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图形的旋转》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图形旋转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图形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掌握旋转图形的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掌握旋转作图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探索旋转对称图形,激发学生对几何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旋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普遍能够概括出图形旋转的核心知识点,并能够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但我也注意到,仍有部分学生对旋转对称图形的性质理解不够透彻。为了加深这部分学生的理解,我考虑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他们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本章的内容包括:图形的旋转的概念与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简单的图案设计.教材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会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内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图形的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本章重点】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本章难点】旋转作图、中心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的灵活运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对比数学思想.如:本章中要运用对比法学习图形的旋转,将变化前后的图形互相对比,可以发现旋转前后的图形只存在位置上的不同,从而,由旋转的定义及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设计图案能力.2.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利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时,利用转化法把求线段的相等转化为关于旋转的性质的问题.3.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如:在解旋转知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综合题时,利用几何图形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3.1图形的旋转1课时23.2中心对称3课时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23.1图形的旋转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概念及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3.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方式探讨旋转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旋转的基本性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59~P6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观察教材P59“思考”,回答问题.(1)教材上面的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解:指针、风车叶片分别绕中间点旋转.(2)钟表的指针、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解: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3)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__60__°.(4)风车每片叶轮转到与下一片原来的位置重合时,风车旋转了__60__°。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2.鼓励学生尝试选做题和探究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需注明成员姓名,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4.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进行自我检查,确保解答过程和结果的正确性。
作业批改与反馈:
1.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知识拓展,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建筑设计、图案设计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设计旋转图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学会运用旋转进行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难点
1.旋转变换中,学生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理解和运用。
2.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难以将旋转知识与其他几何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对旋转后的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把握不准确。
九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旋转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使用旋转进行图形变换,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点、线、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3.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等。
4.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进行图形的简化,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讲解旋转变换的规律,如旋转角度与旋转效果的关系,旋转中心与旋转图形的位置关系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23、1 图形的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 图形的旋转”的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2)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3)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发展学生对具体图形的概括能力,培养几何直觉;(2)通过对旋转图形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事物变化中的内在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2)通过对旋转图形的欣赏和探索,体会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以及给解决数学问题带来的方便,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学情分析】:认知分析:学生已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能力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他们能由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相对薄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突破难点的关键:(1)设置恰当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通过演示操作,归纳出旋转变换的性质,加深旋转变换的【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A BO DC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 、几何画板、白板课件。
学生准备:在一张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再挖一个小洞,刻度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做运动,轻松一下,通过大家的预习这几种运动与咱们这节课有关吗?那你预习后哪些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二、教材分析1. 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图形的旋转》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一课时。
内容主要是研究旋转的有关概念,旋转性质及应用旋转解决有关问题.旋转变换是继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之后的另外一种全等变换,它既是全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学习中心对称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有关旋转的动态几何问题中,蕴含着重要的转化思想.同时,旋转在生活中应用也十分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旋转有关概念,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旋转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旋转性质探究及灵活应用.3.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由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旋转;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旋转的性质.数学思考:在图形旋转的过程中,理解旋转概念,体会旋转特性;解决问题: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操作,画出旋转前、后的图形,归纳出旋转性质,利用旋转,转化图形,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感受旋转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三、教法学法分析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散教学难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过程中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图形旋转的形成过程及归纳旋转的性质.在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索法,利用实验探究,突破重难点,并设置了“感受旋转---认识旋转—探索旋转—应用旋转—内化旋转”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本着学生已有经验,以学生熟悉的游戏为出发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旋转有关概念,体会旋转三要素.以通俗易懂,简单活泼的风格呈现教学内容,利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究问题.四、教学程序环节名称具体内容与呈现形式学生行为预设教师行为预设设计意图(一)感受旋转屏幕上显示学生熟悉的“俄罗斯方块”游戏,设置关卡,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法情景中自然引入“旋转”.引入课题《23.1图形的旋转》.学生观看屏幕演示游戏,回答问题.估计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经验,可以考虑到平移,旋转.教师播放课件,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吗?要怎样消掉下面三行小方块呢?那这个要怎么办呢?(第二个)然后引入课题.用游戏的方式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然进入到新课程中来.(二) 认识旋转1.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旋转现象随处可见,都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呢?2.如果把钟表时针、电扇的叶片看成一个平面图形,那么这些图形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能描述一下什么是旋转吗?3.以三角形的旋转为例,设置旋转概念有关的问题学生举出生活中旋转实例.估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答出图形都绕某一定点转动,也可能答出顺时针方向,角度教师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旋转的例子,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旋转.接着教师请学生看屏幕,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①钟表指针的转通过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举例,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如图,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 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 ),然后围绕O 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移开硬纸板.A BCA′B′C′O试探究:线段OA 和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ABC 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1.如图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得到△COD ,若∠A 的度数为110°,∠D 的度数为40°,则∠α的度数是()A.60°B.50°C.40°D.30°ABOCDαB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B=90°,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后得到△AB ′C ′,若∠BAC ′=15°,则旋转角等于()A.50°B.55°C.60°D.65°AB'C′B CC 3.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P 为△ABC 内一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与△ACP′重合.(1)旋转角是哪个角?等于多少度?(2)线段AP 旋转到哪里?(3)如果AP=3,则线段PP′等于多少?ABP′PC(1)∠BAC 和∠PAP′=90°(2)AP′的位置.(3) 231.如图∠ADC=∠B=90°,DE ⊥AB ,E 为AB 上的一点,且AD=CD ,DE=5.请用旋转的方法求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FA BCDE2.如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苗圃,由正方形花坛和两块直角三角形草皮组成,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长分别为3米和6米,你能求出草皮的面积吗?BCA DEF A′识体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作业必做题: P60第5题和第8题选做题: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1,PB=2,PC=3,求∠APB 的度数.让每一次作业成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成长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美观,重点突出.五、设计说明1.本节课体现“做数学”的特点,问题串设计得合理、有效,力求使教学条理清晰,学生活动充分,体现“数学·活动·思维”的理念.23.1图形的旋转一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的某一个点转动一个角度,叫图形的旋转.二性质:(1)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ABCDE例题12.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归纳与演绎的有机结合,力求使教学张弛有度,在充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实现方法的迁移.3.为了“达到面向全体,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用好的问题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让数学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图形的旋转》评课稿《图形的旋转》一课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本章的内容包括:图形的旋转的概念与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简单的图案设计.教材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会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内容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图形的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本章重点】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本章难点】旋转作图、中心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的灵活运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对比数学思想.如:本章中要运用对比法学习图形的旋转,将变化前后的图形互相对比,可以发现旋转前后的图形只存在位置上的不同,从而,由旋转的定义及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设计图案能力.2.体会和掌握转化思想.如:在利用旋转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时,利用转化法把求线段的相等转化为关于旋转的性质的问题.3.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如:在解旋转知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综合题时,利用几何图形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3.1图形的旋转1课时23.2中心对称3课时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23.1图形的旋转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概念及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3.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方式探讨旋转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旋转的基本性质.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59~P6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观察教材P59“思考”,回答问题.(1)教材上面的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解:指针、风车叶片分别绕中间点旋转.(2)钟表的指针、秋千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解: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3)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__60__°.(4)风车每片叶轮转到与下一片原来的位置重合时,风车旋转了__60__°。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图形的旋转》教案
�等全形图的后、前转旋�3� �角转旋于等角夹的 段线连所心中转旋与点应对�2� �等 相离距的心中转旋到点应对�1�
6
。法方 的题问决解转旋 用运会体 �形图本 基出炼提中形图 杂复从生学养培
______=FBE∠� mc_____=FB 则 ,mc3=BE 中 其 ,FBC △ 到转旋向方针时顺 B 点绕 EBA△将 ,点一内 DCBA 形方正是 E 图如、3
用
�置位么什 A 了到 M 点�后转旋的述上过经么 那�点中的上 BA 是 M 果如�3� �度少多了转旋�2� �点一哪是心中转旋�1� 。 置位的 ECA△达到后转 旋过经 DBA△�点一的上边 CB 是 D�形角三边等是 CBA△�图如、2 图题 1 第 O. B A
。质性的转旋固巩 。价评予给师教 �系关转旋的形图 �答回、考思、察观生学 现发 �点特的形图 察观过通生学让
1
片图察观生学 境 情 设 创、一
。垫铺好 作题问究探课节本 为,望欲烈强的究探 步一进换变种这对 生产而从 �象现动转 着在存泛广中活生 、产生,外之换变形 图等换变称对轴 、移 平了除边身们我到 受感身切生学让示 展的面画些这过通
象现转旋 的体物分部中活生实现 示显并片图示展件课用 图 意 计 设 课授新 动 活 生 师 程 型 课
'C
。质性的 转 旋 会 体 步 一 进 。解讲台上生学�流交组 分�答解并考思立独生学
C
图题 3 第 O
'B
B
A
__________ 有 角 的 ° 03 是 数 度 中 图 则, C BA △到得后 °03 转旋针时 / / 逆点 A 绕 CBA△,°03=C∠图如 、3
C E
图题 2 第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 《图形的旋转》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图形的旋转》教案23.1图形的旋转(1)学 校主备人时 间设 计理 念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图形旋转的探索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重 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难 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象出概念.方 法体验、探究式教学法课 型新授课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师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创 设1.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用课件展示图片并显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物体的通过这些画面情境向)(2)大风车的转动;(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4)汽车上的括水器(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
旋转现象学生观察图片学生思考,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
让学生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的展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等图形变换之外,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
初步感受转动的本质是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两点,引导学生寻找、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揭示本节的研究课题-----图形的旋转。
2、提出问题:这些情境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二、自主探究1.建立旋转的概念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上述图形的运动现象.2、给出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二十三章《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题型一:利用图形的旋转求线段长A旋转对称 : 一个平面图形绕着某必定点旋转必定角度 (小于周角 )后能例 1.如图, P 为等边三角形 ABC 内一点,∠ BPC等于 150°,PC=5,PB=12,则 PA 的长为.与自己重合 ,这样的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 .分析 :将 △BPC 绕 C 点顺时针旋转 60°, 连结 PP ′, P注意 : ①旋转角是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夹角。
∵∠ PCP ′=60,°CP=CP ′,BC②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的点是旋转中心。
③旋转过程中应注意旋转的方向(逆时针或顺时针)。
∴△ PCP ′是等边三角形,基本种类: ∵∠ AP ′C=∠ BPC=150° ,⑴ 正三角形种类∴∠ AP ′P=150°-60°=90°,在正 ABC 中,P 为 ABC 内一点,将 ABP 绕 A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60, 又∵ PP ′=PC=5,AP ′=BP=12.使得 AB 与 AC 重合。
经过这样旋转变化,将图 (1 - 1- a)中的 PA 、PB 、PC 三条 ∴在 Rt △APP ′中, PA= AP 2PP'213 线段集中于图 (1- 1- b))中的一个 P'CP 中,此时 P'AP 也为等边 三角形。
评论: 解本题的重点是:把 PA 、 PB 、PC 放在“同一个四边形”中, ..题型二:利用图形的旋转求角的大小例 4.如图 ,在 ABC 中 , ACB 90 , BC=AC,P 为 ABC 内一点 ,且 PA=3, PB=1, PC=2,则 BPC 的度数是 .A分析 : 将 △BCP 绕 B 逆时针旋转 90°, 连结 PP ′, ∵∠ PCP ′=90°,CP=CP ′,∴ △PC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PP ′=45°,222 .PP' CPCP' 2又∵ BP' PA=3 ,PB=1 ,∴ BP'2 PB 2 PP'2,即 P'PB=90 . A∴ BPC=135CPBP'CPB作出协助线结构等边三角形是解本题的重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23.1 图形的旋转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承前: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初中数学中的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启后: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
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图形的基本性质;2.通过对图形的旋转及其性质的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3.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等数学活动,体验具体、灵活的数学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
3. 课前延伸教师精心收集生活中有关旋转的图片,并用几何画板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三角形硬纸板、彩笔,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用课件演示生活中有关旋转,平移,轴对称的例子。
(1) 由平面图形平移而产生的奇妙图案;(2) 京剧脸谱;(3) 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4)行驶的火车;(5) 蝴蝶标本;(6)转动的齿轮;(7)剪纸;(8)扳手(9)传送带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提出问题:这些情景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辨别。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1)采用直观演示、动态模拟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等概念。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旋转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掌握旋转与其他几何变换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的分类比较能力。
3.实践操作,解决难点
(1)组织学生进行旋转操作练习,如绘制旋转后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旋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1)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以下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计算以下旋转角度:一个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90°、180°、270°后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旋转的基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
2.学会使用旋转进行图形的变换,能够准确地描述和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3.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平面图案的设计、物体运动的模拟等。
4.掌握旋转与轴对称、平移等几何变换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旋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和变换方法,如平移、轴对称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旋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然而,由于旋转涉及到空间想象和动态过程的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中可能存在以下困难:对旋转中心、旋转角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在绘制旋转后的图形时,空间定位和角度把握不够准确;将旋转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启发,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旋转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第二十三章旋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2)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3)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5)通过几何操作题,探究猜测发现规律,并给予证明,附加例题进一步巩固.(6)复习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老师归纳得出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最后用一些例题、练习来巩固这个内容.(7)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通过实例归纳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坐标符号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8)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有关概念研究如何进行图形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二、教学重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四、课时安排:约9课时23、1图形的旋转 3课时23、2中心对称 3课时23、3课题学习图形设计 1课时复习与小结 2课时。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1节图形的旋转(3)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23章第1节图形的旋转(3)教案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不同的美丽的图案.2.与组员合作交流作品设计心得。
过程与方法目标:1.先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 接着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3.最后,分享和交流各自作品.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加深图形旋转的概念及性质,从事图形旋转的设计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2.难点与关键: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一.一.课堂导入1.(学生活动)老师问,学生口答.(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老师点评)分析: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O;第二,旋转角:∠BOG;第三,A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二.探索发现,形成方法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O、O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例1.如下图是菊花一叶和中心与圆圈,现以O•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菊花图案.分析:只要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以上面为变化,•旋转长度为菊花的最长OA,按菊花叶的形状画出即可.解:(1)连结OA(2)以O点为圆心,OA长为半径旋转45°,得A.(3)依此类推画出旋转角分别为90°、135°、180°、225°、270°、315°的A、A、A、A、A、A.(4)按菊花一叶图案画出各菊花一叶.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例2.(学生活动)如图,如果上面的菊花一叶,绕下面的点O′为旋转中心,•请同学画出图案,它还是原来的菊花吗?老师点评:显然,画出后的图案不是菊花,而是另外的一种花了.三、巩固练习1.教材P65 练习.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1.(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2.布置作业书面作业:P66 习题6,7,8课堂作业1. 如图,五角星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三角形绕中心点旋转_______次得到的,每次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2.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包括平移、_______、轴对称以及它们的组合变换.3.如图,过圆心O和图上一点A连一条曲线,将OA绕O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三次,每次旋转90°,把圆分成四部分,这四部分面积_________.4.自主设计: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在小组进行交流中,并把自己制作的图形是如何旋转的理由说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与性质。
•掌握图形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方法与规律。
•认识旋转成像及其特点。
2. 教学准备•课件、PPT或黑板。
•图形卡片或手绘图形。
•透明纸、透镜等教具。
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旋转图片或引入一个旋转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例如,一只青蛙在往哪个方向跳跃?3.2 概念讲解(20分钟)引入向量的旋转概念,解释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的概念。
然后,简要介绍一形的旋转,如旋转角度、旋转方向和旋转中心等概念。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旋转相应的规律和方法。
3.3 讲解重点/难点(30分钟)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3.3.1 旋转方法•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将旋转方向作为参照系,右侧的方向为顺时针,左侧的方向为逆时针。
•旋转角度:旋转所转过角度,角度单位为度。
•旋转中心:旋转点会围绕旋转中心旋转,可以是任意一点。
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将会产生不同的旋转结果。
•旋转轴:旋转围绕的轴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平面上的任意一条轴线。
3.3.2 旋转规律•相邻两个旋转是可嵌套的,旋转结果将会叠加。
•旋转角度为360度时,图形仍处于原来的位置不变。
•同一条旋转轴旋转不同的角度,结果一定是相似的。
3.4 案例演示与练习(30分钟)引导学生用透明纸实现图形的旋转,让学生自由选择旋转中心、旋转轴和旋转角度,从而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和规律,或者通过分组为学生分发手绘图形进行实际操作,达到学习旋转成像的目的。
3.5 总结与归纳(1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且通过相应的习题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课堂作业完成教师分配的习题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
5.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旋转,着重从旋转概念、方法、规律以及旋转成像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先通过引入开篇引起学生兴趣;再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相应的规律和方法;然后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且通过相应的习题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图形的旋转》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共3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1.什么叫做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教学目标: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2.了解旋转的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1.将图一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图二已知△ABC和直线m,请你画出△ABC关于m的对称图形△A¹B¹C¹。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吗?4.教师点评并总结:(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二、新课(探索新知):1.从回顾知识中题目导出今节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我们先分组讨论下列问题各小组找出合理的结论:(1)请大家看教室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学生思考回答后由教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在转动。
从现在到下课时钟时针转了度,分针转了度,秒针转了度。
)(2)再看我制的好像风车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
如何转到新的位置?(此小题教师可不点评)(3)上两小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教师点评: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导出下列概念)2.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学生回答教师格板书: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3.什么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¹,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图形的旋转》教案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图形的旋转》教案23.1图形的旋转(1)学校主备人时间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图形旋转的探索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课型新授课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用课件展示图片并显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学生观察图片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等图形变换之外,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着学生思考,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
让学生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
初步感受转动的本质是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两点,引导学生寻找、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揭示本节的研究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自主探究1.建立旋转的概念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上述图形的运动现象.2、给出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学生先独立尝试,再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总结,在此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教师及时观完成本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①点明图形旋转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的概念;②让学生及时巩固并理解旋转及(rotation).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结合图形理解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意义。
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碰到学生中的普遍性问题,在进行适当的探讨后,利用谈话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
其相关概念,并为下面探究旋转的性质作好物质与精神上的准备。
三、尝试应用1、如图,△ABO绕点O旋转得到△CDO,则: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及时巩固新知,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CAB∠A的对应角是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旋转中心是点______;旋转的角是______ 。
2、如图,如果正方形CDEF与正方形ABCD是一边重合的两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CDEF能否看成是正方形ABCD旋转得学生讲解,相互评价。
对于第2题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
感受成功的喜悦,肯定探索活动的意义。
加深对旋转概念的理解,及时巩固新知识。
到?如果能,请指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及对应点。
四、巩固提高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四边形AOBC,它绕O点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最后学生上台讲解。
教师给予评价。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递进,逐步形成技能。
AB CD EF(3)旋转角是什么?(4)AO与DO 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EO 呢?(5)∠AOD与∠BOE有什么大小关系?学生从实际图形提炼出数学图形,利用旋转解决问题。
五、体验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与方法)?还有什么困惑?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有什学生小结和交流学习的收获、数学思想的感悟、学习方法的体会等,或提出疑问进行讨论;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学生可能只注重于知识小结而忽略了方法的总结,在方法小结时,需要教师的合作帮助,让学生养OAB DECF么评价?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领会数学的思想。
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
六、实践延伸必做题:课本P59 2、3选做题:请设计一个绕一点旋转60°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2课时教案23.1图形的旋转(2)学校主备人时间设计理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旋转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1、知识与技能:学目标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运用图形旋转性质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从复杂图形中提炼简单图形的能力。
重点运用操作实验得出图形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难点运用实验探究得出图形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方法体验、探究式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请大家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分组实验分组交流所得的结论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情境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然后围绕O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移开硬纸板。
请大家运用刻度尺和量角器度量线段和有关角,试着归纳所得的结论.教师进行指导并参与讨论交流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二、自1.△ABC在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根据图形思考老师所给培养学生归纳主探究了变化?哪些没有改变?2.由实验还可得出哪些结论?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的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交流,最后一组推荐一人上台回答结论1.OA=OA′,OB=OB′,OC=OC′2.∠AOA′=∠BOB′=∠COC′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师生共同归纳出旋转的性质。
能力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同时以问题为导引,逐步对旋转的性质进行探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三、尝试应用1、已知线段AB和点O,画出AB绕点O逆时针旋转100°后的图形。
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如果M是AB学生独立完成,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并讲解画法。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通过作图理解旋转的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发现图形的旋转关系,巩固旋转的性质。
A B.第1三、尝试应用上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的旋转后,点M到了什么位置?3、如图∠C=30°,△ABC绕A点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AB/C/,则图中度数是30°的角有__________4、如图将△ABC绕C点逆时针旋转30°后,点B落在B′,点A落在A′点位置,若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分组交流,学生上台讲解。
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解题过程,相互评价,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性质。
体会旋转的妙用,渗透转化的第2AO第3C'B'B CA ′C ⊥AB ,求∠ B ′A ′C 的度数。
5、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中CD 边上的一点,以点A 为中心,把△ADE 顺时针旋转90°。
画出旋转后的位置?教师强调旋转角的确定方法。
学生先独立画图,然后上台讲解,不同意见的同学上台展示。
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提炼基本图形的能力。
加深对旋转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第5C CAB EB第4EA'B'C A策略的多样性。
四、巩固 提 高 1、如图,小明坐在秋千上,秋千旋转了80°.请在图中小明身上任意选一点P ,利用旋转性质,标出点P 的对应点.第1题图2、如图,△ABC 的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 学生先独立观察,然后回答, 师生给予评价。
学生先独立分析,再分组交流,充分交流之后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他同学相互补充。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ACP′重合,如果AP=3,求PP′的长.第2题图3、如图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E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到△CBF,其中EB=3cm,则BF=_____cm ,∠EBF=______ 师生共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分组交流,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解,老师给予评价并提炼出深度。
法。
培养学生从复杂图形中提炼出基本图形,体会运用旋转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体验 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与方法? 还有哪些困惑?你对你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学生归纳,教师补充,对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升华。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使知识形成体系,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六、实践 延 伸 必做题:课本P 60 4、5选做题:已知,如图边长为a 的正方形EFOG 绕与之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 的中心O 旋转任意角度,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GAD第3AF C BDE九年级上册第23章第3课时教案23.1图形的旋转(3)学校主备人时间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图案效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图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难点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方法体验、探索式教学方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问题:(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独立作复习旋转的性质,为设计图案做准备。
一、复习引入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2.作图题: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图,然后师生共同归纳: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O;第二,旋转角:∠BOG;第三,A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通过作图题让学生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二、自主探究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