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学设计(第1课)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篇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政治教案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本课安排依据(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
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课标的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
具体为:法律权利法律行为法律责任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侮辱、诽谤等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道德责任)肖像权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隐私权(第五课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4、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词语,结合具体情景恰当运用重点词语“尽职尽责、拜托、就坐、历经、呐喊、典籍翻阅、芸芸众生、雄心勃勃、飒爽英姿、冒失、延续、讨教、赋予、过意不去、孤苦伶仃、无偿”等。
2、结合具体语境,学习掌握本课句型。
3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词语含义,尤其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4、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词语、句型。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3、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真实交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难点:理解“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含义,受到思想启迪,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
五、教学时间:五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学习词语教学目标:1、初步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掌握新词语,学会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介绍作者。
(二)题解: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
2、教师概括: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
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通常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诚信、善良等等。
题目运用了比喻,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二、新授(一)检测词语,学习重点词语。
1、大屏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随机抽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理解词语。
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争取在小组内解决。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认识及不理解的词语。
(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指名朗读课文,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音,提示学生边听边在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上注音。
3、同位合作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默读思考: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第二部分(第4~12段)、第三部分(第13~16段)、第四部分(第17~20段),找到相应段落,想想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5、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1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几个词语: 人 格:①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 ②个人的道德品质。 学位 :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称号或学术性荣誉 称号,表示其受教育的程度或在某一学科领域 里已经达到的水平,或是表彰其在某一领域中 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飒爽英姿:豪迈而矫健、英俊而威 武的英姿。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一般也 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学习目标 1、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 发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2、理解本文小中见大的写法; 3、掌握演讲词的写法。
白岩松,国内知名 新闻主持人, “中国播 音与主持”大奖特等奖、 “中国金话筒奖”获得 者。
擅长演讲,《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曾 荣获“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作文与 做人”演讲比赛特等奖。
思
考
1、作者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即本文主旨) 是什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2、本片演讲词按“开场白(开头)——主体—— 结束语(结尾)”这一模式结构全文,前开后合, 收放自如,请同学们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层 次(三部分)。
①(1-3)开场白:一个故事——蕴含演讲主旨(吸引
听众)
②(4-16)主体的格式
演讲稿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1、标题 2、称呼 3、正文
标题
讲演稿的标题无固定格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1)揭示主题型,如《人应该有奉献精神》。 2)揭示内容型,如《在省科技工作会议的讲 话》。 3)提出问题型,如《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 素质》。 4)思考问题型,如《象牙塔与蜗牛庐》。
称呼
·演讲是在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 解的口头语言活动
·内容上的现实性
·情感上的说服性
·特定情景化 ·口语化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讲义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怎样围绕主旨选材、建构、运用语言、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演讲。
2.学习以事明理的论证方法。
3.领悟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的人格魅力,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教学难点:1.分析本文如何运用充分典型的论据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2.理解卡萨尔斯的名言。
3.分析本文语言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钱重要还是人格重要?贫亦乐,苦亦乐,甜亦乐,苦亦了,同苦同甘,安之乐之,齐家齐室,心善志坚。
2.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调查显示: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90%以上都不会说自己最尊敬的人是父母,父母是赋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的恩人,我们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多多体谅父母。
3.娱乐明星:房祖名、柯震东吸毒事件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演讲辞,剖析白岩松对“人格”一词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一.作者简介(大家知道白岩松吗?)青年”。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参加“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文与做人”演讲比赛时所作的演讲。
二.题解:你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是怎样的?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人格,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质,健康的人格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善良、诚信等。
具备什么样的人格,也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
三.梳理文章结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论点、论据、论证)。
第一部分(第1段),开场白。
以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卡萨尔斯告诫前来讨教的年轻人的故事为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中“优秀而大写的人”又将“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演讲主旨寓于其中。
第二部分(第2~7段),用三个事例来印证卡萨尔斯的名言,自然点题,提示主旨。
第2~3段,讲述北大教授季羡林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替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新学子照看行李包的故事,水到渠成,自然点题,并揭示全文主旨:“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汉语九年级上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第二课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第一、二课时(初学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琴、拜、籍、翻、延、雄、爽、姿、冒”8个生字。
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芸芸众生、尽职尽责、拜托、呐喊;翻阅、雄心勃勃、飒爽英姿。
掌握“讨教、延续、冒失、就坐、历经”等动词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澡文中“先然……后……再然后”、“不再是……而是”等句式造句。
2.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4.理解伟大人格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本文以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通过两位老人的事例把作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 教学难点:课文中“先……然后……再然后”、“不再是……而是”等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了解作者围绕卡萨尔斯的话引出论点,说明高尚人格是一个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使学生懂得,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
如:讨(论教)、拜(托见)、翻(越阅)、延(误续)、冒(昧失),理解词意并会用“讨教、延续、冒失、就坐、历经”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3.词语解释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学习词语的方法。
(本课词语学习方法是:联系已学过的词语或词语解释学习词语。
)注意: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宜讲解过多。
4·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解析(1)“先……然后……再然后”(2)“不再是……而是”注意:抽学生造句,重点考察学生是否会用。
1.2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教学设计《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演讲词?以及演讲词的特点和写法。
学习本文文情并茂,叙议结合,营造和谐、轻松的演讲氛围的特点。
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引发学生对“立业和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教学重点】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引发学生对“立业和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教学难点】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资源整合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通过学生自学、老师讲解,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一、让学生运用网络查阅有关作者白岩松、季羡林、冰心的资料。
二、查阅文章中的生字词。
了解这篇文章的体裁(演讲词),并把搜集到的资料做成小卡片。
三、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谈谈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启示。
【教学思路】本课时的学习主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什么是演讲词?以及演讲词的特点和写法。
通过活动,让学生结合文本,并经过筛选、整合和展示所搜集的有关材料后畅谈读完文章的诸多感受,从整体上感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分析这三个故事对表现文章中心有怎么样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自身,反问自己,我们又该如何成就我们的“最高人格”?一、新课导入一问:什么是“人格”?(学生思考议论并做答)二问:你希望被别人称为是一个“人格”怎么样的人呢?(学生答:希望被别人称为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三问:你认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应具备哪些品德?(学生答: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心胸伟大、无私奉献……)师:人格高尚的人心胸伟大,想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不是为了个人冒尖,而是为了大家都能够过幸福的生活。
他愿意牺牲自己,专心为别人。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本地的一所著名的省重点中学的老师今年高考前到衡水中学参观、交流高考复习的经验时,看到该中学的校园里树起了介绍学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学生的碑牌,从中得到启示,回校后也效仿衡水中学的做法为本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的每位学生里起了碑牌,碑牌上主要介绍学生简历、取得的荣誉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借以宣传本校教育水平和实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参加接力活动,争取努力考上北大、清华,有更多的碑牌树起来,让这条碑牌的长龙不断延长。
走进这所学校,碑牌已联成一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从当地一所较有名气的小学校门走过,校内几幢大楼的名称赫然入目:“清华楼、剑桥楼、哈佛楼……”把国内外最著名的学校作为学校大楼的名称,想必这所小学想从小为学生打好基础,为国内外第一流的大学输送人才,尽管这些学校有着所谓先进的超前的教育理念和国际的教育视野,而实际上未来能进入清华、北大甚至剑桥、哈佛等名校学习的学生不知有几个人,即使有,在所有学生中占有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的。
对于考上北大、清华甚至剑桥、哈佛等名校的考生不仅学校引以为傲,社会和政府也推崇备至。
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台州市蛇蟠岛景区日前推出了“高考荣誉纪念石壁”,为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石壁留名。
此举引来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高考荣誉纪念石壁”的具体做法是,凡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台州籍学生(包括已毕业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可凭本人 __、入学通知书或学生证到景区报名,参加“中国名校台州籍学生名录石刻”活动。
石壁刻录的内容为:学子的姓名、籍贯、所录取的大学和届级。
收取30元/字的雕刻成本,留名学生可获45年游景区的贵宾待遇。
家长、社会、政府的推波助澜使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不解的名校情节和受制于高考指挥棒的追逐高分的应试教育可以给人带来诸多的功利,这种功利教育不仅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孤独症、学习焦虑症、感觉综合失调症等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已成为严重的教育问题,也无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启迪智慧、润泽生命、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优秀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
然而随着采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深。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着。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北大举行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
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回答简单而感人:是老年病人的状况。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一个伟大的背景。
当你有机会和这些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
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
人格是最高学问教学设计
《人格是最高的学问》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演讲稿,以及演讲稿的特点和写法;学习本文文情并茂,夹叙夹议,将情、事、理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而又感人至深的特点。
学习作者通过叙述几个小故事来表现主旨的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理解作者对崇高人格的赞颂,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引发学生对“自知与自强”的深层次思考,努力培养、成就自己的“最高人格”。
教学重点: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理解作者对崇高人格的赞颂,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引发学生对“自知与自强”的深层次思考,努力培养、成就自己的“最高人格”。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资源整合法、合作探究法以及讨论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通过学生自学、老师讲解、师生讨论,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引发学生对“自知与自强”的深层次思考,努力培养、成就自己的“最高人格”。
1、学生运用网络分组查阅有关作者白岩松、季羡林、冰心的资料。
2、查阅文章中的生字词。
了解这篇文章的体裁(演讲词)。
3、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谈谈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启示。
4、利用早读和晚自习时间听课文视频朗读,并和学生一起观看于丹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教学思路:本课的学习主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什么是演讲词以及演讲词的特点和写法。
通过活动,让学生结合文本,并经过筛选、整合和展示所搜集的有关材料后畅谈读完文章的诸多感受,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哲理美。
分析文中三个故事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自身,联系职业取向,反问自己:我们又该如何成就我们的“最高人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课(3分钟)(出示幻灯片)一个企业要招聘员工,条件苛刻,待遇优厚,吸引了许多应聘者,其中不乏条件优秀者。
人格是最高的学术头衔——教案
人格是最高的学术头衔——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人格的重要性,明白人格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 了解人格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人格塑造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格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人格的定义和特点;
2. 理解人格塑造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案例,理解人格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学生自带笔记本;
2. 多媒体设备;
3. 案例分析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人格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人格的特点和形成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人格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案例中人格的影响和可能的结果。
4. 案例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5. 总结(5分钟)
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培养良好人格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进行自我反思,写一篇关于自己人格塑造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对人格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的能力以及课堂表现。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教案标题: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学目标:1. 了解人格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探讨人格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教学内容:1. 人格的定义和构成要素;2. 人格与个人发展的关系;3. 人格与社会进步的关系;4. 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的培养。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用相关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对人格重要性的思考和认识。
1. 人格的定义和构成要素(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人格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如价值观、品德、态度等。
2. 人格与个人发展的关系(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就人格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展开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格对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生活幸福的重要性。
3. 人格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探讨人格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格对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
4. 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的培养(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如诚实守信、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等,并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和展现这些品质。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和质量;2. 角色扮演的表现;3. 学生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自己理解的“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短文或演讲稿,展示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8、对亲人和朋友钟爱和宽容
9、对他人的宽容和谅解
10、宽容对性别不同的人,包括种族、国籍以及文化背景方面与自己不同的人。
11、不断地学习和培养情趣
评价标准:
能回答3条标准——合格
能回答4—6条标准——良好
能回答7条以上标准——优秀
总结:白岩松这几则关于人格的小故事,把题目“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诠释得十分的清楚、明确。第二个小故事尤其感人。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让我们心生崇敬,作为一个著名的学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呢?
四、学生讨论
健康人格的结构标准有哪些,怎样才能算得上是人格健全?
教师明确:健康人格结构标准
1、现实态度:会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他来说是否令其愉快。
2、独立性:头脑健全、办事凭理智,稳重,并且适当听取合理建议。
3、爱别人的能力
4、适当地依靠他人
5、发怒要能自控
6、有长远的打算,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利益,即使眼前的利益很有吸引力。
第三部分(第13~16段),再述北大新故事,赞叹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正被跨世纪青年学子作为一种传统向后延续。
一个民族的奋进历史和优良传统只有代代相承,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作者并没有把思考停留在对老一辈优秀而大写的人的敬佩之中,而是把笔触伸到年轻一代。第13段承上启下,第14~15段讲述了北大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因不忍冒昧打扰先生,只好用竹子在老校长季羡林先生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来满足自己想看望先生的愿望的故事。故事本身“清新而感人”,作者的叙述简洁而平实,第16段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使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在青年人心中的延续。段末“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虽留下些许遗憾,却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人格说课稿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高教版语文职业模块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的主打词是“自知与自强”,共有《我与地坛》《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精神的三间小屋》三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们应该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一主旨。
教授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尽一切可能铸就人生辉煌。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就是在《我与地坛》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自强不息的基础上强调人活着要有高尚的人格。
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才能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只有不断追求崇高的精神,才能形成高尚的人格。
二、说学生学情我授课的班级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生活、对人生也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这些学生即将步入实习阶段,去体验做一名幼儿园教师的苦与乐,她们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新课改精神以及教材地位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演讲辞的相关知识;学习本文结构美、语言美、哲理美的特点。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理解作者对崇高人格的赞颂,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引发学生对“自知与自强”的深层次思考,努力培养、成就自己的“最高人格”。
教学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的落实和完成。
四、说教法学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原则,教授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因为是演讲词,所以诵读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把诵读安排在了早读时间,通过看视频朗读-学生齐读-个别美读,培养学生语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
第一课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论据四 学子为何宁愿在季老门前留言 而避免打扰他呢?
• 因为季老的崇高人格魅力令学子 们钦佩。所以才会采用这么感人的方式表 达对季老的敬意。
作者为何还要叙写有关季羡林的 另一个故事?
• 一方面与前文相照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 对季老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巧妙地证明 了季老的人格魅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 多的人,赢得更多人的尊重,从而进一步 深化文章的主题——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作者明白怎样才能走更长的路吗? (用原文回答)
“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能吸 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 质”。
•
文章最后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 著的前行”,请结合第9段,用原文解释 “这条路”指的是怎样的路?
本演讲辞的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2)选材以小见大 (3)采用以事明理的论证方法 (4)语言朴实无华,亲切平和
论据二
• 在2006年,季老95岁 生日时,温家宝总理 亲自到医院看望他, 并称赞道:“季先生 一生待人真诚、行事 正直、脚踏实地、实 事求是的人品值得人 们学习”。同年,季 羡林被评为感动中
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在第2段找出描写季老为学子 看行李的关键词?由此可见季老 的人格如何?
• 关键词是“爽快”、“尽职尽 责”,可见季老的平易及守信。
主 体——阐述主题,感染听众,说服听众。 结 尾——或抒发情感,催人奋进; 或揭示主题,给人力量; 或展望未来,鼓舞斗志; 或富有哲理,发人深思。
导入新课
• [江苏江西三高校接连发生命案 ] • 2013年4月16日15点23分,复旦大学在读医科研 究生黄洋中毒身亡。上海警方证实,中毒研究生 同寝室的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已于4月13日被 警方带走并被刑拘,其作案动机和原因还在调查 中。人们在表达内心的悲痛、惋惜的同时,却惊 愕地发现这两天,江苏、江西三所高校竟接连发 生命案。频发的高校凶案新闻刺激着广大网友, 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上表示:“感谢舍友不杀之 恩”。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1-2)从大提琴家卡尔萨斯的故事; (3--16)世纪老人的故事 (17-18)作者自我反省;
(19-20)作者的奋斗目标
自学指导2
10分钟
1、 卡萨尔斯的回答有什么教育意义?
干什么都不急于求成,应该一步一步的, 脚踏实的坚持下去才能达到目的
2、季教授的故事说明什么?
季先生的人格魅力对后人的影响
3、冰心老人的回答反应了什么?
为老年病人着想的无私精神
4、 作者为什么渴望年老? 《渴望年老》对作者意味着吸 取优秀老人的优秀品质。
人格
导入新课:1分钟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吧,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优秀的专业 人才,我们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答案 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自学指导1
默读课文3分钟
思考:采取组间竞争的方式,请同学们读后说 说,课文是按什么方法叙述这个故事的? 大提琴家卡尔萨斯的故事→ 季羡林教授的故事→ 冰心老人的故事→ 作者对自身的反省→ 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学设计
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入本次课程。
拓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后面的问题比较难,可能需要老师多加引导,同时多鼓励学生。
让学生深度体会人物行动背后的含义,体验人物心理。
深度体会人格魅力,传承优秀人格精神,树立职业目标,做大写的技能人才。
学法
讨论法、朗诵法、情感体验法
教具及
教学环境准备
一个靠背椅子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预测效果
【组织教学】时间:2分钟
【复习导入】时间:8分钟。
【讲授新课】时间;35分钟
【课堂表演】时间:30分钟
【课堂讨论】时间:15分钟
【课堂小结】时间:3分钟
【作业布置】时间:2分钟
互相致意,考勤,强调课堂纪律。
场景2:3号季羡林校长在课室过道观看新生报道情况。4号拖着靠背椅子拿着通知书从另一头匆匆过来。4号说“老爷爷,可以帮我看管一下箱子吗?我要赶着去报到处报道”。
3号同意帮忙,4号跑开,3号一直站在过道里看管着箱子,6分钟后,4号回来谢过3号。3号走去讲台,讲台上放一个座位牌“副校长季羡林”。
场景3:1号记者采访2号座椅上的冰心。
第2-7段:主体:冰心关心年老病人
学子看望季老
用三个故事逐渐加深论点
第8-10段:结尾:作者现身说法,职业目标
2、课堂小结
文章结构和主旨。
三、作业布置
复习导入点
场景四:3号“季羡林”坐着趴在讲台上写写画画,累了趴着休息,1、2、4学生站在台下低声交谈,粉笔留下字迹后离开。
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是一个大写的人?
2,季老先生帮学生看包与学生在季老先生门前留字,有没有什么关联?
人格是最高的资质——教案
人格是最高的资质——教案
一、引言
人格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惯的社会成员。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培养学生人格的方法和策略。
二、培养学生人格的方法和策略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
3. 强调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心的培养
4. 通过榜样引领和故事教育
5.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6.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案实施计划
第一课时:了解人格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课时:介绍培养学生人格的方法和策略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学生人格培养的案例分析
第四课时:学生演讲展示和班级讨论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并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估和反馈
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2. 学生对人格培养方法和策略的理解程度评估
3. 学生的演讲和展示评估
4. 学生对课程的总结和评价
五、结论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其具备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
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他们的未来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到人格是最高的资质,将给学生带来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二、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三、学习本文文情并茂,叙议结合,营造和谐、轻松的演讲氛围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演讲的知识:1. 演讲的定义。
2. 演讲的三大特点。
3. 演讲稿的一般结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案例:云南大学生马家爵杀死五名同学;清华大学生用硫酸泼熊;复旦大学研究生虐待30只小猫;大学校园的自杀案件……这些校园悲剧像一根根尖刺,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也给教育敲响了警钟。
人们不得不反思,当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演讲辞,聆听白岩松的心声。
(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一)简介作者:
白岩松,1968年出生,蒙古族,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
他的主持风格:质朴、机智、深刻、活泼。
他正直而热情的人文情怀深受观众的青睐。
在2004年,他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荣获“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人与做文”演讲比赛的特等奖。
最近,荣获2008年金鹰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奖。
(二)题解:
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
2.教师概括: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
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通常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诚信、善良等等。
题目运用了比喻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三)梳理文章结构:
1.同学齐读全文,感知整体内容;教师正音、释义。
2.教师:演讲辞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头、主体、结尾。
演讲辞的开头应精心设计,力求引人入胜。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提问式、故事式、议论式、抒情式等等。
演讲辞的主体就是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要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精彩有力的结尾是演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能催人奋发,引发听众的思维。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总结式、呼吁式、含蓄式、名言式等等。
请同学讨论该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
3.同学回答后,教师梳理本文的结构:开头:1—3段,用卡萨尔斯的故事引出论题。
主体:4—14段,用季羡林、冰心的三个故事证明论点。
结尾:15—18段,作者联系自身实际,呼应论点。
(四)详细分析课文:
教师: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同样具有论点、论据、论证。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这三方面分析这篇演讲辞。
1.分析论点:
(1)教师: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见解、主张。
起主导作用的论点叫中心论点。
(2)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同学答后教师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3)教师: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用题目标明,也可以出现在演讲辞的开头、主体、结尾,还有一种是寓论点于论述之中,在文中没有表明中心论点的现成句子。
(4)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采用哪种方式提出?
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它在题目中标明。
2. 分析论据:
教师: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常见的论据有两大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是指真实、典型、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理论论据包括革命理论、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等。
学习论据一:卡萨尔斯的名言
(1)教师简介卡萨尔斯:
卡萨尔斯是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
在当今世界大提琴演奏家中,几乎没人不受过他的影响。
他真可称得上现代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开山鼻祖。
(2)提问:“大写的人”是什么人?
教师启发:这里的大写并非与小写相对。
这里实际只取“大”的含义。
大者,巨大、顶
天立地之意。
表示一个人在人格方面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3)提问:你能联想到我们中国哪些人是“大写的人”?
启发同学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屈原为国为民,“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了鸿篇巨著《本草纲目》;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他们都是大写的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提问:从学生的角度,怎样做才能成为“大写的人”?
同学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学生应做到遵纪守法、尊敬
老师、孝顺父母、团结同学等等。
总之,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所以,我们应如古人所云:“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
本文所选的故事虽是生活小事,却能体现出耀眼的人格光辉。
(5)提问:如何理解卡萨尔斯的名言:“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教师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班干部”为例,启发学生回答后再作归纳:要达到目的,首先从学习、工作、思想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成为一名好学生,然后再以班干部的标准约束自己,争当一名班干部,再然后以其他优秀班干部为榜样,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便会成为一名优秀班干部。
(6)请同学给这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卡萨尔斯的名言(板书)
(7)教师概括论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