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运动缺点、启事以及例子

合集下载

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

1、简述“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新数运动起因: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早于美国上天,美国朝野震惊.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以布尔巴基学派为代表的数学家发起“新数学”教育改革,又称为“新数运动”.当时的思潮是,数学教材内容太陈旧,基本上没有反映20世纪的数学成就,一大批新的数学教材在西方各国涌现,用“新数学”代替“旧数学”的改革运动席卷全球.新数运动的指导思想是:1.增加现代数学内容,如集合、逻辑、群、环、域、向量和矩阵、微积分、概率论、二进制数系等等;2.强调公理化方法,提倡“布尔巴基”的结构主义;3.废弃欧几里德几何;4.消减基本运算,用计算器代替基本的运算技能;5.提倡发现教学法,要求学生像数学家发现定理那样去学习数学.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新数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向学生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教学内容过深过难,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同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数学基本功不扎实,而高深的数学知识又难以学懂.(接着,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了“回到基础”)2、如何理解“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

做任何事情,基础总是重要的。

我国的数学教育,一向注重“双基”的教学,即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那么,打好基础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发展和创造。

缺乏基础的创新是空中阁楼,没有创新指导的打基础是傻练。

因此,优质的数学教育,必须是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完美的个性发展。

(基础=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创新=技巧)3、教学设计的三要素。

教案三要素——完成数学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4、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教学模式(一堂公开课)(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合作探究,发现定理;(3)解决问题,应用定理;(4)动手练习,自主探究;(5)梳理知识,形成系统;(6)分层作业,因材施教。

体育课中常见“细节失误”及改进方法——20节公开课观后感

体育课中常见“细节失误”及改进方法——20节公开课观后感

体育课中常见“细节失误”及改进方法——20节公开课观后感作者:杭州市萧山区第九高级中学王国海本人有幸应邀参与我区各个中小学二十节体育优质公开课的评委工作,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公开课的观摩和评课。

大多数教师展现了优秀的教学能力,同时,一部分教师也存在着在细节上处理不当问题。

本人针对体育公开课中的几个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与感悟。

一、课堂语言(1)细节失误1 专业术语—口语化李老师在上课期间对学生说:“第一、二排去那边,第三、四排去这边”;“你,你,你还有你,去拿四个篮球或四个垫子等”;同时课堂中该教师哨子一吹,让学生马上集中,但因指令和手势不清,导致学生不知道哪里是排头哪里是排尾。

2 讲解语言—复杂化这次优质公开课上个别老师讲解动作技术时,语言“平稳”,讲解“啰嗦”。

特别是讲解技术动作的重难点时,无法做到简洁、易懂、准确,节奏感也不强。

讲解时间过长却难达效果。

3 启发语言—简单化这次公开课上,我发现很多老师看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动作,比较着急。

他们在一个个或集体进行辅导的时候,不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直接告诉或示范正确的动作给学生,遗憾的是效果不太好。

(2)改进策略1 专业术语需运用得当指挥口令要规范易懂。

指挥时我们可以说:“全体立—正,第一、二排以组长带头,左转弯,齐步走或跑步走等”;“下面请每队的排头迅速拿一个排球,拿到球后排到队伍中来”。

2 讲解语言需简洁精准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一定可以找到几个关键词,比如排球垫球的“插、夹、抬”。

教师要重点提示且要重音,练习中反复强调。

3 启发语言需善于挖掘我认为很多技术动作完成不但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更需要学生自己的思考和领悟过程。

我们教师可以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比如以排球垫球为例,老师可以这样提问: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垫球时手腕没有往下压,垫球位置不在手腕以上10公分左右处,来球前我们膝关节没有稍蹲……会出现什么问题呢?4 鼓励语言需及时运用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去激励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生在练习中。

最新高考语文常考应用文体写作--启事(含完整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常考应用文体写作--启事(含完整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常考应用文体写作--启事(含完整解析)典例1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

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

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

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

望大家配合。

【参考答案】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

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庄重场合,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

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

所以做本体是注意启事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

典例2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

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参考答案】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④“征询”改为“征集”;⑤“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

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重大事件需要共同见证,“参加者”可以参加活动,但在此出现不够妥帖;业界内幕需要知情,“打探”的是小道消息,在此出现不能体现业界内幕的公正、公开性;社会热点需要关注,“关爱”的应该是社会的群体;“征询”是征求询问的含义,此处表达含义是对新闻线索的征集,不是对问题的意见询问;“等着”过于口语化,在启事初稿的片段中应该使用双音节词“期待”。

体育运动给我的启示

体育运动给我的启示

体育运动给我的启示第一篇:体育运动给我的启示体育运动给我的启示我是一位阳光女孩子,女同学们都很崇拜我,因为我是一名三级运动员,在江阴市田径运动会上多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都亲切地称我为“体育小能手”。

其实,我成为三级运动员的道路是曲折坎坷,一路上洒下了我的汗水与泪水,留下了我奋斗的足迹,因为心中有了一个坚持与执着的目标,所以任何困难都难不到我。

那是三年级时,我被选拔进了学校田径队,从此,无论酷暑严寒,田径场上总能看到我训练的身影。

烈日炎炎下的训练,最多的一次绕跑道18圈,那是足足4千米的距离呀,汗水顺着额头一个劲地落下时,心中的委屈也是一个接着一个,抱怨教练的无情训练,抱怨天气的炎热,抱怨自己为什么要做田径运动员……第二篇:给我的启示一句话给我的启示“只要坚持着,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都可以战胜它。

”这句教导,我一直都记在心间。

有一次,我去游泳池学憋气,可是不过十秒就冒出水面,“哎,怎么就憋不过这十秒呢?这时我想起了那句教导,不停地坚持着,反复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我学会了憋气,后来,我跟着姐姐学习游泳的姿势等……”还有一次,我滑滑板,因为是新手,所以反复地摔了一跤又一跤,这时我想起了那句话,心想: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我一定会成功的。

经过反复的练习,坚持,我学会了滑滑板……还有一次,我想在网上发表一篇好文章,可是不会打字,怎么办呢?我看着键盘上的ABCDEFG……键,想器了姐姐打字的样子,想:拼音我总回吧!我小心翼翼地按着ABCDEFG……键,终于把文章发表上去了,还有很多人查看呢!我学会了打字后,不断练习,手都酸了,还是坚持着,我感觉受不了了的时候,就会想坚持就是胜利!后来我发表了许多作文.还有一次,我咳嗽得厉害,还是坚持着去上课。

心想:反正熬过这4节课就放学了,我不可以落掉课呀!于是,我坚持着上完了4节课,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嘛……是啊,只要我们坚持着,什么困难都可以战胜它的。

“只要坚持着,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都可以战胜它。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反思第【1】篇〗上周一有幸参加了校内市优质课大赛的选拔,每个参赛老师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

我讲授的课是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应对策略问题》,本节课以《田忌赛马》的故事为例,让学生在故事和游戏中探索应对策略这一数学问题。

下面是我的教学反思:本节课开始我就以学生最喜欢的扑克牌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学生不断的失败中,告诉学生老师一直赢是有策略的,由此激发学生想要继续学习的兴趣。

接下来,我充分利用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田忌赛马”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事发生的全过程,缩小了故事与学生之间的时空差距,提高了学生对研究主题的兴趣。

对策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建够新的知识体系。

在解决问题时我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多个方案,从中找出最优解决方法。

课堂上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和理解统筹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优化的意识。

练习题”拍球比赛”在内容的设计上也安排了一定的层次,有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

如何让第二队同学获胜,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能解决的策略很多,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成功感。

但是本节课仍需改进,如果再如通过说一说,田忌这种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就会更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以“赛”统领全篇,培养学生思维。

为了指导学生学会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课堂上,我没有让学生按自然段的顺序逐段学习课文,而是紧扣题眼“赛”,从整篇课文入手,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田忌是怎样赛马的,结果怎样,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弄清楚“马的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田忌为什么能取胜。

“新数运动”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wps

“新数运动”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wps

“新数运动”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一、“新数运动”产生的背景、原因、经过及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美国就开始了和苏联的“冷战”政策。

从军事、科技到意识形态都成了“冷战”的核心,而教育作为科技和人才的根本,不可避免的也卷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

在冷战初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主要的一个领域就是科技领域。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遗传工程等先进技术相继出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二战中原子弹、雷达、导弹等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使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同国力强弱的密切关系。

科学技术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科学教育和课程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

1957 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极大地震惊了美国,被称为美国科学技术史上的“珍珠港事件”。

可以说这是引起“新数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美国为了挽回颜面,在同年的12月4日,用海军的“先锋”火箭也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但遗憾的是,火箭仅上升两秒就爆炸了。

经历了这次的“卫星”冲击后,美国科学界原先的科技领先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美国人民在对科学界精英的不满的同时,也深刻反思着“卫星”事件的根源。

美国社会普遍认为教育是科学技术的基础,科学技术的落后在相当大的原因上是教育的落后。

而教育中数学知识更是和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卫星”事件的根本原因正是美国的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落后于苏联,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数学教育内容陈旧、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教育方法不当,与现代化极不相称等。

于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起来。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

同年美国成立“学校数学研究小组”,简称SMSG,其主要成员是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教授。

该小组筹集大量款项,大力推进数学教育并编纂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全套教材,开展广泛实验。

1959年9月,美国有35位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集会于科德角的伍兹霍尔,研究中小学数理学科的课程改革问题,讨论怎样可以改进中小学的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问题。

“新数”运动失败原因分析及反思

“新数”运动失败原因分析及反思

“新数”运动失败原因分析及反思本文通过回顾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新数”运动,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数”运动的失败原因,并针对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进行反思,据此也提出一些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标签:新数运动;数学课程;教育改革;数学教育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新数”运动的导火索是1957年11月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美国人因此意识到在空间技术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

它的改革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空前浩大的运动,但这场运动最后却宣告失败。

但“新数”运动不仅对后续的数学教育现代化改革有着深远影响,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一、“新数”运动简介50年代初,“新数”运动就已作为美国战后数学教育计划之一开始了。

当时,数学教育专家感到,传统的数学课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传统数学课程过分强调运算的技巧,而缺乏对数学理解,学生们只会死记公式、模仿例题,忽视了数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这样的数学课程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另外,20世纪以来数学高速发展,新领域不断开拓,数学基础与数学哲学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数学应用日益广泛,这些都客观上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提出改革的要求。

1973年,美国的数学教育家M·克莱因发表了一本轰动一时的小册子,名叫《为什么琼尼不会加法》,在书中收集了许多具体事例来抨击“新数”运动。

它的发表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新数”运动终于走向失败。

二、失败原因结合“新数”运动的历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失败原因:(一)数学课程内容“新数”运动的失败在于它是用结构主义这样的高观点为指导进行数学教育改革,用这样的观点来讲述线性代数和抽象代数概念,必然会导致编制的中学教材难度太大,不符合中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而很难被学生们吸收和消化。

如果说某个题材真的能在低年级教,也不能说这个题材就应该教。

数学有自己的一个体系,虽然它没有明确地界分开来,但至少不能忽略了先后次序。

最新1和0的启示(1)教学讲义ppt

最新1和0的启示(1)教学讲义ppt
28
自用部分和专有权
“最后粉刷表层说”认为:专有部分的范围包 括至墙壁、天花板、地板等境界部分表层最 后粉刷的部分。 该说的优点:弥补了空间说和壁心说的不足, 使区分所有人一方面得在自己专有部分上自 由装演,另一方面把境界壁最后粉刷以内的 部分视为共有部分,有利于整栋建筑物的管 理与维护。 该说的缺点:忽视当前区分所有建筑物系以 壁心为界线之交易习惯。
A、共同共有:需要共同关系,且处分时 要经过其他共有人同意;
B、按份共有:处分时其他共有人享优先
购买权。
20
区分所有概述
2、区分所有的基本含义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在德国法上称为“住
宅所有权”,法国法中称为“住宅分层所有 权”, 瑞士法上称为“楼层所有权”,英美 法中称为“公寓所有权”。日本和我国台湾称 为“区分所有权”,我国大陆学者一般采纳了 “建筑物区分所有”概念。
25
自用部分和专有权
1、区分所有的客体——自用部分 应当具备2个条件: a、构造上的独立性; b、利用上的独立性。
对于自用部分的范围,有空间说、 最后粉刷表层说、壁心说、壁心和最 后粉刷表层混和说等。
26
自用部分和专有权
空间说:多数学者所持观点。认为专有权是指区分 所有人对专属自己的,由建筑材料构成的,在构造上和 使用上具有独立性的封闭建筑空间所享有的所有权。如 德国法学家贝尔曼认为,专有权是在“供居住或供其他 用途(尤其供营业或办公)之建筑空间上所设立的专有 所有权。专有部分的范围包括墙壁、地板和天花板所围 成的空间部分。该说的优点在于符合专有权客体的实际 状况,缺点在于把墙壁、地板、天花板等境界部视为共 有部分,则区分所有权人欲粉刷墙壁或在墙壁上钉图钉, 在地板上铺地砖,均应经其他所有人之同意,始得为之。 使区分所有人生活感到不便,其与社会实情不相符。

分辨新事物的利弊作文

分辨新事物的利弊作文

分辨新事物的利弊作文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

就像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玩意儿——线上健身课程。

那段时间,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几乎没什么运动量,肚子上的赘肉是越来越多,身体也感觉越来越虚。

有一天照镜子,我自己都被那圆滚滚的肚子给吓了一跳,“哎呀,这可不行!”我心里暗暗想着,必须得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状况。

就在我寻思着怎么开始锻炼的时候,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关于线上健身课程的广告。

广告里那些健身达人们通过线上课程,一个个都练出了完美的身材,看起来健康又有活力。

我当时就心动了,心想:“这说不定就是我需要的呢!”没怎么犹豫,我就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线上健身课程。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新鲜极了。

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教练那充满活力的身影,还有详细的动作示范和讲解。

课程安排得也挺合理,有有氧运动,像跳绳、开合跳之类的;也有力量训练,举举哑铃什么的。

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

因为是线上课程,教练没办法实时纠正我的动作。

有好几次,我做深蹲的时候姿势都不对,自己还不知道。

结果呢,不仅没达到锻炼效果,还把膝盖给弄疼了。

“哎哟,这可咋办呀?”我心里那个愁啊。

而且,线上课程全靠自己的自觉性。

有时候工作累了一天,回到家根本就不想动,只想瘫在沙发上。

这时候,没有教练在旁边督促,很容易就偷懒了。

有那么几回,我就给自己找借口:“今天太累了,明天再练吧。

”结果明日复明日,一周下来,缺了好几节课。

但是呢,咱也不能光说不好的。

线上健身课程也有它的好处。

比如说,时间特别灵活。

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选择上课的时间,不用像去健身房那样,还得卡着点儿。

再就是,课程种类丰富得很。

什么瑜伽、普拉提、有氧搏击,想练啥都有。

还有啊,线上健身课程里有个社区,大家可以在里面交流心得,互相鼓励。

有时候看到别人那么努力,自己也会被感染,咬咬牙坚持下去。

记得有一次,我在社区里发了个自己锻炼的小视频,好多人给我点赞加油,那感觉,真的特别暖心,让我又有了动力。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中学数学教学概论主要知识点1、数学教学的本质:①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②学生的主体地位③教师的主导作用2、数学教学的本质观: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数学操作活动要体现本质③高屋建瓴地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3、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要求及表述要求分为4个层次:(1)了解(同义词:知道、认识、辨认):能回忆出知识的言语信息;能辨认出知识的常见例证;会举例说明知识的相关属性;(2)理解:能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能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能区别知识的例证和反例;(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直接把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4)综合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一)“数学现实”原则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

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

(二)“数学化”原则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数学化来进行。

数学化是指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

数学化有两种形式。

(三)“再创造”原则弗赖登塔尔说的“再创造”,其核心是数学过程再现。

学生“再创造”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也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5、提高解题能力的几条教学措施(结合实例)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2)强调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解题方法;3)强调“多元联系表示”的思想运用;4)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5)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构造题目;6)强调解题后的反思。

6、概念教学设计一般环节(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形成(3)、概念的明确(4)、用符号表示概念(5)、概念的巩固和应用概念教学应注意哪些:1、加强对数学概念的解剖分析2、利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垂直概念、直角三角形概念)3、注意概念的对比和直观化(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4、注意概念体系的建构(如,四边形和特殊四边形的相关概念)5、注意概念产生的背景(不仅知道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要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7、什么是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培养目标,来制订具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过程。

“新数”运动失败原因论文

“新数”运动失败原因论文

“新数”运动失败原因论文摘要:任何一场改革的进程必然是艰难,一时的顺利不代表整体的成功,暂时的曲折也不能否认其积极意义就擅自放弃。

在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下,改革是必然的,科学、稳定地实行才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这样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新数”运动的导火索是1957年11月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美国人因此意识到在空间技术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

它的改革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空前浩大的运动,但这场运动最后却宣告失败。

但“新数”运动不仅对后续的数学教育现代化改革有着深远影响,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一、“新数”运动简介50年代初,“新数”运动就已作为美国战后数学教育计划之一开始了。

当时,数学教育专家感到,传统的数学课程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传统数学课程过分强调运算的技巧,而缺乏对数学理解,学生们只会死记公式、模仿例题,忽视了数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这样的数学课程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

另外,20世纪以来数学高速发展,新领域不断开拓,数学基础与数学哲学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数学应用日益广泛,这些都客观上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提出改革的要求。

1973年,美国的数学教育家M·克莱因发表了一本轰动一时的小册子,名叫《为什么琼尼不会加法》,在书中收集了许多具体事例来抨击“新数”运动。

它的发表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新数”运动终于走向失败。

二、失败原因结合“新数”运动的历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失败原因:(一)数学课程内容“新数”运动的失败在于它是用结构主义这样的高观点为指导进行数学教育改革,用这样的观点来讲述线性代数和抽象代数概念,必然会导致编制的中学教材难度太大,不符合中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而很难被学生们吸收和消化。

如果说某个题材真的能在低年级教,也不能说这个题材就应该教。

数学有自己的一个体系,虽然它没有明确地界分开来,但至少不能忽略了先后次序。

“新数”运动风靡全球

“新数”运动风靡全球

“新数”运动风靡全球如果说本世纪初培利、克莱因所倡导的数学教育改革还只是波及到少数国家的局部现象的话,那么本世纪50年代末期兴起的“新数”(NewMath)的确是一场真正的风靡全球的运动。

一门学科的改革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行动,这在人类的文化史上可谓是空前的。

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送入地球轨道,这件事引起了美国朝野的极度震惊。

因为美国向来自诩为世界的头号科技大国,如今却突然发现自己的科技水平落在原来认为比自己差的国家之后。

于是美国政府立即进行反省,认为毛病主要出在作为一切科技的基础和工具的数学上面,人们纷纷要求加强并改革中学的数理教育,指出中学里学的数学基本上都是三百年前的东西,必须用“新数"来代替这些过时了的“旧数”,全国电台、电视台、报纸都大力鼓吹这一观点,出版商更不甘落后,霎时间,旧数几乎成为保守、落伍的象征物。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成立了规模宏大的“学校数学研究小组(SMSG)”,着手编写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统一的现代数学》。

美国国家科学院召集35位高层科学家在科德角的伍兹霍尔举行会议,由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担任主席,这次会议分成五个组:第一组讨论“课程设计的程序”;第二组讨论“教学的辅助工具”;第三组讨论“学习的动机”;第四组讨论“直觉在学习和思维中的作用”;第五组讨论“学习中的认识过程”,全面地研究了中小学数理学科的改革工作,这次会议的精神成了新数运动的指导思想。

由于当时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心理状态,即认为科技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准,而数学教育与科技的关系又这样密切,所以美国的行动也立即得到欧洲和其他不少地区的响应。

195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OECD)成立了“科技人才组织(OSTP)”,编写出《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大纲》。

1960年,日本数学教育会(JSME)召开全国数学教育研究大会,提出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集合15篇)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集合15篇)

大班数学活动反思大班数学活动反思(集合15篇)大班数学活动反思1目标:1、快速找出同种蔬菜的不同特征,尝试运用该特征自编加减法式题。

2、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10以内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准备:萝卜10根(白萝卜1根、胡萝卜9根),茄子10根(2根粗茄子,8根细茄子),黄瓜10根(表皮光滑的短黄瓜3根,表皮有刺的长黄瓜7根),番茄10个(大番茄4个,圣女果6个),辣椒10个(黄、绿灯笼辣椒各5个);5个分类筐,记录纸,记号笔,计时器,青菜奖励。

1、蔬菜分类导语:我这有一些蔬菜,请你们把它送回家。

(分类框放在地上,蔬菜放两边的矮桌子上)2、观察不同特征,用不同的数字表示。

提问:你们把那么多的蔬菜分成了几家?哪几家?(开始认读竖形表上的字,翻出数字)萝卜有几个?茄子有几个?小结:原来按照蔬菜种类的不同分成了萝卜、茄子、黄瓜、番茄和辣椒5种,每种蔬菜的总数都是10个。

提问:再来看看每种蔬菜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任意挑选一种蔬菜进行表述)(C:我发现XX不一样。

T:怎么不一样?C:有的大,有的小)小结:原来XX的大小/颜色/粗细/长短/表皮不一样。

小结:同样数量的蔬菜能根据颜色、大小、粗细、长短这些不同的特征来分家,用不同的数字表示。

同样是10的蔬菜能分成两个不同的数字,10可以分成?和?,一起来说说看。

编题1、示范编题导语:今天我们就用每一组的3个数字来做编题游戏。

先用萝卜家族的三个数字1,9,10来编道题,谁来试试看?提问:他编的你们看得懂吗?什么意思?小结:原来3个数字可以编出4道不同的算式题。

2、结伴分组编算式题。

活动反思:让幼儿的学习回归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想努力做到的。

我认为在一定的情境下,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能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0篇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0篇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0篇《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1《数一数》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安排以活动为主,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

对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万以内的数”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少数学生可能已经能够读写万以内的数,甚至可能有个别学生还会读更大的数。

教学中,我从百以内数的读法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基础,重组学习材料,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并让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分享学习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感受。

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

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

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课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大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知识的认识。

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并认识到随着数的增大,相应的计数单位也要增大。

在遇到更大的数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大的计数单位来数。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2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节课上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了解校园”这一主题情境,让丰富有趣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探究发现新知,提供广阔的天地。

2、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生活实例,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午观察、猜测、动手操作、推理与交流。

北师大版第三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第三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第三册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第三册《一分钟能干什么》教学反思存在的不足:1、上课比较粗糙。

课已经上完了,但学生的1分钟还在老师的计时表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1分钟,还没有内化。

2、课堂语言的描述不够精练,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3、在制作课件上能力不够,需要加强技术上的学习。

第三册《动物聚会》教学反思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上完了这节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遗憾之处:1、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

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如果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让其接受挑战;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那就更好了。

2、如果这节课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课堂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些小调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或画一幅数学画。

再与其他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将更深刻些。

3、学生做完巩固新知的“连一连”后,对照讲授新课中的“一共有几个桃子”和“一共有几个松果”进行订正。

这样使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同一个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不同。

《可爱的小青蛙》的教学反思1.从生活引入,密切联系实际。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留意身边的事,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你能解决吗?你怎样列式?”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每个人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新数运动

新数运动

二、对“新数运动”失败的反思 新数运动”
“新数运动” 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改革自身存在缺陷 的原因,也有来自改革或者教育之外的社会原因,但改革自身的原
因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 以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不是科学和合理的。 一方面,实质上是一种排斥大众教育的精英教育,只有少数学生和教师 能适应,否定了大多数学生。 另一方面,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智力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遗传的 作用,后天的综合因素对智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儿童的生活的 周围环境达到正常水平(这里的正常水平是指符合绝大多数儿童所生活的环 境,而不像狼孩那样的生活环境),后天的包括社会、家庭、教育在内的综 合因素的促进作用是很小的。但实际情况是,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处于 正常生活环境中的。也就是说,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是起作用的,但这种 作用实际上是很有限的。
“新数运动” 对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新数运动” 新数运动
一、“新数运动”的简介 新数运动”
社会背景 处于“冷战”时期,从军事、科技到意识形态都成了“冷战”的核心, 而教 育作为科技和人才的根本,不可避免的也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科技教育和 课程改革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原因 内部原因:教育质量下降,人们对现有的教育存在不满情绪 导火线:1957 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经过 1959年9月,美国有35位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集会于科德角的伍兹 霍尔,研究中小学数理学科的课程改革问题,讨论怎样可以改进中小学的数 学与自然科学教育问题。布鲁纳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后,作为会议主席的布 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一书。这次会议的精神对于“新数运动”的兴起和 发 展起了指导作用。这次运动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回应。 结果 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在20世纪70年代又喊出了“回到基础去”的口号。

浅议新数运动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浅议新数运动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浅议新数运动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制约数学教育的主要因素,因此数学教育改革必须符合时代特征。

新数运动正是在国际竞争特别是军备竞赛的社会背景下发起的一场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运动。

为了适应当前国际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培养高素质人材的需要,我国数学教育正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因此,对新数运动进行回顾、反思,无疑对促进我国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有着积极意义。

本文着重从宏观上进行分析。

一、新数运动倡导数学教育现代化众所周知,新数运动是六十年代发起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新数运动对传统数学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的数学已经全部作了重新考虑,‘结构’(主要是代数结构)成了中学课程的基础,许多国家里,几何作为独立的实体趋向于从课程中消失。

虽然作为补偿,增加了图像和图像表示的应用。

特别地,坐标几何倾向于下放小学。

”因此,新数运动所倡导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数学内容的现代化,其前提是“要像20世纪的数学家所理解的那样,去逐步向学生揭示数学结构,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领会、应用和爱好数学。

”但倡导者们的美好愿望因新数运动的受挫而破灭了。

二、从新数运动看数学教育的现代化1.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新数运动之所以受挫,就是因为过多地注重了数学内容的现代化,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其他方面。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同时它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一更大的系统。

因此,在研究该系统时,既要从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考虑诸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又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系统中,研究它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1)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综合考虑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简言之就是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

其中,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

数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习方法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数学评价的现代化等要素均为该系统的子系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舆论界对于“新数”运动期间所提倡的新教法的研究、课本的生动设计,以及为提高学生兴趣而采取的种种措施一致地加以推崇,但是“新数”本身所暴露的缺点却招来了公众的猛烈抨击。

首先,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通过发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家发现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目的)其次是“新数”过分强调结构化和严谨性,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削弱,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了“新数”内容,因而认为推行“新数”的结果使得数学教育质量降低;(教学方法)(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三,“新数”过多地将大学数学移植到中学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合理的范围,而在实际教学中不过关,没有揭示数学本质,产生许多形式主义的现象。

(教育内容)以下是对“新数运动”失败的简单分析:(一)数学教学目的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我们也许可以把追求优异成绩作为教育的一般目标;..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

因数学教育尤其强调的是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一方面,这种以智力发展为最终的目标的数学教育,实质上可以说是一种排斥大众教育的精英教育,只有少数的学生和教师才能够适应。

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但仅有智力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还包括身心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且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不科学的。

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智力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遗传的作用,后天的综合因素对智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儿童的生活的周围环境达到正常水平后(这里的正常水平是指符合绝大多数儿童所生活的环境),后天的包括社会、家庭、教育在内的综合因素的促进作用是很小的。

也就是说,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是起作用的,但这种作用实际上是很有限的。

但实际情况是,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处于正常生活环境中的,所以,把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设为促进学生的智力的最大发展,这显然不是科学和合理的。

(二)数学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中的知识都可以引出结构。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经典的迁移问题的中心,与其说是单纯的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

按照结构主义理论,数学教学的内容就应该是数学的基本结构,即构成数学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结构的设想是正确的,因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后,对该学科自然就有了大概的了解。

但过分强调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使知识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忽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并且“新数运动”把集合论、微积分、概率论和统计等知识下放到初中数学课本中,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高估了教师现实的教学水平。

(三)数学教学内容新数运动中指出“必须用‘新数’代替这些过时的‘旧数’”观点,如对于新增的集合论内容,学生成天画“Venn图”而不知道这些图有什么实际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对数学本质的揭示,而揭示知识的数学本质,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另一方面,“新数”过多地将大学数学移植到中学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合理的范围,这样在实际教学里就产生许多形式主义的现象。

M.克莱因在《庄尼为什么不会加?——评“新数”的失败》一书中就说过一讽刺“新数”的笑话:老师问:“玛丽,2加3等于什么?”玛丽答:“2加3等于5.”老师说:“不对!庄尼,你说吧!”庄尼答:“2加3等于3加2.”老师说:“对了!为什么是这样呢?”众生齐答:“因为整数的加法服从交换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新数运动时期的数学课堂,缺少对数学本质的揭示,学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人们过分强调数学教育现代化,一味地追求公理化,导致产生一系列的形式主义现象,最后导致新数运动受挫。

基于“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以下是由此得到的启发:(一)数学教学目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程上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数学课程应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同时基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三大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等能力。

(二)数学教学方法严谨性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及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学生学习数学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

故对于认知结构处在直观经验思维层面上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初中生以及思维抽象性和概括性都有明显发展的高中生,数学教学应该遵循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质上就是数学教学要兼顾严谨性与量力性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对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要提出恰当而又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数学教学内容数学具有逐级抽象的特点,而学习数学则应该牢牢抓住数学的本质。

故数学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离出数学问题,并逐层“剥离”出数学问题背后的本质,培养学生抓住数学实质的能力。

以下以小学一年级“1- 5的认识”教学为例中小学数学 2018年5月上旬(小学) “数的认识”教学起点和侧重点的分析与实施建议——以“1- 5的认识”教学为例从高研班学员与外国学者的争论说起京苏粤浙第二期小学卓越教师高端研修班(广东段)学习期间,我们有幸与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代数系主任群论学者A-Ballester Bolinches教授(下文简称教投)进行了一次交流。

在读及中国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时,广东儿位学员与数授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教授认为,中国很多老师在教学“2”的时候,太快、太急。

建议课堂教学时,要先借助大最的实物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再逐步抽象出数字符号。

教授的意见与我因新课改所倡导的“慢教育”“从直观到抽象”等观点一致,得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学员的认同。

然而广东学员紧接其后的段发言,却让我不得不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重新审视。

他们说,早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小朋友们就已经开始接触20以内的数,到了一年级,孩子们已经对“2”有了足够的感知。

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要正视这样的事实,不应切从零开始。

那么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数的感知到底到什么程度?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到底是怎样认识数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如果不进行客观、深入的调在,就难以精准把握我们的教学:学生已经懂了些什么,可以不讲?哪些知识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应该花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者力突破?学习完回到单位,我立即开展了几次针对性调查。

调查资料的回顾与整理调查对象:某县部分幼儿园的大班小朋友(前后共调查了288人)调查内容:1.数数。

(重点了解20以内数数情况)2.写数。

(重点了解10以内的写数情况)3.口算。

(12道题目均选自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总复习,重点了解大班小朋友计算达到什么水平)4.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以“5”和“0”为例)调查结果:关于数数,在随机抽样的288名小朋友中,有286人能正确熟练地数出20个数,其中281人能数出100个数。

关于写数,288名小朋友,287人能正确写出10以内的数,277人能正确写出50以内的数。

关于口算,288名小朋友,全对或只错一道的有209人,错两道或三道的有67人,这两个数据合起来一共276人。

对于举例说说数字5表示什么意思,285名小朋友能说出数的基数意义,一半以上的小朋友了解数的序数意义。

另外,我还走访了46位幼儿园老师。

在和她们交谈中,我获得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幼儿园虽然没有学科课程标准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学科教学目标。

目标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

幼儿园小班: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的总数。

幼儿园中班:认识10以内的数字,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基数意义)。

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了解数的序数意义。

幼儿园大班。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10.培养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机。

可谓“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

”幼儿园小朋友对于数的掌握程度竟然到了“了解序数意义和基数意义,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基于现状的思考和分析常常听到小学老师批评幼儿园老师拔高教学要求,使得幼儿园教学“小学化”。

对此,一位大班老师的话让我记忆深刻。

她说,关于数的教学,幼儿园到底应该教到哪儿,不应该是哪个人的主观臆断,幼儿园老师说了不算,小学老师说了也不算,所谓的“专家”说了也不算。

鞋穿在脚上舒服不舒服,穿鞋的人自己知道。

数的教学在幼儿园阶段到底应该教到哪儿,决定权在学生,只要小朋友需要并能够接受,我们就不应该回避。

“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换个角度,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小学教学忽视学生的起点,要求过低,‘幼儿化’”。

事实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身体发育明显提前,数数、简单的计算对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来说,并不太难,作为小学老师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贵幼儿园提前教学,而应正视事实、积极应对。

我们小学老师应当思考的是,幼几园小朋友都已经会数数、写数和计算了,小学阶段再次认识数时,在目标定位和实际教学方面,应该与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何才能将简单的数的认识教得有厚度、有奠基意义呢?以“1一5的认识”为例,我请教了很多幼儿园和小学特级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我发现关于这个教学内容,小学与幼儿园至少存在两点不同之处: 首先,在幼儿园小朋友眼中,所有的数都是具体的,如两位教师,两张贺卡,两束....幼儿园小朋友所理解的数是与具体物体结合在一起的直观影像。

这是小学阶段继续认识数的基础和起点。

因此,小学生是从具体的两位教师两张贺卡两東花等具体的数出发,通过比较归纳,逐步抽象出与它们一一对应的,没有大小、轻重颜色的两个“点”,而进步抽象成特殊符号“2”。

因此,小学阶段的认数,不应停留在具体的、与实物“拥绑在一起”的数,而应该逐步由“半抽象”向“抽象”过度。

其次,在幼儿园,虽然小朋友也学习了写数,但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写”数,而是“画”数,数字在幼儿园小朋友眼中,是一个个半抽象、半直观的图案“1”像铅笔,会写字:“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到了一年级,小朋友眼中的数字则是“饱含历史文化和创造历程的、具有丰富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