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从米店小工起步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王永庆卖⽶的故事【⾮常值得⼀看】王永庆卖⽶的故事【⾮常值得⼀看】2014-04-06王永庆是台湾最受推崇的企业家和管理⼤师,他从⼩家境贫寒,只读了⼏年书就辍学了。
1931年,15岁的王永庆来到嘉义⼀家⽶店做学徒⼩⼯。
第⼆年靠着东拼西凑的200元资⾦开了⾃⼰的⽶店。
当时⼩⼩的嘉义已有⽶店近30家,竞争⾮常激烈。
王永庆只能在⼀条偏僻的巷⼦⾥租⼀间⼩铺⾯。
他的⽶店开办最晚,规模最⼩,⽽且由3个未成年的⼩孩打理,能站稳脚跟取得盈利吗?⾯对这些不利条件,王永庆并没有怨天尤⼈,⽽是开动脑筋想办法。
最后他祭出3招,竟然后来居上,打得那些⽼店⽆还⼿之⼒。
--------------------------------------------------------------------------------------------第⼀招:改善产品质量。
因为那时稻⾕粗放式的收割与加⼯技术,⽶⾥经常会掺杂进⼩⽯⼦之类的杂物。
所以⼈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次⽶,⼤家都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有些⽶店⽼板甚⾄认为,那些杂质还可以多卖些钱呢。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之中发现了机会,他和两个弟弟⼀齐动⼿,仔细地将⽶⾥的秕糠、砂⽯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
⼀段时间之后,王永庆的⽶最好,已经⼝⼝相传得尽⼈皆知了。
第⼆招:让顾客感动的优质服务。
别的⽶店下午6点关门,王永庆却⼀直开到晚上10点多。
当时⼈们经济都不宽裕,他就先赊账,然后约定发薪的⽇⼦去收账。
那时候因为年轻⼈都忙于⼯作,来买⽶的顾客以⽼年⼈居多。
王永庆于是主动送⽶上门,开创了“送货上门”服务的先河,赢得顾客的称赞和感情分。
王永庆送⽶,并⾮放到门⼝了事,如果⽶缸⾥还有陈⽶,他就将旧⽶倒出来,把⽶缸擦洗⼲净,把新⽶倒进去,再将旧⽶放回上层,如此⼀来,陈⽶就不⾄于因存放过久⽽变质。
这⼀细致⽽超越期望的服务令顾客印象深刻,且深受感动,从此以后更成为雷打不动的忠诚顾客。
第三招:建⽴客户数据库。
王永庆的创业故事
王永庆的创业故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对于创业者来说更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光环,却没有看到,在成功之后,他们付出了我们不曾忍受的艰难困苦。
下面店铺分享关于王永庆的创业故事。
王永庆的创业故事:第一个100万王永庆年龄:逝于2008年,享年92岁。
创业时间:1932年开了一家米店第一桶金:木材生意1916年生于台湾新店直潭的王永庆,出身贫寒,父亲体弱多病,大多仰赖母亲务农维持家计。
15岁的王永庆离开故乡远赴嘉义工作,在一家米店做学徒小工。
勤奋好学的王永庆,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处处留心老板的经营窍门。
16岁时,王永庆靠着父亲四处张罗的200元资金开了自己的米店。
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王永庆认为勤奋工作是自己能改变困境的法宝。
隔壁的米店一般下午六点就打烊了,而他十点半才关门。
此外,王永庆也开始运用一些自己摸索出的技巧。
比如卖米时,他会主动问对方家里有几个人,以估算出这个家庭大概在哪一天吃完米,在这一天快到来时主动送米上门。
依靠这样的贴心服务,王永庆的米店受到很多老顾客的青睐,他又创立了碾米厂。
后来在朋友的资助下,他从1943年开始了木材生意,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不久后便血本无归,这段时间也是他创业以来最黯淡的时期。
后来朋友的再次出手帮忙,他才得以在木材行业立稳脚步。
随着日本战败退出台湾,当地的各种基础建设需要大量木材,王永庆由此积累起了资本。
1951年,战后起步的世界石化行业开始在东亚兴盛,当时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尹仲容号召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加入这个行业。
在检视银行系统的账户后,相关部门发现从开米店起家的木材商王永庆竟然是存款最多的企业家之一,高达千万元。
王永庆接受了尹的建议,进入塑料行业,1954年成立了福懋塑料公司(即台塑集团的前身)。
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
案例分析:王永庆卖米
案例分析一:王永庆卖米少年时代的王永庆,家境贫穷,连裤子都买不起,每天都穿着他母亲用面口袋给他改的一条裤子,上边还印有“中美和资”的字样。
家里勉强把他供到小学毕业,王永庆15岁时到一家米店里做小工。
聪明的王永庆,在工作之余留心观察卖大米的诀窍和学问,第二年他央求父亲支持他,他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米店。
他父亲从亲戚朋友那里东拼西凑借来200台币,不久王永庆的米店就开张了。
由于资金少,王永庆的米店地处边远,门面又小,这对于小小嘉义县城的其他30多个米店来说,根本就够不上威胁。
而离王永庆的米店不远处就有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既批发又零售,谁又能到这家少年开的不起眼的小米店来买米呢,坐等不来,那就主动出击,王永庆背起米袋,走街串巷,一天到晚累得够呛,但米店的生意还是不见起色。
一天,王永庆在米店里望着米仓里的米发呆,突然一拍大腿,“有了!”,他喊来两个弟弟,开始干了起来。
原来,因为那时碾米技术相对落后,当时的米中有好多没有脱干净,其中还有不少小石子、小木棒等类的杂质。
王永庆和他的弟弟,干到半夜,把第二天要卖的米中的这些杂质,一粒一粒地拣出来。
从此以后,买米的大婶口口相传,说王永庆卖的米几乎不用淘洗,由此米店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
这就是王永庆卖米的第一招:“眼睛向内”,即让自己的产品物有所值。
当时由于条件落后,电话的使用很不普遍,买米一定要到街上的米店去买。
而这对客户来说实在是很不方便,一时不留意就可能会在要煮饭的时候,才猛然发现没米了,然而对于米店而言,则必须要等客户上门才会有生意。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王永庆忙完米店的工作刚要上床睡觉,门外梆梆地敲门。
打开门一看,是铁路对面旅馆的厨师,说刚刚来了两个客人还没吃饭,恰巧旅馆里没米了,他叫王永庆送点米过去。
王永庆卖的米一斤只赚一分钱,但为了信义为了父亲经常在他耳边说的那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没有钱,但有的是力气,王永庆量了米,冒雨给那家旅馆送了去。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出生在台北新店一个贫苦农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家里非常的贫困。
先后从事看茶园,卖米,经营木材生意,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台湾《天下杂志》近年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台塑集团已经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
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
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问题随之而来,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
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
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
有篇文章说,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的人默默的模仿了他这种做法,但有一种方法谁也学不到,王永庆每到一个客户家送米,就会很热情的与客户拉拉家常,问问客户最近家里的情况与需求,每到一户客户家送米就把这家人的家庭情况,有几口人,兴趣爱好都凭自己的观察或间接的问旁边的邻居打听到客户的信息,把客户那个月什么时候买的米的日期都详细的记录下来,由于对每户人家的人口数,生日、喜好都非常的熟悉,王永庆总是能准确的预料到客户家里什么时候米快吃完了,该送货上门了,给客户一种非常好的服务感觉!于是日后,久而。
王永庆简介
王永庆【个人简介】中文名:王永庆出生地:台湾新店出生日期:1917年1月18日逝世日期:2008年10月15日职业:商人毕业院校:直潭国小主要成就: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配偶:郭月兰杨娇李宝珠【经营理念】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导,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
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
有书评这样写到,“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绝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
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
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在这一点上,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还有文章指出,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件法宝。
王永庆的创业历程
王永庆的创业历程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一天晚上,天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计,已是深夜。
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刚睡着,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
开门一看,原来是嘉义火车站对面一家客栈的厨师。
厨师说客栈来了几位客人,还没吃饭,刚巧厨房没米了,请王永庆帮忙送一斗米过去。
王永庆的先进经商经验可借鉴
/ 作者:SEO浪子王永庆的先进经商经验可借鉴王永庆15岁,开始在嘉义一家米店打工;16岁,开始创业,靠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在嘉义开了一家米店;28岁,通过建碾米厂、做木材生意已经积攒了5000 万元,成为一个小资本家;40岁,成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把发展触角伸向海外。
台塑是其踏入石化工业领域的起点,也是成功的基石,更开创了台湾塑胶工业的先河;47岁,投资4亿台币,设立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给台湾纺织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动,在台湾的纤维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50岁,事业不断扩张,旗下的公司逐渐形成一个颇具实力的集团,并登上台湾第一财团的宝座,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60岁始,台塑集团的业务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成为台湾唯一晋身国际大厂商的民营企业集团。
1984年,被美国《财经》杂志评为国际五百大企业之一。
……王永庆经营成功的八个秘诀: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问结果;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等机会的到来;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切身感;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发挥员工最大潜能;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企业得以蓬勃发展;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
那么王永庆当年有过无数次的危机,他本人形成了一套渡过危机的理论,他管它叫什么呢?叫"瘦鹅理论",有人说这"瘦鹅理论"是怎么回事呢?当年王永庆曾经开过米场,他开米场的时候,有不少碾过的废弃的米,他觉得扔了可惜,怎么办呢?他就养了不少家禽,鸡、鸭、鹅,用这些米喂这家禽。
当时那个时候是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台湾,当时正是日军控制的这样一个政治局面,粮食得实行配给制,你一家一户该吃多少粮食,人家给你配,家家户户没有多余的粮食,你说用什么来喂这些家禽呢?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就把家禽散养,你们自个儿出去找食吃去。
成功人士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成功人士王永庆卖米的故事王永庆为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成功人士王永庆卖米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一天晚上,天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计,已是深夜。
台湾首富王永庆从一粒米成功
台湾首富王永庆从一粒米成功作者:安然来源:《人民文摘》2008年第01期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慶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
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都是有惰性的,不管我们做的是什么工作,有一天会因为工作的枯燥而感觉乏味,有一天也会因为忙忙碌碌的辛苦闯荡却还是一无所成而丧失了信心!下面是整理的成功人士案例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成功人士案例故事01王永庆卖米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
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
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
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
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
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
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台湾首富王永庆的故事:从小事做起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台湾⾸富王永庆的故事:从⼩事做起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更多⼉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提起台湾⾸富王永庆,⼏乎⽆⼈不晓。
他把台湾塑胶集团推进到世界化⼯业的前50名。
⽽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只是卖⽶的⼩本⽣意。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
16岁的王永庆从⽼家来到嘉义开⼀家⽶店。
那时,⼩⼩的嘉义已有⽶店近30家,竞争⾮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的王永庆,只能在⼀条偏僻的巷⼦⾥承租⼀个很⼩的铺⾯。
他的⽶店开办最晚,规模最⼩,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
在新开张的那段⽇⼦⾥,⽣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挨家挨户去推销,⼀天下来,⼈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
谁会去买⼀个⼩商贩上门推销的⽶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粒⽶上打开突破⼝。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作业状态,由于稻⾕收割与加⼯的技术落后,很多⼩⽯⼦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
⼈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次⽶,很不⽅便。
但⼤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点。
他和两个弟弟⼀齐动⼿,⼀点⼀点地将夹杂在⽶⾥的秕糠、砂⽯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
⼀时间,⼩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质量好,省去了淘⽶的⿇烦。
这样,⼀传⼗,⼗传百,⽶店的⽣意⽇渐红⽕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
他还要在⽶上下⼤功夫。
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运送回家。
这对年轻⼈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些上了年纪的⼈,就是⼀个⼤⼤的不便了。
⽽年轻⼈⼜⽆暇顾及家务,买⽶的顾客以⽼年⼈居多。
王永庆注意到这⼀细节,于是主动送⽶上门。
这⼀⽅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受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说,增加这⼀服务项⽬等于是⼀项创举。
王永庆送⽶,并⾮送到顾客家门⼝了事,还要将⽶倒进⽶缸⾥。
如果⽶缸⾥还有陈⽶,他就将旧⽶倒出来,把⽶缸擦⼲净,再把新⽶倒进去,然后将旧⽶放回上层,这样,陈⽶就不⾄于因存放过久⽽变质。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部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美东时间2008年10月15日9点38分在新泽西一家医院因心肺衰竭而过世。享年92岁。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王永庆卖大米励志故事
王永庆卖大米励志故事王永庆卖大米励志故事王永庆卖米的励志故事,工作后看过不少企业家的成长故事,但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台塑创始人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王永庆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
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
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
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
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
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今日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
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这个励志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甚至是感动。
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
不单纯卖给顾客简单的产品,而是将顾客的需求变成自己的服务项目,与产品一同给予顾客。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服务的价值。
顾客从其他米店也可以买到米,但从王永庆的米店里买米,会感觉自己的所得是超于产品价值的,这超出的价值便是服务。
令人感动的`服务决不仅仅是微笑能涵盖的,它融合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里。
每日名人故事:从小处做起的王永庆
每日名人故事:从小处做起的王永庆【中国卷】企业家:从小处做起的王永庆名人档案王永庆,著名企业家,1917年1月出生于中国台湾。
1954年筹资创办中国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
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中国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
在中国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
名人故事王永庆的父亲是一位茶农,收入微薄。
在王永庆九岁的时候,父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于是王永庆开始和母亲一起承担家庭重任。
王永庆十五岁时从学校毕业了,便开始在茶园做杂工。
接着他又在嘉义县的一家米店当起了学徒。
但只做了一年,他就决定自己开米店。
老板好当,好老板却不好当。
此时,嘉义县虽然不大,却已经有大小近三十家米店了,米行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
当时王永庆是个只有二百元本钱的小老板,要在竞争激烈的米行立住脚,可以说他丝毫不占优势。
他只能在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租一个特别小的店面,这样小又没有名声的米店,谁会主动光顾呢?所以在刚开张的那段日子里,他生意冷清、门可罗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房租都有可能成为很大的问题。
别看王永庆才十六岁,他却能冷静地分析自己家米店没生意的原因。
首先,他注意到隔壁的日本米店,顾客因为习惯的原因,喜欢去那里。
进而,他考察了城里其他米店的情况,基本上把每家米店的经营特色都琢磨了一遍。
这时,他王永庆发现自己对手的实力真是不可小瞧,然而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年轻气盛的王永庆开始了自己独特的上门推销服务,他亲自背着米挨家挨户地去推销,这样一天下来,不仅把自己累得半死,买米的人也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连着几天晚上王永庆都睡不着,是呀,谁会轻易相信一个小商贩的上门推销呢?那么该怎样取得对方的信任和认同呢?王永庆翻来覆去地回忆自己推销时的一举一动和对方的反应,最后王永庆决定还是在自己的米上做文章。
原来当时在中国台湾,因为大多的稻田还是靠农民的双手来收割,加工的技术也很落后,所以米里往往会存留很多小石子或土块等杂物。
经典案例之一:王永庆卖米
——小米店发展到石化王国的经典传奇
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学徒。第二年, 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开始卖米挣 钱。 米店开张后,任凭永庆喊破嗓子,也没卖出去多少,过 了几天生意更加冷清。经过观察,王永庆发现大部分顾客都 习惯于在一家店买米,而且总是选最近的那一家。他还发现 每家的米里面都有很多糠、沙砾和小石头等杂物,这样兄弟 三人就分了一下工,三弟外向善交际,就照顾客人和店面, 二弟内向就专挑杂物,他自己则去走街串巷搞推销。不久他 们挑过的米开始走俏,三兄弟要晚上加班加点才能供应得上 白天的需求。
所谓营销,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 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 顾客,并引导和挖掘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 的过程。
做事先做人,要做大事,先做好人。 出动营销,主动出击 。 数据库营销,挖掘潜在需求 附加值服务
首先,王永庆在当时物资不甚丰富,生活不甚富裕的 “产品阶段”,没有“趁火打劫”,连石子、沙砾一起卖, 而是单纯卖米,因此,虽根底不深,但仍然能够后来者居上, 归结于其树立的诚信形象。他这些做法,其实就等同于在合 适的时间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产品去卖给顾客。因此,做事先 做人,要做大事,先做好人。 其次,他懂得出动营销,主动出击的道理,在别的米店 还是“坐商”时,他就能够成为一名“行商”,实施“物流 配送”,提高效率,方便顾客,可谓一箭双雕,这其实就是 通过在合适的地点,不过他的这个地点,不仅包括他的门店, 还包括流动的配送——类似于沿街叫卖,通过合适的方式— —送货上门,来实现他抢占顾客的目的。
思考题
一是那样卖米的是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
第二个是,像他们一样卖米我们能成功吗? (从环境变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永庆从米店小工起步
(1)成绩极差的学生
被人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曾经是成绩极差的学生。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励志磨炼,才创立了今日的企业国。
当初,他几乎没有什么本钱,但他一生勤俭操作,终成大亨。
那么,王永庆是怎样从小本经营起步,走向成功之路的田呢?
汪永庆出生于1917年1月18日。
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是台北县新店镇有名的贫苦茶民,以耕作几片贫脊的茶田,卖茶叶为生,生活贫困,苦不堪言。
但他亲却家贫志向远大,希望儿子将来有所出息,所以拼命止学,一直读完小学毕业。
由于王永庆需要时常回家帮屠助父亲理茶田,因而他的学习成绩屡受影响,一直是极差的学生每次考试都在倒数10名之内
(2)借来200元做本钱
小学毕业后,王永庆在家乡找不到工作,1931年,王永庆15岁了,在叔父王水源的介绍下,来到嘉义当米店的小工,谋生糊口。
这次走出家门,改变了王永庆的一生。
来到嘉义之后,王永庆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老板吩咐的每一件事,不管大小,他都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做好。
因此备受老板赏识,也乐意开导他。
同时,王永庆也虚心好学,细心:揣摩老板经营米店的技巧窍门,为日后自己创业作好准备。
在别人米店当了一年的小工之后,王永庆便怂恿父亲借来200元钱做本钱,在嘉义也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
当时,他的大,弟弟王永成,二弟弟王永在,也都一同来到米店帮工。
米店的资金极少,开张时生意很难做。
因为,当时米店的主要生意是每一个居民家庭,他们都已有固定的米店供应大米。
,要在现成的市场上开拓相当困难,王永庆便硬着头皮,挨家挨户去拜访,推销,送货上门,好说歹说,才争来了几个客户。
好不容易,才说服了几家愿意购买自己的大米,那么,怎样能稳住他们呢?当时,王永庆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
因为,如果自己的大米品质与服务不比别人的好的话,那么这几赛吁不容易才说服的客户,说不定在试买之后,没有好感,便会又回到来的米店去买了。
这么一来,原有的客户保不住,更不用说拓展市场,争取新的客户了。
经过观察与思考,王永庆终于把准了问题的关键:就在米的,品质上和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
那时候,农村还是相当贫穷落后,各种条件都相当差劲。
收割之后,没有专门的水泥晒场,便铺在马路上晒太阳。
稻谷碾成米后,米堆里还搀杂有许多米糠、砂粒或者小召头等各种杂屑物,食用很不方便。
当时,这种现象司空见怪;谁也不以然,买卖双方都认为无关紧要。
而王永庆却认为,这种米的品质太差了,应当改进,于是他便把收购回来的米,统统筛整选理一遍,将那些米糠,小石头,,砂粒之类小杂物统统捡干净,之后才卖给顾客。
这一招,果然很受欢迎。
那时候,通讯设施还相当落后,电话几乎许多人家都没有,要买米一定要上街到米店去买,对顾客来说,实在有诸多不便。
有些较忙的或者比较大意的客户,经常出现到煮饭时间了,才发现米缸没米了这种现象。
而对于米店经营者来说,坐地经营,就犹如守株待兔一样,要等顾客上门才有生意可做,相当被动。
那么,能不能改变一下这种被动的经营方式呢?改改变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3)主动出击,服务至上
王永庆经营米店一段时间后,对米市行情有相当的刀了解,特别是对顾客买米的习惯掌握之后,他就想出了一种变被动等客浊门为主动送货上门的好办法。
当顾客上门来买米时他就主动热心地提出一个要求:“你要买的米,我帮你运到您家好不好呢?”
米那么重,有人愿意帮送到家中,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顾客当然会说好的。
等王永庆把米送到顾客家中之后,便把米倒人米缸中,这时候,王永庆便掏出一个小本子来,记下这家顾客的米缸容量。
然后,他就对顾客说:“下一次,你不用到我们米店里来买米-了。
”
什么?顾客大吃一惊。
王永庆便胸有成竹地说:“我会主动把大米送到你家里:您不用操心了。
”
这等好事,顾客自然满心欢喜。
记完之后,王永庆又问顾客说:“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些关于您府上的一些简单资料,比如您府上有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顿饭大人吃几碗?小孩吃几碗?一天米的用量是多少?这样,我会根据您家用量,准时送货上门。
”等顾客把这些资料都一一告诉他之后,他便根据资料,推算出这家客户的米用量,以及这次送来的大米可用天数。
在顾客吃完这些大米之前的头一两天,王永庆便主动将大米送到顾客家中来。
这一招虽然费时费力,然而却很管用。
因为,第一,这家顾.客可以确保没有断米之忧,第二,稳住了顾客,确保他不会因为临时断米而上别家去买,失掉客户。
为了更周全服务,王永庆常提供些与买米有关的额外服务,米来时,将旧米掏出来,将米缸清扫一下,把新米放在下层,旧米放在上面。
为了更好地帮助客户,他还常采取赊销的办法。
米卖出之后,如何收钱呢?什么时间去收钱对顾客来说最为方便呢?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发薪日是最合适的。
王永庆针对这一特点,便将买米的全部顾客分门别类,一一记下他们的发放薪水日期。
等顾客领了薪水之后,他再去收米钱。
这种做法,王永庆每次都可以顺利收到钱,而对客户来说也乐于接受。
从此,王永庆依靠主动出击,服务至上,在品质、服务、收款方面都有创新的做法,因而大受顾客欢迎。
他也被人们称颂,说他的米品质优良,服务周到,信用第一。
口碑相当好,一传再传,生意便越做越开了。
其他米店有时,一包12斗的米一天都卖不完,而两年之后,王永庆依靠主动出击,服务至上这两手,一天可以卖出十几包米了。
但是,当时米行生意相当微薄。
当时的米,一斗12斤米,本钱是5角,卖出价是5角1分。
卖出一斗米,只能赚到1分钱。
米店如此赚钱不易,为了争取生意,王永庆便更加勤奋,卖力。
而且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机会。
一天,深夜两点多钟,外面下着大雨。
这时,嘉义火车站对面的一家客栈的厨师来敲王永庆米店的门,说是半夜有旅客来住店,等着要煮饭吃,请王永庆马上送一斗米过去。
1斗米1分钱的生意!在别的人看来,太没意思了,因为当时是深夜两点多钟,睡得正香的时候,而且外面又下着大雨。
一般店家,可能假装没听见,放弃了。
但王永庆却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机会,一听到有人敲门,立即从床上爬起来,冒着大雨把米送了过去。
那位厨师看着淋得满身湿漉漉的王永庆,也也都感动了。
服务至上,主动出击,绝不放过任何一次赚钱机会,这对小经营者来说,是何等重要的!唯有这样坚持下去,二才有成功,大钱发大财的机会。
后来王永庆能成为.风云一代的台湾豪。
富,与当时这种珍惜每次赚钱机会是分不开的。
(4)勤俭持业以求发展
对于任何一位小本经营者来说,任何奢华挥霍的想法都将毁掉发大财的前程,从此小本经营发大财的愿望会因习之而化为泡影,唯有勤俭持业,不断谋求发展,才是正道。
王永庆经营米店一年多后;已经稳住了相当多的固定客户,有了相当可观的市场基础。
于是,他便把所有的积蓄,再借一些钱,用来扩大经营规模。
由米店改拓为碾米厂,改善纯粹卖米的苦境,以求发展。
当时,和王永庆相邻的是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厂主叫福岛正夫,比王永庆大20岁。
那时台湾尚在日本人统治之下,日本人的碾米厂比主永庆哪方面都优越得多。
但王永庆并不言,输,而立志要超过日本人。
有什么法子呢?条件比别人差,王永庆就在别的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延长工作时间。
日本人的碾米厂下午6点钟就停工体息,而王永庆却坚持做到晚上10点半。
每天都比日本人多做了4个半小时。
其次是节减开支。
每天碾米弄得一身灰粉,日本人每天花五分钱洗热水澡,而王永庆就在屋外装冷水龙头,每天节省三分钱,洗冷水。
即使在寒冬也不例外。
每天节省三分钱,相当于多,卖出三斗米的利润。
终于,在嘉义的26家碾米厂中,王永庆排名第三而日本人福岛正夫只列第四。
那时,台湾处在日本人的统治把持之下,能够赶超日本人,市且各方面条件都不如日本人的情况下,做出如此优秀成绩,真相当不易啊。
王永庆为了做到这一点,不知下了多少功夫。
(5)请你记住这些话
王永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小本致胜,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吗?对于每一位尚在艰苦摸索之中的小本经营者来说,下面的话应当牢牢记取。
王永庆说:“贫寒的家境,以及在恶劣条件下的创业经历,使在年轻时就深刻体会到,先天环境的好坏不足喜亦不足忧,成关键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
这个信念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深深影响并支配我的处事态度。
在创办台塑企业的过程中,曾经遭遇过种种困难,我都是以这一信念勉励自己及台塑企业的同仁。
因此,我们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克服难关,持续踏出稳健的脚步,追求成就和不断的自我超越。
”
你的聪明,记住了吗?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