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卖米

合集下载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王永庆卖⽶的故事【⾮常值得⼀看】王永庆卖⽶的故事【⾮常值得⼀看】2014-04-06王永庆是台湾最受推崇的企业家和管理⼤师,他从⼩家境贫寒,只读了⼏年书就辍学了。

1931年,15岁的王永庆来到嘉义⼀家⽶店做学徒⼩⼯。

第⼆年靠着东拼西凑的200元资⾦开了⾃⼰的⽶店。

当时⼩⼩的嘉义已有⽶店近30家,竞争⾮常激烈。

王永庆只能在⼀条偏僻的巷⼦⾥租⼀间⼩铺⾯。

他的⽶店开办最晚,规模最⼩,⽽且由3个未成年的⼩孩打理,能站稳脚跟取得盈利吗?⾯对这些不利条件,王永庆并没有怨天尤⼈,⽽是开动脑筋想办法。

最后他祭出3招,竟然后来居上,打得那些⽼店⽆还⼿之⼒。

--------------------------------------------------------------------------------------------第⼀招:改善产品质量。

因为那时稻⾕粗放式的收割与加⼯技术,⽶⾥经常会掺杂进⼩⽯⼦之类的杂物。

所以⼈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次⽶,⼤家都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有些⽶店⽼板甚⾄认为,那些杂质还可以多卖些钱呢。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之中发现了机会,他和两个弟弟⼀齐动⼿,仔细地将⽶⾥的秕糠、砂⽯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

⼀段时间之后,王永庆的⽶最好,已经⼝⼝相传得尽⼈皆知了。

第⼆招:让顾客感动的优质服务。

别的⽶店下午6点关门,王永庆却⼀直开到晚上10点多。

当时⼈们经济都不宽裕,他就先赊账,然后约定发薪的⽇⼦去收账。

那时候因为年轻⼈都忙于⼯作,来买⽶的顾客以⽼年⼈居多。

王永庆于是主动送⽶上门,开创了“送货上门”服务的先河,赢得顾客的称赞和感情分。

王永庆送⽶,并⾮放到门⼝了事,如果⽶缸⾥还有陈⽶,他就将旧⽶倒出来,把⽶缸擦洗⼲净,把新⽶倒进去,再将旧⽶放回上层,如此⼀来,陈⽶就不⾄于因存放过久⽽变质。

这⼀细致⽽超越期望的服务令顾客印象深刻,且深受感动,从此以后更成为雷打不动的忠诚顾客。

第三招:建⽴客户数据库。

案例分析:王永庆卖米

案例分析:王永庆卖米

案例分析一:王永庆卖米少年时代的王永庆,家境贫穷,连裤子都买不起,每天都穿着他母亲用面口袋给他改的一条裤子,上边还印有“中美和资”的字样。

家里勉强把他供到小学毕业,王永庆15岁时到一家米店里做小工。

聪明的王永庆,在工作之余留心观察卖大米的诀窍和学问,第二年他央求父亲支持他,他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米店。

他父亲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借来200台币,不久王永庆的米店就开张了。

由于资金少,王永庆的米店地处边远,门面又小,这对于小小嘉义县城的其他30多个米店来说,根本就够不上威胁。

而离王永庆的米店不远处就有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既批发又零售,谁又能到这家少年开的不起眼的小米店来买米呢,坐等不来,那就主动出击,王永庆背起米袋,走街串巷,一天到晚累得够呛,但米店的生意还是不见起色。

一天,王永庆在米店里望着米仓里的米发呆,突然一拍大腿,“有了!”,他喊来两个弟弟,开始干了起来。

原来,因为那时碾米技术相对落后,当时的米中有好多没有脱干净,其中还有不少小石子、小木棒等类的杂质。

王永庆和他的弟弟,干到半夜,把第二天要卖的米中的这些杂质,一粒一粒地拣出来。

从此以后,买米的大婶口口相传,说王永庆卖的米几乎不用淘洗,由此米店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

这就是王永庆卖米的第一招:“眼睛向内”,即让自己的产品物有所值。

当时由于条件落后,电话的使用很不普遍,买米一定要到街上的米店去买。

而这对客户来说实在是很不方便,一时不留意就可能会在要煮饭的时候,才猛然发现没米了,然而对于米店而言,则必须要等客户上门才会有生意。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王永庆忙完米店的工作刚要上床睡觉,门外梆梆地敲门。

打开门一看,是铁路对面旅馆的厨师,说刚刚来了两个客人还没吃饭,恰巧旅馆里没米了,他叫王永庆送点米过去。

王永庆卖的米一斤只赚一分钱,但为了信义为了父亲经常在他耳边说的那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没有钱,但有的是力气,王永庆量了米,冒雨给那家旅馆送了去。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出生在台北新店一个贫苦农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家里非常的贫困。

先后从事看茶园,卖米,经营木材生意,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台湾《天下杂志》近年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台塑集团已经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

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

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问题随之而来,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

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

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

有篇文章说,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的人默默的模仿了他这种做法,但有一种方法谁也学不到,王永庆每到一个客户家送米,就会很热情的与客户拉拉家常,问问客户最近家里的情况与需求,每到一户客户家送米就把这家人的家庭情况,有几口人,兴趣爱好都凭自己的观察或间接的问旁边的邻居打听到客户的信息,把客户那个月什么时候买的米的日期都详细的记录下来,由于对每户人家的人口数,生日、喜好都非常的熟悉,王永庆总是能准确的预料到客户家里什么时候米快吃完了,该送货上门了,给客户一种非常好的服务感觉!于是日后,久而。

成功只靠1粒米

成功只靠1粒米

成功只靠1粒米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王永庆的传奇故事分享

王永庆的传奇故事分享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忠诚度自然提高。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

他只比别人多做了一步,却成就了他一番伟业.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

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所买的不仅仅是米,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

如果去衡量服务标准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

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为客户着想,还要在客户的利益上,为客户考虑。

王永庆卖米故事的营销策略

王永庆卖米故事的营销策略

王永庆卖米故事的营销策略王永庆是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富有传奇颜色的企业家。

他在创业初期,通过一个卖米的故事,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营销策略,为海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是这样的:王永庆在创业之初,通过向村落居民销售大米来得到创业资金。

他发现当时的大米市场存在一种现象,农夫卖给经销商的大米价格低廉,而城市居民选购的价格却很高。

于是,他决定直接从农夫手中选购大米,并将其直接销售给城市居民,以此差价得到利润。

这个故事中蕴含着几个营销策略的精髓。

起首,王永庆通过发现市场的不公平现象,找到了一个商机。

他敏锐地意识到,农夫和城市居民之间的价格差距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可以通过直接选购农产品来得到利润。

这种洞察力让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了先机。

其次,王永庆运用了直销的方式,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

这种销售模式不仅可以缩减中间环节的费用,提高利润空间,还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更直接的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这种直接销售的模式成为了海尔的一大特色,也为后来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此外,王永庆在销售过程中重视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他亲自到农田中选择大米,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口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对产品品质的严厉要求和对消费者信任的建立,为海尔打下了良好的口碑,也使消费者对海尔的产品产生了信任感。

最后,王永庆在销售过程中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和反馈。

他不仅亲自上门送货,还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选购体验和意见。

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他能够准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客户满足度。

综上所述,王永庆卖米故事中的营销策略展示了他在创业初期的智慧和勇气。

通过发现市场商机、运用直销模式、重视产品品质和信誉以及与消费者的沟通和反馈,他成功地打开了销售渠道,建立了品牌,为海尔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这个故事不仅是王永庆个人创业历程的缩影,也是许多企业在营销方面可以借鉴的珍贵阅历。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都是有惰性的,不管我们做的是什么工作,有一天会因为工作的枯燥而感觉乏味,有一天也会因为忙忙碌碌的辛苦闯荡却还是一无所成而丧失了信心!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成功人士案例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成功人士案例故事01王永庆卖米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案例 王永庆小生意大谋略

案例  王永庆小生意大谋略

小生意大谋略王永庆是台湾的首富,但他在刚刚创业时,由于缺乏资金,只能在偏僻的小巷,租很小的铺面。

那是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但是在当时,小小的嘉义就有26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

而王永庆当时的全部资金只有父亲为他到处借来的200元钱,他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小小的铺面。

由于米店规模小,又偏僻,也没有知名度,所以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一直冷冷清清。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很是发愁。

这时,他想起了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吝啬钱的人别人就喜欢;舍得为别人出力的人,别人就尊敬。

王永庆从中受到了启发,他想:“我没钱,但我有力气呀!我何不多花点力气来赢得顾客呢?”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大米里有不少糠谷和沙粒。

这种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买东西的人和卖东西的人都习以为常,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细心的王永庆却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将夹杂在大米里的糠谷和沙粒统统清理干净。

这样,他店里的米的质量就比其他米店要高一个档次。

很快,他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别看现在我们有外卖和送货上门,但在那个时候是没有这些的。

细心的王永庆想:如果我多花点力气,免费替别人送货上门,生意是不是会好些呢?于是他又增加了“送货上门”这一服务项目。

从此,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无论路程是远还是近,只要顾客叫一声,他立刻把米送到,还免费。

一天晚上,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儿,已经到深夜了。

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地刚睡着,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了。

开门一看,原来是嘉义火车站对面一家客栈的厨师。

厨师说:“客栈来了几位客人,还没吃饭,正好厨房没米了,请你帮忙送一斗米吧。

”当时,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赚一分钱。

从心情上来说,王永庆不愿冒着这么大的雨赚这一分钱,但为了维持平日的信用,他二话没说,量了一斗米,披上一条麻袋挡雨,把米送到了客栈。

经典案例之王永庆卖米

经典案例之王永庆卖米
就这样王永庆通过卖大米积累了资金,后又 买了碾米设 备,在嘉义建了一家碾米厂,一直到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日本人实施共进共贩,王永庆的碾米厂和米店都被迫关门. 然后王永庆用自己10年辛苦经营的积蓄在家乡附近新店广 兴购买了20亩的山林地,在云林大埤和嘉义大溪厝共买了5 亩水田.
思考题
❖ 一是那样卖米的是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

其次,他懂得出动营销,主动出击的道理,在别的米店还是
坐商时,他就能够成为一名行商,实施物流配送,提高效率,方便
顾客,可谓一箭双雕,这其实就是通过在合适的地点,不过他的
这个地点,不仅包括他的门店,还包括流动的配送——类似于
沿街叫卖,通过合适的方式——送货上门,来实现他抢占顾客
的目的.
❖ 再次,王永庆建立了数据库营销,把客户的人口、 每天用米量这些内在需求一一登记,并总结出多长时 间送一次,每次送多少,从而找出营销规律,既不跑冤 枉路,也不至于缺客户的货.
❖ 第二个是,像他们一样卖米我们能成功吗 从环境变化分析
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傻子行为王永庆营销高手
讨债高手
傻子王永庆
× ❖ 米里混杂沙石、小石子
❖ 坐以待币
❖ 精挑细捡 ❖ 送货上门 ❖ 做记录 ❖ 洗米缸 ❖ 多做一点、夺走一步
返回
营销高手
所谓营销,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通过 合适的方式,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顾客,并 引导和挖掘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 同时,王老先生还细心为顾客擦洗米缸,以此为 顾客提供增值服务,与顾客建立一种内在的沟通与联 系,通过把新米放在下面,陈米放上面这种先进先出 的库存原则,换位思考,为顾客着想,通过记下容量,为 以后引导客户需求,挖掘客户需求,做顾问式销售打 下良好的基础.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都是有惰性的,不管我们做的是什么工作,有一天会因为工作的枯燥而感觉乏味,有一天也会因为忙忙碌碌的辛苦闯荡却还是一无所成而丧失了信心!下面是整理的成功人士案例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成功人士案例故事01王永庆卖米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部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美东时间2008年10月15日9点38分在新泽西一家医院因心肺衰竭而过世。享年92岁。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王永庆卖大米案例

王永庆卖大米案例

王永庆卖大米案例分析如下:背景:王永庆是台湾著名企业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追求,打造了一家成功的跨国企业。

在当时,大米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王永庆决定从卖大米开始,积累自己的经验和资金。

案例描述:王永庆在卖大米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

首先,他从选米开始,精选优质大米,并采取有效的存储措施,确保大米的新鲜度和质量。

其次,他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主动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并给予及时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此外,他还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吸引更多的客户,并不断优化自己的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

深入分析:王永庆卖大米的成功案例,体现了许多重要的商业原则。

首先,他注重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管理,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他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这是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信任和长期合作的基础。

此外,他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吸引客户,这有助于提高销售业绩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他不断优化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这有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借鉴点:在当今商业环境中,王永庆卖大米案例对于许多企业家和创业者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企业家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管理,确保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

其次,企业家应该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与客户建立信任和长期合作关系。

此外,企业家应该采取合理的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来吸引客户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最后,企业家应该不断优化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总之,王永庆卖大米案例展示了企业家在商业经营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和商业原则。

通过注重产品质量、客户关系、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以及优化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企业家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企业家也应该不断学习和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功。

总结起来,王永庆卖大米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商业启示:企业家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客户关系、价格策略和促销手段以及优化销售渠道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王永庆经营之道

王永庆经营之道

王永庆卖米之道小组成员:张肖于延华朱亦然乔志杰刘飞周锋个人档案姓名:王永庆(1917-2008)出生地:台湾新店职业:商人毕业院校:直潭国小主要成就:“台湾的经营之神”一、客户经营管理之道第一、提升客户价值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第二、客户信息整合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第三、客户需求为导向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二、“台商大王”“华人首富”“经营之神”第一、营销能力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

第二、服务至上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

有篇文章说,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第三、诚信经营台塑集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

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这在台湾是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

台塑集团下辖9个公司、员工总数超过7万,资产总额达1.5万亿新台币。

业叫做九八行,即98%是成本,只有2%是利润,这种行业竞争非常

业叫做九八行,即98%是成本,只有2%是利润,这种行业竞争非常
来,提醒自己在这家没米前就要登门造访,这中就叫做信息 化管理。久而久之,村里面哪一家剩多少米他大概都知道,

而且还留意每家当家的是做什么的,当家的是公务员,公务
员通常是月底发薪水,那王永庆就月初来收米钱。因为王永 庆卖米卖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生意非常好。
王永庆的第一桩生意不是做石化,而是卖大米。在南方这种
行业叫做九八行,即98%是成本,只有2%是利润,这种行业 竞争非常激烈,必须薄利多销。王永庆当时在乡村卖米的时候, 感觉要降低价格不太可能,所以他就想到要用差异化来经营。 他把大米买进后,首先在院子里面散开,把米中的沙子、小树 叶等全部清掉,然后再装回米袋,并对外宣传说自己的米是全 村最洁白的米,这种就叫做产品差异化;家庭主妇来卖米的时 候,买了米要扛回家,王永庆提供送货服务,这是第二个差异 化;送到家门口主妇已经很感激了,王永庆又说可以送到米缸 边,叫做一步到位的服务,这时候王永庆就可以做进一步了解 了;
到了米缸边,王永庆又叫人拿一张纸来,把米缸里面的旧米 倒在纸上,先把新米倒进米缸,再把旧米倒在新米上,方便 人家把旧米先吃掉,这更表明了他服务细致并且有诚意。这 时候主妇被他的真诚服务打动了,王永庆就借机问一些私人 的问题,比如说家里有多少人啊、这缸米大概吃多久啊……
主妇一般都会如实相告,王永庆一走出门就赶快用本子记下

一代巨富王永庆的成长之路:从卖大米到身价516亿你有什么启发

一代巨富王永庆的成长之路:从卖大米到身价516亿你有什么启发

一代巨富王永庆的成长之路:从卖大米到身价516亿你有什么
启发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台湾,王永庆因为家穷读不起书,十五岁便出去给卖米的粮行当学徒,一年后自己单干。

但当时的情形不容乐观,在这个不大的县城,有着近30家米店,王永庆的店开得最晚,规模最小,也没有知名度。

当时的王永庆很年轻,能吃苦,于是乎起早摸黑,挨家挨户的推销卖米,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吃力不讨好。

试问一下,一般人会去买这种小商小贩推销上门卖的米吗?
于是王永庆改变策略,开始在米的质量上下功夫。

那个时候由于技术等客观因素,大米里面掺杂着很多小石头、谷粒、碎片等等。

虽然司空见惯,但并没有商家愿意在这上面下功夫,王永庆于是把米中的杂质剔除出去,最后大米的质量开始领先同行。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永庆的生意迅速起飞。

然而王永庆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发现有很多老年客户,一个人背大袋大米非常费劲,于是王永庆又推出送米上门服务。

这项服务大受欢迎,毕竟谁也不愿意背着米袋走很长的路。

王永庆并没有像常见的那样,仅仅把米送到门口,拍拍屁股,茶也不喝就走了。

而是提供“倒米进缸”服务。

如果米缸有陈米,将陈米先倒出来,再把新米放进去,然后陈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放久变质。

王永庆在送米过程中,还会统计米缸大小、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并将此数据记录下来,预估该户人家买米的大概时间。

不等顾客上门,王永庆就在合适的时候将相应的米送到客户手中。

1942年,王永庆结束卖米,利用10年的积蓄在新店老家购买50亩土地,成为一位小地主。

从此开始了一代巨富的成长之路。

这样的发家史,你有什么感受呢?。

一家米店让他成为台湾首富_励志

一家米店让他成为台湾首富_励志

一家米店让他成为台湾首富一家米店让他成为台湾首富台湾首富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工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麻烦了,而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陈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陈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并很快赢得了口碑。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这些客户来到店里买米的时候, 王永庆意识到这些客户主要是家庭主 妇,于是提出送货上门服务。这在当 时的米行里,是绝无仅有的。
当王永庆把米背到主顾家里的时 候,王永庆认真地将主顾家里的陈米 从米缸掏出,并视情况为客户清洗米 缸,再将刚买的新米倒入。
在进行以上服务的同时,王永庆 会热心地询问客户家里有多少人,每 天大概会用掉多少米,并细心地连同 客户本次购米的数量、家中米缸大小、 家庭住址等信息一起记录在随身携带 的小本子上。
16岁的王永庆经过父亲四处 筹款,终于于1932年在台湾的嘉 义开了一家米店。
但米店一开张,就遇到了麻烦。 原来,城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熟识的 米店,而那些米店也总是紧紧拴住 这些老主顾。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到 晚冷冷清清,没有人到府。
王永庆只好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 居民,好不容易才说动一些住户同意 试用他的米。
王永庆的制胜法宝
1.挨家挨户拜访—— 主动邀请客户 2.送货上门—— 超出客户预期 3.掏陈米、洗米缸—— 换位思考,贴心服务
王永庆的制胜法宝
4.收集客户信息—— 建立客户信息档案 5.分析客户信息数据—— 为决策提供依据 6.在主顾开口之前,送米到家—— Surprise!


你的客户呢? 你的服务呢?
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王永庆很 容易计算出客户大概什么时候需要新 购大米。于是在客户开口之前,王永 庆总是能预先将大米送到客户家中。
王永庆的服务在右邻右里中一传 十、十传百地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居 民来买王永庆的大米,并成为他的忠 实主顾。
经过王永庆的艰苦努力,他米店 的营业额大大超过了同行店家,而且 生意越来越兴旺。王永庆也从一个一 穷二白“农民的儿子”,成了当地一 个颇有名气的小商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