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浅析周易尚中思想

合集下载

浅析《周易》的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浅析《周易》的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云 : 也” 亵 。幼 童 如 果 是 第 一 次 向 老 师 求教 某个 问题 当如 何 理 解 , 某 或
想体系时 , 都从 《 易 》 寻 找 适 合 自身 需 要 的 思 想 资 料 。所 以 , 探 周 中 要 讨 中 国 的 教 育 思想 就 不 能 不 先 去 研 究 《 易 》 《 易 》 十 四 卦 处 处 周 。 周 六 揭 示 人 生 处 世 的 真 谛 , 中排 位 第 四 的 《 》 是 阐 述 教 育 思 想 的 专 其 蒙 卦
思 想 并 不 因 久 远 的 历 史 而 蒙 尘 ,当 代 的 大 学 生 思 想 素 质 教 育 仍 能 从 中 汲 取 丰富 的营 养 。本 文 试 对 《 易 》 四 卦 《 》 的 教 育 思 想 及 其 周 第 蒙 卦
对 当 代 大学 生思 想 素 质 教 育 的 启 示 进行 分 析 。
教 育 内容 蒙 :亨 。匪我 求 童 蒙 , 蒙 求 我 。初 筮 告 , 三 渎 , 则 不 告 。利 “ 童 再 渎

来 , 是 指 教 育 幼 童 要 坚 持 正确 的 教 育 方 法 , 样 才 会 有 好 的 效 果 ; 一 这 二是指对幼童要 进行正面 引导, 童心灵纯真 , 长 的一举一动 、 幼 师 一
E PO E C N E DI X I R O T N 探索争鸣
浅析《 周易》 的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任 丽 丽
( 州 大学 公 共管 理 学院 O 郑 7级 中 国哲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中 国 分 类 号 : 2 B1
河南 郑州
4 00 ) 5 0 0
文献标识码 : A
摘 要 :周 易 》蒙 》 中 所 蕴 含 的教 育 思想 博 大精 深 。本 文 对 《 》 中 的 教 育 内 容 、 育 原 则 、 学 方 法 等思 想 进 行 了 梳理 和 剖析 , 分 析 了 该教 育 思 想对 《 《 卦 蒙 卦 教 教 并 当 代 大 学 生思 想 素质 教 育 启 示 和 借 鉴 意 义 。 关 键 词 : 周 易》 《 》 教 育 思 想 《 蒙 卦

《周易》思想的核心价值浅析

《周易》思想的核心价值浅析

《周易》思想的核心价值浅析唐明邦五十余年,我学易、研易、论易,付出不少心血。

而今退居珞珈山,安度晚年,于易学仍时所萦怀。

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全国掀起的“周易热”,我对《周易》的研究,在于着力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阐述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突出的地位与作用,意在促使易学研究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长期以来,《周易》文化价值受到严重的人为扭曲,在社会上被视为单纯的占卜之书,故不可不辨。

为此,全面剖析《周易》的文化内涵,势所必然。

十年前出版拙著《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从哲学智慧,经世微言,管理枢要,象数模式,科技会通,易学稽古等多种角度,评论《周易》的思想内容,即是这一研究方向的初步成果。

当今,《周易》研究已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关于《周易》核心价值的深入探讨,变得更加突出而重要,亦易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

《周易》乃三圣所遗文化宝典,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活水源头。

它的核心价值,乃在启迪国人睿智,振奋民族精神,阐发大同思想,培育独立人格。

秉此宏旨,深研精思,显微阐幽,于三圣作《易》之深切意蕴可望有超迈前贤的新领悟。

首先,从哲学思想着眼,《周易》可谓赋有辩证思维的“宇宙代数学”。

其太极思维方法,天人统一理论,保合太和思想,精深而高明,是先哲留给后世的宝贵哲学遗产。

有此哲学利器,激发国人驾雷鞭霆、吞吐六合的豪迈气概,予中华民族以长流不竭的智慧源泉。

一部易学史,毫不夸张地说,堪称中华民族智慧发展史。

《周易》为锻炼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典教材,造就中华民族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面前,能够高屋建瓴地总结过去,准确无失地策划当今,雄伟豪迈地开拓未来。

五千年文明史足以证明,历代明君贤相、志士仁人无不以易学哲学作指导,弥纶天地,经纬万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驾御中华巨艋,冲破重重险滩,绕过层层暗礁,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开拓进取,创造辉煌文明。

我泱泱中华,饱经沧桑而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文明作出卓越贡献。

其次,回顾五千年文明史,《周易》思想的恒久魅力,在于它凝结了中华民族永放光辉的民族精神。

《周易》的核心思想

《周易》的核心思想

《周易》的核心思想关于《周易》的核心思想,《乾卦·彖传》曾经做了经典的表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务,万国咸宁。

”“太和”即最高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保合太和”即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加以保合之功,不断地进行调控使之长久保持,来造就一种符合人所期望的万物繁庶、天下太平的良好局面。

先秦时期,道家强调自然的和谐,儒家强调社会的和谐。

比如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孔子的学生有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周易》综合总结了儒道两家的说法,提出了太和的思想,把自然和社会看做一个整体,适用于自然界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其根本主旨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根据对支配着自然界的那种和谐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来谋划一种和谐的、自由的、舒畅的社会发展前景,使得社会领域的君臣、父子、夫妇的人际关系能够像天地万物那样调适畅达,各得其所。

因此,就价值理想而言,《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一种以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思维模式是一个儒道互补的新型的世界观,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国思想的共同特征。

《周易》的这个核心思想也叫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

照《周易》看来,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势力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

阳之性为刚健,阴之性为柔顺;阳之功能为创生,阴之功能为成全;阳居于领导的地位,阴居于从属的地位,此二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彼此感应,由此而形成“天地交泰”,这就是宇宙的和谐,自然的和谐。

人类社会的组织是效法宇宙自然的组织建立起来的,也相应地区分成为阴阳,既有合理的分工,又有相互之间的协作,从而形成一种“上下交而其志同”的社会和谐。

关于《周易》的几点思考

关于《周易》的几点思考

关于《周易》的几点思考《周易》,又称《易》或《易经》,早期被认为是一部占筮之书,但实际上,它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早一部哲学著作,反映中国最古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虽然《周易》不见得对所有的具体问题都会有具体明确的解答,但是它从哲理的高度给人启发,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之高,是其他古籍无法企及的。

一、《易经》的地位1、《易经》是群经之首首先,为经之首。

在《易经》、《书经》、《诗经》、《礼经》、《乐经》、《春秋》中,当仁不让排在第一位。

其次,为三玄之首。

在被称为古代三玄的哲学著作《易经》、《老子》、《庄子》中,《易经》仍然排在第一位。

其三,十三经之首。

在儒家《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十三经中,《易经》依然排在第一位。

《易经》之理,下明人事、上通天理,其中哲理深宏伟奥,论断宇宙变化,推知存亡治乱、兴衰之迹。

孔子曰:“ 50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于人生行事启发良深,堪称知来知命之学。

作为中华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易经》对后来儒道等家的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

数千年来,无数名家通学起伏明灭,而《易经》仍然历久弥新。

2、《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首先,从学派而言,儒、道、墨、法、兵、名、农、阴阳等诸子百家,皆从《易经》发源,而后遂成一家。

其次,从学科而言,《易经》几乎囊括了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等等。

其三,从文化传承来讲,《易经》还有许多古史记载。

如《既济九三爻辞》:“高密伐鬼方”;《泰六五爻辞》:“帝乙归妹”;《明夷六五爻辞》:“萁子之明夷”;《晋卦辞》:“康候用锡马蕃庶”;等等。

这些古史记载多为其他史书所未见者。

3、《易经》是国人的智慧宝库首先,在天文、历法、算术等方面,都深受到《易经》的影响,诸如《河图》、《洛书》,汉代的六日七分之说、十二消息卦,以及宋秦久韶“大衍求一术”、邵雍的“先天图”,均与《易经》有极大的关联,其思想源头正是《易经》思想。

浅析周易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浅析周易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浅析周易的特点及现实意义《周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它对于在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周易》原为卜筮之书,但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具有两重作用:一是占卜,二是智慧的积累与启示,成为哲理与人生智慧的教科书。

古圣人在《易经》和《易传》中所阐述的道理,是来源于对人们生存活动的观察和归纳,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层面上升到了形而上无象无物的道理境界。

其形而上说教的目的则在于指导规范形而下人们的生存活动。

《周易》是跟“玄学”挂钩的。

这与“魏晋玄学”颇有关系。

魏晋玄学的一个特点,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相当程度上的合流,亦即论证“名教出于自然”。

名教者,儒家伦理也;自然者,道家玄思也。

两家思想的这种合流是有文献依据的,这就是当时玄学家所谓的“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前两部书都是道家的,唯有《周易》素来是被视为儒家经典的:儒家以“六经”为原典,而《周易》为所谓“六经之首”。

但事实上,《周易》本来并无所谓哪家的。

唯其如此,先秦诸子许多都跟《周易》有所关联。

不仅如此,事实上可以说:此后的一部中国思想史,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部《周易》诠释史。

在汉代经学里,“易学”极为昌盛;董仲舒的哲学,所取于《周易》的观念尤为显著。

接下来是魏晋玄学,已如上述。

汉唐佛学也与《周易》多所关联,般若学脱胎于玄学,这是众所周知的。

至于宋明理学,其中的易学更是蔚为大宗,理学大家莫不治《易》,理学家往往同时也是易学家。

直至现代所谓“新学”,《周易》仍然发挥一种基本思维模式的作用。

一、《周易》特点1、阴阳的普遍性《易经》有六十四别卦,每卦皆有六爻。

爻象只有两种,要么是阴爻,要么是阳爻。

为什么把爻称谓阴阳呢?据郭沫若先生生前考证,卦、爻象由来已久,它们最早是生殖文化时代的象形文字,阳爻最初的形状是,象征男性生殖器,谓之阳根;阴爻最初的形状是,象征女性生殖器,谓之阴根,阴阳称谓由此而来。

对《周易》思想的理解

对《周易》思想的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公选课论文题目:对《周易》思想的理解姓名李方正_学号10143700211院系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专业保险学指导教师宋锡同2016年 5月18日对《周易》思想的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具有一个指导各门学科发展的共同模式,或可称一般模式,那就是:“实际问题—概念方法—一般原理—实际问题”。

《周易》思维有三大要素,那就是:象、数、理,其思维模式可表述为:“象—数—理—象”。

把这两种思维模式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两者有许多一致的地方而且完全是一脉相通的。

如果再把这两者与当代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论模式“事实—概念—理论—事实”、以及当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科学进步方法论模式“问题—尝试解决—排除错误—问题”加以比较,可以发现这四者之间也有着极其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周易》最重观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观察”一词的最早出典。

其次,《周易》又重推类,不仅主张“以类族辨物”,而且要求“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其三,《周易》的“参天两地而倚数”,就是要求对观察到的天地间一切现象作数学的处理。

其四,《周易》提出“冒天下之道”,就是试图探求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

其五,《周易》又强调应用,认为圣人最大的功绩就在于“备物之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最后,《周易》中所蕴涵的丰富的辩证思想,就更为人们所熟知了。

可以说,《周易》的思维方法正是中国古代科学方法论思想的渊源和滥觞。

要而言之,《周易》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在过去曾经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在现在和将来仍然会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

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反映人类哲学和宗教情况的书而存在。

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

《周易》之“中”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义

《周易》之“中”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义

《周易》之“中”的⽂化内涵及审美意义2019-06-17“中”是中国古代⽂化与古典美学中极具内涵与普适性的范畴之⼀,⽽作为中国⽂化起源的《周易》,在这⼀范畴的形成与演变中起着举⾜轻重的作⽤。

“中”与“和”在《周易》中的地位仅次于“阴”与“阳”,因此,深⼊⽽⼜系统地探讨《周易》之“中”的内涵与审美意义,⽆疑具有重⼤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诸多观念⾥,毫⽆疑问“中”是其中重要的范畴之⼀。

它的形成较早,其核⼼思想更是构成了民族⼼理的主要部分。

古往今来,对“中”范畴进⾏不同程度论证的哲学家更是不在少数,许多哲学家的理念核⼼都是由“中”这⼀范畴展开。

⽽“中”也是《周易》中不得不提及的范畴之⼀,在《周易》本经卦⽘辞中,“中”字凡⼗五见,⽽在《易传》中,谈到“中”的地⽅更多。

从《周易》和《易传》对“中”含义的定义和论述来看,其对“中”的界定也经历了⼀个不断发展和深⼊的过程。

⼀、《周易》之“中”内涵概述《周易》讲“中”很多,“中”的表⾯意义是中间,然⽽就⽘位来讲,它的含义⾸先指的是中位。

《周易》说天⼈盈亏法则,是由阴阳六⽘在时位中的展开⽽显现。

原则上,“⼆”“五”居于中位,未达极顶。

六⽘构成的卦,分下(内)卦和上(外)卦,下卦正中间的“⼆”,上卦正中间的“五”,称为“中”“得中”。

《周易》⼗分看重中与正,“正”指的是在六⽘中,阳⽘居奇数位,阴⽘居偶数位,也就是说阳⽘、阴⽘居于各⾃应当的位置才可称为“正”。

所以,只有阳⽘、阴⽘居于各⾃的位置并处于中位时,才可称为中正。

“正”很重要,它强调的是阴阳各居其位,因此“中正”在《周易》看来,既是吉祥的,⼜是合乎天理的。

但是,与“中”相⽐,显然“正”远不如“中”重要。

在占⼘中,即使不得“正位”,中位所代表的含义也往往是吉利的。

譬如在乾卦中,它的第⼆⽘位是阳⽘居之,但由于其在中位,因此在占筮中依然是吉利的卦象,正如⽘辞所云:“见龙在⽥,利见⼤⼈。

”可以说,对于《周易》之“中”的思想,《易传》可谓是做到了全⾯⽽深⼊地继承与发展。

浅谈浅析周易尚中思想

浅谈浅析周易尚中思想

浅谈浅析《周易》的尚中思想内容摘要:儒家向来崇尚中庸之道,而如其它众多儒家经典一样,《周易》中也有丰富的崇尚“中”的思想。

本文从中爻位、中正和时中三方面进行阐述《周易》的尚中思想。

关键词:中、位、刚柔、时在《周易》里,尚中思想被置于最高位置,夬卦九五爻辞曰:“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中行”指九五爻居于上卦中位,行中道,所以无咎。

所以“中”是《周易》的至上追求。

劳思光说:“就‘中’观念讲,则是与‘变化’观念相配者。

就各状态(无论是人生历程或宇宙历程)之相续而论,有变化观念出现。

但分别就每一状态论,则每一状态中又皆有一个可供选择之“中”。

与‘变化’观念比观,‘中’观念即含有‘变中不变’之义。

盖无论各状态如何变易不息,每一状态中皆有‘中’在。

此‘中’被视为得正,故为‘吉’。

《周易》对“中”的理解,与孔、孟、《中庸》在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中”的本意不是折中,而是“无过无不及”之“中”,而这个是否过或不及的标准,就是天地万物自然的理则,就是天道;而儒家向来讲求推天道以尽人事,所以遵循天道,尚中守中,便是人道。

在《周易》里,无时无刻步体现尚中的思想。

一,得中则正的中爻中爻,即处于中位的爻,中位的说法,首先是由《易传·彖传》提出来的,它在解释《易经》时,以爻象在全卦象中所处的地位来说明卦爻辞的意义,从而创立的当位、应位、中位等爻位说,并被《易传》中的《象传》、《系辞传》所采用。

而中位,就是指六爻中的二、五两个爻位。

二居下卦之中,五居上卦之中,居于这两个位的爻象被称为中爻。

《彖传》认为,中则无不正,故中又称为中正、正中、中行、中道。

中正,便是无过、无不及、无偏无邪的恰好的状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爻往往都是吉的。

而“中”又有“刚中”与“柔中”之分,凡阳爻居中位,表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表征“柔中”之德。

如巽卦《彖》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

”九二《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五《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2020年编辑)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2020年编辑)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之浅谈内容提要: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周易》的读后感

《周易》的读后感

在阅读《周易》这部千古传世的哲学巨著后,我深感震撼。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它以独特的符号系统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类生活的道理。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易”,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有变化、转变的意思。

全书以六十四卦的形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每一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都有阴阳之分,阴阳相生相克,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宇宙图景。

这种符号系统虽然抽象,但却能准确地反映出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

在阅读《周易》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深厚的哲学内涵所吸引。

它不仅探讨了宇宙的运行规律,还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它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哲理,鼓励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又如,它强调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念,告诫我们要有宽容的心胸,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周易》还以其独特的预测方法,吸引了我。

它的预测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推测未来的发展。

这种方法虽然神秘,但却充满了科学的精神。

它让我明白,只有深入观察和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预测和把握未来。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

周易中得到的人生哲理在东方遥远年代的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部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书《周易》。

这是用最简单的阴阳符号象征来阐说最复杂的宇宙、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最古老而奇特的哲学专著。

纵观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大凡凝聚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思想,其源盖出于《周易》。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体大思精。

《周易》的形成和完备,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

所以说,易道深,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易》的哲理光芒发自远古,映照今天,又源源不断地启迪着未来。

《周易》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根。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

文王的儿子,创造周代文化黄金时代的周公,著作《爻辞》。

用文字阐述易理,始成《周易》。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潜心读《易》,使人深切感受到《易》学智慧于人生各领域中之无所不在。

孔子晚年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经过岁月的浪淘沙汰和鉴别比较,历史终于选定了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说法,“《易》为群经之首也”,这就成为历代经学研究者共同遵循的观念。

《周易》以阴阳变化阐释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以占断启示天理亦即人道的变化法则,究明这一法则,就可以把握人生立身处世的要谛。

综观《周易》六十四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先哲们对人生经验的积累和思考,闪烁着探索人类未来道路的智慧火花,也回荡着对后人的苦心劝诫,其深刻、其博大、其用心良苦,不能不令人叹服。

了解《周易》的思想,要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系辞”中,去仔细玩味,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周易》中的人生哲理,微言大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顺应时势,刚健自强。

人类生活在广袤无涯的大自然之中,每日一抬头就见到辽阔的天空,一举足就接触厚实的大地。

日月运行,寒暑更迭。

“天”之雨露和“地”之膏泽养育着人类及大自然万物。

天地的变化,风雨寒温,阴晴霜雪,动静炎凉,无不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现状。

解读《周易》哲学思想的整体思维

解读《周易》哲学思想的整体思维

解读《周易》哲学思想的整体思维《周易》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哲学思想著作,它的思想内涵深远而复杂,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解读《周易》的哲学思想,需要具备整体思维的能力。

整体思维是指在理解问题时,不仅要关注其中的各个部分,而且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整体意义。

在解读《周易》时,我们需要不仅仅关注单个卦象或八卦的含义,而是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协调,并将它们置于整体的哲学思想背景之中。

《周易》是一部非常精妙的哲学思想著作,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

解读它的哲学思想,需要具备较高的哲学修养和整体思维能力,同时也要结合当代的社会环境和人类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解读。

1/ 1。

《周易》的思想

《周易》的思想

《周易》的思想《周易》的思想《周易》中包含很多重要的思想,阴阳互用的辩证法思想,太极的整体思想,人生论,生生不已的运动思想等等,现就将《周易》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简要介绍一二。

《周易》思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用的不是语言符号,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表示音节、字义、概念,不是语言。

用非语言符号组成一个完整圆融的系统,把具体世界和价值世界囊括无遗,除《周易》这个哲学体系之外,找不出第二个。

孔子把《周易》的非语言符号称作为象。

“它不是具体的形象、影像、画象,它是由具体达于抽象的象,是超越语言和任何具象的象。

它具有普遍意义,能反映具体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各类关系以及形上之道。

”而能够把象数与易理连接起来的只有圣人,因为只有“圣人”才能探测天地万物的秘密,才能“观象设卦”,“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才能创造出各种器物“以为天下利”。

“圣人”通过“易”来与神秘的世界沟通,同时也通过“象”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系辞上》借孔子之口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就是说,圣人通过画卦象来体现他的意思,通过设卦爻来体现人们的所作所为,通过对卦和爻的说明来表达他的思想,通过卦爻的变化使各种事物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体现神妙的作用。

一、《周易》之道《周易》的道是非常道,有德有舍,与物不可须臾离。

此道不是道家的常道,也不是太极。

《系辞传》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是《周易》道概念之根本定义。

《周易》的道是有价值意义的。

天之道、地之道等自然界的道,是具体世界中客观存在的,本无价值可言,然在《周易》里,任何道都有价值意义。

《系辞传》紧接着“一阴一阳之谓道”之后是“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两句。

宇宙万物处在永恒的生生不已的变化之中,变化即流行,流行表现为过程,过程始而有终,终而复始,亦即元亨而利贞,贞下又起元,这就是继。

继必流行畅通,无窒无碍,这就是善。

浅谈《周易》的几点朴素思想及现实意义

浅谈《周易》的几点朴素思想及现实意义
摘 要 :周 易》 《 包括 “ 和 “ 两部 分。《 经” 传” 易经》 乃具 有浓郁 宗教 色彩的 卜 筮之 书, 易传》 《 则在对 《 易经》 阐释的基础上融汇 了中国古代儒道 哲学的精髓。《 易》 周 反映 出来的一些古朴思想无论对 当今社 会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 易》 周 中的几点朴素思想, 从社会和 个人的 角度做 以
21 年7月 00 第2 卷 第4 1 期
陇东学院学报
J un l f o g o gU i r t o ra o L n d n n es y v i
J1 0 u.2 1
Vo. 1 No 4 12 .
浅谈《 厨易》的几点朴素思想及现实意义
刘 涛
(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南充 670 ) 302
素 在 具 移 的 现 及 卦 》以 及 《 卦 》, 称 “ 翼 ” 《 经 》 生 于 西 周 提 出 的 一 些 市卜 思 想 , 今 天 看 来 { 杂 合 十 。 易 产 实 意 义 。 本 文 拟 就 《 易 》中 几 点 朴 素 的 思 想 做 简 周 时 代 , 易 传 》的 出 现 则 稍 晚 一 些 。 《易 经 》的 六 - 《 t - 四 圭 毛用 来 占 卜的 , 一 圭 每 不 同 的含 义 。每 一 要 的解 读 。

地万物矛 、 害 、 利 祸 学与科学 来 定 义 和 。周 易 讨
论 的是 道 , 币觋 代 科 学 司: 的 是 器 。 古 人 用 《 易 》 F 究 周 鉴j 。 害义 反 甚 所 《 易 》 括 两 个 部 分 , 《 经 》和 《 传 》。 来 决 策 国 家 大 事 、 映 当 前 现 象 , 至 预 测 未 来 , 周 包 即 易 易 上 - 中测 人 事 ”, 这 只 是 古 人 在 未 但 《 经 》 括 六 - 卦 及 卦 爻 辞 ; 易 传 》 是 对 《 谓 “ 测 天 ,f测 地 , 易 包 p四 《 则 易 并 经 》 十 四 卦 及 卦 爻 辞 的 解 释 , 括 《 》( 下 )、 掌 握 科 学 方 法 之 前 所 依 托 的 一 种 手 段 , 不 是 真 正 六 包 彖 上 但 《 》( 下 ) 《 辞 》( 下 ) 《 言 》、 说 卦 》、 序 的 科 学 。这 就 不 可 避 免 地 存 在 — 些 时 代 局 限 , 它 象 上 、系 上 、文 《 《

浅析《周易》思想中的本体论内涵

浅析《周易》思想中的本体论内涵
中 图分 类 号 :B 2 2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6—0 6 ( 0 2 0 0 0 0 2 X 2 1 ) 7— 0 0— 2
( )《 易》 之 “ 一 周 象” 《 周易》 对于世界和宇宙的认识首先 是从对具 体的生物 和 自然 现象 开始 的。《 周易 ・ 系辞上》讲 到:“《 易》 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 象 。四象生八卦 。 周易 》将 “ ”《 八卦 ”作 为构成 宇宙世 界最基 本 的实 在之物 。何为 “ 八卦” ?在 《 周易》 看来 ,八卦分别代 表着天地 自然运 行 的八个基 本 要 素 或 八 种 现 象 ,即: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 泽 ,它是古人对于宇宙世界与万事万物长期观察 而总结出的 。同时 ,这 八种现象具有不 同的属性 ,不同的现象或卦象 因其属性 不同其组合必 然 会产生不 同的效果 ,如山泽通气 ,水火不相射 等等,同时其 各卦错综 重 叠之组合最终构成 了宇宙世界错 综复杂的运行 图式 ,如 《 周易 ・ 系辞 上 传》 中描述 的 “ 是故刚柔 相摩 ,八 卦相荡 ,鼓 之以雷霆 ,润之 以风 雨。 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 。 正是八 卦重叠组 合所产 生的效果 ,这 些现象 和 ” 规律也正是 自然运行最基本的法则 ,其反 映出 《 周易》 最原始的 自然宇
宙观 。
依 据 ,也 是 其各 卦象 存 在 的 内在 属 性 。
何为 “ 阴阳” “ ? 阴” 在 《 说文解 字》 中解释 为 “ 暗也 ,水之 南 、 山之北也 ” 说文系传》 指出 “ ,《 山北水南 ,日所不及也。 而 “ ” 阳” 则 反之 。因此 “ 阳”的最初含义为朴 素的 自然 观概念 ,指与 阳光的朝向 阴 关 系 ,向 日为阳 ,背 日为 阴。根据宇宙 自然的运行规律 ,阴与 阳总是 交

经典常谈中对周易的点评

经典常谈中对周易的点评

经典常谈中对周易的点评周易,作为经典常谈中的重要著作,被广大文化爱好者誉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瑰宝。

它涵盖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点评周易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周易揭示了世界的阴阳之道。

它以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阐释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通过阴阳的转换和变化,周易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其次,周易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它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再者,周易中的五行理论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互生克的关系,阐释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这种观念在建筑、医学、占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周易还蕴含着丰富的处世智慧。

它强调了人应谦虚谨慎、审时度势,顺应时势变化,把握时机,追求成功。

这种智慧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最后,周易作为经典常谈中的重要著作,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瑰宝,其哲学思想、文化底蕴、处世智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还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作为文化爱好者,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周易的智慧,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易思想总结

周易思想总结

周易思想总结周易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以“易”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对人类社会、宇宙自然、人生命运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周易思想融合了道家、儒家、阴阳五行等多种学说,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对中国文化及其影响深远。

下面将从周易思想的基本理论、核心观念、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周易思想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易”的本质和“易”的方法。

首先,“易”的本质是变化,即世界万物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存在着一种固定不变的规律性。

这种变化既体现在宇宙间的昼夜、四季更替,也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兴衰更迭中。

周易认为,通过观察和研究这种变化,人们可以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其次,“易”的方法是借助象数思维和卜筮阐释这种变化规律的一种方式。

使用“六十四卦”的象征性符号和卜筮的方法,可以揭示未知的真理,提供对人类社会和个体命运的预测和指导。

周易思想的核心观念主要包括阴阳观、五行观和易学观。

首先,阴阳观是周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即阴阳二元对立。

阴阳观还认为,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相互转变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其次,五行观是周易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指代宇宙间五种基本物质形态和其对应的特性。

五行观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互相生克的关系,通过观察这种关系可以推断出事物的变化趋势。

最后,易学观是周易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强调通过对六十四卦的研究和运用,可以推算事物的变化和命运的走向。

周易思想在实践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在治国理政方面,周易思想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和决策方法。

历代的君主将周易思想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参考,通过借鉴象数思维和卜筮的方法,预测和研判社会的走势,提供政治决策的依据。

其次,在人生规划方面,周易思想通过卜筮的方式为个体的生活和事业发展提供指导。

当个体面临重大抉择时,可以通过观察和运用六十四卦,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以便作出明智的决策。

《易经》思想内容分析

《易经》思想内容分析

《易经》思想内容分析1. 引言《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自周朝开始流传至今。

它是一部集卜筮、卜辞、变卦、象数等多种学问于一体的文化典籍。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以易为理论基础,通过变化和卜筮的方式来揭示宇宙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类的行为准则。

本文将对《易经》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宇宙观与人生观《易经》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由阴阳、五行构成的有机整体。

阴阳是宇宙中两个相对而又相互依存的对立面,代表了事物的互补和平衡。

五行则是宇宙中的基本要素,包括木、火、土、金、水。

这些要素以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

在人生观方面,《易经》提倡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它认为人可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这种追求是建立在对道德伦理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上的。

3. 周易哲学周易哲学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卜筮、变卦以及对人类行为和世界现象的解读。

周易哲学的核心是“易”,即变化。

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而人类行为也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

因此,《易经》提倡根据时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界的环境。

在周易哲学中,变卦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卦象的解读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变卦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它要求人们从内心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达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4. 阴阳五行理论阴阳五行理论是《易经》另一重要的思想内容。

阴阳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种元素,它们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五行理论则是对宇宙中基本要素的归纳总结,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阴阳五行理论在《易经》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们被用来解析卜筮结果,解读变卦的含义,甚至应用于医学、农业和政治等各个领域。

阴阳五行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5. 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易经》强调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浅析《周易》的尚中思想内容摘要:儒家向来崇尚中庸之道,而如其它众多儒家经典一样,《周易》中也有丰富的崇尚“中”的思想。

本文从中爻位、中正和时中三方面进行阐述《周易》的尚中思想。

关键词:中、位、刚柔、时在《周易》里,尚中思想被置于最高位置,夬卦九五爻辞曰:“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中行”指九五爻居于上卦中位,行中道,所以无咎。

所以“中”是《周易》的至上追求。

劳思光说:“就‘中’观念讲,则是与‘变化’观念相配者。

就各状态(无论是人生历程或宇宙历程)之相续而论,有变化观念出现。

但分别就每一状态论,则每一状态中又皆有一个可供选择之“中”。

与‘变化’观念比观,‘中’观念即含有‘变中不变’之义。

盖无论各状态如何变易不息,每一状态中皆有‘中’在。

此‘中’被视为得正,故为‘吉’。

《周易》对“中”的理解,与孔、孟、《中庸》在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中”的本意不是折中,而是“无过无不及”之“中”,而这个是否过或不及的标准,就是天地万物自然的理则,就是天道;而儒家向来讲求推天道以尽人事,所以遵循天道,尚中守中,便是人道。

在《周易》里,无时无刻步体现尚中的思想。

一,得中则正的中爻中爻,即处于中位的爻,中位的说法,首先是由《易传·彖传》提出来的,它在解释《易经》时,以爻象在全卦象中所处的地位来说明卦爻辞的意义,从而创立的当位、应位、中位等爻位说,并被《易传》中的《象传》、《系辞传》所采用。

而中位,就是指六爻中的二、五两个爻位。

二居下卦之中,五居上卦之中,居于这两个位的爻象被称为中爻。

《彖传》认为,中则无不正,故中又称为中正、正中、中行、中道。

中正,便是无过、无不及、无偏无邪的恰好的状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爻往往都是吉的。

而“中”又有“刚中”与“柔中”之分,凡阳爻居中位,表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表征“柔中”之德。

如巽卦《彖》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

”九二《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五《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比卦《彖》曰:“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九五《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

”解卦《彖》曰:“其来复吉,乃得中也。

”正因为此,爻辞通例,二五两爻大多皆吉。

即便是在凶卦之中,二五两爻依然较好。

比如升卦《彖》曰:“刚中而应,是以大‘亨’”。

就是九二爻以刚中而应六五爻柔中,相应则相得,九二可以上升而亨通,这种有应可以亨通,正与应位原则相符。

但是九二是阳爻居阴位,六五是阴爻却居于阳位,按当位原则,它们都不当位,应该是凶,然而它们居中,彼此相应,所以吉、亨通。

所以,即使不当位,只要居于中位,也是无咎、吉的。

再如《彖传》释噬嗑卦:“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柔得中”指六五爻。

它以阴柔居阳位,不当位,而且与六二阴柔也无应,但它居于上卦的中位,所以有利于断狱。

而蒙卦九二、六五爻以阳爻处阴位、阴爻处阳位分别居下、上体之中,虽不当位,但因其为刚柔得中之象,故其《彖》曰:“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再如睽卦其《彖》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而其九二刚爻居阴位,六五爻却是以阴爻居阳位,二爻皆失位,但皆得中,得中即不失道。

王弼在此注:“处睽失位,将无所安……虽失其位,未失道也。

”可见,在《周易》那里,“中德”要优于“正德”,也就是说如果一爻居中位,但不当位,亦没有大碍。

同时,如果阴阳爻既当位又得中即处于中正之位,则更是《周易》所极力推崇的。

在《易传》对《周易》古经的阐释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中正”一词。

如乾卦九五爻以阳爻处中位且阳位,即中正之位;阳爻符示刚健之德,故其《文言传》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同人卦二五两爻柔刚得位得中,其《彖》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需卦九五爻以刚爻居上卦的中位,得中且正,是最为尊贵的天子之位,所以其《彖》曰:“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由此看来,《周易》是主“中”的,但是,如果既能处中又能刚柔当位,自然是更加吉祥亨通。

二,刚柔并济的中正之道天地万物皆有阴阳错杂构成,贲卦《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周易》中,阴阳以刚柔体现于人事之中,如邵雍称:“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

”《说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设六爻以效三才之动,故六画而成卦也。

六位,爻所处之位也。

二、四为阴,三、五为阳,故曰‘分阴分阳’;六爻升降,或柔或刚,故曰‘迭用柔刚’也。

”这即是说圣人作《周易》是顺合万物的性质和自然的变化规律的,确立天的道理为“阴”和“阳”两方面,确立地的道理有“柔”和“刚”,人的道理有“仁”和“义”。

天地人统称“三才”,又各自包含着两个方面,即“三才两体”,是卦爻的基本元素,交错成八卦,八卦组合又成二十四卦。

所以,仁义的德性在《周易》中就具体表现为刚和柔。

就这一段,孔颖达正义注疏:“‘立人之道’至‘成章’。

正义曰:天地既立,人生其间。

立人之道,有二种之性,曰爱惠之仁;与断刮之义也。

既备三才之道,而皆两之,作《易》本顺此道理,须六画成卦,故作《易》者,因而重之,使六画而成卦也。

六画所处,有其六位,分二、四为阴位,三、五为阳位,迭用六、八之柔爻、七、九之刚爻而来居之,故作《易》者分布六位而成爻卦之文章也。

注‘二四’至为‘阳者’。

正义曰:‘二、四为阴,三、五为阳’者,王辅嗣以为初、上无阴阳定位,此注用王之说也。

”和阴阳一样,刚柔是一对矛盾,却是有具体内容而不是抽象的矛盾,它们对立统一不可分离。

易学家认为,中爻是阴阳堆里两极相逢并相互作用的中界限,王弼在注乾卦彖词“保合大和”时说:“不和而刚暴”。

即是说,乾道阳刚则要急迫的变化,其结果必然发展到它的反面,使自身难以存在。

再如妒卦,《彖》曰:“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

”九五《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此卦一柔五刚,九五刚中得位,孔颖达疏:“若刚遇中正之柔,男得幽贞之女,则天下人伦之化乃得大行也。

”而同人卦二五爻分别柔居位,《彖》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刚柔并济在《周易》中还集中体现为“交感”的观念,如果上下卦所代表的的对象和其实际位置相悖,就会出现互换转化,力求赢得顺承交感。

泰卦《象》曰:“天地交、泰。

”此卦上卦为坤下卦为乾,与天上地下的实际位置相悖,所以,上下卦在互逆中产生交感。

刚由下而上,由顺而乘;柔由上而下,由乘而顺。

再入豫卦《彖》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在刚和柔的互逆中,刚柔交感,从而达到顺达人情臻和天意。

三,“时中”的中节之道在《周易》里,“中”并非是抽象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处于流变状态之中。

于是这里就涉及到了《周易》一个重要的观念即“时”。

在《周易》看来,每个人都是处于大宇宙生生不息之流转、社会人生无穷之变迁的背景之下,宇宙及社会的时、空、物三要素结合起来对人构成了“遇”的意义。

既然宇宙万有都是一种“时”的存在,它们的变化都是在特定的“时”之下的,那么,作为万事万物最佳呈现状态的“中”亦是“时之中”。

因此,对人而言,人们在当下所居之人文分位上,要想达到“中”,就必须秉持“时”的理念,做到如艮卦《彖传》所说的“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使自身刚健奋勉,既要契合于每一时点或时段,又能偕时不断向前推进,才能“其道光明”。

所以乾卦九三爻《文言》有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只有应时行其刚健奋勉的大有为精神,并随时通权达变,才能达到“中”的境界。

那么“时”又如何在《周易》中落实于人事?乾卦《彖》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而《说卦》曰:“易六位而成章。

”由此可知,在《周易》里,可以把六十四卦看作宇宙间六十四种时间状态的表征,而每一卦中的六个爻,便看成是呈显该卦时间动态意义的六个相连续的单位,而周易中的每一卦都处于生生不息的变易之中。

所以每一卦也都代表一个具体的情景,比如《屯》代表屯难之世,在这种时候,君子应该建功立业;《遁》象征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君子见此,应该远离小人等等,所以每一卦都有其时,也就是每一卦整体所体现出的具体情景。

爻处于具体的卦中,其材质刚柔不同,所居的位不同,其吉凶悔吝也就不相同,所以卦吉,爻未必吉;卦凶,爻亦未必凶,但总的来说,顺时则吉,逆则凶。

前文已说,“中”并非掐去两端独取中间,而是变通趋时,随时而应随时而动。

所以随卦《彖》曰:“随时之义大矣哉!”而《周易》对能够“时中”的理想的圣人人格亦有所阐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可见,“大人”作为理想人格的代言,唯其能够把握天道之恒常,因时而动,才可以时刻持守中正之道,才能彰显出其光明伟岸之中正人格。

而“时中”也是朱熹所一直强调的,在《语类·卷六十七》中记载了多段他对此问题的看法:“如‘君子而时中’,则是‘中无不正’;若君子有时不中,即‘正未必中’。

盖‘正’是骨子好了,而所事有未恰好处,故未必‘中’也。

”所以朱熹进而引申,“时中”不能光指形式上的“中”,更需要在实际的人事运用中,也能做到义理上的“恰到好处”、“斟酌得宜”、“无不当理”,他曾举例说明:“凡事先理会得正,方到得中。

若不正,更理会甚中?……‘中重于正,正不必中。

’一件物事自以为正,却有不中在。

且如饥渴饮食是正;若过些子,便非中节。

中节处乃中也。

责善,正也,父子之间则不中。

”而朱熹所讲的中节,也并非是节制,而是维护事物相对的动态平衡和最优适度。

由此可以看出,尚中思想体现于《周易》的时、位之上,蕴含于经传系辞的方方面面中,揭示了事物最佳的存在和运动的方式,其内涵精蕴丰富,本文寥寥数千字难尽其义。

【1】南怀瑾、徐芹庭注译:《周易》;重庆出版社;2009年1月【2】汪致正:《易学津梁》;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3】《四书五经》,沈阳出版社。

【4】《周易入门》,陈德述著,巴蜀出版社,1999年。

【5】《和合学概论》,张立文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6】《周敦颐评传》,梁绍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周易的思维与逻辑》,李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8】《周易讲义》,南怀瑾著,文艺出版社,1997年。

【9】《周易》,崔完植著,惠圆出版社,199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