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与女性文学

合集下载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文学”。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A.文化论。

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A.文章和博学。

4.文艺摹仿说以A.亚里士多德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5.A.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A.作品B.艺术家、和观众。

4.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B.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A.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二章)文学文本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分)1.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开放。

2.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A.象征型文本。

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A.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4.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A.个性化趣味。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已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已整理)

《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被看作是“新时期文学”开端的标志。

王蒙现代派小说的艺术创新:一、当代意识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相贯通。

二、心理时空结构。

三、写人的感觉、幻觉和联想。

四、内心独白的大量运用。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本时期区别于十七年时期的一个特征是文学在发展中自觉地、大规模地把西方20世纪以来的各种文学思潮作为革新文学的主要参照。

从整个文化背景来看,80年代中国文坛受西方哲学、美学影响最大的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尼采、弗洛伊德、萨特是对80年代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

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他的“重新评估一切”的彻底反传统反偶像精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或多或少地渗透于8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

除此之外,俄国形式主义、阐释学、符号学、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都逐一得到介绍并在中国80年代的文学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痕迹。

对“文革”中荒诞现实的深切体验和被压抑的自我强烈要求得到自由表现的欲望,是新时期现代主义崛起的最初起因。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以部分朦胧诗人、“后朦胧诗”诗人的诗作及刘索拉、徐星、莫言、残雪等的“新潮”小说和实验戏剧为代表,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反抗对自我的压抑。

现代主义创作在艺术上不那么看重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描绘,而偏重于情绪性和感受性的表达,或者以粗鄙的语言和漫画式的描绘尽情调侃以宣泄情绪,或者较多地利用非逻辑的呓语、密集的意象、不易领会的象征、向不易感知到的心理真实逼近。

8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又吸纳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也相继出现了以马原、洪峰、格非、余华、北村等为代表的“后新潮”小说,以于坚、韩东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的诗歌和沙叶新的新实验戏剧。

有极具先锋性的,也有极为大众化的。

就多数作家的创作倾向来看,其核心观念是虚无,包括自我的虚无、世界意义和人生意义的虚无。

从虚无的观念出发,他们对许多既有的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各种解构和颠覆。

大众传媒背景下女性文学的歧途

大众传媒背景下女性文学的歧途

大众传媒背景下女性文学的歧途——评卫慧《上海珍宝》湖南商学院中文系陈晨上海珍宝》一本专门敏锐的小讲,它的咨询世引起了文学界甚至是社会各界的许多关注,对它的评论也众讲纷纭,批判的声音看起来要强烈得多,因为它把“躯体写作"放大到了极致,也是“美女作家”一卫葱之风格登峰造极的表现,不管是作品依旧作家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以及大众观看的欲望。

长篇小讲《上海珍宝》于1999年出版,是继卫惹《梦无痕》、《水中的处女》、《蝴蝶的尖叫》、《艾夏》、《欲望手枪》、《爱人的房间》、《像卫慧那样疯狂》之后又一部充斥着激情、欲望、放纵、叛逆、狂野味道的作品,而且在这部作品里,这些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典型和需计。

小讲主人公倪可、天天、马克,差不多上都市新人类,里面的人物都扮演着真伪艺术家、外国商人、无业游民、演艺明星、新青年的角色……而情肖中一如往常的看到有关毒品、酗酒、性、同居和眾力的情形。

女主人公倪可,毕业于鋼牌大学,当过记者,做过女招待,出过小讲,后来是自由写稿人。

与小讲中其他人物一起是一群不愁吃穿的都市青年,他们或是白领、或是富婆、或是被父母供给,生活的意义专门简单——查找一切宣泄的机会。

倪可的生活态度十分明朗,既要握有情又要占有欲。

天天是一个顺长英俊的男孩,对倪可温柔情深,遗憾的是他阳痿,倪可得不到欲望的满足,但能够在他身上得到情感的需要,因此她不舍弃天天。

但因为情欲宣泄的需要,倪可选择了徳国人马克作为性伙伴,在马克的身上得到了疯狂的情欲的宣泄。

天天是都市人类中的弱者,靠母亲的金钞票生活,尽管有钞票却没有生存本领,再加之他的阳痿,使他无法从身心两个方而得到倪可的爱,只得通过毒品来渲泄压抑的欲望,最后走向死亡。

这一群都市人类确实是如此表而瀟洒、内心空虚的度日。

马当娜挥洒青春和金钞票,留给她的是昨日黄花:最后倪可失去爱人和情人的离去,使她感到生存的迷茫。

卫慧的《上海珍宝》反映了一群肤浅的人的糜烂的生活,这一群“新新人类"没有来自生活的压力,他们有的只是空虚和颓废,整天在情欲、毒品和无聊的状态中消磨时刻消耗青春。

大众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审美流向分析

大众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审美流向分析

2 0世纪 以来 ,大众文化 已经悄然无声地渗透 到
生活的方方 面面 ,成 为 日常生 活的一部 分。就我 国
而言 ,随着改革开放 的不 断深化 ,商 品经济蓬 勃发
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长 足进步 ,形 成于 2 0世 纪 8 0年
人格独立 的个体意识 紧密结合 在一起 ,形成作 家独
特 的创作风格 。纵观 丁玲的创作 ,这种 创作个 性 的 形成经历 了一个艰难 的整合过程 ,是 作家精神 世界 的 内宇宙 与 客观 世 界 的外 宇 宙不 断 碰撞 发 展 的结 果 ,与时代变迁和作 家的 自身遭遇密切相关 。 随着现 代 工 业 文 明 的 进 步 ,电 台、报 刊 、电
方 面,它也会 因为大众 文化 的 巨大商业渗透 性 而存在媚 俗化危 机。女性 文学凭借什 么为价值依托 才 能够继
续 向前发展 ,将是女性 写作保持其长久生命力的关键 所在。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女性文 学 审 美
左翼文学后表现为 明显 的政治 意识 和对革命 的 自觉 归依 ,始终与被新 文化 运 动 唤醒 的追 求个 性 解放 、
的诗文 ,如 《 满江红》 鹤 鸽天》 以及 《 、《 宝剑 歌》 等 ,更淋漓尽致 地抒发 了女性 的英雄气概 。
而在现当代女作家身上 ,女 性超越 自身 的对 社 会历史的关注得 到 了更加 广泛而深入 的表达 ,其 中
性经验 、欲望表达 出来 ,付诸文本之 中。
林 白的 《 一个人 的战争》 、陈染 的 《 私人生活》
惑 ,还是 以林 自、陈染 、徐小斌为代 表 以解构男 权
晦暗隐秘一起逼真地展示 出来 。张洁在这一 时期 的 作 品,更多关注的是私人领 域 ,涉及到 了爱情 、婚 姻 、家庭夹缝 中的人性关系 ,叙事方式 由对男性 中 心意识认同的宏大叙 事转入更具 女性意识 的私人 性

文学与女性主义的关系

文学与女性主义的关系

文学与女性主义的关系自古以来,文学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学的意义也渐渐扩大,除了传承历史和文化,还能够引导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

因此,文学与女性主义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

在较早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往往只是被男性主角所拯救或成为男性欲望的附庸。

这种现象持续了数百年,使得文学中女性的形象一直无法得到真正的关注和描绘。

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视女性独立意识和自我价值的文学作品诞生了。

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以女性为主角、通过女性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文学类型。

作为一种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的手段,女性主义文学在推动了女性解放的同时也给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力量。

通过女性主义文学,作者们以女性独特的视角、经历和语言为主角塑造了一些既真实又强烈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有的是受到压迫和歧视的边缘人物,如《红字》中的赛琳娜或《飘》中的斯佳丽;有的是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战胜命运的传奇人物,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或《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这些形象塑造了一种积极、自信和自立的女性形象,为当代女性树立了榜样,并走向了道德、文化和精神的解放。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不仅让女性在文学领域得到更大的关注和尊重,还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

这种进步体现在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提高,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女性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但是,女性主义文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女性主义文学有时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歧视,片面地强调女性的困境和自卑,只强调女性的个体力量而忽略了其他的力量。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的读者群体较为局限,往往无法进入大众文化领域,与主流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总之,文学与女性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紧密的关系。

女性主义文学的诞生为女性的自我认知和社会意识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启发,同时也为文学的发展贡献了新的思想和原创力量。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能够深入描绘女性内心世界和社会地位的优秀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快速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大众文化中的女性主义》(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

《大众文化中的女性主义》(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

摘要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选自《大众文化中的女性主义》,译者翻译了第三章,所选材料主要讲述电影电视中女性在厨房中的形象变化,以及女性主义在大众文化中的发展,语言生动,用词灵活,难度适中。

翻译实践报告的难点是翻译实践部分。

翻译实践材料涉及大众文化以及女性主义这一主题,文化内涵丰富,很难准确翻译。

文化翻译不仅要求译者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

进行文化翻译时译者结合上下文语境,并采用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力求译文忠实、通顺。

翻译实践报告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并且提拱了较高质量的翻译实践材料。

这为大众文化和女性主义方面的英译汉翻译实践和翻译实践报告研究者提供了理论以及实践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女性主义;大众文化;厨房;案例分析;英译汉AbstractThe translation material is an excerpt from Feminism in Popular Culture (Chapter III). This chapt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hanging images of women in film and TV progra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in the popular culture. The language of this chapter is vivid, flexible and moderately difficult.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s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The source material includes lots of cultural points on the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feminism which are hard to translate accurately. Translator who works on the culture translation not only should be good at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but also be knowledgeable o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With referring to the whole context, the translator has tried her best to make the target language faithful and fluent by us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as well a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The translation report connect translation theories to translation cas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practices and also provides a target material with higher quality. It is a good reference with academic value for researchers who study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report on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feminism.Key words: feminism; the popular culture; the kitchen;case analysis;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 (IV)1 翻译任务描述 (1)1.1 材料来源 (1)1.2 文本简介 (1)1.3 作者简介 (1)1.4 选题意义 (2)2 翻译过程 (3)2.1 译前准备 (3)2.1.1 背景材料搜集 (3)2.1.2 原文阅读和分析 (3)2.1.3 翻译策略和辅助工具的选择 (3)2.2 初译和修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2.3 审读、润色、定稿 (4)3翻译案例分析 (5)3.1 词汇翻译 (5)3.1.1专业术语 (5)3.1.2词义选择 (6)3.1.3增译 (8)3.1.4介词短语的翻译 (10)3.2 句子翻译 (11)3.2.1长句的拆分 (12)3.2.2短句的合并 (14)3.2.3被动句的翻译 (14)3.3 语篇翻译 (16)3.3.1指代衔接 (16)3.3.2逻辑连接 (17)3.4 文化因素翻译分析 (18)3.4.1异化 (18)3.4.2归化 (20)4 翻译实践总结 (22)4.1翻译体会和启示 (22)4.2建议和展望 (23)5 参考文献 (24)英语原文 (25)汉语译文 (43)致谢 (57)作者简介 (58)1 翻译任务描述1.1 材料来源翻译材料选自《大众文化中的女性主义》(Feminism in Popular Culture)第三章“厨房中的女性主义者:玛莎、玛莎和尼格拉(The Feminist in the Kitchen: Martha, Martha and Nigella)”。

第十四章 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

第十四章  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

第十四章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课时:1周,共2课时教学目的:理解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的关系,解读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教学内容和过程:先了解什么是女性主义,再讨论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最后了解我国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节:女权运动与女性主义提问:男生对当代女性地位的理解?反过来,女性对自身地位的理解?女性主义历史女性主义(feminism)一般翻译为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

这也是女性主义的早期和后期的称谓。

18世纪和19世纪是女性运动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通常称为“女权运动”,早期女权运动的特点是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女性要求获得和男人相同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同工同酬”、“婚姻自由”,妇女谋求政治和经济解放的运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阶级、种族和性别问题受到关注,“女性主义”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不过,这一时期“女性主义”更侧重于社会和文化层面,而非仅仅是谋求政治权利,女性主义者认为不平等不仅是政治和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隐藏在文化中各种潜在的男权中心思想,使得女性处于不平等位置,“女性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挖掘隐藏在文化深处的性别歧视。

这一时期女性主义在理论上也取得了进展,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和存在主义等多种思想。

女性主义也形成了三个比较大的派别:自由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的女性主义。

自由女性主义思想主要是在美国,“自由女权主义理论认为理性精神的发展是人类最高的理想,国家应该采取行动确保所有人有平等机会追求这个目标及相关的东西。

”马克思女性主义把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归咎于父权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主张通过社会变革彻底改变女性地位(譬如在中国)。

激进女性主义把女性的悲剧命运归咎于男权制社会传统,主张只有完全摆脱男权制度的控制,女性才能获得完全独立。

20世纪8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研究受到其他社会理论影响,摆脱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多元化趋向,譬如后殖民女性主义、后结构女性主义等等。

浅析大众文化下女性文学的发展

浅析大众文化下女性文学的发展

浅析大众文化下女性文学的发展作者:刘煜超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6期摘要:大众文化潮流下,女性主义文学不知不觉在商品市场中迷失,“身体写作”“私人化写作”成为诟病。

因此女性文学新发展需要理性,需要女性文学作家个人思想和艺术的“洁净”,寻求与大众文化的双赢互惠,这才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真正出路。

关键词:大众文化;商品;女性文学;净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时代来临,任何文学都无法回避大众文化,也无法脱离其影响,在此情境下,女性文学应如何回应大众文化潮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确实值得深思。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手段、按商业规律去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并融入其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形态。

”①因此大众文化不仅是通俗文化、传播文化的体现,也是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体现。

不可否认,随着大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女性可以在杂志、网络等大众文化载体中展现自己的个性,抒写自己的话语。

正如伍尔芙所说:“一旦妇女获得了她们许久以来一直剥夺了的东西——闲暇、金钱以及一间属于她自己的房间的时候,她们将会涉猎更广泛的文学体裁,不仅写小说,还要写诗歌,文学批评和历史。

写出质量更佳、数量更多的小说。

”可以说女性文学写作因为大众文化而变得活跃。

但在浮躁的大众文化下,很多作家包括女性文学作家创作开始与商业市场相伴而行。

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消费性质,“艺术已经失去了自由和超越的品格,不再是独立的、自主的和自律的东西,沦落为商品和消费品。

这就是大众文化给艺术带来的异化。

” ②因此,在大众文化潮流中,女性文学是处于引导地位还是被大众文化所引导,这其中的界限难以明确述说。

女性作家很容易在商品市场中迷失方向,不知不觉成为商品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其作品被大众的消费需求和欲望挟持,女性文学中的“身体写作”“私人化写作”便是其中的典型。

80年代中后期,王安忆、铁凝等女作家通过描写身体,暴露内心欲望等来强化性别意识,挑战男权叙事的修辞方式,用“身体写作”与“私人化写作”带来了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女性经验和表达方式。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的特点大众文化的特点1、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 2、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3、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4、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大众媒介性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8、类型性大众文化理论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

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尽管这种文化暂时克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茫然和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危机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从而在长远的历史中加深人们的异化。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

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浅谈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浅谈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家者 ,人类灵魂之铸匠也 ,我做不来铸匠。而且我也没有 什么思 想,我
一 文学作品内容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呈现平民精神 、
简直在思想上极其平庸。”l3 作家魏薇也深刻地认识到 自己的凡俗,她
在中国文学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终于发现了“人”的存在。但从 说:“我从不以为,写作是特殊的,……对我来说,它是职业。我靠它养活
(一 )作家的“明星化”倾 向
如此种种亲历民间生活、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的追求 ,形成了新体验小说
明星是文化消费的焦点,也是文化 经济增值 的支点。文学生产 也开
创作的基本内容,”迅速逼真地反映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幻,表现当代人 始成为打造明星的平台,这缘于中国文学当下的生产机制的特殊性。书
欢在文学作品中看到 自己真实的活动身影。他们大都以“完全生活化的 需要在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劳作之后,获得休息、消遣、娱乐甚至刺激。
尾随人物行踪的叙事方法 ;它那 既有故事、又没有故事模 式 ,让 主人公面 而各种报纸的文学副刊、文摘、一点人生的感悟 ,几分放大的温情 ,都是人
对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机缘 、偶遇 、巧合 自由行 动”。… 注重展 示生 活的原 们的消费娱乐 以及近些年来兴起 的网络文学 ,对广大普通 民众来说 ,却是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当代文学;市场化 中 图分 类 号 :1206.7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671—5365(2009)03—0020—02
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似乎已 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感情” 】。作家体验引车卖浆者流的真实生活,哀民
大众文化作 为一种强势话语 ,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文学 的创 作,改 变
与作家们通常强调的“责任感 ”、“使命 感”已经 大相径庭 ,在大众文

矮化与误区:商业传媒背景下的文化共谋——大众文化视野看9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

矮化与误区:商业传媒背景下的文化共谋——大众文化视野看9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

的词语 ,反映 了部分读者和评论者对女性文学的误读和矮化现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他爱 的酷评③:《 十美女作家批判书》 。
自称 8 年代后酷评家他爱的 《 0 十美女作家批判书》 由华龄 出版社 出版 ,这部被评 论者称为 “ 得以透彻地看到虚伪做作的美女作家真面 目的一把照妖怪镜” 的酷评 ,在 天涯社 区 “ 关天茶舍” “ 、 传媒江湖” 贴出书评 ,激起 网民强烈跟贴。该书评论者 “ 就
我给 美女 作 家立个牌 坊
批判盛可以:盛可以,还有什 么不可以 批判春 树 :对 不起 ,我要批 批春 树
批判 卫 慧 :卫 慧文 学的蝴 蝶三 贱法
批判 安妮 宝贝 :泛 滥寂 寞不过是 一地 鸡毛
批判 九丹 :信誓 旦旦 的妓 女情 结
批判尹丽川:半身不遂的下流叙事 批判虹影 :虹影离泡影有 多远 批判棉棉 :昔 日闻棉棉 ,今朝观败絮 批 判赵 凝 :东施 效颦 的姿 势和 画饼 充饥 的 笑话
② (0 2 世纪 9 年代女性 文学繁荣 之 因新论 》 0 :引 自文化研 究 网 ( t :/w w c s d 8cm , hp / w .d t i .o ) t ue
作者 :林晓华 ,发布时间 :2 0 04年 6月 6日。 ③ 对于 “ 酷评 ” 尚未有精确界定 ,姚楠在 《 酷评 :一类 反调的文学批 评时 尚——世纪之 交文学
多理会 。但从 该 书诸书评 给女 性文 学贴 上 的否定性 的标 签 ,联 及酷评 者 及部 分 读者 尤其
是年轻一代读者对于女性文本的解读 , 不得不令人深思。网民跟贴大多持摇旗助威或不
以为然 的态度 ,只有少数 人为 女作 家说几 句 客观 的公道话 。他 爱甚 至在 跟贴 中说 明 “ 批 评就 是治 病救人 ,看 到她 们 的写 作走 向歧 路和 堕落我 提个 醒 ” ④。

大众传媒视野中的新时期女性文学

大众传媒视野中的新时期女性文学

大众传媒视野中的新时期女性文学近年来,女性文学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于质量和数量上都已具备相当的学术积累。

资料显示:“女性·性别·文学研究与批评”内容的图书约有八百余部,“女性·性别·文化研究与批评”方面的著作有一千余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的文章则有一万五千多篇。

(谢玉娥:《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著目录总汇(1978—2004)》,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到目前为止,“尽管已经出现诸多有关‘女性文学’、‘女性写作’的文学(文化)批评,但从文化市场、传播媒介角度所做的研究尚不多见。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本课题意在从大众传媒的文化视角对新时期30年的中国女性文学进行全新的考察和研究。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报纸、杂志、书籍、电台,到九十年代后的电影、电视、网络,大众传媒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创作(生产)、发表(流通)与接受(消费)产生了越来越显明和深刻的影响,女性文学的性别视角更成为媒介倚重和炒作的热点。

传统文学场的裂变已使大众传媒与女性文学之关系研究不可忽略,大众传媒对新时期女性文学多维而强力的持续性影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深广的理论视界和阐释空间。

从大众传媒视角进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近年有陈平原、山口守合编的《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陈霖的《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大众传播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和张邦卫的《媒介诗学——传媒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等,充分注意到传媒对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以及文艺理论新场域生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孟繁华、黄发有也有大量相关论述,显见大众传媒正在深刻影响研究者的学术理路和推动文学研究的转型。

那么,“文学史家眼中的大众传媒,与传统的新闻史家、文化史家或新兴的文化研究者眼中的大众传媒,到底有何区别?”(陈平原:《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这正是当下文学的文化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7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

7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
第五讲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
女权运动
一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
1、第一代女权主义(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2、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3、后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60年代至今)
女权运动,即妇女解放运动。目的是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赋予妇女以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以及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种态度和价值,通过广告,新闻个电视等门类繁多的传播媒介得到表现。
观看女性的基本模式与女性形象的基本用途,仍无变更。
“对妇女象征性的歼灭”塔奇曼
是指在文化生产和媒介表现中忽视、排斥妇女及其利益,或者将她们及其利益边缘化和浅薄化。妇女们或者不在场,或者按照以性的吸引力和在家庭劳动中的表现为基础的陈规来表现。简而言之,媒介通过不在场,谴责或浅薄化而把妇女们“象征性地歼灭了”。
3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是男性对妇女的偏见造成的,而这种偏见深深地植根于法律之中或是将妇女排斥在某些特定的生活领域之外而体现出来,批判媒介和通俗文化中对妇女不平等的,利用性的使用与表现,为补救性的机会平等立法而论争,以扭转这一局面。
目前最为广泛为人接受的(权利的斗争已经实现)
4二元制理论
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权的观点,认为妇女受压迫是父权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1.裸体乃是旁观者思想的产物
2.女性受到责备,并且以向男性屈从作为对他的惩罚。对女性来说男性成了上帝的代理人
当绘画进一步趋向世俗时,别的主题也提供了描绘裸体画的机会:
在这些图画中,显示了主角(女性)意识到了有人在观察自己。
她裸露着,并非如其本来的裸体形象
她裸露着,按照观者眼中的裸体模样
《苏珊娜与长老》
旁观者眼中的裸像,往往成了作品的实际主题。我们加入长者的行列,一起偷窥苏珊娜沐浴,而她也转而注视我们这些瞧着她的人。

第八章:女权主义与大众文化

第八章:女权主义与大众文化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他们开始觉察到自己是裸体的,因为吃了 苹果以后,发现自己与对方不同。 1.裸体乃是旁观者思想的产物 2.女性受到责备,并且以向男性屈从作为 对他的惩罚。对女性来说男性成了上帝的 代理人
Company Logo
当绘画进一步趋向世俗时,别的主题也提 供了描绘裸体画的机会: 在这些图画中,显示了主角(女性)意识 到了有人在观察自己。 她裸露着,并非如其本来的裸体形象 她裸露着,按照观者眼中的裸体模样
Company Logo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是男性对妇女的偏见造成的,而这种偏见深深地 植根于法律之中或是将妇女排斥在某些特定的生 活领域之外而体现出来,批判媒介和通俗文化中 对妇女不平等的,利用性的使用与表现,为补救 性的机会平等立法而论争,以扭转这一局面。
目前最为广泛为人接受的(权利的斗争已经实现)
Company Logo
广告 女性定位 把女性放逐到家庭主妇、母亲、家庭劳动 者和性对象的角色上,限制妇女们在社会 中可能起的作用。 日常对性别的描绘,是根据传统的各种文 化陈规:妇女被表现的非常女人气,是性 对象,是家庭主妇,母亲,操持家务者, 男人则处在权威和支配妇女的地位上 。 经济 汽车 运动
观察者是男性,而被观察者是女性。 观察者是男性,而被观察者是女性。
Company Logo
欧洲油画
裸体画 女性曾是以及一再出现的主题 在欧洲的裸体油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 把女性视作及定位景观的标准及规定。 传统中最早的裸体是描绘亚当和夏娃
Company Logo
《创世纪》 创世纪》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做食物,也悦人的 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 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他丈夫也吃了。 他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裸替, 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 耶和华呼喊那人,对他说:“你在那里?”他说 “:”我在园子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 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 [耶和华]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 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 你丈夫必管辖你。“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的特点1、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2、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3、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4、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大众媒介性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8、类型性大众文化理论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

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尽管这种文化暂时克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茫然和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危机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从而在长远的历史中加深人们的异化。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

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大众文化的倡导者显然忽略了这个简单的事实。

大众文化和女性文学课程简介

大众文化和女性文学课程简介

大众文化和女性文学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开设主要针对非中文专业的学生群体开设,但中文专业的学生也可接着在本专业的学习基础之上,加以拓展,从而养成文学和生活的互动思考训练习惯。

在课程的设置安排上,以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思想作为讲课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寻找并分析女性思想意识,包括主体意识和生命意识和现代意识的逐渐演变是如何在大众文化中的各个方面加以体现。

在参阅的资料方面,由于大众文化的宽泛性,所涉书籍甚多,但在一个学期的基础上,本公选课的讲课内容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关注的一些方面,如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女性意识的变化;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中国历代女性的分类;服装与女性意识的提高等,为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千年来女性地位的受压抑以及在女权主义影响下的社会各职业领域的女性意识的转变,特别在课程中推荐两部经典的女性意识强烈的电影,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时时刻刻》,并让学生书写观后的感想。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旨在让大学生树立对女性的关怀,女性独立意识的提高和男性对女性的理解,并让他们在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去关注女性意识的提升。

下面是本课程的教学目录。

《大众文化和女性文学》课程安排
一大众文化概念及涵盖领域
二女性意识溯源及发展
三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的呼号
四女权理论的基石
影视赏析:《时时刻刻》
五“五四”时期:女性意识在“父之门”与“夫之门”的徘徊
六1980年代女性的颠覆姿态
七1990年代后影视中的女性意识自觉
八服装、身体与女性意识
影视赏析:《蒙娜丽莎的微笑》
九讨论小结——女性意识提高的因素面面谈。

(广告传媒)大众传媒背景下女性文学的歧途

(广告传媒)大众传媒背景下女性文学的歧途

大众传媒背景下女性文学的歧途——评卫慧《上海宝贝》湖南商学院中文系陈晨上海宝贝》一本很敏感的小说,它的问世引起了文学界甚至是社会各界的不少关注,对它的评论也众说纷纭,批评的声音似乎要强烈得多,因为它把“身体写作”放大到了极致,也是“美女作家”——卫慧之风格登峰造极的表现,无论是作品还是作家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以及大众观看的欲望。

长篇小说《上海宝贝》于1999年出版,是继卫慧《梦无痕》、《水中的处女》、《蝴蝶的尖叫》、《艾夏》、《欲望手枪》、《爱人的房间》、《像卫慧那样疯狂》之后又一部充斥着激情、欲望、放纵、叛逆、狂野味道的作品,而且在这部作品里,这些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典型和露骨。

小说主人公倪可、天天、马克,都是城市新人类,里面的人物都扮演着真伪艺术家、外国商人、无业游民、演艺明星、新青年的角色……而情节中一如往常的看到有关毒品、酗酒、性、同居和暴力的情景。

女主人公倪可,毕业于名牌大学,当过记者,做过女招待,出过小说,后来是自由写稿人。

与小说中其他人物一起是一群不愁吃穿的都市青年,他们或是白领、或是富婆、或是被父母供养,生活的意义非常简单——寻找一切宣泄的机会。

倪可的生活态度十分明朗,既要握有情又要占有欲。

天天是一个顺长英俊的男孩,对倪可温柔情深,遗憾的是他阳痿,倪可得不到欲望的满足,但可以在他身上得到情感的需要,因此她不放弃天天。

但因为情欲宣泄的需要,倪可选择了德国人马克作为性伙伴,在马克的身上得到了疯狂的情欲的宣泄。

天天是都市人类中的弱者,靠母亲的金钱生活,尽管有钱却没有生存本领,再加之他的阳痿,使他无法从身心两个方面得到倪可的爱,只得通过毒品来渲泄压抑的欲望,最后走向死亡。

这一群都市人类就是这样表面潇洒、内心空虚的度日。

马当娜挥洒青春和金钱,留给她的是昨日黄花;最后倪可失去爱人和情人的离去,使她感到生存的迷茫。

卫慧的《上海宝贝》反映了一群肤浅的人的糜烂的生活,这一群“新新人类”没有来自生活的压力,他们有的只是空虚和颓废,整天在情欲、毒品和无聊的状态中消磨时光消耗青春。

第八章:女权主义与大众文化

第八章:女权主义与大众文化
目前最为广泛为人接受的(权利的斗争已经实现)
Company Logo

二元制理论 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女权的观点,认 为妇女受压迫是父权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共同作用的结果 都从不同角度对妇女受压迫的情况进行分 析,得出不同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Company Logo
特殊的视觉对象:景观


背景:《观看之道》
Company Logo


在过去的十年里,女权主义的兴起与浪漫小说的 景气机会是同步的 通俗小说 女性受众 妇女被认为对大众文化及其有害的效果负有责任, 而男人则被认为对高雅文化和艺术负有责任。一

方面坚持把女性,消费阅读等同、起来,另一方
面却把男性,生产和写作等同起来。
Company Logo

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社会主义) 压迫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男人 对女人的统治可以看作资本家统治工人的 必然结果。
Company Logo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是男性对妇女的偏见造成的,而这种偏见深深地 植根于法律之中或是将妇女排斥在某些特定的生 活领域之外而体现出来,批判媒介和通俗文化中 对妇女不平等的,利用性的使用与表现,为补救 性的机会平等立法而论争,以扭转这一局面。

理论高度 大众媒介的女性形象得到更充分研究
Company Logo
女权主义流派

激进的女权主义 妇女受压迫是父权制度的结果,在这样的 制度下,男人群体拥有统治女人群体的权 力 ,男人们和女人们的利益是在根本上和 不可避免地背道而驰的,为一种女性分离 主义的策略而论争。

封建制下的必然
Company Logo
B.弗里登的《女性的神秘》(19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文化与女性文学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

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大众文化的特点:1、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2、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3、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4、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5、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6、大众媒介性,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7、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什么是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更为准确的定义应是“女性书写”,这是社会开放和文学进步予女性的文学尊重,也是现代社会文明通过文学表述,窥视两性差异以走向和谐的理性补充。

而把女性问题囿于女性作家性别视野之内,这恐怕不是女权主义的旨意。

女权主义与女性文学:女权运动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法国革命唤醒了女性的觉悟,提出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问题。

19世纪末,美国英国发生了争取妇女参政的运动,第一个目标就是争取选举权,然后是争取在教育、文化和工作上的平等。

到上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一直在蓬勃发展。

女性的自我觉醒与自我想像在文学中得到张扬:女性的自我觉醒首先在文学中得到张扬。

女性的压抑首先是人性的压抑,即性和情欲的压抑。

五四新文学营造了一个个性解放的语境,尤其著名且实绩丰厚的堪称“创造社”的作家们,以两性关系为切口,注重表现人的情欲和天性,释放本我,解放情感、情欲的人性革命,是创造社热衷的话题。

据茅盾于1935年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写的《导言》中说,1921年5—7月三个月间,刊载于各类杂志的新小说有115篇,其中爱情小说有70篇,农村生活只有8篇,城市生活的3篇,家庭生活9篇,学校生活5篇,社会生活的计20篇,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实在乃是描写了男女关系”。

所以“竟可说描写男女恋爱的小说占了全数百分之九十八了”。

这种倾向,在新时期以降的小说创作里又重演了一遍,而这一次的演出竟然是阴盛阳衰的。

女性书写是都市时尚和消费的表征:下面要说到的是另一种女性书写,映川的小说,她在追求纯粹之爱的同时,塑造着男性,而这种塑造是在面对差异,反复离合中实现的。

这同时也代表了21世纪中国社会女性主义进化的人性成就,她们已经远远地走出了张洁的时代牢笼,已经不是被动地被选择,而是主动地进取地选择着,选择就是自由。

映川在长篇小说《女的江湖》中,塑造了一个不仅知道自己爱什么、怎样爱,同时具有主体性冲击的“我要”的女性。

她在情感、人性的不断逃离与回归中,实现了自我与对方的互救、铺陈了相互的差异。

她在极度自由的情爱空间里游走,却又本能地逃避着自由的侵扰。

在经历过三个不同的男人之后,她终于还是选择了其中的顾角。

她给顾角写了最后的信,她无奈着同时又热望着,这是一种纯粹对庸常的投降,也是对男性的挑战与和解。

这是退守的进攻,是明智的举意。

既是女性最终的现实姿态,也是生活本身为女性准备着的理性姿态。

大众传媒对于女性文学作品的塑造:大众文化视域内文学作品的生产,依托于以大众传媒为媒介的文学产品的出版和与传播的文化产业机制。

而文化产业是一种建立在明星机制上的生产方式,明星是文化消费的焦点,也是文化经济增值的支点,以迅捷的方式获取最大的利润。

在这种意义上,文学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时,作家的形象就成为被开发的资源。

大众文化产业影响下的“造星机制”,使得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标的大众传媒,利用手中的文化话语霸权,控制了女性文学作品在大众视野内的传播和表现模式。

这种控制主要基于文学创作的出版与宣传包装方面,利用女作家的性别、炮制“美女作家”的身份,将其作为制造注意力经济的资源。

女作家的性别身份往往随同文学作品一并推出,而男作家却不用多此一举,在作家的名号前也加上一个“男”字。

在大众文化产业的生产机制下,年轻一点初露锋芒的女作家即被冠以“美女作家”的名号,女作家的性别身份和“美女作家”的名号被前所未有地夸大,成为大众消费的文化符号,而女性文学作品的内涵相对退居次要地位。

早期以“身体写作”闻名的卫慧、棉棉就是这样的例子。

在九丹的《乌鸦》代序中,有人问九丹关于“美女作家”的说法:卫慧、棉棉被称为美女作家,人们把她们这样的都算作是美女作家,“你认为你是美女作家吗?” 九丹认为“美女作家”这四个字提出来让人觉得有些可笑,“纯属扯淡”,“你去看这些女人的照片,或者去和这些女人接触一下,你就会发现她们谈不上是美女。

那她们究竟是不是作家呢,这个问题也需要你自己去评判。

”九丹不愿意别人说她是美女作家,当人们这么说的时候,有时是真诚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要与我有某种关系所做的一种夸奖的攻势而已。

”大众传媒圈内流传关于“美女作家”的讨论,出版商借以大肆宣传包装,也不过是借女作家性别之名以占领市场的一种攻势。

女作家的性别身份被放大,成为一种文化产业中的商业符号。

从文学自身来看,女作家本身被明星化,这种符号化生产向文学的不断侵蚀,带来的是文学精神内涵的日渐稀薄,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学出版和传播重要机制的大众传媒,既是一种商业,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它不可能脱离性别的刻板印象而存在。

社会中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基于商业化基础的大众媒介必然会追求大众的认同,这就不可能不反映这些性别成见刻板印象(包括媒介的无意识);大众传媒往往通过选择性的陈述和对某些主题的强调,来反映社会规范、角色、等级和制约,包括对性别的理解,性别角色、性别构成的等级以及对不同性别的人的制约……只有如此,大众媒介才能得到受众最大程度的认同。

女性写作在“浮出历史地表”之后,又有可能面临被强大的男权话语媒介所迎合的性别刻板印象误读、歪曲的危险。

更何况,以男性为主导的媒体,话语霸权仍然是男权意识的,在推出女性文学作品时以男性的心理阅读期待为市场目标。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女作家的作品被推向市场时在包装上的恶俗。

1994年海男的《我的情人们》出版时,“封面正是女作家本人的照片坐在书的一角,其上方时置着几个粗大的男人下半身腿脚,其中一个糙手中还捏着施暴的铁棍和绳子书……书的品位被先入为主地降低了。

”除了严肃的文学批评外,女作家的作品被冠以更加严苛的“坏书”、“准黄色”名号,这是典型的男权主导的媒体对女性文本的误读和扭曲。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话语霸权,早已形成一套体现男权文化约定俗成的语言系统,流行的文化以大众传媒的手段进行男权思想的无形渗透,从而达到让女性认同他者的社会地位。

一方面,大众传媒会利用观众非常熟悉的价值观念创造一种东西;另一方面,它所创造的文化又强化了观众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对人形成一种影响,甚至是一种控制。

大众传媒在此具有双重的功能:反映和建构。

一方面它对女性文学的包装和处理,迎合了大众基于沉淀已久的性别刻板印象而形成的女性作品的性别偏见;另一方面,大众媒介也强化了并在新一代人中塑造着性别刻板印象。

根本在于,作为大众文化产业生产和传播重要手段的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话语霸权和文化塑造功能,而归根结底,它又是渗透着深刻的性别偏见的。

受众对于文学作品,存在着各自特别的阅读期待,一个受众的期待视野往往深受其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和知识积累等因素的影响。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积淀了几千年的深刻的性别歧视已经固定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无意识地影响着人的期待视野。

对于男性、女性来说,有着不同的性别前判断(这里的“性别”应为社会性别,而不是自然生理上的“性别”),因此他们也有着不同的期待视野,成为影响他们理解女性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常以颠覆性的姿态异军突起于文坛,以身体的书写关注和表现女性私人经验,脱离了“民族”、“国家”、“阶级”、“意识形态”、“理性、启蒙”等宏大叙事与公共话语,进行私人化写作的陈染和林白;以代表作《上海宝贝》(卫慧)《啦啦啦》、《糖》(棉棉)等最早获得评论界冠以“身体写作”的卫慧和棉棉;以《乌鸦——我的另类留学生活》被冠以“妓女作家”名号的女作家九丹;身体以及性成为彻底的、纯粹娱乐与游戏的肉体,以《遗情书》轰动一时的木子美,以及在身体叙事手法上后来居上的的盛可以、80年代后女作家春树等等。

女性写作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一场欲望狂欢的文学表象,女作家企图颠覆一直被男性主宰的文学阵地,往往采取一种不合作的态度,通过制造新的话语表达方式,或展露女性的身体以及女性私人体验的方式,将女性的声音竭力传达到社会历史的地表,不再被强大的男权文化机制所掩盖。

因此,这种女性文本超出了很多受众的阅读视野,包括所有深受男权思想意识渗透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受众,先天的性别前判断使他们无法对女性文本作出理智的合理的解读,而往往是以“败坏文坛风气”一言以蔽之。

八十年代后的酷评家甚至以一种治病救人的姿态,解救女性写作于“歧路和堕落”之途。

这种貌似公正客观的男性阅读,往往一不小心就会构成对女性写作的扭曲或强暴。

对于女性文本的解读,美国学者乔纳森·卡勒提出:“避免作为一个男人来阅读,识别男性阅读的具体辩护和变体,并加以批驳纠正。

”卡勒提倡的阅读公式是:“女人作为女人来读女人作为女人。

”这个公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女性主义的视角,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来批评女性主义的创作。

这个公式不止于“女人”作为女人,对于男人也同样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