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像山那样思考》

合集下载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主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旨,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哲学思考。

2.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对大自然有什么样的感受?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大自然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山、狼、草原等。

3.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如:优美的描绘、深刻的哲理。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像山那样思考”是什么意思?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

2.提问: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挖掘课文深层含义。

2.分析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3.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

2.提问: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相关课文,如:《草原》、《狼》等。

2.学生阅读,感受象征手法的魅力。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象征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2.学生进行课堂反思,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五、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2.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作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2. 分析文章中关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

3. 领悟文章倡导的和谐共生、敬畏自然的理念。

4.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问题。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主旨,解读“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5.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主旨和关键观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写作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短文写作: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自然环境问题的相关文章和案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资料。

4. 笔记本:供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和写作练习。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3. 解析课文: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环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

七、课堂活动1. 情景剧:让学生分组表演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情景剧,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主题演讲:邀请学生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进行演讲,培养表达能力。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含多场景)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含多场景)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的阅读与分析。

2.讨论与思考: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然和环保问题?3.写作练习: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引出课文《像山那样思考》。

2.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像山那样思考》,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4.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自然和环保问题。

例如,从人类的利益出发,我们可能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从自然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

5.写作练习:让学生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环保的看法。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和总结课文中的观点,并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2.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写作质量: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4.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像山那样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自然和环保问题。

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概念。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3)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文章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3)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培养同理心,理解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的感受。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3. 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点,解释关键概念。

4.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案例,分析其意义和启示。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

三、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像山那样思考》原文。

2. 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文章、研究报告等。

4. 讨论工具: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的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评价文章观点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时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3.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点,解释关键概念。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核心思想。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1.2 文章背景介绍简述文章作者、背景及文章发表的时间。

简要介绍文章在环保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文章主题分析2.1 文章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像山那样思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2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逻辑。

2.3 重要观点梳理梳理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如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等。

第三章:批判性思维训练3.1 引导学生对文章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3.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章:写作训练4.1 写作任务布置4.2 写作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包括写作思路、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总结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学生自评和互评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写作成果。

5.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后续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第六章:案例研究6.1 案例选择选择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案例,如环境破坏的实例、环保行动的成功案例等。

6.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从中提炼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观点和启示。

6.3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各自对案例的分析和建议。

第七章:实践活动7.1 活动设计设计一项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自然观察、环保宣传等。

7.2 活动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7.3 活动反思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活动对自身环保意识的提升。

第八章:跨学科8.1 学科选择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学科,如生物学、哲学等,进行跨学科。

8.2 学科探讨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探讨,分享各自学科对文章主题的见解和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2)掌握文章中提到的“山的智慧”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观点;(2)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探讨山的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文章作者、出处及文章发表的时间,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2. 文章主要观点:(1)山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2)山所具有的智慧,如沉稳、坚韧、包容等;(3)人类如何从山那里汲取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中提到的山的智慧;(2)如何将山的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山的智慧与人类智慧的关系;(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山峰,激发学生对山的兴趣,为学习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观点,如山的智慧、人类如何从山那里汲取智慧等,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探讨山的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5. 总结提升:五、课后作业1. 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山的智慧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山的智慧解决问题;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否阐述山的智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是否能将山的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背景和文章发表的时间。

2. 文章主要观点:像山那样思考,人类应该从山中获取智慧,以保护自然环境。

3.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引言、论点和结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主要观点和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章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准备案例分析的材料和问题。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主要观点和论据。

3. 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5.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的讨论和交流。

6.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为。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环境保护和自然智慧的文章或书籍。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环境并思考如何保护。

3. 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并分享和交流。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像山那样思考》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虑》教课目的:1.认识利奥波德及他的“土地道德”。

2.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掌握文章的要旨,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明确“像山那样思虑”的意义。

4.认识生物知识,培育学生成立起和睦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教课要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掌握文章的要旨,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明确“像山那样思虑”的意义。

教课难点:认识生物知识,培育学生成立起和睦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增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观看图片,领会人类对自然的损坏。

二、作者介绍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有名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长远从事林学和野生动物管理研究,被称为美国野生动物保护之父。

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世共第一版了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l949年第一版的《沙乡年鉴》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书中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样生命之间相互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沉,被誉为“绿色圣经”。

三、朗诵课文1.自读课文,查找生词。

2.借助工具书,理顺词义。

累积词语:①拾遗:①拾取旁人丢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②增补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抬遗补阕。

②曲折:①蛇类爬行的样子。

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曲折曲地延长。

③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④饿殍:饿死的人。

文中指饿死的鹿。

⑤漠不关心:内心一点儿不受感人;一点儿也不动心。

⑥不寒而栗:形容很惧怕的样子。

3.自由朗诵,熟习课文。

四、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的脉络构造。

明确:第一部分(1-3)借助一声狼嗥而惹起的反响,将深刻的生态伦理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4-9)叙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此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第三部分(10)启迪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应当像山那样思虑要有生态意识。

2.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虑”,那么是什么引起此种思虑呢?即引发此种思虑的缘故是什么?明确: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

通过问题或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教学活动:1. 开场白: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

2. 提问:询问学生对于“像山那样思考”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想法。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的质量。

第二章:理解概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提出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解释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活动:1. 讲解:向学生解释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 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评估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练习答案,评估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深入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教学活动:1. 分析: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并理解作者的观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辩论。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提出的观点,评估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应用与实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鼓励学生提出实际操作的方案并进行讨论。

教学活动:1. 思考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文章中的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中。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实际操作的方案并进行分享。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和提出的实际操作方案,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长春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必修一的压轴之作,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动物的话题。

谈到动物,我不禁想起去年享有“中国电影界的海明威”之称的陆川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播放片段)交流感想: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

(惨不忍睹)实际上,如今关于虐杀动物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同时也有一大批动物和环境的保护主义者在用他们毕生的心血努力着,比如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来认识这位学者。

(二)关于奥尔多·利奥波德作者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背景介绍: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

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重点字词:(1)嗥叫(háo)驯服(xǜn) 蔑视(miè) 迸发(bèng) 湍急(tuān) 艾蒿(ài hāo) 疲惫(bèi) 饿殍(piǎo) 蜿蜒(wān yán) 毛骨悚然(sǒng)(2) 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山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系统。

探讨为什么说“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和思考方式。

分析山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和人类与山的关系。

第二章:山的特征和生态系统2.1 山的特征介绍山的基本特征,如高度、坡度、山脉的分布等。

探讨山的地形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2 山的生态系统介绍山上的植物和动物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山上的生态系统如何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3.1 什么是“像山那样思考”解释“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强调山的稳定、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3.2 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探讨为什么说“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和思考方式。

分析“像山那样思考”对个人成长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影响。

第四章: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1 山的水文作用介绍山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如降水、径流和水质的保持。

4.2 山的气候作用探讨山对气候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风的形成。

第五章:人类与山的关系5.1 人类对山的利用和影响分析人类如何利用山资源,如农业、林业和旅游业。

探讨人类活动对山的影响,如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5.2 保护山的重要性强调保护山的重要性,如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探讨保护山的措施和方法,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推广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思考与问题解决6.1 山的观察力探讨山如何通过观察来理解和应对环境变化。

分析如何运用观察力来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6.2 山的耐心与坚持强调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有耐心和坚持的态度,如同山一样不被外界干扰。

通过实例讲解耐心和坚持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七章:创新思维与山7.1 山的灵感介绍山如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分析自然环境中的山如何成为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的灵感来源。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5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5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精选5篇)《像山那样思考》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词语积累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二、文本研习1、快速地阅读全文。

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

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像山那样思考”。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学会像山一样思考。

文章结构:介绍山的特点、山与人类的关系、思考方式。

重点词汇: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主旨、阐述山的重要性和思考方式。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2.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步骤二:讲解文章主旨,阐述山的重要性和思考方式。

步骤三:分析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步骤四: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鼓励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

评价标准:发言内容准确、表达清晰、思考深入。

3.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标准: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去山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山的美丽和神秘。

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4.2 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围绕“像山那样思考”的主题,进行演讲和分享。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醒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2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工具6.1 教学资源文章《像山那样思考》文本。

与文章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关于山的环境保护纪录片。

参考书籍,如关于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的相关著作。

6.2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文章内容、视频资料和图片。

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作业提交。

像山那样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像山那样思考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1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山峰、瀑布等自然景观,了解他们的形成以及山峰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掌握相关地理词汇和术语。

2. 技能目标:让学生懂得用自然景物激发自己的感性思维,从而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思考中。

3. 情感目标:让学生爱护大自然,懂得尊重自然界的生态环境,珍惜地球上每一个美好的存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自然景物中汲取启示,学会以自然为师,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掌握美好的人生态度。

2. 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他们对大自然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通过观看图片或地球仪等工具,让学生辨认出山峰、山脉等自然景观,同时采用“找出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熟悉这些地理特征。

2. 讲解阶段:讲解山峰的形成原理、对人类的作用,以及山脉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同时让学生了解地理词汇和术语。

3. 实践阶段:让学生到户外场地进行实地考察,拍摄自然景观的照片,并在之后的课堂上分享他们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然景观的重要作用,促进他们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情。

4. 归纳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照片和所绘制的图画,对中间采取的各个方法和措施进行总结和概括,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性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自然景观。

2. 实地考察法:通过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山峰、瀑布等自然景观。

3. 情感教育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所看所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展示评价:要求学生进行相关图画和照片展示,并对其作出评价。

2. 组织评价:教师创设能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3.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分析和评价来认识自己,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范文(通用3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范文(通用3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范文(通用3篇)【篇1】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理解本板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能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3、学生能理解和把握本板快散文写作的特征,能对作品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后两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式:文本研习五、教学过程:《像山那样思考》(一)导入:江南冬景的多副画面和诺日朗不同的风格景象是自然带给人类的美好,慰藉,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在自然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时,我们怎样回报自然呢?2、第一节,从狼嗥写起,特写,怎样理解“不驯服”,“对抗性的悲哀”,“对一切苦难的蔑视”?明确:心灵的震撼,面临灭种的嗥叫,狼与人的行为的对抗,更是作者对于狼群消失的一种思考,一种理解,包含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忧患意识。

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3、第三节,“山对狼有秘密的看法”怎么理解?明确:对山来说,狼正是山的守护者,只有山知道,保持山的自然生态平衡,必须有狼,狼嗥是保持生态平衡的象征。

4、第四到第六节,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狼越少,鹿越多,猎人的天堂→人类猎杀狼群是对自然、人类的灾难。

5、第七到第九节,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明确:狼群减少,鹿群增多而造成草原和高山植被无可挽回的变化。

“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未来”怎样理解?水土流失意味着人类未来的消失。

6、第十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怎么理解?明确:付出生态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

“世界的启示在荒野”,现代的生存现状正为未来的灭绝危机埋下潘多拉的盒子。

《寂寞》(一)导入:总体介绍《瓦尔登湖》《寂寞》,梭罗。

(ppt)(二)1、第一节,作者的心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作家、"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一则随笔,揭示了在人类的愚蠢下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自然破坏和生存危机,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学法指导】本文说理性强,其观点学生仿佛熟悉其实陌生,做到深入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要充分预习、反复诵读,另外,教师宜以思考题作引导。

【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像山那样思考”有怎样的内涵?3、划出不理解的句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嗥叫(háo) 兆头(shào) 迸发(bàng)B.驯服(xún) 蔑视(miè) 挑战(tiǎo)C. 饿殍(fǘ) 蒿艾(hāo) 蠕动(rǘ)D.嬉戏(xī) 疲惫(bèi) 扳机(bān)二、导语:最近30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有一本书是首当其冲的,它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

这个人就是“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的《沙乡年鉴》──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小册子。

这本书的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同学们,读过《像山那样思考》后,觉得在这本书中让你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最忘不了的是什么?就是那只垂死的老狼。

同时,它也是令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幡然醒悟、毕生难忘一只狼。

八年级语文下《像山那样思考》教案5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像山那样思考》教案5长春版

长春版八年级下《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5【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事”与“理”之间的关系2.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加强生态保护意识3.体味本文诗意的语言美及作者美好的精神境界【重点难点】理解把握万物皆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念一.导入新课关于狼的两个成语(生答)和狼有关的成语多是一些贬义词,如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奔豕突(成群坏人乱窜);狼心狗肺;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凄厉)同学们听过狼嚎叫的声音吗?请闭上眼睛设想: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听到风过树林,叶子的沙沙声,突然一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

此时你的感觉如何?(恐怖,惊慌,)狼的这声嗥叫传达了什么讯息,你能否读懂?由此你想到什么?下面我们看作家利奥波德是如何解读的,出示题目《像山那样思考》PPT二.作者简介:(生读)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近代环保之父”,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

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其中他的《沙乡年鉴》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解题题目是一个短语,根据你对文章的预习,请同学们把题目补充完整,(提示:山会思考么?【拟人】它在思考什么?怎样思考的?【语气号召】要谁像山那样思考?)明确:(人类应当)像山那样思考(狼的嗥叫声中隐藏的含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什么还要屈尊向山学习,像山那样思考?山对狼的嗥叫声是怎样思考的?人又是怎样思考的?让我们追寻着狼的嗥叫声,逐步揭开问题的答案。

首先请同学们找一下文中哪个地方有关于狼的嗥叫的特写?(生答:第一段)三.品读赏析1.生齐读段一,划出关键词并思考,体会这一声音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喜怒哀乐?)2.明确:对于这一声嗥叫,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生找关键词,从中体味出这声狼嗥中所饱含的情感。

如“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表现出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利奥波德及他的“土地道德”。

2.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把握文章的主旨,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明确“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

4.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文章的主旨,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明确“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图片,体会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二、作者介绍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长:期从事林学和野生动物管理研究,被称为美国野生动物保护之父。

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l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书中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三、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查找生词。

2.借助工具书,理顺词义。

积累词语:
①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缺。

②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

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③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④饿殍:饿死:的人。

文中指饿死的鹿。

⑤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⑥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3.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四、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3)借助一声狼嗥而引起的反应,将深刻的生态伦理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4-9)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第三部分(10)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应该像山那样思考要有生态意识。

2.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五、课文研读
1.文章开篇就是对狼嗥的特写,此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表现出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它的有哪些事物,它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明确:留意它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
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3.对这些事物来说,狼嗥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战与流血的预言
郊狼--得到残羹剩饭的允诺
牧牛人--银行赤字的坏兆头
猎人--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山--“客观地聆听”
4.这里运用了哪些修饰手法?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排比,增强文章气势。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及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5.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明确:先是随波逐流,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触动。

6.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么?出现了什么情况?
明确:
(1)植被遭到破坏
(2)鹿群因缺少食物而大量饿死
(3)草原近期很难恢复
(4)水土流失严重,甚至们将失去未来
7.“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人类将不再有未来!
8.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明确:
①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②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③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9.为什么说狼的嗥叫只有大山能明白?
明确:由于人类不善于思考,缺少客观的思考。

10.结合全文,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明确:要像山那样思考:客观、长久地、尊重自然法则。

六、拓展
观看视频《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加深体会。

七、作业
1.搜集人类破坏环保的事例,加深感悟,并写一篇“爱生活,爱环保”活动的宣传稿。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
利奥波德
狼嗥--痛苦、反抗
生态恶果--人类将不再有未来

像山那样思考
客观地聆听→尊重自然法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