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含答案)
专题13 轴对称的性质(知识点串讲)(解析版)

专题13 轴对称的性质知识网络重难突破知识点一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性质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注意: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只有一条,也可能有多条甚至无数条.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果两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3、轴对称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沿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类似地,重合的线段是对应线段,重合的角是对应角.典例1(2019春•青羊区期末)下列大学的校徽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典例2如图,ABC∠的度数为()∆与△A B CC∠'=︒,则B'''关于直线l对称,98A∠=︒,28A.28︒B.54︒C.74︒D.78︒【解答】解:ABC'''关于直线l对称,∆与△A B C∴∆≅△A B C''',ABC∴∠=∠',C CC∠'=︒,∠=︒,28A98∴∠=︒-∠-∠=︒-︒-︒=︒.180180982854B A C故选:B.典例3(2019春•陕西期末)下列说法:(1)线段的对称轴有两条;(2)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3)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一定成轴对称;(4)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这两个图形一定分别位于这条直线两侧;(5)到直线L距离相等的点关于L对称.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有()A.3 个B.2 个C.1 个D.4 个【解答】解:(1)线段的对称轴有两条,说法正确;(2)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说法错误;(3)两个全等的图形不一定组成轴对称图形,说法错误;(4)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则这两个图形不一定分别位于这条直线的两侧,说法错误;(5)到直线l距离相等的两点不一定关于l对称,说法错误;其中不正确的有4个;故选:D.知识点二利用轴对称作图1、已知轴对称图形求作对称轴方法:先确定图形的两个对应点,再作以这两个对应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2、已知对称轴,求作与已知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步骤方法:(1)先观察已知图形,并确定能代表已知图形的关键点;(2)分别作出这些关键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3)根据已知图形连接这些对应点,即可得到与已知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典例1(2019春•金牛区期末)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ABC.(1)画AB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不写画法); (2)若网格上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ABC ∆的面积.【解答】解:(1)AB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2)ABC ∆的面积11145141453222=⨯-⨯⨯-⨯⨯-⨯⨯,20227.5=---, 8.5=.典例2(2019春•罗湖区期末)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 ∆(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111A B C (要求:A 与1A ,B 与1B ,C 与1C 相对应) (2)在(1)的结果下,连接1BB ,1AB ,则△11A BB 面积是 ;(3)在对称轴上有一点P ,当PBC ∆周长最小时,P 点在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P 点.【解答】解:(1)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2)如图,△11A BB 面积是12442⨯⨯=,故答案为:4;(3)如图所示,点P 即为所求.知识点三 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路径)基本问题: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得其到直线异侧两点A 、B 的距离之和最小.变式1: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其到直线同侧两点A、B的距离之和最小.变式2:直线m、n交于O,P是两直线间的一点,在直线m、n上分别找一点A、B,使得PAB的周长最短.典例1(2019秋•南开区期末)如图,直线是一条河,A、B是两个新农村定居点.欲在l上的某点处修建一个水泵站,由水泵站直接向A、B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管道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供水管道,则铺设管道最短的方案是()A.B.C.D.【解答】解: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BA'交直线l于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选项D铺设的管道,则所需管道最短.故选:D.典例2(2017•花都区一模)四边形ABCD中,130B D∠=∠=︒,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90BAD使三角形AMN周长最小时,则AMN ANM∠+∠的度数为()A.80︒B.90︒C.100︒D.130︒【解答】解:延长AB到A'使得BA AB''=,连接A A'''与BC、CD分别交于'=,延长AD到A''使得DA AD点M、N.∠=∠=︒,ABC ADC90∴、A'关于BC对称,A、A''关于CD对称,A此时AMN∆的周长最小,⊥,=',MB ABBA BA∴=',同理:NA NAMA MA='',∴∠'=∠,A NADA MAB∠''=∠,∠=∠''+∠=∠'',ANM A NAD A∠=∠'+∠=∠',22AMN A MAB A∴∠+∠=∠'+∠'',2()AMN ANM A A∠=︒,BAD130∴∠'+∠''=︒-∠=︒A A BAD18050∴∠+∠=⨯︒=︒.AMN ANM250100故选:C.巩固训练一、单选题(共8小题)1.(2019春•金牛区期末)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2.(2019春•光明区期末)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下列石鼓文,是轴对称的是( )A.B.C.D.【解答】解:A中图形是轴对称图形,B、C、D中图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3.(2019春•陕西期末)如图下面镜子里哪个是他的像?()A.A B.B C.C D.D【解答】解:由镜面对称的性质,连接对应点的线段与镜面垂直并且被镜面平分,即可得出只有B与原图形成镜面对称.故选:B.4.(2019春•罗湖区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也是它的高;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不在这条线段上)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构成等腰三角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答】解:①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正确的.②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说法是正确;③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不一定是它的高,说法是错误;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说法正确.故选:C.5.如图,ABC∆关于直线MN轴对称,则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与DEFA .//AB DF B .B E ∠=∠C .AB DE =D .AD 的连线被MN 垂直平分【解答】解:A 、AB 与DF 不是对应线段,不一定平行,故错误;B 、ABC ∆与DEF ∆关于直线MN 轴对称,则ABC DEF ∆≅∆,B E ∠=∠,正确;C 、ABC ∆与DEF ∆关于直线MN 轴对称,则ABC DEF ∆≅∆,AB DE =,正确;D 、ABC ∆与DEF ∆关于直线MN 轴对称,A 与D 的对应点,AD 的连线被MN 垂直平分,正确.故选:A .6.(2019秋•路北区期末)已知30AOB ∠=︒,点P 在AOB ∠内部,点1P 与点P 关于OA 对称,点2P 与点P 关于OB 对称,则△12POP 是( ) A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B .顶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解:P 为AOB ∠内部一点,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分别为1P 、2P , 12OP OP OP ∴==且12260POP AOB ∠=∠=︒,∴故△12POP 是等边三角形.故选:C .7.(2017•青羊区校级自主招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含有特殊数字规律的车牌号码,如川80808A ,川22222A ,川12321A 等,这些牌照中的五个数字都是关于中间的一个数字“对称”的我们不妨把这样的牌照叫做数字对称牌照,如果让你负责制作以9为字母“A ”后的第一个数字,且有五个数字的“数字对称”牌照,那么最多可制作( )A.500个B.300个C.100个D.50个【解答】解:以9为字母“A”后的第一个数字且有五个数字的“数字对称”牌照,即牌照是99ABA,则A有09-共10种可能,B有09-共10种可能,所以9开头的组合最多是1010100⨯=个.故选:C.8.(2018春•锦江区期末)如图,ABCBD=,过点D作AB的垂线∆的周长为16.点D是AB边的中点,2∆的周长最小值为()l,E是l上任意一点,则AECA.12B.14C.16D.18【解答】解:点D是AB边的中点,2BD=,∴==,AB BD24∆的周长为16,ABC12∴+=,AC BC如图,连接BE,点D是AB边的中点,l AB⊥,l∴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 BE∴+=+,AE CE BE CEBE CE BC+,+的最小值等于BC的长,而AC长不变,∴当B,E,C在同一直线上时,BE CE+=,AC BCAEC∴∆的周长最小值等于12故选:A.二、填空题(共3小题)9.(2018春•深圳期末)如图,直线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若//AD BC,则下列结论:(1)//=.∠;(4)AO CO=;(3)BD平分ABCAB CD;(2)AB BC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解答】解:如图,直线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3412∠=∠,AD BC,//∴∠=∠,23∴∠=∠=∠,134∴,AB BC=,故(1)(2)正确;//AB CD由轴对称的性质,AC BD⊥,∴平分ABCBD∠,AO CO=(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故(3)(4)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1)(2)(3)(4).故答案为:(1)(2)(3)(4).10.(2019春•金牛区期末)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当12ABC S ∆=,8AC =时,BM MN +的最小值等于 .【解答】解:如图,AD 是BAC ∠的平分线,∴点B 关于AD 的对称点B '在AC 上,过点B '作B N AB '⊥于N 交AD 于M ,由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点M 即为使BM MN +最小的点,B N BM MN '=+, 过点B 作BE AC ⊥于E ,8AC =,20ABC S ∆=, ∴18122BE ⨯=, 解得3BE =,AD 是BAC ∠的平分线,B '与B 关于AD 对称,AB AB ∴=',ABB ∴∆'是等腰三角形,3B N BE ∴'==,即BM MN +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11.(2019春•市中区期末)如图,AD为等边ABC∆的高,E、F分别为线段AD、AC上的动点,且AE CF=,当BF CE∠=︒.+取得最小值时,AFB【解答】解:如图1,作CH BC⊥,且CH BC=,连接BH交AD于M,连接FH,⊥,∆是等边三角形,AD BCABC∠=︒,DAC∴=,30AC BC∴=,AC CHACB∠=︒,60∠=︒,BCH90∴∠=︒-︒=︒,906030ACH∴∠=∠=︒,DAC ACH30=,AE CF∴∆≅∆,()AEC CFH SAS+=+,CE FH∴=,BF CE BF FH+的值最小,∴当F为AC与BH的交点时,如图2,BF CE此时45FCB∠=︒,∠=︒,60FBC∴∠=︒,AFB105故答案为:105.三、解答题(共2小题)12.(2019春•青羊区期末)下面的方格图是由边长为1的4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ABC∆的顶点A、B、C 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作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 B C''';(2)求ABC∆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A B C'''为所作;(2)ABC∆的面积11133132123 3.5222=⨯-⨯⨯-⨯⨯-⨯⨯=.13.(2019春•商河县期末)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网格中有一个ABC∆.(1)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为.(2)利用方格找出点A、B、C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D、E、F,并顺次连接D、E、F三点.(3)若点P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则PC PA+的最小值为.【解答】解:(1)ABC∆的面积为:12442⨯⨯=;故答案为:4;(2)如图所示:EDF∆即为所求;(3)PC PA+的最小值为:6PA PC DC+==.故答案为:6.。
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点归纳(一)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对称轴必须是直线)3、对称点: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4、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5.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联系:1:都是折叠重合2;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他就是轴对称图形,反之亦然。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是必须有两个点)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四)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五)关于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六)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七)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性质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对于一个图形来说)(2)把一格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对于两个图形来说)(3)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中心对称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central symmetry),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中心对称的性质:①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③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识别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就是看是否存在一点,使图形绕着这个点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
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后,能够完全重合,这两个图形关于该点对称,该点称为对称中心.二者相辅相成,两图形成中心对称,必有对称中点,而点只有能使两个图形旋转180°后完全重合才称为对称中点。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直线,线段,两条相交直线,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等.只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射线,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只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等.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初二数学知识点详解之轴对称

初二数学知识点详解之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4.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⑤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④与X轴或Y轴平行的'直线的两个点横(纵)坐标的关系;⑤关于与直线X=C或Y=C对称的坐标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x,-y)_____.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x,y)___.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理解: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线就可以推知另两线。
【小升初冲刺】数学专项复习:二、图形与几何10.轴对称--基础(学生版)通用版(含答案)

10.轴对称【知识点睛】1.轴对称的性质:像窗花一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称这两个图形为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2.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小题狂做】一.选择题(共3小题)1.(2019春•宝安区期中)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剪下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余下的部分展开后的形状是()A.B.C.2.(2018秋•盐都区期末)将长方形纸对折后画上图案(如图),再沿阴影部分剪下,打开后得到的图形是()A.B.C.3.(2017春•乐山期中)如图为小明家房屋的正面示意图,在它的正面墙上以门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地开了两个窗户,右面窗户形状如图()A.B.C.D.二.填空题(共11小题)4.(2018秋•雁塔区期中)在一幅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对折后A点与B点重合.如果A 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4厘米,那么未对折前A点到B点的距离是厘米.5.(2018秋•宁津县期中)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6.(2016春•大庆期中)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图形.7.(2016秋•惠州月考)“8”是图形.8.(2016春•隆林县期末)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9.(2014秋•乐清市期末)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然后展开再任意对折,我们发现圆是图形,两条折痕相交的点叫,其中的一条折痕就是这个圆的和.10.(2014秋•温江区期中)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点A离对称轴的距离为6厘米,它的对应点离对称轴是厘米.11.(2014•会东县)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12.(2014春•墨玉县月考)假如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能,我们就把它叫做图形.13.(2014春•潘集区月考)轴对称图形对应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14.(2014春•东莞校级月考)假如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能,我们就把它叫做图形.轴对称图形对折后都有一条折痕,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我们就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三.判断题(共6小题)15.(2018春•湛江期末)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16.(2018春•山西期末)轴对称图形中,相应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判断对错)17.(2016春•馆陶县期末)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18.(2015秋•台安县期中)774+227的和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判断对错)19.(2015春•古浪县期末)等腰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20.(2014春•昭通期中)轴对称图形就是对称轴..(判断对错)四.解答题(共1小题)21.(2012秋•黄山校级期中)画出右图所有的对称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1认识三角形

知新篇一.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1)轴对称的性质:①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 。
②对应 相等,对应 相等。
(2)如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直线AO 是对称轴, 则相等的线段有: = , = 。
线段CD 被直线AO 。
量得30B∠,则∠E= 。
(3)设A 、B 两点关于直线MN 对称,则_____垂直平分______。
(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底边被对称轴_________。
提醒:(1)对称轴上的点即是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找准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二.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1.按边分类:图(1)是 三角形,图(2)是 三角形,图(3)是 三角形. 2.按角分类:图(1)是 三角形,图(2)是 三角形,图(3)是 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AB+AC BC, AB-AC BC.2.结论:三角形两边的和______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____第三边.【典例】【思路分析】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可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判断.最简单方法是:看较短两边的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解析】【点睛】在判断已知三条线段是否能够组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1)如果选最长边作第三边,则需判断其余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如果选最短边作第三边,则需判断其余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靓题拾贝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意:这里的“两边”指的是任意的两边,对于“两边之差”它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一般地取“差”的绝对值. 一、 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例1】已知四组线段的长分别如下,以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1,2,3 B.2,5,8 C.3,4,5 D.4,5,10解:选C .对于A ,1+2=3,所以A 不能,对于B ,2+5<8,所以B 不能,对于D ,4+5<10,所以D 不能. 二、已知三角形的周长,判断三边能否组成等腰三角形【例2】将长度为12m 的一根铁丝,截成三段,能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 ) A.8m ,2m ,2m B.7m ,2.5m ,2.5m C.6m ,3m ,3m D.1m ,5.5m ,5.5m 解:选D .根据三边关系,三个选项A 、B 、C 均有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 三、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边取值的个数【例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解:选D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有:8-3<x <8+3即5<x <11,若x 为偶数,则x=6,8,10.1.探新知 预习乐园提素能 自测自评A B ECD O214版北师七上学案教用P12左上T22.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则B ∠的度数为( ) A .30B .50C .90D 100.3.下列图形中,哪一幅成轴对称(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 )A.6个B.5个C.4个D.3个5.为估计池塘两岸A 、B 间的距离,杨阳在池塘一侧选取 了一点P ,测得PA=16m ,PB=12m ,那么A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5mB.15mC.20mD.28m6.一辆汽车的牌号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这辆汽车的牌号应为______.7.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10cm 7cm 6cm AB BC AC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ED △的周长为 cm .8.两根木棒的长分别是8cm ,10cm ,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三角形,那么第三根木棒的长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9.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是BC ,AC 上的两点,连结BE ,AD 交于F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表示出来;(2)△BDF 的三个顶点是什么?三条边是什么? (3)AB 边是哪些三角形的边? (4)F 点是哪些三角形的顶点?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 cm .(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的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8cm ,求另外两边的长.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 .(1)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2)已知第三边长是偶数,求第三边长;(3)求周长的取值范围.12.(全家总动员)一次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把变成一个真正的等式",很长时间没有人答出,小兰仅仅拿出了一面镜子,就很快解决了这道题目,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答案探新知,预习乐园:一、1.互相重合 对称轴2.(1)(2)(4)(5)是轴对称图形,都有2条对称轴,(3)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2 轴对称的性质》

初中数学试卷《2.2 轴对称的性质》一、选择题1.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且∠A=78°,∠C′=48°,则∠B的度数为()A.48°B.54°C.74°D.78°2.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A.40°B.30°C.20°D.10°3.如图,在△ABC中,AB=AC,AB+BC=8.将△ABC折叠,使得点A落在点B处,折痕DF分别与AB、AC交于点D、F,连接BF,则△BCF的周长是()A.8 B.16 C.4 D.104.P是∠AOB内一点,分别作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OP1、OP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OP1⊥OP2B.OP1=OP2C.OP1⊥OP2且OP1=OP2D.OP1≠OP25.如图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A.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B.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有改变C.形状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D.形状有改变,大小有改变二、填空题6.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7.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的垂直平分线.8.设A、B两点关于直线MN对称,则垂直平分.9.画轴对称图形,首先应确定,然后找出.10.如图,如果△ABC沿直线MN折叠后,与△A'B'C完全重合,我们就说△ABC与△A'B'C'关于直线MN ;直线MN是;点A与点A'叫做点,图中还有类似的点是,图中还有相等的线段和角,分别为.11.如图,Rt△AFC和Rt△AEB关于虚线成轴对称,现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ANC≌△AMB;③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12.如图,∠A=30°,∠C′=60°,△ABC 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 .13.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C′E交AF于点G,若∠CEF=70°,则∠GFD′= °.三、解答题14.画出如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15.画出如图图形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16.画出如图图形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17.把如图图形补成以直线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18.如图,在公路a的同侧,有两个居民小区A、B,现需要在公路边建一个液化气站P,要使液化气站到A、B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这个液化气站应建在哪一处?请在图中作出来.(不写作法)19.画出下列△ABC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20.如图,作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四边形,并回答:如果这两个四边形的原图形与其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位置如何?《2.2 轴对称的性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且∠A=78°,∠C′=48°,则∠B的度数为()A.48°B.54°C.74°D.78°【考点】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对称得到∠C=∠C′=48°,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54°,由轴对称的性质知∠B=∠B′=54°.【解答】解:∵在△ABC中,∠A=78°,∠C=∠C′=48°,∴∠B=180°﹣78°﹣48°=54°∵△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B=∠B′=5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内角和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A.40°B.30°C.20°D.1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A′DB=∠CA'D﹣∠B,又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CA'D=∠A=50°,易求∠B=90°﹣∠A=40°,从而求出∠A′DB的度数.【解答】解:∵Rt△ABC中,∠ACB=90°,∠A=50°,∴∠B=90°﹣50°=4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CA'D=∠A,∵∠CA'D是△A'BD的外角,∴∠A′DB=∠CA'D﹣∠B=50°﹣40°=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变化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关键是要理解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化.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白图形折叠后与折叠前所对应的角相等.3.如图,在△ABC中,AB=AC,AB+BC=8.将△ABC折叠,使得点A落在点B处,折痕DF分别与AB、AC交于点D、F,连接BF,则△BCF的周长是()A.8 B.16 C.4 D.1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将△ABC折叠,使得点A落在点B处,折痕DF分别与AB、AC交于点D、F,可得BF=AF,又由在△ABC中,AB=AC,AB+BC=8,易得△BCF的周长等于AB+BC,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将△ABC折叠,使得点A落在点B处,∴AF=BF,∵AB=AC,AB+BC=8,∴△BCF的周长是:BC+CF+BF=BC+CF+AF=BC+AC=BC+AB=8.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等量代换,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4.P是∠AOB内一点,分别作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OP1、OP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OP1⊥OP2B.OP1=OP2C.OP1⊥OP2且OP1=OP2D.OP1≠OP2【考点】轴对称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作出图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求出OP1、OP2的数量与夹角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P1、P2,∴OP1=OP2=OP,∠AOP=∠AOP1,∠BOP=∠BOP2,∴∠P1OP2=∠AOP+∠AOP1+∠BOP+∠BOP2,=2(∠AOP+∠BOP),=2∠AOB,∵∠AOB度数任意,∴OP1⊥OP2不一定成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是基础题,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5.如图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A.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B.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有改变C.形状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D.形状有改变,大小有改变【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轴对称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解答.【解答】解:∵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与原图形相比,形状没有改变,大小没有改变.故选:A.【点评】本题考虑轴对称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6.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填空得出即可.【解答】解: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故答案为:全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正确把握轴对称图的性质是解题关键.7.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考点】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利用轴对称的性质直接回答即可.【解答】解: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故答案为:连线.【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牢记有关的定义及性质,难度不大.8.设A、B两点关于直线MN对称,则直线MN 垂直平分线段AB .【考点】轴对称的性质.【专题】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即: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解答】解:根据性质2,可知直线MN垂直平分线段AB.故应填直线MN;线段AB.【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与运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9.画轴对称图形,首先应确定对称轴,然后找出对称轴点.【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填空.【解答】解:画轴对称图形,首先应确定对称轴,然后找出对称轴点.故答案是:对称轴;对称点.【点评】考查的是作简单平面图形轴对称后的图形,其依据是轴对称的性质,基本作法:①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②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③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10.如图,如果△ABC沿直线MN折叠后,与△A'B'C完全重合,我们就说△ABC与△A'B'C'关于直线MN 对称;直线MN是对称轴;点A与点A'叫做对称点,图中还有类似的点是点B与点B',点C与点C' ,图中还有相等的线段和角,分别为AB=A'B'、AC=A'C、BC=B'C;∠A=∠A'、∠B=∠B'、∠C=∠C'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解答】解:∵△ABC沿直线MN折叠后,与△A'B'C完全重合,∴△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直线MN是对称轴,点A与点A'叫做对称点;图中还有类似的点是点B与点B',点C与点C';图中还有相等的线段和角,分别为AB=A'B'、AC=A'C、BC=B'C;∠A=∠A'、∠B=∠B'、∠C=∠C'.故答案为:对称,对称轴,对称,点B与点B',点C与点C',AB=A'B'、AC=A'C、BC=B'C;∠A=∠A'、∠B=∠B'、∠C=∠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翻折变换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11.如图,Rt△AFC和Rt△AEB关于虚线成轴对称,现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ANC≌△AMB;③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②.(填序号)【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首先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分别判断正误即可.【解答】解:①∵Rt△AFC和Rt△AEB关于虚线成轴对称,∴∠MAD=∠NAD,∠EAD=∠FAD,∴∠EAD﹣∠MAD=∠FAD﹣∠NAD,即:∠1=∠2,故正确;②∵Rt△AFC和Rt△AEB关于虚线成轴对称,∴∠B=∠C,AC=AB,在△ANC与△AMB中,,∴△ANC≌△AMB,故正确;③易得:CD=BD,但在三角形DNB中,DN不一定等于BD,故错误.故答案为:①②.【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A=30°,∠C′=60°,△ABC 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 90°.【考点】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ABC≌△A′B′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C=∠C′,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B的度数.【解答】解:∵△ABC 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ABC≌△A′B′C′,∴∠C=∠C′=60°,∵∠A=30°,∴∠B=180°﹣∠A﹣∠C=180°﹣30°﹣60°=90°.故答案为:9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以上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C′E交AF于点G,若∠CEF=70°,则∠GFD′= 4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EFG,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EFD,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FD′=∠EFD,再根据图形,∠GFD′=∠EFD′﹣∠EFG,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矩形纸片ABCD中,AD∥BC,∵∠CEF=70°,∴∠EFG=∠CEF=70°,∴∠EFD=180°﹣70°=110°,根据折叠的性质,∠EFD′=∠EFD=110°,∴∠GFD′=∠EFD′﹣∠EFG,=110°﹣70°,=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变换,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EFG是解题的关键,另外,根据折叠前后的两个角相等也很重要.三、解答题14.画出如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之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确定,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关于对称轴折叠能够完全重合作图即可.15.画出如图图形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找出各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画出如图图形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找出各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把如图图形补成以直线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画图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其依据是轴对称的性质.基本作法:①先确定图形的关键点;②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关键点的对称点;③按原图形中的方式顺次连接对称点.18.如图,在公路a的同侧,有两个居民小区A、B,现需要在公路边建一个液化气站P,要使液化气站到A、B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这个液化气站应建在哪一处?请在图中作出来.(不写作法)【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作A点关于直线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a于点P,此处即为液化气站位置.【解答】解: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轴对称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19.画出下列△ABC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1)首先确定A、B、C三点关于l的对称点,然后再连接即可;(2)首先确定A、B、C三点关于l的对称点,然后再连接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在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时,也是先从确定一些特殊的对称点开始的,一般的方法是:①由已知点出发向所给直线作垂线,并确定垂足;②直线的另一侧,以垂足为一端点,作一条线段使之等于已知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得到线段的另一端点,即为对称点;③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0.如图,作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四边形,并回答:如果这两个四边形的原图形与其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位置如何?【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分别得出对应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这两个四边形的原图形与其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金戈铁制卷。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2 北师大版 (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2 北师大版 (含答案)一、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1.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
2. 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图形上对称点的距离相等。
二、轴对称图形的判断与作图1. 判断轴对称图形: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
2. 作图步骤:先找出对称轴,再找出图形上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最后连接这些对称点。
三、平移的概念及性质1. 概念: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叫做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 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四、平移的判断与作图1. 判断平移: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经过平移,关键是找出对应点,看对应点是否满足平移的性质。
2. 作图步骤:先找出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
五、轴对称与平移的综合运用在实际问题中,轴对称与平移往往同时出现,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变换,解决问题。
六、答案解析1. 判断轴对称图形:通过找出对称轴,判断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
2. 作图轴对称图形:先找出对称轴,再找出图形上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最后连接这些对称点。
3. 判断平移:通过找出对应点,判断对应点是否满足平移的性质。
4. 作图平移:先找出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
5. 轴对称与平移的综合运用: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轴对称与平移,解决问题。
通过本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性质及判断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不得含有图片、电话号码、表格等。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轴对称与平移的综合运用。
这是因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轴对称与平移往往同时出现,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变换,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的性质选择题1.把一张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则∠1的度数等于()A.65°B.55°C.45°D.50°(第1题)(第3题)(第4题)2.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A.110°B.120°C.140°D.150°3.如图:将一个矩形纸片ABCD,沿着BE折叠,使C、D点分别落在点C1,D1处.若∠C1BA=50°,则∠ABE 的度数为()A.15°B.20°C.25°D.30°填空题4.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8°,那么∠BEG=度.5.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1=58°,则∠AEG=度.(第5题)(第6题)(第7题)6.将一矩形纸条,按如图所示折叠,则∠1=度.7.如图,一张宽度相等的纸条,折叠后,若∠ABC=110°,则∠1的度数为度.8.如图,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一下,则∠1=度.9.生活中,将一个宽度相等的低条按图所示的方法折叠一下,如果∠1=140°,那么∠2=度.(第8题)(第9题)(第10题)10.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11.如图所示,将△ABC沿着DE翻折,若∠1+∠2=80°,则∠B=度.(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13.如图,在2×2的正方形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个.14.如图,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C、D,连接CD,交OA于M,交OBCD为厘米.(第14题)(第15题)(第16题)15.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6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m2.16.将一个无盖正方体纸盒展开(如图①),沿虚线剪开,用得到的5张纸片(其中4张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如图②).则所剪得的直角三角形较短的与较长的直角边的比是.17.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度.18.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度.(第18题)(第19题)(第20题)19.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边上的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边上移动,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0.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cm,D、E分别是AB、AC上的点,将△ADE沿直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且点A′在△ABC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cm.21.如图,将矩形ABCD沿BE折叠,若∠CBA′=30°,则∠BEA′=度.(第21题)(第22题)(第23题)22.如图,矩形纸片ABCD,BC=2,∠ABD=30度.将该纸片沿对角线BD翻折,点A落在点E处,EB交DC于点F,则点F到直线DB的距离为.23.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AD=2AB,若沿过点D的折痕DE将A角翻折,使点A落在BC上的A1处,则∠EA1B= 度.24.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9,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折痕为EF,那么折痕EF的长为.2(第24题)(第25题)(第26题)25.如图,D、E为AB、AC的中点,将△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若∠B=50°,则∠BDF=度.26.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BC=2cm,把△ACD沿AD对折,使点C落在E的位置,则BE= cm.27.如图,△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BAC=150°,则∠θ的度数是度.(第27题)(第28题)28.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10cm,BC=7cm,AC=6cm,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AED的周长为cm.答案:选择题1.故选A.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对折,对折角相等,由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根据角的等量关系,求得∠1.解答:解:作图如右,∵图形对折,∴∠1=∠2,∵∠1=∠3,∴∠2=∠3,∵∠2+∠3=130°,∴∠1=6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与拼接,同时考查了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基本知识,解题时应分别对每一个图形进行仔细分析,难度不大.2.故选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由题意知∠DEF=∠EFB=20°图b∠GFC=140°,图c中的∠CFE=∠GFC-∠EFG.解答:解:∵AD∥BC,∴∠DEF=∠EFB=20°,在图b中∠GFC=180°-2∠EFG=140°,在图c中∠CFE=∠GFC-∠EFG=12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3.故选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折叠前后对应角相等可知.解答:解:设∠ABE=x,根据折叠前后角相等可知,∠C1BE=∠CBE=50°+x,所以50°+x+x=90°,解得x=2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填空题4.故填64.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因为平行所以有∠EFG=∠CEF,又由题意可知∠FEC和∠FEG本就是同一个角,所以相等,根据平角概念即可求出∠BEG.解答:解:∵AD∥BC,∴∠EFG=∠CEF=58°,∵∠FEC=∠FEG,∴∠FEC=∠FEG=∠EFG=58°,∴∠BEG=180°-58°-58°=6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平时要多进行观察,总结规律.明白折叠后等角是哪些角.5.故填64.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此题要求∠AEG的度数,只需求得其邻补角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就可求解.解答:解:根据长方形的对边平行,得AD∥BC,∴∠DEF=∠1=58°.再根据对折,得:∠GEF=∠DEF=58°.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得:∠AEG=180°-58°×2=64°.点评:运用了平行线的性质,还要注意折叠的题目中,重合的两个角相等,结合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6.故填52.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折叠变换的性质及邻补角的定义可直接解答. 解答:解:∵该纸条是折叠的,∴∠1的同位角的补角=2×64°=128°; ∵矩形的上下对边是平行的,∴∠1=∠1的同位角=180°-128°=5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邻补角的定义;折叠变换的性质. 7.故填5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变换的性质即可求得. 解答:解:∵∠ABC=110°,纸条的上下对边是平行的, ∴∠ABC 的内错角=∠ABC=110°; ∵是折叠得到的∠1,∴∠1=0.5×110°=55°.故填55.点评: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8.故填6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折叠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则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1与130°角相等, 即2∠1=130°,解得∠1=65°.故填6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折叠的知识,题目比较灵活,难度一般. 9.故填11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计算题.分析:如图,因为AB∥CD,所以∠BEM=∠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3=∠4,可以求得∠4的度数;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得∠2的度数. 解答:解:∵AB∥CD,∴∠BEM=∠1=140°,∠2+∠4=180°, ∵∠3=∠4,∴∠4=12∠BEM=70°,∴∠2=180°-70°=110°. 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注意折叠的两部分全等,即对应角与对应边相等.此题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0.故填11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1=50°可求出∠2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解:∵四边形EFGH 是四边形EFBA 折叠而成, ∴∠2=∠3,∵∠2+∠3+∠1=180°,∠1=50°,∴∠2=∠3=12 (180°-50°)=12×130°=65°,又∵AD∥BC,∴∠AEF+∠EFB=180°,∴∠AEF=180°-65°=115°.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折叠不变性:折叠前后图形全等.据此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便可轻松解答. 11.故答案为:4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 解答:解:∵△ABC 沿着DE 翻折,∴∠1+2∠BED=180°,∠2+2∠BDE=180°, ∴∠1+∠2+2(∠BED+∠BDE)=360°,而∠1+∠2=80°,∠B+∠BED+∠BDE=180°, ∴80°+2(180°-∠B)=360°, ∴∠B=40°. 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折叠变化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理解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变化.12.故阴影部分的面积为8cm 2. 考点:轴对称的性质. 专题:压轴题.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解答:解:依题意有S阴影=12×4×4=8cm2,故阴影部分的面积为8cm2.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13.答案为5个.考点:轴对称的性质.专题:压轴题;网格型.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断可知.解答:解: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有5个,分别为△BCD,△BFH,△ADC,△AEF,△CGH.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断,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14.故答案为:8.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周长的定义可知.解答:解:根据题意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C、D,故有MP=MC,NP=ND;则CD=CM+MN+ND=PM+MN+PN=8cm.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15.答案为18.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解答:解:根据图形的对称性,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12×6×6=18(cm2).点评:此题要能够利用正方形的对称性,把阴影部分的面积集中到一起进行计算.16.答案为1:2.考点:剪纸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拼摆的问题,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作答.解答:解:由图可得,所剪得的直角三角形较短的边是原正方体棱长的一半,而较长的直角边正好是原正方体的棱长,所以所剪得的直角三角形较短的与较长的直角边的比是1:2.点评:本题必须以不变应万变,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才能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知识去解决.17.答案为12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CFE=180°-3×20°=120°.故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120°.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18.答案为5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根据AD∥BC,求出∠FED的度数,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则可知∠DEF=∠FED′,最后求得∠AED′的大小.解答:解:∵AD∥BC,∴∠EFB=∠FED=65°,由折叠的性质知,∠DEF=∠FED′=65°,∴∠AED′=180°-2∠FED=50°.故∠AED′等于50°.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2、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概念求解.19.故答案为: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找到两个极端,即BA′取最大或最小值时,点P或Q的位置.经实验不难发现,分别求出点P与B重合时,BA′取最大值3和当点Q与D重合时,BA′的最小值1.所以可求点A′在BC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解答:解:当点P与B重合时,BA′取最大值是3,当点Q与D重合时(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4,此时BA′取最小值为1.则点A′在BC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图形的折叠、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难度稍大,学生主要缺乏动手操作习惯,单凭想象造成错误.20.答案为3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由题意得AE=AE′,AD=AD′,故阴影部分的周长可以转化为三角形ABC的周长.解答:解: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处, 所以AD=A′D,AE=A′E.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等于BC+BD+CE+A′D+A′E, =BC+BD+CE+AD+AE , =BC+AB+AC , =3cm .点评:折叠问题的实质是“轴对称”,解题关键是找出经轴对称变换所得的等量关系.21.答案为6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压轴题.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折叠后形成的图形全等,找出对应的边角关系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A′=∠A=90°,∠ABE=∠A′BE,又∠CBA′=30°,则∠BEA′=180°-90°-30°=60°.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轴对称.解题关键是找出由轴对称所得的相等的边或者相等的角.22.故答案为:2 33.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压轴题.分析:由折叠性质可以得到,∠FBD=∠ABD=30°,△DEB≌△BCD,进而得到△DFB是等腰三角形,有DF=FD ,作FG⊥B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边上的高与底边上的中线重合,则点G 是BD 的中点,而BD=ADsin30°=4,所以可求得FG=BGtan30°=2 33.解答:解:∵矩形纸片沿对角线BD 翻折,点A 落在点E 处∴∠FBD=∠ABD=30°,△DEB≌△BCD, ∴∠DBE=∠CDB, ∴DF=FB,∴△DFB 是等腰三角形,过点F 作FG⊥BD,则点G 是BD 的中点 ∵BD=ADsin30°=4 ∴BG=2∴FG=BGtan30°=2 33.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求解.23.故答案为:6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由折叠的性质知,∠DA1E=∠A=90°;DA1=AD=2CD,易证∠CDA1=60°.再证∠EA1B=∠CDA1.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知,A′D=AD=2CD,∴sin∠CA′D=CD:A′D=1:2,∴∠CA′D=30°,∴∠EA′B=180°-∠EA′D-∠CA′D=180°-90°-30°=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求解.24.答案为10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先判定三角形BDE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及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计算.解答:解:连接BD,交EF于点G,由折叠的性质知,BE=ED,∠BEG=∠DEG,则△BDE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顶角的平分线是底边上的高,是底边上的中线,∴BG=GD,BD⊥EF,则点G是矩形ABCD的中心,所以点G也是EF的中点,由勾股定理得,BD=310 ,BG=3102,∵BD⊥EF,∴∠BGF=∠C=90°,∵∠DBC=∠DBC,∴△BGF∽△BCD,则有GF:CD=BG:CB,求得GF=102,∴EF=10 .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25.答案为8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根据中位线的定义得出ED∥BC,再根据平行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即可求.解答:解:∵D、E为AB、AC的中点,∴DE为△ABC的中位线,ED∥BC,∴∠ADE=∠ABC∵∠ABC=50°,∴∠ADE=50°,由于对折前后两图形全等,故∠EDF=50°,∠BDF=180°-50°×2=80°.点评:本题通过折叠变换考查正多边形的有关知识,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此类题最好动手操作,易得出答案.26.答案为 2 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判定△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求BE.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D=ED,∠CDA=∠ADE=45°,∴∠CDE=∠BDE=90°,∵BD=CD,∴BD=ED,即△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2 BD= 2 BC= 2 cm.点评:本题利用了: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27.答案为60°.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把所求的角转移成与已知角有关的角.解答:解:根据对顶角相等,翻折得到的∠E=∠ACB可得到∠θ=∠EAC,∵△ABE和△ACD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BAC=150°,∴∠DAC=∠BAE=∠BAC=150°.∴∠DAE=∠DAC+∠BAE+∠BAC-360°=150°+150°+150°-360°=90°.∴∠θ=∠EAC=∠DAC-∠DAE=60°.点评:翻折前后对应角相等.28.答案为9.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由折叠中对应边相等可知,DE=CD,BE=BC,可求AE=AB-BE=AB-BC,则△AED 的周长为AD+DE+AE=AC+AE.解答:解:DE=CD,BE=BC=7cm,∴AE=AB-BE=3cm,∴△AED的周长=AE+AD+DE=AC+AE=6+3=9cm.点评:本题利用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