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合集下载

教案中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教案中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教案中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师为了实施教学任务而编写的详细教学方案。

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情感教育在教案中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情感、情绪和心理素质。

它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教案中,情感教育应占据重要的位置,因为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情感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受情感因素影响,一个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其次,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情感素质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案中,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性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最后,情感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价值观培养在教案中的重要性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的评价与选择,它在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教案中,价值观培养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品德水平。

首先,价值观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案中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醒他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其次,价值观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亲身经历社区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价值观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设计相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权益,培养学生和他人平等、和谐相处的能力。

三、教案中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方法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感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感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学习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当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合理引导和管理学生的情感,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

学生的学习情感包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消极抵触的情感。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止和言行,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初步了解到学生的情感状态。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考试成绩等来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评估。

只有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情感引导。

二、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等。

其次,教师应注重学习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反馈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三、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学反思还应关注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益的学习活动,如学生分享、学习小组讨论等,使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促进。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彼此尊重、关心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追求的心理满足和情感支持。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并尽可能地给予满足和支持。

首先,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需求。

其次,教师应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和精神激励,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品德心理的发展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看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对某项技能是否掌握,运用得是否得心应手,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造成学生的学习情绪低下,知、情、行不能统一。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情、行方面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备课中首先考虑如何以认知的手段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处理好教材中的探究园、实践与评价和心灵导航的关系,带领学生通过活动的探究来领会导航上的知识点。

2.按情意发展的规律设计教学根据克拉斯沃尔的情意发展的划分,学生的情意发展是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产生情感的倾向;经过内心体验而发生态度的变化;在经过自觉的加工组织,最终升华至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层面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这一过程去设计教学。

(1)设立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开展多项活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兴趣,表示认同,愿意接受,同时引起情绪上的变化,并产生情感上的体验。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来内化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语言和行为上的赞同、反对等态度、价值观的倾向性,但是这些赞同和反对还仅仅是一种受情感或情绪的影响而产生的表面的倾向,很容易受他人的言语影响而改变。

因此,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评价,并把这种评价内化成为他们固有的价值观。

而这种内化需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不断深化才能完成。

当前大部分学校在大喊素质教育的同时,对以分数为表现形式的成绩仍然过于关注,这就使课堂上的德育与课业成绩难于兼容。

这种单一的以分数为主的评价制度弊端很多,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相去甚远。

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1、重认知轻情感。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情意因素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还对形成学生以学为乐、乐此不疲的良好学习态度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

2、重教书轻育人。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

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初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初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初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在初中教育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可以获得综合全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从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以及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格发展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其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和自控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能力。

另外,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素质。

2.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树立正面的行为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方式,引导他们形成独立的判断和意见,培养他们的公正和宽容。

3. 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为了有效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被采用。

首先,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课程,以及情感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情感、分享体验,并从中学习。

其次,引入现实生活案例,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从中得出正确的价值观。

另外,积极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及时进行指导和支持。

最后,建立和谐的教育环境,注重班级氛围的培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成长。

总结:初中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有助于他们的人格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一、引言在教育的世界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师工作计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体在认知和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主要包括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师工作计划的制定1.深入了解学生在制定教师工作计划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状。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2.制定具体目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这些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感恩意识、诚信品质、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具体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3.设计教学活动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我们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应包括主题班会、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社会实践等形式。

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4.营造良好氛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在班级中,我们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氛围,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5.持续反思与改进教师工作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持续反思和改进。

通过观察学生的变化和成长,评估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计划,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而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满足,因此在编写教案时,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情感需求的具体实践三个方面,探讨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一、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需求是指学生对于情感上的接纳、关怀、尊重和关注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因此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对于教案的编写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展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

在教案中,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情感,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此外,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学生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在教案中,可以设置一些活动或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或焦虑,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的形象。

然而,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方面,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教学者到学生情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首先,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感导向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情感需求。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表演和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个体差异的关注。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情感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关怀。

在教案中,可以设置一些专门针对个别学生的情感活动,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建议。

三、情感需求的具体实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不仅体现在教案的设计上,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实践来实现。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学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学生的情感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1. 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的情感态度是他们对学习和教育的感受和心理状态的综合表现。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态度。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积极情感态度的基础。

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建立亲近和信任的关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其次,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用多媒体技术和实践性的案例分析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正面反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2. 培养合作与尊重的情感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的价值观成为了重要的素养。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尊重的情感态度。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项目作业等形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并分享知识和经验。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培养他们的理解和包容能力。

通过举办辩论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情感态度。

3. 培养自我认同和积极心态学生的自我认同和积极心态对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来帮助学生逐渐了解自己的潜力和优点。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个人作业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和展示机会,激发他们自我认同的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培养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培养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当学生在情感和态度方面得到恰当的引导和培养时,他们更有可能在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且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文将从教案的角度,探讨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培养,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案编写时考虑学生情感因素教案编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优化学习氛围。

以下是几点建议:1.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让学生参与讨论、小组合作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科内容的情感联系,提高学习的投入度。

2. 引导情感体验:教案中可以设置一些情感体验环节,比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观看相关情感影片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并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不同的情感需求和学习风格。

在教案中,应尽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设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

二、教案中培养学生积极态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态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以下是几个方法,可在教案中加以考虑:1. 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在教案中,明确并细化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习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收益。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提供挑战性任务:在教案设计中,可以提供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进步。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 鼓励合作学习: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友好合作的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案中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培养的反馈机制在教案中,应设置适当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变化,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整。

教学教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教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教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工具,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教学计划,更是教师对待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积极成长。

下面将从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教师的价值观两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教案的相关话题。

一、教师的情感态度在教学教案中,教师的情感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的热情与责任感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种情感态度:1.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师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应当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教案中的目标设定和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态度:教师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关注学生情感的态度:教师在编写教学教案时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

二、教师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是教学教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包括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教案的编写和实施。

以下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几种价值观:1.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教案中设置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价值引领的教育观: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教案中融入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等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教师的工作计划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深知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方面。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与思考,制定了一份旨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工作计划。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兴趣、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

因此,我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家访等方式,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

在此基础上,我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我将积极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注重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我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

通过真诚的关爱和耐心的引导,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榜样示范,引领成长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将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言行示范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我还将积极挖掘身边的优秀学生和先进事迹,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场所。

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通过家校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六、注重评价,激励进步评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学习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下面将详细介绍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围绕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开展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开朗、乐观进取、有爱、有同情心的情感品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处理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情感教育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老师要以身作则,讲究仪表仪态、语言表达,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情,给学生温暖和关怀,不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情感联系。

2.重视学生情感的问题在学生情感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等。

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与之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3.注重乐观开朗的心态乐观开朗的心态是情感教育的重点之一,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正能量的故事、分享学习心得、组织开心的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态度教育态度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形成踏实、认真、勇敢、负责任的态度,向优秀的品格方向发展。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式:1.扎实的基础積累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以及各类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地向学生灌输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逐渐掌握并提高自信心。

2.严格的要求老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家庭情况,在掌握学生能力范围的基础上对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促进学生在认真对待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3.激励与感性教育老师可以采用鼓励、表扬、游戏等各种方式来激励学生做得更好,并通过感性教育来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指通过引导和培养,让学生逐渐树立自由、平等、公正、利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学中,老师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价值观。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并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老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追求。

其次,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背景、经历和观念。

老师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并接纳他们的不同观点和价值观。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并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准则。

此外,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道德观念和人生观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和选取。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最后,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怀,鼓励他们做出积极的行为和正确的选择。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老师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以身作则、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心理状态以及学习动力,进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一、前期准备在编写教案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情感需求有所了解。

可以通过观察、交流以及学生调查等方式获得相关信息。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目标以及可能的情感障碍等,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二、设定情感目标每一节课都应该设定明确的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旨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

情感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或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

在编写教案时,应明确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朝着这些目标努力。

三、创设情感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积极、和谐的情感氛围。

可以通过课堂布置、语言表达、与学生的互动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例如,在设计教案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感到兴奋和愉悦,增强课堂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合理安排学情活动教案中的学情活动应设计得既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又符合他们的情感需求。

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活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参与学习。

在这些学情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

五、及时反馈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优点、及时纠正错误、鼓励学生发表观点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情感。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感知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受到关心和尊重。

六、情感评价和调整在教案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和调整。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反馈以及分析学生的学业成绩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和需求变化。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数学的评价必须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着意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实践证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是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对三个维度进行了这样的整合:新课开始,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几个漂亮钟表,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这些钟表漂亮吗?生:漂亮!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自己亲自制作一个钟表?生:想!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制作模型钟表。

并要求学生在制作好的钟面上拨出一个自己已经认识的时刻,然后展示。

师:哇!真美呀!真是钟表的世界,钟表的海洋!这些都是小朋友亲自动手制作的钟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1:老师,我发现有错误!6号钟表两根针是一样长的。

师:一样长,不行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生2:我还发现2号钟面上的数字写成一堆了!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写?生3:每个数隔开的位置要一样。

生4:我发现8号的9点钟拨得不是很准确,我来给他拨正。

师:你最喜欢哪一号钟面?生1:我最喜欢3号钟面,因为它的数字写得特别端正清楚,也很平均!师:也很平均,是吧!什么意思,谁听明白他的意思?生2:他是说,一个数和一个数隔开的位置都是一样长的。

生3:我喜欢4号钟面,因为它用了两根不一样的针,一根是短针,一根是长针。

师:短针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长针呢?生4:时针,分针。

生5:我最喜欢5号钟面,因为它刚好是六点整。

我喜欢六点整。

师:还有哪几号也是几点整?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我通过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亲自动手制作钟表,充分暴露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让学生体验到真正参与活动的乐趣,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拨出时刻,面对自己的作品,自主展开质疑、辨析,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让学生的思维在一轮又一轮的找错、辩论、解析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让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有社会意识的人。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讨论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

一、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

积极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师自己的言行举止、态度情感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

只有教师能够坚守道德底线、积极向上、充满热情,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情感教育。

1.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友善待人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情绪时能够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情绪智力训练、情绪表达技巧培养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同理心是指理解并共情他人的感受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影视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关爱他人的活动,如参观福利院、慰问社区老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注重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价值观教育。

1. 以德育为先,注重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计划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学计划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学计划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育领域,传授知识仅仅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学计划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一、背景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培养具有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公民。

情感态度是指个体对自我、他人和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事物的情感评价。

价值观则是对于权衡行为、选择目标、判断行为正确与否的一种准则。

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有所培养。

通过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与他人和谐相处,同时也能够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选择和决策。

二、情感态度培养1.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与自尊心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言行和无私的关怀来塑造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关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开展情绪管理训练,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商。

三、价值观培养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讲授道德教育课程和提供生活实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方式,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并引导他们以积极的行动来应对这些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育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参与。

四、教学计划中的落实策略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教师在准备教学计划时,应该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

教案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情感

教案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情感

教案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情感教案是每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工具之一,它不仅规划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更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情感。

教学态度和教学情感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情感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教学态度的重要性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展现出来的对学生和教学的个人态度和观点。

良好的教学态度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首先,教师的积极态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教师对职业和学科充满热爱和热情时,这种积极的态度会感染学生,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教师的耐心和细心也是良好教学态度的重要表现。

耐心和细心是教师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充分理解知识的必备品质,它们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教师的教学态度还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和支持上。

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情感的重要性教学情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

教学情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教师的关怀和爱护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当教师关心、支持和鼓励学生时,学生会感到被尊重和重视,进而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教师的激励和赞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赞扬和奖励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再次,教师的情感投入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当教师在教学中真诚地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和关心时,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提高教学态度和教学情感的策略1. 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关注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中小学教师启示和心得体会】

关注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中小学教师启示和心得体会】

关注教学中的情感态度情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因为有情,世界才更美丽。

教学活动虽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主要任务,但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离不开人固有的情感因素。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与练习,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情感,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情感体验是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

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那么,在一年级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呢?一、营造平等、真诚、幽默的教学氛围小学生的情绪状态具有很大的情景性,且不稳定,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真诚和幽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积极的情感影响。

平等,即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

就像陶行知先生在儿歌中写的那样:“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还要小。

”真诚,即教师发自内心地关心、帮助和鼓励学生,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内心充满感激,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幽默,即教师善于抓住课堂中可以产生笑料的元素,机智地表现在教学语言或动作中,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活动中会心一笑,情绪得到有效的调节。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常态的教学表情应该自然而亲切,举手投足之间都体现对学生的关切和信赖。

二、创设现实的学习情景数学教学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

因而,教师要善于发掘生活中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逐步认识新的数学知识,积累新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教学“认钟表”时,考虑到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小学生较难建立正确的时间概念,因而我在初步认识钟表时便创造现实的学习情景,让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钟或表来到教室,教学时先让学生看一看钟面上有些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然后随意地拨一拨钟表,与同伴交流有什么发现;最后再说一说,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吗?怎么认的?几时半呢?学生自由地活动和交流,即使说错了也无需批评。

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新一轮课改的进程,人们对课程目标诸多维度的认识,逐渐达成共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成为各个学科教育教学选择、追求的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赖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拓展教育空间。

教师要坚守“以人为本"理念,要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的诸多环节中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均衡落实,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要充分认识三维目标的整体与和谐,体现重要性物理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和谐且共同发展促进的整体。

不能简单地把三维目标看成是在物理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加上科学方法的介绍。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为了达到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可以说,三维目标的要求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是对教师职责和教学目标提出的明确要求。

二、教学目标必须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体现实效性。

在教学目标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体现实效性,必须在深刻领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物理课程标准》、现行教材和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对三维目标进行同步设计,协同推进。

一是要将“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教学的基础目标。

思维发展只能寓于知识的掌握之中,学生要在科学知识的学习当中来发展能力。

要充分地利用知识技能这一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过程和方法,并从中体验情感,培养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是要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目标来设计。

“过程和方法"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和支撑,也是获得“知识于技能”和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过程和方法”实施的动力,确保从更高层次实施其它两个目标,同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直成为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并努力探讨的课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几点体会及看法。

一、建立融洽师生关系,以情育情: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

教师要注重以自己的情绪、态度诱发学生良好的情感。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形成一种凝聚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具体做法:
⑴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

课堂上教师、要用微笑的面容、关注的眼神、激励的话语让学生获得尊重、信任、宽松和鼓励的情感体验。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相互尊重。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教师要善于欣赏自己的学生,发现并肯定他们求知与探索的行为,唤起他们的胜利感和成就感,使他们乐学和善学;引导、鼓励学生间的相互欣赏及评价,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境界。

⑵关爱每位学生的成长:学生都期待鼓励和表扬,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扬学生。

把爱的雨露公平的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

教师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每位学生都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声,信任的一点头,爱抚的一摸、轻声的询问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

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

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师要用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数学习题的趣味美。

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实材料、数学史料等,丰富学习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同时不断迸发民族自豪感与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豪情。

请学生设想20年后自己将会做什么,把对时间单位的体会与自己的理想结合在一起。

教师充分肯定、热情鼓励每个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学习。

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由此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动机。

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激发、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需要,对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极为有效的。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享受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交流,使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用分数表示图意,并观察分数中的分子与分母各表示的是图中的哪一部
分,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学生发现分数中的分母其实表示的是把整体平均分成总份数,而分子则表示的是从整体中取了几份;当取的份数与总份数相同时,那就表明取了这个整体,可以用1来表示。

四、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怎样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公式,然后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公式推导。

再让他们展示推导过程,通过展示把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最优化的方法。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中,感受同伴间的友谊和真诚,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发挥多元化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

要改变传统的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⑴表扬性课堂评价:课堂中的评价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得好,学生劲头十足,思维空间扩大,对下一知识充满信心;评价不得体,学生会失去信心,郁郁寡欢。

积极评价是不要吝啬表扬。

比如,对回答问题有进步,或提出独到见解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或竖竖大拇指,或全班击掌鼓励;学生回答不对或不成熟时,可以这样鼓励:“你思维很灵敏,再细心想一想,看能否说得更完整”“你真爱动脑筋,继续努力!”等。

总之,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维,鼓励他们敢于发表意见外,消除他们回答问题错了的后顾之忧。

⑵鼓励性成绩评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学期中,很好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学生将会获得一种再接再厉的内趋力。

因此,平时每次对于学生作业的批改,不是只用生冷的√或×,而是加上一定的激励性语言。

有针对性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作业写上批语,这样不仅能传递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而且有利于融洽师生感情,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

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时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时刻牢记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数学学科的知识目标,还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

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形成,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