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谁先吃呢(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及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让谁先吃好呢”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的递进建构。在开始部分,让幼儿拿出动物卡片按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给五个动物排序,这是动作水平的排序;然后,通过让幼儿观察排序图,从小兔的角度用语言表述出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的排序.这是表象水平的排序;最后,让幼儿找出自己能得第一的优势,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发展幼儿感知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帮助幼儿逐步进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终达到摆脱具体事物、在抽象层次上学习数学的目标。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话题。
师:看,这是一个又大又香的桃子。你们想吃吗?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动物。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长尾巴猴子、长耳朵小兔、高个子长颈鹿、大肚子犀牛)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等排序。
师:4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它们决定来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它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呢?孩子们按从高到矮的顺序帮他们排一排吧、老师在黑板上出示排序结果、老师课件出示排序图、为了公平、每个动物都要站在同一水平线、量的结果才真实有效
师:长颈鹿准备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反对的声音响了
起来。长尾巴小猴子叫了起来“这么做不行!我要比尾巴的长短”。
(2)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师:请孩子们拿出动物图片观察它们的尾巴、按从长到短的顺序
排一排。
汇报、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结果、课件出示排序图确认结果
师:小猴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其他动物反对呢?我们来看看。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不行!”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地跺着脚说。)
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猴子要求比尾巴的长短,
这一次我要比体重、请孩子们拿出图片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汇报、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出示结果、课件出示排序图确认、(为
了公平起见,请我们小朋友来做裁判。先看好是哪位小动物在称重,然后数一数跷跷板上石头的数量)、看看,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
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让孩子观察黑板上的排序图,小动物在比什么?是谁想的办法?按
照什么顺序排队的?小兔也想先吃到桃子,它会和别的动物比什
么才能得第一呢?你们想想看。
师:你们想出了不少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海猪想的办法和你
们一不一样。
(出示录音)小兔说:“要比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名;要比
谁的尾巴最短,我也是第一名;要比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还
是我!我得了3个第一,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我先吃!”)
师:小兔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小动物们为了得第一想尽了办法,拿自己的长处比。
聪明的小兔只是改变了比较的方法,按照从矮到高、从短到长、
从轻到重的顺序比,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品尝桃子
师:小兔得了3个第一,它一边说着,一边跑向大桃子美
美地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
好吃呀!”4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的桃子。孩子们
要向小兔学习、好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才会感
到快乐
四、拓展活动
师:你们想不想学学小动物比一比?请同桌的5个小朋友为
一组,可以根据你们身体的部位如头发、个子等来排一排。
师(小结):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肯动脑筋,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
排序方法。不仅可以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排,还可以
反过来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排,这样遇到问题时我们
解决的办法就会多一些。
就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聪明的脑袋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吧
课后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
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寻找着绘本与幼儿数学
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仔细
阅读故事,我发现其中隐藏着两条线索,第一条是“让谁先吃好呢”,这就象一个谜,始终贯穿于故事之中,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第二条是动物们按某一特征进行高矮、大小、长短、轻重的排序,
这正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在活动设计中,我就牢牢的把握住了
这两条主线,制订了具有适宜性、指向性的活动目标,即以“让谁
先吃”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利用故事情景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比重经验的不断建构。整个活动过程生动有趣,两条主线并驾齐驱、相互交织,若隐若现、相互贯通。在主题鲜明的情景化教学中,自
然无痕的渗入正逆排序的方法,整合高效的融入称重游戏、符号的
实际运用。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深入解读绘本
画面,有效引领幼儿跨越认知障碍一个优秀的绘本,每一张画面都
似乎在与孩子对话,传递着不同的学习信息。如:绘本中动物比体
重的画面,是以跷跷板上放置不同数量的石头来表示动物的重量。
这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他们必须有相关的跷跷板比
轻重的经验,并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才能知道谁轻,谁重,再进
行排序。对于这个认知点,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幼儿的学习就会在
这里搁置,影响了整个教学的有效进行。如何帮助幼儿积累这些经
验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方法一:在个别化学习中,教师投放了天平秤和不同数量的实物,
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感知物体的轻重,并做记录。同时,将绘本中
数量转化重量的图示稍作调整,让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时尝试先观察
解读画面,积累物体比较、转化的经验。
方法二:调整了活动中的提问。如:增加了辅助提问“仔细观察跷
跷板,你会发现什么?”让幼儿通过互动交流,获取信息,尝试正
确排序。从第二次教学的现场可以看到,孩子能够对跷跷板的图意
有所理解也能将数量转换成重量,并说清理由,帮助小动物按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