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5.《最后的时刻》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 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 第二课时

《最后的时刻》第二课时教案备课时间:课题最后的时刻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感受江姐从容镇定、机敏老练、生活严谨、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找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言: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的时刻》。

2、板书课题,并齐读:5、最后的时刻二.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1、在课文中画出描写江姐神情、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江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整理着装的句子。

3、想一想这段话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4、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江姐整理着装的动词来。

5、把动词放入课文中,认真读一读,从中看到一位什么样的江姐?三、重点品读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三、领悟写法:1.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2.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3.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环节时间3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情、行动、语言,去了解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四、拓展延伸收集“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名人名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玉林市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

玉林市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详细解读)教材简析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机敏老练、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从容镇定、机敏老练、生活严谨、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的时刻》.(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你能告诉老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1、处理文件。

2、整理着装。

3、深情告别。

三、学习第一件事-—处理文件过渡:江姐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巧妙地处理了党的文件.1、朗读课文1、2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江姐处理文件时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2、生交流.3、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

4、生交流说出江姐的从容镇定、机敏老练.5、带着体会朗读,读中指导。

6、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四、学习第二件事——整理着装过渡: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认真地整理着自己的着装.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整理着装的句子。

2、指名读画出的句子.(第5自然段)3、想一想这段话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4、生回答,并读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5、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江姐整理着装的动词来.6、把动词放入课文中,认真读一读,从中看到一位什么样的江姐?7、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说出江姐的生活严谨、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品质,同时带着感悟去读这段话。

8、学贵质疑,请你认真品味这段话,看你还有什么疑问?(此时的江姐面临的是刑场,而这里为什么说“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9、让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5.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分析,还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课文中所传达的人生观念。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领悟课文的真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思考课文中所传达的人生观念,以及如何将这些观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在下一节课的开始,我会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作业成果,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学习。通过作业小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作为一次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的教学实践,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情景创设的生动性: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及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我成功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感人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问题导向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课文,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结束后,我会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进步。
(四)总结归纳
1.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我还会设计一份课堂评价表,让学生对我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评价,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5最后的时刻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是一篇记叙文。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革命烈士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梳妆打扮,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像赴隆重的典礼似的迎接最后的战斗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习本文,要深切体会“最后的时刻”的含义。

设计理念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注重细节描写。

教学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体会课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

通过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感悟江姐面对牺牲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神情、行动、语言的语句或段落,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革命者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3.认识“滓、纲”2个生字,会写“渣、滓、拟、纲”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革命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2.学习课文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认识江姐1.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激情导入。

本单元以“高山仰止”为主题,编排了《最后的时刻》和《颁奖词三则》两篇主体课文,目的是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英雄人物事迹,感受他们崇?2.借助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革命烈士江姐。

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江姐。

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江姐:江竹筠,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至1948年,在重庆做地下党工作。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作者:关艳梅唐卓梅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3年第02期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的时刻》。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小说《红岩》的节选,课文生动地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杰出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情分析:由于故事所处年代距离学生们较远,学生们对解放战争知道的甚少或者是一无所知,老一辈革命家所表现的崇高品质学生不一定理解,所以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对解放战争有初步了解,并在心中树立起革命英雄及共产党人的丰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的品质,学习江姐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之情;学习作者以悲壮的色调,来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视剧《江姐》片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曾热播过一部电视剧《江姐》,你们看过吗?(大屏幕出示江姐视死如归的镜头)剧中的哪一个镜头打动了你的心?(学生各抒己见)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近《江姐》。

(板书:《最后的时刻》。

)过渡: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那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最后的时刻》。

二、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并概括出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

2.学生汇报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

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第一篇: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朗读法。

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汇报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革命者的敬仰,再板书“最后的时刻”。

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 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

5.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三、积累内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迁移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4.实践活动: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37关注[2012.6]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的时刻》。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小说《红岩》的节选,塑造了一个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情分析:故事发生的年代离同学们较远,老一辈革命家所表现的崇高的品质学生不一定理解。

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一下解放战争,树立共产党人的丰碑,是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心理、表情的句子,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红岩片段。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曾热播过一部电视剧《江姐》,你们看过吗?(大屏幕出示江姐视死如归的镜头)剧中的哪一个镜头打动了你的心?(学生各抒己见)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进《江姐》,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最后的时刻》。

2.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概括出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

(2)学生汇报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

结合学生汇报大屏幕出示:处理文件,整理着装,深情告别。

过渡:对于每一个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因为生命对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远不可能重来。

所以提起死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总会充满了恐惧、悲伤,也会有对生命的留恋和不舍。

那么江姐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害怕了吗?是呀,甚至没有让我们感到她有一点的悲伤。

这与我们面对死亡是完全不一样的。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之中,看看江姐的哪些表现与我们是不一样的?3.深入理解(1)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把江姐处理文件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最新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后的时刻》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最新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后的时刻》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5《最后的时刻》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感受江姐热爱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感受江姐热爱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件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1.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2.学生提前借助词典查找生词意思,理解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课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他的一句名言曾激励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课文《最后的时刻》。

二、新授(一)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草拟:起草;初步设计。

2.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

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3.随即:随后就;立刻。

4.预感:事先的感觉。

5.隆重:盛大庄重。

6.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7.催促:催。

8.急促:快而短促。

9.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10.洋溢:充分流露。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1)处理文件(2)整理着装(3)深情告别2.想一想,江姐是怎样处理文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1)这是对江姐神态的描写:从“不慌不忙”“像平常一样”体会江姐的镇定和从容。

听到务喊她的名字,她从多年的革命工作经验和对敌人凶残本性的了解,已经判断出自己牺牲的时刻到了,但是她却依然“不慌不忙”,表现出了江姐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   第一课时

《最后的时刻》第一课时教案备课时间:课题最后的时刻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和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够总结人物的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言: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那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呢?2、板书课题,并齐读:5、最后的时刻3、介绍人物: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曾用名江志炜,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4、了解作品:《红岩》是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

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

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此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滓”等5个会认的字,结合图片介绍并联系上下文了解“渣滓洞”等词语的意思。

2、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找到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做的事情,体会江姐热爱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和革命者的光辉形象。

3、抓住文中描写江姐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去了解人物内心,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江姐语言的句子,体会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

4、把对江姐的崇敬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用朗读表现江姐面对牺牲的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1、同学们好,这节课孟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完成。

知道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是谁吗?(江姐)2、关于江姐,你了解多少?(生自由)3、(出示图,简介)这就是江姐,在被捕之后,国民党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然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在狱中依然与敌人斗志斗勇。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姐——最后的时刻(板书)(齐读)4、“最后的时刻”指什么?谁?结合课题你一定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二、初读1、看了大家预习的很充分,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草拟提纲玫瑰手铐渣滓洞2、出示关于渣滓洞的图片,相关介绍:渣滓洞集中营,就是关押江姐的地方,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是沟,地理位置非常隐蔽,这里有着令人闻风丧胆的刑讯室,充满了各种各样残忍的刑具,渣滓洞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就是江姐在渣滓洞中度过的——最后的时刻(指板书)3、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都做了些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然后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江姐是个怎样的人?三、汇报(一)处理文件1、找生汇报语句“一听见喊她的名字……梳着她的黑发”2、你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镇定)(板书)从哪看出来的?(神态)(不慌不忙)3、真的是如特务所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吗?(不是)到底是要干什么呢?(赴刑场)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依然——不慌不忙4、这是对江姐什么的描写?(神态)这样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姐的——镇定5、还有哪个词看出了什么?(动作,反衬)(塞、跳、拿起、梳)为什么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是第一次与特务斗智斗勇吗?无数次的交锋让江姐很快做出了判断,表现出了江姐遇事时的——)(机敏)(板书)6、可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最先想到的是做什么?(处理文件)(板书)7、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依然想着要保守好党的机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指板书:镇定机敏)——的江姐。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杨爱华
【期刊名称】《黑河教育》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

教材分析:《最后的时刻》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是以“高山仰止”为主题的,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英雄们的高大形象。

《最后的时刻》生动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悲壮的色调、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前面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已初步具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总页数】1页(P62)
【作者】杨爱华
【作者单位】黑河市第五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2.《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3.《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4.《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5.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杨
靖宇将军的最后时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范文三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范文三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朗读法。

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汇报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革命者的敬仰,再板书“最后的时刻”。

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

5.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启发是什么?三、积累内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迁移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4.实践活动: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

5.课下阅读《红岩》这本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2.能够自主阅读并掌握故事情节
3.能够体会挚爱亲人离去时的心情
4.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2.掌握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
1.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挚爱亲人离去时的心情
四、教学方法
1.问答解析法
2.合作学习法
3.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
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介绍故事的背景和大意,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阅读理解
以小组阅读配合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内心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3.个人阅读
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情感和文学特点。

4.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验,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句子结构、语言风格、形象描写等角度进行分析。

5.艺术欣赏
启发学生探究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欣赏文本中的情感、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艺术表现。

六、教学评估
1.群体量化评价:让学生根据其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再由组长代表小组互相评价。

2.整体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
1.需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需要优化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和合作精神。

3.需要通过更具体的范文、形象描写等手段,来启发学生探究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六年级下语文说课稿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六年级下语文说课稿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李白的英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生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分享的方式,互相学习和帮助。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然后,我会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李白的事迹,理解他的革命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课文,对于这类题材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可能对于李白这个人物的事迹和他的革命精神理解不够深入,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细节描述和情感表达可能存在理解障碍。此外,他们可能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不常见的表达方式不够熟悉,这也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在课堂上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播放与李白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李白的事迹,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李白的认识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宁河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简要参考)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

宁河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简要参考)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的时刻教学设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简要参考)教材分析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情分析当代的孩子对革命时期的故事了解很少,革命家所表现的崇高的品质他们不一定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学生汇报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革命者的敬仰,再板书“最后的时刻”。

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四、启发学生思考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3、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5、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第二课时一、积累内化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二、课堂迁移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六年级下《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仇福星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从容镇定、机敏老练、生活严谨、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这句话是一位穿着蓝色旗袍的女人说的。

她是谁呢?为什么会这么说?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最后的时刻》。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去认识、了解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江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猜想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

带疑阅读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以小标题的形式标注在书中合适的位置。

师:谁来说一说,你在课前猜想课题是什么含义?读完文章后想法改变了么?(学生读课文,汇报学习结果。

)师:通过同学们的对文中信息的整理,我们知道了“最后的时刻”的含义。

最后的时刻就是写江姐_【牺牲前的时刻】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划分段落第1部分(第1自然段):敌人去狱中提押江姐。

第2部分(第2—6自然段):写江姐就义之前在狱中处理的事情。

第3部分(第17自然段):写江姐和遇难战友在赴刑场的路上。

(三)、品读课文,走近江姐(一)、学习第一件事——处理文件。

江姐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巧妙地处理了党的文件。

1、指名读课文1、2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江姐处理文件时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2、请同学们同桌间互读画出的句子。

3、谁能读读你画出的句子,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几句话。

4、谁能试着用平缓沉着的语气读一读这几句话。

(二)整理着装师: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认真地整理着自己的着装,3、4、5自然段中的一些语句写得特别好,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大形象,下面请同学们尝试着借助老师给你的提纲自主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5.《最后的时刻》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5.《最后的时刻》教案

5 最后的时刻教材说明〔解题〕“最后的时刻”有多重含义,本义指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本文使用曲笔的方法,用“最后的时刻”代替“临死前”或“牺牲前”的说法,体现作者对江姐的敬重和爱戴。

本文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1961年出版。

小说以人民解放战争向全国大进军为背景,着重描写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并同重庆城内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以及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相呼应。

小说展现出敌人垂死前的极端凶残和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斗争的革命者大智大勇、威武不屈、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高尚品德与革命精神,塑造了在特殊条件下坚持斗争的英雄群体。

小说以磅礴的气势,悲壮的色彩,朴素真挚而又不乏哲理和诗情的语言,特别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激励和教育着广大读者,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誉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的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

罗广斌,1924年生,四川成都人。

1948年加入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

1948年9月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

1949年大屠杀前,策反看守杨钦典,和难友集体越狱成功。

解放后,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

1967年“文革”中,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年生,江苏武进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

1948年被捕,囚于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

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结构分析〕本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本文共17个自然段,依场所变换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敌人去狱中提押江姐。

第二部分(第2~16自然段),写江姐在狱中处理就义前的事情。

依次写了江姐巧妙处理党的文件,认真整理自己的着装,与战友深情地话别三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最后的时刻教材说明〔解题〕“最后的时刻”有多重含义,本义指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本文使用曲笔的方法,用“最后的时刻”代替“临死前”或“牺牲前”的说法,体现作者对江姐的敬重和爱戴。

本文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1961年出版。

小说以人民解放战争向全国大进军为背景,着重描写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并同重庆城内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以及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相呼应。

小说展现出敌人垂死前的极端凶残和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斗争的革命者大智大勇、威武不屈、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高尚品德与革命精神,塑造了在特殊条件下坚持斗争的英雄群体。

小说以磅礴的气势,悲壮的色彩,朴素真挚而又不乏哲理和诗情的语言,特别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激励和教育着广大读者,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誉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的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

罗广斌,1924年生,四川成都人。

1948年加入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

1948年9月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

1949年大屠杀前,策反看守杨钦典,和难友集体越狱成功。

解放后,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

1967年“文革”中,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年生,江苏武进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

1948年被捕,囚于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

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结构分析〕本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本文共17个自然段,依场所变换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敌人去狱中提押江姐。

第二部分(第2~16自然段),写江姐在狱中处理就义前的事情。

依次写了江姐巧妙处理党的文件,认真整理自己的着装,与战友深情地话别三件事。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写江姐和其他遇难战友在赴刑场的路上。

〔语意理解〕“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一句话极生动细腻地写出作为革命者的江姐那种职业的机敏、准确的判断与超常的沉稳。

她“一听见”特务喊她的名字,马上敏捷地判断出自己牺牲的时刻到了。

这是因为,她在参加革命时就已经有了牺牲的心理准备;还因为,长期的革命斗争,使她对敌人的凶残本性有深刻的了解,知道残杀革命者是敌人的“天职”。

面对牺牲时刻的到来,她没有畏惧与悲戚,首先想到的是保守党的秘密,决不能让革命受些许的损失。

她把文件“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多么机敏!接着写她认真地梳头,表现她大难临头却心静如止水的沉稳,这才是成熟的革命者!本句用对比法写江姐的动作,“一听见”、“跳下”,言其快;“不慌不忙”、“像平常”,言其慢。

从正反两方面表现江姐在死亡面前的神态。

快,早有预料,预料之中;慢,遇事不惊,笑对死亡。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从这一段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中,我们能体悟到江姐的内心世界。

她会这样想:死不足惜,为革命事业献身是神圣的,在看到胜利曙光时牺牲是快慰的;敌人酷刑拷打奈何不了我,只好杀害我,这是我斗争的胜利,所以,我走向刑场就是走上宣告敌人失败的庆典;所以,死,也要死得光明磊落,死得堂堂正正,死得神采飞扬,死得顶天立地,对得起革命者的称号。

于是她有了上述一连串的动作。

这些细节,不仅说明她有爱清洁的习惯,也映照出她高洁的人格,使江姐这个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两句话简直就是就义前的精彩演讲。

“要勇敢一些”,省略了主语“共产党员”或“革命者”。

“勇敢”,在这里是不怕牺牲的意思。

江姐先说“勇敢一些”,因为这是她最急于要说的话,是她这个小演讲的中心观点。

第2句话是对前句的具体说明和论证。

“脸不变色”,恐惧时脸会变白;“不变色”,就是保持正常的心态,不恐惧。

“心不跳”,紧张害怕,心跳就会加速;不紧张害怕,心跳就会正常。

这样说,更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临危不惧的品格。

江姐说这一番话是在自我激励:决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是在激励同志们: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此乃大节!“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

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牢门外等着江姐的是死亡。

她走向牢门,是她迎着死亡走去。

虽然这一去,生命将不存在,但为了革命而死,她无怨无悔。

所以,她“大步”走,毫不畏葸迟疑。

她走到门口停了下来,是害怕了吗?下面的话点出了她停下来的原因。

看室内,看她熟悉的为之战斗的地方,那里有她并肩战斗的战友,那里有她浴血战斗的印迹,那里有她永志不忘的革命者的灵魂!她是留恋革命与同志啊!最后一句言其生活条件简陋、艰苦,说明敌人的凶残,毫无人性,烘托出革命者的崇高品格。

〔写作特点〕1.悲壮的色调。

本文写江姐就义前的情景。

她是令人敬仰的女革命者,她的就义就是一个美好事物的毁灭,就是悲剧,应该伤感。

但本文却不使人悲戚与压抑,而是在灵魂震颤中获得鼓舞的力量。

热爱革命,热爱光明,那样沉稳机敏,那样大气凛然,胸怀坦荡,显露出真理培育出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2.作者是带着饱满的激情来写这部作品的。

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感受江姐热爱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3.指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神情、行动、语言,去了解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4.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面对牺牲的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

2.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请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解放战争时期或江姐的历史资料,有条件的可登录“血铸中华网”或“民族魂网”。

2.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江姐的影视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操作要点〕1.读书指导。

(1)关于教学的整体把握。

课文以“最后的时刻”为题,具体地描写了江姐在牺牲前的短暂时刻,她从容不迫地整理行装,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革命者的坚强本色。

课文集中笔墨刻画了江姐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同时也注意了对难友们言行的侧面描写,烘托出江姐高大丰满的形象。

课文的内容好懂,革命者的崇高气节与精神潜藏于朴实的语言之间,因此,教学时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江姐的英雄形象。

(2)课前准备。

相关资料的搜集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为写读后感积累素材,因此教学本单元的课文要特别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本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解放战争的历史资料,在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江姐英雄故事方面的图文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还可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小说《红岩》。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在适当时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或者选取影片片段制成课件在课中播放;也可布置学生浏览有关网站,如“血铸中华”网站、“民族魂”网站,从中下载感兴趣的资料,在电脑中分类建立文件夹保存下来;教师也可借助相关网络资源,建立本课学习的校园网络平台,探索尝试学生、教师、文本、网络四者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

课堂上交流资料,只应是帮助理解,促进思考,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不能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占用学生过多理解的时间。

在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激励。

(3)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

可以和学生展开谈话,回顾我们所了解的战争年代中涌现出的各个英雄人物,引出江姐,简要介绍江姐,在谈话中揭示课题。

②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边默读课文,边画出使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在书上适当批注。

③精读课文。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自己有所触动的段落和语句,边读边感悟,可以参考以下环节:第一步,默读课文。

画出描写江姐神情、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在这“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第二步,品读课文。

学生结合自己的勾画与批注交流,然后抓住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品读。

教师可进行这样的指导:“她不慌不忙”、“像平常一样”、“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江姐知道这是她最后的时刻吗?在我们看似平常的表现中隐藏着江姐的哪些感情和思想?最后时刻革命者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到底是怎样的表现?引导学生从这感人肺腑的文字中,感受江姐及革命者面对牺牲毫不畏惧、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继而谈出自己的理解。

第三步,诵读课文。

要注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江姐的崇高品质。

江姐与战友们的对话部分,要以读为主,在读中体会人物不同心情和感受。

课文的第1~11自然段中对于江姐的描写应读得平缓沉着,第13自然段读出坚毅、果敢,最后一段语调高昂些,读出对英雄的赞颂,读出必胜的信心。

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试试怎么读才能读好,再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交流,然后反复朗读,最后让学生汇报朗读。

朗读的形式力求多样,必要时教师要发挥范读的作用。

④领悟写法。

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哪些细节让你最感动?找出这些细节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的。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回扣一下课文题目:课文作者为什么用“最后的时刻”做题目?这个题目还可以换成别的题目吗?为什么?2.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3.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要注意“拟、梳”等字的读音。

“黎”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指导学生书写。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①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②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4.语文实践。

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资料〔江姐〕本名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8月20日生于四川自贡。

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1944年秋,江竹筠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

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