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_塑胶大王_王永庆的传奇人生

合集下载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台塑神话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台塑神话

“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台塑神话砺石导语:本期《十分钟公司简史》专栏为大家介绍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台塑神话。

王永庆虽已经去世,但其与其创造的台塑一直是台湾商业界的骄傲与典范。

由王永庆创立的台塑集团,是台湾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其目前共计拥有台塑、南亚、台化、台塑石化等百余家关联企业,并拥有庞大的教育和医疗机构。

王永庆也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

王永庆冒险创立台塑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于台北县新店,父亲是茶农,家庭收入微薄。

15岁那年,王永庆被父亲送到米店当学徒。

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

用父亲借来的200块钱起家的米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又筹办了一家碾米厂。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经济开始发展,王永庆抓住时机经营木材生意,结果获利颇丰,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

1950年代初,台湾亟需发展纺织、水泥、塑胶、玻璃、人造纤维等几大重点行业,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的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PVC)塑胶粉。

王永庆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于是,王永庆就去找政府的有关部门,申请这个项目。

不过,当时政府想把这个项目交给在台湾化工业中地位高、影响力大的企业家何义。

但是,何义认为依照当时的技术能力、生产水平,台湾的塑胶产品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投资。

无奈之下,这个风险大、利润不高的项目还是落到了王永庆手里。

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他昏了头。

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还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

1954年,王永庆和赵廷箴合作,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福懋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额为新台币500万元,并在高雄市筹建PVC厂。

人生就像跑步一样——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人生就像跑步一样——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王永庆常说:"人生就像跑步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磨炼,才能跑得稳、跑得好;也唯有从不间歇地跑,才能遥遥领先他人,捷足先登。

"这句话正是他九十二年奋斗人生的真实写照。

2008年10月15日,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与世长辞,16日台湾《联合晚报》发表社论《王永庆传奇》指出:"王永庆以九十二岁高龄离开人间,九十二年的生命没有一刻虚度。

"下边是网上找到的其关于养生方面的支言片语想象一个83岁的人,还可以在每年3月底,台湾骄阳已经开始肆虐的早晨,连续不停地跑上5000公尺,就不得不惊叹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身手」。

想象全台湾最有钱的人之一---王永庆的生活:山珍海味、奇味珍馐、高级健身俱乐部、高科技养生治疗...,却会失望的发现,不管眼前有什么佳肴,他都只取其中一、二样;不管世间有哪些「高级」的养生之道,他却只钟情他的「毛巾操」。

「没辛苦就没健康,」他简单明了地总结自己数十年来锻炼的心得。

他认为人跟企业一样,放松就会散漫,太舒服就会不健康。

所以尽管每年顶着太阳,不管家人、甚至医生的劝阻,他仍坚持跑完5000公尺。

台塑总经理室副主任傅陈卿认为,王永庆这股坚持,也在台塑内部扎下坚实的运动习惯。

他很不喜欢看到社会上各种不合理、不公道的事,「是非不清楚,就是一种不健康,影响人也就不健康,」他说,比如说很多人不择手段追求名利上的、所谓的「成功」,但事实上,他一语点破:「成功不重要,健康才重要。

」不管当面问他,或观察他日常对自己生活的「管理」,都只能看到,这位掌管台湾将近六%国民生产毛额的集团负责人,养生之道只有二字:「简单」。

王永在有自己的秘诀,虽然他说自己是顺其自然,“该吃就吃到饱、该睡就睡到饱”,不过,王永在每晚10点睡觉,4点准时起床打高尔夫球,王永庆在早、午两餐力求简单,早上有时一条香蕉、半片葡萄柚、一个苹果、菠萝等四、五种水果,中午喝喝牛奶加上麦片就能解决,倒是晚餐比较丰盛,有时应酬饭局、有时和家人共餐,不过,在食量上王永在可是很能节制,总是浅尝即止。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18 8年 , 国权威 杂 志 《 布 斯 》 9 美 福 曾报 道 , 在 此 ,王 永庆 的小 米店 一天 到 晚冷 冷 清清 、 门可 罗
全 世界 拥有 1 亿 美 元 以上 资 产 的 富豪 中 ,王 永 雀 。当时 , 0 由于 稻谷 加 工的 技术 很落 后 , 米里 夹有
庆 以 4 亿 美 元居 第 1 0 6位 !王 永庆从 不 名一 文的 糠 、 粒 、 石子 等 , 沙 小 买卖 双 方 都 认 为是 很 正 常 的
病 。王 永 庆勉 强 读 到 小学 毕 业 , 依 不舍 地 告 别 的米 店开 门早 、关 门晚 ,比其 他 米店校 。
小 时 以上 , 时买 随 时送 。有 时顾 客 半夜里 敲 门 , 随
小 学 毕业 那 年 ,王 永 庆 到~ 个 茶 园 当杂 工 , 他 也 总是热 情地 把 米送 到顾 客 家中 。王 永庆 还 了 当地 居 民大 多数 家庭 都 以打 工为生 , 活并 生 像 父亲 一样 开始 了辛苦 的茶 工生 涯 。祖 父在去 世 解到 , 许 前把 他 叫 到床 前说 : 你 是读 过 书 的人 , “ 希望 你 不 不 富裕 , 多 家庭还 未 到发薪 日就 已经囊 中羞 涩 。 要 有 要再 困在这 里 ,还是 立志 出门 闯天 下吧 !” 5岁 由于王 永庆 是 主动送 货 上 门 , 货到 收款 , 时碰 1
是 一 家 日本 人开 的 米 店 , 当时 日本 人 在 台湾 是 一 等 公 民 , 且这 家 米 店 开 业 时 间 又 很 长 , 民们 况 居 习惯 上 那 里 买米 , 多都 是 那 家店 的 老主 顾 。因 很


尬 。为解 决这 一 问题 , 永庆 采取 按 时送 米 , 即 公 司 。事 实上 ,王 永庆 在 作 出这个 大 胆 的决 定 之 王 不 时 收 钱 ,而 是 约 定 到 发 薪 之 日再 上 门收 钱 的办 前 ,已经进 行 了周密 的分 析研 究 。他 虚 心地 向许 法 , 决 了 即 时 收款 中 可 能 遇 到 的 问 题 , 大地 多专 家 、学 者 去讨 教 ,还 拜访 了不 少 有 名的 实业 解 极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王永庆的工作励志故事:前瞻性是一种战略眼光

作文素材-中学小学课外阅读-王永庆的工作励志故事:前瞻性是一种战略眼光

王永庆的工作励志故事:前瞻性是一种战略眼光方我少年时, 读书气嶙峋。

常怀四海志, 放眼横八垠。

——张百熙孔子曰: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 意思是说,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 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系统过程,当其中的一个环节出错的时候, 就会影响到其他的环节。

因此, 我们在做事时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

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 的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在刚开始投资塑料业时, 台湾对成分是聚乙烯化合物的树脂的需求量特别少, 台塑首期年产100吨, 而台湾年需求量只有20吨, 这对台塑打击很大, 甚至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面对这一现实, 王永庆经过反复分析研究, 最后决定: 继续扩大生产!王永庆认为与其守株待兔, 不如勇敢创造市场。

只有大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 把售价压下来, 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

在扩大生产的同时, 王永庆又创办了一个加工台塑产品的公司,即南亚塑胶工业公司, 专为台塑进行下游加工生产。

按王永庆的说法,“当时真是骑虎难下”。

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 台塑和南亚的业务开始好转, 奠定了他在塑料工业的基础。

这件事后, 王永庆也领悟到了许多经营诀窍。

他认为, 凡是在产品滞销与市场萧条的时期, 正是企业锻炼拼搏的最好时机。

越是在这种时候,经营者越是要沉着冷静, 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这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若有余力的话, 则可以拟订一个完善的投资计划, 掌握适当的时机, 做有效的前瞻性投资, 化危机为契机。

王永庆说: “卖冰淇淋的公司应该在冬天开业。

” 其含义就在于冬天卖冰淇淋, 生意清淡, 必定促使卖者努力改善经营管理。

那么, 夏天来临时, 就会比其他后来者拥有更多的、明显的优势。

有位哲人说: “有深谋远虑的才能, 就能计事于未来之中, 理事于未形之中, 决策于未萌之中, 立功于未知之中。

倘若一个谋略, 令天下人识破, 那么这个谋略便不是上等的谋略。

图谋大事之人, 必须有详尽周全的措施和高瞻远瞩的见识。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于美东时间15日因心肺衰竭病逝美国,享年92岁。

10月16日,台塑旗下10家上市公司同步亮灯跌停,出现“哀悼行情”,也创下台塑集团所有上市公司股价连袂跳空跌停首例。

他是前台湾首富,身家68亿美元;他的企业创建至今已50多年,他当了50多年的董事长;他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

因金融风暴赴美考察有媒体报道说,王永庆遗体昨晚通过长荣航空运送回台,家属震惊、哀戚。

王永庆因为担忧美国金融风暴对台湾的冲击,11日,他带着夫人和子女前往美国视察旗下的生产线和厂房,没想到在美东时间15日早上被送进新泽西一家医院,9点38分因心肺衰竭而过世。

由于王永庆对于台塑集团具有指标性意义,在病逝消息传出后,台塑集团旗下个股全面跌停。

生前遗愿“两岸赶快通”在得知王永庆逝世的消息后,台湾当局表示将全力协助王永庆家属处理治丧事宜。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表示,王永庆不仅致力于企业成长,也关注环境永续与社会公义,并推崇他对于两岸关系朝向和平繁荣的真知灼见。

两个月前曾同王永庆一起吃过饭的“立委”廖正井称,王永庆一再希望两岸赶快“通”。

马英九回忆,早在十多年前,王永庆就已大声疾呼两岸关系的重要性,而在大陆捐设1万所“希望小学”的大手笔,至今也让人津津乐道。

◇故事卖米成就亿万富豪200元起家开米店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先到茶园当杂工,16岁时用父亲所借的200元开了一家米店,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

从一个贫穷的茶农之子,到企业大亨,被誉为经营之神,让我们来看看他传奇的一生。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近30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得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

第二年王永庆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快钱。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

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

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工业局推出了一系列工业发展规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稀。

时年38岁的王永庆大胆的接受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之后,在塑胶领域大获成功的王永庆先后成立了南亚塑胶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道,写出了一本书,名位《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

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

有书评这样写道:“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积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决不罢休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饮机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从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部等于实力,只有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事务经验越丰富,成功机会就越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

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

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然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

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

王永庆 从小老板到台湾首富之路

王永庆 从小老板到台湾首富之路
王永庆 曾在总结成 功经验时表示 , 他
认为最有效 同时也最 有意义的做 法 , 是选
择“ 永远 追求更大贡献 ” 作为企业 的 目标 。
划 ,其 中包括 利用美国援助兴 建石化工业基 本原料聚氯 乙烯。
立 了台湾 塑胶 工业股份有 限公 司。之后 。 在塑胶 领域大获成功
大批企业。
11 9 7年 1月 1 8日 。台北县 新店的 一个贫苦 农 家喜添新 时年 3 8岁的王永庆 大胆接手 了当时这一无人 看好 的项 目。 成 当时 。祖籍在福建省 安溪县的王家过 着十 分艰难 的生活 。 的王永庆 先后成 立了南亚塑胶 工厂 、 台湾化学纤维 工业公司等
奖励 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最 为有 名。王 永庆私下发给管理人 员的奖金称 为“ 另一 包” 即公开奖金之外 的奖金。对于一般职 , 员, 则采取 “ 创造利润 , 员工分享 ” 的做 法。 台塑 员工都 知道 自己 的努力会 得到 相应
的报酬 , 因此都拼命地工作 , 王永庆 的“ 奖 励管理” 制度造成 了“ +1 3 的效果 。 1 =”
维普资讯
_ 王 ▲ - 永

他是 台湾首富 。 身价 5 4亿美元 ; 的企业创 建至今已 5 净 。 主得 到了实惠 。 他 0 买 一来二往便 成 了回头客 。有篇文章说 , 起
多年 。他 当了 5 0多年 的董事长 ; 他被誉 为台湾经济奇 迹的象 初王 永庆 的米店 一 天卖 米不 到 1 2斗 。后来 一天 能卖 1 0多 0
几代人都 以种茶为生 。 只能勉强糊 1。王永庆 的父亲王长庚整 3 :
日照看茶 园 。 微薄的收入勉 强支撑着一个 家庭 的正 常开销 。 9岁

经营之神崇尚朴素人生观

王永庆的传奇故事分享

王永庆的传奇故事分享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忠诚度自然提高。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

他只比别人多做了一步,却成就了他一番伟业.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

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所买的不仅仅是米,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

如果去衡量服务标准的话,衡量的标准便是:你是否在与顾客交往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细心地为顾客的方便与顾客的利益着想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在如今技术高度发展、产品趋同的形势中,一个企业如果想存活并发展,就一定要有超越产品的让顾客愿意为之捧场的理由。

只有乐于把方便给予他人,把利益给予他人,把温暖给予他人,把服务给予他人,才能塑造出企业独特的魅力,赢得顾客心为客户着想,还要在客户的利益上,为客户考虑。

王永庆——台湾的传奇人物

王永庆——台湾的传奇人物

王永庆——台湾的传奇人物在世界化工行业,台塑董事长王永庆在台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

在八十年代,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工工业的前50名。

台塑集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令王永庆创造出一套科学用人之道,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人才就在身边”两套方法,“压力管理”的方法,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有压迫感和让台塑的所有从业人员有压迫感。

首先,台塑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PVC塑胶粉粒的原料来源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作为企业员工,他们必须开辟更多的原料基地,企业才会有生命力。

这是企业的压力之一。

其次,全体从业人员的压力。

台塑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所谓的“午餐汇报”就是每日都要跟老板进行信息传递。

在台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用午餐后企业管理人员,要在会议室里召见各事业单位的主管,先听他们的工作报告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然后会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扔给他们解答。

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了然于胸,对出现的问题作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够过关,这样以来作为企业的员工,有了这样的压力,会对企业动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在本职岗位上对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创意;而不是凭想象与习惯来操作手中的工作,这样一来,从领导与员工经常有交流、有沟通能够很好的管控下属的工作心态,形成整体组织的力量来推动企业发展。

“人才就在身边”也是管理心得,台塑企业认为寻找人才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是,自己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先要做好;管理上了轨道,大家懂得做事,高层经理人才有了知人之明,有了伯乐,人才自然就被发掘出来了。

自己企业内部先行健全起来,是一条最好的选拔人才之道。

这样一来企业员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领导的认可,这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会更加努力为企业创造财富。

案例: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案例: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
地设有6家海外分公司。
﹁ 经 营 之 神 ﹂ 王 永 庆
王永庆生平
全球华人富豪中,被誉为‚经营之神‛的台湾塑胶集团董事 长王永庆是一位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成功的典型代表。从一个贫 苦的农家子弟到拥有数百亿资产的巨富,王永庆的创业历程充满
了传奇色彩。
2008年,王永庆病逝美国,享寿九十二岁,各界惋惜。他终 其一生强调‚追根究底、实事求是‛态度经营企业,由年产量仅4
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几十年后的今天,王永庆所拥有的台塑集团已是台湾最 大的民营制造企业,旗下有30多家分公司和海外公司,在整
个石化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永庆也因此被人们尊称
为‚塑胶大王‛。
人 格 魅 力
毅力惊人、严于律己
王永庆毅力惊人。脚踏实地,律己甚严,对自
我要求很高。他本着‚心到、力到、功夫到,无所 不成‛的信念,认准了目标就锲而不舍全力以赴地 去实践和探索。 ‚贫寒的家境,以及在恶劣条件下的创业经验, 亦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的努力‛,王
人 格 魅 力
性格自我、固执已见
事例:对环保的态度转变 对于全力追求价廉物美的王永庆来说,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是第一 位的,环保投入可免则免。早在70年代,就已经有人关注到台塑关系企业的工业 污染问题。接踵而来的严峻事实却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生财有道的塑胶大王:对待污 染问题不能再含糊其辞了,只求降低成本不讲环保的观念亟待更新! 1985年2月,台化厂由于维护废气回收设备的人为疏忽,导致硫化氢气体外泄,
创 业 史
第一桶金
王永庆先到茶园当杂工,后来在亲友的介绍下,又到嘉义一间 米店当学徒。他暗暗下定决心:自己开一间米店,自己当老板。 第二年,他用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王永庆的米店冷冷清清。怎样才能 吸引更多的顾客到自己的米店来呢?经过实地考察和认真思考, 王永庆决定在改善服务态度上下功夫。硬件比不过人家,便在软 件上胜人一筹:①卖净米;②送货上门;③销售记录。 在王永庆的苦心经营下,米店生意终于红火起来,从最初的 一天卖不到12斗米,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一天就可卖出100多斗。 在小有积蓄后,王永庆又办了一家碾米厂。当时台湾是日占 区,日本人经营的米厂,技术、设备和待遇都要比中国人的米厂 优越。在王永庆的米厂隔壁,就有一家由日商福岛正夫经营的碾 米厂,他暗下决心,要通过加倍的辛勤劳动,打败福岛正夫。 几年下来,王永庆终于把福岛正夫的米厂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但此时,抗战爆发。台湾作为资源供应地,粮食买卖受到限制。 王永庆遭受了经商以来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台湾首富王永庆的故事:从小事做起

台湾首富王永庆的故事:从小事做起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台湾⾸富王永庆的故事:从⼩事做起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更多⼉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提起台湾⾸富王永庆,⼏乎⽆⼈不晓。

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业的前50名。

⽽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只是卖⽶的⼩本⽣意。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家来到嘉义开⼀家⽶店。

那时,⼩⼩的嘉义已有⽶店近30家,竞争⾮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的王永庆,只能在⼀条偏僻的巷⼦⾥承租⼀个很⼩的铺⾯。

他的⽶店开办最晚,规模最⼩,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挨家挨户去推销,⼀天下来,⼈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个⼩商贩上门推销的⽶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粒⽶上打开突破⼝。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作业状态,由于稻⾕收割与加⼯的技术落后,很多⼩⽯⼦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

⼈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次⽶,很不⽅便。

但⼤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点。

他和两个弟弟⼀齐动⼿,⼀点⼀点地将夹杂在⽶⾥的秕糠、砂⽯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时间,⼩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质量好,省去了淘⽶的⿇烦。

这样,⼀传⼗,⼗传百,⽶店的⽣意⽇渐红⽕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

他还要在⽶上下⼤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些上了年纪的⼈,就是⼀个⼤⼤的不便了。

⽽年轻⼈⼜⽆暇顾及家务,买⽶的顾客以⽼年⼈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细节,于是主动送⽶上门。

这⼀⽅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说,增加这⼀服务项⽬等于是⼀项创举。

王永庆送⽶,并⾮送到顾客家门⼝了事,还要将⽶倒进⽶缸⾥。

如果⽶缸⾥还有陈⽶,他就将旧⽶倒出来,把⽶缸擦⼲净,再把新⽶倒进去,然后将旧⽶放回上层,这样,陈⽶就不⾄于因存放过久⽽变质。

塑胶大王王永庆

塑胶大王王永庆

塑胶大王王永庆文/冷凌谁会想到,这个乡下的碾米匠会成为全球第16位顶级富豪呢?王永庆,赫赫有名的台塑集团的创始人,一个令福建人骄傲的工业巨子。

19史记40年代,福建安溪县金田乡的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携带儿子和儿媳,离开家乡,乘船漂渡到台湾新店,这位妇女,就是王永庆的高祖母许雪娘。

王永庆祖辈在福建泉州安溪以种贩茶叶为生,高祖父去世后,家近日益窘迫,高祖母便率全家迁到台湾谋求新的生机。

到了王永庆这一代,王家的生活更加困难,父亲长年卧病在床,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母亲维持。

王永庆15岁时,便离开家乡,到嘉义的米店当小工。

一年后,他以父亲的名义筹到一笔款,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

他开米店,为了争取顾客,一斗米只赚一分钱。

开店一年后,他有了许多固定的客户,于是又购买了一些碾米的设备,由米店扩大为碾米,由此来改善卖一斗米才赚一分钱的苦境。

他用延长工时,节俭度日来积聚财富,在当地26家碾米厂中,他排在第3位。

1943年,王永庆27岁,开始转向做起了木材生意。

为了经营好木材业,他的足迹踏遍了台湾著名林场。

1950年,他开始转向塑胶这一新兴产业。

经过3年的考察,1954年,王永庆登记成立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他出资50万美元,并吸引了美资67万美元。

1956年,台塑建厂完成,正式开工生产,每月产量只有100吨塑胶,是世界上同类企业中规模最小的。

当时台湾的需求量每月只有75吨,生产的PVC塑胶粉卖不出去,库存堆积如山。

“台塑”面临严重危机,已濒于破产边缘,王永庆再次陷入困境中。

王永庆悟到仅靠台湾市场是不行的,只有开拓外销市场,才能找到塑胶生产的出路。

打开市场后,他决定扩产,把产量增扩到1200吨。

到1958年,王永庆成立了南亚塑胶加工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台塑的PVC粉,加工制造各类塑胶产品,于是台塑公司产量大增,成本下降,加工制造的各类塑胶产品达千余种。

台塑从此在台湾称雄。

1980年,王永庆正式在美国德州休斯顿筹建一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PVC塑胶工厂,其中包括生产EPC、VCM和PVC的企业各一家,年产量各为24万吨,总计72万吨。

塑胶大王王永庆

塑胶大王王永庆

塑胶大王王永庆王永庆祖籍是福建省安溪县.那里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很困难。

王永庆的曾祖父因为日子过不下去,只得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台湾寻找生路,后来便定居在台湾省嘉义县的新店镇直潭里。

王家几代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

1917年1月8日,王永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苦的茶农家中。

王永庆刚刚学会走路,就跟着母亲出外去捡煤块和木柴,希望能换点零钱,或者供自己家烧水做饭。

童年的小永庆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他俄极了,只好偷偷地摘路边的番石榴吃。

家里偶尔"改善生活",煮一些甘薯粥,他也只能分到一小碗。

王永庆7岁那年,父母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失学,取出多年积攒起来的几个铜板,把他送进乡里的学校去念书。

别家的孩子第一天上学,都会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可王永庆还是平时的那一套,他穿的裤子是用面粉袋改做的,上面还印着"中美合作"的字样。

他头上戴的草帽早已破了,但还得靠它挡一挡烈日风雨。

他买不起书包,只能用一块破布包上几本书。

他连鞋子都没有,总是赤脚在泥泞的山路上奔波!就是这样的生活,王家也没能维持多久。

小永庆9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卧病在床,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到了母亲的肩上。

王永庆看到母亲日夜不停地操劳,总想多帮母亲做点事。

挑水、养鸡、养鹅、放牛……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尽量多做。

就这样,他勉强读到小学毕业,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学校。

王永庆的祖父劳苦了一辈子,最后只给孙子留下了一条教训。

他对王永庆说:"种茶这一行,看来是难以为生的。

就是饿不死,也吃不饱。

你是读过书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这里,还是立志出门闯天下吧!"15岁的王永庆,听了祖父的话,决心走出山区,去寻找一个能挣到钱的地方,帮助母亲养活一家人。

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县城,在一家米店里当上了小工。

聪明伶俐的王永庆,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处处留心老板经营米店的窍门,学习做生意的本领。

王永庆首富之谜:小学毕业生+200元

王永庆首富之谜:小学毕业生+200元

小碗 。王永 庆 7岁 那年 , 父母 实在 不忍心 让孩 子失 学 , 出多年 积 的学校 去念 书。别 家的
识他 , 他正是 那个 地震后 第二天就 打 电话
到 北京说 要 捐 赠 1亿元 人 民 币的 小个 子
台 湾 老 男人 ; 果 到 今 天 你 还 是 不 认 识 王 如
是 一 个 不 小 的 数 目。 但 他 更 值 得 世 人 称

“ 学毕 业生 + 0 小 2 0元 =首 富” 这 是 l , 5岁的王永 庆 , 了祖 父 的话 , 心走 出 听 决
去 帮助 个 令 人 发 狂 的 公 式 。 然 而 这 个 公 式 的 山 区 , 寻找 一 个能挣 到钱 的地 方 ,
就是 这样 的生 活, 家也没 能维持 多 王
久。 永庆 9岁那年 父亲 累倒 ,5 时祖 王 1岁
父去世 。祖 父 劳苦 了一辈子 , 最后 只给孙
子 留 下 了一条教 训 。 对王永 庆说 :种茶 他 “
有 的“ 多” 功 男人—— 钱 多、 龄 多 、 三 成 年 老婆 多。 巨额 的资 产是 他 成功 的过 硬 标
“ 营之神 ” 台湾工 业之 父 、 经 、 台湾 传奇 首 富 ……这 些 头衔 都 落在这 个资 产过 亿 身
高却只 有 1 . 的老 头子 身上 ~用现代 社 6米
会 对一 个 男人 的评定通 则 来评定 , 王永 庆
绝 对 是 一 个 成 功 的 男人 , 且 还 是 那种 稀 而
河 运 输 船 队 , 品 10 供 应 国 际 市 场 。 产 0%
结果获 利颇丰 。 个赤 手空拳 的农 民的 儿 这 子 , 然成 了当地 一个 小有名 气的 商人 居
这 时 , 营木 材业 的 商 家越 来越 多 , 经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曾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王永庆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全世界。

成功经营米店,小试身手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生于台北县新店,原籍福建省安溪县。

安溪县是个有名的穷地方,到了王永庆的曾祖父那一代,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狠狠心,漂洋过海到台湾来谋生,定居在嘉义县的新店镇。

他的父亲王长庚是个茶农,一年到头辛苦着,全家也只能勉强糊口。

王永庆9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生了一场大病。

王永庆勉强读到小学毕业,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学校。

小学毕业那年,王永庆到一个茶园当杂工,像父亲一样开始了辛苦的茶工生涯。

祖父在去世前把他叫到床前说:“你是读过书的人,希望你不要再困在这里,还是立志出门闯天下吧!”15岁的王永庆明白祖父的意思,也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茶农生活的惨淡前景,于是下决心走出山区,去寻找另外的生计。

他背上简单的行囊来到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县城,在一家米店里当了小伙计。

王永庆在送米之外,花了不少心思悄悄地学习老板经营米店的技巧。

第二年,他就对经营米店感到胸有成竹了,于是他让父亲帮他借来200元钱做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

米店刚开张就碰到了困难。

原来,他的隔壁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当时日本人在台湾是一等公民,况且这家米店开业时间又很长,居民们习惯上那里买米,很多都是那家店的老主顾。

因此,王永庆的小米店一天到晚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由于稻谷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米里夹有糠、沙粒、小石子等,买卖双方都认为是很正常的事。

为了打开销路,王永庆提高米的质量,把米中的杂质一粒粒拣干净。

他一家家地走访附近的居民,说动一些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

他主动为顾客送米上门,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再将陈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憨憨地做”:王永庆如何建立他的“台塑王国”

“憨憨地做”:王永庆如何建立他的“台塑王国”

作者: 袁崇焕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海峡科技与产业
页码: 26-32页
主题词: 富士康集团 台湾地区 国民党 评价
摘要:“我感到非常悲恸,他的一生可以用艰、苦、卓、绝四个字来形容。

”台湾富士康集团掌门人郭台铭听闻王永庆去世的消息,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用这句话表示他对这位台湾“经营之神”的评价。

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则评价王永庆,见证了台湾从农业时代进步到工商时代。

从小米商到打造亚洲最大石化王国,王永庆的一生充满传奇。

王永庆:从小老板到塑料大王

王永庆:从小老板到塑料大王

王永庆:从小老板到塑料大王
佚名
【期刊名称】《创造》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 2008年10月11日,被台湾人誉为经营之神的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先生因担忧美国金融风暴对台湾产生的冲击,前往美国视察公司生产线,在美国东部时间10月15日上午因心肌梗塞导致心肺衰竭过世,享寿92岁
【总页数】2页(P62-6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塑胶大王经营之神--试论台湾企业家王永庆的经营之道 [J], 赵桂
2.从小五金店主到钢铁大王 [J], 苏颖
3.王永庆从小老板到台湾首富之路 [J],
4.从小食档到名酒楼记香港"卤水鹅大王"李明 [J], 张丽纯
5.王永庆台湾石化大王的经营管理 [J], 黄德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永庆,永不言退的创业人生

王永庆,永不言退的创业人生

王永庆,永不言退的创业人生
河丽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 有着"经营之神"美誉的台湾塑胶企业董事长王永庆先生已过90岁了,至今他仍一天工作4个小时.当人们赞誉他是"经营之神"时,他却平静地说,"‘经营之神'是迷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老人引用"三字经"说明自己的今天是"一步一个脚印"、靠孜孜不倦地努力创业的结果.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河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奉献的人生最壮丽──丈夫眼中的杜永霞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张镇原敬老院院长杜永霞人生片断 [J], 阿玲
2.执著追求永不言退努力成为人生和事业的强者——记美国鹏博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龚其恩先生 [J], 高潮;
3.情系三农不言悔艰苦创业谱新篇——记鹿泉市农机推广站站长李建永 [J], 聂志义;马胜元
4.永不言退的"植物医生"一一王诚 [J], 陈怡
5.励志!老大爷工作80年不言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报/2008年/10月/29日/第022版人物记述台“塑胶大王”王永庆的传奇人生本报专稿李石10月15日,美国新泽西州,中国台湾地区台塑集团创办人,有“经营之神”之称的王永庆因心肺衰竭过世,享年92岁。

10月11日,他不放心台塑集团在美国的业务,不顾医生们的劝诫,执意要去金融风暴中心亲自察看生产线。

这时候,他已卸任台塑董事长两年了。

“我没见过一个老板,这么大年纪还亲自到处去考察”,台塑集团一名高管在得到消息后声音哽咽地说。

在全球华人富豪中,王永庆是白手起家走向商业成功的典范,从米店打工仔到“塑胶大王”,他一次次创造奇迹。

他的台塑集团现在以近10万员工、近2.5万亿新台币资产,被尊为“台湾地区工业之父”。

他走了,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那段传奇和他的人格魅力。

精于“算计”敢“冒险” 200元开始的“商业王国”他是一个敢闯敢干的人。

1917年1月18日,台湾地区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个婴儿就是家中的长子王永庆。

从其曾祖父自福建省安溪县迁到这里以后,世代以种茶为生,到其父亲王长庚时,由于家境生活颇为艰辛,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那年便到茶园当杂工。

后到台湾地区南部的一家小米店当学徒。

第2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而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然而生意并不好做,对他的最大威胁是隔壁的日本米店,为了对付这个竞争者,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此举深受顾客欢迎。

在此基础上,他又开展送米上门业务。

他不定时到客户家“巡视米缸”,并估计能够食用的天数、客户发薪日期等都记在小册子上。

等到米用完的前几天,即载着米再度拜访,取得许可后,就把旧米先倒出来将米缸擦拭干净,再将新米倒入缸中,然后再把旧米倒在上面。

当时人生活艰难,他送完米并不急着收钱,总在人家发工钱的第2天才去。

客户看到王永庆细心勤快,服务又好,于是就成为长期客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永庆的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

当初他一天卖不到12斗米,后来一天就可卖出100多斗。

小有积蓄后,王永庆又办起了碾米厂。

经过几年的努力经营,他把日本人办的厂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地区“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氦乙烯(PVC),当时这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投资大、风险高,没有人愿冒这个险,因为没有人懂,包括王永庆。

但令人吃惊的是,被嘲笑“根本不懂‘塑胶”’的王永庆竟然退出为他带来大笔盈利的木材行业,倾家荡产筹集50万美元资金投入这个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即“台塑”),有人说他傻,有人讽刺他“必败”,对他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来说,塑胶毕竟不是大米和木材。

事情似乎正如人们所料,台塑刚成立时,对要生产的聚氯乙烯原料一无所知,每天产量只有4吨,相当于实验室水平,而且产品不仅成本偏高,品质也差,刚开始营运时连一吨都卖不出去,导致库存堆积如山,几乎难以为继。

王永庆为了让台塑能继续营运,除改善原料品质外,更咬紧牙关四处张罗资金,设法扩充产能,降低成本。

但改善产能后,他发现,自己的产品市场很小,首批产品100吨,在台湾地区只销售了1/5,可是王永庆还是下令加大生产,并于1958年创设南亚塑料公司,投入PVC粉二次加工,直接将成品销往市场,但这样的决定让其合伙人纷纷要求退出,一时间台塑风雨飘摇。

面对撤资,王永庆变卖了所有的财产,买下公司全部产权,准备背水一战,也因此使台塑公司成为他独资经营的产业。

历经10余年的动荡过程,企业的根基才渐渐稳定,脱离动荡不安的险境,王永庆的塑胶生产也“一发不可收拾”,从最初的年产1200吨,发展到现在的年产以百万吨计,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胶粉粒生产企业,也从此迈上了他的成功之路。

生活的不易,创业的艰辛,使王永庆深刻体会出“天下没容易的事,但也没做不到的”心境,也使他形成了日后在经营管理和生活中对自己勤俭和对他人体贴。

据称,在供货时,原材料紧张时,很多人会高价待沽,但王永庆却会主动提出降价,请下游厂商自己提出能够接受的价格。

他的公司从来不克扣员工,而且公司里没有上下级,只有“从业人员”。

有人评价道,“他的管理理念就是合理化,他倡导让人心甘情愿地发挥积极性,关心员工收入,注重上下游供应商的利益平衡,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好。

”这就是他成为“经营之神”的一大秘诀。

“抠门”成习他是一个勤奋朴素的人。

虽然个人财富近70亿美元,但他的“抠门”故事却令人津津乐道。

他很少买菜,因为他在台塑集团的顶楼自己开辟了一个菜园,母亲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种的菜。

一位朋友称,他有一次拜访台塑企业,接待人员端出咖啡、奶油球等,他看到王永庆将奶油倒入咖啡后,一些奶油还粘在容器内,老先生竟顺手舀起一匙黑咖啡倒入容器内,把里面的奶油刷干净再倒入咖啡内。

王永庆的朋友透露,王永庆节俭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公文包旧得不行,“甚至牙签都要折断来使用”。

用的肥皂剩下的一小片,他还要粘在整块上继续使用,为了锻炼身体,他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条毛巾就用了27年。

不仅自己如此,王永庆教子也甚严。

孩子未成年便要求留学独立,必须写信报告一天行程和每项日用开支。

一个朋友这样描述说:“我到他家作客吃饭,他的几位小孩都会自动帮我和我太太添饭倒茶。

我跟王永庆谈到经济大事,他也会叫小孩过来听我分析讲解。

”在孩子留学期间不免想家打电话,但王永庆却认为长途电话费太贵,除了生意上的必要联系外,他不赞成子女们常打电话回家。

但他又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几乎每周都要给子女们写信。

为省邮资,他常用一种很薄的信纸,每封信都是密密麻麻好几张。

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王家的孩子个个学有所成。

但就是这个“抠门”的王永庆,为慈善事业捐赠100多亿新台币,成为台湾地区捐款行善最多的企业家。

“有钱不去做公益,是一种罪过”,就是他的名言。

先后娶三个女人 10个子女上演豪门恩怨王永庆给人外表严肃的印象,但他先后娶了3位太太,育有10个儿女。

大太太郭月兰是童养媳,因无法生育,王永庆再娶了二房杨娇,她为王永庆生下两男三女,但只懂家务的她,后来与王永庆情分越来越淡。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三娘”李宝珠。

能干的李宝珠不但是王永庆的最爱,也是他下半辈人生中最依赖的女人。

她不仅为丈夫处理私人账目,更是丈夫的贴身秘书,颇具公关才能。

她以敏锐的洞察力与高超的交际手腕,将王永庆的社交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可以说在王永庆事业成功的后面,也有李宝珠的一份功劳。

年轻时命运波折的李宝珠当年嫁给已60岁的王永庆,曾遭受不少阻力,主因是离过婚且生有一女儿的李宝珠曾是酒店里红极一时的“酒女”。

其中王永庆母亲的反对使他尤其为难,因为他是个孝子,据说,母亲在世时,只要在家,每天他必两次去母亲房间请安。

但李宝珠竟以自己的聪慧让未来婆婆接受自己。

为答谢婆婆的包容,在排除万难嫁进王家后,她就一切以婆婆喜好为第一,好让孝顺的王永庆无后顾之忧。

婆婆喜欢在家吃好吃的饭菜,她就去上烹饪班,学做各种菜肴亲自煮给婆婆。

婆婆喜欢看歌仔戏,她就买许多录像带,天天放给婆婆来娱乐。

李宝珠对王永庆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

王永庆不敢吃带血的牛肉,李宝珠就有办法做出不带血又好吃的经典台塑小牛排。

王永庆喜欢清晨4点就到高尔夫球场去打球,李宝珠会提前在3点半起床,帮先生将一切准备就绪,并且全程奉陪。

王永庆要学外语,李宝珠就帮他请老师,两个人一起上课。

台塑餐厅退休师傅透露,李宝珠有本厚厚的手写食谱,里面全是李宝珠在外面吃到好吃的菜,再根据王永庆和台塑客人会喜欢的口味而研发的菜单。

“爱”真的可以让一个女人无悔投入。

但随着年事渐高,多子的他逐渐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继承问题。

在所有的子女里,二太太所生的长子王文洋,是王永庆最看好的继任人选。

他学识丰富,精明能干,13岁时赴英国求学,年仅17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伦敦帝国大学就读物理系,24岁同时获得该校的企业管理硕士和化学博士两个学位。

毕业后,他先赴美国打天下,后从台塑最基层干起,一步步走向公司高层,并深得王永庆赏识,接班几成定局。

但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爆发的“吕安妮事件”最终使王文洋黯然离开台塑。

吕安妮是个女明星,与已婚的王文洋相恋,随即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绯闻风暴”。

在这起纷争中,王文洋的妻子以超乎常人的容忍咽下所有委屈,这使她赢得了王永庆的尊重。

自始至终,王永庆都站在儿媳这边,拒绝接受吕安妮。

但王永庆没有想到的是,王文洋和吕安妮都相当坚持。

为让王永庆接受自己,吕不仅写了份“万言书”,而且还执意生下与王文洋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王永庆公开宣称“传贤不传子”,将儿子赶出台塑。

对此,有人认为,这其中牵扯着复杂的家族关系,很可能是“三娘派系”为争夺继承权而向“二娘派系”的“逼宫”。

王家有3派势力,一派是“三娘体系”,即李宝珠,她虽不在公司任职,但很多人认为,在王家只有她能制住王永庆。

她的5个女儿也都是台塑的重要人物。

王永庆之弟王永在自成一派,其子王文渊和王文潮都表现抢眼。

而随着核心人物王文洋被逐,“二娘体系”离核心越来越远。

“吕安妮事件”后,王永庆修正了台塑的接班方式。

2002年4月,王永庆在集团总管理处下成立“五人决策小组”,成员有王文渊、王文潮和三名台塑“老臣”。

2003年,王瑞华进入决策小组。

3年后,王瑞瑜加入决策小组,组成作为第二代接棒人的“七人决策小组”。

而王瑞华和王瑞瑜均是李宝珠的女儿。

就在王永庆辞世后不久,台塑集团“七人决策小组”召开紧急会议,明确今后总裁王文渊将担起重任,但这场豪门之争还远没到落下帷幕时候。

作为最早来大陆投资的台商之一,2004年,王永庆提出在大陆贫困地区兴建1万所希望小学并设奖学金,捐赠金额达30亿元人民币。

2008年5月,他投资设立的目前大陆最大的台资合作医院厦门长庚医院也正式运作。

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第2天,王永庆就向灾区捐款1亿人民币。

“我今年已经75岁了,若能为整个民族做几件重要的事,这一生也算没有白活,就算血本无归,又何足借之。

”在一次访问大陆的演讲中,王永庆说。

1989年11月,王永庆首次踏上大陆,提出在厦门海沧斥资70亿美元建立一个大型的、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石化工业特区。

但当时台湾地区对台商赴大陆投资限制十分严格。

王永庆秘密赴大陆考察曝光引起台湾地区当局不满,威胁如果签署“海沧协定”,将停止台塑三家母公司的股票交易,“海沧计划”在压力之下胎死腹中,也成了王永庆终生的遗憾。

但王永庆并没有止步,1996年,他不理李登辉“戒急用忍”大幅收紧岛内企业赴大陆投资的政策,坚持在福建漳州投资发电厂。

2000年,以“台独势力”为基本盘的民进党当局上台,就在台湾地区许多企业家急着和民进党新“政权”结交关系之际,王永庆却在2001年发表万言书,批评陈水扁当局一意孤行主张“台独”,将为岛内民众带来巨大灾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