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日本签字投降》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2.面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1)国民党:①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1940年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②顽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①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②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3.全民族抗战: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阅读课本105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块二:中共七大1.认真阅读课本105-106中共七大部分,完成表格2.日本投降视频3.日本投降的国际国内背景形势(1)国际: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③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军队对日寇发动全面反攻。
出示图片:(1)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2)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战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日本投降的过程(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出示图片:板块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1.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
(4)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5)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日本签字投降》教案
《日本签字投降》教案第一篇:《日本签字投降》教案《日本签字投降》教案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2、体会新闻的现场感和情感倾向。
教学重点:领悟通过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传达现场气氛,表达感情倾向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中、英、美三国的《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9月2日(课本有误,纠正以还历史本来面目),日方与同盟国正式签定了投降书。
让我们来重温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二、了解“消息”这一文体知识“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1、消息的定义消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2、消息的特点:真实准确、讲究时效、短小精悍。
3、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4、消息的结构(一)标题:a、标题的作用:概括、突出、浓缩地提示整则消息的内容。
b、标题的形式:单行、双行、三行。
c、双行标题的写法:一种是正题的上面有引题(也叫肩题、眉题)百事新星大赛频出明星脸“周杰伦”亮相南京另一种是正题下面有副题(也叫辅题、子题)面向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我国正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d、正题、引题和副题的作用:一般说来,正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
引题主要阐发意义、渲染气氛、介绍背景等作用。
副题则多是对正题起补充、说明作用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前面一般有消息头:a、消息头的作用和位置:标明了消息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一般要用括号或者以显著字体标出,放在消息的开头。
b、消息头形式:一般有“电头”和“本报讯”两种,如“××社× 地×月×日电”“本报× 地×月×日专讯/电”(二)导语:消息头后空一格,紧接的是导语。
江苏省南华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案:日本签字投降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分析
(45’)
消息的写作必须像写一般记叙文那样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叙述清楚。
二、引导学习《日本签字投降》
1.引导读课文内容
2.根据新闻的基本知识,概括例文的内容如下: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还打破消息所惯用的“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的结构模式,其表现有二:一是把背景材料穿插在主体的叙述之中,使现场与历史紧密联系;二是用补叙作为结尾,并与导语相呼应,首尾一体,寓意深刻。
3.引导概括写作特点
(1)抓住细节记录历史时刻
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签字投降是最为公众关心的事件,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一些现场细节来描写这一过程。如当重光葵登上“密苏里”号甲板时,“摘掉了他的高帽子”;“拖着木质假腿”“步履蹒跚”地走到签字台前;签字前,“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来”;签字时,他的手杖“倒在了甲板上”等。这些细节描写传达出人物失魂落魄、不知所措的神态,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场感,也使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永存于从们的记忆之中。
教授新知
教师讲解
学生了解
(15’)
老师讲述
学生听讲
(20’)
一、介绍新闻的基本知识及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对各类新近发生的事实人报道和评论,如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去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价值;新闻报道非常讲究示效性,报道越及时,才越受公众的欢迎;新闻主要用事实本息来影响、感染公众,较少作者的议论或抒情,也就是说,新闻要遵循“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客观性原则。
日本签字投降课后反思
日本签字投降课后反思
这是他们蓄谋已久的单方挑衅事件,目的是占领中国,独霸亚洲。
紧接着东北沦陷。
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烧、杀、抢、掠无所不作,其行为罄竹难书。
我沦陷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英勇的中国人民却一直抗日。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把进攻的重点指向了坚持敌后抗日的八路军,开始大力推行“囚笼政策”,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以期达到摧毁抗日根据地的目的。
但是,他们的阴谋却未能得逞,范文网顽强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扫荡”斗争。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百团大战”歼灭了日伪军4.5万余人,俘获日伪军8万多人,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人民的持战战术,有利和消耗着日本陆军三分之二的兵力,而太平洋战争的推进更是让日军丧失了太平洋上的空中优势。
四面楚歌的日本侵略者就这样被迫于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日本签字投降_课件
新闻阅读欣赏
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 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 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 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签字投降
新闻阅读欣赏
这篇新闻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析: 这篇新闻报道很短,却把新闻的内
容写得很清晰,我们仔细阅读,就可了 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闻阅读欣赏
这篇新闻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参考: 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在1945年
9月2日,二战战败国日本在“密苏里” 号战舰上向美国签署了降书。
新闻阅读欣赏
新闻事件回顾
答案参考: 日本战败后,向战胜国无条件投降,
这是日本向美国签署降书的一个时刻, 接头上,日本向其它新闻发生的背景
答案参考: 二战发展到后期,德国先是向盟军
投降,4个月后,二战法西斯侵略国日 本,由于美国在日本本土扔下了两颗原 子弹,终于逼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新闻阅读欣赏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 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 《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 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 或简称抗战。
新闻阅读欣赏
抗日战争
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 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 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谢谢欣赏 再见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 片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 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 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 严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 的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 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导学案-1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导学案-1《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写作特点。
2.进一步熟悉新闻的六要素。
3.初步了解记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同一则新闻报道效果不同。
早读晚诵东京受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亲自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由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主持的日本政府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尼米兹上将代表美国、徐永昌上将代表中国、弗雷泽上将代表英国、杰列维扬科中将代表苏联接受日本投降。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方面的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
东京受降,在大国的博弈中导致了两个张弛:一是中国土地上另一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未能参与对日的正式受降,但是抗战八年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地位的消长,决定性地改变了中国国内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抗战八年间的对敌战斗中得到巨大的发展和壮大,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解放战争很快取得胜利——这是当时许多人都未曾意料到的,新中国由此诞生;二是中国军队未能登陆日本本土或琉球群岛——以对日本产生的震慑性效果,现在看来当时中国所采取的“以德报怨”的对日策略,部分日本人并不以为然。
背景链接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成为最后一个孤独的顽敌。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
8月6日,一架美军飞机驶过日本广岛上空,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
8月9日凌晨,刚从欧洲战场归来的百万苏联红军征尘未洗,长驱数万公里,向盘踞在中国的关东军发起进攻。
上午11时30分,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教案日本签署投降书(5篇材料)
教案日本签署投降书(5篇材料)第一篇:教案日本签署投降书日本签署投降书【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了解该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方法和过程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新闻,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整个教学以听和读为主要手段,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三个角度对课文作反复阅读,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延伸拓展法:新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为让学生切实把握这种文体,教学中宜选择几则新闻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
【教学准备】多媒体、录音机、中央电视台新闻录音磁带、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一起解读这则新闻带给我们的信息。
/ 3二、新闻背景资料简介教师:新闻不是孤立产生的,比如说《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就与解放战争密不可分,那么就请同学们小组思考,讨论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则新闻背景资料有哪些?时代背景: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
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
三、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内容和结构1.播放新闻录音或视频 2.把握新闻的六大要素教师: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教部编版
材料:狼牙山五壮士 抗联英雄杨靖宇
少年英雄王二小 见课件
思考:了解了先烈们的革命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跟着唱
学生说自己所知道的抗日英雄。
通过歌曲的演唱,激发爱国情感。
通过分享抗日英雄的故事,让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发挥榜样的力量。
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知道如何用行动理性爱国,振兴中华;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材料:日本老兵下跪 见课件
问: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
学生回答。
过渡语:日本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屈辱的历史,了解那段悲惨的岁月。
通过日本老兵下跪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主题。
讲授新课
过渡:材料:毒气罐 见课件
出示已销毁的日军遗留在华化学弹、毒气弹的主要分布图
问:日本的毒气弹为什么会遗留在中国的土地上呢?除此之外,日军还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学生交流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旗开得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丌开的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题
单元
学科
年级
第一课时
学生回答。
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
【高中语文】动态消息例读:日本签署投降书ppt精品课件
大胆推测——
迈克阿瑟为什么安排
温赖特和珀西沃尔站 在他的身旁?
日本代表签字——
新闻介绍这个环节的时
候,有很多的细节描写, 请选择一个例子,简要 分析其丰富的内涵。
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签字
麦克阿瑟将军为什么要用
五支笔签字? 由此可看出其怎样的心态?
列举其后的签字人员和国别:
简要概述每个发言者的讲话内容。
动态消息例读
日本签署投降书
《法新社百年新闻佳作》
基础积累:
骰
子
跛脚
怜悯
tó u
血泊 创痍
bŎ
憔悴
mĬ n
紧绷
Xu
è pō qiá ocuì bēng
岌岌可危
chuāngyí
jí jí
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主要内容。
简要概述该消息记述的基本内容。
该消息记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举例分析该篇新
闻的感情倾向。
日本投降书(影印本)
重光葵在投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的签名
重光葵、梅津在完成签署投降书仪式后一脸沮丧
盟军最高统帅代表同盟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麦克阿瑟将军在完成仪式后发表讲话
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在投降书上签字
徐永昌将军的签名
日本投降视频链接
麦克阿瑟
尼米兹
裕仁(非现场)
分析消息中对东京湾的几处环境描写 各表现了怎样的内涵?
体会并归纳:如何分析环
境描写的作用?
体会:新闻的现场感
新闻报道要带给读者现场感。
本文是否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 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思考归纳:怎样才能够增强新 闻的现场感呢?
新闻的感情倾向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1.战争起因:教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如慕尼黑阴谋、德国闪击波兰等。
2.战争过程:通过时间线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包括重大战役、重要历史事件等,同时强调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牺牲者。
3.战争结果:教师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包括战争胜利和战败国家的处理,以及联合国的成立等。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影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场景,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
3.结合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引导学生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培养图表分析和信息整理能力。
4.战后国际秩序:教师介绍雅尔塔体系、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事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
2.讨论话题: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如“如何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某一场战役?”等,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如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珍视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对教学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和平与战争的看法。
【配套K1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第16课血肉筑长城【课程导入】平型关战役中的115师指挥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
那么,你能说说抗战爆发后取得的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中共七大会场.“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
”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让我们进入本课,共同探讨一下上面的问题吧。
【知识网络】【学习探索】.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概况意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请根据你收集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讲讲中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英勇抵抗日军的故事。
从这些故事中,你感受到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这是陈毅在七大闭幕时写的一首诗。
你能说说诗中的含义吗?.曾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最后却于1945年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
你能说说日本投降的原因吗?【自我测评】一、选择题.指挥百团大战的是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D.贺龙.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五十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省份是A.香港B.澳门c.台湾D.东北二、连线题37年9月平型关大捷45年4月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45年8月中共七大召开45年9月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38年春百团大战三、材料解析题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
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对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
这是个黑暗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日本签字投降课件
美国秘苏里号战舰
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的陆战队士兵
日 本 代 表 到 来
日本代表下舷梯
日本代表面对桌子分列三行
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投降书上签字
美国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
• 文章第二节对重光葵的细节描写,流露出 记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生动刻画了怎样的嘴脸?暗含对战败 者的嘲弄、讽刺、谴责
大胆推测:迈克阿瑟为什么安排温赖特 和珀西沃尔站在他的身旁? 意义非同寻常:胜利得来多么不易,盟 军曾经历多么艰苦的战斗;告诉日本人,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 新闻报道要带给读者现场感。本文是否也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 种效果? 有对人物动作、表情等的细致描写,让 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 思考归纳:怎样才能够增强新闻的现场感 呢? 运用真实而细腻的细节描写,优秀的 记者当然会细致观察,敏锐地发现有价值 的细节并把它记录下来。
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
麦克阿瑟手执讲稿,签字
徐永昌签字笔迹
日本梅津美治郎签字
日 本 前 首 相 东 条 英 机 受 审
• 梳理新闻主体 简要归纳签署文件的基本流程。日方代 表签字——麦克阿瑟 签字 ——各 方 代表。 • 结尾:自然结尾 背景材料:乔纳森 ·温莱特、帕西瓦尔中将 的今昔对比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Chóng pán shān bŏ liá n mĭ n
重光葵
xuè p ō
蹒跚
tíng bó
跛脚
qiáo cuì
怜悯
bēng
血泊
chuāng yí
停泊
动态消息例读:日本签署投降书 PPT课件
日本签署投降书
《法新社百年新闻佳作》
基础积累:
骰
子
跛脚
怜悯
tóu
血泊 创痍
bŎ
憔悴
mĬ n
紧绷
Xu
èpō qiáocuì bēng
岌岌可危
chuāngyí
jí jí
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主要内容。
简要概述该消息记述的基本内容。
该消息记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的过程和情景。
概述导语交代了哪些新闻要素。
时间:1945年9月3日上午9:05 地点:东京湾 人物:日本外相重光葵
事件: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意义:日本付出代价—离开大国行列
梳理新闻主体
简要归纳签署文件的
基本流程。
思考分析:
文章第二节对重光葵的细节
描写,流露出记者怎样的感 情倾向?
/soft/11/37/2006/200612 303093.htm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 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22、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 23、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24、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梦想。 25、你不能拼爹的时候,你就只能去拼命! 26、如果人生的旅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27、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励志名言: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28、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9、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时光转换,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 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 3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 32、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33、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二战教学教学教案
-来源网络
精心整理
第 7 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第 7 课: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
鹤岗四
姜晓华
中
知识与 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作
技能 用。掌握二战中的转折点及转折性
战役。为取得胜利召开的国际性会
议。法西斯国家的投降及二战的结
束。
过程与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
了什么?
探究
2、诺曼底登陆—— 1944、6、6、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
2、 4、德国投降——1945、
展示 日本 投降 资料 师生 讨论
5、8、
5、日本投降——1945、
8、15、
学生 团结 协作 精神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和解 决问 题的 能力 归纳 总结
签署投降书——
方法 生勇于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集体
合作共同提高的合作精神。
情感态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二战
度
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与价值 2、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
观
战争作出了伟大贡献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国和日本投降。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二战的转折点。
难点 教学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创新。
3、阿拉曼战役
---北非
战场的转折点
直观 感受 培养 兴趣 渲染 气氛
质疑探究
培养提出
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
收集处理
信息的能
力和爱国
情感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和解 决问 题的 能力
-来源网络
精心整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 师生 培养
【K12学习】XX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012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单元十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一、阶段特征:本单元讲述1937-1945年的历史。
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
基本阶段特征:1日本疯狂侵略:(1)原因:日本是其军国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30年代的危机也为其侵华提供了客观环境。
(2)计划:初期以国民党为主要对手,以速决战为主要方法,从两个方向进攻企图灭亡中国,结果破产;相持阶段改变侵华方针,集中兵力进攻敌后根据地,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后期负隅顽抗。
(3)罪行: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对沦陷区进行残暴殖民统治,包括扶植傀儡政权,经济搜刮掠夺,思想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等。
2、国民党两面性:(1)被动抗日:初期组织正面抗战粉碎日寇计划,相持阶段消极避战,导致正面战场迅速恶化,出现豫湘桂溃败。
(2)积极反共:制造反攻高潮,以皖南事变为最,破坏抗日统一战线。
(3)反动统治:政治独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结合,实行经济统制官僚资本膨胀。
3、中共坚持抗战:(1)促成和维护统一战线:发表抗日通电--红军接受改编—提出三大政策,击退反共高潮处理皖南事变,维护统一战线—服从抗日大局,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团结各个阶层抗日。
(2)始终坚持抗战: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赢得平型关大捷--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根据地—百团大战和反扫荡—展开局部反攻—对日寇最后一战。
(3)加强自身建设: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巩固统一战线—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团结各阶级阶层抗日—大生产运动奠定抗日物质基础—整风运动影响深远为争取抗日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点思想基础。
4、近代化基本中断:(1)经济上:随着日本侵华搜刮和国民党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趋于萎缩。
(2)政治上:中国出现四个政权并存局面,国土沦陷。
(3)思想上:团结抗日共赴国难成为时代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签字投降》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2、体会新闻的现场感和情感倾向。
教学重点:
领悟通过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传达现场气氛,表达感情倾向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中、英、美三国的《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方与同盟国正式签定了投降书。
让我们来重温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二、了解“消息”这一文体知识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1、消息的定义消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真实准确、讲究时效、短小精悍。
3、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4、消息的结构标题:
a、标题的作用:概括、突出、浓缩地提示整则消息的内容。
b、标题的形式:单行、双行、三行。
c、双行标题的写法:
一种是正题的上面有引题
百事新星大赛频出明星脸
1
“周杰伦”亮相南京
另一种是正题下面有副题面向新世纪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d、正题、引题和副题的作用:
一般说来,正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
引题主要阐发意义、渲染气氛、介绍背景等作用。
副题则多是对正题起补充、说明作用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前面一般有消息头:
a、消息头的作用和位置:标明了消息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一般要用括号或者以显著字体标出,放在消息的开头。
b、消息头形式:一般有“电头”和“本报讯”两种,如“××社×地×月×日电”“本报×地×月×日专讯/电”
导语:消息头后空一格,紧接的是导语。
导语是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
步的阐释和拓展。
将导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或者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以便读者能全面、完整地了解消息内容。
背景: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背景增添了与新闻要素相关的材料,扩大读者视野,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
结语:消息的结尾有其特殊性,其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也就是说,事实该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
三、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
分组学习解决以下问题: 1、订正读音:
重光葵粗呢台布珀西瓦尔...憔悴战俘舷梯....
2、了解写作背景,说出二战的起止时间以及轴心国与同盟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2
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
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二战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
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次日下午,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万人口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23万人口中的约14万8千人伤亡和失踪。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简要概述该消息记述的基本内容。
明确:该消息记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过程和情景。
4、概述导语交代了哪些新闻要素。
时间:1945年9月2日上午9:05 地点:东京湾人物:日本外相重光葵事件: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意义:日本付出代价—--离开大国行列失去世界强国地位 5、各组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板书与黑板上。
3
四、分析课文: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记者当然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些细节都意味深长,很有味道,值得揣摩。
1、文章第二自然段对重光葵的细节描写,流露出记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生动刻画了怎样的嘴脸?
明确:暗含对战败者的嘲弄、讽刺、谴责。
2、大胆推测:迈克阿瑟为什么安排温赖特和珀西沃尔站在他的身旁?明确:意义非同寻常:胜利得来多么不易,盟军曾经历多么艰苦的战斗;告诉日本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3、日本代表签字:新闻介绍这个环节的时候,有很多的细节描写,请选择一个例子,简要分析其丰富的内涵。
4、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签字
5、体会:新闻的现场感新闻报道要带给读者现场感。
是否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思考归纳:怎样才能够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呢?五、总结全文附:一战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
战场主要在欧洲。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
4
国对抗同盟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