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精品教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范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的转换。
2. 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定义,即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3.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 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展示相关课件或黑板示例。
5. 进行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分数与除法的转换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转换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与除法的转换。
2. 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的正确转换。
2. 运用分数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讲解分数与除法的转换方法,并展示相关课件或黑板示例。
3. 进行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转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应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正确性。
2. 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展示相关课件或黑板示例。
3. 进行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分数的乘除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堂教案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思考。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第二章: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分数与除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章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与除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第三章:分数与除法的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与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分数与除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前两章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讲解:利用PPT课件,讲解分数与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2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2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2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第【1】篇〗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解决问题;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求比值一化简比,以及比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大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回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回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不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以及分数乘法的.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出示例1每盒水果糖重100克,3盒有多重?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式100*3=300。
3、把乘法算式改成两道除法算式。
300/3=100300/100=34、用千克做单位怎样列式?1/10*3=3/105、用同样的方法改写成除法算。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活动二:出示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试着折一折,算一算:1、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就是2/5。
2、把4/5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5的1/2,也就是4/5*1/2。
3、根据上面的折纸实验和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小结:(略)活动三:巩固练习:1、31页做一做1、2板书设计略去设计〖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2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第【2】篇〗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堂教案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能够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
2. 引导学生思考除法与分数的联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利用实例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例如:2除以4等于多少?可以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即2/4。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
例如:让学生计算3除以6,并将结果转化为分数形式。
教学评价:1. 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际操作检查学生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分数与除法的转化教学目标:1. 学会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
2. 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1. 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1. 利用实例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则。
2. 提出除法问题,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分数问题。
例如:5除以3可以转化为分数问题,即5/3。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转化后的分数问题。
教学评价:1. 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际操作检查学生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分数与除法的应用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分数与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通过实例讲解分数与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的是蛋糕的1/3。
2. 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解决。
例如:一块水果的重量是200克,如果要将这块水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到的是水果的多少?教学评价:1. 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理解程度。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精选7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精选7篇)
【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能够正确地使用分数与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与除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口头问答探究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理解。
2.讲解
(1)分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除法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实践操作
通过举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分数与除法的理解。
4.讨论
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使用,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范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进行解答。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活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与除法运算。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如: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的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3.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8 ÷4 = 2,可以表示为8/4 = 2。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等价关系。
4. 练习巩固: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解答,如:计算12 ÷6,将其表示为分数形式。
5. 拓展与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求长方形的面积。
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堂教案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除法与分数的联系,即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如,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几份,让学生用分数表示。
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程度。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分数的基本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值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介绍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子表示的是被分成的份数,分母表示的是总份数。
引导学生探索分数值与分子、分母的关系,即分数值等于分子除以分母。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如,让学生计算不同分子和分母的分数值,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利用数学游戏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评估他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分数的运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让学生了解不同运算情况下分数的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数学符号表示分数的运算过程。
3.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分数的运算方法。
例如,让学生计算不同分数的加减乘除结果。
利用数学工具或计算器,帮助学生准确地进行分数的运算。
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分数的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评估他们对分数的运算方法的熟练程度。
第四章:分数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精选7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两个自然数相除,可用分数表示。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述下列分数的意义:1/44/57/92、口答列式计算。
(1)植树节有120名少先队员栽树,平均分成12个小组。
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120÷12=10(人)(2)把12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12÷6=2(米)归纳:这两题都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
用除法计算。
如果把(2)题的12米改成1米,如何列式?1÷6它的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2。
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1)边作图边讲解。
“1÷6”是把1平均分成6份,求其中1份是多少,根据题意也就是把1米长的钢管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1/6,就是每段钢管的长。
所以1÷6=1/6(米)(2)如果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4段、5段、7段,每段各是多少米?(口答)2、教学例3。
把3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教学过程备注(1)读题后指名学生列式:3÷4(2)边讲解边出示图式(3)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方法是把3只饼平均分成4份,先把每只饼都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是1/4只,3块饼有3个1/4就是3/4只。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公开课教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公开课教案第一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公开课教案分数与除法教案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师总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如果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1÷3=(块)2、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例题,看谁能开动脑筋,自己来解答。
商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充分发言)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3、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这一份就是1/3 块。
4、老师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1 ÷ 3 =1/3 块)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2/3 块)怎样看出来的?5.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板书)(三)学习例2。
1、课件出示:如果把3 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2、师:要求每个孩子分得多少饼,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3÷4=)问:3 ÷ 4的结果如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现在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
3、学生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提出:每4人一组,取出备好的3张圆片,把它们当做饼,分一分,看每人分得多少块饼?(2)学生合作,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4、指名代表上台汇报结果,并展示分法边叙述操作过程。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分法,但结果一样。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最新5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5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分数与除法关系说课稿篇一分数与除法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及上一单元数的整除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等知识打基础。
本课时内容,教材安排了例1、例2两个例题,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安排了5道练习题(可说说各题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初步地应用这个关系进行相应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课时内容是学生进行除法计算中,商从整数向分数拓展的转折点。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方面确定了以下三点:1、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这个关系。
2、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基本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养学生的发现归纳的探究能力以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堂作业题纸。
二、说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分除法的意义为基点,以直观图(数形结合)为手段,在学生对两个例题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这个关系的掌握,发展学生的计算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设计(推荐5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设计郭正红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课本第65页的例1和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使学生理解一个分数的两种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操作等渐渐理解一个分数的两种意义,然后通过比较、发现,让学生领悟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学准备:圆片、剪刀活动过程:(不能是简案,需要体现教师组织活动的过程和重点问题)一、直接导入新课1、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例:单位一2、揭示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学习新知:(一)学习提示:1、学习例1: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列式: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就是()块。
2、学习例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列式:利用学具剪一剪、拼一拼:结果是多少?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哪种分法最简单?3、观察例1和例2的算式,思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完成表格(二)教学过程 1.小组操作,说说如何分问题1:观察三个算式?两个数相除,他们的商可以什么表示?(引导学生用整数表示)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小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是不是任意的两个数相除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呢?(能)问题2:那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把3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张饼?怎么来计算?(3÷4)操作:每个人到底可以分到多少张饼呢?现在请大家拿出小组里已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分一分,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张饼?(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分的情况)2.反馈交流师:请小组派代表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①先取出2块,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半块;再将剩下的一块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1份。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分数可以表示为除法的形式,除法也可以转化为分数的形式。
2. 分数与除法的转化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白分数可以表示为除法的形式,除法也可以转化为分数的形式。
3.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反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转化方法。
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案例分析、练习巩固、总结反馈。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转化方法。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7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7篇】《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08-26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我最大的乐趣哦。
分数除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导学教学法创新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
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自主学习提示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探究主体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教师不要过多提示,主要指导学困生完成探究任务。
】三交流释疑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
《分数与除法》教案(10篇)
《分数与除法》教案〔精选10篇〕《分数与除法》教案〔精选10篇〕《分数与除法》教案 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1、读题说得数。
3.2+1.680.8×0.514-7.40.3÷1.54.8×0.027.8+0.91.53-0.70.35÷150.4×0.80.8-0.372、口述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
〔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
出例如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板书:1÷3老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就明白了。
〔板书、分数与除法〕2、教学例2。
〔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来表示,1米的就是米。
〔板书米〕〔2〕学生完好表达自己想的过程。
〔3〕反应练习。
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3、教学例3、出例如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1〕读题列式:3÷4〔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3〕学生交流、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块,然后把12个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拼在一起,每份是块。
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块、〔在3÷4后板书块〕〔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表示的意义。
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即。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问题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进行计算。
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法、操作活动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新课导入: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教学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除法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并进行计算。
4. 解决问题: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该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难点: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复习:76是()数,它表示()。
10/7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观察:5÷8=4÷9=这两道题能得到整数商吗?3、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会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分数的意义怎样解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这个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4)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2、教学例2、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1)平均分同样可以列式为:3÷4。
(2)小组合作探究: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3)通过进一步探究,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了吗?师生共同小结: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a÷b=ba(b≠0)想一想:为什么要注明b≠0?三、拓展应用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cm,它的边长是周长的几分之几?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2内容:本册教科书第28页例2和练习八第1~4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精选7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精选7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例6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5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2、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
教学难点: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引导同学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3个同样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新课1.教学例6(1)把刚才出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依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2)同学操作,了解同学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3)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
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4)总结归纳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假如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a÷b=a/b讨论:b可以是0吗?(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范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除法表示的是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结果。
2. 分数与除法的互化:分数可以通过除法表达,除法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数与除法互化时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分数与除法的互化。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通过示例演示分数与除法的互化方法。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小组内讨论解题思路。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分数与除法互化的练习题,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评估方式是否全面,能否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分数、除法与其他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源。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将除法算式转化为分数形式,反之亦然。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进行计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分数与除法的转化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的转化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小组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除法的理解。
3. 教师总结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二、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分数,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结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分数的理解。
3. 教师总结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6.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分数与除法的转化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除法算式转化为分数形式。
2.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除法转化为分数的方法。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除法转化为分数的方法。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数转化为除法算式。
5.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分数转化为除法的方法。
6.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分数转化为除法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学生针对练习题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收集一些关于分数与除法的实际问题,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尝试运用分数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除法的概念与性质二、分数的概念与性质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四、除法转化为分数的方法五、分数转化为除法的方法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3、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4、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
整数除法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 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块。
列式:()
2. 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块。
列式:()
答案: 2 8÷4=2 1 4÷4=1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是为了更好了为新知服务。
从商是整数的整除入手,引入商不是整除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1
例2: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师:看到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
答案:生1: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可以用分数表示。
生2:每人分得这块饼的,是块。
生3:求每人分得多少块,可以用除法计算。
追问:既然刚才说到了除法,那应该如何列式?
答案:1÷4=
追问:1÷4的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1÷4=(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体验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数整除的商。
对于把1块饼平均分成4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学生能理解,但用分数来表示商,有点难于理解,所以借助于实物图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本课的难点。
三、探究2
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师:用一个圆形纸片表示一块饼,分一分,想一想。
答案:生1:每人分1块,每人分得3个块。
3个块是块。
生2:3块一起分,每人分得3块的。
3个块是块。
追问:所以3÷4=()?
答案:
追问: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
答案:3÷5=(块)
追问:观察刚才的三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答案: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区别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是一个数可以看作
两个数相除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
追问:如果用ɑ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什么?
答案:ɑ÷b=
追问:这里的b可以是0吗?
答案:b不可以是0。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由分饼引入,先用分数表示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用表格整理出,更方便理清学生的思路。
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四、想想做做
1.把1顷地平均分成5份,用除法计算每一份的公顷数是()÷()=。
答案:1÷5=
2. 7分米= 米23分= 时
3克= 千克9厘米= 米
答案:7分米= 米23分= 时
3克= 千克9厘米= 米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根据新课的需要,及时对新知进行巩固。
第1题是用分数表示商,第2题是单位的换算,把进率作为分母。
五、练习1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1÷8=3÷10=
7÷13=5÷12=
答案:
2. 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
= ()÷()= ()÷()
= ()÷()= ()÷()
答案:= (7)÷(12)= (9)÷(13 )
= (11 )÷(16)= (15)÷(17)
3.(1)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米。
1米
(2)把2根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个米,是米。
1米
答案:
4. 先填空,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1)小芳每天睡眠9小时,她一天睡眠时间占全天的。
答案:列式:9÷24=
(2)冬冬看一本85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48页。
看了全书的。
答案:列式:48÷85=
【设计意图】练习是对新知的巩固。
练习难度设计时层层递进,由简单地用分数表示商,到后来结合实际,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六、探究3
红彩带
黄彩带
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答案:
追问: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呢?
答案:黄彩带与红彩带的一样长。
把红彩带平均分成4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1份。
追问: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1÷4=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观察得出结果,然后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
七、想想做做
红彩带
蓝彩带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答案: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列式:3÷4=
【设计意图】及时地巩固,把黄彩带换成蓝彩带,学生通过对照练习,更容易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
八、练习2
1.
个数是。
答案:个数是的。
2. 小英家养了4只公鸡,9只母鸡。
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
答案: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既有图形,又有文字描述。
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的理解。
九、达标测评
1. 5÷6=5÷13=
=()÷()=()÷()
答案:5÷6=5÷13=
=(4)÷(15)=(5)÷(17)
2.松树8棵
杨树11棵
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答案: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3.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底的
答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底的
4. 一个花坛有4平方米,种了7种花。
平均每种花占地多少平方米?
答案:4÷7=(平方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是通过4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浅入深地练习,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十、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1.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3.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课后完成教材57页习题第7、8、12、13题。
【设计意图】及时地总结是对新知的梳理,便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巩固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