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
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材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专题,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
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
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6课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学生: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自然元素,如树、花、草、鸟等。
2.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中,除了这些元素,还有什么声音?3.出示课文标题《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Step 2 预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不认识的词语。
2.教师带领学生查找生字、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Step 3 理解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概括文章大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2~4自然段,了解风、水、动物的声音特点。
4.教师带领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一句话来写。
5.学生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6.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句子,并相互欣赏。
Step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写这篇文章?他想表达什么?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
3.学生可以在家里或校园里寻找美妙的声音,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Step 5 课堂小结1.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学生自评课堂表现,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Step 6 课后作业1.背诵第2~3自然段。
2.找出自己身边的美妙声音,并记录下来。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并描述。
4.关于水的声音,教师出示视频或录音,让学生听并感受。
5.关于动物的声音,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6.让学生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思考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
三、背诵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第2~3自然段,让学生跟读。
2.教师分段带领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
3.学生小组内互相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反思1.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五、布置作业1.课下熟读课文,准备背诵整篇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曹健美参与研讨老师:李好、梁陶、叶芝清、朱玮敏、何艳丽、刘培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作业、备课素材)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2.本单元重点: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语言生动、优美。
《大自然的声音》写了风、水以及动物带给我们的美妙声音。
《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树林的美景。
《带刺的朋友》写了一只刺猬月下偷枣的情景。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语言。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21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
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的顺序。
3.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积累拟声词。
2.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并感受这美妙的声音,然后通过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奏、击”等8个生字,会写“演、奏”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
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音乐.(lâ yuâ)歌曲.(qū qǔ)快乐.(lâ yuâ)弯曲.(qū qǔ)他呢.(ne ní)散.步(sǎn sàn)呢.喃(ne ní)散.装(sǎn sàn)二、比一比,组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解析《大自然的声音》集体备课主备人计划课时 2教学目标(重、难点):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授课脉络(识字写字、朗读指导、理解运用)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
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水动物】2.大家真会读书。
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
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美妙】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看图。
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学生轻读课文。
学生开火车读。
读课文。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出示谁的照片,谁就读自己配写的文字。
学生分组修改自己的习作。
互相交流赏析习作,重点说出自己的写得好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按自己的方法,回家选择一张照片,向同学们介绍。
教
后
感
受
教师
流程:完成情况
心情:好()一般()坏()
情绪:高()一般()低()
参与面;估计()%
教
后
感
想
错题记录
分
析
与
对
策
内容
语文园地六(积累与运用)
三、指导运用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自选一些写一段话。可以从一组中选。
召开一个以可爱的祖国为主题的资料展示会,博览会,故事会,班级读物等。
教
后
感
受
教师
流程:完成情况
心情:好()一般()坏()
情绪:高()一般()低()
参与面;估计()%
教
后
感
有顺序:按照“颜色形状成因”的顺序写。
写具体:颜色:五光十色,奇美无比;形状: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
用比方:打比方拟人联想想象
二、展示作品,指导练说。
1激发兴趣。
2指导积累。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费县小学数学备课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作文指导范文一:大公鸡的故事有一只大公鸡,他长得非常漂亮。
所以受到主人的宠爱。
你别看他那么漂亮,可是常常欺负母鸡和小鸡,但主人根本不管。
大公鸡还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美丽。
如果别人不理他,他上去就啄人家,只到啄伤为止。
大公鸡问母鸡们:“我是不是雄鹰?”母鸡们平时受到大公鸡的凶狠对待,所以不敢顶撞他,异口同声说:“是的,你是雄鹰。
”有一天,一群鸡在纷纷议论:“有一只狐狸在森林里,他说要把我们全部吃掉,这该怎么办呀?”那只大公鸡站出来说:“交给我吧!你们这些胆小鬼。
”第二天,狐狸来了,其它公鸡都躲了起来。
只有大公鸡还在往前走。
他终于看到了狐狸。
迎面就要啄他的脖子。
机灵的狐狸一下子跳到大公鸡后面,一口把他咬死了。
其它公鸡、母鸡都说:“这就是你骄傲的结果,你自作自受”主人知道了这件事后,也后悔了。
他想:“要是我教训了大公鸡,也不至于造成这样的结果啊!”主人向公鸡、母鸡、小鸡道歉了。
以后,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点评】作者把大公鸡拟人化,通过大公鸡的的言行写出了骄傲导致的恶果。
作文不仅生动有趣,还富有教育意义。
范文二:《乌鸦喝水》续写上回,大乌鸦把石头投入水瓶中,喝到了几口水,自以为了不起,一直向森林里的小动物炫耀自己的本事,可是都没有被小动物们放在眼里。
看到小动物对他冷眼相待,大乌鸦把肺都给气炸了。
为了消除自己的闷气,他便来到小河边散心。
哇!小河边的风景可真是美极了!这时正是寒冬腊月,腊梅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它们嗡嗡地飞舞,给这儿宁静的气氛增添了别样的生机。
冬天的早晨,满天里雾气腾腾,出去几步就见不到人影,大杨树上麻雀不叫,白色的树枝向下垂着,到处银装素裹,树上挂满了玲珑剔透的冰条。
这会儿,看着早晨的美景,大乌鸦又慢慢得意起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小曲!乌鸦正唱得开心,忽然听到细细的吸水声。
他止住歌声举目四望,啥都没看见,可那声音还在乌鸦的耳边回荡着。
人教版语文上册三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2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感情朗读训练点:第2、6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的发明过程。
课文重点:第6自然段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预习提纲: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讲述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
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本组的4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一篇略读《狮子和鹿》。
本组课文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所体现,在《矛和盾的集合》中通过对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品质的学习,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含义;而《科里亚的木匣》中能够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略读课文《狮子和鹿》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故事。
二、教学目标:1、会认19个字,会写41个字。
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课文的所蕴含的哲理,用事实说明道理,正确看待人和物。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让学生懂得周围一切都在变化,养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学会从事件的过程与结果的练习中领悟寓意。
四、课时安排:《矛和盾的集合》2课时《科里亚的木匣》2课时《陶罐和铁罐》2课时《狮子和鹿》1课时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五、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结合故事蕴含的哲理联系到自己的实践经验。
2、课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应于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课文中的大意,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3、本组教材各部分都是有趣的故事展开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相互关连,紧密配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进行掌握。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有的学生答: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有的学生答……)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生答:《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我们都是怎么学习寓言的?(生答: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5.《古代寓言两则》看看它们又告述我们什么道理。
(生读文题)提问:读了文题,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古代”说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和以前学习的寓言不同,本课是文言文。
“寓言两则”说明课文里有2个小故事。
)我们在六年级初已经接触过文言文,谁能说说怎么学习文言文的?(生答: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那么今天我们就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学习寓言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第1个小故事《矛与盾》。
(二)合作交流1.出示课件范读,领读。
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学生自学课文,练习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课件读生字,写生字;(2)学生读课文;(3)试着说一说寓言的大意。
(生答:略)(三)品读领悟1.根据注释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2.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联系讲寓言故事。
先自己讲,再指名讲。
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3.提问:你认为课文中的楚人怎么样?(生答:愚蠢,可笑。
)他愚蠢,可笑在那里?你能不能帮他总结一下教训?(学生讨论)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答: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于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5.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生答:在有一次买鞋的过程中,卖鞋的人一边夸他的鞋结实,一边还说买鞋赠一瓶胶,这不就是自相矛盾嘛;还有的学生答:老师在讲完数学题时,通常问大家,你们都明白了吗?有的学生说,明白了。
可是当老师让他说解法时,他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还有的学生说……)(五)拓展延伸1.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
2.练习背诵课文。
3.读写生字。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爱的奉献”教学设计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肖筠编写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冯学敏指导【本组说明】本单元在语文教材中选有4篇课文,同步阅读中有8篇文章。
这些文章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充满友爱的鼓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的谦让与合作中获得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亚给予了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同时给予了她同情和关爱;自称为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小女孩的信任与理解中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同步阅读中更是以“爱”字贯穿全组课文,从爱家人到爱学生,爱朋友、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无处不体现出“爱”这个主题,课文内容均以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情感,从而体会到: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献出自己的爱。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为目的,编写本教案【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试验》《给予树》《好汉查理》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一个美丽的故事》《难忘的八个字》《去看马戏》《毽子里的铜钱》【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献出自己的爱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既能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朗读,又能初步学会默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使其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ppt附后)2.阅读浏览表【教学步骤】一、导入谈话: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沐浴在爱的港湾里,可以说,谁也离不开“爱”。
爱到底是什么呢?我说: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座,你们说,爱还可以是什么?(生自由作答)爱还可以有哪些表达方式呢,我们应该怎样献出自己的爱?今天我们就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画知识树──来讨论这个问题。
2.(出示课件──知识树)这里就有一棵知识树,也是一棵爱之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中能用你精彩的表现,让这棵爱之树结出智慧的果实。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谈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阅读和交流】二、主题回顾(一)孩子们,通过第八单元4篇课文的学习,你从中看到了哪些人用怎样的方式献出了自己的爱呢?(抽生回顾课文内容并作答)1.《掌声》:这篇课文中,同学们给了自卑的残疾女孩以鼓励的掌声,让英子从此改变了生活态度,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微笑着面对生活。
同学们用哪种方式表达了对英子的爱呢?-(鼓励的掌声)(师点击课件──鼓励)2.《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教育家的实验中,一个女孩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以及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实验获得了成功。
从实验成功的背后,你看到了同学之间的爱可以怎样体现呢?(先人后己,团结合作)(先人后己也就是一种谦让的美德。
点击课件──谦让)3.《给予树》:我看到了金吉亚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送给了一个陌生女孩洋娃娃,实现了小姑娘的愿望。
金吉亚对陌生小女孩的关爱就体现在──(送给他洋娃娃)(点击课件──给予)4.《好汉查理》:这篇课文写了一个自称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了女孩的信任和尊重,两个人互帮互助,查理也改掉了自身的弱点。
这里的爱是查理和小女孩之间相互的,促使查理改掉缺点的是什么?(小姑娘的信任和尊重)(点击课件──信任)(二)小结:从这些课文我们看到了,爱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可以是──鼓励,谦让、给予、信任(引导学生读出四个核心词)【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课内文章的回顾,既是对旧知的复习,提炼主题词,也是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的一种训练,在此,老师不必做过多指导】三、阅读概览(一)在同步阅读中,也为我们精选了8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已经仔细品读了其中的四篇,并填写了《阅读浏览表》,现在,我们就根据填写的内容一起来交流交流。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你从中感受到的爱的表达方式。
(抽生汇报)题目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的片段或句子想提出的问题《一个美丽的故事》张玉庭《难忘的八个字》玛丽.安.伯德《去看马戏》杰克.坎菲尔马克.韩森《毽子里的铜钱》琦君1.《一个美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智力受损的小男孩,他的一篇并不起眼的作文却得到了老师充分的肯定和夸奖。
你在这篇课文中看到了谁对谁怎样的爱?(老师对学生的保护和关爱可以是一次毫不吝惜的夸奖和肯定)(点击课件──夸奖)2.《难忘的八个字》讲述了在一次听力测试中,老师对一个残疾女孩说了一句让女孩终身难忘的话,这句话改变了这个自卑学生的一生。
一句贴心的话语竟然可以拯救一个自卑的人,只有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他才会说出那句温暖人心的话语啊!这位老师对学生的爱又体现在哪里呢?(理解)(点击课件──理解)3.《去看马戏》主要讲了我和爸爸在一次看马戏时,爸爸用我们看戏的钱巧妙的帮助了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家庭,而我们不得不放弃看马戏。
这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也有爱,这就是──(慷慨解囊,帮助别人)(点击课件──帮助)4.《毽子里的铜钱》一位卖红薯的老爷爷送给我两个烤红薯,我因为没给钱而觉得心里不安,决定把自己毽子里的铜钱给老爷爷。
老爷爷和我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爱呢?(相互体谅)(二)小结:四篇感人的文章又让这颗“爱之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夸奖、理解、帮助、体谅。
【设计意图:阅读浏览表的使用是这里的关键所在,课前一周左右学生充分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填写好阅读浏览表,学生在这里只是汇报,教师在必要时帮助学生提炼主题词】四、片段分享在这四篇文章里,也一定有些文字让你的感受比较深,给大家介绍一下,看看这些文字是否也在感动着大家。
(抽生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片段,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师相机指导大家一起读读一些精彩的片段,师重点引导大家畅所欲言,和大家分享自己阅读中的快乐和感悟,尽量让参与的面广一些)〖片段分享举例:“那时候,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
但我的父亲目睹了这一切。
她悄悄地把手伸进了口袋里,把一张二十元的钞票拉出来,让他掉在地上。
然后,他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学生可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或认识:爸爸帮助人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被帮助人的感受,既帮到别人,也不会让别人觉得很窘迫,很尴尬,让这个帮助的场面显得那样和谐和自然,我真佩服爸爸〗小结:你真会读书,能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来,这是读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