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耳针
针灸中的耳针与耳疗应用
针灸中的耳针与耳疗应用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整气血运行,治疗疾病。
而耳针是针灸疗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使用细小的耳针刺激人体耳廓上的穴位,以起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作用。
耳疗作为一种磁疗方法,以耳廓上的反射区为依据,通过黏贴耳贴和按压穴位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针灸中的耳针与耳疗应用。
一、耳针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耳针疗法源自中国传统医学,它认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都与耳朵有着紧密的联系,针灸治疗耳朵上的穴位可以调节整个身体的功能。
耳针有多种类型,包括针刺、压豆、灸等。
不同的耳针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神门穴可以舒缓焦虑和失眠,身体反应区可以增强免疫力和缓解疼痛等。
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耳针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针灸师会将细针插入耳廓上相应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耳针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头痛、颈椎病、高血压等。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戒烟、减肥、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二、耳疗的原理与应用耳疗是一种以耳廓上的反射区为依据的磁疗方法。
它通过黏贴耳贴和按压穴位来调理身体的功能。
耳贴是一种带有磁石、中药等成分的贴片,黏贴在耳廓上特定的穴位上。
这些穴位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相对应,按压穴位或使用耳贴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耳疗有一定的适应症范围,例如失眠、头痛、肩颈痛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射区进行按压,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等。
一些研究还表明,耳疗可以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三、针灸中的耳针与耳疗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全身针灸疗法,耳针和耳疗具有以下优势:1.定位准确:耳朵是人体上最细小、最易定位的部位之一,通过针刺或按压耳部的特定穴位,可以精准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2.疗效快速:耳针和耳疗能够快速刺激反射区,调节身体功能,从而快速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3.方便易行:耳针和耳疗治疗过程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环境,可以随时进行。
耳针疗法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10
1.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也是人体各部分的 生理、病理变化在耳廓上的反应点 2. 耳穴在临床上,除用各种方法刺激耳穴进行治疗疾 病,外还可以从耳穴的望诊、电测定等,观察异其常
耳穴运用
变化以协助诊断疾病。
3. 耳穴的适应证广,运用方便,为医师和患者都乐于 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4. 在针刺麻醉领域中,应用耳针麻醉占有高比重地位。
耳 ”。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救卒死而目闭者,捣薤汁灌之
“ 取耳中孔上横梁(现今的耳中穴)治疗马黄、黄疸、寒暑疫毒 ”。
耳针疗法 5
一、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与经络关系密切,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就记述了
“ 耳脉 ”。
《内经-灵枢》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手太阳、 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 前、至耳上角。
耳针疗法 9
1. 人体经脉,五脏六腑皆有络于耳者,因此耳部和
结论
全身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为运用耳部
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体十论根据,因而创立了 耳针疗法。
2. 耳针和耳穴是在针灸学术基本理论指导下,逐渐
发展起来的。 3. 为便于国际间的研究学习交流,讲义所述耳穴名 称和定位标准皆根据: 《耳穴名称与部位国家标准方案》。
耳针疗法 4
耳针疗法
耳穴治病历代悠久,有医学文献记载以耳治病
《灵枢-五邪》 “ 邪在肝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
《灵枢-厥病》
《灵枢-师传》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 耳聋无闻,取耳中 ”(听宫 、角孙)
《针灸学》教学课件-头针耳针
14
(二)耳舟穴位
指
耳
腕
舟
风溪
肩 肘
耳轮结节上方的耳舟部 平耳轮结节突丐处的耳舟部 指与腕二穴之间 与屏上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 在腕穴和肩穴之间
相应部位疼痛 相应部位疼痛 止痒,抗过敏 肩周炎,落枕 相应部位疼痛
锁骨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偏耳 轮尾处
相应部位疼痛
肩关节
在肩穴与锁骨穴之间
肩周炎
2020年8月6日
15
(三)对耳轮穴位
趾 对耳轮上脚外上角 趾痛,甲沟炎
对
耳 轮
踝 对耳轮上脚内上角 相应部位疼痛,扭伤
上
脚
对耳轮下脚上缘同
水平的对耳轮
膝
上脚步起始部 相应部位疼痛,扭伤
对
对耳轮下脚上缘后
耳臀 轮
1/2处
坐骨神经痛
下
脚
坐 对耳轮下脚上缘前
骨 1/2处
坐骨神经痛
2020年8月6日
16
(四)对耳轮体部
刺灸法各论
头针疗法与耳针疗法
主讲:吴焕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说明
★ 标志为考试大纲要求重点掌握
☆ 标志为临床实用,要求掌握
◇ 自学内容
余皆为一般掌握和熟悉
2020年8月6日
2
耳针疗法
Auricular Acupuncture
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耳廓表面解剖☆ 耳穴的分布特点☆ 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临床应用★
清代张振鋆(1888)已 在耳穴图中标出了 与脏腑相关的穴位, 体现了局部与整体 的关系。但只是停 留在对五行学说的 延伸方面,缺乏足 够的理论及临床依 据。
2020年8月6日
7
耳廓疗法的重新发现
耳穴
享!耳穴疗法概况耳穴疗法的定义耳穴疗法(耳针):是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
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生物全息根据生物全息规律,人体各个相对独立的局部,如耳、面、舌、鼻、足、第二掌骨等局部,都是各个独立的“全息胚”,而且,具有全息胚的特性,是整体的缩小,并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疗法的发展简史利用耳穴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已有记载。
♣到明代已经出版了耳穴图谱。
♣清朝末叶,耳穴针灸随正统的针灸学的没落而几近湮没。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耳针在欧洲兴起,法国的医学博士P.Nogier在耳廓里发现了不少新穴位,并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耳朵穴位分布恰巧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一九五八年中国的学者萧月麟首次翻译成中文。
从此之後,耳针学在中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学者在P.Nogier耳穴图的型础上将之丰富、发展。
有些甚至提出和他相反的意见。
♣中国学者在耳针的机理、诊断、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者在耳针学的机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方面作出了深入的研究,而且有所创造和发明。
使耳针学内容更丰富和日益完备。
♣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创造和发明是非常值得在这里介绍一下的:——陈巩荪等在耳穴探查,发现了穴位「电阻低、电位高」的特性,由此发明了一系到的耳穴探测机和治疗机器。
——管遵信发明耳穴染色法,使耳穴的探查从用电流表作模拟式的显示成为直观式的显示。
使耳穴的客观存在更具说服力。
——尉迟静和王惠伦发现「耳经络客观存在」,证实了古代经典所载:"十二经脉上络於耳" 的说法。
他们更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创立了耳廓经络图和耳背穴位贴压耳针已发展到了一个独立的学科1987年中国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制订并通过了耳穴标准化方案,耳穴开始走入规♣化的阶段。
耳针操作流程
最后,取出耳针。在治疗时间到达后,需要将耳针从患者的耳部穴位中取出,同样需要轻柔而稳定地进行,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取出后,再次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耳针操作流程
耳针,又称耳穴针灸,是一种利用耳部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它源于古代中医学理论,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耳针操作流程是进行耳针治疗的基本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准备工作。在进行耳针治疗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包括耳针、消毒酒精、棉球、镊子等。确保所有工具都是干净的,并且经过消毒处理,以免引起感染。
总之,耳针操作流程是进行耳针治疗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工作、选择穴位、消毒、插入耳针、调理和取出耳针。在进行耳针治疗时,务必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需要由专业医师来进行操作,患者也要配合医师的指导和观察,共同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和疗效的达到。
接着,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治疗的部位,选择相应的耳部穴位进行针灸。常用的穴位包括肾、心、肺、胃等,不同的穴位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和经络,有着不同的治疗作用。
然后,进行消毒。在选择好穴位之后,需要用消毒酒精在耳部穴位周围进行彻底的消毒,以确保治疗过程中不会引入细菌,造成感染。
接下来,插入耳针。将所选的耳针插入到相应的穴位中,要轻柔而稳定地进行,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或伤害。插入深度和角度需要根据具体的穴位和治疗需要进行调整,通常由专业医师来操作。
耳针操作流程及操作技术
耳针操作流程及操作技术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耳针疗法的操作流程与技术详解耳针疗法,源于我国古老的中医针灸理论,是一种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
《耳针疗法》课件
需要专业培训
耳针疗法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正确的操作 技巧和理论知识。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耳针疗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副作 用少的优点,但治疗效果可能不如药 物治疗迅速和显著。
与针灸比较
耳针疗法与传统的针灸疗法相比,具 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但针 灸疗法对于一些复杂病症的治疗效果 可能更为显著。
。
03
新生儿黄疸。
04
小儿营养不良。
五官科疾病
眼科疾病 耳科疾病 鼻科疾病
如近视、远视、青光眼等。 如中耳炎、耳鸣等。 如鼻炎、鼻窦炎等。
04
耳针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操作简便
耳针疗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 的设备和工具,方便在家庭和社
区中实施。
副作用少
与药物治疗相比,耳针疗法通常 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05
耳针疗法的科研进展与未来 展望
科研进展
耳针疗法的理论基础研究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耳针疗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经络理论、脏腑理论等,进一步 揭示了耳针疗法的科学内涵。
临床实践研究
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耳针疗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如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 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耳针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如失眠、焦虑 、抑郁等。
THANKS
临床应用拓展
进一步拓展耳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 ,探索其在更多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和 应用价值。在现代 Nhomakorabea学中的应用
疼痛性疾病治疗
耳针疗法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如头痛、颈肩痛 、腰腿痛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
耳针疗法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糖尿病、甲 状腺功能亢进等。
针灸结合耳针治疗失眠临床辑要
文/ 庞婷婷(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科)
【指导老师】徐益权(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失眠在祖国医学文献记载中被称为
“不寐”“不得眠”“目不暝”等,现通
称为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
间短、睡眠轻浅,或者醒后不能再寐,在
程度上可分为:轻者不易入睡,或入睡并
不困难,但易于觉醒;重者则彻夜不眠,
变证丛生,常常伴有焦虑、恐惧或抑郁等
情绪障碍,同时也会伴随头昏、头痛、乏
时见患者形体中等,面红,目赤耳鸣,伴头晕而痛,多烦易怒,胁痛、口苦,舌苔黄,脉弦数。
予以针刺任督二脉之百会、印堂、承浆、太冲、合谷,留针30分钟,并于足太阳膀胱经背部俞穴拔火罐,留罐10分钟,针后有效,症状缓解。
2次,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并在前穴基础上再配以神门、交
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未
本案因恼怒致肝火上扰,致心神不宁而发生失眠。
面红、目赤、耳鸣、头晕而痛、多烦易怒、胁痛、口苦、舌苔。
针灸学:头针、耳针考点巩固
针灸学:头针、耳针考点巩固1、判断题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应慎用耳穴治疗。
正确答案:对2、名词解释耳穴正确答案:耳穴是指分布鞋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区域,是利用耳郭诊断疾病的观测点及治疗疾病的刺激点。
3、单选与躯体(江南博哥)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A、耳垂B、耳舟C、耳轮脚周围D、耳甲E、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的上、下脚正确答案:E4、判断题耳穴埋针法主要适用于急生疾病和疼痛性疾病。
正确答案:错5、填空题头针的理论依据用二:一是根据传统的(),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革(),选择相应的头穴线。
正确答案:脏腑经络理论;投影6、问答题简述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与耳的关系。
正确答案:十二经脉中,六阳经直接进入耳中或达到达耳的周围;六阴经通过经别与耳间接相通。
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入耳中。
7、单选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的耳穴是()。
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A8、单选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
A、耳垂B、耳舟C、对耳轮体D、三角窝E、耳甲正确答案:B9、单选与头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A、耳垂B、耳舟C、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D、耳甲E、耳轮脚正确答案:A10、填空题“耳脉”一词最早记载于(),首先将耳郭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著作为()。
正确答案:《阴阳十一脉灸经》;《厘正按摩要述》11、单选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称之为()。
A、耳轮尾B、耳轮结节C、耳轮脚D、对耳轮体E、对耳轮上脚正确答案:C12、多选耳穴“心”可用于治疗()。
A、各种心脏病B、无脉症C、神经衰弱D、癔病E、口舌生疮正确答案:A, B, C, D, E13、多选如按相应部位与现代医学理论知识选取耳穴治疗胃脘痛,则应选()。
A、胃B、脾C、交感D、内分泌E、皮质下正确答案:A, C14、多选属于顶中线的二穴之间的连线为()。
A、百会B、颌厌C、前顶D、后顶E、悬厘正确答案:A, C15、判断题高热、急性炎症、心衰等病症不是头针的主要适应征。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3部分:耳针-编制说明
【项目编号:20170322-T-46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分:耳针》编制说明天津中医药大学2019-8-2目录一、任务来源二、要求与目的三、标准修订过程及主要内容的说明(一)学习标准修订规则,进行人员培训(二)检索耳针相关文献,增补已有耳针文献数据库(三)2017年5月,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修改《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分:耳针》初稿和形成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四)2017年6月,第二次工作会议,讨论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的结果及专家意见,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五)2017年12月,第三次工作会议,讨论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的结果及专家意见,形成中期稿(六)2018年6月,第四次工作会议,讨论第三轮专家咨询问卷的结果及专家意见,为专家论证会做准备(七)2018年8月,《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分:耳针》专家论证共识会四、附件附录一耳针文献和书籍数据库的增补附录二《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分:耳针》修订初稿附录三《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修订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表附录四《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修订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附录五《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修订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表附录六《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修订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附录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修订中期稿附录八《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修订第三轮专家问卷调查表附录九《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修订第三轮专家问卷调查结果附录十《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修订专家共识表附录十一《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修订专家共识结果附录十二《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分:耳针》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分:耳针》修订”(课题编号20170322T-468),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由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耳针 PPT课件
耳针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对扭伤和运动障碍患者,进针后宜适当活动。 3.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应禁针。 4.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
11)屏上切迹: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 12)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3)外耳门: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耳针
(2)耳廓背面 1)耳轮背面:因耳轮向前卷曲,
此面多向前方,又 称耳轮外侧面。 2)耳舟后隆起:耳舟背面。 3)对耳轮后沟:同对耳轮相对应
的背面凹沟处。 4)三角窝后隆起:三角窝的背面
对年老体弱的高血压病患者不宜行强刺激法。 5.耳针治疗时亦可发生晕针,应注意预防并及时处
理。
返回
隆起处。 (3)耳根 1)上耳根: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
上部。 2)下耳根: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
下部。
耳针
2.耳穴的分布
耳穴的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廓的
分布犹如一个倒置 在子宫的胎儿,头 部朝下,臀部朝上。
耳针 1.处方选穴原则 (1)辨证选穴:
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辨证选穴。 (2)对症选穴:
根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知识对症选穴。 (3)相应部位选穴:
根据临床诊断疾病选用相应的耳穴。
耳针
2.操作程序
1)选穴:根据耳穴的选穴原则或选耳廓上 的阳性反应点。
2)消毒:针具消毒 医生手消毒 耳郭皮肤消毒
耳针
3)刺激方法
(1)毫针刺法 (2)电针刺法 (3)埋针法 (4)压丸法 (5)灸法 (6)刺血法 (7)水针法
(8)磁疗法 (1章 针灸疗法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必考内容头针耳针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必考内容——头针、耳针细目一: 头针原则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 14条原则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旳定位及主治分述如下:1.额中线【部位】在头前部, 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条直线, 长1寸。
【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
【习题】额中线旳定位是, 在头前部A.从上星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旳线B.从上星穴向后引一条长1寸旳线C.从神庭穴向前引一条长1寸旳线D.从神庭穴向后引一条长1寸旳线E.从眉冲穴向后引一条长1寸旳线『对旳答案』C2.额旁1线【部位】在头前部, 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 长l寸。
【主治】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及鼻病等。
3.额旁2线【部位】在头前部, 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 长l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
4.额旁3线【部位】在头前部, 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 长l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
5.顶中线【部位】在头顶部, 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旳连线。
【主治】腰腿足病, 如瘫痪、麻木、疼痛, 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高血压、头顶痛等。
6.顶颞前斜线【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 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至颞部胆经悬厘之间旳连线。
【主治】全线分5等份, 上l/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 中2/5治疗上肢瘫痪, 下2/5治疗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治疗左侧中枢性面瘫, 应选择旳头穴线是A.右侧顶颞前斜线下1/5B.右侧顶颞前斜线下2/5C.右侧顶颞前斜线中2/5D.右侧顶颞后斜线下2/5E.右侧顶颞后斜线中2/5『对旳答案』B7.顶颞后斜线【部位】在头预部、头侧部, 顶颞前斜线之后l寸, 与其平行旳线。
即督脉百会与颞部胆经曲鬓穴之间旳连线。
【主治】全线分5等份, 上l/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 中2/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 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针灸推拿学--耳穴
耳与脏腑的联系
肾开窍于耳: 《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
能闻五音矣。”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心寄窍于耳: 《素问·金匮真言论》 “南方赤色,入通于 心,开窍于耳”
《证治准绳》“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 因寄窍于耳,故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 之客。”
耳穴部位和主治
耳轮
• 耳郭不只是一个孤立的听觉器官,其与脏 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观察、 触摸、探测耳郭可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 还可通过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来防治疾病。
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 耳与经络的联系 • 《灵枢·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
手阳明别络入耳中 足阳明经上耳前 手太阳经入耳中 足太阳的支脉至耳上角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 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
5.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
肥胖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6.其他
耳穴有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血、 输液反应,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 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四)操作方法
• 压丸法 • 压丸法安全、无创、无痛,且能起到持续
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腹
胸
颈
主 治 作 用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即对耳轮6区前端
胃肠痉挛、心绞痛、 胆绞痛、输尿管结石、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神门
角窝上
(降压点)
内生殖器
主 治 作 用
在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区
哮喘
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 即三角窝5区
主 治 作 用
盆腔炎、附件炎
在耳垂正面下部, 即耳垂7、8、9区
主 治 作 用
耳穴治疗临床应用
耳穴治疗临床应用耳穴治疗,又称耳针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学疗法。
通过在耳朵上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耳穴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耳穴治疗的原理耳穴治疗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耳廓上面的特定穴位,来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耳朵被视为一个小人体的反射区,耳廓上的穴位与全身的各个器官、经络相对应,通过针灸或压按耳穴可以影响身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治疗各种疾病。
二、耳穴治疗的临床应用1. 针灸疗法针灸是耳穴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临床上,通过在特定的耳穴穴位上插入细针,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调整内分泌等,对一些慢性病、神经病、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 磁疗法除了针灸疗法外,耳穴治疗还可以采用磁疗法。
通过在耳穴穴位上贴上特制的磁石,产生磁场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磁疗法可以减少针灸对患者的刺激,更适合一些不适合接受针灸的患者。
3. 贴压按摩贴压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耳穴治疗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按摩、揉压耳廓上的穴位,刺激穴位,调理身体的气血平衡,改善身体的病理状态。
贴压按摩适用于一些自我调理、保健的患者,具有简便、经济的优势。
三、耳穴治疗的优势1. 无创伤耳穴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疗法,不需要手术或切口,通过皮肤表面刺激耳穴穴位,无创伤、无痛苦,适合各年龄段的患者。
2. 疗效较快耳穴治疗可以直接刺激相关穴位,对治疗一些急性疾病或缓解疼痛有较快的疗效。
患者可以在短期内感受到明显的好转,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 个性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耳穴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强,提高治疗效果。
四、耳穴治疗的注意事项1. 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治疗,不要盲目进行。
2. 定期更换耳穴穴位,避免长期对同一穴位持续刺激。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耳朵清洁,避免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点
①指导思想:中医整体观,藏象学说。 ②耳与五脏均有联系,其密切程度,肾为首,心次之。 ③耳背五脏穴的来源 《厘正按摩要术》:“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 楼属肝。” ④ 生理: 气血滋养 耳 经络 脏腑 病候反应 借耳诊病 借耳防治疾病
耳郭表面解剖
二 三
四
二轮:耳轮、对耳轮 二屏:耳屏、对耳屏 二根:上耳根、下耳根 三个切迹:屏上、屏间、屏轮 三个脚:耳轮脚、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 四个凹窝:三角窝、耳舟、 耳甲艇、耳甲腔 一个耳轮结节 四个一 一个外耳道口 一个耳背沟 一个耳垂
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穴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选穴
根据临床经验选穴
操 作 方 法
毫
体位:坐位 术前准备 定穴、消毒:压痕、2步消毒 选针:28~30号,0.5~1寸 进针 左手:固定扶托 右手:持针刺入 速刺 插入 缓刺 捻入 角度:90度 针刺 深度:刺入软骨,不穿透背面皮肤,2~3分 运针手法、刺激强度 单刺法:轻——老、弱、久病、儿童 捻转法:中——一般病症 提插法:重———体强、急、实、瘀、痛。 留针:15~30min,间隔行针1~2次。 出针 快速起针 捻转起针(加强刺激) 消毒:碘酒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针。
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
年老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病者,刺激量不宜 过大。 防止晕针,及时处理。 肢体活动障碍及挫伤的患者,在耳针留针期间,应配合适
量的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
耳与脏腑的关系
心:“寄见于耳,荣华于耳。”(《千金方》) 肾:“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 之 客”(《证治准绳》) 肺:“肺主声,令耳闻声。”(《难经· 四十难》) 肝:“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 (《素问· 脏器法时论》) 脾:“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素问· 玉机真脏论》)
量增加,形成良导点作为耳穴刺激点。
防 治 疾 病
适应范围
选穴原则
适 应 范 围
1.疼痛性病症
2.炎症性病症
3.功能紊乱性疾病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6.传染病 7.各种慢性病 其他:针刺麻醉、妇科疾病、预防感冒、晕车、晕船、 输液反应、戒烟、减肥。
选 穴 原 则
根据相应病变部
安全轻痛,副作用少,不易引起耳软骨膜炎。 有效、适应证广,尤适用于慢性病、老年、小儿、 惧痛的患者。 不受条件限制,便于持续刺激。
操作
法
材料准备:籽、胶布、耳压板
消毒:酒精 贴压 贴敷 按压:1~2min/穴 嘱:3~5次/天,0.5~1min/次/穴
注 意 事 项
耳诊的作用
为疾病的定位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利于早期发现疾病;
对不能叙述病史和症状,或因病情及条件不允许做特殊检查的患者,可提供
一定的参考;
指导选穴治疗。
诊察方法
肉眼观察法(视):变色、变形、丘疹、充血、脱屑等阳性反应。 压痛点探查法(触):探寻压痛敏感点。由周围向中心,压力均匀。 电测定法:测定耳穴皮肤电阻、电位等电特性的变化,以电阻值降低,导电
二轮三脚四间窝, 二屏三切四分一。
耳穴的分布规律
倒置的胎儿
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 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体 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
耳 穴 的 部 位
耳穴的临床应用
辅助诊断
防治疾病
辅助诊断
通过观察耳穴的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来进行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简 称耳诊。
耳
针
概念及特点
概念
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特点
适应范围广,疗效显著,奏效迅速。
易学易记,简便易行,经济适用。
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耳与经络的关系
与耳有联系的经络
(据《内经》、《奇经八脉考》等)
手
前”。
阳经
太阳:“入耳中” 少阳:“系耳后,出耳上角”,支者“入耳中,出走耳
太阳:支者“至耳上角” 十二经脉 足 少阳:“下耳后”,支者“入耳中,出走耳前”。 阳明:“上耳前” 阴经:通过经别合于阳经上达于耳。 经别:手厥阴:“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 络脉 手阳明:“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 “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五络,皆会于耳中。”(《素问· 缪刺论》) 足太阳:“上结于完骨” 足少阳:“出太阳之前,循耳后”。 经筋 足阳明:支者“结于耳前” 手太阳:“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 手少阳:“循耳前”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考》) 阴、阳跷脉:下耳后 阳维脉:“上循耳后”,“循头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