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ppt课件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 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 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 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情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 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 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 “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 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 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 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 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 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 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
“沙鸥”在茫茫天地间飞来飞去,栖止无定,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一生坎坷、漂泊无依、前途渺茫的沉痛、悲愤之情。
01
02
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02
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到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通过想像,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你能补充出来吗?
01
02
01
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长恨歌、春江花月夜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自然形象
月夜
月夜在诗歌中常常作为背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 环境氛围。月夜的静谧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形成对 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花
花在诗歌中常常作为杨玉环的象征,表现她的美 丽和短暂的生命。花的凋谢也暗示了杨玉环的悲 惨命运。
建筑形象
华清池
华清池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见证地,也是诗歌中重要的建筑形象。它代表着奢华和享乐, 同时也与杨玉环的命运紧密相连。
寓情于景
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月 光营造出清冷、寂静的氛围,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寓情于景的诗歌往往不直接点明情感,而是让读者通过感受景 物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杜牧的《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 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通过描绘秦淮河的夜景,表达出诗人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目录
• 引言 • 《长恨歌》的形象分析 • 《春江花月夜》的形象分析 • 古代诗歌中形象的共性 • 古代诗歌中形象的个性 • 结论
01
引言
古代诗歌鉴赏的意义
01 传承文化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02 提高审美
鉴赏古代诗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培养 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激发创造力
古代诗歌的鉴赏可以激发现代人的 创造力,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灵感, 为现代文学艺术创作提供养分。
形象在古代诗歌中的重要地位
01
02
03
塑造意境
形象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元 素,感。
表达情感
形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有 效手段,通过具体的形象, 诗人能够传达出深刻而富 有感染力的情感。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的形象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
三、诗歌常见意象及分类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词《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 老边州。”
(2)长城。“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景物形象(包含意象、意境)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 达主观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 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 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
人物形象的分类
2.诗人自身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 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诗人自身形象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 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塑造的是一个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的诗人自身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饮酒》中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的诗人自身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 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诗人自身形象。 •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 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语言、形象)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尾联由“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透露出茫然、低沉、伤感的情绪。本联因与试题无关,不再作分析。
四、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命题者就诗的第二联出了两道题。这一联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下临大江,昼夜奔腾,涛声入耳,触发了诗人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帆影落到了樽前,可谓妙趣横生。在这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二字,景与情一下就脱开了眼前的实际,空间、时间大大拓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崔巍险峻,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样,诗人的见闻感受便突出了望海楼的高大久远。可见第(2)题的答案是:空间、时间;第(3)题的答案是B。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诗词鉴赏之形象
题点1 人物形象 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 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 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自我外的其他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 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就是诗人自己的 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 和想象到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目要比较苦笋和魏征的相似点,是用人物形象比较事物形象,体察诗
人的“志”与“物”的结合点。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抓住事 诗歌首联写见到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直
物特点 接描写苦笋:“骈头脱襁白玉婴”“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挖掘事 物内涵
诗人将“苦笋”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 俱来的,进而联想到魏征。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 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相似。
析作用 意象
分析意象的方法
意象的“象”大多是名词。 找意象 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换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可转换
为“细柳”“红花”。 动词 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蕴性上去体味。
抓内涵 形容词
把握其外在特征,如声、色、形、味等,注意意象的时令 色彩。
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 及独有情味。
析作用 意象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创设情境,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表情达意,感发兴寄。 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 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 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即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 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 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 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指导-形象
示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重庆卷)
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问题: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 的意象。诗人张弼渡江之时,想到自己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 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 落),故而“吟对沙鸥一怆神”。一“怆”字写出了张弼无限的 客愁。 参考答案:张弼用沙鸥的到处飞翔来衬托自己的孤单漂泊。
示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四川卷)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问题: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南渡之后,国破家亡,诗人陈与义过 着颠沛流离的客居生活。这年二月,冰雪初融,溪水新绿,诗 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在平淡闲适的生活中想起 了窘困多病的友人而轻舟访友。诗歌通过纶巾鹤氅的外貌、睡、 忆、寻的动作和早春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情趣高雅, 珍视友情,风流飘逸的诗人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情感指向
1.杨柳:“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2.落叶:失意、悲叹。 3.梅花:傲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 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4.莲:与“恋”谐音双关,爱恋思念高洁之士。 5.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7.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8.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 清高。 9.梅子:常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古代诗歌专题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事物形象)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
▪ 【明确】
▪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 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 (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 烘托了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 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 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
05 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1.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 石头形象。
2.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 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 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 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步骤1) ②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 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 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 (步骤2) ③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步骤3)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 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 的品格、精神)
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 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 如故。
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例 证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 无晴却有晴”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 沧海”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王维《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教你分析] (1)意象→汉江 (2)抓词语→“万里”“九龙盘”“横溃”“飞迅湍” (3)描画面→汉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 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 涌,迅疾奔流。 (4)品意境→气势浩大,宏伟壮阔。 点作用→三四句用江水泛滥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 下盛世蓄势。
【答题步骤】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宋 耿 中① 湋②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余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 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这首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证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李白《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导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古代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独特的意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学会利用这些要素鉴赏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达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能够从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①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次课上学过的内容,与古代诗歌有关的内容,并请同学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上一节课内容。
②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将听一首名叫《七步诗》的古代诗歌,回答一些问题,了解其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2. 学习过程① 听课: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时着重注意理解每句话,思考每个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老师要停顿一些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
② 看文:让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鼓励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一些关键词,并思考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③ 分组探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比较每个人所划的关键词。
并请他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强烈的意象表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哪些情感元素?并请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从多个层次进行论述,通过各自的观点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微点突破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类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因此必然带有诗
鉴赏抒情 人的个体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
人物 主人公的形象 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
形象
诗人自己。
鉴赏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诗中所塑 鉴赏诗歌所刻
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 画的人物形象
苦、反对征伐的诗人形象。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儿女情长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
1.常见题型 (1)(2018·江苏高考)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 如此表现的原因。 (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3)这首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诗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某一句(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忧民
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物形象
示例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寄情山水、归
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 隐田园的隐者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多种景 景物
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 形象
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李贺的《马诗》,描绘了一匹威武 事物
第二部分 专题10 古代诗歌鉴赏 第4讲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2.分析意象作用的两步骤和五角度
步骤
内容角度
步骤一
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的特点。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
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步 骤 二
分析 作用, 点出 效果。
第1轮淡·语雅文幽远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典例2 (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栏 目 导 航
题型一 题型二
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 鉴赏意境画面
题型三 鉴赏人物形象
题型四 鉴赏事物形象
随堂巩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一 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
题型解读
设问方式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 1.分析意象含义
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 (1) 概 括 某 几 种 意 象 的 共 同 内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二 鉴赏意境画面
题型解读
设问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1、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独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独。
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孤独寂寞之感得以安慰。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案: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着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