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鲁科版)】化学反应的限度(1)-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二教案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二教案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小结】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回忆初中学习过的知识,总结常见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活动】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实验室,来探究哪些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目的】探究哪些因素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用品】
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铁片,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二氧化锰粉末,盐酸(0.5 mol·L-1,3 mol·L-1),H2O2溶液(3%);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从新视角认识化学反应
【展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发现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快慢之分的。
感性上认知化学反应快慢
环节二: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速率
【介绍】汽车安全气囊中反应的化学反应快慢有精确的数值
【思考】如何准确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借鉴】在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人们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试管,药匙,镊子,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汇报】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评价,得出实验的设计方案的要求。并学会运用变量控制法,来设计此类规律类型的任务。
【实验视频】补充学生设计方案的全面性。
【归纳整理】通过大量实验事实,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
【介绍】通过试验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引出我国著名催化剂研究者:闵恩泽先生。
【定义】可用单位时间某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绝对值)或某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例题】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6 min后测得,H2O2溶液的浓度为0.20 mol·L-1。则0~6 min H2O2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篇一: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授课人: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可逆反应的特征。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能够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原理,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趣。

通过情景的创设,加深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的实例的联系,加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原理中的相关现象与生活中事例的比喻,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重点:可逆反应的判断和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状态下的特征。

难点: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法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回顾旧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它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的。

同时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那么是否只要我们改变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都会进行完全的?【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同学们举得例子都很到位,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有些是可以反应完全的,比如碳酸钙是盐酸的反应,碳酸钙在盐酸过量的情况下,是会完全反应的。

同时也有许多反应是不能完全进行的。

我们先结合两张图片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们所学的一个知识点。

氯水的相关性质了。

【解析概念】:我们一起看看ppt上放的两张图片。

同时思考下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氯水具有漂白性(这说明它里面包含次氯酸),同时氯水是呈现黄绿色的(说明它其中含有氯气)。

我们知道氯水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大量的水中形成的,同时氯气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次氯酸。

可是即使氯气和水发生反应了,氯气仍然可以存在于氯水中,这说明氯气和水的反应是不完全的。

我们也就称这个反应是有限度的。

【学生活动】:现在大家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氯气和水的反应方程式。

环节二:概念解析,形象讲解【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刚刚我们提取出来的两种物质在氯气的这个反应充当什么角色?【学生活动】:氯气是反应物,次氯酸是生成物。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概念;3. 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和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方法。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或图像展示引出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引发学生对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讨论。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限度:- 定义:限度反应物是一个反应物中最先用完的反应物;多余反应物是在反应结束后仍有剩余的反应物。

- 计算方法:通过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反应物的数量比较。

2. 化学反应的平衡态:- 定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态。

- 反应物的转化率: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的比例。

- 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或平衡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实例练习:1. 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有3mol H2和2mol O2参与反应,求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

2. 对于反应式N2 + 3H2 -> 2NH3,如果有4mol N2和8mol H2参与反应,求反应的平衡态下N2的转化率。

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验证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检测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化学反应的限度如何影响反应过程和产物得率。

课堂总结: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案主题: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

3. 理解化学反应限度对反应速率与产物数量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板书或投影仪。

2. 化学反应公式和反应速率方程的例子。

3. 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学生观察一种化学反应的示范实验,例如放一块锌片进入盛满盐酸的试管中,观察产生气体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反应是否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反应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限度”?理论讲解:1. 板书或投影仪上给出化学反应公式,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

2. 解释反应公式中的化学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否永远进行下去?4.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即反应物的数量限制了反应的进行。

5. 进一步解释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例如,当反应物A的数量达到反应的限度时,反应速率会减慢,产物的生成量也会减少。

计算练习:1. 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例如:rate = k[A]。

2. 引导学生计算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当反应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反应速率是否会变化?为什么?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实验,例如,利用导线连接一片锌片和一块铜片,浸泡在盛满铜离子溶液的两个杯子中。

2. 观察实验过程中铜在锌片上的生成情况。

当铜生成一定量后,观察反应是否停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停止。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反应物的数量,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选取其他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限度现象。

2. 小组讨论不同反应的限度条件可能出现的原因。

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选择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研究报告。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

《化学反应限度》说课稿说说课内容: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从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谈一谈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第一课时的设计。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二、说教学目标1.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了解浓度商(Q)的概念,并能利用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研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切实体会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规律的学习过程,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根据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三、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定义,对化学平衡及平衡的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不能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且对化学平衡的知识容易出现遗忘,所以在讲授新知识前应先回顾旧知识。

能力层面: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较强,能够根据问题、材料进行分析推理。

情感层面:高中生的求知欲较强,喜欢挑战,在课堂上应采用学生广泛积极参与的讨论法,设置层层问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方法本节课信息较多,逻辑推理性强,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

新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的限度》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新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的限度》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1)平衡常数表达式及其意义对于化学反应mA+nB pC+qD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p(C)·c^q(D)]/[c^m(A)·c^n(B)]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在应用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稀溶液中的水分子浓度可不写。

因为稀溶液的密度接近于1 g/mL。

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5.6 mol/L。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水量的改变对水的浓度变化影响极小,所以水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此常数可归并到平衡常数中去。

对于非水溶液中的反应,溶剂的浓度同样是常数。

②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参加时,分子间的碰撞只能在固体表面进行,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没有影响,因此,固体的“浓度”作为常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就不写固体的浓度。

③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同一个化学反应,由于书写的方式不同,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平衡常数就不同。

但是这些平衡常数可以相互换算。

④不同的化学平衡体系,其平衡常数不一样。

平衡常数大,说明生成物的平衡浓度较大,反应物的平衡浓度相对较小,即表明反应进行得较完全。

因此,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2)平衡常数的测定平衡常数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也可以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而得。

实验方法通常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但必须防止因测定过程中加入化学试剂而干扰了化学平衡。

因此,在进行化学分析之前必须使化学平衡“冻结”在原来平衡的状态。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采取骤冷、稀释或加入阻化剂使反应停止,然后进行分析。

高二化学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鲁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化学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鲁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化学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二. 教学目的:1.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含义2. 能够利用平衡常数进行平衡转化率的换算3. 掌握条件改变对平衡移动方向的规律三. 重点、难点:平衡常数和平衡移动规律四. 知识分析(一)化学平衡常数1. 定义:对于给定化学方程式的可逆反应,温度一定,不管反应物和产物的初始浓度多大,达到平衡时,产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乘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2. 表达式:对于aA(g)+bB(g)dD(g)+eE(g),有K=〔D〕d·〔E〕e/〔A〕a·〔B〕b3. 注意事项:(1)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纯固体或纯液体(包括溶剂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不在表达式上列出。

(2)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方程式的书写有关,系数变为原来的n倍,平衡常数变为原来的n次方,单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3)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对于给定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可逆反应,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4. 实际应用、判断可逆反应的方向定义所选时刻反应aA(g)+bB(g)dD(g)+eE(g)的浓度商为:Q=c d(D)c e(E)/c a(A)c b(B)则:Q>K 反应逆向进行Q=K 反应已达平衡Q<K 反应正向进行(二)平衡转化率指定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表示为:a(A)=(A的初始浓度-A的平衡浓度)/ A的初始浓度×100%={c0(A)-〔A〕}/ c0(A)×100%注意:①多种反应物参加反应时,提高其中一种物质的浓度,可以提高其它物质的转化率,而其自身转化率会降低。

②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虽然都可以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但是平衡转化率随着反应物起始浓度的不同而变化,而平衡常数却不受起始浓度的影响。

因此平衡常数更能反映出反应的本质。

平衡常数与某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是可以互相求算的。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年级:高中
主题:反应限度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反应的限度。

3. 能够根据反应的限度计算出产物的产生量。

4.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相关计算技巧。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

2. 化学实验材料。

3. 计算工具。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例子,引起学生对反应限度的兴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反应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实际反应的例子,让他们根据反应物的量和限度来计算产量。

4. 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反应的限度和产量。

5. 讨论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计算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
1. 口头提问:随堂随机提问学生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3. 小测验:进行一次简单的考试,检测学生对反应限度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 拓展知识:介绍更复杂的反应限度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更多实验。

2. 实践应用:邀请专业化学家或工程师来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反应限度概念。

3. 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个关于反应限度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如何通过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3.能够应用限度概念解决化学反应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3.限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中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限度概念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掌握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2.能够独立解决化学反应限度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化学反应中的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化学反应中限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介绍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教师通过示例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操练(15分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限度概念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反应限度的知识。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3. 学会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 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意义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限度1.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点2.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破坏3.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意义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能量与热量2. 热化学方程式与热效应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第五章:化学反应与实际应用1.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2. 化学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3. 化学反应与环境污染及防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化学反应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2. 辅助教材:《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指导》3. 多媒体课件:用于讲解复杂概念和示例分析。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学术文章和实际应用案例。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用于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2. 实验试剂:配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3. 教学挂图:用于展示化学反应原理的结构和过程。

4. 教学视频:播放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现象和微观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课时,每课时45分钟。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2《化学反应的限度》第1课时 省一等奖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2《化学反应的限度》第1课时  省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化学反应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一、课标解读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涵义2.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3.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2.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等问题的研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四、教学方法:诱思探究五、教学用具:电脑及课件(PPT)六、教学过程[师]:我们已经在必修Ⅱ学过了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有关知识,指的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达到最大反应的限度。

那么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g)+I2(g) 2HI(g)在698.6K时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和平[投影]:反应H衡浓度的测量结果如下表。

1.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平衡时的值[HI]2/[H2][I2]值,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2.请分析计算所得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师]:我首先介绍一下这些符号的意义[投影]:提示:c(B)、[B]都可以表示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本教材中,用c(B)表示反应体系中物质B任意状态时的浓度,用C0(B)表示物质B的初始浓度,用[B]表示物质B在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

C0(B):初始浓度c(B):任意浓度[B]:平衡浓度(回到第一张幻灯片上)[师]:我们需要计算的是[HI]2/[H2][I2],(板书:[HI]2/[H2][I2])我已经在上一节课布置同学们做了,算好了没有?哪个组的同学展示一下?[实物投影]:学生做的学案情况[师]:同学们算的数据跟这位同学一样吗?(一样)非常好,分析分析这些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讨论讨论。

(大约1分钟)讨论好了吗?哪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呢?[生]:(我们组发现了所求数值一样、温度一样,但是物质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不一样。

“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郑少鑫潘红摘要:结构化是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有效途径,而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具有内在逻辑的多个课时的进阶来设计教学,因此更具“结构化”。

教学内容是培育核心素养的载体,要构建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必须对内容的顺序和结构进行整合。

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先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加工”,以具有内在逻辑的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和实际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并活动,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实践中,习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关键词: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结构化当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结构化是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有效途径,结构化水平直接决定着素养发展的水平。

相较于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由于设计视野更宏观、站位更高,因此更具“结构化”。

它是对具有内在逻辑的多个课时进行的进阶设计教学,利于教师从化学观念层面统领整体教学过程,契合新课标和课程改革的精神,为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落地策略。

下面,笔者以“化学反应的限度”单元教学为例,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变化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化学反应快慢、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共同构成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完整体系。

《课程标准》对“化学反应的限度”的教学要求为: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从化学观念统领和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反应的平衡观念,以及平衡是可以改变的变化观念。

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为化学变化观念的建构提供了认知角度和方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则体现出本单元所承载的科学价值观。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2019年精选文档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2019年精选文档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科学史话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掌握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并会运用此特征判断某一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反应的限度(3)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并会分析化学反应限度的速率――时间图像(4)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重要性和方法。

2、能力与方法目标(1)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探究二的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三、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练结合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化学反应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进行的,我们正是据此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如化学实验、化工生产等),给定量的反应物是否会按照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变为产物?如果能,是在什么条件下?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化学反应的限度。

板书:1、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2、化学反应的限度师:带着这个疑问,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史话――炼铁高炉尾气之谜【多媒体】炼铁高炉尾气之谜探究一: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限度,为什么存在化学反应限度的问题?【学生活动】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由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而出现了反应的限度问题。

板书:1、化学反应限度: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所能完成或达到的最大程度。

【随堂练】例1、H2+O2 ===== H2O,H2O ===== H2+O2是否互为可逆反应?例2、在可逆反应体系2SO2(g)+O2(g) 2SO3(g)加入18O2后,哪些物质中会含有18O?探究二:2SO2+O2 2SO3(一定条件下,向一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O2,请分析以下问题)(1)反应起始时,正反应与逆反应速率是否相同?(提示:此时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关)(2)随着反应的进行,各物质的浓度是如何变化的?(3)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如何变化的?最终达到怎样的状态?(4)能否用图示表示该过程?【学生活动】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为,逆反应速率为。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限度》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认识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培养学生通过图像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2.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状态3.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4.教学过程(1)史话引课:利用科学史话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介绍科学史话的内容,指出高炉炼铁尾气中存在大量CO,而当时工程师并不能减少尾气中CO 的含量,这成了炼铁技术中的谜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

【教师活动】播放化学动画魔术,介绍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去向。

2SO2 +18O2 2SO3,让学生猜测18O 的去向,观察完之后让学生解释。

【学生活动】猜想18O 可能存在哪些物质里,观察动画演示并解释结果,得出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的结论。

【板书】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2.可逆反应方程式的连接号【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可逆反应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1)水的生成和电解(2)氯化铵的形成和分解(3)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可逆反应”?小组讨论可逆反应的特点。

【总结】3. 可逆反应的特征: (1)同时性(2)同条件(3)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议一议】既然一个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那么在某一确定的条件下,反应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呢? ,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是否就意味着反应停止了呢【交流与讨论】以SO2 和O2 反应为例分析(1)反应开始时,C(反应物)和C(生成物)哪个大? v(正) 和v(逆)哪个大? (2)反应进行时,C(反应物)和C(生成物)如何变化? v(正)和v(逆)怎样变化? (3)反应进行到什么时候会“停止”? C(反应物)和C(生成物)如何变化?(4)反应真的停止了吗?【学生活动】学生边讲解边画出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的限度(1)-课件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的限度(1)-课件

0.000 48 0.000 48 0.003 53
0.001 14 0.001 14 0.008 41
c平2 (HI)
c平(H2) ∙ c平(I2)
54.51 54.61 54.21 54.08 54.42
学生2:计算
c平2 (HI) 的值。
c平(H2) ∙ c平(I2)
计算结果近似相等。
【任务二】验证你所获得的规律,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
=2.25
由②得, Q =
c(CO) ∙ c(H2O) c(CO2) ∙ c(H2)
(浓度商)
Q =K
0 0.0040 0.0040 0.0060 0.0060
c平(CO) ∙ c平(H2O) c平(CO2) ∙ c平(H2)
2.25
② 0.01 0.02 0
0 0.0022 0.0122 0.0078 0.0078
2.27
③ 0.01 0.01 0.001 0 0.0041 0.0041 0.0069 0.0059
0.004 57 0.000 74 0.013 54
0.000 48 0.000 48 0.003 53
0.001 14 0.001 14 0.008 41
c平(HI)
c平(H2) ∙ c平(I2)
3085 3503 4004 15321 6471
学生1:计算 c平(HI) 的值。 c平(H2) ∙ c平(I2)
0
② 0.011 35 0.009 04
0
③ 0.011 34 0.007 51
0
④0
0 0.004 49
⑤0
0 0.010 69
平衡时浓度/(mol·L-1)
c平(H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必修2 化学反应的限度(1)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必修2 化学反应的限度(1)

【阅读】某温度压强下,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
2SO2+O2源自2SO3 ,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
时间 (S)
0
20 40 60 70
SO2
1
0.5 0.2 0.1 0.1
O2
0.5 0.25 0.1 0.05 0.05
SO3
0
0.5 0.8 0.9 0.9
活动探究3
探究1:请绘制上述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
一份滴加KSCN溶 液。
结论
启示
活动探究2
实验2
1、取半药匙的铜 粉(过量)于试管 中,滴入2mL2% AgNO3溶液,充 分振荡,静置。 2、取上层清液, 滴加2~3滴KI溶液。
现象
结论
启示
小结2
反应的可逆性(限度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完全反应是相对的,可逆反应是绝对的。
可逆反应是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一 个体系。
方法导引
原理?
•只检验生成物的存在可以吗?如何检验? •需要检验反应物存在吗?如何检验?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不检验生成物可以吗? •两种生成物都要检验吗? •设计该实验时,是否需要考虑反应物之间量的大小关系?
活动探究1
实验1
现象
在1mL10%KI溶液 中滴加2~3滴5%FeCl3 溶液,均分成两份。 一份滴加淀粉溶液 (或CCl4)。
在方程式书写中,用“ ”号代替“=”号。
【反馈】
1. CuSO4+5H2O
CuSO4·5H2O书写正确吗?
2. 列举两个可逆反应的实例(写方程式)。
问题探究2 (1)反应2Fe3+ + 2I-==2Fe2+ +I2 ,能完全进行到底吗?

鲁科版高中化学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必修

鲁科版高中化学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必修

目标与素养:1.了解可逆反应的特征。

(变化观念)2.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能够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知道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一、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号而用“”号。

(3)特点1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

2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条件相同。

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建立1反应开始时,v(正)最大,v(逆)为0。

2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少―→v(正)逐渐减小。

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v(逆)从0开始逐渐增大。

3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0,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2)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图像(3)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时的状态。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1.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原理2NO2(g)N2O4(g)反应放热(红棕色)(无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较常温下的深,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较常温下的浅解释与结论1受热颜色变深,说明NO2浓度增加,即升高温度原平衡被破坏,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重新建立新平衡2冷却颜色变浅,说明NO2浓度减小,即降温平衡被破坏,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重新建立新平衡2.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

此过程可以表示为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除温度外,反应物浓度、压强(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等外界条件的改变也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可能不同。

()(2)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鲁科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鲁科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鲁科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平衡转化率[能力目标]⒈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获取信息的能力⒉提高学生逻辑归纳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教学过程][引入]轿车进入家庭,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图片展示][过渡]为了减轻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人们提出通过以下反应来处理汽车尾气:2NO(g)+2CO(g)= N2(g)+2CO2(g),上节课中我们已经证明了该反应完全可以自发进行,可是反应进行的程度有多大呢?[板书]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讲述]为了寻找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限度的方法,人们对许多化学平衡体系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终于发现:化学平衡常数可以表征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对大小。

[交流·研讨]测量获得反应N 2O42NO2在373K时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结果如下表所[学生活动]⑴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

⑵分析计算所得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过渡]人们对其他化学平衡体系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类似的关系。

[板书]一、化学平衡常数1、K及其表达式[学生活动]分析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数据特征。

[总结]化学平衡常数等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系数次幂的乘积之比。

[交流研讨]教材P44[学生活动]⑴填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⑵比较①和②,分析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与哪些因素有关。

⑶比较②和③,分析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⑷比较⑤和⑥,分析平衡体系中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的原因。

[过渡]根据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我们能知道些什么呢?请对比分析教材P44表2-2-1[板书]⒉平衡常数的应用⑴判断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说明]⑴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

K在10-5~105之间是典型的可逆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想·质疑】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可逆反应,如合成氨的反应。

研究表明,可逆反应在适当条件下进行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给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如何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呢?
【任务一】表中所列为测量反应CO2(g)+H2(g)CO(g)+H2O(g)在1473K时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所获得的数据。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平衡时的值,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2.分析计算所得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任务二】验证你所获得的规律,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

在698.6 K 时,I2(g)+H2(g)2HI(g)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

学生1:计算的值。

学生2:计算的值。

发现第一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不是常数,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为常数。

我们再举一例:工业上制备硫酸过程中的核心反应。

不同温度下,2SO2(g)+O2(g)2SO3(g)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温度一定时,计算结果为一常数。

温度不同,数值不同。

【归纳】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
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在研究了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人们总结出可以用化学平衡常数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

2.符号及表达式:
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