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与动点问题
(2)过点P作PF垂直AB,垂足为F 因为AQ=t,所以QB=8-t,PB=t由图可知,PF//CE,所以PFCE=PBBC,即PF4=t5, PF=45t,所以S=12QB∙PF=12∙45t(8-t)=-25t2+165t=-25(t-4)2+325故,当t=4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32 5.(1)解:过点C作CE垂直AB,垂足为E 求得CE=4,BE=3,BC=5,所以,当t=5时,P、Q两点停止运动。
(3)当PQ=PB时,过P作PF垂直AB,垂足直为F,则有BF=12 BQ,由PF//CE可得,BFBE=BPBC,即BF3=t5,BF=35t,所以35t=12(8-t),t=4011.当BQ=BP时,有8-t=t,t=4.当QB=QP 时,过Q 作QG 垂直BC ,垂足为G ,则BG=12BP=12t.此时,ΔBGQ~ΔBEC ,所以BG BE =BQ BC,即,12t 3=8-t 4,t=245.所以,当t=4011或4或245时,ΔPQB 为等腰三角形.(2)1.当EFG 在梯形内部,重叠部分面积就是ΔEFG 的面积,∴y=12x 2.2.当2<x≤3时,重叠部分为四边形EMNF,其面积为S ΔEFG -SΔ 因为NF=FC=6-2x ,∴GN=x-(6-2x)=3x-6, GM=1∴2-12•12(3x-6)23.当3≤x ≤6因为EC=6-x, ∴EM=12( ∴y=12•12(6-x)2(3) 当0<x ≤2时,42, 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2时,y 有最大值为 3.当2<x ≤3时,8222当x=187时,y 7当3≤x ≤6时,822当x<6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3时,y综上所述,当x=187时,y。
初三复习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的动态问题(动点)1.如图①,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顶点C D ,在第一象限.点P 从点A 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40E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正方形ABCD 的边长.(2)当点P 在AB 边上运动时,OPQ △的面积S (平方单位)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②所示),求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3)求(2)中面积S (平方单位)与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 取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 (4)若点P Q ,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 沿着AB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 沿着这两边运动时,使90OPQ =∠的点P 有 个.(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a ⎛⎫-- ⎪⎝⎭,.[解] (1)作BF y ⊥轴于F .()()01084A B ,,,,86FB FA ∴==,.10AB ∴=.(2)由图②可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用了10秒. 又1010101AB =÷=,.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3)方法一:作PG y ⊥轴于G ,则PG BF ∥.图①图②GA AP FA AB ∴=,即610GA t=.35GA t ∴=.3105OG t ∴=-.4OQ t =+,()113410225S OQ OG t t ⎛⎫∴=⨯⨯=+- ⎪⎝⎭.即231920105S t t =-++. 19195323210b a -=-=⎛⎫⨯- ⎪⎝⎭,且190103≤≤, ∴当193t =时,S 有最大值. 此时4763311051555GP t OG t ===-=,,∴点P 的坐标为7631155⎛⎫⎪⎝⎭,.(8分)方法二:当5t =时,1637922OG OQ S OG OQ ====,,. 设所求函数关系式为220S at bt =++.抛物线过点()63102852⎛⎫ ⎪⎝⎭,,,,1001020286325520.2a b a b ++=⎧⎪∴⎨++=⎪⎩,31019.5a b ⎧=-⎪⎪∴⎨⎪=⎪⎩,231920105S t t ∴=-++.19195323210b a -=-=⎛⎫⨯- ⎪⎝⎭,且190103≤≤, ∴当193t =时,S 有最大值. 此时7631155GP OG ==,,∴点P 的坐标为7631155⎛⎫⎪⎝⎭,.(4)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性质的简单运用和几何知识,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题目的要求动中取静,相信解决这种问题不会非常难。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专题 重要知识考点提示及例题分析(期末复习)
九年级数学上册专题:二次函数考点提示及例题分析二次函数高频考点及考查题型考点知识提示1.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要关注3点:(1)等号右边是否是整式;(2)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3)二次函数的系数是否不为0。
例题:下列四个函数中,一定是二次函数的是()A.y=1/x2+xB.y=ax2+bx+cC.y=x2—(x+7)2D.y=(x+1)(2x—1)分析:A.自变量的最高次数不是2,故错误;B.a=0时,不是二次函数,故错误;C.原方程可得y=14x—49,是一次函数,故错误;D.原方程可得y=2x2+x—1,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故正确2.二次函数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个工具,要特别注意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题:某公司生产的一种健身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普遍欢迎,每年可在国内、国外市场上全部售完,该公司的年产量为6千件,若在国内市场销售,平均每件产品的利润y1(元)与国内销售数量x(103件)的关系为:5x+90(0<x≤2)y1=—5x+130(2≤x<6)若在国外销售,平均每件产品的利润y2(元)与国外的销售数量t(103件)的关系为:100 (0<t≤2)y2=5t+110(2≤t<6)(1)用的代式表示t为t= 。
当0<x≤4时,y2与x的函数关系为y2= ;当4≤x< 时,y2=100(2)求每年该公司钠售这种健身产品的总利润w(103元)与国内的钠售数量x(103件)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得X+t=6,故t=6-X100 (0<t≤2)y2=5t+110(2≤t<6)当0<x≤4时,2≤6-x<6,即2≤t<6此时y2与的函数关系为:y2=5(6-X)+110=5X+80当4≤x<6时,0≤6-x<4,即0<t≤2此时y2=100故答案为:6-X;5X+80;6(2)分三种情况①当0<x≤2时W=(15x+90)x+(5x+80)(6-x)=10x2+40x+480②当2<x≤4时W=(-5x+130)x+(5x+80)(6-x)= -10x2+80x+480③当4<x<6时,W=(-5x+130)x+100(6-x)= -5x2+30x+6003.易错提示:当给出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中含有字母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专题复习------动点图形的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专题复习------动点图形的最值问题一、教学目标:1. 利用函数图像的性质解决动点图形,如线段最大值,三角形面积最大值,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最小值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二、教学重点:动点三角形面积最大值三、教学难点:动点形成的线段最大值四、教学过程:例1:如图,二次函数322++-=x x y 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1) 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 点E 抛物线在第一象限上的动点,过点E 作EF ∥y 轴交直线BC 于点F ,求线段EF 长度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E 点的坐标(3) 在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BP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CBP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归纳】:斜放三角形面积S ABC∆=练习:求三角形面积例2:如图,已知抛物线562+-=x x y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1)求直线BC 解析式(2)点M 是直线BC 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M 作MN ∥y 轴交直线BC 于点N ,求线段MN 长度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 点的坐标(3)在直线BC 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BP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CBP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 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ACQ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5)点C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点D ,点E 、F 为线段OB 上两个动点,且EF=2,使四边形CEFD 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E 、F 的坐标练习1: 如图1,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3,0),B(1,0),C(0,3)三点,其顶点为D,对称轴是直线l,l与x轴交于点H.(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是该抛物线对称轴l上的一个动点,求△PBC周长的最小值;(3)如图2,若E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E与A、D不重合),过E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F,交x轴于点G,设点E的横坐标为m,△ADF的面积为S.①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②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及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016五区县二模)已知:抛物线l:y=-x2+bx+3交x轴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1交y轴于点C,其对称轴为x=1,抛物线l经过点A,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5,0),交y2轴于点D(0,- 5/2).(1)求抛物线l解析式;2(2)点P为直线x=1上一动点,连接PA,PC,当PA=PC时,求点P的坐标;(3)M为抛物线l2上一动点,过点M作直线MN∥y轴,交抛物线l于点N,求点M自点A运动至1点E的过程中,线段MN长度的最大值.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二次函数中动点图形的最值问题六、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专题课堂(五)二次函数动态变化压轴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3 解:(1)∵抛物线 y=ax2+32x+4 的对称轴是直线 x=3,∴-22a=3, 解得:a=-1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14x2+32x+4.
当 y=0 时,-14x2+32x+4=0,解得:x1=-2,x2=8, ∴点 A 的坐标为(-2,0),点 B 的坐标为(8,0)
(2)当 x=0 时,y=-14x2+32x+4=4,∴点 C 的坐标为(0,4). 设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kx+b(k≠0).
∴S=12PF·OB=-32t2+92t=-32(t-32)2+287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专题课堂(五) 二次函数动态变化压轴题
1.(2018·贵港)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相 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0,-3).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P是第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 PH⊥x轴于点H,与BC交于点M,连接PC. ①求线段PM的最大值; ②当△PCM是以PM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3)存在.设直线AB交y轴于D(0,3),点C关于点D的对称点为C′(0,9) 过点C和C′分别做AB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Q,Q′, 则△QAB和△Q′AB和△ABC的面积相同, 直线QC和Q′C的方程分别为: y=x-3和y=x+9…②,将①,②联立,解得:x=-1或x=3或x=-4, ∴Q点坐标为(-1,-4)或(3,12)或(-4,5)
2.(河南中考)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与 直线y=x+3交于点A(m,0)和点B(2,n),与y轴交于点C. (1)求m,n的值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图①中,把△AOC平移,始终保持点A的对应点P在抛物线上, 点C,O的对应点分别为M,N,连接OP,若点M恰好在直线y=x+3上, 求线段OP的长度; (3)如图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不与点C重合),使△QAB和△ABC的 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专题(四)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动态变化压轴题
(3)由题意知 A,B 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故直线 BC 与对称轴的交点
即为点 M.由 C(0,-2),设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kx-2,把 B(4,0)代
入,得 4k-2=0,解得 k=12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12 x-2.当 x=
3 2
时,y=12
×32
-2=-54
,∴点 M 的坐标是(32
解:(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4x+3
(2)当 x=0 时,y=3,即点 C(0,3),设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kx+n,将点 B(3,0),点 C(0,3)代入 y=kx+n,得3nk=+3n,=0, 解得kn==-3,1,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x+3,过点 P 作 PE∥y 轴,交直线 BC 于点 E,图略, 设点 E 坐标为(t,-t+3),则 PE=-t+3-(t2-4t+3)=-t2+3t,∴S△BCP=S △BPE+S△CPE=12 (-t2+3t)×3=-32 (t-32 )2+287 ,∵-32 <0,∴当 t=32 时, (S△BCP)最大=287
(3)据题意,可知P(t,-2t+3),Q( t,t2-4t-5),由x2-4x-5=-2x+3, 得直线y=-2x+3与抛物线y=x2-4x-5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2,7)和 (4,-5),∵点P在点Q上方,∴-2<t<4,PQ=-2t+3-(t2-4t-5)=-t2 +2t+8=-(t-1)2+9,∴当t=1时,PQ取最大值为9
②S 存在最大值.∵点 A 在 x 轴的非负半轴上,且点 N 在抛物线上,OA=AP=t,
∴点 P,N 的坐标分别为(t,t),(t,-t2+4t),∴AN=-t2+4t(0≤t≤3),∴AN-AP
=(-t2+4t)-t=-t2+3t=t(3-t)≥0,∴PN=-t2+3t.(ⅰ)当 PN=0,即 t=0 或 t=3
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方法技巧专题二次函数中与动点相关的最值问题
-3-
【方法技巧专题】 二次函数中与动点相关的最值问题
类型2 与周长有关的最值问题
(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出最短路径;(2)利用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求出最短路径的长.
-6-
【方法技巧专题】 二次函数中与动点相关的最值问题
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的两个顶点A, B在直线上(定点),另一个顶点C在抛物线上移动 (动点),则S△ABC=12CD·OA.
-7-
【方法技巧专题】 二次函数中与动点相关的最值问题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6mx+5与 y轴的交点为A,与x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B(b,0), 点C(c,0). (1)当b=1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b=1时,如图,E(t,0)是线段 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l交抛物线于点P,求 △APC面积的最大值.
-8-
【方法技巧专题】 二次函数中与动点相关的最值问题
解:(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6x+5.
(2)S△APC=12(-t2+5t)×5=-52
t-
5 2
2 + 1825.
∵-52 <0,∴当t=52时,S△APC有最大值1825.点相关的最值问题
2.如图,抛物线y=x2-bx+3交x轴于点C(1,0),点B, 交y轴于点A,对称轴是直线x=2.已知P是抛物线对称轴 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PAC的周长最小?若存 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连接PA,PC,PB.易知PB=PC, ∴当A,P,B三点共线时,△PAC的周长最 小为AC+AB.易知点P的坐标为(2,1).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一、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1、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与A(1,0),B(- 3,0)两点,(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1)中的抛物线交y轴与C点,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A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1)中的抛物线上的第二象限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B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及△PBC的面积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cbxxy++-=2ABC2、如图,抛物线y=12x2+b x-2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A(-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判断△ABC的形状,证明你的结论;(3)点M(m,0)是x轴上一个动点,当CM+DM的值最小时,求m的值;(4)点P为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问当P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CPB 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的P点坐标及最大面积。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 两点,B点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C(0,-3)点,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表达式;(2)连接PO、PC,并将△POC沿y轴对折,得到四边形POP′C,那么是否存在点P,使得四边形POP′C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4、(2015中大附中一模)如图,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过点A (6,0),B (-2,0),C (0,-3).(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H 是该抛物线第四象限的任意一点,求四边形OCHA 的最大面积;(3)若点Q 在y 轴上,点G 为该抛物线的顶点,且∠GQA =45º,求点Q 的坐标.5、(2016•越秀区一模)如图,已知抛物线y=x 2﹣(m +3)x +9的顶点C 在x 轴正半轴上,一次函数y=x +3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与x 、y 轴分别交于D 、E 两点.(1)求m 的值;(2)求A 、B 两点的坐标;(3)当﹣3<x <1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AB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二、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1、已知:如图抛物线a x x y +-=421过点A (0,3),抛物线1y 与抛物线2y 关于y 轴对称,抛物线2y 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B ,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点Q 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1y 上的一点。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_Q _G _P _O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一、技巧提炼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的常用三种形式(1)、【一般式】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时,通常设解析式为,然后解三元方程组求解;(2)、【顶点式】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抛物线上另一点时,通常设解析式为求解;(3)、【交点式】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的坐标时,通常设解析式为。
2、二次函数y=ax2+bx+c 与x 轴是否有交点,可以用方程ax2+bx+c = 0是否有根的情况进行判定;3、抛物线上有两个点为A (x 1,y ),B (x 2,y )(1)对称轴是直线2x21x x (2)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21221)()(y y x x PQ(3)中点公式: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则线段PQ 的中点M 为222121y y ,x x 。
4、常见考察形式1)已知A (1,0),B (0,2),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找一点C ,使△ABC 是等腰三角形;总结:两圆一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条线段,构造等腰三角形,用的是“两圆一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圆心,线段长度为半径作圆,再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已知A (-2,0),B (1,3),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找一点C ,使△ABC 是直角三角形;总结:两线一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条线段,构造直角三角形,用的是“两线一圆”:分别过已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已知线段的垂线,再以已知线段为直径作圆;5、求三角形的面积:(1)直接用面积公式计算;(2)割补法;(3)铅垂高法;如图,过△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 的“水平宽”(a ),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 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 的“铅垂高”(h ).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BC铅垂高水平宽haAS△ABC=12ah,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九年级上册动点题
九年级上册动点题一、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动点题。
题1:已知二次函数y = -x^2+2x + 3,设点P为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 到x轴的距离为4时,求点P的坐标。
解析:因为点P到x轴的距离为4,所以| y|=4。
1. 当y = 4时:方程-x^2+2x + 3=4,即x^2-2x + 1 = 0。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这里a = 1,b=-2,c = 1),根据求根公式x=frac{-b±√(b^2)-4ac}{2a},Δ=b^2-4ac=(-2)^2-4×1×1 = 0。
解得x = 1,此时点P的坐标为(1,4)。
2. 当y=-4时:方程-x^2+2x + 3=-4,即x^2-2x 7 = 0。
这里a = 1,b=-2,c=-7,Δ=b^2-4ac=(-2)^2-4×1×(-7)=32。
根据求根公式x=(-b±√(Δ))/(2a)=(2±√(32))/(2)=1±2√(2)。
此时点P的坐标为(1 + 2√(2),-4)和(1-2√(2),-4)。
题2:二次函数y = x^2-2x 3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M为抛物线上一动点,若△ MBC的面积等于△ ABC的面积,求点M的坐标。
解析:1. 先求A、B、C三点的坐标:对于y = x^2-2x 3,令y = 0,则x^2-2x 3 = 0,因式分解得(x 3)(x+1)=0,解得x=-1或x = 3,所以A(-1,0),B(3,0)。
令x = 0,得y=-3,所以C(0,-3)。
那么△ ABC的面积S_△ ABC=(1)/(2)× AB× OC,AB = 3 (-1)=4,OC = 3,所以S_△ ABC=(1)/(2)×4×3 = 6。
2. 设点M的坐标为(m,m^2-2m 3)。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汇编(含答案)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汇编(含答案)二次函数的动态问题(动点)正方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8,4),顶点C,D在第一象限。
点P从点A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E(4,0)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
当点P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 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解:作BF⊥y轴于F。
则FB=8,FA=6,AB=10.2) 当点P在AB边上运动时,△OPQ的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
求P,Q两点的运动速度。
解:由图可知,点P从点A运动到点B用了10秒。
又AB=10,故P,Q两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
3) 求(2)中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
解:方法一:作PG⊥y轴于G,则PG∥BF。
由相似三角形可得:GA/AP=FA/AB,即6/10=t/AP,故GA=3/5t。
又OG=10-3/5t,OQ=4+t。
则S=1/2×OQ×OG=1/2×(t+4)×(10-3/5t)=-3/10t²+19/5t+20.对XXX求导得:S'=(-6/5)t+19/5,令其为0,解得t=19/3.此时S有最大值。
此时GP=76/15,OG=31/5,P的坐标为(76/15,31/5)。
方法二:当t=5时,OG=7,OQ=9,S=63/2.设所求函数关系式为S=at²+bt+20.抛物线过点(5,63/2),则a=-3/10,b=19/2.代入可得S=-3/10t²+19/2t+20.同样可得最大值时t=19/3,P的坐标为(76/15,31/5)。
4) 若点P,Q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沿着AB边运动时,∠XXX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边运动时,∠XXX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二次函数动点综合题 (二次函数与四边形,三角形)
专题:二次函数动点综合题(二次函数与四边形,三角形)教学目标:1. 学生经历课上对简单动点问题的讲解,对简单动点问题的解题方法有初步的理解;2. 经历较复杂背景下,动点问题的求解方法解题策略的归纳提升;3. 在自主解题、师生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等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体会探索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应用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二次函数与四边形形状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寻找运动中的特殊位置,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 教师导学:本节课目标导学:点动、线动、面动构成的问题称为动态题.近几年来中考23题多是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综合题。
(一)常见考点:(1)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2)与动点有关的存在性问题(直角、等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等)(3)函数类最值问题(4)运动问题中特殊位置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大胆猜想)本节课主要解决与动点有关的存在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策略(二)解题策略:动点(线、面)→画出符合条件的静态图形→设出关键点坐标→建立模型(方程)→解方程求解符合条件的点坐标→验证符合题意二、讲解问题的(1)—(3) 抛物线 与x 轴交与A,By 轴交与C 点,且B (1,0).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 ,点P 横坐标m ,且-3<m<0,过点P 做y 轴的平行线交轴和直线AC 与点D 和E.1.求抛物线及直线AC 的函数关系式2.连接PC ,求出当PEC 是直角三角形时m3.二象限是否存在一点M ,使四边形PCBM4342-+=bx x y说明:(1)(2)学生基本能在学生层面解决,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进行归纳提升,分类问题,分类的标准,借助手中的尺子,动中取静。
(3)连接BC,PC,过点P做BC的平行线,过点B做PC的平行线交与点M①求p点坐标②利用平移法求M点坐标。
说明:学生讲解,体会解题策略,个别学生梳理,讲解分析,教师归纳动点问题的研究策略:关键点坐标——平移——构建方程——解方程——验证(学生完成板书)解答略三、一题多变,提升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练(1)线段和差最值——将军饮马1.如图,抛物线y=﹣12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点A的坐标为(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3)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CM的周长最小时,求点M的坐标.2.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0)、C(0,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已知抛物线y=2x -+mx+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B 的坐标为(3,0),(1)求m 的值及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点P 是抛物线对称轴l 上的一个动点,当PA+PC 的值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4.如图,已知抛物线2(0)y ax bx c a =++≠的对称轴为直线1x =-,且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其中(1,0)A ,(0,3)C .(1)若直线y mx n =+经过B 、C 两点,求直线BC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1x =-上找一点M ,使点M 到点A 的距离与到点C 的距离之和最小,求出点M 的坐标;(3)设点P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1x =-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 ∆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坐标.5.如图,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交于点A ,B ,AB =2,与y 轴交于点C ,对称轴为直线x =2.(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设D 为抛物线的顶点,连接DA 、DB ,试判断△AB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设P 为对称轴上一动点,要使PC ﹣PB 的值最大,求出P 点的坐标.6.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mx 2+3mx ﹣274m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顶点D 和点B 关于过点A 的直线l :y= (1)求A 、B 两点的坐标及二次函数解析式;(2)如图2,作直线AD ,过点B 作AD 的平行线交直线1于点E ,若点P 是直线AD 上的一动点,点Q 是直线AE 上的一动点.连接DQ 、QP 、PE ,试求DQ+QP+PE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将二次函数图象向右平移3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象上存在一点M ,其横坐标为3,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MAF=45°?若存在,请求出点F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线段最值问题1.如图,抛物线25y ax bx =++与x 轴交于()1,0A -、()5,0B 两点,直线334y x =-+与y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D .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 作直线PF x ⊥轴于点F ,交直线CD 于点E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 在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当5PE EF =时,求点F 的坐标;()3若点E ’是点E 关于直线PC 的对称点,当点E ’落在y 轴上时,请直接写出m 的值.2.如图,已知抛物线2(0)y ax bx c a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2,0)A 、(0,4)B ,点P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过点P 作PC x ⊥轴于点C ,交抛物线于点D . (1)若0a b +=.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当线段PD 的长度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2)当点P 的横坐标为1时,是否存在这样的抛物线,使得以,,B P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抛物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一次函数1y=x+22分别交y轴、x轴于A、B两点,抛物线y=﹣x2+bx+c过A、B两点.(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作垂直x轴的直线x=t,在第一象限交直线AB于M,交这个抛物线于N.求当t取何值时,MN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在(2)的情况下,以A、M、N、D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求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4.已知抛物线(是常数)经过点.(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2)P(m,t)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①当点落在该抛物线上时,求的值;②当点落在第二象限内,取得最小值时,求的值.(3)三角形面积最值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x+2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二次函数y2x2+bx+c的图象经过B,C两点,且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12(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1,点D是抛物线第四象限上的一动点,连接DC,DB,当S△DCB=S△ABC时,求点D坐标;(3)如图2,在(2)的条件下,点Q在CA的延长线上,连接DQ,AD,过点Q作QP∥y轴,交抛物线于P,若∠AQD=∠ACO+∠ADC,请求出PQ的长.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经过A(﹣3,0)、B(1,0)两点,其顶点为D,连接AD,点P是线段AD上一个动点(不与A、D重合).(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顶点D的坐标;(2)如图1,过点P作PE⊥y轴于点E,连接AE.求△PAE面积S的最大值;(3)如图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OAPQ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A(-4,0),B(0,-4),C(2,0)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的横坐标为m,△AMB的面积为S.求S 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3)若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是直线y=-x上的动点,判断有几个位置能够使得点P、Q、B、 O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相应的点Q的坐标.4.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5经过A(﹣5,0),B(﹣4,﹣3)两点,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顶点为D,连结CD.(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设点P的横坐标为t.①当点P在直线BC的下方运动时,求△PBC的面积的最大值;②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BCD?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直线132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C ,经过点,A C 的抛物线23y ax bx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点()2,0B ,点D 是抛物线上一点,过点D 作DE x⊥轴于点E ,连接,AD DC ,设点D 的横坐标为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D 在第三象限,设DAC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D 的坐标;()3连接BC ,若EAD OBC ∠=∠,请直接写出此时点D 的坐标.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m ,m ),点B 的坐标为(n ,﹣n ),抛物线经过A 、O 、B 三点,连接OA 、OB 、AB ,线段AB 交y 轴于点C ,已知实数m 、n (m <n )分别是方程x 2﹣2x ﹣3=0的两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 为线段O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B 重合),直线PC 与抛物线交于D 、E 两点(点D 在y 轴右侧),连接OD 、BD ①当△OPC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 ②求△BOD 面积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点D 的坐标.7.如图,已知抛物线y=-x2+mx+3与x轴交于点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点B的坐标为(3,0),抛物线与直线y=-32x+3交于C、D两点.连接BD、AD.(1)求m的值.(2)抛物线上有一点P,满足S△ABP=4S△ABD,求点P的坐标.(4)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cm,点E、F同时从C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分别沿CB﹣BA、CD﹣DA运动,到点A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AEF的面积为S(cm2),则S(cm2)与t(s)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2.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16 cm,AD为BC边上的高,动点P 从点A出发,沿A→D方向以2 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过P点作矩形PDFE(E点在AC 上),设△ABP的面积为S1,矩形PDFE的面积为S2,运动时间为t秒(0<t<8).(1)经过几秒钟后,S1=S2?(2)经过几秒钟后,S1+S2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如图,在ABC 中,B 90∠=,AB 12cm =,BC 24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着边AB 向点B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不与点B 重合),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着边BC 向点C 以4cm /s 的速度移动(不与点C 重合).若P 、Q 两点同时移动()t s ; 1()当移动几秒时,BPQ 的面积为232cm .2()设四边形APQC 的面积为()2S cm ,当移动几秒时,四边形APQC 的面积为2108cm ?4.如图,已知等腰直角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的边长均为厘米,与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点与点重合,让以每秒厘米的速度向左运动,最终点与点重合,则重叠部分面积(厘米)与时间(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5)四边形面积最值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原点的左侧,B点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C(0,﹣3)点,点P是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出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时的P点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3)在直线BC找一点Q,使得△QOC为等腰三角形,写出Q点坐标.2.已知,如图抛物线y=ax2+3ax+c(a>0)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 在点B左侧.点B的坐标为(1,0),OC=3O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D是线段AC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3)若点E在x轴上,点P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A,C,E,P为顶点且以AC为一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抛物线y=ax 2+bx+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1,0),与y 轴交于点C (0,3),其对称轴l 为x=﹣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2)若动点P 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动点N 在对称轴l 上.①当PA⊥NA,且PA=NA 时,求此时点P 的坐标;②当四边形PABC 的面积最大时,求四边形PABC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4.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的图象经过点()2,4A 与()6,0B . ()1求a ,b 的值;()2点C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A ,B 两点之间的一动点,横坐标为(26)x x <<,写出四边形OACB 的面积S 关于点C 的横坐标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S 的最大值.(6)其它几何问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1,0)A ,且当0x =和5x =时所对应的函数值相等.一次函数3y x =-+与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图象分别交于B ,C 两点,点B 在第一象限.(1)求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表达式. (2)连接AB ,求AB 的长.(3)连接AC ,M 是线段AC 得中点,将点B 绕点M 旋转180︒得到点N ,连接AN ,CN ,判断四边形ABCN 的性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在原点O ,经过点A (1,14);点F (0,1)在y 轴上.直线y=﹣1与y 轴交于点H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P 是(1)中图象上的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y=﹣1交于点M ,求证:FM 平分∠OFP;(3)当△FPM 是等边三角形时,求P 点的坐标.。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动点问题》专题教学设计29中黄昌军《动点问题》专题地位概述:动点问题是最常见的综合题,而且纵观近年来的宜昌中考压轴题中,动点问题几乎是必考题。
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和圆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函数常规综合题,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如: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已知一根的方程的另一根)、特殊到一般思想、建模思想、数形结合、转化思想(例如:解析式联立解方程组求图象交点坐标等)、分类与整合思想、配方法以及待定系数法等。
学情分析:学生在解答动点问题时主要体现出信心不够,总认为压轴题不是自己能解决的,这些学生往往把解压轴题和做选择题的效果等同起来,认为做不出最后的结果就是没做出来,不如不做,殊不知,综合题的解答是分步得分的,不像选择题那么主观;而且入手第一问的设计往往面向全体学生,非常简单,根据几何直观、数形结合直接得到答案,相当于一个选择题水平;第二问在前一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第三、四问往往是在在运动变化中去解决问题,几个问题的设计难度呈螺旋上升,由特殊到一般,第一二问的相对单一的过程阅读评价到第三、四问综合能力要求相结合。
因此动点问题不是什么令人望而生畏的问题,而是全体学生都能有所作为的,是用来贯彻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理念的载体。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掌握根据具体条件判断函数类型,列出函数关系式的方法;2.能够从已知条件和函数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形析数,以数释形”,根据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提高解决函数综合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答分步设问的综合题,让学生体会一些应考得分技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二、教学重难点从已知条件和函数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形析数,以数释形”,根据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提高解决函数综合问题的能力。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专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解答综合练习题(附答案)1.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图象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 ,纵坐标y 的对应值如表:x… ﹣4 ﹣3 ﹣2 1 2 …y … ﹣ 0 0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图中画出此二次函数的图象;(3)结合图象,直接写出当﹣4≤x <0时,y 的取值范围 .2.已知抛物线y =ax 2﹣2ax +c 经过点(5,),(0,﹣1).(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2)点M (x 1,y 1),N (x 2,y 2)在抛物线上,且x 2=x 1+3,若y 1,y 2始终小于0,求x 1的取值范围.3.如图,已知抛物线过A 、B 、C 三点,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3,0),且3AB =4OC .(1)求点C 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关系式,并求出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y =a 2+bx +c 的顶点为(,﹣),它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B ,AB =5,交y 轴于点C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1≤x<5时,写出该二次函数y的取值范围;(3)将抛物线向上平移m个单位长度,当抛物线与坐标轴有且只有2个公共点,求m 的值;(4)对于这个二次函数,若自变量x的值增加4时,对应的函数值y增大,求满足题意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5.已知:二次函数y=x2﹣(a+3)x+a+2(a为常数).(1)若该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非原点),求a的值;(2)若该函数图象与x轴相交于A(x1,0),B(x2,0)两点,x1<x2,与y轴相交于点C(0,c),c>0,且满足x12+x22﹣x1x2=7.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 AC是以A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已知二次函数y=x2﹣2mx+m2﹣4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且与y轴交于D点.(1)当点B、D都在坐标系的正半轴,且△BOD为等腰三角形,求二次函数解析式;(2)当m=﹣2时,将函数y=x2﹣2mx+m2﹣4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Ω.当直线y=2x+n与图象Ω仅有两个公共点时,求实数n的取值范围.7.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A(1,﹣4),且过点B(3,0).(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将该二次函数图象经过怎样的一次平移,可使平移后所得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8.已知二次函数y=x2+mx+n(m,n为常数).(1)若m=﹣2,n=﹣4,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值;(2)若n=3,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1只有一个公共点,求m的值;(3)若n=m2,且3m+4<0,当x满足m≤x≤m+2时,y有最小值13,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9.直线y=﹣x﹣1与抛物线y=ax2+4ax+b交于x轴上A点和另一点D,抛物线交y轴于C 点,且CD∥x轴,求抛物线解析式.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ax2+bx﹣6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直线y=x﹣m交x轴于点B,交y轴于点C,且OA=OB.(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为第三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连接BP、PC,设点P的横坐标为t,△PBC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过点C作CD∥x轴交BP的延长线于点D,连接AD,若∠ADB+∠DCB=180°,求t的值.1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2,0),B(3,0)两点,且函数有最大值为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0),B(0,﹣3)和C(3,12).(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出图象的顶点D的坐标;(2)设点M(x1,y1),N(1,y2)在该抛物线上,若y1≤y2,直接写出x1的取值范围.13.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已知OA=2OB=2OC=4.(1)求抛物线解析式:(2)若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DE的一直角边在x轴上,请问抛物线平移后能否同时经过D,E两点?若能,请说明平移方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4.抛物线y=ax2﹣2ax+m经过点A(﹣1,0),与x轴另一交点为B,交y轴负半轴于C 点,且S△CAB=6(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点M,使△AMC的面积为9,请求出M点的坐标.15.如图,已知抛物线y=﹣x2+4x+m与x轴交于A,B两点,AB=2,与y轴交于C.(1)求抛物线解析式;(2)求P为对称轴上一点,要使P A+PC最小,求点P的坐标.16.阅读下面的材料:小明在学习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若1≤x≤m,求二次函数y=x2﹣6x+7的最大值.他画图研究后发现,x=1和x=5时的函数值相等,于是他认为需要对m进行分类讨论.他的解答过程如下:∵二次函数y=x2﹣6x+7的对称轴为直线x=3,∴由对称性可知,x=1和x=5时的函数值相等.∴若1≤m<5,则x=1时,y的最大值为2;若m≥5,则x=m时,y的最大值为m2﹣6m+7.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1)当﹣2≤x≤4时,二次函数y=2x2+4x+1的最大值为;(2)若p≤x≤2,求二次函数y=2x2+4x+1的最大值;(3)若t≤x≤t+2时,二次函数y=2x2+4x+1的最大值为31,则t的值为.17.已知y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bx+b2+b﹣5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1)求b的取值范围;(2)若b取满足条件的最大整数值,当m≤x≤时,函数y的取值范围是n≤y≤6﹣2m,求m,n的值;(3)若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b≤x≤b+3的情况下,对应函数y的最小值为,求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二次函数y=x2+bx+c.(1)当b=﹣2时,①若c=4,求该函数最小值;②若2≤x≤3,则此时x对应的函数值的最小值是5,求c的值;(2)当c=2b时,若对于任意的x满足b≤x≤b+2且此时x所对应的函数值的最小值是12,直接写出b的值.19.已知抛物线F:y=x2+bx+c(b、c为常数).(1)当b=﹣2,c=2,且m≤x≤m+1时,求函数y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若抛物线过(﹣3,0),当﹣3≤x≤0时,函数的最小值为﹣4,求函数解析式;(3)当c=b2,且b≤x≤b+3时,最小值为21,求函数解析式;(4)若抛物线过点A(0,﹣2)、B(3,1),设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C,点D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记抛物线在A、B之间的部分为图象G(包含A、B两点).若直线CD与图象G有公共点,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点D纵坐标t的取值范围;(5)把函数F沿着直线y=c翻折,得到的函数x<0的部分记作F1,原函数F的x≥0的部分记作F2,F1和F2合起来组成函数W,若b=﹣4,且c﹣1≤x≤c时函数W的最大值为1,则c的值为.20.已知二次函数y=x2+2bx+c(b、c为常数).(Ⅰ)当b=1,c=﹣3时,求二次函数在﹣2≤x≤2上的最小值;(Ⅱ)当c=3时,求二次函数在0≤x≤4上的最小值;(Ⅲ)当c=4b2时,若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2b≤x≤2b+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最小值为21,求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1.已知函数y=﹣x2+(m﹣1)x+m(m为常数).(1)试说明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始终有交点;(2)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都在函数y=(x+1)2的图象上;(3)当﹣2≤m≤3时,求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22.已知二次函数y=x2+2(m﹣1)x﹣4m﹣1(m为常数).(1)若函数y=x2+2(m﹣1)x﹣4m﹣1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关于x的方程4x2+4(m﹣1)x﹣4m﹣1=0的根是;(2)若不论m取何值,该函数图象的顶点都在一个新的二次函数图象上,求此新函数的解析式;(3)若该函数的顶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5≤y<﹣2时,求m的取值范围.23.已知抛物线C1:y1=a(x﹣h)2+2,直线l:y2=kx﹣kh+2(k≠0).(1)求证:直线l恒过抛物线C的顶点;(2)若a>0,h=1,当t≤x≤t+3时,二次函数y1=a(x﹣h)2+2的最小值为2,求t 的取值范围.(3)点P为抛物线的顶点,Q为抛物线与直线l的另一个交点,当1≤k≤3时,若线段PQ(不含端点P,Q)上至少存在一个横坐标为整数的点,求a的取值范围.24.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4,0)、B(﹣1,0)、C(0,4)三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如图1,点D是在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的一点,DN⊥AC于点N,DM∥y轴交AC 于点M,求△DMN周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D的坐标;(3)如图2,点P为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OP,OP与AC相交于点Q,求的最大值.25.已知抛物线y=ax2+bx﹣1(a>0)经过点(2,﹣1),当1﹣2m≤x≤1+3m时,y的最小值为﹣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n<x<n+1时,y的取值范围是2n+1<y<2n+4,求n的值.参考答案1.解:(1)由题意,设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3)(x﹣1),∵二次函数经过点(﹣2,),∴﹣3a=,∴a=﹣,∴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3)(x﹣1)=﹣x2﹣x+;(2)y=﹣x2﹣x+=﹣(x+1)2+2,顶点为(﹣1,2),描点、连线,画出图形如图所示:(3)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4≤x<0时,y的取值范围是﹣≤y≤2,故答案为:﹣≤y≤2.2.解:(1)把点(5,),(0,﹣1)代入y=ax2﹣2ax+c得:,解得:,∴y=x2﹣x﹣1=(x﹣1)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2)y=x2﹣x﹣1=(x2﹣2x﹣8)=(x﹣4)(x+2),∵点M(x1,y1),N(x2,y2)在抛物线上,且x2=x1+3,∴y1=(x1﹣4)(x1+2),y2=(x2﹣4)(x2+2)=(x1﹣1)(x1+5),∵y1,y2始终小于0,∴(x1﹣4)(x1+2)<0,(x1﹣1)(x1+5)<0,∴﹣2<x1<4,﹣5<x1<1,∴﹣2<x1<1.3.解:(1)∵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3,0),∴OA=1,OB=3,∴AB=4,∵3AB=4OC,∴OC=3,∴C点坐标为(0,3);(2)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x﹣3),把C(0,3)代入得a×1×(﹣3)=3,解得a=﹣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x﹣3)=﹣x2+2x+3,∵a=﹣1<0,∴当x=﹣=1时,y最大值==4.4.解:(1)由题意得=,即x A+x B=3,x A﹣x B=5,联立方程,解得,∴点A坐标为(4,0),点B坐标为(﹣1,0),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把(4,0)代入得0=a﹣,解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即y=x2﹣3x﹣4.(2)∵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当x=时,y取最小值为﹣,∵5﹣>﹣(﹣1),∴当x=5时,用取最大值,把x=5代入y=x2﹣3x﹣4得y=6.故答案为:﹣≤y<6.(3)∵抛物线y=x2﹣3x﹣4与x轴有2个交点,与y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向上移动至顶点落在x轴上满足题意,∴﹣+m=0,解得m=,抛物线向上移动至经过原点时满足题意,即﹣4+m=0,解得m=4,综上所述,m=或m=4.(4)∵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当x与x+4所对应y值相等时,=,∴x=﹣,∴x>﹣满足题意.5.解:(1)∵抛物线与y一定有一个交点,而抛物线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a+3)2﹣4(a+2)=0,整理得a2+2a+1=0,解得a1=a2=﹣1,即a的值为﹣1;(2)①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a+3,x1•x2=a+2,而x12+x22﹣x1x2=7,∴(x1+x2)2﹣3x1•x2=7,∴(a+3)2﹣3(a+2)=7,整理得a2+3a﹣4=0,解得a1=﹣4,a2=1,而c>0,即a+2>0,∴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x+3;②存在.当y=0时,x2﹣4x+3=0,解得x1=1,x2=3,则A(1,0),B(3,0),当x=0时,y=x2﹣4x+3=3,则C(0,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1),如图,AC==,当AP=AC时,P1(2,3);当CP=CA时,CP2=,而CP1=2,则P2P1==,则P2(2,3+),同样方法得到P1P3=,所以P3(2,3﹣),∴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为(2,3)或(2,3+)或(2,3﹣).6.解:(1)令y=0得x2﹣2mx+m2﹣4=0,解得x1=m﹣2,x2=m+2,∴A(m﹣2,0),B(m+2,0),D(0,m2﹣4),∵点D在y轴正半轴,∴m2﹣4>0,设存在实数m,使得△BOD为等腰三角形,则BO=OD,即|m+2|=m2﹣4,①当m+2>0时,m2﹣4=m+2,解得m=3或m=﹣2(舍去);②当m+2<0时,m2﹣4+m+2=0,解得m=1或m=﹣2(都舍去);③当m+2=0时,点O、B、D重合,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m=3.故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6x+5.(2)当m=﹣2时,y=x2+4x,则A(﹣4,0),B(0,0)顶点为(﹣2,﹣4),因为直线y=2x+n与图象Ω有两个公共点,则当直线y=2x+n过A点时n=8,当直线y=2x+n过B(0,0)时,n=0,当直线y=2x+n与y=﹣x2﹣4x只有一个公共点时,n=9,根据图象,可得0<n<8或n>9.7.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4,由题意,得∴0=a(3﹣1)2﹣4,∴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1,当y=0时,x1=3,x2=﹣1,∴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是(﹣1,0)或(3,0)∴由抛物线的图象特征可以得出将抛物线向左平移3个单位时,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经过原点;所得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抛物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时,抛物线的对称轴左侧经过原点,所得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抛物线向上平移3个单位时,抛物线经过原点,所得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抛物线向上平移4个单位时,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所得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两个交点.8.解:(1)当m=﹣2,n=﹣4时,y=x2﹣2x﹣4=(x﹣1)2﹣5∴当x=1时,y最小值=﹣5;(2)当n=3时,y=x2+mx+3,令y=1,则x2+mx+3=1,由题意知,x2+mx+3=1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2﹣8=0,∴m=;(3)由3m+4<0,可知m,∴m≤x≤m+2,抛物线y=x2+mx+m2的对称轴为x=,∵m,∴,∴对称轴为x=,∴在m≤x≤m+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m+2,y有最小值为13,∴(m+2)2+m(m+2)+m2=13,即m2+2m﹣3=0,解得m=1或m=﹣3,而m,∴m=﹣3,此时,y=x2﹣3x+9.9.解:如图,∵直线y=﹣x﹣1交于x轴上A点,∴A(﹣1,0),∵抛物线y=ax2+4ax+b交于x轴上A点,∴a﹣4a+b=0,∴b=3a,由抛物线y=ax2+4ax+b可知C(0,b),∵CD∥x轴,∴C、D是对称点,且D的纵坐标为b,∵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2,∴D(﹣4,b),∵点D在直线y=﹣x﹣1上,∴b=4﹣1=3,∴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x+3.10.解:(1)∵抛物线y=ax2+bx﹣6与y轴交于点C,∴点C(0,﹣6),∵直线y=x﹣m交y轴于点C,∴﹣m=﹣6∴m=6,∴直线y=x﹣6,∴当y=0时,x=6,∴点B(6,0),∴OB=6∵OA=OB,∴OA=7,∴点A(﹣7,0),∴∴∴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6;(2)如图1,过点P作PH∥AB交BC于点H,∵点P的横坐标为t,∴点P(t,t2+t﹣6)∴t2+t﹣6=x﹣6,∴x=t2+t∴S=×6×(t2+t﹣t)=t2﹣t;(3)如图2,作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E,BF平分∠ABC,交对称轴于点F,连接AF,DF,∵点C(0,﹣6),点A(﹣7,0),点B(6,0),∵OB=6,OC=6,AB=13,∴∠OBC=60°,∵DC∥AB,∴∠DCB+∠ABC=180°,∴∠DCB=120°,∵∠ADB+∠DCB=180°,∴∠ADB=60°,∵抛物线y=x2+x﹣6的对称轴为x=﹣;∴点E坐标为(﹣,0),AF=BF,BE==AE,∵BF平分∠ABC,∴∠ABF=30°,且AF=BF,∴∠F AB=30°,EF⊥AB,∴∠AFB=180°﹣∠F AB﹣∠FBA=120°,EF=,BF=,∴∠AFB=2∠ADB∴点D在以点F为圆心,BF为半径的圆上,设点D(x,﹣6)∴DF=BF∴(﹣﹣x)2+(6﹣)2=()2,∴x=﹣4,∴点D(﹣4,﹣6),且点B(6,0)∴BD解析式为:y=x﹣,∴解得(舍去),∴t=﹣11.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2,0),B(3,0)两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函数有最大值为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3),把(,2)代入得a×(+2)(﹣3)=2,解得a=﹣,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x2+x+.12.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bx+c,把A(﹣1,0),B(0,﹣3)和C(3,12)代入,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2x2﹣x﹣3,∵y=2x2﹣x﹣3=,∴顶点D的坐标为(,﹣);(2)∵抛物线y=2x2﹣x﹣3的对称轴为直线x=,∴N(1,y2)关于直线x=的对称点为(,﹣2),∵M(x1,y1),N(1,y2)在该抛物线上,且y1≤y2,∴﹣≤x1≤1.13.解:(1)∵OA=2OB=2OC=4,∴OB=OC=2,∴A(﹣4,0)、B(2,0)、C(0,2),将A(﹣4,0)、B(2,0)、C(0,2)代入抛物线y=ax2+bx+c得:,解之得a=﹣,b=﹣,c=2,∴y=﹣,(2)抛物线平移后能同时经过点D、E两点,理由如下:∵BD=BE=4,∴E(2,4),D(6,0),设抛物线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将E、D坐标代入得,解之得m=2,k=4,∴平移后抛物线顶点为(2,4),∵原抛物线顶点为(﹣1,),∴将原来抛物线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后能同时经过D、E两点.14.解:(1)设B的坐标为(x,0),∵抛物线y=ax2﹣2ax+m,A(﹣1,0),当y=0时,ax2﹣2ax+m=0,∴﹣1+x=2,∴x=3,∴B(3,0),∴AB=1+3=4,∵S△CAB=×4•×OC=6,∴OC=3,∴C(0,﹣3),把A(﹣1,0)和C(0,﹣3)代入抛物线y=ax2﹣2ax+m得:,解得:a=1,m=﹣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设M的坐标为(x,x2﹣2x﹣3),分别过点A、M作y轴的平行线,过C作x轴的平行线,交前面平行线于D、E,连接AM,如图所示:则△AMC的面积=梯形ADEM 的面积﹣△ACD的面积﹣△CEM的面积=(3+x2﹣2x﹣3+3)(1+x)﹣×3×3﹣x (x2﹣2x﹣3+3)=9,解得:x=(负值舍去),∴x2﹣2x﹣3=,∴M点的坐标为(,).15.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点A与点B是抛物线的对称点,而AB=2,∴A点坐标为(1,0),B点坐标为(3,0),∴抛物线解析式为y=﹣(x﹣1)(x﹣3)=﹣x2+4x﹣3;(2)连接BC,交直线x=2于点P,则P A=PB,∴P A+PC=PB+PC=BC,∴此时P A+PC最小,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把C(0,﹣3),B(3,0)代入得,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当x=2时,y=x﹣3=2﹣3=﹣1,∴P点坐标为(2,﹣1).16.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当﹣2≤x≤4时,二次函数y=2x2+4x+1的最大值为:2×42+4×4+1=49;(2)∵二次函数y=2x2+4x+1的对称轴为直线x=﹣1,∴由对称性可知,当x=﹣4和x=2时函数值相等,∴若p≤﹣4,则当x=p时,y的最大值为2p2+4p+1,若﹣4<p≤2,则当x=2时,y的最大值为17;(3)t<﹣2时,最大值为:2t2+4t+1=31,整理得,t2+2t﹣15=0,解得t1=3(舍去),t2=﹣5,t≥﹣2时,最大值为:2(t+2)2+4(t+2)+1=31,整理得,(t+2)2+2(t+2)﹣15=0,解得t1=1,t2=﹣7(舍去),所以,t的值为1或﹣5.17.解:(1)由题意知,Δ>0,即,∴﹣4b+20>0,解得:b<5;(2)由题意,b=4,代入得:y=x2﹣4x+3,∴对称轴为直线,又∵a=1>0,函数图象开口向上,∴当m≤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y=n=;当x=m时,y=6﹣2m=m2﹣4m+3,m2﹣2m﹣3=0,解得:m1=﹣1,m2=3(不合题意,舍去);∴m=﹣1,n=;(3)∵,∴对称轴为x=0.5b,开口向上,∴①当b≤0.5b≤b+3,即﹣6≤b≤0时,函数y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有b﹣5=,∴b=(不合题意,舍去);②当b+3<0.5b,即b<﹣6时,取值范围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b+3时,y最小值=,代入得:,b2+16b+15=0,解得:b1=﹣15,b2=﹣1(不合题意,舍去),∴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③当0.5b<b,即b>0时,取值范围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b时,y最小值=,代入得:,b2+4b﹣21=0,解得:b1=﹣7(不合题意,舍去),b2=3,∴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或.18.解:(1)①由题意,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4=(x﹣1)2+3,∴顶点坐标为(1,3),∴函数的最小值为3.②∵y=x2﹣2x+c,∴对称轴是直线x=1,∵2≤x≤3,则此时x对应的函数值的最小值是5,∴x=2时,y=5,∴5=4﹣4+c,∴c=5.(2)当c=2b时,y=x2+bx+2b,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①当﹣<b,即b>0时,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b≤x≤b+2的情况下,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b时,y=b2+b•b+2b=2b2+2b最小值,∴2b2+2b=12,解得,b1=﹣3(舍去),b2=2;②当b≤﹣≤b+2时,即﹣≤b≤0,∴x=﹣,y的值最小,∴b2﹣+2b=12,方程无解.③当﹣>b+2,即b<﹣,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b≤x≤b+2的情况下,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当x=b+2时,y=(b+2)2+b(b+2)+2b=2b2+8b+4为最小值,∴2b2+8b+4=12.解得,b1=﹣2+2(舍去),b2=﹣2﹣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b的值为2或﹣2﹣2.19.解:(1)∵b=﹣2,c=2,∴y=x2﹣2x+2=(x﹣1)2+1,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1,①当m+1<1时即m<0,在对称轴的左边,y随x的增大而减小,∴y max=f(m)=m2﹣2m+2,y min=f(m+1)=m2+1,②当0≤m<时,1≤m+1<,对称轴x=1取得最小值,∴y max=f(m)=m2﹣2m+2,y min=f(1)=1,③当<m≤1时,<m+1≤2,对称轴x=1取得最小值,∴y max=f(m+1)=m2+1,y min=f(1)=1,④当m>1时,在对称轴的右边,y随x的增大而增大,∴y max=f(m+1)=m2+1,y min=f(m)=m2+2m+2,(2)∵抛物线过(﹣3,0),∴9﹣3b+c=0,∵当﹣3≤x≤0时函数最小值为﹣4,抛物线对称轴为,∴(﹣3,0)点在对称轴的左侧,不能在对称轴的右侧,①当﹣3<<0时,即0<b<6时,y min=f()=+c=﹣4,∴b=2,c=﹣3,y=x2+2x﹣3,②当>0时,即b<0,y min=f(0)=c=﹣4,∴b=(不符合舍去),故函数解析式为y=x2+2x﹣3,(3)∵c=b2,∴y=x2+bx+b2,抛物线对称轴为,①当b+3≤时,即b≤﹣2,∴y min=f(b+3)=3b2+9b+9=21,∴b=﹣4,c=16,y=x2﹣4x+16,②当b<<b+3时,即﹣2<b<0时,∴f(b)=3b2,f(b+3)=3b2+9b+9,f(b+3)>f(b),f(b)=21,b=(舍去),f(b+3)<f(b),f(b+3)=21,b=﹣4或者b=1(舍去),∴y=x2﹣4x+16,③当b>时,即b>0时,∴y min=f(b)=3b2=21,∴b=或(舍去),∴c=7,y=x2+x+7,∴综上所述解析式y=x2﹣4x+16或y=x2+x+7,故函数解析式为y=x2﹣4x+16或y=x2+x+7,(4)∵抛物线过A、B点,∴b=﹣2,c=﹣2,y=x2﹣2x﹣2,∵点B和点C关于原点对称,B(3,1),∴C(﹣3,﹣1),∴设D(1,t),CD所在的直线为L CD,①L CD过点B(与G刚好有交点),设L CD:y=kx+b,将C(﹣3,﹣1),B(3,1)代入y=kx+b,得y=x,∴t=,②L CD与G相切,即与图象只有一个交点,设L CD:y=kx+b,将C(﹣3,﹣1),D(1,t)代入y=kx+b,得y=x+,联立直线和抛物线解析式得,得x2﹣=0,∴Δ=﹣4×=0∴t=﹣33﹣16,∴(﹣33﹣16)≤t≤,故答案为:(﹣33﹣16)≤t≤,(5)∵b=﹣4,∴y=x2﹣4x+c,抛物线对称轴x=2,则函数W仍为原函数,①当c<2时,y max=f(c﹣1)=1,∴c=1,②当2<c<3时,f(c﹣1)=c2﹣5c+5,f(c)=c2﹣3c,f(c﹣1)>f(c),c<,f(c﹣1)=1,c=1或c=4(舍去),f(c﹣1)<f(c),c≤,f(c)1,c=(舍去),③c≥3,y max=f(c)=1,∴c=或c=(舍去),∴综上所述c=1 或者c=,故答案为:1或者.20.解:(Ⅰ)当b=1,c=﹣3时,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x﹣3=(x+1)2﹣4,∴x=﹣1在﹣2≤x≤2的范围内,此时函数取得最小值为﹣4,(Ⅱ)y=x2+2bx+3,的对称轴为x=﹣b,①若﹣b<0,即b>0时,当x=0时,y有最小值为3,②若0≤b≤4,即:﹣4≤b≤0时,当x=﹣b时,y有最小值﹣b2+3;③若﹣b>4,即b<﹣4时,当x=4时,y有最小值为8b+19,(Ⅲ)当c=4b2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bx+4b2,它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b的抛物线,①若﹣b<2b,即b>0时,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2b≤x≤2b+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随x增大而增大,∴当x=2b时,y=(2b)2+2b×2b+(2b)2=12b2为最小值,∴12b2=21,∴b=或b=﹣(舍)∴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7,②若2b≤﹣b≤2b+3,即﹣1≤b≤0,当x=﹣b时,代入y=x2+2bx+4b2,得y最小值为3b2,∴3b2=21∴b=﹣(舍)或b=(舍),③若﹣b>2b+3,即b<﹣1,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2b≤x≤2b+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随x增大而减小,∴当x=2b+3时,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bx+4b2中,得y最小值为12b2+18b+9,∴12b2+18b+9=21,∴b=﹣2或b=(舍),∴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4x+16.综上所述,b=或b=﹣2,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7或y=x2﹣4x+16 21.解:(1)∵函数y=﹣x2+(m﹣1)x+m(m为常数),∴△=(m﹣1)2+4m=(m+1)2≥0,∴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始终有交点;(2)y=﹣x2+(m﹣1)x+m=﹣(x﹣)2+,把x=代入y=(x+1)2得:y=(+1)2=,则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都在函数y=(x+1)2的图象上;(3)设函数z=,当m=﹣1时,z有最小值为0;当m<﹣1时,z随m的增大而减小;当m>﹣1时,z随m的增大而增大,当m=﹣2时,z=;当m=3时,z=4,则当﹣2≤m≤3时,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的取值范围是0≤≤4.22.解:(1)∵抛物线y=x2+2(m﹣1)x﹣4m﹣1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x2+2(m﹣1)x﹣4m﹣1=0的解为x=﹣1或x=,由4x2+4(m﹣1)x﹣4m﹣1=0得(2x)2+2(m﹣1)•2x﹣4m﹣1=0,∴2x=﹣1或2x=,∴x1=﹣,x2=.故答案为:x1=﹣,x2=.(2)∵y=x2+2(m﹣1)x﹣4m﹣1=x2+2(m﹣1)x+(m﹣1)2﹣(m﹣1)2﹣4m﹣1=(x+m﹣1)2﹣m2﹣2m﹣2,∴抛物线顶点坐标为(﹣m+1,﹣m2﹣2m﹣2),令﹣m+1=x,﹣m2﹣2m﹣2=y,则y=﹣x2+4x﹣5,∴抛物线顶点所在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x﹣5.(3)由题意得﹣5≤﹣m2﹣2m﹣2<﹣2,∵令y=﹣m2﹣2m﹣2=﹣(m+1)2﹣1,∴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值m=﹣1,顶点坐标为(﹣1,﹣1),把y=﹣5代入y=﹣(m+1)2﹣1得﹣5=﹣(m+1)2﹣1,解得m=1或m=﹣3,把y=﹣2代入y=﹣(m+1)2﹣1得﹣2=﹣(m+1)2﹣1,解得m=0或m=﹣2,∴﹣5≤y<﹣2时,﹣3≤m<﹣2或0<m≤1.23.(1)证明:∵抛物线C1的解析式为y1=a(x﹣h)2+2,∴抛物线的顶点为(h,2).当x=h时,y2=kx﹣kh+2=2,∴直线l恒过抛物线C1的顶点.(2)解:∵a>0,h=1,∴当x=1时,y1=a(x﹣h)2+2取得最小值2.又∵当t≤x≤t+3时,二次函数y1=a(x﹣h)2+2的最小值为2,∴,∴﹣2≤t≤1.(3)解:令y1=y2,则a(x﹣h)2+2=k(x﹣h)+2,解得:x1=h,x2=h+.∵线段PQ(不含端点P,Q)上至少存在一个横坐标为整数的点,∴>1或<﹣1.∵k>0,∴0<a<k或﹣k<a<0.又∵1≤k≤3,∴﹣1<a<0或0<a<1.24.解:(1)法一:依题意,得,解之,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3x+4.法二:依题意,得y=a(x﹣4)(x+1)(a≠0),将C(0,4)坐标代入得,﹣3a=3,解得a=﹣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3x+4.法三:依题意,得,解之,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3x+4.(2)如图1,延长DM交x轴于点H,∵OA=OC=4,OA⊥OC,DM∥y轴交AC于点M,∴∠OAC=45°,∠AHM=90°,∵DN⊥AC于点N,∴∠AMH=∠DMN=45°,∴△D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k≠0),将A(4,0)、C(0,4)两点坐标代入得,解得,所以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4,设D(m,﹣m2+3m+4),∴M(m,﹣m+4),∴DM=﹣m2+3m+4﹣(﹣m+4)=﹣m2+4m=﹣(m﹣2)2+4,∴当m=2时,DM最大值为4,此时D(2,6),∵△D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MN周长=,∴△DMN周长的最大值为,此时D(2,6).(3)如图2,设Q(m,﹣m+4),P(n,﹣n2+3n+4),∴.设直线OP的解析式为y=kx(k≠0),将Q(m,﹣m+4)点代入得,∴直线OP的解析式,将P(n,﹣n2+3n+4)坐标代入得,,所以,化简得,∴,∵∴当n=2时,的最大值为1.25.解:(1)∵抛物线y=ax2+bx﹣1(a>0)经过点(2,﹣1),∴4a+2b﹣1=﹣1,∴b=﹣2a.∴y=ax2﹣2ax﹣1,∴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当1﹣2m≤x≤1+3m时,y的最小值为﹣2.∴当x=1时,a﹣2a﹣1=﹣2,解得:a=1.∴y=x2﹣2x﹣1;(2)由(1)知,抛物线为y=(x﹣1)2﹣2.∵当n<x<n+1时,y的取值范围是2n+1<y<2n+4,∴y不能取最小值﹣2,即n,n+1在对称轴x=1的同侧.分两种情况讨论:①n+1<1,即n<0时,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n时,(n﹣1)2﹣2=2n+4,解得:n=﹣1或n=5,当x=n+1时,(n+1﹣1)2﹣2=2n+1,解得:n=﹣1或n=3,∵n<0,∴n=﹣1.②n>1时,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n时,(n﹣1)2﹣2=2n+1,整理得:n2﹣4n﹣2=0.当x=n+1时,(n+1﹣1)2﹣2=2n+4,整理得:n2﹣2n﹣6=0.∵n2﹣4n﹣2=0与n2﹣2n﹣6=0不一致,∴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n<x<n+1时,y的取值范围是2n+1<y<2n+4时,n=﹣1.。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1,在△ABC中,△B=90°,△C=30°,动点P从点B开始沿边BA、AC向点C以恒定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恒定的速度移动,两点同时到达点C,设△BPQ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为x(s),y与x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当点P恰好为AC的中点时,PQ的长为()A.2B.4C.2 √3D.4 √32.如图,在四边形DEFG中,△E=△F=90°,△DGF=45°,DE=1,FG=3,Rt△ABC的直角顶点C与点G重合,另一个顶点B(在点C左侧)在射线FG上,且BC=1,AC=2,将△ABC沿GF方向平移,点C与点F重合时停止.设CG的长为x,△ABC在平移过程中与四边形DEFG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A.B.C.D.3.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B=1,分别以AC和CB为一边作正方形,用S表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C是AB的中点时,S最小B.当C是AB的中点时,S最大C.当C为AB的三等分点时,S最小D.当C是AB的三等分点时,S最大4.下列函数属于二次函数的是()A.y=5x+3B.y=1x2C.y=2x2+x+1D.y=√x2+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y=3x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A.y=3(x+1)2+2B.y=3(x+1)2﹣2C.y=3(x﹣1)2+2D.y=3(x﹣1)2﹣26.如图,直线l1:y=−x+4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平行于直线l1的直线l2从原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它与x轴和y轴分别相交于C、D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0≤t≤4).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ΔCDE(E、O两点分别在CD两侧),若ΔCDE和ΔOAB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则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7.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点P和点Q分别从点B和点C出发,沿射线BC向右运动,且速度相同,过点Q作QH△BD,垂足为H,连接PH,设点P运动的距离为x(0<x≤2),△BPH的面积为S,则能反映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A.B.C.D.8.把抛物线y=﹣2x2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函数的表达式为()A.y=﹣2(x+1)2+2B.y=﹣2(x+1)2﹣2C.y=﹣2(x﹣1)2+2D.y=﹣2(x﹣1)2﹣29.如图,AC=BC,点D是以线段AB为弦的圆弧的中点,AB=4,点E是线段CD上任意一点,点F 是线段AB上的动点,设AF=x,AE2﹣FE2=y,则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10.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2.P是AB边上一动点,PD△AC于点D,点E 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CE.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1+S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一直减小B.一直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11.将抛物线y=-2x2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两次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2(x+1)2+3 B.y=-2(x+1)2-3C.y=-2(x-1)2+3 D.y=-2(x-1)2-312.如图,正△ABC的边长为4,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且△APD=60°,PD交AB于点D.设BP=x,BD=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二、填空题13.如图,在Rt△ABC中,△C=90°,BC=4,BA=5,点D在边AC上的一动点,过点D作DE△AB 交边BC于点E,过点B作BF△B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分别以DE,EF为对角线画矩形CDGE 和矩形HEBF,则在D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当矩形CDGE和矩形HEBF的面积和最小时,则EF 的长度为.14.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3,4),M是抛物线y=ax2+bx+2(a≠0)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和动点题型整理(解析版)
授课类型C专题(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C专题——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导入1.如图,在△ABC中,∠C=90°,AB=10cm,BC=8cm,点P从点A沿AC向点C以1cm/s的速度运动,同时点Q从点C沿CB向点B以2cm/s的速度运动(点Q运动到点B停止),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ABQ的面积的最小值为(D)A.19cm2 B.16cm2 C.12cm2 D.15cm22. 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cm,点E、F同时从C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分别沿CB﹣BA、CD﹣DA运动,到点A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AEF的面积为S(cm2),则S(cm2)与t(s)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D )3.如图,的顶点在抛物线上,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边与该抛物线交于点,则点的坐标为(C).A.B.C.D.4.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90°,AB=8cm,A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则另一个动点也停止运动,则△PAQ的最大面积是(B)A.8cm2 B.9cm2 C.16cm2 D.18cm25.如图,在▱ABCD中,AB=6,BC=10,AB⊥AC,点P从点B出发沿着B→A→C的路径运动,同时点Q从点A 出发沿着A→C→D的路径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点Q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y=PQ2,下列图象中大致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B)A.B.C.D.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0),B(0,2),点M在线段AB上,记MO+MP最小值的平方为s,当点P沿x轴正向从点O运动到点A时(设点P的横坐标为x),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A.B.C.D.B.7.如图,已知等腰直角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的边长均为厘米,与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点与点重合,让以每秒厘米的速度向左运动,最终点与点重合,则重叠部分面积(厘米)与时间(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8.二次函数的函数图象如图,点位于坐标原点,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在二次函数位于第一象限的图象上,,, 都是直角顶点在抛物线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的斜边长为_____20(自己做的)_______.9.如图,已知 A 、B 是线段MN 上的两点,MN4,MA1,MB1.以A 为中心顺 时针旋转点M ,以B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 ,使MN 两点重合成一点C ,构成△ABC ,设AB x.(1)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1<x<2_____;(2)△ABC 的最大面积是__22_______. C10.如图,将二次函数2714y x ⎛⎫=-- ⎪⎝⎭的图像向上平移m 个单位得到二次函数2y 的图像,且与二次函数()2124y x =+-的图像相交于A ,过A 作x 轴的平行线分别交1y ,2y 于点B , C ,当12AC BA =时, m 的值是______1643____.1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点B(6,0).Rt△CDE中,∠CDE=90°,CD=4,DE=44直角边CD在y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点B(6,0).RT△CDE,∠CDE=90°,CD=4,DE=3轴上,且点C与点A重合.Rt△CDE沿y轴正方向平行移动,当点C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2),当Rt△CDE运动到点D与点O重合时,设CE交AB于点M,求∠BME的度数.(2)如图(3),在Rt△CDE的运动过程中,当CE经过点B时,求BC的长.(3)在Rt△CDE的运动过程中,设AC=h,△OAB与△CDE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写出S与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面积S的最大值.12.如图1,等腰Rt△ABC和等腰Rt△DEF中,∠BCA=∠FDE=90°,AB=4,EF=8.点A、C、D、E在一条直线上,等腰Rt△DEF静止不动,初始时刻,C与D重合,之后等腰Rt△ABC从C出发,沿射线CE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当A点与E点重合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直接写出线段AC、DE的长度;(2)在等腰Rt△ABC的运动过程中,设等腰Rt△ABC和等腰Rt△D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线段AB与线段EF相交时,设交点为点M,点O为线段CE的中点;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点E、O、M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课堂精粹)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中有一条边与坐标轴平行,可以直接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三角形面积.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坐标轴都不平行,则通常有以下方法:ED CBAF ED A BC D FEDCBAh45︒D CBA1.如图,过三角形的某个顶点作与x 轴或y 轴的平行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两个满足一条边与坐标轴平行的三角形,分别求出面积后相加.1122ABC ACD ADB C B ACE CEB A B S S S AD y y S S CE x x ∆∆∆∆∆=+=⋅-=+=⋅-其中D ,E 两点坐标可以通过BC 或AB 的直线方程以及A 或C 点坐标得到.2.如图,首先计算三角形的外接矩形的面积,然后再减去矩形内其他各块面积.ABC DEBF DAC AEB CBF S S S S S ∆∆∆∆=---.所涉及的各块面积都可以通过已知点之间的坐标差直接求得. 3.如图,通过三个梯形的组合,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该方法不常用.()()()()()()111222ABC ADEB CFEB ADF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S S S S x x y y x x y y x x y y ∆=-++=-++-++-+4. 如图,作三角形的高,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四边形的面积.该方法不常用,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与0x y ±=平行,则可以快速求解.专题导入(画竹必先成竹于胸!)1.已知二次函数)0(2≠++=acbxaxy的图像过点E(2,3),对称轴为x=1,它的图像与x轴交于两点A10,)0(),0,(22212121=+xxxxxBx<且。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第22章二次函数知识点、考点、典型题集锦(带详细解析答案)
二次函数知识点、考点、典型试题集锦(带详细解析答案)考点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考点讲解:1.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c bx axy ++=2(a ≠0,a ,b ,c 为常数)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⑴ 二次函数y=ax 2 (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其顶点是原点,对称轴是y 轴;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是最低点;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是最高点;a 越小,抛物线开口越大.y=a(x -h)2+k 的对称轴是x=h ,顶点坐标是(h ,k )。
⑵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顶点为(-2b a ,244ac b a -),对称轴x=-2b a ;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图象有最低点,且x >-2b a ,y 随x的增大而增大,x <-2b a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图象有最高点,且x >-2b a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 <-2b a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⑶ 当a >0时,当x=-2b a 时,函数有最小值244ac b a -;当a <0时,当 x=-2ba 时,函数有最大值244ac b a -。
3.图象的平移:将二次函数y=ax 2 (a ≠0)的图象进行平移,可得到y=ax 2+c ,y=a(x -h)2,y=a(x -h)2+k 的图象.⑴ 将y=ax 2的图象向上(c >0)或向下(c< 0)平移|c|个单位,即可得到y=ax 2+c 的图象.其顶点是(0,c ),形状、对称轴、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ax 2相同.⑵ 将y=ax 2的图象向左(h<0)或向右(h >0)平移|h|个单位,即可得到y=a(x -h)2的图象.其顶点是(h ,0),对称轴是直线x=h ,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ax 2相同.⑶ 将y=ax 2的图象向左(h<0)或向右(h >0)平移|h|个单位,再向上(k>0)或向下(k<0)平移|k|个单位,即可得到y=a(x -h)2 +k 的图象,其顶点是(h ,k ),对称轴是直线x=h ,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ax 2相同.注意:二次函数y=ax 2 与y =-ax 2 的图像关于x 轴对称。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函数性问题专题—动点问题函数及其图象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相联系的纽带.它与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有着密切联系,中考命题中既重点考查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基础知识,同时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性问题也是命题热点之一,多数省市作压轴题.因此,在中考复习中,关注这一热点显得十分重要.以函数为背景的综合性问题往往都可归结为动点性问题,我们把它归纳为以下七种题型(附例题)一、因动点而产生的面积问题例1:如图10,已知抛物线P:y=ax2+bx+c(a≠0) 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与y轴交于点C,矩形DEFG的一条边DE在线段AB上,顶点F、G分别在线段BC、AC上,抛物线P上部分点的横坐标对应的纵坐标如下:x …-3 -2 1 2 …y …-52-4 -520 …(1) 求A、B、C三点的坐标;(2) 若点D的坐标为(m,0),矩形DEFG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并指出m的取值范围;(3) 当矩形DEFG的面积S取最大值时,连接DF并延长至点M,使FM=k·DF,若点M不在抛物线P上,求k的取值范围.若因为时间不够等方面的原因,经过探索、思考仍无法圆满解答本题,请不要轻易放弃,试试将上述(2)、(3)小题换为下列问题解答(已知条件及第(1)小题与上相同,完全正确解答只能得到5分):(2) 若点D的坐标为(1,0),求矩形DEFG的面积.例2:如图1,已知直线12y x=-与抛物线2164y x=-+交于A B,两点.(1)求A B,两点的坐标;(2)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3)如图2,取与线段AB等长的一根橡皮筋,端点分别固定在A B,两处.用铅笔拉着这根橡皮筋使笔尖P在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移动,动点P将与A B,构成无数个三角形,这些三角求出最大面积,并指出此时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yxOyxOPA图2图1BBA图10例3:如图1,矩形ODEF 的一边落在矩形ABCO 的一边上,并且矩形ODE F ∽矩形ABCO ,其相似比为1 : 4,矩形ABCO 的边AB=4,BC=43.(1)求矩形ODEF 的面积; (2)将图l 中的矩形ODEF 绕点O 逆时针旋转 900,若旋转过程中OF 与OA 的夹角(图2中的∠FOA )的正切的值为x ,两个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3)将图1中的矩形ODEF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一周,连结EC 、EA ,△ACE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点问题》专题教学设计
29中黄昌军
《动点问题》专题地位概述:
动点问题是最常见的综合题,而且纵观近年来的宜昌中考压轴题中,动点问题几乎是必考题。
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和圆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函数常规综合题,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如: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已知一根的方程的另一根)、特殊到一般思想、建模思想、数形结合、转化思想(例如:解析式联立解方程组求图象交点坐标等)、分类与整合思想、配方法以及待定系数法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解答动点问题时主要体现出信心不够,总认为压轴题不是自己能解决的,这些学生往往把解压轴题和做选择题的效果等同起来,认为做不出最后的结果就是没做出来,不如不做,殊不知,综合题的解答是分步得分的,不像选择题那么主观;而且入手第一问的设计往往面向全体学生,非常简单,根据几何直观、数形结合直接得到答案,相当于一个选择题水平;第二问在前一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第三、四问往往是在在运动变化中去解决问题,几个问题的设计难度呈螺旋上升,由特殊到一般,第一二问的相对单一的过程阅读评价到第三、四问综合能力要求相结合。
因此动点问题不是什么令人望而生畏的问题,而是全体学生都能有所作为的,是用来贯彻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理念的载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掌握根据具体条件判断函数类型,列出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2.能够从已知条件和函数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形析数,以数释形”,根据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提高解决函数综合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答分步设问的综合题,让学生体会一些应考得分技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从已知条件和函数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形析数,以数释形”,根据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提高解决函数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以学定教,自主合作,交流提高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目标引入
(1)如图,B(2m,0),C(3m,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其中m为常数,且m>0,E(0,n)为y轴上一动点,以BC为边在x轴上方作矩形ABCD,使AB=2BC,画射线OA,把△AD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A′D′C′,则∠AOB=,用m表示点A′的坐标:A′(,);
x
y
D'A'
D
A
C
O
B
(2)已知抛物线C 1:y=ax 2+bx +(a ≠0)经过点A (﹣1,0)和B (3,0).
则抛物线C 1的解析式为 ,其顶点C 的坐标为 。
设计意图:以上(1)题是2015年宜昌中考题第24题第(1)问,(2)是2015年十堰中考压轴题的第(1)问,选取这两个中考题的第一问引入,意在告诉学生,压轴题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不是每个人都无所作为,实际上沉下心来,每个人都能得分。
从而引入课题《函数综合》专题的学习知能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掌握根据具体条件判断函数类型,列出函数关系式的方法;
2.能够从已知条件和函数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几何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形析数,以数释形”,根据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提高解决函数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经典题例
例(2015•宜昌)如图1,B (2m ,0),C (3m ,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其中m 为常数,且m >0,E (0,n )为y 轴上一动点,以BC 为边在x 轴上方作矩形ABCD ,使AB=2BC ,画射线OA ,把△AD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得△A′D′C′,连接ED′,抛物线y=ax 2+bx+n (a≠0)过E ,A′两点.
(1)填空:∠AOB= ,用m 表示点A′的坐标:A′( , ); (2)当抛物线的顶点为A′,抛物线与线段AB 交于点P ,且
=时,△D′OE 与△ABC 是
否相似?说明理由;
(3)若E 与原点O 重合,抛物线与射线OA 的另一个交点为点M ,过M 作MN ⊥y 轴,垂足为N :
①求a ,b ,m 满足的关系式;
②当m 为定值,抛物线与四边形ABCD 有公共点,线段MN 的最大值为10,请你探究a 的取值范围.
x
y
D'
A'
D
O
B
C
A
P
E
图(2)
设计意图:有了引入部分作铺垫,引导学生尝试(2)的解答,如图由
1
3
BP AP ,A (2m ,2m ),AB=2m,求出P 点坐标, 根据抛物线的顶点为A′,用顶点式表示出抛物线解析式,把点E 坐标代入整理得到m 与n 的关系式,将问题转化为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即可得证;同时借此复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坐标表示线段的长的方法。
第(3)问中,怎么理解抛物线与四边形ABCD 有公共点,且线段MN 的最大值为10?利用几何直观性,理解抛物线过点C 时的开口最大,过点A 时的开口最小,且当抛物线过点C (3m ,0),此时MN 的最大值为10。
让学生体会在函数综合题中借助几何直观,可以让问题迎刃而解。
(三)尝试训练
1.如图,矩形ABCD 的边长AB=3,AD=k ,把这个矩形放入直角坐标系中,使A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C ,D 在第一象限,且点D 在直线y=-2x+k+2上,以AB 为直径作⊙M ,⊙M 与CD 没有公共点,抛物线y=ax 2+bx+c 经过A ,B 两点,其顶点为P 。
(1)求点A ,B ,M 的坐标;
(2)如果点P 在⊙M 外且在矩形ABCD 内(包括在⊙M 和矩形ABCD 边上),求a 的取值范围(用字母k 表示);
(3)如果把矩形ABCD 与⊙M 组成的整体图形沿着x 轴的正半轴移动,移动的速度为每秒0.1个单位,移动时间为t 秒,当直线PO
:3
y x 与⊙M 有公共点时,同时该直线与线段CD 也相交,分别求出t 和k 的范围。
2.抛物线y=1-x 2与y 轴交于点A ,经过点B (0,-1)作y 轴的垂线和上述抛物线于点C ,D ,T 是线段CD 上一动点(不与点C ,B ,D 重合),设其横坐标为t ,连接AT 交x 轴于点N ,以点T 为顶点的另一条抛物线和y 轴交于点G ,其对称轴和抛物线y=1-x 2交于点M ,当点T 运动时,点G ,M ,N 始终在同一直线上(下图供参考) (1)用t 表示点M ,N 的坐标;
(2)四边形AGTM 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理由;
(3)四边形AGTM 能否成为菱形?若能,确定点T 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图(1) 图(2)
A M
A M
C C
4.已知,如图,△AOB 的顶点A 在第二象限,顶点B 在x 轴的负半轴,O 是坐标原点, ∠AOB=60°,∠ABO=90°,AO=2,P 是线段BO 上一动点,以点P 为圆心,AP 为半径作半圆和x 轴交于点C ,D ,抛物线y=-x 2+bx+c 过点C ,D 。
(1)求点A 的坐标;
(2)求抛物线y=-x 2+bx+c 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k 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