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复习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

二、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结构

三、小学数学课程结构的变革

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与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

三、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

1.课程(课程,作为汉语,以一个教育学概念大概最早出现于南宋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1130-1200)的著作《朱子全书·论学》中。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篇)》的解释是“课业及其进程”,含有“学习范围和进程”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一定分量的学业”等意;课程,作为英语一词源于拉丁语的“跑道”,转意为“学习之道”。据考证,在西方最早提出现代意义下的“课程”一词的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他在1859年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将课程意指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是指由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从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看,主要是由课程的组织结构、课程的内容结构等影响着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课程包含四个维度:学科与知识维度(即将课程看作是所讲授的科学,强调课程的知识组织与累积、保存功能。)、目标计划维度(即将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设计划。)、经验与体验维度(即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和体验。这一认识维度与前两种的最大差异在于,它将课程内涵的重心由学科知识或计划的客观侧面转移到了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的主观侧面。)、活动维度(即认为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2.数学课程就是由数学学科所构成的课程。如果说,课程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的话,那么,数学课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子“生态系统”,而学校教育的课程正是由各子“生态系统”所构成。

二、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结构

1.课程开放——学术中心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程体系强调的是数学的学术性,强调只有用那些可“教授”的数学学术知识才能来组织课程,而经验、情绪或社会因素等不被作为课程的来源。

2.课程组织——学科取向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的设计偏难偏深,贪大求全。许多内容是人为设计的,是为数学知识体系服务的;课程内容的组织往往过多地考虑某一知识在数学科学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而没有充分考虑这些知识在学生自身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

3.课程结构——螺旋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组织中,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逐步渗透、逐步拓展。表现在对于同一“块”的数学知识,在每个年级段都要安排一定的量。而这些“量”是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以及经验、认知和能力的增长而呈现明显的加深与拓展。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数学知识系统的传授与知识的接受。

4.课堂教学——记忆为主

传统小学数学的课程实施受应试教育的影,过分重视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轻视思维训练,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而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5.学业评价——笔试为主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程评价采取的是单一性的笔纸考试。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的考试压力,具有浓厚的功利性色彩。

三、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结构(插入录像)

1.强调素质教育

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突破学科中心

在知识的选择上,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充分将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等因素作为课程的来源,尤其注重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3.改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倡导过程评价

课程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

过程,从而促使学生的和谐发展。

5.提供创造空间

课程标准重视对不同学段目标的刻画以及给出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特别是知识前后顺序不作硬性规定。这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

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与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它是制定课程内容和确定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实现的要求。2.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回答在小学开设数学这一学科的原因,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教育的作用以及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应当能达的要求等问题。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

1.社会的进步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2.数学自身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3.儿童的发展观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

三、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1.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改革与发展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学课程目标特点(插入录像)

(1)注重问题解决

(2)注重数学应用

(3)注重数学交流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新世纪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1)美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所有学生无论其个人特性或背景等客观因素都应有学习数学的机会和得到必要的帮助;数学课程必须是一个前后连贯、注重重要数学内容、讲求表达的课程;教师必须懂得和理解他们所要教授的数学,并在教学中灵活使用这些知识;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对于学生有能力处理将来可能碰到的新类型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评定应当有助于对重要数学内容的学习以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有用的信息;技术是教数学、学数学和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