉴定,包括如何鉴定果酒中含有酒精,都属于一类定性实验,而对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则是更为准确的定量实验。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后,可以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将以前的各种显色反应都与定量分析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另外,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学习了与亚硝酸盐有关的知识后,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理性的判断社会上的舆论。
学生也可以真的带一些隔夜饭菜、食堂饭菜等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制作泡菜的过程非常简单,原理也比较容易理解,鉴于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乐于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系列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过程的意义。
亚硝酸盐虽然经常在舆论中听到,但并未建立起对于该物质明确的概念,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具备理性思维,包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及理性的判断,特别是要通过实验结果来说明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2)了解发酵食品制作的基本原理;(3)理解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基本思想;2.能力目标:(1)掌握制作泡菜的基本方法(2)用比色法及分光光度计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起与泡菜相关的食品安全意识(2)理性对待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建立起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2.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果泡菜的制作流程,并且通过和同学的合作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
高中生物 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为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泡菜厂家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下面不是开发新产品所考虑的内容是()A.对泡菜材料进行创新拓展B.对水与盐的比例进行调整C.对香辛料的种类和比例进行调整D.对通气发酵和密封发酵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不需要通气发酵。
2.在腌制泡菜时,抑制有害菌繁殖是关键。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利于泡菜发酵及抑制有害菌繁殖的是()A.接入乳酸菌菌种B.适量加入盐和调料酒C.利用无氧环境抑制有害菌D.加入抗生素,接入乳酸菌菌种可以增加乳酸菌的数量,使乳酸菌快速成为优势菌种,抑制有害菌繁殖;适量的盐和料酒可调节风味,也可抑制有害菌繁殖;无氧环境可以抑制需氧型有害菌的繁殖;加入抗生素,不仅抑制杂菌繁殖,也会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影响泡菜的正常发酵。
3.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随着泡菜发酵中产生的乳酸的量不断增加,硝酸盐还原菌的代谢被逐渐抑制,亚硝酸盐的产量减少。
同时亚硝酸盐的分解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
发酵过程主要是乳酸菌的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有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此外,还有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
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蔬菜保持脆嫩而不软化腐败。
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状态。
4.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同时已生成的亚硝酸盐被降解,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逐渐下降。
5.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量少B.发酵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C.发酵过程中应及时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纸层析法6.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应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应在食品中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易溶于水,A项正确;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B项正确;咸菜中亚硝酸盐较多,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可转变成致癌物,因此应尽量少吃咸菜,C项正确;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 g时会引起人死亡,D项错误。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8: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学习目标: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三、知识梳理(一)泡菜的制作原理: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其代谢类型是型。
在条件下,将糖分解为。
反应式为:。
常见的乳酸菌有和,生产酸奶的是。
思考: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二)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剂。
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超过。
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排出体外,但在、和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质。
思考: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发生反应后,与结合形成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三)实验操作1.泡菜的制作:①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等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④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
⑤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密封发酵。
发酵时间受到影响。
思考:泡菜坛内的“白膜”是怎样形成的?思考:在腌制过程中要控制好哪些因素?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1)配制溶液:①4mg/kg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g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mL体积分数为盐酸中,避光保存。
②2mg/kg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称取g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解于mL水中,避光保存。
③5ug/mL的亚硝酸钠溶液:称取g于硅胶中干燥器中干燥24h的亚硝酸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mL,再转移mL溶液至mL容量瓶中,定容至mL。
④提取剂:50g氯化镉和50g氯化钡,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用浓盐酸调节pH至1⑤氢氧化铝乳液和2moL/L的NaOH溶液:(2)配制标准显色液:①用吸取为0.2mL 0.4mL 0.6mL 0.8mL 1.0mL 1.5mLNaNO2溶液分别置于50mL的中,再取另一支作对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 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共19张PPT)
(二)亚硝酸盐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
不得超过 30mg/k,g 酱腌菜中不超过 20mg/k,g 婴儿 奶粉中不超过 2mg/k。g
二、泡菜制作的实验设计
(一)泡菜坛的选择 选择标准: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 检查方法:可将坛口向上压入水中,看坛内有无渗水现象。 (二)原料的选择
少
增加(硝酸盐还原菌 的作用)
发酵 中期
最多(乳酸抑 制其他菌活动)
积累增多、 pH下降
下降(硝酸盐还原菌 活动受抑制,部分 亚硝酸盐被分解)
发酵 后期
减少(乳酸继 续积累,pH继 续下降,抑制
其活动)
继续增多, pH继续下降
下降至相对稳定(硝 酸盐还原菌被完全 抑制)
(五)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发酵前期:乳酸菌 少(有O2,受抑制) ,乳酸 少 ,亚硝 酸盐含量 增加 。 发酵中期:乳酸菌最多,乳酸积累 增多 ,PH下降 (抑制 其他微生物); 硝酸盐还原菌受到 抑制并死亡;在乳酸 菌相关酶的作用下,亚硝酸盐含量 下降 。 发酵后期:乳酸继续积累,PH下降,抑制乳酸菌活动, 乳酸菌减少。亚硝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制,亚硝酸盐含量 相对稳定。
2、操作(计算)
计算40mL样品滤液中亚硝酸盐含量:
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 计算公式:
取样量(40mL滤液的质量,Kg)
如果样品处理液与标准显色液中3ug相当,则亚硝酸盐的含量为 .
计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取材0.4kg 500mL中取60mL
0.4kg x 100/200 x 60/500 x 40/100 = 0.0096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泡菜并测定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了解发酵的过程和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白萝卜或白菜2. 盐3. 干辣椒粉(可选)4. 大蒜、生姜(可选)5. 明矾或醋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洗净白菜或白萝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2. 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用开水烫洗并晾干。
第二步:制作泡菜1. 将切好的白菜或白萝卜放入容器中。
2. 在白菜或白萝卜上撒上适量的盐,轻轻拍打使其均匀分布。
3. 加入适量的辣椒粉、大蒜和生姜(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添加)。
4. 用干净的石头或玻璃块加压,使白菜或白萝卜中的水分充分出来。
5. 盖上容器的盖子,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每隔一到两天打开一次盖子放气,同时检查是否有发霉的情况。
第三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 在泡菜开始发酵后的第七天开始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2. 取适量的泡菜样品,并切碎。
3. 因为亚硝酸盐在酸性环境下会转化为亚硝酸,因此将泡菜样品浸泡在醋中约30分钟,以提高亚硝酸的溶解度。
4. 取出泡菜样品,滴入几滴明矾溶液。
5. 如果溶液出现明显的黄色或棕色沉淀,则说明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要经过彻底清洗,以免产生杂菌污染。
2. 在制作泡菜过程中,要确保食材和容器表面干净,避免发霉等不良情况。
3. 在泡菜开始发酵后的第七天及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以便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估。
4. 实验中使用的亚硝酸盐检测试纸,可在实验室常用试剂商店购买,注意查看使用方法和保存条件。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检测发酵后的泡菜样品,如果溶液中出现明显的黄色或棕色沉淀,则说明泡菜中存在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物质,长期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制作和存放泡菜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并避免过度食用。
实验延伸:可以对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变化规律。
生物选修一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共21页文档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生物选修一泡菜的腌制和亚硝 酸的测定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生物11课题3制作泡菜并亚硝酸盐含量(测)(教师版)含答案
选修1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在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A.泡菜中的亚硝酸盐,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B.该实验中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C.制作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都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D.可通过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答案】B【解析】泡菜中的亚硝酸盐,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A正确;该实验中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B错误;制作过程中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都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C正确;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D正确;答案是B。
2.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取材得当,操作正确,最后坛中微生物只有乳酸菌B.正确的泡菜腌制过程的后期,坛中乳酸菌含量下降C.由于乳酸菌能抑制和杀死其他微生物,所以泡菜腌制的时间越长越好D.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5:1 的比例配置盐水【答案】B【解析】制作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如果取材得当,操作正确,最后坛中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但也可能含有其他厌氧型微生物,A项错误;泡菜腌制过程的后期,由于营养物质减少,pH降低,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都会抑制乳酸菌的增殖,使坛中乳酸菌含量下降,B项正确;泡菜腌制的时间过长会使泡菜过酸,所以并不是腌制时间越长越好,C项错误;制作泡菜时,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4:1 的比例配置盐水,D项错误. 3。
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是: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泡菜制作过程中O2进入坛内B.防止泡菜汁液渗出,影响口感C.防止杂菌污染D.为使泡菜坛美观【答案】A【解析】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所以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是: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泡菜制作过程中O2进入坛内,不合格的泡菜坛容易引起蔬菜腐烂,A项正确,B、C、D项错误。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案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一、基本说明1、模块: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5、学时数: 2课时(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2、内容分析:本课题以实验为依托,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泡菜制作的方法、步骤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其中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本节的重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本节的难点。
3、学情分析:泡菜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食品,农村家庭几乎都有制作泡菜,多数学生对泡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有所了解,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学习的基础和实践条件。
4、设计思路:本专题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实践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基本思路如下(课堂教学2课时):(1)课前以学习小组形式调查泡菜的种类,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与方法;尝试制作泡菜,做好在课堂上展示的准备。
(2)第1课时,组织学生展示实践成果,交流自主学生体会,对小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讨论相关问题。
(3)第2课时,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讨论学生学习测定亚硝酸含量的方法。
(4)课后分小组实验,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进行了本专题学习总结。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本课题的教学是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并力求使学生向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变;课堂设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探究、自主合作学习,尝试制作泡菜和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比较到位;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每一张图片、文字和视频都经过认真设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中生物《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文字素材1 浙教版选修1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一、实验原理亚硝酸盐可以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二、实验目的1、进行泡菜的腌制;2、进行亚硝酸盐的测定。
三、实验用具及材料泡菜罐、蔬菜、三角瓶、量筒、烧杯、试管及试管架、pH试纸、容量瓶、研磨过滤器或研钵、微量可调移液器、分光光度计、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试剂盒。
三、试剂配制硫酸锌溶液:称取18g ZnSO4·7H2O固体加水溶解,稀释至150mL。
混匀后备用。
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 NaOH固体,加水至250mL,备用。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向含有0.08g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固体的离心管中加入1mL60%乙酸充分溶解,然后将以上溶解液加入到79mL60%乙酸中再溶解,混匀后,在冰箱中4℃避光保存,1周内稳定。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0.8g对氨基苯磺酸固体溶于56mL蒸馏水和24mL冰乙酸中,棕色瓶室温保存,使用时取上清液。
显色液:将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与对氨基苯磺酸溶液(上清液)等体积混合。
亚硝酸钠标准储液:向含有0.025g亚硝酸钠固体的离心管中加入1mL蒸馏水充分溶解,然后将以上溶解液转移到100mL烧杯中,向烧杯内加入19mL蒸馏水和10mL NH4Cl缓冲液混合,再移至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50mL,冰箱中避光保存。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测定时用):取1mL亚硝酸钠储液,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定容,即制得5μg/mL亚硝酸钠标准液。
四、实验步骤1、泡菜腌制(1)各种菜(萝卜、白菜等)洗净并切成3~4cm长的小块。
(2)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4:1的比例配制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
(3)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内,加入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4)将坛口用水封好,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5)泡菜发酵。
2、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1)样品处理:腌制的泡菜5g及少量泡菜汤,加入研磨过滤器中,将研磨液转移至100mL烧杯中,接着用20mL水洗涤研磨过滤器,合并滤液,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8.0,再加入5mL硫酸锌溶液,混匀,如不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产生白色沉淀为止。
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学案: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习目标1.掌握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掌握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会运用比色法测定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理解其变化规律。
|预知概念|一、泡菜制作的原理及亚硝酸盐的性质与危害1.发酵菌种泡菜发酵的菌种是:乳酸菌,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2.发酵原理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反应式为:C6H12O6→2C3H6O3。
3.亚硝酸盐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分布及含量蔬菜:约为4(mg·kg-1),咸菜:平均在7(mg·kg-1)以上,豆粉:可达10(mg·kg-1)对人体危害摄入总量达到0.3~0.5__g时,会中毒;摄入总量达到3__g时,会引起死亡;且有可能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卫生标准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mg·kg-1),酱腌菜中不得超过20(mg·kg-1),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mg·kg-1)三、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测定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2.测定方法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则可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测定流程配置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记录对应的亚硝酸盐含量|过程评价|1.制作泡菜用到的乳酸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2.制作泡菜与制作果酒一样,都需要前期通氧,后期无氧()3.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就可以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4.制备泡菜时,盐水煮沸后可以立即使用()5.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同则会形成不同深度的玫瑰红()[答案] 1.√ 2.× 3.× 4.× 5.√|联想·质疑|★乳酸杆菌发酵制作泡菜★少吃腌制食品,预防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摄入人体后,会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高二生物-实验10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4)将坛口用水封好,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5)腌制1周左右即可开坛食用,可不断取用。
(6)如果加入一些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更好,这相当于接种 已经扩增的发酵菌,可减少腌制时间。
思考与练习
_____B_______。
练习巩固
(2)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假__丝__酵__母__进行 厌氧呼吸产生。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从泡菜中提 取亚硝酸盐,与_对__氨__基__苯_ 磺酸 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 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1 cm的_比__色__杯__,在550 nm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已 知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_标__准__曲__线__比对,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已知乳酸菌中的亚硝酸还原酶能降解亚硝酸盐。在一定的腌制时间内,随着腌 制时间的延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__酸__性_____环境下亚 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酶降解。
谢聆 谢
听
一、基础知识
2、乳酸菌
(1)形态: 球型或杆型 (2)细胞结构: 原核细胞 (3)代谢类型: 异养厌氧型细菌
二、亚硝酸盐的测定
泡菜含较多亚硝酸盐,食入0.3~0.5g即 可引起中毒,致死量为3g。
国家卫生标准规定: 亚硝酸盐的残留量肉制品<30mg/kg; 酱腌菜<20mg/kg; 婴儿奶粉<2mg/kg。
自制的泡菜中亚硝酸盐是否超标?
吃了可会中毒或致死? 如何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二、亚硝酸盐的测定
(一)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学案设计
高二生物选修 1 导学纲要(三)专题 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题目标1.试试制作泡菜,并试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
2.议论与亚硝酸盐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课题要点和难点1.课题要点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2.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三、学习过程四、讲堂练习1.饮食中一般都含有必定量的亚硝酸盐,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A .当人体摄取亚硝酸盐的总量达到0.3~0.5 g 时,会惹起死亡B.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出30 mg/kgC.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出20 mg/kg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出 2 mg/kg2.在制作泡菜时,大蒜、生姜及其余香辛料要放在(B)A .坛底B .坛中间C.坛表面D.与泡菜混淆均匀,散布在整个坛内3.以下对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过程的描绘中,正确的选项是(C)A .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 .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 .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4.将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100 mL 各 4 份分别装在100 mL 、 200 mL 、 300 mL ,和 400 mL 的烧瓶内,将口密封,置于适合温度下培育。
24 h 后产生乳酸最多的是(A)A . 100 mLB . 200 mL C. 300 mL D .400 mL5.以下对于亚硝酸盐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D)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 .亚硝酸盐的散布宽泛,此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均匀含量约为 4 mg/ kgC.咸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均匀含量在7 mg/kg 以上,因此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拥有防腐作用,因此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伸食品的保质期6.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B)A .依据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 1 的比率配制盐水B .乳酸菌的代谢种类为异养兼性厌氧型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D.在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7.在制备泡菜样品办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 A )A .氢氧化铝溶液B .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D.氯化钡溶液8.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响后,与 N 一 1 一萘基盐酸盐联合形成( C )A .血红色染料B .棕色染料C.玫瑰红色染料D.桃红色染料9.(多项选择)在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到的试剂是(ABCD )A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B .N — l 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铝溶液10.某学生把甘蓝切丝后制作泡菜,为了研究甘蓝在不一样的温度下经过 3 天发酵后的乳酸量,在第 4 天检测的实验结果如表:(1)剖析资料,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2)在泡菜制作时,乳酸含量大概在o.8%左右时风味最好,此时维生素 C 的保留率联合以上资料,你在制作泡菜时应当注意什么?(1)从表中数据剖析可得悉,甘蓝在31℃时所生成的乳酸含量最多,低于或许高于这个温度所生成的乳酸量都比较少一些。
浙科版高二生物选修1_《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教案
实验10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学习目标】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2.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深入理解乳酸菌的作用机理;3.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学情分析】班级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城市,对泡菜的制作工艺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古老的制作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动脑,会积极主动去获取新知识。
而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对泡菜制作有着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泡菜的制作原理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低。
通过对泡菜制作原理以及技术的学习,学生能够锻炼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加强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程度。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泡菜,古称葅,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
泡菜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几乎家家会做,人人吃,甚至在筵席上也要上几碟泡菜。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如何腌制泡菜,并测定所腌制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二)进行新课1.泡菜的腌制1.1实验原理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属于原核生物,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的统称,常见的乳酸菌包括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后者可用于制作酸奶。
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使泡菜呈现酸味。
泡菜发酵过程的时间、温度、食盐的用量等都需要适合,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泡菜的发酵过程可以分为发酵前期、发酵中期、发酵后期。
发酵前期:蔬菜刚入坛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是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它们进行异型乳酸发酵和微弱的酒精发酵,产生较多的乳酸、酒精、醋酸和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以气泡从水槽内放出,逐渐使坛内形成厌氧状态。
此时乳酸菌和乳酸的量比较少,为泡菜初熟阶段,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
发酵中期:由于前期乳酸的积累,pH下降,厌氧状态形成,乳酸杆菌开始活跃,此时乳酸积累量可以达到0.6%~0.8%,pH降至3.5-3.8。
高中生物选修1课时作业15: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正确的是()A. B. C. D.3.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4.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α-萘胺反应生成的溶液呈()A.紫红色B.蓝色C.砖红色D.橘红色5.关于泡菜制作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清水和盐的比例为4:1B.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影响C.泡菜坛应选择火候好、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D.发酵过程无需向水槽中补充水6.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B.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D.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7.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B.N一1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D.班氏溶液8.为了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高,关键是()A.样品处理B.标准显色液的制备C.比色D.泡菜的选择二、填空题(共2题;共17分)9.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kg,再分别倒入等量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图.(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实验中,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________;冷却之后再使用是为了保证________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3)在腌制过程中,坛中溶液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4)图中数据表明,泡菜在腌制的第________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腌制到第________天以后再食用可以较好地避免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5)实验中三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6)为了让实验数据更好地表明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对该实验所获得的3组数据应进行怎样的处理才更合理?________.10.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制作泡菜需要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方法是________,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在香料工业提取的“液体黄金”玫瑰油中,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________;玫瑰精油的提取需要大量原料,通常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玫瑰的快速繁殖.(3)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要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如果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胶珠颜色过浅,说明________.(4)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黏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从功能上分,应选用________培养基,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三、综合题(共2题;共15分)11.新鲜的泡菜滤液中含有乳酸菌,可作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________,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2)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从而使培养基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会形成________.(3)若要长期保存乳酸菌,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且要放置在________(填“﹣5”“﹣20”或“﹣100”)℃的冷冻箱中,若要短期保存乳酸菌,可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_______(填“溶液中”“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或“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置在________(填“﹣4”“0”或“4”)℃的冰箱中保藏.12.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料及一些“陈泡菜水”。
高一生物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
高一生物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课题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一)引入新课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
泡菜是怎样制作的?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什么危害?怎样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二)进行新课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1.基础知识1.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解为乳酸反应式为:1.2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生产酸奶的是乳酸杆菌〖思考1〗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抗生素杀死乳酸菌活动2:阅读“亚硝酸盐”,回答下列问题:1.3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添加剂。
1.4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婴儿奶粉中不超过2mg/kg。
〖思考2〗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2.实验设计2.1实验流程:填写流程图。
〖思考3〗在哪些操作过程中会感染乳酸菌?原料加工和装瓶。
2.2泡菜的制作①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4∶1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香辛料等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⑤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水密封发酵。
发酵时间受到温度影响。
〖思考4〗泡菜坛内的“白膜”是怎样形成的?产膜酵母繁殖。
2.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渐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31(1)间期(S期) 核糖核苷酸 mRNA、tRNA、rRNA
(2)25% (3) ②③ ①.0
25
光密度值(OD值) 第1次 第2次 平均值
光密度值 (OD值)
亚硝酸钠质量(ug)
标准曲线
果酒
果醋
泡菜
微生物类 型
原理
酵母菌 (兼 性厌氧)
酵母菌的厌氧 呼吸产生酒精 (25~30 ℃ )
醋杆菌, (需氧)
乳酸菌(厌氧)
知
醋杆菌的需氧 呼吸产生醋酸 (30~35℃)
•用光电比色计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光密度值(OD值),将OD 值与对应浓度关系绘制成曲线,根据待测样品的光密度值在曲线上 查得其含量
2、材料
泡菜
氯化铵缓冲液、乙酸 创造酸性环境
硫酸锌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棕色瓶室温保存)
显色剂(等体积混合)
N-1-萘基乙二胺溶液 (棕色瓶冰箱保存)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作用:灭菌。渗出蔬菜中水分,调味。 注意:盐含量过多,抑制乳酸菌自身繁殖;过少,杂菌滋生繁殖
步骤
注意:选择无砂眼、无裂纹、无渗水的坛。
(1)各种菜洗净并切成3~4cm长的小块。
(2)将泡菜坛洗净,并用热水洗坛内壁两次。
(3)将各种蔬菜及调味品放入坛,混合均匀。 如果希望发酵快些,可将蔬菜在开水中浸1分钟 后入坛,再加防上止需一氧些腐白生菌酒生。长(,蔬装菜满会)腐烂变质。
第三部分 :生物技术在食品 加工中的应用
泡菜是一种以湿态发酵方式加工制成的 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它鲜嫩清脆, 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
一、泡菜制作的微生物 (1)乳酸(杆)菌
①分布 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都有分布
②作用 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③代谢类型 异养厌氧型细菌
基因突变的特点
普遍性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所有生物发生) 多方向性 基因可向不同方向突变成多种等位基因 稀有性 基因突变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频率很低
可逆性
有害性 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26. 有些生物无性别,如大部分植物(雌雄同株); 有性别的生物大部分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XY型(雌性为同型的XX,雄性为异型的XY)
(2)假丝酵母
①作用 发酵初期较为活跃,消耗氧气,产生有机酸。形成 厌氧,酸性环境,为乳酸菌繁殖奠定基础。
设备及用品 泡菜罐、菜刀及菜板
二、制作泡菜实验 材料
(1) 各种蔬菜均可,一般 用白菜、洋白菜、黄瓜等。 (2) 添加的作用调:味抑品制泡,菜如表花面杂椒菌、生八长,角调等味。剂增加醇香 (3) 白酒。 (4) 食糖和盐(水与盐质量比4:1配制)
• 32(1)aaBB AAbb (2)AaBb AABb 5 • (3)后期Ⅱ 后期Ⅰ 染色体 • (4)Aabb 单倍体
• 1.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CHO:各种糖、油脂 CHON:氨基酸、蛋白质(大部分酶、抗体、一些激素) CHONP:核苷酸、核酸(DNA/RNA)、ATP、NADPH、磷脂
识 乳酸菌厌氧呼吸
产生乳酸(常温)
小
发酵完成 停止产生气泡 标志
PH不再下降
结
检测方法 闻味
pH试纸检 pH检测,亚硝酸
测
盐的检测方法
• DCBAC,BDBBA,BBBCB,CCDDC
• DCBCC,DBC • 29. (1) 2356 丙 (2)脂双层 载体蛋白 (3)空间结构 (4)催化 控制合成这4种膜蛋白的基因不同 (5)RNA聚合酶
3、步骤
促进沉淀(蛋白质、油脂)生成
• 样品处理:称量泡菜→打浆→过滤得滤液 → NaOH调PH→ 加硫酸锌出现沉淀(无沉淀再加NaOH) →加热 → 过滤→定容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N-1-萘基乙二胺溶液
• 测定:样品+氯化铵缓冲液+乙酸溶液+显色剂→定容 →暗处静置→用光电比色计测光密度值(OD值)
• 制标准曲线:取0、0.5、1、3、5mL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氯化铵缓冲液+乙酸溶液+显色剂→定容→暗处静置→测 OD值→作标准曲线,对照曲线得出泡菜汁中亚硝酸盐质 量
• 计算:X1=(m2×V1)/(m1×V2)
500m2/10×25
亚硝酸钠标 准溶液体积
(mL)
亚硝酸钠质 量(ug)
0
0
0.5
(4)将坛口用水封好,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5)腌制1周左右即可开坛食用。
(6)如果加入一些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更好,这 相当于接种已经扩增的发酵菌,可减少腌制时间。
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检测原理1:显色反应(定性)
原理2:光电比色法(定量)
光 电 比 色 计
•某些化合物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且对光的吸收度(光密 度值)与溶液中的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
ZW型(雄性为同型的ZZ,雌性为异型的ZW) 有些生物X比Y大 ,有些生物Y比X大
果蝇
精 子 的
原始生殖细胞
形 (精原细胞) 成
17.
精细胞 变形 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