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能力目标1.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对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种群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

但是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课件展示: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客托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的土地上了。

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到880种。

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师在火山未爆发之前,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群落。

由于火山爆发,使原有生物都死亡。

但在这块裸地上,先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

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生物称为一个群落呢?生虽然生物种类比较少,但我还是觉得它们应该是一个群落。

师是的,但是这个群落是不是非常稳定呢?生不稳定,因为,过了一些年后,这里的动植物种类都在不断地增加,形成了小树林。

师后来形成的小树林是不是一个群落呢?生也应该是的。

师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生不是了。

因为他们的物种组成不一样了,而且,种间关系、空间结构都不相同了。

师是的,但是这小树林群落是在前面群落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2册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2册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1.教学背景分析在课标中,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出需构建的次位概念是“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教学设计2.1教学目标(1)通过弃耕农田与裸岩演替的实例分析,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生命观念)(2)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可持续发展观。

(社会责任)2.2.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呈现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成果的对比图片,并对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提问:对此你能提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呢?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退耕还林背后的科学规律是什么?感知概念:子问题1:弃耕的农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呈现弃耕农田上演替的不同阶段的真实图片,学生提出猜想,对这些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提问:真的是按照我们排序的顺序进行的吗?呈现一个弃耕农田的演替和植物种数的变化的真实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证明或证伪自己的猜想。

思考与分析: 1.由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时,新出现的生物从何而来?2.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了吗,为什么?3.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吗?4.在不同阶段,动物也会有变化吗,为什么?有何证据?根据该案例,因此“群落演替”的含义。

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优势种取代。

子问题2:光裸的岩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介绍课本问题探讨中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群落演替的案例,呈现演替不同阶段的示意图和真实图片。

思考与分析: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呢?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3.地衣阶段之后能直接跳过苔藓阶段,发展为草本植物阶段吗?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建构概念:子问题3:裸岩上的演替与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列表比较两者在起始条件、阶段、演替速度等方面的不同点以及演替方向的相同点。

苏教版高三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说课稿群落的演替说课稿

苏教版高三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说课稿群落的演替说课稿

苏教版高三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说课稿:群落的演替说课稿苏教版高三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三章第三节群落的演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设计和说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群落的演替》是第三章第三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p 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①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②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

③举例说出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④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能力目标: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情感目标:①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②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教学重点及难点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锻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

二、说教法1、学情分析^p学生在第四章的前三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种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的简单性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对群落演替现象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2、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性学习,综合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动态地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本质。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印尼火山爆发的文字资料,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通过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过教师举例不同类型的顶级群落,明确顶极群落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难点:群落演替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群落的图片,提问:这是是什么群落?具有怎样的特点?(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追问: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群落的演替》。

(二)新课教学1.演替的概念多媒体展示印尼火山爆发后的群落变化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火山爆发后,在裸地上先长出的小草和出现的蜘蛛,能不能将他们统称为群落?如果是群落,那稳定性怎么样?(是群落;稳定性非常弱。

)(2)后面形成的小树林算一个群落吗?那么,小树林这个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还是同一个群落吗?为什么?(小树林应该是群落;不是,因为物种组成不一样,而且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都发生变化。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概念。

(上述群落演变的过程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的现象就叫做演替)教师补充讲解:水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一样也要经历演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是像刚刚各位同学看的从裸岩演替过来的呢?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想日常生活中,农田被弃耕后演替的过程。

提问:这种演替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有什么异同之处?(起点不同,一个是从裸岩开始,而一个是从弃耕的草本植物开始的。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模板一一、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

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

本节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群落的演替》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及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能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②举例说出群落的演替。

③举例说出顶级群落的概念。

④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

2.能力目标:①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揭示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

②运用演替理论,为退耕还林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③通过观察地衣、苔藓实物及生活环境等活动,说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先于苔藓出现的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验科学研究的艰难,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②认同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并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初生和次生演替以及顶级群落。

2.教学难点:阐明演替机制与初生演替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四章的前三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对种群和群落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生对农田、地衣、苔藓及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的视频资料并组织学生观察讨论:1、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从6000年前的伊甸园变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荒山秃岭?2、这样的荒山秃岭千百年后会形成茂密郁葱的森林吗?观看视频,思考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群落的演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群落的演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 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动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揭示了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群落内部物种的变化规律,对于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群落演替这一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学生可能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起对群落演替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

(3)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树立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

(2)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教学难点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机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和类型。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群落演替的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设计第一章:群落演替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原生和次生1.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定义:在长时间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原生群落演替:在没有生物定居的地方,如火山岩、沙丘等,新的群落从无到有,逐渐代替原来没有生物的地面次生群落演替: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新的群落逐渐代替原来的群落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区分原生和次生群落演替第二章:群落演替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2.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原因: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内在因素:生物群落内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竞争、共生等外部环境因素: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第三章:群落演替的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3.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过程:潜伏期、发展期、稳定期潜伏期:新的群落在没有被其他生物占据的地方定居发展期:新的群落逐渐发展和壮大,与原有群落竞争稳定期:新的群落取代原有群落,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第四章:群落演替的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意义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4.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意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第五章:群落演替的实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实例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实例一:森林火灾后的群落演替实例二:城市化进程中的群落演替5.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实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在自然界中的应用第六章:群落演替的监测与评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6.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野外调查、样方方法、遥感技术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了解生态系统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6.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七章:群落演替与人类活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掌握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7.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破坏和重建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农业、城市化、环境保护7.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第八章:群落演替的研究方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8.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实验、观察、模拟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遥感技术8.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研究的基本技术第九章: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9.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位变化9.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生态学意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十章: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10.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规划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湿地恢复、退耕还林、城市绿化10.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应用与实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群落演替与全球变化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11.2 教学内容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土地利用变化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生态适应、生态系统服务等1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全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群落演替的应对策略第十二章:群落演替案例分析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技巧12.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文献调研、现场考察、数据收集与分析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技巧:比较分析、因果分析、趋势预测1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案例分析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案例第十三章:群落演替的数值模拟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13.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动态模型、代理模型、随机模型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系统动力学、生态位模型等1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第十四章:群落演替的教育与普及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14.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科普讲座、实地教学、互动展览等1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教育的重要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普及教育的方法第十五章:群落演替的未来研究方向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让学生掌握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15.2 教学内容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基因组学、遥感技术、模型模拟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全球变化等15.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研究的最新进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群落演替未来研究的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生物群落演替教案设计,包括群落演替的概念、分类、原因、过程、意义、实例分析、监测与评估、人类活动、研究方法、生态学意义、应用与实践、全球变化、案例分析、数值模拟、教育与普及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的演替》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过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 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 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有序、渐变、可逆、受环境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和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群落演替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群落演替的实例和过程。

3. 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森林、草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群落的变化和演替现象。

2. 讲解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阐述生物群落演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

3. 分析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讲解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探讨生物群落演替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群落演替的有序性、渐变性、可逆性和受环境影响的特点。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生物群落演替的意义和作用。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介绍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中的应用。

2. 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七、案例分析1. 分析森林火灾后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2. 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生物群落演替的变化。

八、实践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生物群落调查,观察和记录不同群落的特征。

2. 让学生动手制作生物群落演替模型,直观展示演替过程。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

2. 强调生物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十、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生物群落演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三篇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一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实施内容步骤点评上课导入课堂播放火山爆发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展示火山演替图片引出课堂小游戏讲解游戏规则角色扮演学生起立,教师回礼教师:同学们,开始这节课前,老师想让大家看一段视频短片,相信同学们会感兴趣。

播放视频,时间3分钟,教师:在这个视频中,火山爆发的景象非常壮观,同时也看到了周边的所有生物因为被厚厚的岩浆所覆盖而全部死亡,最后形成了一片没有任何生命的裸地。

请同学们在看看这几幅图片,展示课件教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老师给大家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个游戏就能找到答案。

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部分同学分别扮演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老师扮演环境的变化。

高三生物群落的演替教案范文二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而演替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学生无法亲历完整的演替系列,又因学生对地衣、苔藓等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对演替的理解往往是静态而模糊的,阐明群落的演替也变得困难重重。

学生的概念学习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本节课以“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的变化”这一事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裸岩上的物种取代过程,概括出演替的概念,之后借助各种直观素材及学生活动突破思维障碍,分析归纳出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中的STS思想。

二.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群落水平阐述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前后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⑵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⑶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⑷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能力目标: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⑵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⑵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⑴群落的演替过程。

⑵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观察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的变化”的案例,分析实践案例:学生讨论:1.查阅有关水生生物类群的资料,根据7d内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小型环境中生物群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哪些因子在影响这个群落的变化?教师:在进入今天要探讨的主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什么是群落。

各种各样的群落在地球上形成后,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课件展示草原生物群落,激活学生脑海中关于“群落”的原有知识,利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明白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群落,得出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发生演替。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学生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大致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

展示教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逐步层层分析:(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阅读课本P67-69相关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问1〗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它是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不是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讲述】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不是永恒不变的。

【教学设计】《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相比较,分析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分析为什么两者的演替起点不同?
归纳演替的两 种类型。
学生归纳比较的 能力的锻炼。
3、
火山爆发后,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还
讨论分析,合作
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吗?农田是人 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 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
讨论践踏对草 地群落的影响。
学习。从贴近学 生生活经验的事 例展开教学。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群落的演替》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前者是在群 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 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 体现 STS 教育思 想。关于群落的演替过程,教材通过 “思考与讨论 ”和正文表述,一方面介绍群落演替的 类型和演替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 用。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教材列举了许多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关注 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本节最后讲述退耕还林、 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让学生了解和认同国家的有关政策及其重要意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阐明群落的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演替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政策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及演替的原因。 难点:群落演替的过程,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利用学生已有的 知识,层层深入
地分析解决问
题。
思考讨论:
1、为什么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
2、苔藓出现后, 和地衣的种间关系是什么? 他们竞争的是什么?哪个有优势?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3.有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人类活动和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有哪些?
组织学生对导学案问题1、2、3开展分析和讨论交流,特别是这些生理现象背后的微观内部的原因。其他问题由教师讲解。PPT展示第二源自层级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1.可以以弃耕农田的演替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群落的演替,可以设置以下提问:
2.本节课内容是进行生态教育、正确行为习惯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的好素材,有条件的时候尽量穿插到教学中。
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分析很容易出错,要多列举实例分析。
4.平时学习中,碰到一些诗词的内容与本节课知识相联系,尽量结合起来分析。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判断和分析界限不是很清晰。
2.通过本节课学习,明白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理论依据。
群落的演替
课程学习目标
目标
解读
1.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过程。
3.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
难点
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课程导学建议
课前准备
1.准备上课引题的素材——破坏的环境与退耕还林条例。
2.准备学生预习的问题以及上课所要提问的问题。
3.准备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过程图,结合过程图学习更透彻。
4.准备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法律条例,说明其依据的原理。
5.结合当地,收集群落演替的图片,让学生看看真实的群落演替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本节知识与当前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尽量结合实例学习。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

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想。

这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及其最终平衡状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比较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不同。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内容,可以为学习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打下一定的基础。

此外,关于群落演替的内容,与《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共同进化的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解决方法]⑴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讲解光裸的岩地上的和弃耕的农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⑵分析二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2、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同上。

[解决方法] 同上。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资料。

六、学生活动1、思考、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2、实地考察。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

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落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问题探讨]教材P78相关内容。

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演替。

光裸的岩地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投影教材P79图片。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演替”1.教材分析“群落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是学完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特征后,以时间为轴线,描述群落的动态变化过程。

“群落演替”这节在近年江苏生物考试大纲中要求为C等级,即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区别并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内部结构动态变化过程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做铺垫,为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类型;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析表格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身边环境变化,认同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教学过程3.1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展示学校河对面那块地近几十年的变化情况图片,从现在的工地回顾去年的小森林,以及十几年前绿油油的稻田,倒叙式形式引起学生的心灵共振,再把视野扩大到我国的其他地区,播放“黄土高原”的视频,让学生看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做提出在2003年1月20日颁发《退耕还林》条例,设疑:退耕就能还林吗?退耕还林背后的自然规律是什么?3.2 改变顺序帮助理解因为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对于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比较熟悉,而对裸岩上的演替比较陌生。

因此在处理两个知识点是依据从熟悉到陌生,从浅入深的原则调整了课本教学顺序。

3.3 结合表格问题教学弃耕农田上演替是学生熟悉的现象因此教师先从弃耕农田上演替讲起。

教师提供弃耕农田上演替过程中的植物变化种类表1;阳光充足下,不同植物的生长速率表2(见文末),为了让学生理解演替过程中,群落内部的变化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弃耕农田上的演替:(1)如果人们不再种植庄稼,这块农田先长出草,为什么?种子是哪里来的?(2)草生长出来后,会长出什么呢?(3)既然草本植物最先占了优势,为什么会给灌木、乔木可乘之机呢?(4)乔木出现之后,还有草本和灌木吗?乔木又怎么在竞争中占了优势呢?(5)从上面可以看出农田弃耕后,植物的种类不断增加,那么动物的种类呢?这个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什么?(6)弃耕农田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吗?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裸岩上的演替:(1)为什么裸岩阶段地衣先于苔藓出现?(2)地衣的这一特性有何实际意义呢?(3)后来苔藓植物就出现了,那么苔藓植物为什么能取代地衣?(4)裸岩上演替形成森林影响因素是什么?设计目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思维的心脏。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课题
群落的演替
教学
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Βιβλιοθήκη 结合教材分

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B.校园内所有的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
3.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由上而下的顺序是[ ]
①乔木层 ②灌木层 ③草本层 ④地被层
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一、演替的类型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演替的观点和过程,能够区分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 了解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现实生活中群落演替的实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群落演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案例等素材。

2.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实物模型或图片等。

3.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观察活动,以便学生观察群落演替的实际过程。

4.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群落演替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预习指导、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和教室小结。

1. 预习指导:在课前,教师会安置学生预习群落演替的观点、类型以及主要过程,让学生对群落演替有初步的了解。

同时,教师也会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提高预习的效果。

2. 新课导入:教师起首会通过一些实例,如森林演替、草原演替等,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会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3. 新课教学:(1)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类型:教师会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思考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干系。

(2)群落演替的过程:教师会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群落演替的主要过程,如灌木演替、乔木演替等。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特点和规律。

(3)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群落演替规律的认识。

4. 教室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教师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和记忆。

【教案】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教案】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优势物种、群落丰富度、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此外,本节课还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素材。

2.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基础知识,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

在能力储备上,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简单绘画能力。

同时学生也存在不足,即由于生活经历的简单性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对群落演替现象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要点:1.帮助学生对群落演替建立规律的、系统的理性思维。

2.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教学目标生命观念与科学探究:(1)通过自主阅读-梳理网络-绘画涠洲岛形成过程的活动,能用共同进化的观点,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和过程。

理性思维:(2)通过表格总结、比较归纳的方式,能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差别。

社会责任:(3)通过讨论涠洲岛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提高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涠洲岛演替的过程难点:涠洲岛演替的过程;小组合作、绘画、展示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分析情景式教学法:通过涠洲岛的形成认识群落演替的过程,通过解决涠洲岛现存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指导法:通过小组指导,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完成任务、展示成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2.学法分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的能力。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分析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涠洲岛是如何形成的?播放涠洲岛的介绍视频观看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涠洲岛的形成是一种演替现象,那么它是如何从火山喷发之初一步步形成现在的美丽岛屿呢?2.培养思维:涠洲岛的形成—初生演替的过程提出问题,深入小组进行针对性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 说课稿

群落的演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群落的演替》,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群落的演替》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群落的特征和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研究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群落演替的过程,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运用演替规律保护环境,改善环境。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本课我将用一课时完成,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播放“火山爆发的”的小视频,引发学生的讨论:这一地区还有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群落结构吗?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群落的演替》。

以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探究群落的演替这部分知识时,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两者的过程和特点并围绕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运用动态发展观思考演替的本质,我给予及时的总结和点评,最后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总结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和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替的概念
演替的类型
出生演替
次生演替
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分钟
4.


提 升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鼓励引导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4分钟
5.
目 标
检 测
完成当堂检测练习
教师分发当堂检测题
学生动笔完成当堂检测
检测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5分钟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完成练习册上的随堂检测和课后巩固提升
7.


第4节群落的演替
课题
群落的演替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
教学
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学经验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二.能力目标
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理由: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1.
课前3分钟
小考
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巡视
1.明确目标
2.展示、批改
检查自主学习演替
自学次生演替
引导;评价
比较不同演替阶段;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培养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能力
8分钟
3.


讲 评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引导,强调
思考,小组合作应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本节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