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地判定及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诠释:

(1)“同位角相等、错角相等”、“同旁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

(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要点四、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

的距离.

要点诠释:

(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要点五、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要点诠释:

(1)命题的结构:每个命题都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命题的表达形式:“如果……,那么…….”,也可写成:“若……,则…….”

(3)真命题与假命题:

真命题:题设成立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题设成立而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2.定理:定理是从真命题(公理或其他已被证明的定理)出发,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另一个真命题,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3.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要点诠释:

(1)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

(2)判断一个命题是正确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列举一个反例即可.要点六、平移

1. 定义:在平面,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要点诠释:

(1)图形的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

(2)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 性质:

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线段、角的大小,具体来说:

(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

(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且相等;

(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一对全等图形.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行线

例1.下列说确的是 ( )

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D.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答案】D

例2.在同一平面,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正确的是:(1)(3).

【变式1】下列说确的个数是 ( )

(1)直线a、b、c、d,如果a∥b、c∥b、c∥d,则a∥d.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在同一平面,如果两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直线平行.

A.1个 B .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类型二、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例3. 如图,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AC=BD;(2)∠DAC=∠BCA;

(3)∠ABD=∠CDB;(4)∠ADB=∠CBD,其中能使AD∥BC的条件有().

A.(1)(2) B.(3)(4) C.(2)(4) D.(1)(3)(4)

【答案】C

【变式2】一个学员在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例4.如图所示,已知∠B=25°,∠BCD=45°,∠CDE=30°,∠E=10°.试说明AB∥EF的理由.

解法1:如图所示,在∠BCD的部作∠BCM=25°,

在∠CDE的部作∠EDN=10°.

∵∠B=25°,∠E=10°(已知),

∴∠B=∠BCM,∠E=∠EDN(等量代换).

∴ AB∥CM,EF∥DN(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BCD=45°,∠CDE=30°(已知),

∴∠DCM=20°,∠CDN=20°(等式性质).

∴∠DCM=∠CDN(等量代换).

∴ CM∥DN(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B∥CM,EF∥DN(已证),

∴ AB∥EF(平行线的传递性).

解法2:如图所示,分别向两方延长线段CD交EF于M点、交AB于N点.

∵∠BCD=45°,∴∠NCB=135°.

∵∠B=25°,

∴∠CNB=180°-∠NCB-∠B=20°(三角形的角和等于180°).

又∵∠CDE=30°,∴∠EDM=150°.

又∵∠E=10°,

∴∠EMD=180°-∠EDM-∠E=20°(三角形的角和等于180°).

∴∠CNB=∠EMD(等量代换).

所以AB∥EF(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变式3】已知,如图,BE平分ÐABD,DE平分ÐCDB,且Ð1与Ð2互余,试判断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AB∥CD,理由如下:

∵ BE平分∠ABD,DE平分∠CDB,

∴∠ABD=2∠1,∠CDB=2∠2.

又∵∠1+∠2=90°,

∴∠ABD+∠CDB=180°.

∴ AB∥CD(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变式4】已知,如图,AB^BD于B,CD^BD于D,Ð1+Ð2=180°,求证:CD//EF.

【答案】

证明:∵AB^BD于B,CD^BD于D,

∴AB∥CD.

又∵Ð1+Ð2=180°,

∴AB∥EF.

∴CD//E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