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

合集下载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是中国卫生部颁布的中医临床术语国家标准。

其主要目的是规范中医临床用语,促进中医临床研究、发展和实践的科学化。

证候部分是中医临床用语中的核心部分,是中医诊疗术语的基础和核心概念之一,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为中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证是指人体内在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及其综合表现的总体,即所谓的疾病或疾病状态。

而候则是指人体外在的特定状态和表现,如面色、舌苔、脉象等。

综合起来,证候就是指疾病或疾病状态内外的表现和综合判断。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主要包括:病证、病机、病因、证型、证候和病理变化等六个方面。

其中病证是指疾病的基本表现和特点,病机是指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病因是指疾病的起因和发展因素,证型是指相同或相似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规律,证候是指诊断疾病时,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获取的病人的客观表现和自觉症状,包括人体外貌、精神状态、脏腑器官功能等方面的表现和判断,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对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等内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和变化。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具有科学的规范性、系统的内涵和外延、客观的准确性和通用性等特点。

它使得中医临床用语更加严谨、规范和统一,便于医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同时,它也为中医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不仅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同时也帮助中医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和知识,并促进中医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的制定和实施,是中医临床用语更加规范、科学和通用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医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运用中医临床用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进一步推动中医医学的发展和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医学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术语

龙源期刊网
医学名词术语
作者: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第19期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

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

尚未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正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或注释。

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

中医名词术语按GW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GB/T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

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摘要:
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简介
二、证候在中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证候的分类
四、中医证候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五、中医证候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
正文: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核心,它涵盖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中,证候是指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外在表现和内在病变的总体。

中医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脉象、舌苔等表现,来判断病人所患疾病的证候,并据此进行治疗。

证候在中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医认为,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证候,而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证候。

因此,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准确掌握,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证候的分类主要有风邪袭络证、肝风挟痰阻络证、风中经络证等。

这些证候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中医证候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病人缓解症状,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证候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
中医证候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超过了现代医学的方法。

因此,中医证候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促进中西医结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核心,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常用临床诊断标准

常用临床诊断标准

常⽤临床诊断标准常⽤临床诊断标准冠⼼病的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性⼼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诊断标准①劳累性⼼绞痛劳动性⼼绞痛的特征是由于运动或其他增加⼼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下含服硝酸⽢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

劳累性⼼绞痛可分为3类:初发型劳累性⼼绞痛:劳累性⼼绞痛病程在1个⽉以内。

稳定型劳累性⼼绞痛:劳累性⼼绞痛病程稳定1个⽉以上。

恶化型劳累性⼼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②⾃发性⼼绞痛⾃发性⼼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肌需氧量的增加⽆明显关系。

与劳累性⼼绞痛相⽐,这种疼痛⼀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油缓解。

未见酶变化,⼼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

⾃发性⼼绞痛可单独发⽣或与劳累性⼼绞痛合并存在。

⾃发性⼼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肌梗死,但没有⼼电图及酶的特征性变化。

某些⾃发性⼼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常称为变异型⼼绞痛。

但在⼼肌梗死早期记录到这⼀⼼电图图型时,不能应⽤这⼀名称。

初发型劳累性⼼绞痛、恶化型劳累性⼼绞痛及⾃发性⼼绞痛常统称为“不稳定性⼼绞痛”。

本报告则选⽤这些各⾃特异的名称。

(2)分度、分级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病、⼼绞痛、⼼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1979年9⽉,上海)①劳⼒型⼼绞痛Ⅰ级:较⽇常活动重的体⼒活动引起⼼绞痛,⽇常活动⽆症状,如平地⼩跑,快速或持重物上三楼、上陡坡等引起⼼绞痛。

Ⅱ级:⽇常体⼒活动引起⼼绞痛,⽇常活动稍受限制。

如在正常条件下常速步⾏3~4站(3~4华⾥),上三楼、上坡等引起⼼绞痛。

Ⅲ级:较⽇常活动轻的体⼒活动引起⼼绞痛,⽇常活动明显受限。

如在正常条件下常速步⾏1~2站(1-2华⾥)上⼆楼、⼩坡引起⼼绞痛。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是指在中医诊治中根据患者病情表现出现的一些特殊症状和体征,从中找出患者的具体证候所属及辨证依据,进而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介绍。

1.脉证:中医诊断中,脉象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脏腑功能状况,脉证指的是通过触诊患者脉搏的方式,分析患者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例如,脉细弱代表气血虚弱,脉浮代表表面病变,脉滑代表湿热病变等。

2.舌证:通过观察患者舌头的颜色、形态等特征,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舌证主要包括舌色、舌苔、舌体形态等多个方面。

例如,舌红代表热证,舌淡白代表气血虚弱等。

3.面色证: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特征来判断病情。

面色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阳气阴气的盛衰及气血运行的情况。

例如,面色红代表热证,面色苍白代表气血不足等。

4.声音证:通过听患者的言语、呼吸或咳嗽等声音来获取信息,判断疾病的证候和轻重。

例如,声音低沉代表气虚,声音嘶哑代表肺热等。

5.气候证:中医认为气候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根据患者对气候的敏感程度来辨识证候。

例如,寒湿病变在湿冷天气中容易加重,气候干燥病变在干燥天气中表现更明显。

6.病程证:中医诊断中,观察病情的变化和演变过程来判断证候。

病程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等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病程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7.自觉症状证:指患者主观上感受到的症状,例如头痛、发热、咳嗽等。

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来辨识证候,从而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8.体格检查证:通过检查患者身体的一些特殊部位,如皮肤、舌苔、脉搏等,来判断病情。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是否营养不良、水肿等状况,以及是否具有特殊部位的异常表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介绍,进行中医诊疗时需要综合分析各个方面的信息,全面判断患者的证候,并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准确地辨识证候,从而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 】NO.1[分类]治则[治法名称]急则治标[注释]与缓则治本相对而言。

在大出血、暴泻、剧痛等标症甚急的情况下.应及时救治标病,如止血、止泻、止痛等,然后治其本病的治疗原则。

NO.2[分类]治则[治法名称]缓则治本[注释]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

在病势缓和、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当采取以调理、补益为主的治疗原则。

NO.3[分类]治则[治法名称]标本兼[同」治[注释]在病证出现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NO.4[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因时制宜[注释]在治病时,应考虑到时令气候等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方法、药物等进行治疗的原则。

NO.5[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因地制宜[注释]在治病时,应考虑到地域环境等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方法、药物等进行治疗的原则。

NO.6[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因人制宜[注释]在治病时,应考虑到病人体质等个体差异,而选择适宜的方法、药物等进行治疗的原则。

NO.7[分类]治则[治法名称]扶正祛[达]邪[注释]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而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

[分类]治则[治法名称]扶正固[培」本[注释]对于正气亏虚的病证,宜采用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

NO.9[分类]治则[治法名称]祛邪扶[安]正[注释]对于邪气实而正气偏虚的病证,应采取以消除病邪为主,扶助正气为辅,使邪去而正安或正复的治疗原则。

NO.10[分类]治则[治法名称]攻补兼施[注释]对于虚实夹杂,或虚实病情相当的病证,可采用既扶正又祛邪,即祛邪与扶正并重的治疗原则。

NO.11[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先攻后补[注释]先攻邪后培补的治疗原则,用于体弱正虚而又有急须攻下或攻破之症的病证。

NO.12[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先补后攻[注释]先补虚后攻邪的治疗原则,用于需攻破或攻下而又正虚体弱不堪攻的病证。

NO.13[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寓攻于补[同义词]补中寓攻[注释]为治疗虚实平杂病症的一策略。

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NO.1[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虚证[注释]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以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2[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陷证[注释]气虚无力升举,应升反降,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脘腹坠胀,脱肛,内脏、子宫下垂,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3[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脱证[同义词]元气虚脱[衰败]证[注释]真气因某种原因而急骤外泄,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NO.4[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证[注释]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5[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动[生]风证[注释]血液亏虚,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6[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风燥[盛]证[同义词]血虚肤燥生风证[注释]血虚风胜化燥,皮毛、筋脉失养,以皮肤粗糙、干燥脱屑、瘙痒,或枯皱皲裂,毛发失荣脱落,肌肤麻木,手足拘急,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7[分类]基本虚证类[注释]津血亏虚,形体失其濡养,以面白无华,皮肤枯槁,唇甲淡白,鼻燥咽干,目涩少泪,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8[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脱证[注释]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于外,以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微而短,四肢清冷,舌淡脉芤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9[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阴(液亏)虚证[注释]阴液不足,不能制阳,以潮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规范
2010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新的《中医病历书写 基本规范》,根据其要求,为规范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的 中医病历书写,特制定以下中医科病历书写规范。
Page 2
1.中医病历书写的基本通过望、闻、问、切及 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 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 行为。
医师签名:
Page 9
Thanks for watching
Page 7
辅助检查】记录就诊时已获得的有关检查、检验结果。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疾病诊断 证候诊断 西医诊断:要求同西医病历。 【诊疗措施】 1.中医治疗 XXXX法
(1)方剂名称:xxx汤加减 (汤药每行四味,右下角注明剂量,右上角注明特殊用法、煎服法及
注意事项) (2)中成药名称、剂量、用法、时间等。 (3)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
Page 8
2.西医诊疗方案 其他检查、检验项目及治疗措施。 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时间等。 3.有创检查须签署知情同意书。操作要有记录。重要病情要有交代病情的 记录及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必要时须有患者或家属的签字认可。 4.饮食起居宜忌、护理原则、随诊及复诊要求等。 5.开具疾病诊断及休息证明应记录在病历中。
2023/9/7
Page 5
5.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应当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 于修订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 〔2011〕54号)的规定书写。
Page 6
中医门诊初诊病历 【主诉】要求同西医病历。 【现病史】要求同西医病历。 【既往史】要求同西医病历。 【体格检查】要求同西医病历。同时必须记录中医四诊 情况:舌苔、脉象,以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获得 的资料。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的"证候"是指中医临床实践中通过搜集、
分析和判断患者症状、体征和病机等信息,得出的辨证的结果和总结。

证候是中医诊断的基础和重要依据,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常见的证候有:
1. 外感证候:指人体被外邪侵袭引起的疾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

2. 内伤证候:指人体因内部因素引起的疾病,如肝郁、脾虚、心火旺盛等。

3. 寒热证候:指人体体内寒热失调引起的疾病,如寒性病、热性病等。

4. 脏腑证候:指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肺气虚、脾胃湿热等。

5. 气血津液证候:指人体气血津液失调引起的疾病,如气虚、血虚、津液不足等。

6. 痰湿证候:指人体内部湿气或痰湿引起的疾病,如痰湿阻滞、湿气内盛等。

7. 血瘀证候:指人体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疾病,如血瘀络阻、
血淤等。

综上所述,证候是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用于描述患者症状和辨证的重要术语,有助于中医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选择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1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1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病证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2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列示版本均为有效。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同时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GB/T__.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__.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3 术语、符号3.1术语3.1.1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病证分类是将中医各种病、证按照某些既定原则归入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3.2符号3.2.1圆括号“()” 圆括号中的词与圆括号前的词属于同一类别,采用同一类别代码。

3.2.2破折号“――” 破折号后内容是对破折号前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3.2.3方括号“[ ]” 方括号中的词可以代替部分前面的词,采用同一类别代码。

4 4 编制原则4.1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的临床诊断要求在明确病名诊断后还需确定其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中医的病、证是中医诊断不可分割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本标准规定对病名和证候分别予以分类。

4.1.1病名分类原则本标准规定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别和专科系统进行类目和分类目分类。

4.1.1.1科别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科属类别为内科、外科、男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口齿科、骨伤科,共计八个类目(参见表1)。

4.1.1.2专科系统分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专科系统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二级专科划分为依据进行分类(参见表2)。

2 4.1.1.3专科系统细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专科系统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三级专科划分为依据进行分类(参见表3)。

4.1.2证候分类原则本标准规定证候分类以中医学辨证系统归划类目;以各类目中的证候属性为依据对分类目、细类目进行分类。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概述
2.证候的定义和意义
3.证候的分类和常见证候举例
4.证候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
5.证候在中医诊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文
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概述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中医学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中医对疾病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诊疗方法,其中证候是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核心内容。

二、证候的定义和意义
证候是中医用来描述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特点的临床表现,它包括了病位、病性、病势等方面的内容。

证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依据,也是中医治疗方案制定的基础。

三、证候的分类和常见证候举例
证候可以根据病位、病性、病势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证候包括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内蕴、气血不足、肝郁气滞等。

例如,风寒感冒证候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喉痛、头痛、四肢关节酸痛等。

四、证候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
证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证候的辨析,可以了解疾病的病机特点,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证候的变化也可以反映病情的变化,对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证候在中医诊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证候在中医诊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诊疗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证候来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2023版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2023版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2023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的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掌握和正确运用临床诊疗术语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效果,也有助于医患双方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涵盖了大量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症状、疾病和治疗方法,是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必备的工具书。

以下将介绍一些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首先是关于症状的术语。

气滞、气郁、气滞血瘀、气血虚弱等是中医常见的症状,可以用来描述患者的症状表现。

还有寒热、疼痛、肿胀、囊块、结节、瘀斑等术语,用于描述患者的症状特征。

其次是关于疾病的术语。

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包括了各种常见疾病的名称和描述,如感冒、发热、头痛、失眠、消化不良、肝炎、痛风、高血压等。

这些术语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另外是关于诊断的术语。

中医诊断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内容,准确的诊断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包括了中医诊断中常见的术语,如气虚、血瘀、阴虚、阳虚、湿热、痰湿等。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这些术语进行诊断,指导治疗。

最后是关于治疗的术语。

中医治疗有多种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

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包括了这些治疗方法的名称和描述,如针刺、灸疗、汤剂、丸剂、敷贴等。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中医学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理论,对提高中医临床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们应该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这些术语,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2023版】让中医诊疗更加规范,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1.16•【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发〔2020〕3号•【施行日期】2020.11.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诊断标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属(管)、局属(管)各医院: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文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国家中医药局组织修订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可在国家中医药局官方网站“政策文件”栏目下载),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统一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重要意义中医疾病及证候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病案首页等是推进中医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大力加强病案管理,先后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在病案书写中统一使用ICD-9、ICD-10,中医病证诊断编码统一使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包含了传统医学章节,为做好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和ICD-11的衔接,推动ICD-11传统章节本土化,国家中医药局修订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推广使用新修订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对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标准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中医诊疗信息有效互联互通具有积极意义。

二、积极推进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全面使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认真组织做好培训,结合新修订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特点,修订完善病案首页填写等相关管理制度,更新电子病历系统,做好与ICD-11的兼容衔接。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子气:五行相生中的我生之气。
木生火:在五行相生中,木资生、助长火的作用。用以说明肝对心的资助作用。
火生土:在五行相生中,火资生、助长土的作用。用以说明心对脾的资助作用。
土生金:在五行相生中,土资生、助长金的作用。用以说明脾对肺的资助作用。
金生水:在五行相生中,金资生、助长水的作用。用以说明肺对肾的资助作用。
五行相侮:在五行相克中,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其顺序与五行相克相反。
木侮金:在五行相侮中,木金的反克。用以说明肝对肺的克制作用。
金侮火:在五行相侮中,金对火的反克。用以说明肺对心的克制作用。
火侮水:在五行相侮中,火对水的反克。用以说明心对肾的克制作用。
水侮土:在五行相侮中,水对土的反克。用以说明肾对脾的克制作用。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季。
五气:风、暑、湿、燥、寒五种气候。〈运气〉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
五化:生、长、化、收、藏五个生化阶段。
五色: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
五音:角、征、宫、商、羽五个音阶。
土克水:在五行相克中,土制约水的作用。用以说明脾对肾的制约作用。
水克火:在五行相克中,水制约火的作用。用以说明肾对心的制约作用。
火克金:在五行相克中,火制约金的作用。用以说明心对肺的制约作用。
金克木:在五行相克中,金制约木的作用。用以说明肺对肝的制约作用。
五行相乘:在五行相克中,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其顺序与五行相克相同。
土侮木:在五行相侮中,土对木的反克。用以说明脾对肝的克制作用。
五行生克: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的合称。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摘要:
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概述
2.证候的定义和意义
3.风邪侵袭经络证的具体表现
4.风痰入阻络证的具体表现
5.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应用和意义
正文:
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概述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症状、证候、疾病以及治疗方法的描述和总结。

其中,证候是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疾病在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机、病位、病症等多个方面。

二、证候的定义和意义
证候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机、病位和病症的综合表现。

中医认为,证候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键,对证候的辨识和分析是中医诊疗的核心。

三、风邪侵袭经络证的具体表现
风邪侵袭经络证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证候,其主要表现为肌肤麻木、瘙痒,或口眼歪斜等症状。

风邪指外来的风邪之气,侵袭人体后,滞留于经络筋脉之中,导致经络受阻,气血不畅,出现上述症状。

四、风痰入阻络证的具体表现
风痰入阻络证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证候,其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不仁,甚或瘫痪不遂,或肌肤麻木瘙痒等症状。

风痰指体内的风邪和痰湿相结合,阻滞经络,导致气血不畅,出现上述症状。

五、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应用和意义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症状、证候、疾病以及治疗方法的描述和总结。

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NO.1[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虚证[注释]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以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2[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陷证[注释]气虚无力升举,应升反降,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脘腹坠胀,脱肛,内脏、子宫下垂,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3[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脱证[同义词]元气虚脱[衰败]证[注释]真气因某种原因而急骤外泄,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NO.4[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证[注释]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5[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动[生]风证[注释]血液亏虚,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6[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风燥[盛]证[同义词]血虚肤燥生风证[注释]血虚风胜化燥,皮毛、筋脉失养,以皮肤粗糙、干燥脱屑、瘙痒,或枯皱皲裂,毛发失荣脱落,肌肤麻木,手足拘急,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7[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津亏证[注释]津血亏虚,形体失其濡养,以面白无华,皮肤枯槁,唇甲淡白,鼻燥咽干,目涩少泪,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脱证[注释]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于外,以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微而短,四肢清冷,舌淡脉芤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O.9[分类]基本虚证类[证候名称]阴(液亏)虚证[注释]阴液不足,不能制阳,以潮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证候要素概念刍议

证候要素概念刍议

证候要素概念刍议标签:证候要素;证候类型;中医基础理论近年来,中医学术界提出了证候要素(以下简称“证素”)的概念,并在证素的分布特征、组合规律等方面开展了较多工作,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应用及研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专家对证素的概念及内涵持有不同的认识与见解。

目前存在对证素的异议不利于证素的进一步规范化研究以及临床推广应用。

为此,笔者现从证素的概念、内涵及其与证型的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能够对中医证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 证素概念的缘起1998年,田氏[1]明确提出体质、病因、病位是形成证候的三大要素,认为只有运用这3种要素对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得出规范的证候。

2002年,朱氏[2-3]提出“辨证要素”的概念,并创立了以“辨证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

该体系将病位与病性作为证候的基本要素和构成证名的主要元素,其中病位证素分为空间性位置和层次(时间)性位置,空间性病位包括表、半表半里、心、心神(脑)、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精室)、鼻、耳、目、肌肤、筋骨、经络、胸膈等,层次性病位包括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等;病性证素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热、毒(疫疠)、脓、痰、饮、水、食积、虫积、气滞、气闭、气虚、气陷、气不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阴虚、亡阴、阳虚、亡阳、阳亢、阳浮、津液亏虚、精髓亏虚等。

王氏等[4-5]则认为,中医证候诊断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巨系统,通过将证候进行“降维升阶”,提取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生五气(内风、内寒、内火、内湿、内燥)、气相关(气虚、气滞、气郁、气逆、气脱、气陷)、血相关(血虚、血瘀、血脱、血燥、出血)、阴阳相关(阴虚、阳虚、阴盛、阳亢)、其他(毒、痰、水)等6类29个证素,认为任一证候都是由若干证素和证素靶位组合而成。

虽然中医证素概念的提出不过仅仅10年左右,但其实远至《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古籍,近自诸多中医先贤及多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亦曾提到过类似的辨证方法,只是“有其实,无其名”罢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局部) 】[分类]根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虚证[注释]元气缺乏,脏腑机能衰退,以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分类]根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陷证[注释]气虚无力升举,应升反降,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脘腹坠胀,脱肛,内脏、子宫下垂,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分类]根本虚证类[证候名称]气脱证[同义词]元气虚脱[衰败]证[注释]真气因某种原因而急骤外泄,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分类]根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证[注释]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分类]根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动[生]风证[注释]血液亏虚,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分类]根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虚风燥[盛]证[同义词]血虚肤燥生风证[注释]血虚风胜化燥,皮毛、筋脉失养,以皮肤粗糙、枯燥脱屑、瘙痒,或枯皱皲裂,毛发失荣脱落,肌肤麻木,手足拘急,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分类]根本虚证类[注释]津血亏虚,形体失其濡养,以面白无华,皮肤枯槁,唇甲淡白,鼻燥咽干,目涩少泪,小便缺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分类]根本虚证类[证候名称]血脱证[注释]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于外,以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微而短,四肢清冷,舌淡脉芤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分类]根本虚证类[证候名称]阴(液亏〕虚证[注释]阴液缺乏,不能制阳,以潮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分类]根本虚证类[证候名称]阴虚阳浮证[注释]阴液亏虚,阴不制阳,阳气上浮,以颜面烘热,两颧潮红,形瘦盗汗,头晕目眩,烦躁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证候"是指中医诊断强调的一种综合病理状态,它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确定病因和病理变化的特点,以及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在中医理论中,"证"指的是疾病的整体表现,包括病因、病位、病变、病程、病机等方面的特点,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及其与机体的关系。

"候"指的是疾病的具体表现,是指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的"证候"多与疾病相关,常见的例子有:
1. 湿热病证候:指由湿邪与热邪相结合所致的疾病证候,表现为身热、口苦、大汗、尿短赤、大便腐臭等。

2. 风寒病证候:指由风邪与寒邪相结合所致的疾病证候,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等。

3. 脾胃虚证候:指由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证候,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

4. 心火旺证候:指由心火亢盛引起的疾病证候,表现为心烦、口干、失眠等。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的证候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剖析,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修订版)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临床812种常见证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列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同时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5657-1995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6751.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ZY/T 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基本虚证类basic syndromes of deficiency type3.1 气虚证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以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2 气陷证syndrome of qi sinking气虚无力升举,中气下陷,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脘腹坠胀,脱肛,内脏、子宫下垂,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3 气脱证syndrome of qi collapse真气因某种原因而急骤外泄,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同义词:元气虚脱证3.4 血虚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愆期或闭经,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4.1 血虚动[生]风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 [generating] stirring wind血液亏损,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色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4.2 血虚风燥[盛]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 and wind dryness [exuberance]血虚风胜化燥,皮毛、筋脉失养,以皮肤粗糙,干燥脱屑,瘙痒,或枯皱皲裂,毛发失荣脱落,肌肤麻木,手足拘急,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4.3 血虚津亏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 and fluid depletion津血亏虚,形体失其濡养,以面白无华,皮肤枯槁,唇甲淡白,鼻燥咽干,目涩少泪,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5 血脱证syndrome of blood collapse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血液亡脱于外,以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微而短,四肢清冷,舌淡脉芤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6 阴(液亏)虚证syndrome of yin (humor depletion) deficiency阴液不足,不能制阳,以潮热盗汗,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6.1 阴虚阳浮证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with yang floating阴液亏虚,阴不制阳,阳气上浮,以颜面烘热,两颧潮红,形瘦盗汗,头晕目眩,烦躁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6.2 阴虚血燥证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blood dryness阴液亏虚,津血被耗,以头晕目眩,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瘙痒,毛发不荣,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6.3 阴虚动血证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with blood stirring阴液亏虚,虚热迫血妄行,以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量多,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形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6.4 阴虚动风证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with wind stirring阴液亏虚,经脉失养,虚风内动,以头目眩晕,肢体发麻,或手足瘈疭、震颤,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6.5 阴虚津亏证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fluid depletion阴津亏耗,形体失养,以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眼眶凹陷,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形瘦盗汗,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阴津亏虚证3.7 亡阴证syndrome of yin loss体液大量耗损,阴精欲竭,以身热,汗出如油,口渴饮冷,烦躁,面红,舌干无津,脉细疾数等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同义词:阴脱证3.8 阳虚证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阳气亏损,失却温煦推动,脏腑机能衰退,以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面白,舌淡胖,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阳气(亏)虚证3.9 亡阳证syndrome of yang loss阳气衰竭而欲脱,以冷汗淋漓,身凉肢厥,神倦息微,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舌淡苔润等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同义词:阳脱证3.10 虚阳浮越证syndrome of deficiency yang floating upward阳虚阴盛,格阳于上,以面红如妆,口咽干燥,皮肤灼热,然而下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脉浮大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1 气血两虚证syndrome of dual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气血亏虚,形体失养,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1.1 气随血脱证syndrome of qi collapse following bleeding因大量出血,气无所附而随之暴脱,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气息微弱,甚至昏厥,脉微欲绝,或虚大无力等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3.11.2 气不摄[统]血证syndrome of qi failing to control [command] blood气虚不能统摄血液,以便血,肌衄,齿衄,妇女崩漏,月经量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1.3 气血两虚动风证syndrome of dual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with wind stirring气血亏虚,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手足挛急,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2 气阴两[亏]虚证syndrome of dual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元气不足,阴津亏损,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潮热,自汗,盗汗,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或胖,苔少而干,脉细无力或虚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3 阴血亏虚证syndrome of yin-blood depletion and deficiency阴液精血亏虚,形体失养,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低热颧红,肢体麻木,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红苔少,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4 阴阳两[亏]虚证syndrome of dual [depletion] deficiency of yin and yang脏腑阴液阳气俱虚,以眩晕耳鸣,神疲,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4.1 阴损及阳证syndrome of yin detriment affecting yang阴液亏损,日久及阳,终致阴阳俱虚的证候。

3.14.2 阳损及阴证syndrome of yang detriment affecting yin阳气亏损,日久及阴,终致阴阳俱虚的证候。

3.14.3 阴竭阳脱证syndrome of yin exhaustion and yang collapse阴精亏损,阳无所附,随之而脱所表现的证候。

3.15 津液亏虚证syndrome of depletion and deficiency of fluid and humor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失却濡养,以口燥咽干,唇燥或裂,渴欲饮水,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5.1 津亏[伤]证syndrome of fluid depletion [damage]津液亏虚之轻者,以口鼻、咽喉、唇舌、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5.2 液亏[脱]证syndrome of humor depletion [collapse]津液亏虚之甚者,以形体消瘦,口唇焦裂,皮肤枯瘪,眼眶凹陷,关节不利,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6 津气亏虚证syndrome of fluid and qi depletion and deficiency津液不足,正气亏虚,以神疲气短,烦渴欲饮,皮肤干燥,眼球凹陷,或汗出量多,舌红苔干,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7 精气亏虚[不足]证syndrome of essential qi depletion and deficiency[insufficiency]精气亏少,以形体消瘦,头晕脑鸣,身材矮小,动作迟钝,智力低下,或男子精少精稀,阳痿早泄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同义词:精亏证3.18 精血亏虚证syndrome of depletion and deficiency of essence and blood病久体弱,或生化不足,精亏血少,以眩晕,健忘,耳鸣,心悸,面白,损伤久不能复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19 髓亏证syndrome of marrow depletion精髓亏虚,形体失其充养,以眩晕耳鸣,头脑空痛,腰脊酸软,动作迟钝,肢体痿软,或足不任身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20 卫(气亏)虚证syndrome of defense (qi depletion) deficiency卫气亏虚,卫外不固,以恶风汗出,容易感冒,脉浮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21 营(气亏)虚证syndrome of nutrient (qi depletion) deficiency营气亏虚,机体失养,以疲乏,消瘦,自汗,面色少华,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4 基本实证类basic excess syndromes4.1 外风证syndrome of exterior wind泛指风邪或夹湿热疫毒等邪侵袭于外,或内犯所致的证候。

其症因夹邪及所犯形体脏器的不同而各具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