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
2023最新-《秋姑娘的信》教学及评析(优秀4篇)
《秋姑娘的信》教学及评析(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整理的4篇《《秋姑娘的信》教学及评析》,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秋姑娘的信》教案篇一一、导入新课1、秋天到了,秋姑娘把枫叶的脸吹红了,你看(出示实物),好看吗?闭上眼睛,(师拿走树上的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你发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疑问?出示句子:“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写上拼音)2、自己读。
你能把这句话说正确,说通顺吗?3、指名读,老师随机指导。
4、范读、自由读、齐读。
二、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树上的枫叶都哪儿去了呢?读读这一段话,你就知道了。
)1、读第一段:出示: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卡(带拼音):秋姑娘、好朋友、写信(说明():秋姑娘的“娘”在这个词中念轻声,它一个人的时候读第二声,你可以给“娘”说个词吗?“好朋友”的“友”,在这个中念轻声,它一个人的时候念第三声,比如“友情”)(3)、指名读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4)、指导:秋姑娘给好朋友写信时,也是怎么样的呀?那应该怎么读?齐读。
2、那么秋姑娘到底给那些好朋友写信了呢?她的信又是则呢么写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秋姑娘的信》(出示课题。
)齐读。
三、听范读,了解大意。
1、范读课文。
提醒:仔细听,你听到秋姑娘给谁写信了?2、交流,老师相机出示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图。
(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3、秋姑娘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呢?它们就藏在89页的课文中呢!请大家赶紧轻轻找到它,仔细读读吧!4、出示词语,检查。
多加小心(追问:平时谁对你说过多加小心呢?你感觉怎么样?)大雁(南去的大雁)松鼠(贪玩的松鼠)山村(山村孩子)食品(充足的食品)着凉生病(别着凉生病)裹上(括号中的词语反复让学生读准。
)全(你能给它找个好朋友吗?)让5、你想读秋姑娘写给哪位好朋友的信呢?(学生用:“我想读秋姑娘写给的信。
四遍八步读书法
四遍八步读书法“读书”的方法很多,国外流行的有“五步法”等,人们常用的有“默读法”、“朗读法”、“圈点法”、“设疑法”、“浏览法”等。
目前在国内语文课堂上有较大影响,指导自学较好的,是魏书生等语文老师常指导学生学习的“四遍八步读书法”。
所谓“四遍”,是指学习一篇文章时读四次;“八步”指的是在每读一次时要完成一定任务,共有八个步骤八项任务。
“四遍八步读书法”在《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中有简略介绍:第一遍,跳读。
完成两步任务:1.识记作者及文章的梗概;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
应达到每分钟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
完成第三、四步任务:3.复述内容;4.理清结构层次。
每分钟要读完1000字。
第三遍,细读。
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5.理解掌握字、词、句;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7.归纳中心思想。
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
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据魏书生老师在有关刊物上和学术会议上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是他教给学生“读书”的一种重要的效果良好的方法。
我们是自从向全国中语会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中心上报了《学堂·主人·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改项目并被“中心”立项以后,就侧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法指导。
最近,上述项目又被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为“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金”教改科研项目,拓展课题名称为“贫困山区中小学学科教学·学堂·主人·训练教改实验”。
我们语文科的教改实验就更加讲究学法指导了,在对学生进行了“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学信心”、“例谈指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例谈指导学生自学一个单元”、“自学一篇课文”、“五读法”等学法指导后,我们又指导学生运用“四遍八步读书法”学习语文教材上的有关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其做法为:一、教给学生“四遍八步”读书法。
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朗读要求
3、能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的情感,能根 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觉得合 适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态度自然大 方。
妈妈笑着说:“ 只要你看到我贴着海面飞,
那准是个好天气。鱼呀,虾呀,都游到海面上来
玩耍。”
另: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目标性不明确,学生只是被 老师指着读,而并未用心,用情,大多数 读出来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只为草草应付 老师。
“懒洋洋” 错读成“(nán yáng yáng )。
(6)读准声母为f、h的音
如:“麻烦”错读成“(má huan)”, “开会”错读成(kāi fèi)”。
(7)读准某些韵母的音
如:“无论(wú lùn)”错读成“(wú lèn)”, “白居(jū)易”错读成“白居(jūn) 易”,
“北(běi)京”错读成“北(bǎi)京”,
“黑(hēi)色”错读成“hē sè”。
(8)读准声母为r、l的音
如:“热闹(rè nao)”错读成“(lè lao) “然后”错读成“(lán hòu)”。
(9)调号要读准,不能把第一声的 字读成第三声。
如:“金(jīn)鱼”错读成“金(jǐn) 鱼”, “芳菲”错读成“(fǎng fěi)”。
2、不加字,不漏字,不倒词,不倒句, 不跳句,不重复读。
3、遇到标点或者长句,知道停顿, 不应该停顿的地方不要乱停顿。
4、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唱读。
5、读出正常的语速,有一定的情感体 验。 例如:在读表示焦急的语句时,学生 基本上能读准字音,但是语速是慢悠悠、 拖拖拉拉的,明显语气不到位,没有情感 体验,也就是说感情抒发不到位。
三、读出感情。
1、能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和某些提示语的 不同,读出相应的语气。 如: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狼气势汹汹地说:“就算这样吧, 你总是个坏家伙!” 能根据“温和”和“气势汹汹”这 两个提示语词性的不同,读出狼和小羊说 话时的不同语气。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
“朗读”在课标中的要求及有效指导实例集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各学段的朗读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首先要读正确。
读正确就应该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字词,还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无心。
2、流利是在正确读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流利地读主要是不断读,不读破句。
要做到流利地读,关键在于扩大视读广度。
不仅看一个词读一个词,而且能够嘴里读这个词,眼睛就看下一个词,迅速把几个词联系起来,做到停顿正确。
这只能通过多朗读,多练习,才能达到。
读正确、流利,要做到严字当头,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
3、有感情地朗读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确、流利读,并对文章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
因此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时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现画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
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
理解课文是感情朗读的充要条件,教师评价语言的引导、想象画面的引导、朗读技巧的渗透、范读等是感情朗读的充分条件。
A:理解性朗读实例《2008,北京!》这一课,写了中国申奥成功后,人们欢聚天安门广场的沸腾场面。
第二自然段中写到“天安门广场早已经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
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
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
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
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
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当时人们激动的场面,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小学生阅读三步曲
小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三步曲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145万字。 作为一名小学生如果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和有良好的 阅读习惯,将影响今后的学习。 1、朗读:不错、不丢、不添、不重复。入情入 境,声音洪亮。一秒钟读3—5个字, 一分钟读 180—300个字。 (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默读: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 读;还要边读边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小学生默 读时每分钟阅读300~500字,最快一分钟可达700800字。 (做到:眼到、心到、脑到) 3、速度:“一目十行”的段式读法,小学生每 分钟读800—2000字。(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小学生阅读三步曲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145万字。 作为一名小学生如果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和有良好的 阅读习惯,将影响今后的学习。 朗读:不错、不丢、不添、不重复。入情入境, 声音洪亮。一秒钟读3—5个字, 一分钟读 180— 300个字。(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默读: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 还要边读边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小学生默读时 每分钟阅读300~500字,最快一分钟可达700-800字。 (做到:眼到、心到、脑到) 速度:“一目十行”的段式读法,小学生每分 钟读800—2000字。(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懂词句,弄清句与句、段与 段之间的关系;学会结构距离的停顿快慢 ,体会语气、语调的轻重舒缓;走进文章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联系实际,产生 共鸣;文中有我,动心动情。
书是我们的朋友,从书中 我们知道植物是怎样发芽的; 从书中我们知道美丽的鲜花是 怎么开放的;从书中我们知道 神秘的果实是怎样结出来的。 一个人能否成功与你读什么书 和遇到什么人密切相关。
余映潮课堂实录2《卖炭翁》教学设计
余映潮课堂实录2《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余映潮[教例简述]这是一节教读课。
第一个环节:自读。
(8分钟)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
第二个环节:诵读。
(12分钟)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
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
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
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
第三个环节:品析。
(15分钟)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
同学们发言:①抓“苦”:烧炭苦,卖炭苦,炭被抢更苦。
②抓“炭”:烧炭,送炭,失炭。
③抓对比描写:对卖炭翁的刻画,对宫市使者的刻画。
④抓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外貌,心情,遭遇,。
⑤抓卖炭翁周围的的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卖炭(经营)环境,社会环境。
⑥……教师:我们就抓住诗中的两组对应性的艺术描写诗句来理解课文吧。
①分析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
②分析对卖炭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③对比分析对宫市使者的描写。
形成如下板书:卖炭翁:面、发、指、衣、心辛劳、穷困、挣扎、痛苦对比使者:把、称、回、叱,系专横跋扈,肆意掠夺第四个环节:练习(10分钟左右)1.写出含下列字词的四字词语。
①伐②薪③面④鬓⑤辙⑥苍苍2.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①状其劳动环境之脏 (尘灰)②写其长期烧炭之劳 (烟火)③绘其饱经风霜之衰 (苍苍)④诉其生活无着之苦 (心忧炭贱愿天寒)3.说说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痛苦中酝藏着愤怒。
)[评析]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评析这个教例的美点。
教路严谨,目的明确。
自读,意在训练学生自学自悟,疏通文意。
诵读,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技能。
品析,意在点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本思路。
练习,意在教给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方法。
整个教例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四个教学环节形成一个“诵读、品析、积累”的鲜明的课堂教学思路,很有层次感,很有可操作性。
手法多样,教学有方。
一开始就变学生的默默聆受为主动感知。
诵读六遍既让学生有了阅读初感,为整体品析作好铺垫,又让课堂教学书声琅琅,热气腾腾。
我要的是葫芦【市一等奖】优质课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
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时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时难点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活动【导入】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用葫芦壳制作的酒壶、水瓢。
2.师:猜猜它们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长老的葫芦壳)3.课件出示葫芦一词。
4.师:谁愿意跟这位新朋友打声招呼,亲切地叫它一声。
(指导生读好轻声,葫芦的“芦”单个读第二声,放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小学语文教学各年级的朗读要求
小学各年级朗读要求一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要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要注意轻声、变调、儿化,纠正地方音。
2.学习流利地朗读课文。
努力做到不顿读、不唱读、不重复、不破读词句,注意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和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3.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尝试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
4.能像平日说话那样自然地朗读。
二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正确:读准字音,不错字,不丢漏字,不加字,不倒词、不倒句、不跳句。
注意轻声、变调、儿化。
纠正地方音。
2.流利:朗读时努力做到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词句,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有感情:能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
4.学习根据课文体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
能注意诗歌、散文、透过童话故事和科普文章的不同读法,尝试用不同的读法,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讲述型:语调亲切自然,好像讲故事,娓娓动听。
描述型:语调轻快活泼,好像读儿歌一样,轻松俏皮。
抒情型:语调轻柔缓慢,好像读散文一样,充满幻想。
三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准确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要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要重视纠正地方音。
2.读顺句子(不破词,不颠倒,不重复字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把握逗号和句号的停顿时间。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引用恰当的语气来读出感情,(借助句号、叹号和问号,把握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的语气、语调;初步把握不同的情感色彩的文章内容应选用不同语气的方法)。
四年级;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做到普通话语音、语调标准(要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停顿适当,节奏分明,有一定语感。
2.停顿适当,节奏分明,有一定的语感。
3.根据文章的体裁、写作背景、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尝试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和语调。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现代诗教学反思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1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关键在于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现代诗歌的特点。
所以在授课时要让孩子多发言,从发言中去发现孩子是否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
还要让学生去大声朗读,从读中去感悟讲解、分析,使孩子们对现代诗的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升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品读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
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
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2《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
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
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四遍读书法”助你成功通过考试
四遍读书法助你成功通过考试考试肯定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以及职场人士要持续扩展自己专业知识的过程。
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称为“四遍读书法”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提高通过考试的成功率。
第一遍:浏览第一遍读完书籍的时候,我们应该采用“浏览”的方式来读书。
这个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太深入地了解书籍内涵,而是要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框架和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书本的封面、前言、目录等部分,了解书籍的整体内容和结构,知道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然后,快读全文,重点浏览每个章节的标题、段落和节选内容,这样可以初步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此步骤的目的是建立整体认识,为接下来的更深入的理解打好基础,使后面的阅读变的更加轻松。
第二遍:理解阅读完全并不意味着掌握了书籍的全部内容,因此,第二遍的阅读就要尽可能地去理解深层次的内容。
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认真、缜密地阅读每个章节,注意一下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思考章节讲述的结构及其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在这个过程中,在接触到内容的时候,可以试着记录下主要的思想和论点,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要点。
有些人可能会借助笔记或者草稿纸来做记笔记,使自己更好地参透书籍的内容和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遍读书并不意味着完全应对了所有的问题,这只是为后续做好准备。
第三遍:实践阅读过书籍之后,我们并没有学到所有的知识,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并付诸实践。
第三遍阅读,我们得把书中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
做笔记是很有帮助的,但是笔记和实践之间是存在区别的。
需要在第三遍中进行思考和重现,使自己掌握学习的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相联结,在生活工作中将其用起来。
例如阅读一本关于市场营销的书籍,您可以在实践中,结合现实的市场环境去尝试运用书中所讲述的策略,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书籍的内容。
第四遍:复习成功的学习不可能仅靠单独的一次性学习,更需要持续的复习来巩固自己的记忆。
新课标下教师指导朗读之六要
浅谈新课标下教师指导朗读之六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朗读的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等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无不蕴含着语文教学中强调“读”这一客观规律。
小学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
课程改革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新理念、新内容、新形式已经在许多地方“生根发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进展。
然而,不可否认,在朗读指导上,有的教师只追求“新”,而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
对于朗读指导,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
但是,要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朗读的重要作用呢?以下几方面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课前要练读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语文课本上的字谁还不会念,用不着练读。
不过,我还是想请大家想想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经历:课堂上听到学生朗读或学生提出朗读疑问时,你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不能肯定这个字准确的声调、该念这个字的哪个音;当学生朗读句子时,你突然发现原来这个句子还有那么多种读法;当学生提出疑问时,你竟然对课文内容没什么太深的印象……我想,这样尴尬的场面不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应遇到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要想备好课,上好课,唯先于学生读书,先于学生感悟,先于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这样,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的法儿就浮于脑中,在教学中就能驾轻就熟了。
”是啊,教师课前练习朗读,不仅仅是要读准读音,更应该是达到“三读”。
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
试想,如果教师在朗读的时候不能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是很难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及思维的。
教师在讲课时通过朗读三次课文,可以使自己设身处地地投入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感情,通过自己的体会去教授学生。
钱梦龙教育观
钱梦龙自读式阅读教学流程:
1、认读感知:初读课文获得初步印象,并积累生字新词,
借助词典理解它们在课文语境中的含义。
2、辨体解题:从内容、形式特点进行正确辨别,解析标题。 3、定向问答: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发问并自答:文章写什么?
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4、深思质疑:更深层面的解读思考探究。 5、复述整理:回忆、概述文章内容、主旨、形式等,从头梳理
自读式
教读式
练习式
复读式
立体的、综合的、互动的训练过程
(一)自读式
• “自读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主要依靠学 生自己的阅读实践完成。它不同于“预习 ”,是在课内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 • 在自读训练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大致 有三种情况:一是先教后读;二是先读后 教;三是边读边教或边教边读。
(二)教读式
• “教读式”以教会学生读书为目标,重在方 法指点、以教导读。 • 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教读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方法:随机指点。一篇文章学生能粗略看懂,隐藏在 字面背后的意义未必能够领会。老师给学生指点 一下,只要三言两语能使他们开窍就行。
记诵为主的练习,有助读、背诵、抄读等。
以消化为主的练习,有问答题、划分文章层次、分析 文章特点、揣摩作者思路以及写作练习中的改写、续写。 以应用知识为主的练习,即迁移练习。可以是分解的, 也可以是综合的,小至用一个词造句,大至鉴课文写作。 评价作业,评价包括鉴赏和评论。
(四)复读式
复读式:复习性阅读训练形式 钱 氏 导 读 法
(二)以教师为主导
• 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 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 “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 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部编六上语文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朗读+知识点
课文原文朗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书戴嵩画牛》知识点课文主题:《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3)戴嵩:唐代画家。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6)拊掌:拍手。
(7)搐:抽缩。
(8)股:大腿。
(9)乃:却。
(10)掉:摆动,摇。
(11)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课文简析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
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
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
低年级孩子如何读课文家长必须懂得这些事情
老师要求孩子读课文是语文中很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朗读课文老师要求得很多,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读准字音,认识更多的字词,达到一个会背的程度。
其次就是分清段落,和每个段落都有几句话。
然后就是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等。
1拿自家孩子读书来说吧!提前预习课文是每位老师都要求的内容。
老师通常会让孩子提前把课文读五遍,为什么要读五遍呢?第一遍就是为了让孩子读准每个字音,清晰的认识每个字词。
第二遍让孩子读顺,刚接触一篇课文,即使第一遍孩子能一字不差的读出,但未必就能读顺,第二遍就是让孩子能把课文很顺的读出课文。
第三遍读通,让孩子通过阅读能大致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的意思。
第四遍第五遍,孩子的记忆力一般都很好,读的多了自然也就逐渐记住了课文内容,就达到了一个会背的要求。
最后就是让孩子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或者背诵了,一年级的孩子还小,有时候不知如何把握有感情的朗读?这时老师也会讲解,在家里家长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题读百遍其义自解”,书读的多对孩子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语文课文经常会有要求背诵的课文,有的孩子特别害怕背诵,对于一篇课文不要仅局限于“背”,不要让孩子有压力的死记硬背,就让他多读,读的多了自然就会背了!所以说:孩子如何读课文?首先为自己定个小目标,是读两遍、三遍、还是五遍?通过几遍的阅读孩子肯定就会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加上老师后期的指导,吃透这篇课文也就差不多了。
2新版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书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家长们也很困惑,孩子才一年级就会学这么多了?不仅学习的内容多,而且在实际的学习中,很多家长对孩子课文的阅读很是头疼。
一篇文章读下来,磕磕绊绊,错误百出,要么读了一遍,还是没抓到内容的重点。
更别提老师要求的背诵全文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阅读困难的呢?我们先来分析分析,好对症下药。
原因之一,识字量少。
很多家长觉得,小学之前包括幼儿园阶段,以玩为主,不要求识字写字。
一年级老师寄语 这样读题,简单又高效
一年级老师寄语这样读题,简单又高效学校在上周五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结束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辅导孩子做作业感到十分困惑,面对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识字量小,理解能力比较弱,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孩子们的读题做题能力呢?我个人做了以下简单总结:第一遍:看清每一个字。
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文字,家长领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
太长的句子可以断开分两三次读。
这个过程是孩子们看清每一个字的过程,所以可以较慢或者断开读。
孩子们经常看着字读,就会慢慢认识这些字,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先让孩子们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家长教一下。
第二遍:完整地读一遍题目要求,说说题意,勾出关键字词。
读完以后家长不要忙着给孩子解释题意,而是锻炼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要求是什么意思。
如果发现孩子没有理解正确或者理解不全面,再让孩子读一遍,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题目给出的要求。
如果孩子经过几遍读题还是不能理解正确,家长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常用的提问方式有:①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画圈、连线、涂色、填空、计算……);②要求怎么做?(把谁圈起来?把什么样的连起来?把什么涂上颜色?……)。
例如:“把形状相同的图形涂上相同的颜色。
”提问:做什么?(涂色);把谁涂上颜色?(形状相同的);涂什么颜色?(相同的颜色)。
孩子正确理解题意后让他选出关键字词勾画出来,帮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记忆。
上面这道题就可以这样勾画:把同样高的涂上相同的颜色。
第三遍:正确理解之后再读一遍,加深记忆和理解。
然后动笔做题。
孩子的各种习惯都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慢慢培养,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都是如此,需要每天坚持不断地重复地去培养一种习惯,方可取得成效。
魏书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
魏书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
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魏书生要求学生一篇课文,读四遍就要基本完成任务。
第一遍,跳读(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完成两步任务:1.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2.记住文章主要人、事、物或观点。
第二遍,速读(每分钟读完1000字),完成第三、四步任务:3.复述内容;3;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遍,细读(每分钟200字),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5.理解字、词、句;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7.归纳中心思想。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
读这一遍,速度服从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品味推敲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在阅读中,你也许会碰到困难,看看下面几种方法能否帮你一把。
(1)划分文章层次①按时间顺序划分:有的文章写人记事时,以时间为线索。
②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即文章交待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③按空间顺序划分:文章写自然景物,一般按时空顺序安排层次;也有的写人记事,也按空间顺序安排层次。
④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有的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又在开头部分抒情、议论,末尾又以抒情议论结尾。
⑤按材料性质划分:有的记叙文不受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以事件内容为依据,把表现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安排在一个部分里。
⑥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划分。
(2)归纳中心思想①看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一看题目就使人想到整篇内容大致是围绕这个中心写的。
②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不少文章,开门见山,开头部分就提出中心思想。
③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
④分析人物性格。
一些写人的记叙文,中心含而不露,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就能看出文章的中心。
⑤综合文章各段段意。
比较适用于说明文。
⑥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有的文章寓意较深,不易找出,就要弄清文章写作和发表时的政治、历史背景。
(3)分析文章写作特点所谓写作特点,是区别于一般文章写法的独特之处,成功之处。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从五方面入手:①分析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渔家傲秋思》
(三)研读—联读:揣摩边塞诗词的景与情
1. 朗读词的下阕,说说哪些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2.读王昌龄《从军行》 ,说说诗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3.比较说明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异同特点。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 关边塞题材的诗词呢?
渔 家 傲
范仲淹
长汀二中 钟马养
边塞词
•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 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
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
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 到了宋代,范仲淹推动词由绮靡向叙事过渡,开创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
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
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 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
(二)讨论—品析词的图画美
《渔家傲秋思》的画面感很强,几乎每一句词 都是一幅画,用“读 觉到了 我仿佛看到或听到或感
”这个句式,就诗的内容,说一句话。
如:读“衡阳雁去无留意”,我仿佛看到塞外
了边塞词,扩大了词的题材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 )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为北宋名臣,吴县 (今属江苏)人,少年家 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 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 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 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 背景简介:
•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 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 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 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
[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挽狂 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 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 而且称他为“胸中自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天空中一排排的大雁飞往衡阳去了,丝毫没有留恋
之意。
(三)研读—联读:揣摩边塞诗词的景与情
1.朗读词的上阕,说说词中所写的塞下秋景有哪些?
2. 读王维的《使至塞上》,说说诗中写到塞外景象哪些
单车欲问边,
征蓬出汉塞,
属国过居延。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3.比较说明它们在写景方面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