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传播学经验研究方法
★《传播学教程》课后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题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
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将社会学观点和信息科学观点加以结合,我们可以为传播学中的传播概念下一个定义,即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施拉姆说:“传播一词和社区(community)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
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超详细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超详细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今天继续给各位同学整理了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知识点笔记最后五章(小编整理了一版超级详细的给大家,但由于太长,想要获取剩下全部资料-word版本的话,文章底部有方法唷~嘻嘻)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意义(一)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个概念的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说服性传播,指的是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2.指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构成了两方面:一是对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二是对它的综合、宏观过程的考察。
(二)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1.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作用于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3.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持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影响人们的行动。
“地位赋予”功能。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时间);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与传播者意图的关联);积极效果、消极效果和逆反效果(效果的性质)英国,戈尔丁,大众传播效果的四种类型:1.短期的预期效果。
包括“个人的反应”和“对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
2.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个人的自发反应”和“集合的自发反应”。
3.长期的预期效果。
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
推广与普及,知识的传播等。
4.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
每一个具体传播过程的每一要素或环节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一——传播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传播历史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信息社会的特点。
第三章符号与意义一、名词解释1、语义空间2、符号3、意义4、象征性互动理论二、简述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第四章传播过程与系统一、名词解释1、反馈2、“5W”模式(98)3、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4、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5、噪音(00传)6、信源7、传播过程(02新名)8、单向传播、双向传播(00新名)9、前馈10、信宿二、简述1、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02新)2、传播过程的特点。
3、简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4、传播过程直线模式与循环模式的区别。
(00传)5、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一、名词解释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组织传播4、群体传播5、传播基本形态6、从众行为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一、名词解释第八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一、名词解释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96名)3、社会责任理论(95名)4、民主参与理论5、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01新名)6、“意见的公开市场”(99传)、“自我修正过程”(02新)7、报刊四种理论二、简述1、国家和政府对媒介的政治控制方式。
2、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
3、受众对媒介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
4、我国目前基本传播制度。
三、论述1、试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一、名词解释1、受众2、“小众化”(00传名)3、能动的受众4、受众即市场(01新名)5、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6、“拷贝支配”7、知晓权(98名、03 传名)8、传播权9、传媒接近权10、“使用与满足”论二、简述1、谈谈对“使用与满足”的理解。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 第十一章.r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20世纪40年代之前:枪弹论的观念认为,受众成员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很容易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枪弹论的缺陷:1、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2、忽略接收者的个人差异,一个大众传播的内容不可能对所有人都产生同样的效果。
(二)有限效果论(强化效果论,最小效果论,无效果论)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大众传播对于受众没有设想中那么威力无穷,传播者的意图经过中介因素才起作用,最后的效果往往不是态度的转变而是态度的强化。
媒介效果研究开始过渡到全凭观察和实验调查的研究方式,其研究结果对媒介万能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最初,研究者根据受众的心理特征来区分可能的效果,随后又引入了个人与社会环境接触所产生的效果的相关变量;最后,他们还根据受众所关注的媒体的不同来加以区分。
代表性研究1、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服研究劝服效果理论3、拉扎斯费尔德等:两级传播论1940年,伊里调查①来自媒介的信息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通过人际传播传递给受其影响的追随者。
这个过程被称为两级传播(两级流动传播)。
②在影响选民的投票决定方面,人际传播的影响似乎不仅比大众媒介更经常,而且更有效。
有限效果论的缺陷:①有限效果论只考虑传播效果对态度的影响,未考虑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②有限效果论只考虑对个人的传播效果,未考虑对社会和群体的传播效果。
③有限效果论只考虑短期的效果,未考虑长期效果。
④有限效果论只从传播者立场上来考虑传播效果,没有从受众的角度考虑。
(三)适度效果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2、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的过程:(1)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2)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A接触媒介的可能性B 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这种媒介印象或成为评价是在过去媒介接触使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3)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4)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是未满足(5)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选择使用行为,人们根据满足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不同程度上改变着对媒介的期待。
第十一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汇总
■
实地调查法的操作
a. 选择课题和制作研究方案 b. 抽样设计 c. 问卷设计 d. 采样设计 e. 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相关 分析和因果分析
三、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
2、内容分析法
这是研究者对他所选定的某时某地的传 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分析和描述的方法。
■
内容分析法的功能
■
三、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
除了上述几种具体方法外,还有所谓文献法、 换位法、观察法等。此外,一些具体的研究软件和技 术也同具体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如SPSS软件、眼动摄 影机、视向测验器、皮电反应记录器、视听测量器等 技术,就都可以用来测量和分析传播现象或受传者对 媒介讯息的反应。运用具体方法,有助于对传播活动 进行具体的定量分析,有助于传播研究的精确化和细 密化,进而有利于加强对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活 动的宏观对策和微观调节。
三、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
(三)横向方法
这是指“三论”方法。它们本属于自然科学领域 中的研究方法,由于它们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 遍的适用性、启发性、精确性的功用,因此被人 们横向移植、合理借用到传播学研究中来,成了 三种主要的横向、控制论方法
控制论是一种研究系统的控制过程和特征 的横向科学方法。
三、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
(二)专向方法
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方法。它是指通过运 用某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准则、尺度和方法, 甚至一套独特的术语,从某一特殊的角度或 层面来观照和分析研究对象,从而可以从不 同方面揭示传播的本质规律和各种关系。 用于传播学研究的专向方法,主要有社 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语言学(包括符号 学和语义学)方法。
d. 完成实验的设计
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测量的对象是什么? 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涉及因素的层次如何? 想得到什么数据? 怎样才能最容易和最有效地收集数据? 对某些数据来说,怎样的统计分析方式才是最合适的? 这项研究得花多少钱? 怎样合理地使用这笔钱? 实施这项研究需要哪些设备? 在定领域曾用过怎样的研究方式? 从研究的结果中能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2013.12(11广电、播音) (1)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考试题型: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五、案例分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什么是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信息?3、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4、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2、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什么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简述符号的定义2、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信号与象征符有什么区别?4、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定义及作用5、什么是象征行为?6、什么是象征性社会互动?7、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2、直线模式的结构特征(拉斯韦尔5W、香农-韦弗)3、循环模式的结构特征(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德弗勒)4、系统模式的结构特征(赖利夫妇、马莱兹克)5、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1、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2、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3、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包括其负功能)4、大众报纸的特点是什么?5、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6、电报、电影、广播在大众传播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简述电视的媒介特性。
8、简述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革命性意义。
9、简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10、简述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1、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12、什么是“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1、简述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2、如何定义技术和媒介技术?3、简述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传播研究方法》课件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传 播学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测试不同传播手段、媒介和信息对受众的影响, 以揭示传播效果和机制。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和记录受众的行为、语言和表 情等来分析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VS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记录受众的行为 、语言和表情等来分析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特征的研究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观察 法常常用于实地观察受众在特定环境下的 反应和行为,以揭示受众的心理和行为特 征。
03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
总结词
深入挖掘个体经验与观点
详细描述
深度访谈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一对一的访谈,了解其个人经验和观点。这种方法 可以深入挖掘受访者的内心世界,获取更丰富、更深入的信息。
参与观察法
总结词
实地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与互动
详细描述
参与观察法是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 环境中,实地观察并记录其行为、互动和日 常生活。这种方法能够提供真实、生动的研 究资料,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社 会文化背景。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探究
详细描述
个案研究法是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个体或组织的 详细研究,了解其特征、背景和发展历程。这种方法有助于建立研究假设,为进一步的
在多方法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内容分析等。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是研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目的、问题性质、资源限制和研 究环境等因素。
传播学教程新版分章节重点
传播学教程分章节重点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3)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0)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9)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2)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25)第七章大众传播 (30)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33)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8)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41)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46)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53)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58)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61)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68)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传播学研究方法
1.查找本专业文献的渠道和方法。
书本式(手工)查找:主要的检索工具书搜索引擎搜索:网上图书馆、google学术搜素、资讯、网页、MP3、图片、图书馆:学术资源、权威性资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2.传播学研究工作中,常见的定性的方法有哪些?定量的方法有哪些?常见的定性分析有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生命史方法(即根据日记、自传等资料描述某人或某些人的生命历程。
)和文本批评法等。
定量研究方法一般来说有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3.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的区别在哪里?(1)参与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或者团体之内,作为被观察者中的一员来进行观察,又称局内观察。
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置身于被观察活动或团体之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进行的观察,又称为局外观察。
(2)参与观察的受研究者先入之见的影响较小,能够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最丰富的、最真实的资料。
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
(3)参与观察的缺点: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敏感性、领悟能力和技校,在参与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的主观作用和影响很大,很难有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再加上观察一般不具有固定的程序和标准化的观察项目,研究很难重复,由此获得的资料往往缺乏必要的信度。
非参与观察缺点:是对研究对象的活动缺乏有效的参与,只能获取表面的资料,不能获取相关对象的丰富的深沉次的信息。
4.焦点团体访谈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焦点团体访谈(Focus group interview)又称为焦点访谈、团体深度访谈,意指研究者对于所选定的个人及其特定主题,进行非正式的讨论,希望获致各种不中的观点。
又称小组座谈法,就是采用小型座谈会的形式,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或客户交谈。
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
焦点团体研究法的进行步骤(1)准备进行访谈(2)选择参与者、主持人(3)进行访谈(4)分析并报告访谈资料5.调查问卷的构成及其设计。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 2、方法的综合性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
(一)定性研究方法系统 (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一)定性研究方法系统
1、什么是定性研究? 2、人文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定义 研究取向 研究程序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1)定义: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是以长期的、 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 层面的现象的过程。 (2)几种代表性的研究取向 符号互动论 人种学 民族志学方法
3、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
(3)研究程序: 资料收集 分析资料 分析程序 分析归纳法 理论建立法 定性研究报告
“语境”
“语境”是指我们在分析文本时所必须考虑的 某种情境和历史过程。正是语境使得文本成其 为文本。
语言话语分析的三个层次
话语的最基本元素是不同形态的发音或陈述。 语言可以在传播者之间建立一种“互动”模型。 在“话语”的层面上,各种语言范畴可以被看 作一个连贯的机构,是一个带着讯息、可被诠 释的文本。
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的两部分内容: 调查对象的特征指标; 调查对象的意见、态度、行为倾向; 问题的三种类型: 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 混合式问题
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 容,内容分析就是“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 统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 研究在室内进行,而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实 验因素加以人为的控制。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 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自然实验法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法1、⼴告:⽂本测试(copy testing)测试主要包括三个⽅⾯:认知⽅⾯,如注意⼒、理解⼒、记忆⼒等;效果⽅⾯,如态度变化、喜欢还是不喜欢、卷⼊度;⾏动意念,如有购买意向、实际购买等2、经验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传播学的两⼤流派:经验学派(美国):⼤胆假设、⼩⼼求证。
改善和提⾼传播效果5W ⽂献研究、内容分析、调查研究、观察法、焦点⼩组访谈、⼈种志批判学派(欧洲):揭⽰传播中符号背后的权⼒符号学、叙事学、⼥性主义3、经验学派的传播学研究的历史成因1.它是20世纪初美国5⼤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理学、政治学、⼈类学)形成强势的背景下,汲取它们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的学科。
2.政府机构、资本家或其他⼯商部门,是推动传播研究的主⼒,因此传播学研究要反映这些投资者的意图。
4、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1926年在芝加哥⼤学获得博⼠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学任教,曾在美国政府的许多机构中担任顾问。
⼆战期间他任国会图书馆战时报道调查局局长,1955年出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5、拉斯韦尔对传播基本问题的研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论⽂)-⼤众传播媒介的三项基本功能:第⼀,环境监测;第⼆,协调社会各部分关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三,⽂化传承。
“五W”模式构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5个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6、内容分析法:李普曼为内容分析法做了开拓性⼯作;拉斯韦尔创⽴了精确⽽系统的内容分析法;他是最早对政治性传播进⾏系统的内容分析的学者。
例如:《世界⼤战中的宣传技术》(1927)-对战时宣传作品进⾏了内容分析。
《政治语⾔学》-其中全⾯阐述了内容分析法。
7、库尔特?卢因的传播学理论⼀个群体就是⼀个场,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中发挥决定作⽤的是群体⽽不是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常密切,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的⾏为。
“把关⼈”概念-《群体⽣活的渠道》(1947)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些把关⼈,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的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传播的渠道。
传播学研究方法_概述
阅读已有文献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 研究此类问题通常采用什么 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 • 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已有哪些
发现和结果?
• 已有的研究者对未来的继续
研究有何建议?
• 有哪些方面的空白? • 你所做研究在哪些方面可以 丰富对研究问题的了解?
撰写文献回顾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
• • • • 要回顾文献中在理论方面的论述 要回顾文献中所得到的结果和结论性的内容 要总结文献中的主要观点,立场,和看法 不要回顾研究方法,不要回顾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数据时如何搜集的,如何分析的 • 不要回顾论证过程中所选取的具体例子和证据 • 要概括,总结,不要具体的细节 • 要将已有的文献研究
• 在撰写开题报告的时候主要要说明两大问题
• 样本和抽样问题:如何选取研究对象,如何抽样,选 取什么样的样本 • 变量:确定变量,如何测量变量
撰写开题报告方法部分:质化研究
• 在撰写开题报告的时候主要要说明两大问题 • 研究对象(要求有代表性):如何选取研究对象,如 何接近研究对象,如何进入拟研究的场所 • 如何针对研究对象搜集资料:观察,访谈,文本 • 观察:观察多久,计划观察什么 • 访谈:访谈什么方面的问题,访谈提纲 • 文本:哪些文本,如何得到
研究的基本步骤
1. 2. 3. 4. 5. 6. 7. 选题 文献回顾 提出假设或研究问题 确定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搜集数据 分析数据解释结果 汇报结果
研究论文的基本内容
1. 2. 3. 4. 5. 6. 7. 题目介绍 文献回顾 提出假设或提出研究问题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收集数据的过程 分析数据并展示结果 讨论并解释结果 结论
• 方法: 数据采集&分析
采集: 问卷, 档案, 观察 & 访谈 分析: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统计 学, 论述和推理
传播学基础理论4
子弹论形成的原因分析
1)大众传媒发展的迅猛势头所产生的社会冲击是巨 大的。人对技术的敬畏。 2)这个时期,无论是国家、政党、团体还是社会活 动家、企业言行宣传人员,对传播媒介的利用都达到 空前的程度,处处感受传播的“力量”。 3)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宣传战史研究以及宣传技巧研 究。第一次战争+宣传战+心理战 4)西方流行的“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 刺激——反应论 大众社会理论 错误的。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略了 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客观社会因素,否定了受众对大 众传媒的能动的选择和使用。过于简单化。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40年代以后,魔弹论效果观受到否定,社会调 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 三个研究领域得到发展: 1)“传播流”研究 2)说服性传播(劝服传播)的效果研究 3)“使用与满足”研究
“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研 究
(四)“诉诸理性”与“诉诸感 情”
诉诸理性: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 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 诉诸感情: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 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1936年,精神分析学者哈 特曼等人的实验。 美国在二战期间的宣传调查。 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五)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三个阶段: 1)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 2)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3)20世纪70年代至今。 第一阶段:“子弹论”(皮下注射论) 既寄予厚望又充满忧虑 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 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 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 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传播学研究方法概述
传播学研究方法概述(2012-05-13 20:04:21)转载▼分类:传媒标签:杂谈总体来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常常习惯性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两种,但事实上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发现这种分法过于简单和粗略,实际在操作中一些研究方法是有交叉的。
目前比较公认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四个维度。
一、调查研究法(一)调查研究法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分为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
(二)调查研究法的步骤1、确定调查的总体范围与样本个数2、制定抽样方案3、实地访问结构性访问:设计调查问卷。
主题性访问:按事先设计好的大纲进行现场访问4、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本方法基本不受人为控制因素影响,较客观、全面准确,但对实际对象的相关性概括不佳。
二、内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一般分两个层次,说什么(传播内容)与怎么说(传播形式)。
特点:①客观性。
②系统性。
③定量性。
④显性内容。
(二)内容分析法的步骤1、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范围,2、制定分类表,确定分析单元,严格界定分类标准,3、将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计算各种类别所占比例,各种分析单元所占频数4、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本方法可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特征,分析文本,说明读者对信息的意见,描述传播模式。
但其分析对象要必须能代表总体状况,防止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分类表的科学性。
三、控制实验法(一)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
(二)控制实验法的步骤1、提出实验课题2、选定实验对象3、制作信息测试材料4、测试实验5、提出实验报告本方法优势在于可控制,本身逻辑性强,但人为因素强,结论必有误差。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十一章文本分析法
对“框架”的进一步解释:
戈夫曼提出,框架源自过去的经验,同时其形成又受到社会和文 化的影响。
框架并非是静止的,而是处于永不停止的变动之中。 吉特林发展了戈夫曼的概念,提出了更明确的定义:框架就是
“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上进行选 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潘和科斯克总结了框架分析的两个研究角度:社会学和心理学角 度。
一、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1. 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
是原始的自己,以快乐为原则行事,包含生存所需要的欲望和冲动。 超我是遵守道德规范的“我”,它按照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来约束、 监督和惩罚本我。自我是社会现实里所体现出的“我”,它在本我 和超我之间调和,满足“本我”的要求(使自己快乐),同时遵守 “超我”所要求的规范(使自己没有负罪感)。
一、符号、符号学和大众传播研究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科。各种形式的符号都是它的研究对象, 如文字、图像、交通信号、花朵、音乐、医疗符号等。在英文里, “semiology”和“semiotics”都表示符号学,意思相同,唯一 的差别在于,前者由语言学家索绪尔创造,后者由哲学家皮尔士 首先使用。
皮尔士将符号区分为三种:肖像(icon)、指标(index)和象 征(symbol)
二、文本分析里的研究者
一方面,研究者就是它的研究工具,这对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比如文字驾驭和表达能力强、感受力领悟力强、思辨能力突 出、认识深刻,等等。
另一方面,研究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分析结果。
三、文本分析的基本概念——文本
一般地,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区分“文本”这一概念:
[传播学]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笔记整理——大众传播研究方法3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笔记整理第三部分组织第十一章大环境中的媒介组织一、一个研究传统的兴起了解媒介组织自身动作的情况。
二、框架与视角下面将要讨论的绝大多数研究与理论基本上都赞同“媒介中心”而非“社会中心”,可能会过高估计媒介组织对内容的影响力。
三、组织对内容的影响:主要议题媒介内容反映了社会真实;媒介内容受到了媒介工作者的影响;媒介内容受到媒介组织常规的影响;媒介内容受到社会机构与社会力量的影响;媒介内容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其中第二、三、四项与讨论相关。
四、分析层次五、社会力量范围中的媒介组织重点提示:媒介组织关系的六种类型:一与社会的关系;二与媒介所有人、广告商、赞助商的关系;三与压力团体的关系;四媒介组织内部的关系;五与受众的关系;六与记者的关系。
六、媒介组织与社会的关系(六至十一是六个方面)社会对媒介组织的影响力无所不在且持续不断,而媒介专业程度越高就越能拥有自主性。
媒介组织的目标。
在组织理论中,功利性的组织目标与规范性的组织目标之间被区分开来。
前者旨在为了经济目的而生产或提供实物商品或服务,而规范性的目标,则旨在提出某种价值观或取得有价值的状态。
媒介组织通常混合了功利与规范的运作目标及形式。
另一个分类的方法是按照受益人类型划分。
媒介应当首先满足受众的需要和利益,客户和国家的利益是第二位的。
七、记者的角色:介入还是中立二分法:中立报道者:是信息传递者、解释者和政府工具,使报业自身成为渠道和镜子。
记者更喜欢中立,提供大量信息的角色。
参与者:即传统的第四权力的概念,其中包括了将报业视为大众的代表者、政府的批评者,或政策与政策制订的代表者。
但沉重的政治责任并不容易与平衡中立的报道调和。
虽然美国记者往往对不介入有明显的偏好,但他们仍认为“媒介对政府的声明、报告进行调查”很重要。
认为媒介应该为受众的利益着想,媒介是受众的代言人。
三分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中立与介入的二分法进行重新评价,把记者角色划分为三种:解释者、传播者、对立者,三种角色的重要性依此为序。
《传播学研究方法》课件
研究方法的演变历程
从传统到现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 创新。从传统的调查研究、内容分析等,到现代的社交媒体 分析、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多元化和交叉融合
现代传播学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和交叉融合的趋势。研究 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 法,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实现跨学科的研究 创新。
《传播学研究方法 》PPT课件
目录
• 传播学研究方法概述 • 定量研究方法 • 定性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 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
01
传播学研究方法概述
研究方法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为达到 研究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途径 。
分类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传播学研究中 常用的两种方法。定量研究注重对数 据的统计分析,而定性研究则更注重 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和深入探索。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背景、过程和结果。
详细描述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探究,研究者可以了解案例的背景、过程 和结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特定案例的特点和规律,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在传 播学研究中,个案研究法常用于探究特定媒体或传播事件的影响和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的生态效度。
多方法研究的实施步骤
多方法研究的实施步骤包括确 定研究问题、选择多种研究方 法、收集和分析数据、整合结
果等。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01
研究方法评价标准
02
研究方法选择原则
研究方法的评价标准包括方法的适用 性、可行性、可靠性、有效性和科学 性等方面。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全书知识点总结郭庆光《传播学教程》——Summarized by CYYS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一) 传播概念的把握1. 起源 communication1)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空间上得到传递、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2) 皮尔士:通过“像”(icon)或符号对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3) 施拉姆: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2. 实质:社会互动行为(二) 传播与信息1. 信息定义:物质的普遍属性,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2. 信息分类:1) 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2) 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3.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1) 生理反应→伴随精神心理活动,态度,感情,价值,意识形态2) 符号系统本身→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三)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四) 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共享,关系,双向,共通,行过系)(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 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大众传播特点:专业机构,对象,技术,内容公开,反馈2. 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开放性,子系统,双偶,双自)P103.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Eg制度合理,渠道畅通,系统功能正常4.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5. 传播学的任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六)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1. 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1) 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2) 精神交往关系与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3) 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得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和意识形态相联系2.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1) 精神~→起源于→物质~2) 物质生产力→制约→精神~3) 精神~→反映→物质~3. 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1) 精神~发展→推动→物质~2) 物质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状态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3) 精神~&物质~→不同的特殊规律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1) 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2)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3) 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1.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 动物传播的局限P243.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P26-274. 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1) 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2) 无限的灵活性3) 发音的经济性4) 能动性和创造性(二)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 口语传播时代:1) 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加速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P29;2) 口语的局限:空间&时间,小规模&近距离P29-302. 文字传播时代:1) 文字的出现P302) 文字发明的意义[巴勒克拉夫]时间,空间,传承P313. 印刷传播时代:1) 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机)P31-32;2) 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社会经济的推动,信息经济的主要部分4. 电子传播时代:1) 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2) 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三)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1.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P352. 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再现,示现,机器)P35-36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P36从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具体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调查研究
2.问题表述的一般准则
①清楚表述问题。避免所用词汇出现歧义的理解;避免使用生僻和专业性过强的词汇。 ②表述尽量简短。 ③围绕研究主题。 ④一题只能一问。 ⑤不引导性发问。如:“你像大多数居民一样每天都收看电视吗?”这会暗示被调查 者做出肯定回答。 ⑥不提两难问题。如:“你仍在吸食大麻吗?”“你未婚同居多久?”不管怎样回答, 都叫人为难。因为它等于假定被调查者先前在吸食大麻、未婚同居。 ⑦避免尴尬问题。如关于收入的问题,最好不要直接问“您的年(月)收入多少?” 可以变换为:“您的收入水平属于以下哪一类?”其他问题还有关于性生活、疾病与 药品使用、宗教信仰、商务活动等的情况。 ⑧不用否定句提问。因为答题者在快速阅读题目时常常遗漏否定词。 ⑨不暗含偏见。如:“您多久看一次公共电视?”就可能暗含偏见。 ⑩不包含可能性。如:“您会出手相救吗?”“您会给予施舍吗?”“您会收看改版 的××节目吗?”被调查者可能回答“会”,但不意味着给予承诺。
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与技术
• • • • • 1、确定实验课题; 2、选择实验对象; 3、制作信息测试材料; 4、实施测试; 5、提出实验报告
控制实验的研究设计
(一)简单随机(单一实验组)的实验设计: 只有试验组而没有控制组的简单实验方法, 对同一对象在某种实验刺激作用前后的一 种观察比较。 • 案例1: • (1)假设:了解民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将会减少城市人对民工的歧视。
• 3、经验性:研究者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获得 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并以 这些材料来对社会现象、社会行为进行分 析,拒绝主观的和不合理的解释。切实可 靠的经验材料和客观真实数据是非常重要 的,那种从观念到观念的纯主观抽象式的 说明是不科学的。
• 4、累积性:需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运用。
(三)调查研究法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1)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如“XX电 视台文艺节目收视状况及评价调查”、“当代大 学生媒介接触调查”
(2)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方案中至 少应包括以下几项:①调查目的;②调
查对象;③调查范围;④调查方法; ⑤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⑥实施日程; ⑦费用预算
调查研究按性质分类有:
①描述性调查。它试图记录当前的情况或态度, 解释当时的情形。如2010年失业率调查,2011年 二季度湖南卫视收视率调查 ②分析性调查。它试图描述并解释某种现象的存 在及其原因。研究者通常考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变量来分析问题,检验假设。
• 如“2010年失业率下降的原因调查”、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改变 的原因”。
调查方法 邮件调查 群体环境下的调查 面访 电话访问 商场随机访问 回答问卷的最大时间限度 60分钟 60分钟 6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二)抽样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就是抽样。但要注意 的是,样本并不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而是从 总体的各部分中抽取的。如果依据一定的规则抽 样,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对样本进行研究的 结果就可以推广到总体。但这种推广要格外谨慎, 因为存在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指抽样所选取的个体不能最大限度地 代表总体。因此在研究中,要尽力减少抽样误差。
• (2)选择一组实验对象:随机挑选出100名城市 人。 • (3)前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民工的程度 • (4)实验刺激:给实验对象放映一部描述民工在 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的电影记录 片; • (5)后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民工程度的变化 • (6)实验效应:前测、后测; • (7)实验结论:由于了解了有关信息,实验对象 的阶层偏见程度下降了,假设得到了证明。
填答说明(填答要求) (1)请在每一个问题后的答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项, 或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回答。 (2)若无特别说明,每个问题只选择一个选项。 (3)请不要受他人影响,独立填写问卷或回答访问员提问。
卷中说明
类型之一
5.您对报纸中哪些问题感兴趣(限选2项,将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 [1]政治类 [2]经济类 [3]文化类 [4]体育类 [5]社会生活类 [6]法律类 [7]娱乐类 [8]教育类 [9]国际时事类 [10]其它 1( ) 2( )
传播学两大研究方法体系——量化研 究与质化研究 质化化研究方法,也叫定性研究方法,就 是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 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建构假设的命题, 最后得出理论性的结论。常用的方法有话 语分析、民族志方法、符号互动论等等。 如“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名人广 告的符号学解读等”。
二、调查研究的关键——设计 科学的问卷
(一)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就是将调查主题变化为一系列问 题以构建可供调查者使用的材料的过程。 首先要确定调查主题。即确定想要调查什 么。然后再细化为具体问题。
1、问题的类型: 问题的类型有两种:一是开放式问题(只给问题 不给答案),需要被调查者自己总结概括并回答。 开放式问题为被调查者自由发表意见提供了机会, 使研究者能获得一些在设计问卷时不曾考虑的答 案。开放式问题的缺点:因耗时耗力,被调查者 往往不愿意填写;总结和分析也耗时耗力。 封闭式问题(既给问题又给答案,让被调查者自 己回答)
第二节
调查与实验中的量化方法
一、量化研究方法中的关键术语 二、调查研究 三、实验研究 四、内容分析
一、量化研究方法中的关键术语
详见教材P400,请自己看书。
二、调查研究 (见教材P405)
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是现代社会科 学研究的普遍方法。调查研究指提出需要研 究的问题,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通过分 析以把握社会面貌并解决研究问题的社会科 学研究方法。调查研究能快捷有效地收集大 量资料,并将资料用于应用性问题和理论问 题的研究之上。 调查可以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
(二)实验组+控制组的实验设计:即利用 一个控制组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的实验方法, 其实验的基本框架为:
• (1)确定课题,建立假设 • (2)建立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组的各方面情况大致或 基本相同。 • (3)前测: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施测。 • (4)实验刺激:只对实验组进行实验刺激; • (5)后测: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施测; • (6)实验效应:实验组后测值-实验组前测值=实验组 差值; • 控制组后测值-控制组前测值=控制组差值 • 实验效应=实验组差值-控制组差值 • (7)实验结论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查研究
3.问卷的结构(详见教材P408) 问卷一般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封面信 (调查介绍)、填答指南(问卷说明)、 问题及答案、编码资料。其中,还包含被 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人口统计资料)”, 有时放在“问题及答案”的开头部分,有 的放在问卷的末尾,与“编码资料”放在 一起。
封面信样式
二、调查研究
• • • • • • 下面的问题设计不当,分析一下它们的缺失: ·“过去30天内您花了多少小时看电视?” ·“昨天您花了多少时间看报纸?” ·“您平均一周喝多少酒?” ·“电视节目充满性与暴力。○同意 ○不同意” ·“上次选举您投了谁的票?”
• ·“您支持总统关于环境和教育问题的立场吗?
第十一章 传播学经验研究方法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何谓传播研究
• 所谓传播研究是对传播现象和传播事实作 出解释和阐述的理论性的科学研究,以帮 助人们对传播规律和传播学知识加以了解 和认识,具有以下特点: • 1、客观性:要求排除研究者的主观臆断性, 遵循既有的、清晰的研究规则; • 2、系统性:按研究计划分阶段进行;
2、实查阶段
收集调查数据的调查方法有邮件调查、 群体环境下的调查、面访、电话访问、 商场随机访问等。
• 详见教材P415。
三、实验研究(控制实验法)
在传播学中,控制实验主要是用于测试特定的信 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 型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由卢因(又译为勒温)和 霍夫兰这两位传播学先驱从实验心理学中引入传 播研究领域的。这一方法需要在经过特殊设计的 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内应配有阅读机、 录音机、放映机以及各种记录、测量反应的仪器, 对实验室的形状、灯光、色彩等也会有特殊的要 求。试验进行时必须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以观察 特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控制实验的特点
• 第一、 研究对象较少。调查法一般都是 对数量庞大的调查对象进行大量的观察和 访问,其研究对象往往被称为“大样本”。 而实验法则主要是探求少数变量与传播效 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研究对象通常只有 数十人,因而是“小样本”。 • 第二、 研究环境是在实验室人为的环境 中。而调查法的则是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 进行的。
填答指南
②填答指南(问卷说明)
问卷说明一定要清楚明白。 如果是被调查者自我完成的问卷,问卷说明必须十分具体;如果是面 访中和电话访问中由访问员完成的问卷,可以简单一些。 在问卷中,问卷说明要用不同的字体和字号。 问卷说明分两种。一种是卷首说明,一种是卷中说明。卷首说明是对 整个问卷填答的要求,卷中说明是对特定问题回答的要求。 先看卷首说明:
2007年湖南省城市居民大众媒介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住户: 我们正在开展“2007年湖南省城市居民大众媒介使用情况”抽样调查,以便通 过科学手段准确反映当前我省大众媒介的面貌与使用情况,为媒体改进工作和管理部 门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您被选为受访者。我们衷心希望您能花几分钟时间给予协助, 回答问卷内的问题。 我们承诺不使您的个人权益因接受我们的访问而受到损害,对于您回答的内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其它相关法律规定,将严格保密,仅用于科学研究 的统计分析。 谢谢您的合作。 此致 敬礼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湘潭大学传播研究中心
编码资料
④编码资料
包括以下内容: 问卷编号:
访问地点: 市
访问日期: 年
区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