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
吗?
注意: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
4. 国籍及其取得方式
(1) 定义: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2) 国籍的取得方式:
依据出生取得,这是取得国籍最普遍的方式,也称为出生国籍,对于出生国籍,我国国籍法的相关规定:
①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比如我们)。
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国外,具有中国国籍(旅游、度假、留学、外出务工等);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不具有中国国籍。
③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
通过加入取得,即通过婚姻关系、收养关系、自愿申请等方式而取得某国国籍,也称为继有国籍。
对于继有国籍,我国国籍法是这样规定的:必须具备两个前提,而且还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两个前提是:申请人必须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申请是出于本人的自愿。
法律规定的条件是:申请人为中国公民的近亲属;定居在中国;有其他正当理由。
只要具备上述两个前提,同时又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条件之一的申请人,就可。
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
5.增进团队协作: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公民的定义与内涵:理解公民不仅仅是拥有国籍的人,更重要的是具备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掌握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明确权利与义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公民责任与担当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公民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公民在社区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场景。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这说明他们渴望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解释,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
-在培养公民责任感方面,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让学生针对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法律法规的理解与应用方面,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提升思辨能力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在什么情况下,公民应该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第2单元《公民意味着什么》
3《公民意味着什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居民身份证正反面信息,身份证号码中各部分数字的含义。
能力目标:懂得身份证的用途广泛,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
情感目标: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懂得妥善保管好身份证,确保信息不泄露,注重公民意识的养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认识居民身份证,了解身份证正反两面的信息和理解身份证号码编码的意义和规律。
难点意识到身份证的重要性,懂得妥善保管好身份证,确保信息不泄露,注重公民意识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一)身份导入,引出公民话题1.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法治课堂。
此时我的身份是一名老师,你们的身份就是学生。
那在生活中你还会有什么身份呢?(学生交流)好的,同学们都深有体会。
那我们来做一个身份识别游戏吧。
谁想来试一下?他做的身份对应合理吗?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相同的,那就是公民。
板书:公民身份3.那我们就来聊聊有关公民身份的话题。
你都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这个词?(选举、证件上、出国办理手续)看来留心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学到不少知识。
我们聊了这么多关于公民的话题。
那公民这个身份是不是与生俱来的?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公民意味着什么(板贴从何而来)(二)公民的起源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活动园,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讨论思考这样一个问组请各个小组围绕各自的主题展开讨论,等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交流2. 交流反馈:出示PPT师:好的,时间到我们一起来交流公民的前世今生古希腊组:(1)大家好,我们组是古希腊组,我们组讨论的主题是探讨古希腊雅典公民的起源,在古希腊雅典,想要成为公民的条件是父母都是本城邦自由民且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
请我们组同学继续交流(2)而城邦中极为贫困的人及占人口一半左右的奴隶都不是公民。
(3)公民享有参加公民大会的和陪审法庭的权利,担任官职等政治权利,不是公民的人不具有这些权利。
(4)在课本之外,我们在课前还通过网络查到了这些有关公民的知识:在历史上,最早的具有制度性的民主政治,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的城邦时期。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1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公民意味着什么》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认识到成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使他们明白公民不仅享有各种权利,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对公民的定义和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可能还不够清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与公民相关的情境,但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公民的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相互依存和统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身为公民而自豪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掌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相互依存和统一,培养正确的公民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化对公民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课《公民意味着什么》。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3.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文章、案例,供学生课堂讨论使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公民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细节,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 1课时(教案)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含义,理解公民与人民、国民的区别。
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含义2. 公民与人民、国民的区别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4. 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5. 社会责任感教育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公民与人民、国民有什么区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讲解新课(1)公民的含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2)公民与人民、国民的区别公民:具有一国国籍,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人民:指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包括公民和非公民。
国民: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与公民的含义相近。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包括平等权、选举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公民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保卫祖国、参加民兵组织等。
3. 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作为公民的认识和觉悟,包括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参与意识等。
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基础。
4. 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国家、集体负责的一种情感和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的含义、公民与人民、国民的区别、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自己作为公民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
2. 搜集身边关于公民责任和义务的案例,与同学分享。
3. 制定一份行动计划,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公民意味着什么 教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国家的成就,增强自豪感。
2.知道爱国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3.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形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国家的成就,增强自豪感。
难点: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形象。
设计理念:教学时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接着让学生分析这些成就是怎样取得的,引出我们小学生肩负什么责任,最后了解一下护照信息,知道走出国门,维护国家形象。
资源与工具:学生搜集图片视频,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他们是谁?学生预设回答:冰墩墩、雪容融。
对,谁来说一说,他们谁什么的吉祥物?学生预设回答: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是北京冬残奥会的吉祥物。
二、讲授新课同学们知道的真多。
你们知道吗?在2008年我们国家就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
举办奥运会要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提交申请,达到要求,国际奥委会才会同意举办奥运会。
我们不仅举办了夏季奥运会,我们也成功地举办了冬季奥运会。
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
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预设回答:能够举办夏季奥运会,说明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国际认可。
能够举办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盛会,说明国家的体育运动事业发展也很好。
……我们国家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就,你还知道哪些?学生预设回答:祖国科技进步真快!有能登月的月球车,有能下深海的“蛟龙号”!有射电望远镜,还有高铁“复兴号”!学生预设回答:高铁、载人深潜、可燃冰都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学生预设回答:中国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历程,这是人类文明的创举!是的,我们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是全世界第五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万米的载人下潜深度记录,这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1课时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公民身份从何而来(1)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是不同国籍的人。
拥有不同国籍的人就是不同国家的公民。
)(2)想一想,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
(外国人出入境不同于中国公民,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实行分区办理。
)3 .质疑:(1)什么是中国公民?(2)如何成为中国公民?(3)如何取得中国国籍? 4.教材P23《知识窗》(1)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
(2)怎样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3)下列关于中国公民的说法是否正确?(导学单2)①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②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
③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④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
⑤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
5.中国国籍与中国公民身份的联系(1)案例1: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国公民。
请问: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2)案例2:兰兰的表姐是中国公民,在北京成家,赴加拿大访学,在加拿大生下了兰兰的小外甥。
想一想:兰兰的小外甥拥有哪个国家的国籍?(如果依据血缘关系,兰兰的小外甥可以选择中国国籍。
我认为兰兰的小外甥出生地是在加拿大,也可以选择加拿大国籍。
)(3)确定公民资格的依据:①依据血缘:一个人不论出生在何地,只要他出生时父母是某国公民,他就是该国公民。
②依据出生地:一个人出生在某国领土就获得该国的公民资格,而不论他的父母是否具有该国公民资格。
(4)案例4:我出生在中国,丈夫是德国人。
我现在定居德国,申请加入了德国国籍,放弃了中国国籍。
请问: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吗?课中导学 “活动园”中的情境展示了不同国籍、不同国家公民身份中会有一些差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意味着什么》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公民的含义,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公民的定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对于公民的定义、权利和义务等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法律、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民的含义,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尊重他人,遵守法律的良好公民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履行自己的义务。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的定义及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
2.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情境模拟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进而引出本课主题——公民意味着什么。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公民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概念。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标准。
4.巩固(10分钟)设置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如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如何维权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本上提到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让学生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不仅仅是遵守法律,还要关心社会,尊重他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公民身份从何而来)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公民身份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意味着什么》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公民身份的来源,从而认识到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对公民身份的来源和意义还不够清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公民身份,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身份的来源,认识到成为公民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身份的来源。
2.公民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公民身份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公民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
2.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教室座位,便于学生讨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国旗、国徽等象征国家权威的标志,引导学生产生自豪感,进而引出公民身份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身份的来源。
案例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如古代的诸侯割据、近代的革命等。
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成为公民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以下问题:a.公民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b.公民应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c.公民如何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每组讨论后,选代表进行分享。
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卡片,让学生进行互动游戏。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公民身份的意义。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教学设计)
六上道德与法治《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公民身份的基本概念,理解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2)学生能够认识居民身份证,并知道其重要性及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公民身份的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居民身份证,掌握其基本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成为合格公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维护公民权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公民身份的含义及来源。
认识居民身份证,理解其重要性。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身份与个人、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公民身份的定义、来源、居民身份证的样本及功能介绍。
2. 居民身份证实物或图片,供学生观察。
3. 相关案例分析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导入:你们知道什么是公民吗?为什么我们要成为公民?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公民意味着什么,了解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以及我们如何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上课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公民吗?学生A:老师,我知道!公民就是拥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
老师定:很好,A同学回答得很准确。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成为公民呢?学生B:我觉得成为公民就意味着我们享有权利,比如受教育的权利、选举权等,同时也要履行义务,比如遵守法律、纳税等。
老师:B同学说得很全面。
作为公民,我们确实享有很多权利,但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探讨的课题就是‘公民意味着什么’。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公民意味着什么’,了解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以及我们如何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
学生C:老师,我们怎么才能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呢?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公民身份是如何获得的,然后学习如何行使我们的权利、履行我们的义务。
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理解公民的定义和公民的意义;2. 能够区分公民和非公民的特征;3. 能够了解和表述公民应该履行的权利和义务;4. 能够了解公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公民的定义和公民的意义;2. 能够了解和表述公民应该履行的权利和义务;3. 能够了解公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能够区分公民和非公民的特征;2. 能够了解公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练习法。
教学资源:1. 课本;2. PPT。
教学程序:Step 1. 导入新课:使用PPT引入新课,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 你们觉得什么是公民?2. 为什么要有公民?展开讨论,引入新课。
Step 2. 内容讲解:1. 公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一定权力和义务的人。
公民既有权利,也有义务。
2. 公民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选举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教育权、劳动权、住房权、自由移动权等。
3. 公民的义务包括但不限于:遵守法律、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缴税、参加公益活动等。
4. 区分公民和非公民的特征:拥有国籍、年龄、在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居住一定年限等。
5. 公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履行义务也是履行自己的权利,同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种表达公民权力的方式。
Step 3. 讨论互动: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以下问题:1. 你们认为自己是公民吗?2. 你们认为公民的义务有哪些?3. 你们认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Step 4. 练习:请学生就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进行分析,看看这件事情是否涉及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是,分别是哪些。
Step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堂知识,及时反馈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Step 6. 作业:1.学生回家后,可以找找身边的一些身份不同的人,了解他们是否是公民,并了解他们对于公民的看法;2.课后可以写一些公民应该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并画一幅图或者写一篇文章,发表在班级公告栏或者学校网站上。
六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民的概念和基本权利义务,认识公民身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培养公民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视频,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治理等。
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出课题“公民意味着什么”。
2.公民的概念知识讲解:讲解公民的定义,即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人物案例,让学生判断哪些人是公民,哪些人不是公民。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公民的特征和意义。
代表发言: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权利讲解: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
义务讲解:介绍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法纳税等。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公民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代表发言: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培养公民意识故事讲述:讲述一些具有强烈公民意识的人物故事,如爱国志士、环保先锋等。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如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遵守法律法规等。
情境模拟: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模拟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表现出公民意识。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公民身份的重要性和公民的权利义务。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培养公民意识,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公民意味着什么》(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公民意味着什么》(两课时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意味着什么》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公民在社会中的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对公民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对于公民的定义和权利义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公民权利和义务,如受教育权、遵守交通规则等,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和理解。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公民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责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自觉遵守法律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责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对公民有深入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材料,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公民的责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公民在社会中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公民的责任。
每组选择一个情景,用道具和材料进行模拟,其他组观看并讨论。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分享自己对公民的理解。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教学设计
3.提问:“那么,什么是公民?公民意味着什么?”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民意味着什么》。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公民的定义、公民与人民、国籍的关系,让学生对公民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践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
-作为一名公民,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
-你将如何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家长参与作业: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家庭中的公民行为,如节约用水、用电、遵守交通规则等,并记录下讨论过程和家庭成员的感悟。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3.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公民”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家庭、学校或社区中,积极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记录下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感悟。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份关于公民意识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公民的定义、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民责任等,要求设计新颖、富有创意。
5.请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公民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互相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3.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系列与公民权利、义务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和指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第6课《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
(五•四学制)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身份是中国公民;2.理解公民的内涵,了解公民和国籍的关系;3.能熟悉和保护身份信息,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谈看法、身份证用处大搜索、辨一辨、判断正误、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公民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身份是中国公民,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公民的内涵,了解公民和国籍的关系。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情感已初步形成。
但学生的公民意识还没形成,需要法治专册教育,以初步树立公民意识,养成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另外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以抽象思维为主,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全面深入。
据此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1.教法:启发式、探究式,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理论联系实际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资料。
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在公交车上,我们是乘客……我们在不同的场合,身份不同。
但是,我们有一个身份是相同的,那就是公民。
那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公民身份从何而来活动与探究一:角色扮演(1)生开始扮演不同国家公民,并介绍自己。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想一想机场的检票站除为何要设置中国人通道和外国人通道?(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4)师小结: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日本人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公民。
活动有探究二:阅读“知识窗”(1)生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公民的身份与什么有关?☆国籍取得的方式有哪些?☆什么是中国公民?☆成为中国公民的条件有哪些?(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4)师小结:公民的身份与国籍有关。
6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认识国家的成就,增强自豪感。
教学难点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资料,课本图片等等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讲授新课
1.播放视频《厉害了 , 我的国》
2.说一说: 从视频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吗?
二、【中国骄傲】 (通过振奋人心的试课作为引子勾起学生的回忆与自豪感。 )
7.小镜头:李铭独自一人出国旅游时发现自己的护照丢失,正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电话号码“12308”。
8.讨论:
(1) 护照丢失很严重吗?你见过护照吗?护照上有哪些重要信息吗?
(2) 你知道12308是什么电话号码吗?拨打这个电话能够帮助李x解决问题吗?
9.认识护照。
10.小提示:12308
课 题
6.公民意味着什么
课 时
1
备课教师
单 位
教学目标
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3.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4.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Hale Waihona Puke 重点1.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2.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7.一起来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节选)》
【做合格公民】
1.思考与讨论:你知道中国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谁吗?
2.小提示: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都离不开每个中国公民的共同努力。
3.总结:中华民族是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为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
看图理解
2.讨论,想一想,说一说,身份证还有哪些用处?
八、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我们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1.你知道警察为什么要查验身份证吗?
2.知识窗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
3.为什么称公民身份号码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怎样组成的?你能从身份号码中获得哪些信息呢?让我们一起来初步探寻一下身份证编码的规律。
(二)互助学习,感受身份证编码的规律。
(1)探究身份证编码的一般规律师:身份证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这个号码是怎样组成的?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获得哪些信息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身份证资料。
二、讨论环节
1.小组讨论
(1)什么是公民?
(2)如可成为某个国家的公民?
(3)你是公民吗?
2.小贴士
(1)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2)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3)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警察是有权查验身份证的,我们要必须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懂得保密个人信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
课堂小结
我的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有能证明自己的身份证,要注意保密个人信息。
总结归纳
板书
公民意味着什么
1.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2.认识居民身份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认识身份证
1.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了让大家回去仔细观察一下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并搜集一下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大家都完成了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吗?
注意: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
4. 国籍及其取得方式
(1) 定义: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2) 国籍的取得方式:
依据出生取得,这是取得国籍最普遍的方式,也称为出生国籍,对于出生国籍,我国国籍法的相关规定:
①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比如我们)。
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国外,具有中国国籍(旅游、度假、留学、外出务工等);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不具有中国国籍。
③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
通过加入取得,即通过婚姻关系、收养关系、自愿申请等方式而取得某国国籍,也称为继有国籍。
对于继有国籍,我国国籍法是这样规定的:必须具备两个前提,而且还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两个前提是:申请人必须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申请是出于本人的自愿。
法律规定的条件是:申请人为中国公民的近亲属;定居在中国;有其他正当理由。
只要具备上述两个前提,同时又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条件之一的申请人,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