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6课易错易混点整理(检测卷)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高频易错点辨析专项练习(共98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高频易错点辨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请对下列观点进行辨析)1.哲学起源于哲学家的灵感。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3.世界观就是哲学。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5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0意识是大脑的特有机能。
11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2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13有了人脑就可以产生意识。
14规律是普遍的,永恒不变的。
15规律有好坏之分。
16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也可以创造、消灭规律。
17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8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19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20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21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具有能动性。
2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2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24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5人为事物的联系就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26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7任何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2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29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都是前进的。
30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1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此,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3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33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34矛盾的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35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6解决矛盾就是消除矛盾。
37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3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9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40坚持具体间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期末复习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期末复习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期末复习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哲学与文化》是一门涉及哲学与文化的综合性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复习期间容易混淆和错误理解的知识点也较多。
本文将总结一些容易出错和混淆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区分,以便复习期间的准备工作更加有针对性。
首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重点关注哲学和文化两个方面。
哲学是思考人生、世界和社会等问题的学科,它以思辨为基本方法,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本质、宇宙的本质以及认识的规律等。
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精神符号和物质实物,包括语言、宗教、艺术、法律、道德等。
其次,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之一是哲学的起源。
有时候学生会将哲学起源于宗教或神话,这是错误的。
哲学起源于人类对于世界的思考和对于人生、存在等问题的探索,与宗教和神话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起点。
第三,易混的知识点是形而上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
形而上学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它主要涉及到对于本质、存在、实体等问题的思考。
而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哲学观,强调对于事物的整体性、过程性、矛盾性的认识,并且它与形而上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复习期间,要注意理解形而上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和区别,避免混淆。
第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是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哲学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哲学是基于理性的思考,而宗教是指人类因追求超越现实而建立的一种信仰体系。
哲学主要以理性为基础进行思考和研究,宗教则更多地关注人类对于宇宙、神灵等超常规存在的信仰和崇拜。
虽然哲学和宗教在一些问题上有一定的交叉,但它们从根本上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第五,易混的知识点是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普世主义的区别。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个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不存在普世的标准。
而文化普世主义则认为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具有一定的普世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易错易混点辨析
必修四哲学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易错易混点辨析编制:王松叶审阅:李学俊许彤20200626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产生于哲学家的聪明的大脑。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
(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哲学易错易混点总结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哲学易错易混检测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维活动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5、在生活中,人们都会遇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6、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一样的7、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与时俱进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基本派别是唯物和唯心对实践对9、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是物质的派生物10、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11、运动是物质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1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13、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14、任何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15、事物的联系是创造出来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是主观的16、整体功能总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对联系有条件,任何事物与它周围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系统优化的时候,才会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17、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联系18、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要立足部分19、发展的实质是扬弃,是周而复始的循环20、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2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2、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23、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立足整体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对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24、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5、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26、感性认识是获得理性认识的来源27、感性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理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28、实践是一种主观性活动,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科学实验。
必修4《哲学与文化》常考易错知识点辨析+选择题
必修4《哲学与文化》常考易错知识点辨析1、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辨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这句话只强调了主观的追问和思考,舍本求末,表述错误。
2、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辨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一切认识的源泉,真正的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3、哲学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辨析: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亡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辨析: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而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
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与方法论无关。
辨析: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辨析: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辨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8、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相同的。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也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总结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的实质: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个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一般)2、联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2、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期末复习易错易混点-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四)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意味着部分决定整体。 纠正:“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明部分影响整体。 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等同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纠正: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有序性和内部结构 的优化趋向。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3.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因此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性。 纠正: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因此要遵循系统内部 结构的有序性。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纠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 14.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纠正: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15.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纠正: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 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5.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纠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6.认识的根本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纠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7.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 纠正: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 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8.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被推翻,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纠正: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前发展。
必修4《哲学与文化》易错辨析点
必修4《哲学与文化》易错辨析点追求智慧的学问(四个是三区别)哲学是什么(四个是):1.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源自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一定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三区别:哲学(是时代精神反映)与真正哲学(时代精神的精华)区别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哲学一定是世界观、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和具体科学(研究某一个具体领域)的区别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不同回答产生唯物唯心两大哲学基本派别);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不同回答产生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没有科学依据,通常认为水、火、气之类是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用机械运动理解整个世界的运动,历史观是唯心的。
4.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心灵、感觉、经验、意志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的精神(理念、绝对精神、上帝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2.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一次实现了辩证法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性(揭示了规律)和革命性(指导无产阶级解放)的统一 4.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特理论体系(邓、三、科、习新)唯物论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哲学的物质是对万事万物的共性的概括,是抽象的;物质具体形态是具体的事物。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全册教材“阅读与思考(材料分析题)”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全册教材“阅读与思考(材料分析题)”汇总(附分析答案)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阅读与思考1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
黑格尔认为,哲学以绝对精神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已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问题:1.概括上述对哲学理解的共同点,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理解。
【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
】2.哲学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说法?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其他的说法如,“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等。
】阅读与思考2◆柏拉图的《泰阿泰德》中说:“因为‘惊奇’这种经验确实是爱智者(哲学家)特有的。
除了惊奇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说:“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脱出愚蠢。
”问题: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同学分享一下: 你曾经因为好奇提出过哪些问题?你为什么会提出和思考这些问题? 【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很多。
提出和思考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变得智慧,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2.结合上述材料,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是否有了好奇心,哲学就能产生? 【有了好奇心,哲学才能产生。
但哲学的产生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有关系,光有好奇心是不行的。
】◆是否有了好奇心,人们就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世界?【不是。
哲学(1-6课)易错点
哲学(1-6课)易错点
2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6、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是矛盾的。 27、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8、理论不用就是摆设,说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29、真理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
30、有绝对真理,也有相对真理,因而真理是绝对的。
哲学(1-6课)易错点
1、哲学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科学之母”。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4、哲学是关于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的是具体规律。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哲学(1-6课)易错点
31、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存在终极真理。 3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33、认识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 34、就具体人而言,认识是无限的,就整个人类而言,认 识又是有限的。 35、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红线是物质观。 36、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伟大成功这主要 说明其具有科学性。
哲学(1-6课)易错点
7、理在事先, 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客观唯心 主义。 8、 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9、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主观映像。
10、意识来源于人脑。
11、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 12、意识的能动作用即反作用。
哲学(1-6课)易错点
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1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 15、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 1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方法 论。
哲学与文化 期末复习易错易混点汇总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3.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
【改正】器物、行为、制度和民俗是文化的载体,不属于狭义的文化。
4.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改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5.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 量源泉。
1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改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16.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
【改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17.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民族精神。
【改正】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但它们有共同的基本内涵。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
4.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改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5.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 量源泉。
【改正】正确
6.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
【改正】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
25.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改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6.中华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改正】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2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对革命文化进行批判继承。
【改正】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对待革命文化不能像对待 传统文化一样批判继承。
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 文化为前提。
【改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为前提。
哲学与文化易混易错整理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三轮冲刺统编版必修四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现实要求?最后一段
哲学易错易混(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认识论 P48—56):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二者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理性认识一定正确?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7、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过程?
社会发展就是在基本矛盾运动中,即 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靠什么解决基本矛盾?直接动力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解决基本
矛盾?直接动力?
8、背诵P64第三段整段,为什么改革?改革的重要性?根本目的?回顾背诵必修 一P34-35改革开放的意义、必修三P12改革开放的目的、意义。
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有对错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只要是真 正的哲学就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对,充要)
4、世界观人人都有,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5、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都有对错之分)。
10、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11、哲学史上的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对子是唯物与唯心、辩证与形而上
12、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不能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前提是三大发现和其他巨大进步。 社会科学前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核心观点是实践观点。 两个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哲学源于人们对万事万物的惊讶和好奇。
( )2、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4、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 )7、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
( )8、哲学智慧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
( )9、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10、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11、世界观人人都有,因而都是正确的。
( )1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此与方法论无关。
( )1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 )14、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 )15、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16、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 )1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 )19、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 )20、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 )2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2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2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 )24、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 )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
( )27、超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 )28、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 )29、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3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科学前提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生物进化论。
( )3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 )3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3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与时俱进。
( )3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观的基础上是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 )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36、1845年,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1846年马恩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1、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 )4、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可能有共同的属性。
( )5、物质就是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6、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7、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 )8、艺术创作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去改造创作对象的观念性活动。
( )9、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 )10、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1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事物发展的趋势。
( )12、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 )1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 )14、意识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
( )15、意识是大脑所特有的机能,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 )16、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
( )17、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根据图纸制造,说明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 )1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 )19、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20、依据客观实际的重大判断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21、人们应该改变规律适应变化的情况。
( )22、按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 )23、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24、物质运动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 )25、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 )26、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 )27、正确的规律可以造福人类,错误的规律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 )28、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只能反映事物的现象,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29、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使客观世界发生变化。
( )30、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31、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32、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条件的。
( )33、正确发挥主观能够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
(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 )2、人们可以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 )3、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 )4、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所以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5、人类不仅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也能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
( )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体现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 )7、整体就是事物的全局,部分就是事物的局部。
( )8、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 )9、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 )10、人的认识要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最终到达认识的终点。
( )11、任何运动变化都会成为发展。
( )1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 )13、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 )14、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辩证否定。
( )15、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先有量变,后有质变。
( )1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量变都必然引起质变。
( )17、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就是发展。
( )【解析】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
( )19、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质变。
( )20、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量变。
( )21、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 )22、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 )23、只要抓住有利时机,事物就会产生积极变化。
( )24、矛盾就是危险与机遇相互依存,共处一个统一体。
( )25、危和机是同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转化,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 )26、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27、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28、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不显著的量变引起的。
( )29、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30、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 )31、事物的质变是由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的。
( )32、联系是客观的,人生历程中的联系不能够调整。
( )33、联系是必然的,要排除人生历程中的偶然联系。
( )34、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准确识别事物的性质。
( )35、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 )36、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 )37、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 )38、辩证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39、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 )40、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通过斗争性表现出来。
( )41、矛盾双方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42、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 )43、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 )44、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 )4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 )4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4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 )4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 )49、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普遍性。
( )5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联系。
( )1、基于客观实际做出的科学论断可以成为行动的动力。
( )2、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映。
( )3、感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 )4、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性。
( )5、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 )6、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7、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孤立的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
( )8、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认识的目的是认识世界。
( )9、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多数人的意见。
( )10、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 )1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 )1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
( )13、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 )14、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才能完成。
( )15、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 )1、生产资料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 )3、社会存在决定于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4、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 )5、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6、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 )7、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 )8、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9、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
( )11、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 )1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13、改革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的直接动力。
( )14、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1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16、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
( )17、人民群众为群众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
( )18、劳动群众是历史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