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首先,目的不同。

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如何制定、报告和显示财务信息的指引,以便用户能够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表现。

然而,税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按照法定的纳税义务缴纳税款。

其次,规定对象不同。

会计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和所有制形式。

一方面,税法适用于所有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但在很多情况下,根据法律的规定,小型企业可以享受一些减免税款的政策。

第三,计量方法不同。

会计准则强调谨慎原则和真实性原则,注重反映和测量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表现。

会计准则通常使用历史成本或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然而,税法并不一定遵循会计准则的计量方法。

税法可能使用特定的计算方法来确定纳税基础,如特定的折旧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成本分摊等。

第四,时间点和时点不同。

会计准则通常要求企业周期性地编制和公布财务报表,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表现。

然而,税法可能要求企业在特定的时间点上报税务申报表或缴税。

税法可能还规定了企业纳税义务开始和截止的时点,需要企业根据具体的时点进行计算和申报。

第五,征收条件不同。

会计准则主要关注企业是否在特定会计期间内发生了经济事项和交易,以在财务报表上反映。

然而,税法更关注的是企业是否符合法定的纳税义务和条件,如是否达到适用税率的收入水平、是否满足特定的减免税政策等。

第六,会计处理与纳税处理不同。

会计准则规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如确认、计量和报告。

然而,税法可能对企业纳税处理给予了一定的灵活性和特定的规定。

例如,税法可能允许企业在满足特定条件下更有利的计算税务抵免和减免等。

最后,监管机构不同。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监督通常由会计准则组织或政府会计机构负责。

然而,税法的制定和监督通常由税务机构负责,如国家税务机关。

税务机构有权检查企业的税务申报和纳税义务,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综上所述,会计准则与税法在目的、规定对象、计量方法、时间点、征收条件、会计处理和监管机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会计准则和税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它们的核心目标和要求不同,因此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进行分析。

1.目标和目的的差异会计准则的目标是提供有关财务报表编制和报告的指导,旨在向各方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准确和可靠信息。

会计准则的关键原则是对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真实、公允的反映。

税法的目的是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并通过税收政策来实现社会和经济目标。

税法的关键原则是根据税法规定确定应纳税额,并确保纳税人按法律规定缴纳税款。

2.时间点的差异会计准则通常是根据“收益发生原则”和“费用匹配原则”编制财务报表,这意味着财务交易和事项在适当的时间点被记录和反映。

税法则在征税时间点上通常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应纳税额可能根据现金流量或权责发生关系确定,或者可能依据实际支付和收取的时间。

3.计量侧重点的差异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进行计量,通常是基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或可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

税法在计量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根据特定的税收规定评估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或者根据实际支付和收取的金额确定应纳税额。

4.报告要求的差异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编制和披露财务报表,以提供给利益相关方使用。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税法通常要求企业向税务机关报告和提交相关税务信息,以便履行纳税义务。

税务报告通常包括所得税申报表、增值税申报表等。

5.衡量层面的差异会计准则主要关注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衡量,以提供给利益相关方有关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

税法则更关注个体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基于个体纳税人以及特定税收体系的税务规定进行计算和征收。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准则和税法虽然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重合和相互影响的地方。

例如,税法可能要求企业在税务报告中使用特定的会计准则或政策。

此外,税法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合规性和报表信息的准确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范文大全)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范文大全)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范文大全)第一篇: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新准则)。

新准则推进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用国际化的语言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

新准则扩大了与我国税法之间的差异,下面笔者阐述一下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形式。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形成原因1.目的不同税法和会计准则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但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税法是为了保证国家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依据公平税负、方便征管的要求,对会计准则的规定有所约束和控制。

而会计准则是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规范内容不同税法与会计准则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则,规范着不同的对象。

税法规范了国家税务机关征税行为和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解决的是社会财富如何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进行分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

而会计准则的目的在于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因此,税法与会计准则不可能完全相同,必然存在差异。

3.发展速度不同因为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准则的建设进展迅速,新准则更是加快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具有了“国际化”。

而税法的制定更多是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下进行的,相对会计准则而言,更具中国特色。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1.会计原则与税收法规基本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总体要求,新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包括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如相关性、一贯性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如谨慎性、重要性原则)。

而税法的原则主要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相关性、合理性原则等。

经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税法原则与会计核算原则的不同:(1)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准则和税法在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及协调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及协调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及协调首先,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准则强调真实、公允和全面的会计信息揭示,而所得税法则强调纳税人根据法定期间利润计算税额。

会计准则要求按照收益实现的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而所得税法则可能根据税收政策的需要对收入和费用进行调整。

2.会计准则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有详细的规定,而所得税法则可能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会计准则可能要求确认和计量预计负债,而所得税法则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不承认预计负债,从而对税务账务产生影响。

3.会计准则对营业收入、费用支出以及资产和负债的摊销有明确的规定,而所得税法则可能对这些项目的确认时间、计量方法和摊销期限有不同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能需要调整会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

其次,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协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会计准则中,通常会有特定的税务规定,以确保会计报表中的税前利润与所得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基本一致。

这样可以减少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之间的差异。

2.针对与税收有关的特殊事项,例如税前费用支出的扣除和税前收入的确认,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通常会有相应的配套规定,以确保处理方式一致。

3.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鼓励纳税人进行税务和会计政策的前瞻性规划,以减少因税务和会计处理差异而产生的税负。

为了进一步协调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一些国家还规定了特殊的会计政策适用于所得税计算。

例如,允许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户的国家会要求纳税人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总之,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之间存在差异和冲突,但也有一些协调的地方。

为了减少差异和冲突,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通常会有一些配套规定和政策安排,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和准确揭示,同时也确保纳税人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进行税务申报和缴税。

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及成因分析

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及成因分析

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及成因分析税法和会计准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

税法是由国家政府进行制定,用于管理和监督纳税人纳税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而会计准则是由专业会计师组织制定的一系列规范,用于指导企业在会计记录和报告过程中遵循的标准。

1.目的不同:税法的目的是管理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以确保国家收税的正常进行;而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精确、准确和可比较的财务报告框架,以帮助利益相关方做出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的决策。

2.管理对象不同:税法主要管理纳税人的税务行为,包括个人和企业的税务申报和纳税义务;而会计准则主要管理企业的会计记录和报告行为,包括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等。

3.制定机构不同:税法是由国家政府立法机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而会计准则是由专业会计师组织制定的,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普遍被企业采纳和遵循。

4.规范内容不同:税法主要规范纳税人的税务申报和缴税行为,具有强制性;而会计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在会计记录和报告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有一定的灵活性。

以上是税法与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1.目的和需求不同:税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管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公平分配财富,所以对纳税人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而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提供有关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可比较性,为利益相关方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2.制定机构和职能不同:税法是由政府机构制定和执行的,其职能是管理和监督纳税人的税务行为;而会计准则是由专业会计师组织制定的,其职能是规范和指导企业的会计记录和报告。

3.制定过程不同:税法的制定过程通常需要经过立法程序,包括政府部门的提议、立法机构的审议和通过等;而会计准则通常采用一种共识的方式,即通过专业会计师组织的会员间的讨论和达成共识的方式进行制定。

综上所述,税法与会计准则在目的、管理对象、制定机构、规范内容和制定过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主要源于其不同的目的、需求和职能。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及协调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及协调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及协调一、差异:1.目的不同:会计准则的目的是提供企业财务信息,以满足内外部用户的需求;所得税法的目的是征收企业所得税,保证税收的公平与合理。

2.计量方法不同:会计准则采用成本原则、公允价值原则等方法进行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而所得税法以税法规定的核算方法为基础进行企业所得的计算。

3.过渡项目的处理:会计准则可能对一些项目进行分期确认,而所得税法对这些项目可能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一次性确认。

4.项目的定义和界定:会计准则将一些费用或收入项目纳入会计报表中,而所得税法可能会将这些项目进行调整或排除。

5.成本的确认时机:会计准则可能允许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时机与所得税法规定的时机不同,导致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之间的差异。

二、协调:1.税务递延资产和负债:企业在税务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减税的情况,这就形成了税务递延资产。

而在会计准则中,这些递延计税差异需要进行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2.递延所得税费用: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将未计税差异计算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这样可以反映出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之间的差异。

3.财务报表的注记披露: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的注记中详细披露递延所得税的相关信息,如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具体计算方法等。

4.所得税计提的确认方法:企业需要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根据实际情况计提所得税费用,确保企业对未来应纳税额的合理估计与公司的财务报表一致。

三、影响:1.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与税务申报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企业需要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规定,确保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管理决策的影响: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决策。

企业需要评估会计准则和税法对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的影响,以便在制定决策时进行合理预测和规划。

3.税务风险的把控:企业需要充分了解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规定,并配合税务机关的要求,遵守税法的规定,以降低税务风险。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及其处理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及其处理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及其处理一、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概述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两者的目标和规范对象不同。

会计准则旨在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而税法则是以保障国家税收收入、调节经济行为为目标。

因此,两者在某些方面的规定存在差异。

二、收入确认差异1.会计准则强调权责发生制,要求收入在风险和报酬转移至企业时确认。

2.税法则可能基于税收征管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款项作为纳税依据。

3.对于某些特定业务,如售后回购、销售退回等,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于是否应计入收入有不同的规定。

三、成本费用扣除差异1.会计准则要求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税法则基于税收政策的目的,对某些费用扣除有限制或规定。

2.例如,广告费、业务招待费等在会计准则中据实扣除,但在税法中可能存在比例限制。

3.对于企业捐赠支出,税法可能有特定扣除标准或优惠政策。

四、资产处理差异1.会计准则关注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税法则基于税收确定性原则,在计税基础方面通常采用历史成本。

3.例如,资产的折旧方法、残值估计等在会计准则和税法中可能有不同的规定。

五、长期股权投资差异1.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确定、权益变动等方面有详细的规范。

2.税法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可能有特定的规定,如资本利得税、股息收入税等。

3.对于股权转让的处理,会计准则和税法也存在差异。

六、企业合并差异1.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有明确规定,如购买法、权益结合法等。

2.税法在企业合并的税务处理上可能有特定的规则,如特殊性税务处理、合并纳税的规定等。

3.会计准则和税法在企业合并中的差异可能对企业的税务负担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七、其他特定项目差异1.对于一些特殊业务或资产,如生物资产、房地产等,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2.对于一些涉外业务或跨境交易,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不同,也可能存在差异。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一)资产减值差异分析新会计准则要求资产提取减值准备,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且资产减值准备一旦提取,一般不允许转回。

(注)而税法规定,除了坏账准备外,其他资产减值不允许税前列支。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差异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譬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资产计价,存在多种计量模式,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对相关资产的后期确认的成本、费用等损益结果有直接影响。

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现在还并不十分明朗。

譬如,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计量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当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发生波动时,价值差额部分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确认为当期损益。

但税法还不明确是否允许税前列支、是否会在当期对所得税产生影响。

(三)损益计量方面的差异比较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损益计量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会计制度及原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继续存在对于存货计量、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计量等方面还存在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

比如研究费用在会计核算时一般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要求在受益期间内摊销或者计入无形资产价值。

再比如固定资产折旧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当期折旧金额,进而影响当期损益及企业税负。

2.会计制度及原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不再存在新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而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是作为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原来的差异在新准则下消失了。

新会计准则还原了损益的本来面目,使得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减少。

3.新会计准则带来的新差异还有一类差异属于新会计准则创造出来新差异,比如,收入准则要求具有融资性质的收入要按照公允价值入账,而税法对此还是适用于名义价格确认收入并计算缴纳税金,这一差异属于新生差异。

投资性房地产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则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

浅析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

浅析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

浅析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会计准则与税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范体系,其目的和应用领域不同。

会计准则主要解决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和信息处理等问题,而税法主要关注企业的纳税义务和纳税行为。

因此,会计准则与税法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下面就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浅析。

第一,目的不同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真实、准确、可比较的企业财务信息,供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参考。

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等进行规范,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税法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国家财政收入,规定纳税人应当履行的税收义务,包括纳税的计算方法、税务处理程序等。

税法的主要目的是监管和管理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确保纳税人依法申报并支付税款。

第二,核算基础不同会计准则的核算基础是企业实际发生制,即依据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编制。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时间性和权责发生性原则进行核算,必须以交易的实质为准,采用合理的估计方法和假设。

税法的核算基础是法定和预定的纳税计算方法,与会计核算不完全一致。

税法对企业的所得和支出进行分类和计算,使用一定的纳税调整项目,以便计算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和纳税额。

第三,计算差异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方法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会计准则强调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对企业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全面记账和披露,以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

税法则更注重税务管理和征收,涉及到一些特殊的纳税税率、免税政策和税收抵扣等。

税法根据企业的所得和支出计算所得税或增值税,有时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第四,时间要求不同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编制和披露存在一定的时限要求,企业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编制和提交财务报告。

会计准则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和连续性,以及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准确反映。

税法对纳税人的申报和缴税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与会计准则相比较为灵活。

税法允许纳税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申报和缴税,有时也会根据特殊情况给予纳税人一定的宽限期。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1.收入确认时间点:根据会计准则,收入一般在商品或服务交付时确认,无论是否已收到付款。

而税法通常要求在收到或者有权收到付款时确认收入,这可能导致在会计上已确认的收入,在税法上却不能确认,从而产生差异。

2.费用确认时间点:根据会计准则,费用一般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即发生费用的同时确认。

而税法通常要求将费用在实际支付出去时才能确认,这可能导致在会计上已确认的费用,在税法上却不能确认,从而产生差异。

3.资产计量基础:会计准则通常采用成本法来计量资产,即以购买或取得资产时的成本作为基础。

而税法则通常采用实际价值法或者公允价值法来计量资产,即根据资产当前的市场价值或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基础。

这可能导致会计上确认的资产价值与税法上确认的资产价值存在差异。

4.折旧与摊销政策:会计准则通常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和计算方法。

而税法通常有自己的规定,可能与会计准则存在差异。

例如,会计准则通常采用直线法进行折旧摊销,而税法可能规定采用其他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

这可能导致在会计上确认的折旧和摊销额与税法上确认的折旧和摊销额存在差异。

5.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通常要求根据资产的预计收回金额或预计现金流量减值情况进行减值测试,并在必要时确认资产减值准备。

而税法通常不允许在税前利润中确认资产减值准备,要求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才能确认。

这可能导致在会计上确认的资产减值准备,在税法上无法确认,从而产生差异。

6.关联交易的处理:会计准则通常要求关联交易以市场价格进行计量,并在相关方之间进行披露。

而税法通常要求关联交易以公正价格进行计量,并在税务申报上进行披露。

这可能导致在会计上确认的关联交易额与税法上确认的关联交易额存在差异。

总结起来,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收入确认时间点、费用确认时间点、资产计量基础、折旧与摊销政策、资产减值准备和关联交易的处理等方面。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会计和税法两个体系间存在差异,需要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和履行税务申报义务时务必遵守各自的准则和规定。

浅析新税法和企业会计新准则的差异及其原因

浅析新税法和企业会计新准则的差异及其原因

1l 6
中国科技信息 2 1 0 0年第 2 2期
C IA S IN E A D T C N L G N O MA IN N v 2 1 HN CE C N E H O O Y IF R TO o .0 0
应分得 的部分 ,相应 减 少 长期股 权投 资 的 账 面价 值 。
D I 0 36 / . s .0 1 9 2 2 1 .2 0 5 O :1 .9 9 ji n 10 -8 7 .0 0 2 .7 s
浅析新税 法和企业会 计新 准 则的
周杰 川 邯郸职 业技 术学院 060 5 0 1
况 ,有 助于 财 务会计 报 告使 用者 作 出经 上 的 主 要 风 险 和 报 酬 转 移 给 购 货 方 。 济 决 策 。 而 税 法 则 是 为 了保 证 国 家 强 ( 2)企 业既 没有 保 留通 常 与所有 权相联 制 、无 偿 、固 定地 取得 财政 收 入 ,依据 系 的继 续管 理权 ,也没 有对 已售 出的 商 3) 公 平税 负 、方 便征 管的 要求 ,对会 计准 品 实 施 控 制 。 ( 相 关 的 经 济 利 益 很 可 则 的规 定有所 约 束和控 制 。 3、 原 则 不 同 大差异 。会计核算原 则与所得税税前扣除 能流 入企 业 。 ( 4)收 入的 金额能 够可 靠 计量 。 ( 相关 的 已发生 或将 发生的成 5)
产 ,可 按 估 计 价 值 记 账 ,待 确 定 实 际价 值 后 ,再 进 行 调 整 ,税 法 贝 不 承 认 暂 估 的 固 定 资 产价 值 。
费支出,按 照发牛额的 6 %扣除,但最高 0 不得超过 当年销售 ( 业)收入的 5 o 营 %。 2 、广告 费、、务 宣传 费的 ,理差异 【 处 会计 准则规定 , 、 在销 售商 品过程 J k 中发牛的广 告费 、 务宣 传费应 当商接计 业

新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新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新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一、会计处理差异1.会计政策选择不同: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对于同一笔交易或事件,企业可以在多种会计政策之间进行选择。

而新所得税法对于企业的会计处理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例如,在确认营业收入方面,新所得税法规定企业要以成交金额为准,而不是以合同金额为准。

这就导致了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重要事项披露不同: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需要对重要事项进行披露,例如,报告期内发生的关联交易、非经常性损益等。

而新所得税法对于企业的重要事项披露也有一定的规定,例如,企业需要对进一步审计所得税风险进行披露。

这就导致了关于重要事项披露的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会计确认差异1.收入确认时机不同: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应根据交易和事项的实质确定收入确认时机,并将其与时间控制点相匹配。

而新所得税法对于企业的收入确认时机也有一定的规定,例如,企业应以交易实际发生的时间为基础确定收入确认时机。

这就导致了关于收入确认时机的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费用确认时机不同: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应根据费用是否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以及能否可靠计量来确定费用确认时机。

而新所得税法对于企业的费用确认时机也有一定的规定,例如,企业应按照费用发生的时间来确认费用。

这就导致了关于费用确认时机的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会计测量差异1.资产负债表分类不同: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应按照实际控制权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分类,即按照行为权确定权,而非按照法律形式确定。

而新所得税法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分类也有一定的规定,例如,企业应按照确认的交易金额确定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这就导致了关于资产负债表分类的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准备金和准备金撤销处理不同: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根据实际发生的风险和损失情况计提准备金,并在准备金撤销时将其计入损益。

而新所得税法对于企业的准备金和准备金撤销处理也有一定的规定,例如,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准备金,并在准备金撤销时将其纳入所得税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和税法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其目的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会计准则着重于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信息披露,而税法则是为了实现税收的合法征收和管理。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进行分析。

首先,在资产与费用确认上,会计准则与税法有着明显的差异。

会计准则鼓励企业按照“成本计量原则”确认和计量资产,即资产按照购置成本入账,并以后按照减值测试等规定进行减值处理。

而税法则允许企业在税前扣除部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如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等,以减少企业应纳税额。

此外,税法还规定了一些特殊资产的减税政策,如租赁期限较长的固定资产可以享受分期摊销税收优惠。

其次,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确认上也有所不同。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实现收入的实质条件”确认和计量收入,即在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提供服务等主要业务活动后确认收入。

而税法则按照“收入实现的税收法定条件”确认收入,有时可能会出现企业已经确认了收入但税法尚未确认的情况。

此外,税法对一些特殊的收入项目也有特殊规定,如非居民企业取得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需要缴纳源泉税。

第三,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成本费用的处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会计准则鼓励企业合理确认和计量成本费用,如库存存货的成本、借款利息的资本化处理等。

而税法则对成本费用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对企业长期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短期借款利息的确认、开展研发活动的费用可进行加计扣除等。

此外,会计准则与税法在税务处理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会计准则注重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信息披露,但在一些税务处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税法则对企业纳税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对企业所得、营业税、增值税等都有具体的计算和缴纳规定。

最后,会计准则与税法在财务报表要求上也有所区别。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形式和内容编制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税法对财务报表的要求相对宽松,主要关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

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处理

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分析及纳税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应用指南)》 (2018版)政府补助的总体原则是涉及资产直接转 移的政府补助纳入本准则范围,即企业从政府直接取 得资产(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资产)。
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 方式的税收优惠,不适用政府补助准则。
但也存在个别例外情况:个别减免税需要按照政府补 助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例如,属于一般纳税人的加工 型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并按照 定额扣减增值税的,应当将减征的税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额)”科目, 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 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企业所得税处理
(二)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长于税法规定 的最低折旧年限,其折旧应按会计折旧年限计算扣除, 税法另有规定除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 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
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 差异分析及纳税处理
一、税会差异产生原因
一个小故事: 一元硬币有正反两面,正面看到的是一元,反面看到
的是国徽,但无论从正面看还是反面看,看到的都是 同一枚硬币 税法和会计也一样,由于目标和方式的不同,会计看 到的是一元钱的正面,税法看到的是一元钱的反面, 但看到的都是同一笔经济业务。
10
2.增值税后于会计确认收入
《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 〔2016〕22号)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当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 “待转销项税额”明细科目。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收入或利得的时点早于 按照增值税制度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点的,应 将相关销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 科目,待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时再转入“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或“应交税费——简易计 税”科目。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两个法律规范。

尽管二者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利润进行监管,但在具体条款和规定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进行分析。

首先,入账与确认时间的差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在核算收入和费用时,通常采用应收应付法,并遵循实质交易发生的原则,即收入和费用发生时确认。

税法则要求企业按照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时间入账,即收到实际货款时才确认收入,在实际付款时才确认费用。

这就导致了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过程中需要对同一笔交易进行不同的确认时间,增加了管理成本和复杂度。

其次,费用的可抵扣性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将实际发生的合理费用计入成本,用于核算业务成本和计算利润。

然而,税法对费用的可抵扣性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要求费用必须与企业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并且必须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合规操作。

例如,对于企业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费用,企业会计准则允许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计入成本,而税法则只允许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抵扣,必须符合税法规定的广告宣传费用的抵扣标准。

再次,资产的计提与计提前后的处理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核算资产时,按照成本价值原则和相对可靠性原则进行计提,并按照会计核算政策和准则进行折旧和摊销。

税法则要求企业按照税法规定的资产核算方法进行计提,并根据税法规定的折旧和摊销方法进行计提。

例如,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进行计提,而税法则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计提,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最后,对于差异的处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注明税法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并在注释中解释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税法则要求企业在纳税申报时,应当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和处理,在纳税申报表中体现这些差异的税务调整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 第十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
除: − (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案例分析(注意每年的纳税调整)
• 2006年12月31日时,存货的成本是100万元,可变现净值只有90万元,所
以2006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会计处理为:
③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差异 ➢ 折旧年限、净残值的差异分析 《固定资产准则》
−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 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 净残值。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③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差异
➢ 折旧年限、净残值的差异分析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②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和计税基础的差异
➢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 第五十八条 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
支出为计税基础;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②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和计税基础的差异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③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差异
➢ 固定资产折旧基数的差异分析 − 初始计量金额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 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会计准则中的应计折旧额 =原价-累计折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估价入账的固定资产;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 第三条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 产:
− (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 持有的;
− (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 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 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① 固定资产的界定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 第六十条 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 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 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 第五十七条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 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 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 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 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① 固定资产的界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 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 设备、工具、器具等。
③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差异
➢ 折旧年限、净残值的差异分析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 第九十八条 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 方法的固定资产,包括:
• (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 (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本
− 第十一条 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 − (一)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 (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 (三)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 (四)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 (五)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 (六)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 (七)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③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差异 ➢ 折旧范围的差异 《固定资产准则》
−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 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③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差异 ➢ 折旧范围的差异 《企业所得税法》
➢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准则》:
− 第九条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固定资产准则》解释:
−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 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 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 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②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和计税基础的差异
➢ 超过正常信用条件付款购买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准则》:
−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 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 现值为基础确定。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 第五十六条 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 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 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 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
要把原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销。
借:存跌价准备
100 000
• 如果2009年将该批存货出售80%; 借:主营业务成本
752 000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48 000 800 000
2.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① 固定资产的界定
《固定资产》准则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 分析会计政策与税务政策的差异; • 解析会计、税法差异的表现形式; • 掌握会计、税法差异的处理方法; • 熟悉会计准则涉税问题的处理过程;
1. 存货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① 存货后续计量时的差异
➢ 存货的期末计量
《存货》准则 − 第十五条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0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 000
• 2007年12月31日,假如该存货还未出售,可变现净值为84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6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60 000
• 2008年12月31日,假如该存货还未出售,可变现净值回升到94万元,此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