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讲义

合集下载

武汉理工自然辩证法讲义00绪论

武汉理工自然辩证法讲义00绪论

自然辩证法讲义绪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研究内容: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科学技术活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的关系: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与相邻学科如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等的区别:具有不同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规律。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讲义 第一章 辨证唯物主 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讲义 第一章  辨证唯物主 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一章辨证唯物主自然观的创立第一编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祖本看法改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直耳组成部方.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周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寐切的联果。

古代朴素辩证去自然观,17世纪t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支思和思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它的创立为料dL技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tE的前捶。

20世纪从来在总结概括现代自然料4L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果续自然观和生森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路观的车宫与发展。

第一章辨证唯物主自然观的创立本章结合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阐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的演替,重点是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及其重大意义。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随着劳动而开始的人对自然的统治,随着每一新的进步义扩大了人的眼界。

他们在自然对象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

”①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

人类进人权隶制社会后,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自然知识开始以科学员初形态出现,形成了巴比伦、古埃及、印度和中国的科学文明。

随着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希腊奴隶制的繁荣,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立,科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以自然哲学的形式、达到了奴隶制时代的发展高燎。

在古希腊文中原来只有知识“s?吁?npq”、技艺。

?*X”q”等词,后来,”e?。

,qPq,,才获得科学的涵义。

后人所说的“科学”这个词起源于拉丁文“scle此a”或“sc此”。

在整个古代,本来意义的自然科学,大体上只限于天文、气象、力学、数学以及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航海、医学等方面。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讲义档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讲义档

前言一、学科来源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马克思、恩格斯独创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20年代就传到中国。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恩格斯曾道出核心内容:“马克思和我,可以说从德国唯心主义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

可是要确立辨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怎样理解辩证法?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辩证法:自然界本身联系、运动和发展的状况。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辩证法发展的几种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辩证法;2)近代唯心辩证法;3)唯物辩证法;思考题: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有何区别?参考答案:自然的界的辩证法是自然界本身的联系、发展的状况,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却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它属于思想体系,在属于思想体系这一点上,它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没有区别。

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最终落脚点是指客观精神的联系、发展;而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是指客观世界的联系、发展。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讲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哲学,包括它的方法论、思想内容、科学技术与文化、宗教、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等。

三、教学目标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科学与哲学、文化、艺术、社会等方面关系的认识,对于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管理打下方法论的基础。

第一,对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有比较准确的把握;第二,对科学与技术思想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第三,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第四,对科学与技术本身的社会运行机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文明现代文明被认为是科学技术推动的,而文明又滋生科学技术,应该从科学、技术,文明之间的关系来透视相互作用的机制。

一、科学和技术的认知1、科学。

“科学”的“学”指得是知识体系,学说、观点、学识;“科学”的“科”指的是区别于文化、感觉、习惯、本能而可以形成逻辑体系的科目、类别,原初含义指的是涉及自然界的分门别类的科目。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对科学本质的探讨主要包括科学的涵义、性质和特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这对正确评价科学的社会地位和无分发挥科学的作用,对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全貌,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涵义19世纪马克思站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并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G。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在整个古代,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的物质生产所决定了的。

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于是开始了数学的研究‘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力学发展起来了。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活动最终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旦,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个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揭示出科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自然辩证法讲义-悖论+观察

自然辩证法讲义-悖论+观察

目录第一讲悖论与科学发展 (1)一、什么是悖论 (2)二、悖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2)1.一种重要的证伪手段 (2)2.科学问题的生长点 (2)3.完善、发展原有理论 (3)4.导致科学危机 (3)5.产生新理论,诱发科学革命 (3)三、悖论产生的根源和必然性 (3)1.悖论产生的根源 (3)2.悖论产生的必然性 (3)四、悖论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3)第二讲观察与理论 (4)一、观察的特性 (4)1.否定观察的客观性。

(4)2.否定观察的主观性。

(4)二、观察的主观性 (5)1 感觉的局限性和错觉 (5)2 知觉的选择性 (5)3 背景知识 (5)4 观察仪器 (5)三、观察的客观性 (5)1 观察必须具有可重复性 (5)2 观察必须以正确理论为指导 (5)3 观察必须全面、系统 (5)4 必须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和条件 (5)5 必须选用完备、先进的观测技术和仪器 (5)四、观察渗透理论 (6)1 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 (6)2 理论决定了观察到什么 (6)3 理论可以纠正一些错误观察 (6)4 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 (6)五、理论以观察为基础和源泉 (6)1 科学理论和定律的发现来源于观察实验 (6)2 科学理论和假说的发展完善离不开观察实验 (7)3 科学理论的检验必须依靠观察实验 (7)第一讲悖论与科学发展主讲人:成良斌一、什么是悖论悖论是英文paradox一词的意译。

从广义上说,凡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论点,都可以叫做悖论。

从狭义上说,悖论是从某些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两个相互矛盾命题的等价式(即p →﹁p或p∧﹁p)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其特殊性表现在:1.悖论是相对于一定的背景知识而言;2.悖论是从某些公认的背景知识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3.悖论是指两个相互矛盾命题的等价式(即p→﹁p或p∧﹁p)。

下列方框内的语句即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语义学悖论的例子。

它完全符合上述悖论概念的三个要点。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讲义邓周平序言本课程讲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哲学,包括它的方法论、思想内容、科学技术与文化、宗教、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等,尤其是科学的运行制度。

本讲义的教学目标是:第一,对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有比较准确的把握;第二,对科学与技术思想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第三,对科学和技术与社会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第四,对科学与技术本身的社会运行制度有一个较为清晰而正确的认识;第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从事科学与技术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故而,本课程最根本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智能力,包括人文与科学两个方面的智慧水平,以便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于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希望学生以一个比较宽广的中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视野来看待和理解科学技术是如何内生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土壤之中。

学习本课程的最好方法是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本讲义分三个部分:本体论、认识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关系。

本体论主要探讨物质论、实在论及本体论在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论在今天遭遇哪些困难?在西方科学理论中,本体论处于何种地位。

认识论主要探讨在科学中的认识方法。

休谟的归纳问题,康德对休谟归纳问题的处理,波普尔的处理方式,科学假设、科学推理、直觉、科学理论与科学中的价值冲突等等。

科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探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和科学内部共同体的相关问题——主要谈科学的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

内容简介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基本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第一章:物质与实在第一节、物质第二节、实在与世界第二章物质世界的演化第一节、星系演化第二节,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自组织与复杂性第三章,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节,人类中心主义的谬误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第三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章.科学认识与科学理论第一节.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第二节.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第五章系统认识方法第一节系统方法第二节系统认识论第六章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第一节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第二节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第七章科学发展的模式第一节累积式发展观第二节否证式发展观第三节社会历史发展观第八章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第一节科学的社会组织制度第二节科学的社会机制第三节技术的社会组织形态第四节技术运行的社会机制第九章科学伦理与技术伦理第一节科学规范与科学伦理第二节技术规范与技术伦理第十章科学与人文宗教的关系第一节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第二节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第十一章科学技术和中国现代化第一节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第三节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选择第十二章船舶科学理论与船舶技术思想第一节船舶科学理论史第二节世界船舶技术思想第三节中国船舶技术理论与实践绪论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创立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讲义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讲义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6)一、教学要求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

二、讲授要点1、写作出版情况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

写于1873-1886年。

包括十篇论文、一百六十九段札记和片断、两个计划草案,共一百八十一个部分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及时地分别写出总结法国和德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历史著作。

为迎接未来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马克思专心致志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为了负担马克思一家的生活费用,恩格期以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把很多时间用于经营商业,并经常代替马克思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

但恩格斯智力活动的范围非常广阔,除了坚持军事科学和语言学的研究以外,又开展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

“完全由于偶然的机会”,根据1858年1月14日马克思给恩格斯信中的记载,马克思“把黑格尔的《逻辑学》重新浏览了一遍”,使他在政治经济学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半个月后,马克思又在信中同恩格斯讨论拉萨尔的一部论述赫拉克利特的著作,说这“给我们完整地复制了我们几乎已逐渐淡忘的辩证事物”。

这两件事引起了恩格斯决心重读黑格尔的著作。

在1858年7月14日给马克思的信中,他要求马克思给他寄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并说他正在进行关于生理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发现三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处处显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信中提到了细胞理论的建立【原文是“细胞的发现”,似不确切。

据记载,早在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Hooke,1635一1703)就已经通过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了细胞。

1838—1839年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的贡献则是建立细胞理论,认为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所组成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讲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讲义)

杜威的
●假定各种解决疑难的方法
●把每种假定所包含的结果一一想出来,找出解决困难的可能答案
●证实这种解决使人信用,或证明这种解决的谬误
这五步概括为十个字就是:疑难、问题、假设、推理、实验
“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
胡适提出,在科学研究的逻辑中,最重要的是假设和实验证明两个步骤:
疑难和问题是假设提出的前提或起点;
假设、假说是研究者为解决疑难或问题而大胆提出的假设性的理论或方案,体现着一种创造精神。
2、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1)什么是科学问题
(2)科学问题有哪些作用
(3)科学问题的来源
(1)什么是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的结构:
1)背景理论和事实
科学问题的提出离不开时代提供的知识背景,时代背景决定了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题途径。
2)问题的求解目标:由已知成分所决定
3)问题答案的应答域和求解方法:保证问题是真问题—未知而又欲知的成分
胡适:“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2)科学问题的作用
1)科学问题是研究的起点,起着对于观察实验的指导和定向作用。
2)善于提出科学问题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
3)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自然辩证法概论(方法论)讲义
主讲:马佰莲 教授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E-mail:
第四讲 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二、科学实验中的机遇
三、逻辑思维
四、直觉思维方法
一、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1、科学问题
2,科研选题
(一)科学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 自然辩证法 讲义(第一章)

武汉理工大学 自然辩证法 讲义(第一章)

武汉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凤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相互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凤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朴素自然观念。

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全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自然界处于永恒产生和消灭中;人和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道论五行说元气说太极说。

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永恒性、无限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一。

天人合一的关系。

2.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说。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通过感性认褒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四)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1.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些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1.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但不能从细节上科学地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自然辩证法讲义2

自然辩证法讲义2

第一章:导论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哲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哲学是一自然科学为基础,哲学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要点:从三个方面去回答.1 第一解释一下"指导"一词的含义、按照.2.哲学指导作用的领域.3.哲学发挥作用的途径或方式1 "指导"一词的含义,按照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产生的踊跃影响.这里的"指导"是指帮忙,启发,服务.恩格斯指出"咱们的历史观,第一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非是依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式"."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讲是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够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进展进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式"从上面的引文中咱们能够取得以下熟悉,(1)哲学只是为自然科学研究者提供进一步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2)不能从辩证法中直接推导出自然科学的结论(3)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研究者提供了科学的方式论和思维形式.。

2.哲学指导作用的领域对哲学的指导作用既不可否定也不能随意夸大,以为哲学对所有领域,再研究的全进程乃至各个细节上都有指导作用,这只能是神话.事实上,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有一个领域,主要集中在:(1)在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前沿。

这是因为在科学前沿,情形比较复杂,问题较多,各类观点争辩激烈,哲学能够为探索提供新思路(2)在新的研究领域和新学科创建时期。

在很多的学科,专门是一些综合性,横断性,交叉性学科的创建阶段往往又一个哲学探讨进程(3)在科学进展的危机时期。

库恩在研究了科学史的基础上总结:"专门是公认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需转向哲学分析,作为解开他们的领域之迷的工具".3 哲学发挥作用的途径由于这种指导作用是间接的,它不是作为研究进程的一个独立方面发挥作用的,而是通过内化为研究人员的一种哲学素养而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因此,这种指导作用应该由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人自己从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去体验,而不该该由哲学工作者或其他什么人去教授。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讲义自然辩证法学科到底指什么?它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属性,它是从哲学上(以道观物)来思考与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与工程以及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学科,具有明显的跨学科(intrediscipplinary)(或叫交叉科学、学科互涉)性质。

2、列宁的贡献:列宁首创性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建立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自然辩证法学科进大学与研究机构以及用国家名义向全世界出版发行马恩的著作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他还与时俱进开创了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新篇章(如物质定义、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等)等等。

思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人的科技思想(如功能、人才、创新问题等)?3、20世纪中叶后的新发展(1)自然观方面——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等;(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工程方面——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分问题;创造性思维问题;技术的价值和伦理问题;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问题,工程问题等;(3)科学技术与工程和社会相互作用方面——科技与工程和社会互动问题、科技与工程的社会评判问题、科技与工程革命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现代化)问题等。

第二节自然辩证法学科(专业)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性质1、研究对象、内容与范围:研究对象与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与工程)—社会广泛的领域。

具体指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工程)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作为子系统的科学技术和母系统的人类社会互动发展的关系等;相应基本内容自然观和科技观以及方法论和科技社会论(STS)等“两论两观”几大部分。

2、学科性质和地位:有一种观点认为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相当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见下图。

辩证唯物主义(马哲)包括: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3、自然辩证法与国外相关学科的关系?国内著名学者于光远认为它是一个大口袋,包括了许多小口袋(广义的划分),如此实际上相当于国外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合称科学技术哲学)、科学与技术社会学、科学学、科学技术史学、系统科学等等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主要重大成就。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内容及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Dialetics of Nature。

目的:阐述辩证法的客观性。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即其生产力功能。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研究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观四大起源: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物起源与演化、人类起源与演化4.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科学哲学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萨特尔《存在与虚无》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潜意识逻辑实证主义:爱因斯坦、海森堡科学哲学证伪主义:波普尔Popper历史主义:库恩Kuhn5.公认的观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实践哲学本体论自然知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知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思维知识——辩证逻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五、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作用1.地位:独立层次——介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o2.作用:(1)对哲学产生的作用:a.提供理论依据;b.提供丰富营养;c.强化哲学对科学的指导(2)对科学的作用:a.提供认识的原则;b.有利于人们善于利用和创建新的研究方法;c.根据已有科学理论和有限事实提出假说,保证还不成熟的学科持续前进;d.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第三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一.自然辩证法前史——自然科学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背景:1873年5月30 恩给马写了封信,以批判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庸俗唯物主义:★★当时错误的哲学派别:新康德主义: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怀疑论,不可知论。

认为万物皆为上帝所创,认为社会主义为永恒的准则,不可能成为社会制度的实现。

一批自然科学家(生理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一种分泌物。

2.《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过程:第一阶段:1873—1876年,《自然辩证法》包括:论文10篇、杂轮169个、计划草案2个第二阶段:1878—1883年3.《自然辩证法》的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自然性。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①《反杜林论》旧序[《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辩证法》: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自然科学家必须掌握正确的哲学思维,保证研究工作沿正确道路前进,避免犯种种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错误。

②《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第三部分:导言:辩证法、论文:《辩证法》、杂论:[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

按运动载体分五类: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生产方式第五部分: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运动的量度—功》《潮汐摩擦》《热》《电》、[力学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探讨了各门具体学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想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4.《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第四节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于学习方法(略)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简述)2.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论述)3.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o5.结合古代科技成果,论述方法论的巨大成就。

第一节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观一. 探讨世界本原——元素论:1.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水是本原。

“科学之祖”阿那克西曼德:“无限多”、“科学抽象论”阿那克西•米尼:“气”万物本原,量变——质变2.赫拉克立特:“火”万物本原、“?火说”、“万物皆流、无物常在”、“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3.“八卦”学说:《易经》——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兑。

阴阳二进制4.“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二. 原子论:1.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L-D):要点:①提出了原子和虚空的概念。

原子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停运动。

虚空≠虚无,是大量原子的存在;②原子的特性:A.看不见摸不到的实物粒子;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C.原子在本质上午差异,只有大小形状位置次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

③用原子的运动解释万物的形成。

原子在运动中发生了偶然的偏斜相互摩擦。

聚合,事物形成;离散,事物消失。

2.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伊氏是对前人的继承,差异点是伊氏是对前人的发展。

要点:①始原子和结构原子。

原子是构成万物的基础。

进一步提出原子有结构,但不可分割。

②原子特性:A.B.(同L-D的A.B.点)C.承认数量特征差异,进一步提出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原子性质的不同。

③用原子运动解释事物的产生与消亡,但其依据不同。

伊氏运用吸引与排斥,矛盾,重力原因和其他力学原理揭示了事物碰撞聚合产生离散消亡,把偶然的偏斜纳入必然范畴之中。

3.卢克莱修的原子论:功绩在于运用了原论揭示了自然现象。

著《物性论》三. 宇宙论(天体论):四. 古代自然观的特性: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产生与演化。

与唯心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自然界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从自然界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客观反映,将本原与状况间实现了统一。

诸如“八卦”“五行”学说。

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

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之一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并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咎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二者关系。

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

3.猜测性:不清楚事物现象间的内在联系,用理解的或幻想的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o第二节古代科技成果与方法论成就一. 数学与方法论:思考题: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发明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同时运用和完善了一系列方法,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实验方法解析方法。

成就最丰富的还是数学方法。

1.毕达哥拉斯学派:2.苏格拉底:“学园派”佯谬法(悖论):助产法:3.欧几里得几何学:《几何原本》,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建立科学体系。

体系壮观、内容丰富、推理严谨、逻辑性强。

4.阿基米德的成就二.力学与方法论:1.杠杆原理: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1.简述近代初期天文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

2.简析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3.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做出的重的贡献。

4.结合19世纪6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第一节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战争一.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在意大利兴起2.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3.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二.《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想宗教神学发起挑战: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Comperhiens (1473-1543)1543年5月23日,《天体运行论》2.日心说的内容: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行②地球在运动,并带着月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一周。

地球也自转,每转一昼夜;③月亮是地球的卫士;④离太阳近的天体运行周期短,离太阳远的天体运行周期长。

3.意义:①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天体运行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解放了人类的思想,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公开向宗教神学发难,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愚昧无知,对宗教神学是一沉重打击,超越了科学自身的范围。

”②“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地日关系重新正立过来,把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为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整个科学的独立开了先河。

”4.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①布鲁诺宣传捍卫日心说:Bruno ,1584年,发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

1600年2月17日遭火刑o②伽利略宣传发展日心说:Galelie(1562-1642),1632年发表《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三.《人体构造论》从医学领域想宗教神学发起挑战:1.维萨里(比利时)Vesarlius,2.赛尔维特(西班牙)Servet,1543年发表《基督教的复兴》提出血液在心肺小循环理论。

当年遭火刑。

第三节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发展与形而上学自然观一.方法论的突破:1.实验科学的兴起:2.归纳方法重新振兴:培根:求同法、差异法、共变法穆勒:求同差异法、剩余法3.演绎法逐渐完善:笛卡尔——四法则:①清晰明白法则;②分析法则;③秩序法则;④完整性法则。

二.具体成就:1.天文学——天体运行规律:椭圆运动定律面积定律和协定律2.力学: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3.数学:常量变量,微积分(解决瞬时运动、切线、曲线所围面积及长度、极值问题)对数解析几何——笛卡尔4.物理学:热、光、电、磁5.化学:波义耳、拉瓦锡6.生物学:物种分类人为分类法:林奈自然分类法:布丰自然发生说物种由来预感说渐成说三.形而上学自然观——自然界绝对不变1.特性:①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把人解释为机械②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分析现象解决问题③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史观2.产生原因:②方法局限:分门别类地分析客观事物,分析方法占了主导地位,片面孤立的观点在所难免,久而久之上升到哲学的道路。

③阶级原因: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寻找哲学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在阶级统治力量的维持下该自然观大行其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