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历史教案 4-2 冷战的开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2.创设问题情境,如冷战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冷战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模拟美苏两国领导人的外交谈判、我国外交官的外交活动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冷战政策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如美苏矛盾的根源、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等。
3.教师强调冷战政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冷战政策影响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进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教师根据作业批改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图片展示等方式,再现了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冷战时期的氛围,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冷战政策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这些问题既有深度又具有启发性,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冷战政策产生的背景,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美苏矛盾的激化等。
2.掌握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组织的成立等。
3.知道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如两大阵营的形成、局部热战的爆发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冷战对我国的影响,如我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的变化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教案:42《冷战的开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教案:42《冷战的开始》

《冷战的开始》 本课是在讲述第1课雅尔塔体系下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进一步讲授美苏之间对峙的主要方式及其具体措施问题,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冷战政策及苏联相应的对抗。

此外,本课还就双方对峙的重点和前沿──欧洲的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所体现的激烈冷战的状况作为典型例证予以展现。

【知识与能力目标】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柏林危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冷战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峙并存。

【教学重点】冷战双方的措施【教学难点】冷战的原因和评价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基础知识学习:一、盟友关系的破裂二、冷战之门的开启三、苏联的相关举措四、第一次柏林危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盟友关系的破裂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失去战时同盟基础,苏联和西方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剧。

(2)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政治野心膨胀。

(3)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

2.表现(1)美国制定“遏制战略”。

(2)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1.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冷战相关表现三、苏联的相关举措1.政治上成立情报局。

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苏联也通过它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2.经济上成立经互会。

经互会的成立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3.军事上成立华约组织。

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随着华约组织的成立,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军事集团。

四、第一次柏林危机1.背景: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教案:4.2《冷战的开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教案:4.2《冷战的开始》

《冷战的开始》 本课是在讲述第1课雅尔塔体系下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进一步讲授美苏之间对峙的主要方式及其具体措施问题,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冷战政策及苏联相应的对抗。

此外,本课还就双方对峙的重点和前沿──欧洲的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所体现的激烈冷战的状况作为典型例证予以展现。

【知识与能力目标】 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柏林危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冷战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峙并存。

【教学重点】冷战双方的措施【教学难点】冷战的原因和评价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基础知识学习:一、盟友关系的破裂二、冷战之门的开启三、苏联的相关举措四、第一次柏林危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盟友关系的破裂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失去战时同盟基础,苏联和西方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剧。

(2)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政治野心膨胀。

(3)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

2.表现(1)美国制定“遏制战略”。

(2)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1.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冷战相关表现三、苏联的相关举措1.政治上成立情报局。

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苏联也通过它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2.经济上成立经互会。

经互会的成立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3.军事上成立华约组织。

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随着华约组织的成立,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军事集团。

四、第一次柏林危机1.背景: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人教版选修3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共13张)

人教版选修3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共13张)
大批3、军破识人形裂复态员的等立表各即现个造:领成域大规模苏失联业阻的碍威了胁美,国正的像称杜霸鲁门
所的“斯过承…特…程认,从。的①一美波,战幅国罗1后横9五的4美贯5角海—国欧大的1对洲9楼什4外大6原切年政陆计青美策的划到国:铁2亚经遏幕年得历制已内里着苏经仅亚“联降让海武、落2边0装称下0的万力霸来的人量世。里退解界在雅伍体这,” 但条由线于后一②面场1,9争4坐6取年落士,着兵丘中返吉欧回尔和家发东园表欧的“古运铁国动幕的,演都使说城得”。退,华伍揭沙人开、数柏一 下林子、达布1了拉20冷格0万战、之的维巨序也。幕纳美、国布当达权佩人斯物、惊贝恐尔地格看莱到德如、果布不加能 维勒持斯充特分和就索业非,亚就—可—能所再有来这一些次名19城29及-其19居33民年无的一大不危处机,
生活方英式国中请选求择美一国种承。担”对美希国腊外、交土政耳策其的的首援要助目 标是“必须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
2装)的内少容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行的征服活动”。
他(杜鲁门)最后强调:“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 都在实期质待:美宣国告的了支美持国,在以全维世护界他范们围的扩自张由的,政伟策大
的责任已经降临到美国头上。……我相信,这是
那在将苏威联胁的到高事压个控资制本下主。义”制—度—的冷安全战。的那宣么言对书于美国来
说,出路即是向全世界扩张—市—场丘。吉所尔以《向和世平界砥扩柱张》就成 为美国维持其经济,从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需要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
1、政治: 杜鲁门主义
1“)在目背前景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
3美)国影外响交: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
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
安全有关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教案

第2课冷战的开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对德国的分区占领;柏林危机的概况;德国的分裂。

2、理解: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措施;柏林危机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产物。

3、运用:通过“冷战”的讲述,使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分析国际关系问题,进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比较:美国对苏联采取除战争以外的冷战政策,而苏联也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从事形成两大对立的北约与华约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一战前出现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的异同。

2、问题探究:通过对冷战的讲述,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从中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3、论从史出: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实质,从而认识到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与较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苏战时同盟不复存在,代之以对抗和争夺。

2、冷战是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和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

难点: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下图是1946年3月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是的情景。

1946年3月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

”——丘吉尔《和平砥柱》这一演说为美国冷战发出了信号。

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2 冷战的开始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2 冷战的开始 Word版含答案

学案2冷战的开始[课标要求]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一、冷战的原因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苏联和西方盟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盟友关系破裂。

2.战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政治野心急剧膨胀,制定了针对苏联的“遏制战略”。

3.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深化探究]材料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敦的演说思考(1)简要指出材料中“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并说明其社会性质。

(2)丘吉尔在材料中演说的目的是什么?(3)说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美国冷战政策形成的关系。

答案(1)国家和地区:苏联和东欧各国。

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国家。

(2)目的是号召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3)“铁幕演说”拉开了东西方冷战的序幕。

[重点精讲]二战结束后冷战成为美苏对抗主要形式的原因。

二战后,美苏采取冷战而非战争的对抗形式,其原因可从美苏双方的根本利益、社会舆论、军事对比三个方面分析:[历史比较]“遏制”理论和“铁幕”演说的异同(1)“遏制”理论和“铁幕”演说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对立;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描绘成极权统治和对外扩张的邪恶势力;主张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

(2)两者除具有上述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外,“遏制”战略只是杜鲁门政府推行“冷战”政策的理论,并未公开,而“铁幕”演说说出了美国政府想说却又不便公开说的话,使“冷战”政策公开化。

二、美苏的冷战对抗1.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1)杜鲁门主义①提出:杜鲁门总统要求国会授权美国政府向希腊、土耳其提供援助。

②影响:宣告了美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也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①背景:二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困难,工人运动高涨。

②提出:1947年6月,马歇尔发表演说,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③影响:解救了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美国也借此控制了西欧。

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案:第4单元-第2课 冷战的开始 Word版含解析

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学案:第4单元-第2课 冷战的开始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2《冷战的开始》精品教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4-2 冷战的开始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程标准:美苏的冷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对德国的分区占领;柏林危机的概况;德国的分裂。

2、理解: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措施;柏林危机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产物。

3、运用:通过“冷战”的讲述,使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分析国际关系问题,进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比较:美国对苏联采取除战争以外的冷战政策,而苏联也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从事形成两大对立的北约与华约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一战前出现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的异同。

2、问题探究:通过对冷战的讲述,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从中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3、论从史出: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实质,从而认识到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与较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苏战时同盟不复存在,代之以对抗和争夺。

2、冷战是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和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

难点: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是在讲述第1课雅尔塔体系下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进一步讲授美苏之间对峙的主要方式及其具体措施问题,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冷战政策及苏联相应的对抗。

此外,本课还就双方对峙的重点和前沿──欧洲的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所体现的激烈冷战的状况作为典型例证予以展现。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先在多媒体打出下面两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一: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2课冷战的开始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2课冷战的开始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美国的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对抗措施。

2.理解:冷战的含义;冷战的影响。

3.运用: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分析二战后国际关系问题。

4.论从史出:通过史料,分析冷战产生的原因、表现,从而认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与较量。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形成对抗与冷战局面。

2.冷战是造成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冷战产生的原因及美苏两国的对策。

(二)难点:冷战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一遍。

2.要求学生分析回答导学案[小组探究1]的问题:(1)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

原因是: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②美国企图称霸世界,苏联针锋相对。

【教学过程与环节】(一)盟友关系的破裂:1.表现:(1)美国制定“遏制战略”(2)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2.冷战爆发的原因:(1)美苏之间的对峙为什么会选择冷战的方式?(要求学生分析回答导学案[小组探究2]) “战”?(遏制苏联)必要性: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②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可能性:①西欧普遍衰落,期望美国担当起抵制苏联,保护自由国家的重任②美国空前强大,企图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的方式?(非战争手段)①世界人民在战后的和平思潮、反战思想。

②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两败俱伤)(要求学生阅读教材92页“资料回放”,思考回答)冷战(COLD WAR):是指二战后(1947---1991)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1. 冷战政策的提出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小组探究3]填表:美国的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对抗措施要求学生对导学案[小组探究4]进行讨论,了解美苏的冷战政策及其背景、内容、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2《冷战的开始》教学设计(共1课时)
4.教师总结:“冷战时期的历史对我们今天的世界仍有很大的启示,我们要珍惜和平、追求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战略意图及政策调整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战政策、美苏对抗、冷战影响等关键知识点。
2.强调冷战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我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和立场。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客观评价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理解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对抗和竞争,认识到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5.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和平、关注人类命运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国际政治、美苏争霸等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冷战这一历史时期的认识仍需深化。学生对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关系、冷战政策及其影响等方面知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此外,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入思考。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4.史料阅读,提高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精编学案 》 四单元第2课 冷战的开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精编学案 》 四单元第2课  冷战的开始

第2课冷战的开始【教学方案设计】【情境导入】。

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可能不为我们熟知,但提到“冷战”一词,恐怕就不会陌生,“冷战”一词最早是由他提出的。

1946年1月,斯沃普为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起草的演说稿中写道,美国处于“冷战方酣之中”。

1947年4月,巴鲁克发表了这篇演说,“冷战”一词开始流行。

9月,美国著名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发表了以《冷战》为题的论著。

“冷战”的基本手段和方式有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渗透手段。

【教材处理】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冷战的开始:盟友关系的破裂、冷战之门的开启、苏联的对抗措施、第一次柏林危机1、关于“盟友关系的破裂”一目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冷战的背景、揭开序幕的标志和形式。

然后让学生阅读P91【资料回放】理解盟国内部矛盾激化的事实。

2、关于“冷战之门的开启”一目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美国“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明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冷战开始的标志;而马歇尔计划既要看到其直接目的,又要理解其实质含义;北约则是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另外要充分利用P92、P93【资料回放】和P93【漫画】理解冷战政策的内容。

3、关于“苏联的对抗措施”一目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三方面找到相关措施即可。

进而明确,随着华约的成立,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4、关于“第一次柏林危机”一目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同时,了解两大阵营的对抗在亚洲的延续。

最后结合教材最后一个自然段分析冷战的影响。

同时,组织学生阅读P95【学思之窗】,分组讨论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知能创新导学】【典型例题研究】【例1】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

然而美国选择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

他所指的是A 、遏制理论的提出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北约集团的建立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解题分析】本题以美国学者的一种观点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四单元第2课 冷战的开始 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四单元第2课 冷战的开始 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第2课冷战的开始【课标要求】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2、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三维目标】【重点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

难点: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

【教学建议】1、本课重点介绍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冷战的表现,学习时注意从深层上寻找形成原因和实质。

2、通过回顾十月革命胜利后西方国家对苏俄的进攻和封锁、绥靖政策等史实,理解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的必然性。

3、注意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对比冷战双方全面对抗的史实,认识这种对抗给国际关系带来的严重危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阅读课本引言,回答探究的主要问题:1、美苏冷战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2、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讲授新课】一、“冷战”政策的提出(一)原因1、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对立2、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二)提出1、1946年,凯南八千字电报2、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第一枪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二、美苏展开冷战(一)美国“冷战”政策1、“冷战”的含义: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冷战”政策的表现(1)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出台①背景:英国无力承担对土耳其、希腊的援助,希望美国接管。

②内容:③影响:美国发动冷战的标志。

【探究学习】阅读并回答:材料一:“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材料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三:“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学案设计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学案设计

第2课冷战的开始(新课)(2)影响:三、对冷战的认识:【课内精讲精练案】【学习过程】探究问题: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图一杜鲁门主义出台图二马歇尔计划请回答:(1)杜鲁门主义是针对什么提出的?图一反映出美国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美国为什么敢提出如此设想?(2)马歇尔计划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3)图二中美国“善意”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拓展阅读】1.二战后,美苏之间采取冷战而非直接战争对抗形式的原因。

(1)根本利益:直接诉诸战争并不符合当时双方的根本利益;(2)社会舆论:刚刚饱受世界大战之苦的各国民众普遍反对战争;(3)军事对比: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双方将会两败俱伤。

2.为什么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作为冷战开始的标志?(1)它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公然把干涉他国内政作为既定方针,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

(2)它公开把昔日的盟友苏联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并采取非战争的方式进行遏制,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

【知识点拨】1.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为美国在政治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组织,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的发展,是美国实现以西欧为中心的全球战略的关键性一步。

通过北约,美国合法的将自己的军队派驻西欧各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建立起一道遏制苏联的屏障。

(人民版)【知识小结】【当堂检测案】1.下图是一副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

它讽刺了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B.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C.二战后初期,美国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D.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冷战对世界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美苏加紧争夺世界霸权 B.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二战结束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冷战发展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北约华约意识形态的差异冷战的开始参考答案【学习过程】问题探究: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1)“希土危机”。

历史选修ⅲ人教新课标4.2冷战的开始课件.

历史选修ⅲ人教新课标4.2冷战的开始课件.

(2)随着美苏冷战的逐渐激化,美、英与苏联 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发展,引发了战后 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德国 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 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强权政治的结果,造 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和世界的动荡不安。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一、二战后冷战成为美苏对抗主要形式的原因 二战后,美苏采取冷战而非战争的对抗形式, 其原因可从美苏双方的根本利益、社会舆论、 军事对比三个方面分析:
(3)冷战造成了国际的紧张局势和世界的动荡 不安。
【特别提醒】 冷战对峙,使世界经济被人 为地按照社会制度的差异分割成几个封闭的 经济体系,阻碍了全球范围的互通互利,世 界性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
归纳综合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后,苏联和西方 盟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美国的经济和军 事实力与其政治野心急剧膨胀。美苏之间的 冷战表现在经济、军事、响 (1)柏林危机加快了德国的分裂,1949年9月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定都波恩; 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朝鲜战争 (2)在亚洲,1950年爆发了________ ,两大阵 营的对抗扩及东方。
3.对冷战形成的认识 (1)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美国推行霸权政 强权政治 策和________ 的结果。 (2)冷战的局面不断升级,导致形成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不过,双方在争夺 欧洲 的重点地区____并没有兵戎相见,但在世界 其他地区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二、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 “杜鲁门主义” 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扶植德意志民 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主共和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两极对峙格局 正式形成 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互相攻击 美国

人教版历史选修3冷战的开始word学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3冷战的开始word学案

4-2 冷战的开始导学案编写人:庞小兰张书林徐明菊审核人:领导签字:【利用说明】1.课前:利用约15分钟通读讲义,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内容,将预习中的疑问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学科小组长负责检查初改,并于当天晚上收齐上交给科任教师。

2.课上:5分钟组内检查基础知识经历,10分钟小组踊跃合作、讨论交流,10分钟展现小组功效,15分钟组际交流点评,5分钟小结分层达到目标状况及完成当堂练习。

3.课后:整理导学案,练习限时完成,当天收交。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遏制战略、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打算、北约、华约、经互会、柏林危机、德国割裂。

2.进程与方式:自主、合作、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冷战是造成国际局势和要挟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课前预习】读教材第一目,完成1.明白得并标注:什么是冷战?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依托美国反共反苏,揭开了冷战的序幕读教材第二、三目,完成2. 明白得并标注:冷战之门由谁开启?其标志是什么?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3.写出并识记: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还击方法读教材第四目,完成4.归纳:德国割裂的背景。

5.如何评判冷战局面。

我的疑问:【课内探讨】合作探讨一:分析美苏同盟关系破裂走向冷战对抗的缘故?既然美苏对峙选择了冷战,什么缘故还会在亚洲地域显现“热战”?这是不是与冷战对峙相矛盾?合作探讨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合作总结起来讲,咱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方法。

它坚信,若是苏维埃政权要取得巩固,那么,弄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请说出理由。

最后,那个政治力量在它作出大体反映时似乎是不去考虑真实情形的。

对它来讲,关于人类社会的大量客观事实,并非像对咱们那样,是常经常使用来查验和修改人们观点的尺度,而是从一只摸彩的布袋中武断地、有偏向地抽出个别事实以支持既定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4-2 冷战的开始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程标准:美苏的冷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对德国的分区占领;柏林危机的概况;德国的分裂。

2、理解: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措施;柏林危机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产物。

3、运用:通过“冷战”的讲述,使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分析国际关系问题,进而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综合比较:美国对苏联采取除战争以外的冷战政策,而苏联也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从事形成两大对立的北约与华约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一战前出现的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集团的异同。

2、问题探究:通过对冷战的讲述,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从中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3、论从史出: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实质,从而认识到美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与较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苏战时同盟不复存在,代之以对抗和争夺。

2、冷战是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和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苏联相应的反击措施。

难点:对战后美苏之间冷战的对峙状态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是在讲述第1课雅尔塔体系下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进一步讲授美苏之间对峙的主要方式及其具体措施问题,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冷战政策及苏联相应的对抗。

此外,本课还就双方对峙的重点和前沿──欧洲的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所体现的激烈冷战的状况作为典型例证予以展现。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先在多媒体打出下面两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一: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材料二: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

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

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知止。

……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师:上述材料中,两大阵营首脑的确都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而曾经在战火中并肩战斗、共御强敌的盟友在和平来临时却分道扬镳、反目成仇。

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话中可以看到,不乏对抗、争夺和浓重的火药味。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分析一下,美苏之间可能的矛盾是什么?生: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师:除了社会制度,也就是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之外,我们是否还能从两位领导人的语言中感受其他的含义?生: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受到苏联的挑战或威胁。

师:斯大林的观点是社会制度应随其军队的推进而推进;杜鲁门的观点是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看起来是社会制度的冲突,但背后恐怕还隐藏着国家利益的冲突吧。

既然冲突,就必然产生对抗。

那么,美苏双方会以怎样的方式对抗呢?这就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冷战。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盟友关系的破裂:1、原因:①意识形态的对立;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对于盟国分道扬镳的原因,主要在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对立。

美国把称霸世界道路上的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认为“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最初对共产主义的概念认为是一种国际阴谋,像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触角则伸到世界最远的各个角落。

”于是,战时的盟国变成了敌国,“遏制”苏联成为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键,而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即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

他在1946年2月给国务院发回的一封长达8 000字电报的相关内容,强烈而明确地提出苏联对资本主义有一种传统和本能的不安全感;两种意识形态的水火不容,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而不是伙伴。

一年后,凯南又以署名“X”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完善了他的“遏制”理论。

由此,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已在积极的酝酿中。

2、表现:①美国制定“遏制战略”:【备课资料】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贯穿冷战始终的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

旨在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通过维持全球战略均势,阻止苏联继续扩张,分化社会主义阵营,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改变苏联的国际关系理念,最终实现冷战的结束。

在不同的阶段中,遏制战略的特点也不同。

无论遏制战略在不同阶段侧重点如何变化,避免与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全面战争这一原则,是决不动摇的。

在此基础上,遏制战略还有防御性的一面,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是加强美国自身和盟友的实力和安全联盟,另一方面则是对发生的事态做出反应,如“灵活反应”、“报复”等,而非主动挑起事端。

在遏制战略中,美国先是实行“要点防御”,其理论依据是,世界上有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四大工业中心,这四大中心如果落入敌手,将改变全球均势。

所以美国的任务是防守西欧日本,而其他地区,倘若落到共产党手中,是令人遗憾的,但由于不是工业中心,对增加苏联的战争潜力没有太大的作用。

其后,又采取了“周线防御”,即认为所有来自共产主义的威胁都是严重的,必须阻止共产主义在任何地区的扩张。

在遏制战略的实施中,美国认为,过度扩张会导致苏联难以承受其代价,最终发生内部的变化。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利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反对苏联的控制,让社会主义阵营分裂。

【资料回放】在那里(指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

我们惟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乔治·凯南1946年2月22日致美国国务院电文乔治·凯南对“1945年12月斯大林建议西方三国派遣一个代表团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向当地政府就如何扩大内阁,邀请民主人士入阁一事提供意见”的初步评价为:“是以民主程序的无花果叶,遮掩斯大林独裁统治的赤裸丑态。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②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冷战的序幕(宣言书)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

又称铁幕演说。

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

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他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

”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

当时,东欧属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势力范围,而西欧则属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

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象希特勒及其同伴。

(参考教材的“资料回放”)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1、冷战的概念:二战后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个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乃至于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全面对峙和竞争状态。

它既不是战争,又不是和平,因此叫做冷战。

诸如经济上的封锁与制裁,政治上的孤立、不承认政策与粗暴干涉对手的内政,甚至进行颠覆活动,煽动战争等;军备竞赛激烈,企图谋求胜于对手的优势,在对手的周边地区驻军,围堵对手,甚至进行原子战讹诈和军事威胁。

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冷战政策的方式是:封锁与遏制,这是冷战政策的的根本方式,也就是说:不与敌对国家进行经济、外交、军事合作,不助长敌对联盟的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封锁敌对(主要是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的敌对)联盟的可能变得强大的渠道。

2、冷战的表现:(1)政治——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2月):宣告美国在全世界范围的扩张,也是美国开始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二战结束后,局部冲突和内战不断。

土耳其和希腊就是美苏在战后争夺的两个目标。

1946年,苏联和土耳其发生了有关领土和控制海峡的纠纷。

与此同时,希腊则是内战正酣,1947年初,希腊共产党已控制了大片山区和农村。

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保护”的英国此时已是今非昔比,自顾不暇了。

1947年2月21日,英国照会美国国务院,声称由于国内经济困难,3月31日之后,英国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其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希望美国继续给予援助。

1947年3月12日下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讲话。

他宣称,今天世界面临的严重局势关系到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

他在这篇总统咨文中讲到了“希腊、土耳其危机”和美国的“伟大责任”,反复强调“美国必须提供援助”、美国“是有能力提供这种援助的惟一国家”。

杜鲁门大谈援助希腊、土耳其的“广泛意义”,影射攻击苏联和各国共产党人试图通过“直接或间接侵犯”,把“极权政体”强加给各国人民。

他要求国会授权政府在1948年6月30日前,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选派文职和军事人员监督美援使用情况,训练希腊、土耳其两国的有关人员。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变,从此,美国走出孤立主义,以世界宪兵的身份出现在世界上。

借用杜鲁门自己的话来说,“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他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

杜鲁门在其总统咨文中尽管没有点苏联的名,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他声称的使全世界陷入“灾难”的祸首无疑是苏联。

(2)经济——提出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①原因:西欧出现严重经济困难;一些西欧国家的共产党权力及声望的增长。

二战结束六年后,大半个欧洲依然难以从数百万人的死伤中平复。

欧洲大陆上的许多著名城市,例如华沙和柏林,已成为一片废墟。

而其它城市,如伦敦与鹿特丹,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到1947年这些地区的经济依然不见起色。

持续几年的寒冬又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到1947年,欧洲经济依然徘徊在战前水平以下,并几乎看不到增长的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