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2022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中国专家规范(全文)

2022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中国专家规范(全文)

2022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中国专家规范(全文)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0%,多见于妊娠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的年轻人群。

在我国,尽管CVST临床少见,但因其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常被误诊或漏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同时,由于对其发病原因尚没有明确的认识,现有临床治疗手段及评价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

基于此现状,专家组联合制定了CVST治疗的指导规范。

一起来学习一下最新规范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一般可以确诊。

影像学建议如下。

➤尽管CT平扫或MRI有助于对怀疑CVST的患者进行初始评估,但是其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CVST。

对于怀疑CVST的患者,如果其CT平扫或MRI结果是阴性的,或者其CT平扫或MRI已提示CVST的情况下为确定CVST的范围,建议进行静脉造影检查(CTV或MRV)。

(Ⅰ类推荐,C级证据)。

➤对于内科治疗下仍有持续或进展症状的,或有血栓扩大迹象的CVST患者,建议早期随访进行CTV或MRV检查。

(Ⅰ类推荐,C级证据)。

➤对于临床表现为CVST复发症状并既往有明确CVST病史的患者,建议复查CTV或MRV。

(Ⅰ类推荐,C级证据)。

➤结合MR的梯度回波T2敏感性加权图像有助于提高CVST诊断的准确性。

(Ⅱa类推荐,B级证据)。

➤对临床高度怀疑CVST的患者,而CTV或MRI结果不确定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

(Ⅱa类推荐,C级证据)。

➤病情稳定的患者,为评估闭塞的皮层静脉或静脉窦的再通情况,在确诊后3~6个月进行CTV或MRV检查是合理的。

(Ⅱa类推荐,C级证据)。

治疗➤基础治疗➤降颅压治疗:对于轻、中度脑水肿患者,抗凝治疗可改善静脉回流,不需要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对于重度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目前尚无随机对照研究评估碳酸酐酶抑制药物或利尿剂对于CVST患者转归的影响,因此不建议对急性CVST患者使用乙酰唑胺来预防死亡或改善功能的转归;对于继发于CVST的孤立性高颅压引起严重头痛或危及视力时,如果乙酰唑胺相对安全,可考虑使用。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通信作者:曾进胜,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 科,Email:zengjs@pub.guangzhou.gd.c“;张苏明,430030武汉,华中 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Email:yuechunli@
vip.sina.corn
万方数据
空堡塑丝型苤查!!!!生!!旦筮箜鲞笠!!塑g!垫』盟!!望!:盟!!!里!竺!!!!:∑!!:箜:盟!:!! 肿等。颅内同时或先后多个静脉窦血栓形成,病情往往更加 危重。 4.直窦血栓形成:多为非炎性,病情进展快,迅速累及 大脑大静脉和基底静脉。导致小脑、脑干、丘脑、底节等深部 结构受损,临床少见但病情危重。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 为无感染征象的高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癫痫发作、脑疝 等,常很快进入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去皮质状态甚至死亡, 部分以突发幻觉、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存活者多遗留 有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系症状。 5.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单纯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 少见,多表现为皮质局部水肿或出血,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 障碍(如癫痫),临床易误诊为肿瘤等占位病变。 感度和特异度,可同时显示静脉窦闭塞和窦内血栓。cT结 合CTV多能对静脉窦血栓做出确定诊断,可作为CVST疑似 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其敏感度可达75%一100%,特异 度可达81%一100%010]。另外,CT与CTV的联合应用,可 以观察脑动、静脉血管病变,也可以观察脑组织改变,在脑静 脉血栓性病变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MRI和DSA不可 替代的优势。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过敏和x线辐射也限制 了其反复用于随访检查,MRI或MRV具有不可替代的长期 随访优势。 ,3.头颅MRI:可直接显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以及 继发于血栓形成的各种脑实质损害,较cT更为敏感和准 确,但血栓表现随发病时问不同而变化(表1)。其中又以亚 急性期的血栓高信号对CVST诊断较为可靠。磁敏感加权 成像(SWI)或E加权梯度回波(T2+GE)等序列较MRI_常规 序列对显示颅内出血更加敏感,对诊断CVST比常规系列成 像更具敏感度和特异度。 表1不同时期CVST的MRI表现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颅内出血的抗凝治疗16例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颅内出血的抗凝治疗16例
1 4d MR V复查 1 5例血管再通。结论 : 抗凝治疗是 C V T合并颅 内出血的安全有效 方法 , 尽早抗凝治疗 可有 效缓解症状 , 改善 患者 预后 。
通讯 作者 甘学 军
g w d 6 4 7 1 9 5 @s i n a . c o m
关键词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颅内出血 ; 低分子肝素 ; 疗效
刘艳 , 甘 学军 , 关 秀军 , 林丽晴 , 胡 亚丹
作 者单 位
摘要
目的 : 探讨脑 静脉 系统血栓形成 ( c VT) 合并颅 内出血后应用抗凝药物 的疗效及风险 。 方法 : 连续收集 武Fra bibliotek市第八医院神经
内科 武汉 4 3 0 0 1 0 收稿 日期
2 01 3 . 1 0 . 2 8
h o s p i t a l o f Wu h a n , Wu h a n 4 3 0 0 1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e c t a n d r i s k o f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t h e r a p y f o r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e r e b r a l v e n o u s
b l e e d i n g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w e r e d o c u me n t e d . R e s u l t s : T h e b a s e l i n e h e ma t o ma v o l u me w a s n3 . 9 + - 3 . 7 ) mL . O n e we e k

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规范(最新版)

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规范(最新版)

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规范(最新版)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疾病,其病因学特点包括局部原因,如头外伤和局部感染,以及全身原因,如内分泌和内在的血栓形成倾向。

经常使用避孕药的年轻妇女是最常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临床特征包括急性起病、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癫痫等症状和局部神经功能体征。

辅助检查包括CT、MRI/MRV、DSA等。

治疗方面,对症治疗和内科系统抗凝治疗是主要方法。

血管内治疗适用于临床症状呈明显改善趋势且有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

机械碎栓和药物局部接触溶栓是常用的操作方法。

抗凝治疗终点时间为6-12个月,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需终生抗凝治疗。

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般使用局部麻醉,若患者不能配合或有意识障碍,可以用全身麻醉。

常规经皮股动脉和股静脉入路。

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动静脉循环时间,确定闭塞静脉窦段位置、形态,了解有无静脉窦的狭窄和侧支循环状况等。

使用6F导引导管,0.89 mm(0.035 inch)软头泥鳅导丝导引下,小心置入颈内静脉,尽量靠近闭塞段,然后使用微导管技术,将导丝导引的微导管置入闭塞段静脉窦内。

若有可能,尽量测量闭塞段压力梯度(穿过闭塞段置于闭塞的远端测量静脉窦内压力,然后拉回闭塞近端测压,两者之差为压力梯度),以作溶栓再通后对照。

然后将微导管置入闭塞静脉窦内行溶栓治疗,技术与动脉内溶栓相似,可以酌情应用机械性操作。

如导丝头端塑成螺旋状或不规则形状,也可使用拉栓装置将血栓拉出。

静脉窦内给予溶栓药物的同时,可以在动脉内适当给药(尿激酶50万一80万U),促使微静脉栓子溶解。

若因为流出血管狭窄,造成静脉窦血栓形成,即血栓远端静脉窦狭窄所致,可以在狭窄段置入支架,方法同颈动脉支架术,但不使用保护装置。

年龄<15岁,或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者应该谨慎使用,尽量内科抗凝治疗,可以保留微导管在静脉窦内,持续给予尿激酶(2万一4万U/h),总量<400万U。

术后处理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或)行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和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和治疗

2012版指南 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
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状况好,预生 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 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进行系统性溶栓。
抗凝
溶栓治疗
手术取栓
对于某些选择性患者,如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形 成,可考虑使用取栓术。
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对于发病7天以内的中 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 能障碍也可手术取栓。
利伐沙班:独特的作用机制
全球第一个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
利伐沙班通过抑制 各种状态的 Xa 因 子 ,在凝血级联反应的早期对其进 行干预,从而 阻断了凝血酶生成的 爆发 Xa 因子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 凝血途径中重要的作用靶点,是 共 同凝血途径的第一步 最终 抑制了血栓的生成 ,机体避免 了血栓的形成和可能造成的生命危 险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并导致高额的医疗费用!
VTE:容易漏诊,重在预防
70%是发生致死性PE后才被发现 25%的会发生猝死
约80% DVT是临床无症状的
VTE诊断
多普勒彩超:无创,首选 静脉造影(CTV):“金标准”
对股静脉以上的血栓,敏感性98-100%,特异性94-100% 对于小腿血栓的诊断率仍较低
静脉滤器
对于大多数DVT患者,推荐不常规应用腔静脉滤器; 对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 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者充分抗凝治 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者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 疗的情况下反复发作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建议放置 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下腔静脉滤器。
和检测方法也有一定关系。
DVT和PE的临床可能性评分(Wells方法)

静脉血栓栓塞(VTE)诊断、治疗和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VTE)诊断、治疗和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VTE)的远期危害
血栓后综合症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
疼痛 肿胀 水肿 破溃 浅表溃疡
Zhanfeng Sun, Weiliang Jiang, et al.
静脉性营养不良
Zhanfeng Sun, Weiliang Jiang, et al.
VTE是如何发生的?
Zhanfeng Sun, Weiliang Jiang, et al.
临床DVT可疑
低危病人
高危病人
D-二聚体检测
(-)
(+)
排除DVT 静脉超声检查
诊断DVT
排除DVT
Zhanfeng Sun, Weiliang Jiang, et al.
静脉超声检查
(+)
(-)
诊断DVT
D-二聚体检测
(-)
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 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进行系统性溶栓。
择性患者,如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患
者。
对于某些选择性患者,如较严重的髂股 静脉血栓形成,可考虑使用取栓术。
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对于发病7 天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状 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手术取 栓。
对于大多数DVT患者,推荐不常规应用 腔静脉滤器;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 并发症,或者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反 复发作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建议放置下 腔静脉滤器。
对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 滤器,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 者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建 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1. 中华Zh普an通fen外g 科Sun杂, W志e2il0ia0n8g年Jia3n月g, 第et 2al3.卷第3期 2. 中华外科杂志2012年7月第50卷第7期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解读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ST)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解读

血栓前状态
恶性疾病
血液病
CNS紊乱 血管炎
其它感染性疾病 其它系统紊乱
口服避孕药
妊娠/产褥期
感染 药物 机械性 脱水
国际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研究试验(ISCVT)的危险因素(%)
5
Ferro J M et al. Stroke, 2004,35(3):664-670.
静脉血栓形成与口服避孕药
引起几种肝脏产生的血 浆蛋白水平的增加:
女性) MRI(73%) 是主要诊断手段 80% 接受抗凝治疗 院内死亡6%.
STROKE. 2014, doi: 10.1161
8
症状学(2)—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
CVST常与硬脑膜动静脉瘘同时存在,其 发生率可达39%
血栓多位于动静脉瘘的附近或引流静脉的 下游
表现为头痛、搏动性耳鸣、颅内出血等表 现,而在静脉(窦)血管再通后,瘘口常 可闭合

Smith R and Hourihan MD. BMJ. 2007
15
16
2012-7-9
2012-7-10
2012-7-12
影像学检查--推荐意见:
DSA是确诊CVST的金标准,逆行静脉造影如发现 窦内狭窄远近端压力差达12 mmHg以上时,有支 持诊断价值。但使用时应考虑到单纯皮层静脉血栓 形成时的不足,以及其有创性和操作不当导致颅内 压增高的风险(II级推荐,C级证据)(修改)
• 蛛网膜颗粒、隔 膜、残余血栓、 脂肪沉积和大脑 结构移位均能模 拟狭窄
67 mmHg 11 mmHg
远近端压力梯度 >12 mmHg
Bussiere et al; AJNR 31: 645 – 650, 2010
14

颅内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颅内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其他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体征如一过性视力障碍、第 Ⅵ颅神经麻痹所致的复视、轻度认智功能障碍、注意 力下降和警觉性丧失等较少见。但如果这些情况与头 痛同时出现,应引起高度注意,它们往往提示有较重 度的颅内压增高。
(2) 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局灶性的神经功能损害是脑静脉血栓的另一种主要表 现, 亚急性起病占25 %, 慢性经过者约占11 %。 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基本上可分为刺激性症状和破 坏性症状、体征,刺激性症状主要有感觉或运动性癫 痫、视幻觉发作等。破坏性症状及体征有感觉缺失、 运动功能异常、视野缺损等。有时两种情况可合并出 现。 23 %的局灶性症状是突发的,其表现类似动脉性 脑卒中如面部或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异常、言语障碍 等,但癫痫发作、症状进行性加重以及CT 显示的病 灶缺乏脑动脉血管分布的特点等是支持脑静脉血栓的 依据。
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时,Tobey -Ayer 和 Crowe 征可呈阳性,但因两侧侧窦均与窦汇 相互联通,一侧侧窦与颈内静脉的血来自双侧 大脑静脉,且静脉血回流量个体差异很大,故 此试验的临床意义有限,其阴性结果并不能排 除非完全性乙状窦血栓形成,需通过影像学检 查以予进一步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1) CT
CT 平扫常可见脑白质内由于脑组织水肿, 坏死造成的大片低密度灶, 其部位与阻塞 的静脉部位有关,往往与脑动脉分布区域 不一致。这种低密度区边界不清,占位征 象较明显。有相当部分病例出现颅内出血, 以皮质最多见,有时亦可见深部白质或梗 塞区中心出血,与动脉梗塞出血不同、静 脉性出血其血肿周围边界不清,多靠近脑 表面,而且周围环以大片低密度灶。
一般不做压颈试验,以免引起脑疝。仅当横窦、 乙状窦血栓形成时,做以下两种迫试验,结果 可呈阳性。 1) 压迫颈静脉,如果病变侧脑脊液压力不 升高, 而对侧脑脊液压力迅速增高, 则为 Tobey -Ayer 征阳性。 2) 压迫病变对侧颈静脉时,可出现面部和 头皮静脉扩张,即为Crowe 征阳性。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症状,尤其是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症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有什么表现?得了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会怎样?以及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并发病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症状:颅压增高、静脉血栓、颅内压增高、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充血*一、症状1.一般表现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分为全身症状、局部感染灶的症状和窦性症状。

全身症状表现为不规则高热、寒战乏力、全身肌肉酸疼、精神萎靡、皮下淤血等感染和败血症症状。

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症状和窦性症状。

2.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症状、体征表现各异。

急性起病,也可历经数周缓慢起病。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盘水肿等。

有作者提出以下几种表现类型:(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病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但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病情在数天内进展。

(4)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病情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起病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脑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发生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体征。

(2)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也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头痛、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还可出现轻偏瘫、锥体束征及去皮质强直或去皮质状态,视盘水肿少见。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①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横窦-乙状窦在解剖上紧密相连,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故临床上常将二者放在一起讨论。

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多为单侧,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

详解脑静脉系统解剖与血栓形成

详解脑静脉系统解剖与血栓形成
血液中炎症因子增多
炎症因子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导 致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系统激活,从而 促进血栓形成。
血管壁改变
血管内皮损伤
脑静脉系统的血管内皮损伤可以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损伤部位聚集,从而 形成血栓。
血管壁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同时刺激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性,增 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脑出血
脑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可能出现脑出血并发症,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 呕吐、偏瘫等症状。
脑水肿
脑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可能出现脑水肿并发症,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 等症状。
04
CATALOGUE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等症状,以及是否有脑膜刺 激征、眼部症状等体征。
新药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如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 耐药性问题。此外,还需要考虑药物 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等问题 。
THANKS
感谢观看
检测血液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 指标,有助于诊断脑静脉系统血栓形 成。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 察脑静脉系统是否存在血栓形成,以 及是否存在脑水肿、脑出血等并发症 。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抗凝 、溶栓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溶解
血栓、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维持脑代谢平衡
脑静脉系统通过运输营养 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大 脑的正常代谢。
脑静脉系统的结构特点
结构复杂
脑静脉系统的结构复杂,包括许 多分支和吻合支,以确保血液的
正常流动。
血流缓慢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病因、诱因及治疗区别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病因、诱因及治疗区别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区别脑梗死与脑出血鉴别诊断脑梗死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脑血栓形成2、脑栓塞3、腔隙性脑梗塞定义1、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最终完全闭塞,引起某一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梗死,称为脑血栓形成。

2、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由于脑实质内动脉血管破裂致使血液流出形成血肿,在颅内造成急性占位性病变,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

病因1、脑血栓是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且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脑血栓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

脑梗发病年龄一般比脑出血略高,多在55-65岁之间。

2、脑栓塞根据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原因不明的。

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患者多伴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等。

非心源性脑栓塞多见于主动脉弓和颅外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斑块破裂及粥样物从裂口逸入血流,能形成栓子导致栓塞;同时损伤的动脉壁易形成附壁血栓,当血栓脱落时也可致脑栓塞;其它少见的栓子有脂肪滴其他还有空气、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羊水和异物等。

所以脑栓塞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3、脑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最多见于伴有高血压疾病的老年患者,常因诱因有用力、情绪激动等,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青年人也可发病,这类患者多伴有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治的多中心专家共识组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最初于1825年由Ribes描述,当时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文献报道多为尸检结果。

对其治疗也仅局限于降颅压、抗癫痫等对症治疗,轻型病例有效,重症患者病死率高。

1942年,Lyons描述系统性抗凝治疗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抗凝可阻止病情恶化或改善病情,但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1971年,VmeS等对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溶栓剂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被阻塞的静脉窦开放,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改善。

随后溶栓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1988年,Scott利用经颅钻孔进行接触性溶栓。

1991年,Bamwell利用血管介入技术经颈静脉及股静脉进行静脉窦接触性溶栓,从而丰富了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治疗手段。

目前,抗凝治疗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首选的治疗,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抗凝治疗对于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安全的,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并且即使对于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也不会增加再次颅内出血的风险。

大量文献报道,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率较高,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或尽管采用其他处理措施,但颅内压仍然较高者,则应考虑溶栓治疗。

但目前的证据仅来自系列病例研究报道,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溶栓与抗凝治疗的优劣性以及不同溶栓治疗方法的疗效。

在我国,尽管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临床少见,但因其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常被误诊或漏诊,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同时由于对其发病原因尚未有明确的认识,现有临床治疗手段及评价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

基于此现状,本专家组联合制定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治疗的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认识,确定统一的治疗手段及评价方法。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

交通事故
前列腺癌
乳腺癌 艾滋病
单位: 千人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致死人数
1. 张福先等, 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69;
2. Cohen AT, et al. Thromb Haemost. 2007 Oct;98(4)756-64.
传统的观念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对 DVT与PE 进行临床分型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诊断与治疗
免责声明
该信息仅作医学和科研参考,赛诺菲不建议以任何与您所在国家所批准的处方信息不符的方式使用本 产品。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目录
CONTENTS
目录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沉默的杀手
及时诊断与有效性抗凝理念的建立
VTE治疗中不可忽视的抗凝治疗应用 特殊人群中VTE的诊治
而只有当血栓的清除与血栓的形成相等时,方 应该被称为稳定性平衡或稳定性血栓
Schulman S, et al. Thromb Haemost. 2017 Jun 28;117(7):1219-1229.
目录
CONTENTS
目录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沉默的杀手
及时诊断与有效性抗凝理念的建立
VTE治疗中不可忽视的抗凝治疗应用 特殊人群中VTE的诊治
抗凝 治疗
溶栓 介入
手术 取栓
• 急性DVT一旦确诊,如无抗凝禁忌,推荐立即开始抗凝治疗
1B
• 一旦确诊急性PTE ,若无抗凝禁忌,推荐尽早启动抗凝治疗
1C
• 临床高度可疑急性PTE ,在等待诊断结果过程中,建议应用胃肠 外抗凝治疗,如UFH、LMWH、磺达肝癸钠等
2C

颅内静脉窦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

7.消化系统: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 系指在肺动脉瘤的基础上,
8.结缔组织:系统性狼疮病,颞动脉炎尚,有韦格周肉围芽静肿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和支气管动脉变性
9.静脉血栓栓塞性病变,Hughes-Stovi等n综病合变征同时存在。
10.其他:肾病综合征,新生儿窒息,肠道外注射,雄性激素治疗
程中紧急剖宫产)
分析国内报道的388例CVST,最为 常见的症状也为头痛、恶心、呕吐 等颅高压表现,国人CVST多表现为 颅内压增高症状。
魏东宁;中国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 床特点; 中国卒中杂志;2007;2(9):729-
733
精选ppt
31
一般治疗
降低颅内压:
急性期治疗首先需要稳定 患者病情,预防和逆转脑 疝发生,可采用静脉滴注 甘露醇、去除出血性梗死 组织以及颅骨切除减压手 术。
➢婴幼儿可见喷射性呕吐,颅缝分离,嗜睡和昏 迷常见,也可发生抽搐。
➢若颈静脉孔受累则会导致颈静脉孔综合征。
➢若扩展至直窦、岩上窦、岩下窦、上矢状窦, 则颅内压增高更为明显。
精选ppt
30
国内CVST发生常见的部位为上矢 状窦,且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为非 感染型。 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 和病程的延长,大部分患者CSVT形 成往往累及多个静脉窦。
精选ppt
21
常见类型
横窦和乙状窦血栓: 以耳或乳突的急慢性感染最 为常见
一个23岁的女性头痛患者。CT平扫精确显示了 右侧横窦血栓形成伴有 高的密度递减灶。MRV显示右侧横窦、乙状窦和 颈内静脉血流
精选ppt
22
常见类型
女性,33岁。口服避孕药。
A: CT平扫示右侧横窦自发 性高密度灶。 B: FLAIR右侧横窦高信号。 C: MRV右侧横窦和颈静脉 不显影。 D: MRI T1示右侧横窦高信 号。

脑血栓形成怎样治疗?

脑血栓形成怎样治疗?

脑血栓形成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治疗脑血栓形成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脑血栓形成应该吃什么药。

*脑血栓形成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急性期治疗原则①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众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力争在3~6h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②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③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下丘脑损伤、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④整体化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2.治疗方法(1)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

①缺血性卒中后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紧急处理,病后24~48h 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时可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captopril)6.25~12.5mg含服;切忌过度降压使脑灌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血压过高(舒张压140mmHg)可用硝普钠0.5~10μg/(kg·min),维持血压在170~180/95~100mmHg水平。

②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选用适当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和防治肺炎,预防尿路感染和褥疮等。

③发病后48h~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可根据临床观察或颅内压监测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或呋塞米(速尿)40mg静脉注射,2次/d;10%人血白蛋白50ml,静脉滴注;脱水剂用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肾损害、水电解质紊乱等。

④卧床病人可用肝素钙(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1~2次/d,1~2次/d,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SA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时脑循环时间 (ICT)延 长,正常ICT小于9秒,ICT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9]。通常治疗缺乏明确病因的CVT患者口服抗凝 剂治疗一般为3-6个月,而现在国际研究认为需 更长时间,因为口服抗凝剂3-6个月复发CVT或 发生其他栓塞事件的可能为5.5%-26%,且复发 大多数在一年内,

动态监测溶栓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异常增高脑静 脉血流速度及颅内压明显下降。可以认为脑静脉 血流速度的增高在CVT中具有特异性,与脑静脉 系统梗阻引起的异常回流有关 [16],而增高程度 及动态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平均血流速度不断增高则显示血管再通、侧支循 环建立情况不良,预后差[17]。

CVT的发病高峰年龄分别为新生儿及30岁左右, 男女发病比例为1.5:5[9]。该病的临床症状和体 征与病变发生的部位范围速度不同以及发病年龄、 原发病等因素的影响表现不典型,症状具有典型 的波动性。MRI+MRA检查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最多(70%)[10],但单独的上矢状窦血栓少见,

多数情况下会同时有其他静脉或静脉窦的受累 [6]。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窦内血栓形 成累及皮质静脉所致[9]。颅内压升高是最常见的 临床表现,而头痛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超 过80%患者出现头痛[6]。但老年患者良性颅内压 升高不常见,而意识减退,精神状态改变更为常 见[3]。

即使行增强扫描CT诊断海绵窦血栓也较困难。 在已证实的脑静脉血栓病例中约有10-20%的病 例CT扫描正常;而仅有脑室变小为唯一征象的 病例(10%-20%)且脑室变小的意义判断困难, 应该说约占25%的脑静脉血栓患者CT扫描正常[6]
4.2 MRI及MRA

MRI及MRA联合检查是目前无创CVT诊断的最 佳方法,急性期(发病后1-5天)表现为T1加权 像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和T2加权像低信号, 亚急性期(发病后5-15天)表现为T1、T2加权 像均为高信号,慢性期(发病后三周)静脉窦重 新出现血液流空现象、表现为T1、T2加权像均 为低信号 [6.13]。

急性期的死因主要是局部占位效应、弥漫性脑水 肿、脑损伤导致的脑疝。而晚期死亡原因很少因 为脑疝[24]。CVT患者预后极其多变并有很大的 不可预测性,不同原因引起的CVT预后差别较大, 妊娠所致的CVT患者较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CVT 患者预后好。

患者年龄、血栓类型和部位以及治疗情况等对预 后都有影响[6],年纪大于37岁CVT患者预后不容 乐观11。年龄过大或过小、昏迷、小脑静脉或深 静脉系统受累、重度高颅压、严重感染或恶性原 因、CT显示出血性梗死及出现控制不好的癫痫、 肺栓塞等并发症则提示预后差[1]。

对于合并脑出血者并非禁忌,对于合并颅外脏器 出血者,在权衡颅内病变及颅外脏器出血情况后 仍可小心使用[12]。溶栓再通确能显著改善脑水 肿和高颅压,对于预防脑疝和高颅压引起的视力 障碍有显著疗效,但尚无科学依据支持溶栓作为 CVT的一线治疗[20]。局部溶栓治疗适用于重症、 不断恶化的患者或者广泛血栓形成的患者[21]。

而间接非特异性的征象为局灶或弥漫性的脑肿胀 并脑室变小,出血性梗死,脑梗死或出血等[12] 。 脑CT静脉血管照影(CTV)能显示所有MRV所 能看到的大静脉(窦)而且还能显示更多的小静 脉血管结构,且比MRV伪影少。并且静脉窦血 栓中,慢血流的室管膜下静脉和侧支静脉用CTV 比MRV显示更好[6]。
1. CVT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感染仍是CVT的一个主要的明确病因,非感染性 因素中产褥期的患病率高于怀孕期。CVT的老年 患者中肿瘤是一种更为常见的原因[3],而发达国 家口服避孕药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大量非感染性 内科病因中先天性易栓症是最常见的病因,特别 是伴有凝血因子V leiden变异的活化蛋白C抵抗 性增加的患者和凝血酶原2021G-A基因变异的患 者[1]。

对于意识障碍以及反复癫痫发作的患者提示预后 不良,应谨慎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22]。而对于 心肺功能不全特别是对于有肺动脉高压史或伴高 输出量心衰患者少量血栓进入肺循环则可导致致 命后果,不宜采取局部溶栓治疗[23]。虽然局部 溶栓导致脑出血的危险较全身使用溶栓药物的危 险性更小,但局部溶栓尚无证据可改善预后[24]。
6. CVT的预后

CVT患者的预后在血管造影早期死亡率为3050%[25]。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及认识的深入, 超过80%的病人可以存活[9],最近的系列报道中 死亡率为4%至33%不等,在国际CVT研究中 4.3%的患者死于急性期,3.4%在起病的30天内 死亡。起病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3天,而诊断 至死亡的时间为5天。

而这些患者复发前58.8%未进行抗凝治疗,延长 抗凝治疗可使复发CVT或发生其他栓塞事件的可 能性从6.4%降至4.1%[26]。而对抗癫痫药使用尚 无证据哪一种更好,最佳持续时间亦无定论,但 持续症状缓解一年后较为合理[1
4. CVT的影像学表现 4.1 CT

CT扫描通常是神经系统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在CVT形成的最初两周内,一般可见高密度影。 其直接特异性的征象有:皮层静脉血栓形成的 “条索征”上矢状窦后部血栓形成早期的“高密 度三角征”,两周后经增强扫描可见“空三角 征”,亦称“Delta征”[3]。空三角征是CT诊断 CVT最佳和最直接征象。
2. CVT的病理生理

CVT患者脑静脉梗阻,脑组织肿胀,脑沟和腔室 变小变浅,脑脊液回流受阻,颅内压升高。因静 脉系统淤血而脑组织特别疏松,静脉压升高,加 上有毒代谢产物滞留,可致血管壁完整性受损, 容易出现出血性脑梗死和脑水肿。脑出血的占位 效应反过来可导致颅内压迅速上升,脑出血,脑 水肿及颅内压升高三者可合并发生、互为因果。

文献报道的病例中约有35%出现该征,空三角征 是脑静脉窦血栓的特征性改变对提示甚至确定诊 断有意义。但若病变为上矢状窦前部及发病前5 天或发病后2个月这一征象常不出现。而这一征 象亦不能作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最终证据,因 空三角征亦有假阳性出现,故在确诊时应有临床 和其他影像检查的支持[6] 。
4.3 DSA

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直接显示血 栓的部位和轮廓,DSA是脑静脉血栓形成诊断 的金标准[14]。而且能测出静脉窦显影时间,显 示下矢状窦等较小静脉窦和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 后静脉回流的改道及代偿循环的血流方向的能力 强于MRV[13]。
4.4 TCD

随着静脉TCD的技术应用,TCD已经成为研究 颅内大静脉及静脉窦的重要工具[15]。 通过运用 TCD对CVT患者脑静脉血流速度的检测发现, CVT形成后脑基底静脉(BVR)或其属支大脑 中深静脉(DMCV)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的 变化不随颅内压变化和静脉窦发育异常的影响。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与治疗
2007-3-2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 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引起脑静脉回流 受阻,产生脑组织淤血,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的一组血管疾病[1]。 因该病临床上相对少见,香港地区华裔儿童年发病率大约 0.74/10万,与白人儿童相似[2]。该病临床表现复杂而不典型, 影像学表现多且无特异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易忽视、 漏误诊,病死率较高。

对于抗栓治疗曾经认为抗凝治疗存在颅内出血的 危险及缺乏治疗有效的证据。但现在认为曾经高 估了肝素等抗凝导致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性。 大量研究表明在CVT的治疗中肝素治疗是有效和 安全的,即使出现了出血性梗死[19]。现普遍认 同肝素作为CVT治疗的一线用药,有人认为在抗 栓治疗中抗凝剂是单纯药物治疗的首选,

脑组织可见点状出血灶,出血性梗死或脑软化 [5.6]。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脑水肿是最突出的 病理特征,而出血性梗死是另一个常见的病理改 变。当合并出现深静脉血栓时主要病理改变是双 侧基底节区等深静脉引流区出现的水肿,软化, 坏死,出血等[7]。偶见单侧病变,而左侧受累多 见[8]。
3. CVT的临床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但在我国凝血因子 V leiden及凝血酶原20210GA基因变异少见 [2]。有人发现在CVT患者群体中 凝血因子Ⅷ和VWF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认为凝血 因子Ⅷ升高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因子[4]。这些因素 常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流淤滞,此外静脉本 身受损、阻塞、狭窄等均可使凝血系统激活形成 血栓[5]。

脑静脉流速异常在血栓形成影响正常回流时即可 被检测出,对CVT的早期诊断很有意义[18]。但 脑静脉TCD主要反映的是脑静脉系统梗阻后存 在的静脉血流异常,而不能作为具体血栓的定位 方式,因此应根据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势进行合理 选择[16]。
5. CVT的治疗

目前CVT的主要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 疗、抗栓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等。颅高压 的治疗以巴比妥酸盐性诱导昏迷及外科减压等效 果最明显[1]。考虑大约有一半病人在发病时或住 院初有癫痫发作以及颅压增高病人并发癫痫的危 险性,对所有CVT患者应给予抗癫痫治疗[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