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50d25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6.png)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部门一、引言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没有一家大的美国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自中国加入WTO 后,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家电、电梯、日用化学、食品饮料、汽车和IT 等多个行业开展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更好的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为了更好的应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我国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以寻求我国企业纷纷迈出国门以寻求创造性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创造性资产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本文选择联想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家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中处于风潮浪尖的企业,其并购IBM PC 部门的案例成为近些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典型案例。
二、联想集团并购案背景介绍(一)并购双方简介1.联想集团简介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万元人民币、1111名科技人员创办,人员创办,合并合并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后,个人电脑事业部后,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目前有纽约和北京两个总部,同时在中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联想业务合作伙伴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联联想在全球有27000多名员工。
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
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惠阳及深圳、印度的庞帝其利印度的庞帝其利(Pondicherry)(Pondicherry)(Pondicherry)及墨西哥的蒙特雷及墨西哥的蒙特雷及墨西哥的蒙特雷(Monterrey)(Monterrey)(Monterrey)设有设有个人电脑制造基地,并于全球采用合同制造及OEM OEM。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185d708e9951e79b892774.png)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联想牵手IBM打造世界PC巨头案例简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历经13个月的谈判之后,双方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联想集团通过现金、股票支付以及偿债方式,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D),其中包括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并获得Think系列品牌,从而诞生了世界PC行业第三大企业。
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新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
新联想集团将会成为一家拥有强大品牌、丰富产品组合和领先研发能力的国际化大型企业。
作为国内知名的IT企业,联想正在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一、并购动因分析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身处激烈动荡的商业经营环境之中的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掌握并购这一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及时做出理性明智的并购抉择,尽快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竞争力,才能经受无情竞争的洗礼和冲击,达到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
全球已经进入了第五次跨国并购的浪潮,而中国在这次浪潮中将占据重要位置。
跨国并购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联想公司,并购的动因分析如下:(一)两公司通过合作,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竞争优势联想虽然是国内PC界的老大,国内市场份额远高于戴尔、惠普等公司。
但是戴尔通过广泛采用行业标准技术和高效率的直销方式获得了低成本的优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给联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联想在全球市场中份额却远远不及戴尔和惠普。
作为个人电脑的创造者IBM在PC市场的份额虽然排在第三位,但该公司同前两名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规模不大就降低不了成本,得不到竞争的优势,所以此次并购联想和IBM可以达到共同的目的—扩大PC制造销售的规模,获得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以应对戴尔、惠普等同行的竞争。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焜也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两边的目标是共同的,我们希望把领先产品跟品牌,世界一流的服务跟知识立足全球,让大家有新的成长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行业里有足够的经济规模。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联想、TCL、上汽的跨国并购案例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联想、TCL、上汽的跨国并购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5b94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b.png)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联想、TCL、上汽的跨国并购案例探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行,中国企业纷纷踏足国际市场,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快速扩张与进步。
在这一过程中,联想、TCL和上汽等中国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了跨国并购,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绩效。
本文将以这三家企业为案例进行深度探究和分析,以探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
一、联想的跨国并购联想集团是中国著名的电脑与IT设备制造企业,自1990时期末开始进行跨国并购。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在2005年收购了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此次并购不仅使联想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还带来了其他重要业务领域的机会。
起首,该并购扩大了联想的市场份额和规模。
通过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迅速增加了产品线和全球市场份额,使得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之一。
此外,该并购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联想在全球的技术竞争力。
其次,该并购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通过整合并优化资源,联想实现了生产成本和销售额的双重增长,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
同时,联想还借助美国市场的稳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IT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
然而,该并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文化差异和管理理念的融合问题,以及合规与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挑战。
联想需要克服这些问题,不息调整和改进经营策略,确保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可持续进步。
二、TCL的跨国并购TCL是中国著名的家电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也是中国跨国并购的早期实践者之一。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在2003年收购法国汤姆逊电视机业务。
此次并购不仅使TCL进入了欧洲市场,还获得了世界著名的汤姆逊品牌和技术。
起首,该并购提供了TCL进军国际市场的机会。
通过收购汤姆逊电视机业务,TCL马上扩大了欧洲市场份额,并通过使用汤姆逊品牌进行产品销售。
这大大提升了TCL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著名度和竞争力。
浅析联想并购IBM案例
![浅析联想并购IBM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216c5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a.png)
浅析联想并购 IBM案例摘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达到瓶颈后,联想决定通过国际化战略拓展全球市场。
而此时IBM在全球范围内的PC行业位居第三位,具有一流的技术研究团队和成熟的市场渠道。
如果能并购IBM的PC部门,联想能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发挥协同效应。
不仅能降低联想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还能获得IBM的研发和技术优势以及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
因此,并购已在国际上有一定声誉的IBM公司无疑是联想国际化道路上最合适的选择。
关键词:联想;IBM;国际化战略;跨国并购1.研究背景1.1宏观背景第五次并购浪潮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在此次并购中,并购越来越国际化,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逆向并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第五次并购浪潮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新兴产业之间的并购最为活跃和成功,从2002年开始并购规模大量萎缩,然而却是全球资本并购第六次浪潮来临的标志。
并且,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中异军突起,由于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加上受全球产业结构的转变,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表现为产业结构的轻型化,信息产业逐渐变为龙头产业,联想收购IBM正好处于第五次收购和第六次收购浪潮的转折点,这些机遇给联想收购IBM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融入了全球化的浪潮,国际企业之间的合并收购的风险和成本大大降低,中国和其他国家之家的合作变得更加便捷,导致了国际合作日趋频繁。
1.2行业背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在计算机硬件方面,我国还是比较占优势的,国内有很多规模庞大的企业例如方正、联想等,正因为这种高度市场化的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都很强,在国外早已占有一定的市场,而且国内生产计算机硬件的利润都很低,由于其价格优势,国内生产的计算机硬件越来越受国外著名计算机公司的青睐,加入WTO也能使两方合作更加紧密。
但在软件方面,状况就较为不容乐观,近些年我国与国际的软件实力差距在日益扩大,我国的软件开发人员普遍缺乏对于国际软件市场缺乏了解,更严峻的问题是,我国开发的软件技术水平较低,利润也较低也很难获得技术积累,加入WTO之后软件行业必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入世之后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国内企业的软件开发人员能够更轻松的拿到资料、开发工具,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提升自己。
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5b02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6.png)
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许多企业选择采取国际化战略来拓展业务。
联想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在国际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出发,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一、背景介绍联想集团是中国著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成立于1984年。
起初,联想只是一家主要致力于国内市场的计算机制造商,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市场的开放,联想迅速意识到国际化是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
二、国际化战略的演进2.1 跨国战略联想最早采取的是跨国战略,即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向国外市场输出产品。
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的合作,联想成功进入了一些国外市场,并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跨国战略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高额成本、质量管理等,限制了联想的国际化进程。
2.2 兼并与收购战略为了加快国际化进程,联想开始采取兼并与收购战略。
2005年,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的头号业务。
此举不仅为联想带来了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还使其继承了IBM的技术和市场资源。
通过这一战略,联想成功打入全球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一体化运作。
2.3 跨国创新战略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联想开始追求跨国创新战略。
联想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的研发中心和创新实验室,吸纳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和人才。
通过全球创新网络的搭建,联想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三、国际化战略的影响3.1 增强品牌影响力联想通过国际化战略,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了一家享有全球知名度的品牌。
在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后,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用户认可和好评。
3.2 提高技术实力通过兼并与收购战略以及全球创新网络的建设,联想不断吸收全球范围内的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
2004年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2004年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72f8cb05087632311212cf.png)
2004年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第三组组员:张明李璐孙兰2004年联想并购IBM案例介绍: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美国巨人IBM共同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联想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
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一夜之间,中关村土生土长的联想集团成功登陆美利坚,拥有了庞大的国际采购、运营和销售平台。
或许这种反差过于夺目,业界立刻出现了基调完全相反的激烈评论。
誉之者称其雄才大略,毁之者则谓之啼笑姻缘。
“这是中国企业难以拒绝的机会,但同时风险巨大。
”相较之下,联想掌门人柳传志的表态则道出了这一交易的实质:一场收益与风险并存的豪赌。
一并购背景: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1万人之多,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4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965亿美元。
联想集团:其全球员工总数为19000多名。
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分设两个主要运营中心:公司的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截至2004年,联想已连续八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IBM就进行了战略转型,为集团客户提供IT服务业务成了IBM 新的利润增长点。
鉴于戴尔、惠普在商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积极的价格策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IBM个人电脑的销售。
2002年,IBM公司将硬盘业务卖给了日立公司,将PC制造业务卖给了Sanmina-SCI公司,个人电脑逐渐退出IBM的生产领域。
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占其总销售额的10%,但利润非常低,对公司每股赢利贡献率不到1%。
放弃低利润的硬件业务,走出无利可图的PC市场,在利润颇丰的服务器、软件和服务业务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正是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姆·帕米萨诺接过帅印后一直奉行的策略。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bfa0c6f18583d04864595a.png)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
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著名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的两个跨国并购案例为切入点,阐述其跨国并购和整合的过程,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联想集团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从案例中抽取一些普适性的经验教训,推而广之,为其他中国企业所借鉴,促进其跨国并购的成功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两个案例是本文论述的主要事实依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国际化战略AbstractUnder the t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over 30 years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famous enterprises growing into a certain scale .Following aft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y have started expansion and merg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approach to their international target. Some of them typically are Lenovo , TCL ,Haier ,Huawei ect.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in a M&A way,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come across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difficulities.This essay from Lenovo Group, the world-famous technology company, with its two M&A case studies, penetrated deeply into the topic, expatiated the process of M&A, by mean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so as to find out the issues they faced alone the way of M&A and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experiences. Through spreading the mentions above,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draw a lesson from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way of M&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se two cases are the main basis of this essay.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y目录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终版)联想并购IBM的PC事业部 案例分析
![(最终版)联想并购IBM的PC事业部 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a39d7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8.png)
(最终版)联想并购IBM的PC事业部案例分析摘要: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之一。
本文通过对该并购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本案例对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联想,IBM,并购,PC事业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背景介绍2005年,联想集团完成了收购IBM的PC事业部,这是当时全球IT业界范围内最大的收购案之一。
经过4个月的谈判,联想购买了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股权,包括了IBM ThinkPad、服务器的牌子、制造厂以及全球20000多名员工。
这一收购案的完成,成功将联想集团从中国本土的电脑生产厂商提升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之一,有效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案例分析2.1并购的诉求和动因(1)联想集团的成长需求当时的联想集团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家庭计算机制造商,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缺乏影响力。
因此,联想希望通过收购IBM的PC事业部来扩大自己的全球市场份额,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IBM的调整需求当时的IBM因为公司业务结构调整需要,对于低价的PC市场业务已经快要失去动力。
因此,IBM则寻求将资金聚焦到公司其他高价值的业务领域,寻求更高市值表现。
2.2 收购的利弊分析(1)优势一方面,联想这次收购具有国际化战略意义,有利于提升联想品牌和国际竞争力,增加联想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并加速走进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IBM将在联想集团成为一股重要的股东,从而更好地专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同时将管理自顾自的PC业务转移出去,确保公司整体运营的顺畅性。
(2)劣势在这一收购过程中,联想并不熟悉IBM的业务模式、管理方式、政策体系,如果对于这些方面的转换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收购的成功度。
此外,由于涉及到的员工数量较大,联想在管理和调度上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2.3 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1)领导力保持稳定在收购中,联想高层对于IBM的管理和文化进行了了解,同时也亲自去管理美国公司,使得联想在美国市场上建立了足够的信任和商业关系的基础,保证了收购的稳定运转。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46167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a.png)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跨国并购的案例逐渐增多。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于2005年以18.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并获得了ThinkPad品牌的所有权。
该交易使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和技术,实现快速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 联想成功的关键在于对IBM个人电脑业务具有战略性的认知,并在整合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了产能和市场份额。
2. 海尔收购高斯贝尔电器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于2016年以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高斯贝尔电器公司。
这次收购对于海尔来说是一次全球布局的重要举措,加强了其在高端家电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显示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声誉的战略意义。
- 海尔通过与高斯贝尔电器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其在高端家电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 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普拉斯堡中国化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于2018年以7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领先的轮胎橡胶生产商普拉斯堡集团。
这次收购使得中国化工在全球轮胎橡胶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参考内容:- 这个案例突显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 中国化工通过与普拉斯堡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其在轮胎橡胶行业中的综合实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以上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取得了诸多成功,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些案例的参考内容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战略思考和成功经验,对于其他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和国际化发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战略管理学-联想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学-联想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908ef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3.png)
战略管理学-联想并购案例分析第一篇:战略管理学-联想并购案例分析战略管理学作业—东风股份营销班联想的国际化并购决策与联想未来联想的国际化并购决策评析:联想的国际化并购是一次同行业间不同层级的公司并购——联想以总价12.5亿美元(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联想股票)收购IBM 的全球PC业务,并将承担5亿美元的净负债。
在多元化战略上举步维艰的联想正处在叉路口,同时在国内市场,正遭受劲敌 DELL的有力的挑战。
联想开始转变战略,以“收缩阵线,专注PC”为战略方向指导下,联想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
根据德鲁克的“企业成功并购五法则”,我们对联想此次国际化并购决策进行评析:(1)收购必须有利于被收购公司IBM的PC部门近年来颓势,对于IBM公司来讲是十分头疼。
尤其2003年PC部门的销售营收为95.6亿美元,但净亏损却高达2.58亿美元。
IBM公司卖出它的全球PC业务,可摔掉包袱,并获取资金专注自己的服务器等业务,这样来看是有利于IBM公司的发展。
(2)须有一个促进合并的核心因素购并双方存在极强的资源互补性。
IBM PC部门在技术、品牌、市场网络、经营管理团队方面有优势但在财务及经营成本上背负沉重包袱;联想则拥有很大的中国PC市场、高效的运营平台作为自己强有力的后盾,这一切构成了此次并购的基础。
对促进此次并购的主要核心因素。
(3)收购方必须尊重被收购公司的业务活动整个漫长谈判过程中联想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实质谈判前,联想找了不少IBM的员工谈话,发现收购后联想会国际化的心态去管理新公司,而IBM的员工还是愿意从IBM离开进入一家新的公司,同样也会很愿意接受联想。
联想的谈判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大的。
在联想的内部,并购所涉及到的部门,包括行政、供应链、研发、IT、专利、人力资源、财务等各个部门均派出了专门小组全程跟踪谈判的过程。
(4)收购公司必须能够在一年内向被收购公司提出上层管理方案在管理层方面,联想在IBM原有的管理团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为例
![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5c466816bec0975f465e29e.png)
中国以小博大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以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为例摘要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IBM正式签署转让协议,在磨合了13个月之久后,联想集团以17.5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
从此,联想全球PC业务排行由第九上升到第三,2013年,成为全球最大PC生产商。
联想集团国际影响力大大加强。
关键词跨国并购以小博大行业整合机遇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目标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
1987~2008年全球并购案件数量和并购额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只不过2001年以后全球并购波动性明显增强。
1987年全球并购数量是1174件,并购交易额为973.1亿美元;2001年全球并购数量增加到8098件,交易额达到7304.4亿美元;2007年全球并购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0145件,交易额达到1.64万亿美元。
20年来,全球并购数量扩大了8.6倍,交易量扩大了16.8倍。
据UNCTAD统计数据,1988年至2003年,我国企业累计跨国并购总额为81.39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发生在1996年之后。
1997年之前,跨国并购额年均仅为2.61亿美元,但从1997年开始,并购额迅速增大,2003年为16.47亿美元,2005年则高达65亿美元。
而2007-2013的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的海外并购案例数和总金额均呈现上升趋势,比07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下表所示):来源:私募通不难看出,自联想2005年正式收购IBM全球PC业务成功后,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不少并购经验而且多数是以小博大,以弱对强。
下面将以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进行以小博大的跨国案例分析。
收购背景来源:网络整理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联想集团即使发展很快很好,但与IBM相比,其在PC 业务上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全球市场份额的占有上。
案例联想收购IBM
![案例联想收购IBM](https://img.taocdn.com/s3/m/9290a84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5.png)
案例联想收购IBM202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以2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这一壮举引起了全球业界的广泛关注。
这次收购交易不仅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美国科技巨头的重大标志,也意味着中国企业迈入了全球科技行业的新阶段。
首先,联想集团此次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IBM作为全球顶级的IT科技公司,其x86服务器业务虽然在近年来面临了市场压力,但依然具备实力和技术实力,其品牌形象也深入人心。
通过收购这部分业务,联想可以迅速扩大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提高自身在IT领域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增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此外,这次收购也有助于联想加强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随着全球科技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和调整,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通过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联想可以获得更多相关技术和专利,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一来,联想就能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推动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和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次收购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中国企业纷纷开始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竞争,通过跨国并购等手段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而联想集团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先前曾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现在又再度实施收购IBM的服务器业务。
无疑,这次收购是联想集团“走出去”的重要里程碑,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然而,面对这次收购,也不可忽视其中所存在的挑战和风险。
首先,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意味着联想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IT行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收购这部分业务还意味着联想需要承担更多的运营和管理风险。
毕竟,这是一笔庞大的交易,其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处理和应对。
总的来说,联想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跨国并购案例。
联想并购IBM案例
![联想并购IBM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0eb57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c.png)
联想并购IBM案例一、案例背景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个人电脑创造商之一,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而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则是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和咨询服务公司,成立于1911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本案例将介绍联想集团并购IBM的背景、动机、过程以及影响。
二、并购背景1. 联想集团的发展自成立以来,联想集团向来致力于个人电脑创造和销售业务,并在中国市场占领了较大份额。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联想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相对较低。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联想集团开始考虑通过并购来实现快速发展。
2. IBM的转型在21世纪初,IBM逐渐从传统的硬件创造商转型为一个注重软件和服务的公司。
这一转型战略使得IBM在全球IT服务市场上占领了率先地位,并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IBM的硬件业务逐渐面临竞争压力,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三、并购动机1. 联想集团的动机联想集团希翼通过并购IBM来实现以下目标:- 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借助IBM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品牌优势,加速联想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 提升技术实力:通过获取IBM的技术和专利,提升联想集团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实力,加快产品更新迭代速度。
- 拓展服务业务:借助IBM在IT服务领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发展和壮大联想集团的服务业务,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2. IBM的动机对于IBM而言,与联想集团的并购有以下动机:- 退出低利润的硬件业务:IBM的硬件业务面临着竞争压力和低利润率,通过出售给联想集团,可以减少成本和风险。
- 专注于高利润的软件和服务业务:IBM希翼通过剥离硬件业务,将更多资源和注意力集中在软件和服务领域,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并购过程1. 谈判和商议联想集团与IBM开始进行并购谈判,并派出高层代表进行商议。
双方就交易结构、股权比例、资金支付方式等进行多轮谈判,最终达成一致。
2. 审批和合规在并购过程中,联想集团需要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并确保交易符合反垄断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
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经典案例分析
![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经典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9359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7.png)
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经典案例分析介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联想公司在国际化战略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
本文将通过对联想公司的国际化路径、战略调整以及相应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联想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经验。
一、联想的国际化路径联想成立于1984年,最初是一家专注于个人电脑生产的公司。
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大,联想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1990年代初,联想决定将国际化战略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并将目光瞄准了全球最大的电脑市场——美国。
二、进军美国市场的策略联想进军美国市场的策略是通过收购来实现的。
在2005年,联想以18.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个人电脑业务,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
这一收购并不仅仅是技术和市场份额的转移,更是联想获取国际化经验、品牌影响力和研发实力的重要途径。
三、战略调整与全球化布局在进入美国市场后,联想逐渐调整了其国际化战略。
首先,联想把全球总部设在了美国,并聘请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高级管理团队。
这个举措不仅帮助联想更好地了解全球市场,还有利于品牌的国际化。
其次,联想对产品进行了本土化调整,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和喜好进行定制开发。
而且,联想还通过加强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以及建立全球供应链体系来支持其全球化布局。
四、经典案例的分析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这一经典案例标志着联想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并获得了IBM这一全球知名品牌的授权。
通过整合双方资源,联想迅速实现了跨国并购,使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 联想在印度的发展联想在印度的发展也是一起成功的案例。
联想在进入印度市场时采取了本土化策略,根据印度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习惯,开发了各种价格适中的产品。
此外,联想还注重在印度市场建立了强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帮助他们赢得了市场份额。
五、联想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经验1. 敏锐抓住机遇联想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功进入了全球最大的电脑市场。
《2024年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范文
![《2024年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71fe3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3.png)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及整合研究》篇一一、引言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全球战略扩张的常用方式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技术和资源,纷纷进行跨国并购活动。
联想集团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通过多次跨国并购活动实现了从国内到全球的快速扩展。
本文将围绕联想集团的跨国并购历程及整合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揭示其成功的内在逻辑与外在策略。
二、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的背景与历程联想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其跨国并购的背景主要源于对全球市场的渴望、技术的追求以及资源的整合。
在过去的十年里,联想集团先后完成了对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等重要并购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三、跨国并购的动机与策略1. 扩大市场份额:联想集团通过并购,迅速进入了新的市场,增加了市场份额,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2. 技术与资源整合:通过并购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研发团队,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
同时,整合被并购公司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国际化战略:联想集团通过并购逐步实现了全球化的布局,扩大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范围。
四、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策略1. 组织架构整合: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将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2. 人力资源整合:对被并购公司的员工进行评估与调整,保留优秀人才,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确保团队的稳定与高效。
3. 文化整合:尊重并融入当地文化,与被并购公司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4. 业务整合:对被并购公司的业务进行梳理与优化,实现业务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五、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的成效与挑战经过多次跨国并购,联想集团在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技术实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差异、市场环境变化等挑战。
但通过有效的整合策略,联想集团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实现了业务的持续增长。
六、结论联想集团的跨国并购及整合策略为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联想的跨国并购与整合
![联想的跨国并购与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9728912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0.png)
联想的跨国并购与整合第一篇:联想的跨国并购与整合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联想的跨国并购与整合1、并购给联想带来的益处如何?联想在并购过程中是如何分析他所遇到的风险?答:益处:(1)并购后联想可以从14%的毛利只是红实现5%的净利;(2)联想并购后可以从IBM那得到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3)可以吸收和利用IBM在笔记本上的技术;(4)从生产、研发到服务每个环节都能大幅度的降低成本;(5)并购后联想可以提升自身品牌形象;(6)在采购上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7)并购后的联想有望跻身世界一流PC制造商联想主要从三个层面上分析了并购的风险:(1)市场风险。
联想认为保持产品品牌不变,跟客户到交道的业务人员不变,将总部设在美国就可以完全控制市场风险。
(2)员工流失风险。
联想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IBM的高层骨干员工讲述新公司的愿景,突出联想在PC机主业务上的地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得骨干员工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施展。
第二,保持原公司员工的待遇,提高部分高层骨干的待遇,以稳定军心。
(3)业务如何整合。
这也是联想遇到的最大的风险,联想认为虽然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两家公司的工作语言是相通的,管理模式也是在一个层次上的,可以实行业务的整合。
第二,双方的业务是互补的,减少了碰撞的机会,两家公司的战略定位,业务销售,以及区域市场都是互补的。
因此双方的业务关系整体上是以互补为主。
第三,联想与IBM进行合作尽量做到,坦诚、尊重、妥协,避免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冲突,而引起的队伍分化。
2、你认为像联想这样国内知名企业,在通过采用并购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哪方面的风险评估呢?你对此有何建议?答:我觉得采用并购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
(1)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根据并购双方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融合方式。
若并购方的文化为强势、优秀文化,被并购企业原有的文化为弱势文化,被并购企业员工对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认同度很高,则被并购方接受并购方的企业文化;若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强度相似且互相欣赏,愿意调整原有文化的一些弊端,则并购双方在文化上互相渗透,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若并购双方均具有较强的优质企业文化,企业员工不愿改变,同时,并购后双方业务相对独立,不会因文化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冲突,则并购双方的原有文化可暂时保持不变,根据重组后的企业发展,兼容并蓄,相互融合,再逐步整合建设新企业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
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著名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的两个跨国并购案例为切入点,阐述其跨国并购和整合的过程,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联想集团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从案例中抽取一些普适性的经验教训,推而广之,为其他中国企业所借鉴,促进其跨国并购的成功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这两个案例是本文论述的主要事实依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国际化战略AbstractUnder the t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over 30 years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famous enterprises growing into a certain scale .Following aft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y have started expansion and merg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approach to their international target. Some of them typically are Lenovo , TCL ,Haier ,Huawei ect.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in a M&A way,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come across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difficulities.This essay from Lenovo Group, the world-famous technology company, with its two M&A case studies, penetrated deeply into the topic, expatiated the process of M&A, by mean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so as to find out the issues they faced alone the way of M&A and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experiences. Through spreading the mentions above,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draw a lesson from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way of M&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se two cases are the main basis of this essay.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y目录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联想集团企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分析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案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联想集团跨国并购给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启示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解决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中问题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跨国公司的兼并与收购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表现。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经济全球化作为跨国公司作用的结果,同时又为跨国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各国企业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些都为扩大市场份额和企业规模以及拓展业务领域提供了机遇。
另一方面,企业面临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原有的市场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各国企业不得不加快扩大企业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的行动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产生并购行为。
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即一国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取得另一国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部分资产(或股份),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控制权转移到自己手中的行为。
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扩展与延伸,是各国企业与企业之间跨越国界的兼并与收购活动,也是现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
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联想集团作为名列世界《财富》500强的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其并购IBM的PC 业务距今已有十年之久。
历经十年的吸纳与消化,联想集团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对中国企业的其他跨国并购行为,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投资并购,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对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拓展与延伸,跨国并购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投身于该课题的研究,从而增加了相关文献的数量。
其中主要涉及跨国并购的动机动因及目的、行为合理性等方面。
在并购动因动机及目的方面,马向东在《近年来的银行跨国并购与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中指出跨国并购是全球化经营策略的需要,目的在于扩大企业规模及市场份额,拓展业务领域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叶琴在《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理论分析》中做出了综合性解释,认为跨国并购是多动因推动、综合平衡的结果。
和叶琴一样做出综合性解释的,还有田祖海和王永乐,他们在《企业应当承担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中提出跨国并购是东道国因素、跨国公司内在需求和国际宏观背景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有学者从内外因方面分别分析了跨国并购的动因,如杨超在《外资并购动因浅析》中指出,推动外资并购的因素既有投资环境日趋完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等外在因素,也有分散经营风险、实施品牌战略等内在因素。
同时,还有不少学者对中国企业并购外资的动因以及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动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沈士勇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深层动因》中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及特殊国情等因素,跨国并购活动还存在国家利益、人口和资源这三方面动因。
在行为合理性方面,陈涛、金祎东、邓平在《跨国并购的双赢之道——基于协同和竞价机制的分析》中在资源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国并购中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机制问题,指出从本质上而言,买卖双方的资源互补态势决定了能否成功并购。
而薛敬孝、韩燕在《FDI 并购与新建比较》中基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两种外资流入的比较,发现流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有所不同,及前者主要采用并购方式而后者主要采用新建投资方式。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情况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源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并且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紧密相关。
尽管中国的跨国并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没能起到其应该有的作用,但中国的跨国并购也还是在缓慢地发展着。
对图形的简单分析可以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我国2000年之后的跨国并购的演进和历史。
图1显示了2000年至2003年,无论是跨国并购购买还是出售,都处于较低水平。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购买的数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2007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大部分中国企业呈观望态度,跨国并购购买骤减到22亿美元,但随后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的爆发,又为中国企业创造了以较低成本进行跨国并购的机会,根据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8的相关数据,200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购买的金额就高达265亿美元。
2009年以后,中国跨国并购的购买与出售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跨国并购购买的数额比出售的要高出许多。
从下图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吸收的跨国并购投资比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跨国并购投资要低。
图1 中国跨国并购的购买与出售(2000一2013)资料来源:根据World Investment Report数据绘制二、案例介绍(一)联想集团企业概况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
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市场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事业部;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
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联想集团在2014年10月30日,被小米公司超过,成为仅次于三星苹果和小米公司的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介绍2004年12月8日上午9时许,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向外界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业界领军企业IBM的个人电脑部门。
2005年1月27日,联想股东批准通过了此次并购。
收购协议包含联想将会获利IBM个人电脑台式与笔记本电脑的全球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并且联想拥有原来IBM个人电脑在大和(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以及遍布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