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汇总讲解

合集下载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筛选是一项重要的微生物学工作,通常用于寻找能够产生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酶的细菌或真菌菌株。

以下是一般的步骤和方法:
1. 样品采集:首先从土壤、水体、食品等环境中采集样品,可能含有潜在的蛋白酶产生菌。

2. 分离:将样品进行稀释处理后,通过涂布法、稀释涂布法、过滤法等分离方法,在富含寒原蛋白酶的寒原平板培养基上培养,以分离出单菌种。

3. 纯化:将分离得到的单菌种进行多次传代,确保单一菌株的纯化。

4. 鉴定:利用生理生化试验、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序列分析)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

5. 筛选:利用含有蛋白质底物的培养基(如乳清蛋白、明胶等)进行筛选,观察菌株在培养基上的透明圈或发酵液的浑浊度变化,筛选出产生蛋白酶活性高的菌株。

6. 活性测定:对筛选出的蛋白酶产生菌株进行蛋白酶活性测定,确
定其蛋白酶活性水平。

7. 保存与应用:对获得的蛋白酶产生菌株进行保存,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潜力,如酶学特性、温度和pH稳定性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从环境样品中分离、鉴定并筛选出具有高蛋白酶产量和活性的菌株,为后续的蛋白酶生产及应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菌种资源。

分离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方案PPT课件

分离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方案PPT课件

5
2020/10/13
6
四. 如何检验筛选所得的菌株是 所需的目的菌种
• 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可用革兰氏染色法初步判定, 且其在酪蛋白平板上会产生水解圈,并且其菌种有体积 较大,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等特征,较易和其它菌 种分辨。还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其形态特征来判定 是否为芽孢杆菌。
2020/10/13
试管放入75—80℃水浴中热处理10min,以杀死 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 • 取热处理过的悬液100—200μL,涂布接种到牛肉 膏白胨培养基平板,将平板倒置,于30—32℃培 养24—48小时。
2020/10/13
4
• 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 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 选出芽孢杆菌菌落。
分离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菌株 的分离方案
2020/10/13
1
一.筛选模型的选择及原因
• 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并且广泛存 在于土壤中,且其性质稳定,可较容易与其它 细菌分离,繁殖速度快,体积较大,在培养时 可抑制有害菌生长。而且对人体无害,可代谢 生产多种酶和有机酸。
2020/10/13
2
7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10/13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8
二.取样环境及原因
选择一块处于生活区或河道旁污染较少且 腐殖质较厚的地块,取表层一下5—10cm 处的土样,这样可以保证土壤中含有可以 作用于蛋白质的微生物,并且可以避免污 染物对菌种活性的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实验产蛋白酶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实验产蛋白酶菌种的分离与纯化

产蛋白酶菌种的分离与纯化--初筛一、目的要求1 学习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2 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法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3 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的大本营,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工业微生物菌种最初都来自于自然界。

但是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而且都是混居在一起的,要获得工业发酵菌株,首先必须把它们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简单单细胞挑取法和平板分离法。

本实验用平板分离法。

平板分离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其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1)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取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平板法或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

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因此纯培养的确定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

蛋白酶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酶制剂,它能将蛋白质分解成短肽甚至氨基酸。

根据三氯乙酸能将酪蛋白变性从而产生沉淀这一原理,可在平板培养基上直接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株。

产酶菌株能将酪蛋白水解成小分子物质,菌落周围不形成沉淀蛋白而出现透明圈,根据透明圈大小还能判断产酶活力。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样品土壤样品。

2 培养基酪素培养基配方如下:葡萄糖0.5gNaCl 5gK2HPO4 0.5gKH2PO4 0.5g干酪素10g蒸馏水1000ml琼脂20gpH 7.5115℃灭菌30min。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实验方案设计人:陈龙1.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1. 1 实验材料菌源:酱香型大曲1. 2 培养基的配制细菌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琼脂15-25g、水1000ml;称量:分别准确称取上述蛋白胨和NaCl量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所需水量的2/3左右的蒸馏水;牛肉膏用玻璃棒挑取置于小烧杯或是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融化后倒入烧杯中。

溶化: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少许所需要的水量,将烧杯置于石棉网上加热,用玻棒搅拌,让药品完全融化,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

调PH:在未调PH前,先用PH试纸预测培养基原来的PH,若偏酸用1 mol/L NaOH调节边加变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检测至PH到7.2。

反之,用0.1 mol/LHCL进行调节。

分装、包扎、灭菌。

霉菌培养基(察氏培养基):蔗糖30g、NaNO3 2g、K2HPO4 1g、KCL 0.5g、MgSO4.7H2O 0.5g、FeSO4 0.01g、琼脂15-25g、蒸馏水1000ml;量取所需水量约2/3左右加到烧杯中,分别称取上述物品依次逐一加入水中溶解,方法同细菌培养基。

分装、包扎、灭菌。

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酵母粉15g,K2HPO4 1.0g,Na2CO3 0.1g,自来水100ml PH 9.0(灭菌前)。

pH7.0。

配制方法:称取葡萄糖20g,酵母膏15g置于洁净干燥500ml锥形瓶轻轻摇动,使物料混匀,按上述配方用自来水配制无机盐溶液50ml,调节Ph 9.0,倒入装有物料的锥形瓶中混匀,在0.1Mpa压力灭菌30min。

选择培养基:豆粕粉10.0 g,琼脂15.0 g,蒸馏水1000 mL,pH7.2~7.4,112℃,灭菌30 min。

固体斜面培养基:250mL三角瓶装料12.5g麦麸,麦麸:水=1:1.2,pH自然,121℃灭菌30min。

筛选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法同上)。

1. 3 试剂和溶液1.3.1 配制生理盐水:分装于250ml锥形瓶,每瓶内装99ml,并装10粒玻璃珠。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筛选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样品收集:从环境样品(如土壤、水样、发酵物等)中收集样品,注意收集样品需要符合生物安全和伦理规范。

2.分离菌株: a. 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处理,以获得适量的单菌落。

b. 培养基选择:根据目标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

常用的培养基有LB(大肠杆菌培养基)、TSA(琼脂糖营养平板培养基)等。

也可以添加特定的底物来富集酶活菌株。

c. 接种和分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在选定的培养基上,并进行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适当调整。

通过稀释分离法,将单菌落分离至不同的培养皿中,得到纯培养的菌株。

3.酶活性测定: a. 初步筛选:将分离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对菌落的酶活性直接观察或使用浸润琼脂糖等方法判断酶的活性。

b. 液体培养:将筛选出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收集培养物用于后续的酶活性测定。

c. 酶活性测定:通过适当的酶活性测定方法(如改良的Casein酶活测定法、Azocasein酶活测定法等)来评估菌株的酶活性。

4.酶产量测定: a. 最优菌株筛选:根据酶活性测定结果,选择酶活性较高的菌株。

b. 酶产量测定:对选定的菌株进行批量发酵或连续发酵实验,通过酶活性和菌体生长曲线的测定,估计菌株的酶产量。

5.菌株鉴定: a. 形态学特征:观察菌落的形态学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b. 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生理生化测试,包括生长方式、耐受性、产酸性、酶反应等。

c.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PCR方法扩增和测序16S rRNA基因,进行菌株的分子鉴定,并与已知菌株进行比对。

这些步骤将有助于从样品中分离、鉴定和筛选出蛋白酶产生菌株。

根据筛选结果,选择高酶活性和高酶产量的菌株,可以进行后续的酶性质研究、表达载体构建等工作。

在实践中,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要求,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

一株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

一株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
2009年19(2)
生物技术
51
用酪蛋白平板初筛和发酵脱胶复筛对脱胶细菌进行筛选,有 效地缩小了目的菌的筛选范围,得到了一株可明显降低原料 残胶率的细菌D7,处理后原料残胶率将为5.12%。我们又对 其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进行了 分析,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
定手册)翻译组译.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8]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杜, 加01.
L9】Mcginnis S。Madden T L.BLAST:at me cote 0f a powerful and di'vet_e set
4673—4680.
一株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
易霞,詹建立 (喀什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系,新疆喀什844000) 摘要:目的:对喀什市吐曼河分离的一株细菌进行鉴定。方法:基于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HNA序列分析。结果:该分离菌
G一,球状,需盐但不耐盐,pH耐受范围是pH 6.2—7.8,产蛋白酶且粗酶酶活达168Ulnd。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细菌与类产
bseteriurn懈G—alld experim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16S rRNA sequence.Result: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phere colony;and it growled
P.p攫—洮如越咖and without NaQ but wasn’t tolerant NaQ:it w釉tolerant at pH6.2—7.8.And the isolate could produce protease and the enzyme aedvity reached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1. 引言蛋白酶是一类能够降解蛋白质的酶,在许多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发现和筛选具有高蛋白酶产量的菌株成为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点。

本文旨在介绍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的方法和步骤。

2. 蛋白酶分离菌株的采集蛋白酶产生菌株可以从各种环境中采集得到,常见的源包括土壤、水样、植物表面等。

采集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样品间的干扰。

常用的采集方法包括无菌棉签擦拭、土壤样品采集等。

3. 蛋白酶分离菌株的分离和筛选3.1 培养基选择和制备蛋白酶分离菌株的分离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常见的培养基包括含蛋白质和多肽的培养基,如酵母提取物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等。

培养基制备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

3.2 菌株的分离将采集得到的样品均匀涂布在选定的培养基上,使用无菌棉签或铲子进行均匀涂布。

将涂布后的培养基培养于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一般常见的培养温度为30摄氏度。

3.3 蛋白酶活性筛选使用适当的蛋白酶活性指示剂,如casein等,在培养基上进行盘状培养。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蛋白质的降解情况,筛选出具有高蛋白酶活性的菌株。

此外,也可通过测定培养液中蛋白酶的活性来进行筛选。

4. 蛋白酶产生菌株的鉴定4.1 形态观察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颜色、透明度等,以及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等。

4.2 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进行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包括产酸、产气、葡萄糖利用、氧需求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压油技术、碳水化合物利用酶技术等。

4.3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如16S rRNA序列分析、PCR等。

将菌株的DNA提取出来,进行引物扩增,然后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确定菌株的分类信息。

5. 结论通过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可以获得具有高蛋白酶产量的菌株。

这些菌株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提高菌株的蛋白酶产量,并应用于相关的工业生产中。

微生物实验设计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微生物实验设计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级分离一、实验原理自能够产生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在牛奶平板上生长后,其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蛋白水解圈,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常被作为判断该菌株蛋白酶产生能力的初筛依据。

将腐烂的大豆浸泡液中的细菌接种在含有酪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由于产蛋白酶菌株能在干酪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圈,因此能将产蛋白菌株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菌株经再次培养,就可获得纯种产蛋白酶的菌株。

二、实验器材1.菌种:从大豆浸泡液中获得2.培养基:(1)PDA斜面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补水至1000ml,121℃灭菌30min备用。

(2)干酪素琼脂培养基:干酪素4.0g,用20ml 0.1mol/L NaOH溶液溶解后再加20g琼脂,加蒸馏水煮沸加水至1000ml 121℃灭菌30min备用。

3.试剂:无菌水。

4.仪器:天平,电磁炉,烧杯,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高压灭菌锅,锥形瓶,接种环,涂布棒,酒精灯,恒温培养箱。

三、实验步骤1.将腐烂的大豆放入无菌水中浸泡,制成细菌悬浮液。

2.用涂布棒蘸取菌液接种于PAD培养基中,26℃培养48h。

3.倒置于酪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7℃培养24h。

4.挑取培养好的菌落接种于平板上,28℃培养48h。

5.观察各菌落周围形成的透明圈的情况。

6.选取透明圈较大的三个菌落分别接种在干酪素琼脂培养基上,28℃培养48h。

7.观察受否为单菌落,若为单菌落且有透明圈,则为纯种产蛋白酶菌株。

若有杂菌,则需要重复步骤6,直到培养出纯菌为止。

参考文献[1]代玉梅.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2]黄志强,林白雪,谢联辉.产碱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4):416-420.。

酶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

酶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摘要酶的分离纯化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即抽提、纯化、结晶或制剂。

首先将所需的酶从原料中引入溶液,此时不可避免地夹带着一些杂质,然后再将此酶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分离出来,或者从此溶液中选择性地除去杂质,然后制成纯化的酶。

关键词:酶抽提纯化结晶制剂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盐析亲和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生物细胞产生的酶有两类:一类由细胞内产生后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作用的酶,称为细胞外酶。

这类酶大都是水解酶,如酶法生产葡萄糖所用的两种淀粉酶,就是由枯草杆菌和根酶发酵过程中分泌的。

这类酶一般含量较高,容易得到;另一类酶在细胞内产生后并不分泌到细胞外,而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称为细胞内酶,如柠檬酸、肌苷酸、味精的发酵生产所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就是在多种酶催化下在细胞内进行的,在类酶在细胞内往往与细胞结构结合,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催化的反应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使许多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酶的来源多为生物细胞。

生物细胞内产生的总的酶量虽然是很高的,但每一种酶的含量却很低,如胰脏中期消化作用的水解酶种类很多,但各种酶的含量却差别很大。

因此,在提取某一种酶时,首先应当根据需要,选择含此酶最丰富的材料,如胰脏是提取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淀粉酶和脂酶的好材料。

由于从动物内脏或植物果实中提取酶制剂受到原料的限制,如不能综合利用,成本又很大。

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酶制剂。

从微生物中来生产酶制剂的优点有很多,既不受气候地理条件限制,而且动植物体内酶大都可以在微生物中找到,微生物繁殖快,产酶量又丰富,还可以通过选育菌种来提高产量,用廉价原料可以大量生产。

由于在生物组织中,除了我们所需要的某一种酶之外,往往还有许多其它酶和一般蛋白质以及其他杂质,因此为制取某酶制剂时,必须经过分纯化的手续。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容易变性,所以在酶的提纯过程中应避免用强酸强碱,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

蛋白酶产生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蛋白酶产生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蛋白酶产生菌细菌的分离与优化一、研究背景及进展蛋白酶已广泛应用在皮革、毛皮、丝绸、医药、食品、酿造等方面。

皮革工业的脱毛和软化已大量利用蛋白酶,既节省时间,又改善劳动卫生条件。

蛋白酶还可用于蚕丝脱胶、肉类嫩化、酒类澄清。

临床上可作药用,如用胃蛋白酶治疗消化不良,用酸性蛋白酶治疗支气管炎,用惮性蛋白酶治疗脉管炎以及用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对外科化脓性创口的净化及胸腔间浆膜粘连的治疗。

加酶洗衣粉是洗涤剂中的新产品,含碱性蛋白酶,能去除衣物上的血渍和蛋白污物,但使用时注意不要接触皮肤,以免损伤皮肤表面的蛋白质,引起皮疹、湿疹等过敏现象。

二、实验方案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B1 分离自污水河的土壤;B9 为B1 物理诱变后所得的菌株。

1.1.2 药品弹性蛋白、刚果红弹性蛋白 Sigma 公司产品。

1.2 培养基1.2.1 细菌富集培养基(% W/V)蛋白胨1.0,酵母膏0.5,NaCl 1.0,pH7.0,121℃灭菌20min。

1.2.2 初筛培养基(% W/V)弹性蛋白0.80,葡萄糖0.10,酵母膏0.10,K2HPO4 0.10,KH2PO4 0.05,MgSO4·7H2O 0.01,pH7.0,115℃灭菌30min。

1.2.3 发酵培养基(% W/V)干酪素3.00,葡萄糖4.00,玉米提取液0.1,K2HPO4,0.20,MgSO4·7H2O 0.01,pH7.0,11℃灭菌30min。

1.3 胞外弹性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1.3.1 细菌富集培养称取土样1 g ,加入细菌富集培养基中,送摇床培养,150r/min,37℃培养48h。

同时做两个平行实验。

1.3.2 分离将富集土壤悬液按每级稀释10 倍的次序得到10- 3、10 - 4、10 - 5 的系列稀释液,再依次分别从各稀释度试管中各吸取0.2ml 稀释液,加到相应的培养皿内,用涂棒涂匀。

每个稀释梯度做两个平行试验,3 7 ℃培养箱倒置培养48h。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原理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原理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原理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的原理是利用菌株产生的蛋白酶活性对菌落进行筛选和鉴定。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筛选培养基法:将菌株接种在富含蛋白质的培养基上,待菌落形成后,置于一定条件下(如低温、酸碱pH变化、盐等),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蛋白质水解区域。

表现明显蛋白质水解区域的菌落可以认为是蛋白酶产生菌。

2. 培养基加酪蛋白法:将菌株接种在含有酪蛋白的培养基上,蛋白酶能够水解酪蛋白,会呈现明显的透明圈形成。

菌落形成后,利用这个特征可以筛选出蛋白酶产生菌。

3. 硫酸铜法:将菌株接种在富含酪蛋白的培养基上,在菌落周围加入硫酸铜溶液。

菌落产生的蛋白酶能使硫酸铜发生颜色变化(由蓝色变为紫色)或溶液变清晰,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菌株进行筛选和鉴定。

4. 特定基质代谢法:蛋白酶产生菌可以利用特定基质作为唯一碳源进行代谢,产生的酶能水解特定基质并产生反应产物。

利用这些反应产物的特性,可以利用化学或生物学方法进行分析和鉴定。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利用菌株产生的蛋白酶活性进行筛选和鉴定,以确定是否为蛋白酶产生菌。

这些方法灵敏度高、简单易行,
可以用于在大量菌株中筛选出蛋白酶产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进一步的研究。

蛋白酶产生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蛋白酶产生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蛋白酶产生菌细菌的分离与优化一、研究背景及进展蛋白酶已广泛应用在皮革、毛皮、丝绸、医药、食品、酿造等方面。

皮革工业的脱毛和软化已大量利用蛋白酶,既节省时间,又改善劳动卫生条件。

蛋白酶还可用于蚕丝脱胶、肉类嫩化、酒类澄清。

临床上可作药用,如用胃蛋白酶治疗消化不良,用酸性蛋白酶治疗支气管炎,用惮性蛋白酶治疗脉管炎以及用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对外科化脓性创口的净化及胸腔间浆膜粘连的治疗。

加酶洗衣粉是洗涤剂中的新产品,含碱性蛋白酶,能去除衣物上的血渍和蛋白污物,但使用时注意不要接触皮肤,以免损伤皮肤表面的蛋白质,引起皮疹、湿疹等过敏现象。

二、实验方案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B1 分离自污水河的土壤;B9 为B1 物理诱变后所得的菌株。

1.1.2 药品弹性蛋白、刚果红弹性蛋白 Sigma 公司产品。

1.2 培养基1.2.1 细菌富集培养基(% W/V)蛋白胨1.0,酵母膏0.5,NaCl 1.0,pH7.0,121℃灭菌20min。

1.2.2 初筛培养基(% W/V)弹性蛋白0.80,葡萄糖0.10,酵母膏0.10,K2HPO4 0.10,KH2PO4 0.05,MgSO4·7H2O 0.01,pH7.0,115℃灭菌30min。

1.2.3 发酵培养基(% W/V)干酪素3.00,葡萄糖4.00,玉米提取液0.1,K2HPO4,0.20,MgSO4·7H2O 0.01,pH7.0,11℃灭菌30min。

1.3 胞外弹性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1.3.1 细菌富集培养称取土样1 g ,加入细菌富集培养基中,送摇床培养,150r/min,37℃培养48h。

同时做两个平行实验。

1.3.2 分离将富集土壤悬液按每级稀释10 倍的次序得到10- 3、10 - 4、10 - 5 的系列稀释液,再依次分别从各稀释度试管中各吸取0.2ml 稀释液,加到相应的培养皿内,用涂棒涂匀。

每个稀释梯度做两个平行试验,3 7 ℃培养箱倒置培养48h。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

蛋白酶是一类能够水解蛋白质的酶,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是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筛选的一般步骤:
1. 样品采集:
-从自然环境(如土壤、水源等)或已知含有蛋白质的样品(如食品、发酵物等)中采集样品。

2. 分离菌株:
-将样品经过适当的稀释和处理后,通过平板法、液体培养法等方式进行分离培养。

-可以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培养基,以筛选出潜在的蛋白酶产生菌。

3. 蛋白酶活性筛选:
-根据蛋白酶的活性特点,可使用含有特定蛋白质底物的琼脂糖平板或液体培养基,筛选出蛋白酶活性高的菌株。

-观察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即蛋白酶产生的溶解区),判断菌株对蛋白质的降解能力。

4. 纯化与鉴定:
-从具有蛋白酶活性的菌株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纯化。

-使用生化方法,如SDS-PAGE电泳、酶活性测定等,鉴定蛋白酶的分子量、酶活性和特性。

5. 分子鉴定:
-对蛋白酶活性高的菌株进行16S rRNA或其他适用的基因序列分析,以确定其属于的菌属和物种。

6. 筛选优良菌株:
-结合蛋白酶活性、稳定性、产酶量等指标,筛选出蛋白酶产量高、酶性好的优良菌株。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分离鉴定及筛选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采取必要的无菌操作和消毒措施,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还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蛋白酶基因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蛋白酶的产生机制和调控方式。

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

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

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 学习从各种样品中分离微生物的操作技术2. 掌握分离微生物时定性测定产物的筛选方法3. 学习和掌握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技术4. 掌握高产蛋白酶菌株的初筛方法二、实验原理枯草杆菌是属于芽孢杆菌属的一类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存在于土壤或腐烂的稻草之中。

由于能够形成芽孢,因此能够抵抗高温,低温等不良环境,所以是实验室及工业生产中主要污染菌之一,危害极大。

但是许多枯草芽孢杆菌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抗菌素等物质,是工业酶制剂生产的重要菌种。

例如,我国使用的BF7658枯草芽孢杆菌生产а-淀粉酶,用于淀粉水解,纺织品退浆等。

又如AS1398枯草杆菌是生产蛋白酶的重要菌株。

1. 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耐热的特点。

由于芽孢具有较强的抗高温能力,分离纯化时可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即通过高温加热杀死其中不生芽孢的菌种,使耐热的芽孢菌得到富集。

2. 枯草芽孢杆菌的产酶特征。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水解酶的特性,可以选择酪蛋白或淀粉为主要营养成分的分离培养基,因菌体分泌的酶可以将大分子的蛋白或淀粉水解而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根据透明圈直径(H)和菌落直径(C)之比值(H/C)可以初步确定酶活力,其比值越大,酶活力越高,进而可筛选出高产酶活的菌株。

3. 枯草芽胞杆菌的形态特征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胞大小0.7×2~3 μm,营养细胞为杆状,杆端钝圆、单生或者短链,着色均匀,无荚膜,周边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

有芽孢0.6×1~1.5 μm,芽孢中生或近中生,壁薄,不膨大,孢子呈椭圆或长筒形,常为两端染色。

菌落变化很大,枯草芽孢杆菌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斜面上,菌落呈细皱状,干燥或颗粒状。

在土豆培养基上菌落呈细皱状,干燥,有时呈现天鹅绒状的菌苔,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银白色的菌膜。

菌落粗糙,扁平、扩展,不透明,不闪光,表面干燥,污白色或微带黄色。

4. 枯草芽胞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液化明胶,冻化牛乳,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H2S,V-P反应阳性,水解淀粉。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汇总讲解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汇总讲解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活化选育、发酵及酶活力的测定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

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它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

也可直接将细菌或霉菌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它蛋白酶产生菌。

本实验主要包括: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产酶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产酶微生物的发酵与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产生菌的生长及生长曲线、培养基优化。

通过本实验项目,使学生学会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的方法,菌种的纯化技术、高产菌的选育技术;了解蛋白酶产生菌的生长情况,学会绘制其生长曲线;学会培养基优化的方法;了解蛋白酶的性质及蛋白酶的测定原理;掌握蛋白酶的发酵及酶活力测定方法。

1 实验材料1.1 实验样品校园内土壤样品1.2实验仪器与材料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酪蛋白平板、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番红;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血球计数板、试管、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棒、电子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 pH 5.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培养皿、胶头滴管、分光光度计(应符合GB9721的规定)等。

2实验方法与步骤 2.1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1.称量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药品放入烧杯中。

2.溶化在上述烧杯中可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

待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

3.调pH4.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

5.包扎塞好棉花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6.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1.02kg/cm2(15磅/英寸2),121.3℃, 15-20min高压蒸汽灭菌。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灭菌,则应放入冰箱内暂存。

一株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一株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5期食品科学摘要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制剂。

本试验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蛋白酶水平较高的菌株S-3,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

本试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应用于蛋白酶生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蛋白酶;贝莱斯芽孢杆菌;菌种鉴定中图分类号TQ9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15-0210-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15.08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Protease-producing StrainWANG Shuai WANG Nannan XIANG Jiale SUN Dongmei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Heilongjiang 163000)Abstract Protease i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enzyme preparation.In this experiment,a strain of S-3with a high level of protease production was selected from the soil,and it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velezensis through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and 16S rD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This experiment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acillus velezensis in protease production.Keywords protease;Bacillus velezensis ;strain identification一株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王帅王楠楠向佳乐孙冬梅*(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000)蛋白酶是一类能催化肽键水解成氨基酸或短肽的酶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有着许多不同的生理功能[1]。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一、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二、实验内容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三、实验原理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最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

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奶粉培养平板并进行培养,根据奶粉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

将初筛的蛋白酶产生菌接入产酶培养基振荡培养,测定蛋白酶的活力,最终得到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

也可直接将细菌接种到奶粉培养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他蛋白酶产生菌。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1.材料:土壤样品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及平板、奶粉培养基平板、45mL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3.仪器及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摇床、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量筒、容量瓶、漏斗、试剂瓶、漏斗、载玻片、滤纸、擦镜纸。

五、操作步骤(一)配制所需培养基按照以下配方配制所需的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琼脂 1.5~2.0g,水 100ml,pH 7.2配制200mL奶粉培养基: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琼脂 2.0g,水 100ml,pH 7.0~7.2脱脂奶粉 3g,配制200mL(二)分离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植被1:10土壤悬液。

2.取1:10土壤悬液5 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管放入75~80℃水浴中热处理10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

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μL,涂布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平板,后将平板倒置,于30~32℃下培养24~48h.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

(三)筛选1、从判定为芽孢杆菌的菌落处,分别挑取少许菌苔,先接种奶粉斜面培养基,再转接奶粉培养基平板上,30~32℃下培养24~48h。

蛋白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小结

蛋白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小结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小结摘要:随着酶工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酶的分离和纯化技术也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

本文简单介绍了酶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常用的一些方法,以纤维素酶为例,从最古老的沉淀法,离心法到色谱技术等都做了简略介绍。

1.沉淀法目前,常用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因而其分离方法一般采用蛋白质的分离方法。

下文中的蛋白类催化酶均以酶简称。

酶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分子大小、带电荷量和水化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改变这些因素会对酶的稳定性有所影响。

当酶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时就会沉淀析出。

常见的沉淀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重金属沉淀法及加热变性沉淀法,其中盐析法多用于酶的分离纯化。

1.1盐析沉淀盐析沉淀法是根据不同酶在一定浓度盐溶液中溶解度降低程度不同达到彼此分离的方法。

酶易溶于水,因为其分子的-COOH、-NH2和-OH都是亲水基团,这些基团与极性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化层,包围于酶分子周围形成1~100nm大小的亲水胶体,从而削弱了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酶分子表面亲水基团越多,水化层越厚,酶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亲和力就越大,因而溶解度也越大。

亲水胶体在水中的稳定因素有两个,即电荷和水膜。

因为中性盐的亲水性大于酶分子的亲水性,当水中加入少量盐时,盐离子与水分子对酶分子的极性基团的影响,使酶在水中溶解度增大。

但盐浓度增加一定程度时,水的活度降低,酶表面的电荷大量被中和,水化膜被破坏,于是酶相互聚集而沉淀析出。

1.2等电点沉淀利用酶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而各种酶又具有不同的等电点来分离酶的方法,称为等电点沉淀法。

酶的等电点(pI)即酶的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由于等电点时的酶净电荷为零,因而失去了水化膜和分子间的相斥作用,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酶分子相互靠拢、聚集,最后形成沉淀析出。

1.3有机溶剂沉淀有机溶剂沉淀法是指有机溶剂能使酶分子间极性基团的静电引力增加,与水作用能破坏酶的水化膜,而水化作用降低,促使酶聚集沉淀。

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乙醇和丙酮,由于有机溶剂的加入易引起变性失活,尤其乙醇和水混合释放热量,操作一般宜在低温下进行,且在加入有机溶剂时注意搅拌均匀以免局部浓度过大。

大实验一.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蛋白酶产生菌

大实验一.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蛋白酶产生菌

2)如要分离淀粉酶产生菌,应如何设计培养 基?怎样识别目标菌?从何种环境取样?
准 备:
1、酪蛋白培养基 (1200ml; 150ml/bottle; 8瓶) 2、牛肉膏蛋白胨斜面 (300ml; 分装50支)
( 616-L1 & 616-R1) ( 616-L2 & 616-R2)
3、稀释用灭菌水 (4.5ml dH2O /管,5×8 = 40支) ( 619-L1 & 619-R1)
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 10.0g, H2O 1000ml,pH值7.0,琼脂粉15g
在大实验的第2次实验时准备(下个实验用):
1)稀释用水: 4.5ml dH2O/管,50管 ( 616-L1 & 616-R1) 2)淀粉培养基(固体):每瓶250ml,4瓶 ( 619-L1 & 619-R1) 3)牛肉膏蛋白胨(液体):500ml三角瓶装80ml,12瓶
10-1 10-2 10-3 10-4 10-5 各100 ul (各2套)
接种斜面
37℃培养24~48h
涂平板
37℃培养24~48h;4℃冰箱保存菌种
实验结果
可直接观察平板上有无具 透明圈的菌落 如透明圈不清晰,可向平 板内菌落间加入少许10%三 氯醋酸,过片刻再观察
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结果及分析 2、思考题 1) 为分离获得产蛋白酶的细菌,应从何种环 境取样?
( 619-L2 & 619-R2)
4)卢戈氏碘液:300ml
( 616-L2 & 616-R2)
附 配 方: 1、淀粉培养基: 蛋白胨10g,NaCl 5g,牛肉膏5g,可溶性淀粉2g,H2O 1000ml, pH7.2;琼脂15g 2、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配方见上,不加琼脂 3、卢戈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H2O 300ml 配法: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溶解在碘 化钾溶液中,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足水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活化选育、发酵及酶活力的测定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

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它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

也可直接将细菌或霉菌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它蛋白酶产生菌。

本实验主要包括: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产酶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产酶微生物的发酵与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产生菌的生长及生长曲线、培养基优化。

通过本实验项目,使学生学会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的方法,菌种的纯化技术、高产菌的选育技术;了解蛋白酶产生菌的生长情况,学会绘制其生长曲线;学会培养基优化的方法;了解蛋白酶的性质及蛋白酶的测定原理;掌握蛋白酶的发酵及酶活力测定方法。

1 实验材料1.1 实验样品校园内土壤样品1.2实验仪器与材料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酪蛋白平板、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番红;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血球计数板、试管、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棒、电子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试纸( pH 5.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培养皿、胶头滴管、分光光度计(应符合GB9721的规定)等。

2实验方法与步骤 2.1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1.称量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药品放入烧杯中。

2.溶化在上述烧杯中可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

待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

3.调pH4.分装按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烧瓶内。

5.包扎塞好棉花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6.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1.02kg/cm2(15磅/英寸2),121.3℃, 15-20min高压蒸汽灭菌。

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灭菌,则应放入冰箱内暂存。

7.制作平板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凝至55~60℃,放在超净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将瓶口在酒精灯上稍加灼烧,左手打开培养皿盖,右手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以铺满皿底为度。

8.无菌检查待培养基凝固后,5个培养皿一叠,倒置平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2.2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制备1:10土壤悬液;2)取1:10土壤悬液5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管放入75-80 ℃水浴中热处理10 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 μL,涂布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将平板倒置,于30-32 ℃培养24-48 h;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

2.3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1)从判定为芽孢杆菌的菌落处,分别挑取少许菌苔,先接种含酪蛋白的斜面培养基,再点接于含酪蛋白的平板,30-32 ℃培养24-48 h,测定平板上菌苔直径和水解圈直径。

2)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那个菌株对应的斜面培养物,可作为进行诱变选育或酶发酵、酶活力测定菌株。

2.4蛋白酶产生菌的选育2.4.1 紫外线对出发菌株的诱变效应1)菌悬液的制备:①取培养48小时生长旺盛的出发菌株斜面4-5支,用10 ml 无菌生理盐水将菌苔洗下,倒入盛有玻璃珠的小三角烧瓶中,振荡30分钟,以打碎菌块。

②将上述菌液离心(3000 r/min,离心15分钟),弃去上清液,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3次,最后制成菌悬液。

③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每毫升108个。

2)平板制作:将淀粉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冷至55℃左右时倒平板27套,凝固后待用。

3)紫外线处理:①将紫外线灯开关打开,预热约20分钟。

②取直径6cm无菌平皿2套,分别加入上述调整好细胞浓度的菌悬液3ml,并放入一根无菌搅拌棒于平皿中。

③将上述2套平皿先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打开皿盖,在距离为30cm,功率为15W的紫外线灯下分别搅拌照射1分钟和3分钟。

盖上皿盖,关闭紫外灯。

4)稀释:在红灯下,将上述经诱变处理的菌悬液以10倍稀释法稀释成10-1-10-6(具体可按估计的存活率进行稀释)。

5)涂平板:取10-4、10-5、10-6三个稀释度涂平板,每个稀释度涂平板3只,每只平板加稀释菌液0.1ml,用无菌玻璃刮棒涂匀。

以同样操作,取未经紫外线处理的菌稀释液涂平板作对照。

6)培养:将上述涂匀的平板,用黑布(或黑纸)包好,置37℃培养48小时。

注意每个平皿背面要标明处理时间和稀释度。

7)计数:将培养48小时后的平板取出进行细菌计数,根据对照平板上菌落数,计算出每毫升菌液中的活菌数。

同样计算出紫外线处理1分钟、3分钟后的存活细胞数及其致死率。

8)观察诱变效应:将细胞计数后的平板,分别向菌落数在5-6个左右的平板内加碘液数滴,在菌落周围将出现透明圈。

分别测量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并计算其比值(HC值)。

与对照平板进行比较,根据结果,说明诱变效应。

并选取HC比值大的菌落移接到试管斜面上培养。

此斜面可作复筛用。

2.5蛋白酶产生菌的发酵与酶活力测定 2.5.1蛋白酶产生菌的发酵(1)将保藏培养基中的产蛋白酶芽孢杆菌接种两环到种子培养液中,30-32 ℃摇床发酵培养16h,4℃冰箱保存。

(2)取10ml含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含100ml酪素液体发酵培养基的250ml 三角瓶中,30-32 ℃摇床发酵培养,作为样一。

(3)样一培养12h后,再取10ml含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含100ml酪素液体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30-32 ℃摇床发酵培养,作为样二。

(4)在发酵培养的48h内,每3h取一次样,每次取5ml,放入10ml的离心管中,于4℃冰箱冷藏。

(5)48h后将所有取样3000rpm离心10min,离心所得上清液680nm进行酶活力测定,每管沉淀加5ml蒸馏水600nm测生长曲线。

2.5.2试剂和溶液 2.5.2.1 福林试剂2.5.2.2 碳酸钠溶液c(Na2CO3)=0.4mol/L称取无水碳酸钠(Na2CO3)42.4g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2.5.2.3 三氯乙酸c(CCl3·COOH)=0.4mol/L 称取三氯乙酸65.4g ,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2.5.2.4 氢氧化钠溶液c(NaOH)=0.5mol/L 按 GB601配制。

2.5.2.5 盐酸溶液c(HCI)=lmol/L及0.lmol/L 按 GB601配制。

2.5.2.6 缓冲溶液a 磷酸缓冲液(pH=7.5),适用于中性蛋白酶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04·12H20)6.02g和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0)0.5g ,加水溶解并定容至I000mL2.5.2.7 10g/L酪素溶液称取酪素 1.000g,精确至0.00lg,用少量0.5mol/L氢氧化钠溶液(若酸性蛋白酶则用浓乳酸2-3滴)湿润后,加人适量的各种适宜pH的缓冲溶液约80mL,在沸水浴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冷却后,转人100mL容量瓶中,用适宜的pH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在冰箱内贮存,有效期为三天。

2.5.2.8 l00µg/mL L-酪氨酸标准溶液a. 称取预先于105℃干燥至恒重的L-酪氨酸0.10 00g,精确至0.0002g,用lmol/L盐酸60mL 溶解后定容至l00mL,即为lmg/mL酪氨酸标准溶液。

b. 吸取lmg/mL酪氨酸标准溶液10.00 mL,用0.1mol/L盐酸定容至100mL,即得到l00µg/mLL 一酩氨酸标准溶液。

2.5.3分析步骤2.5.3.1 L-酪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a. L-酪氨酸标准溶液的配制:管号酪氨酸标准溶液的浓度µg/ml取100µg/mlL-酪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取水的体积ml0 0 0 101 10 1 92 20 2 83 30 3 74 40 4 65 50 5 5b. 分别取上述落液各1.00mL(做平行试验),各加0.4 mol/L碳酸钠溶液5.00mL,福林试剂使用溶液 1.00mL,置于40℃士0.2℃水浴中显色20min,取出,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680nm,10mm比色皿,以不含酪氨酸的0管为空白,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酪氨酸的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此线应通过零点)。

根据作图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出当吸光度为1时的酪氨酸的量(µg),即为吸光常数K值。

2.5.4酶活力的测定a. 先将酪素溶液放人40'C士2'C恒温水浴中,预热5minb. 按下列程序操作:步骤试管A(空白) 试管B(酶试样,做3个平行试样)1 加酶液1.00ml(离心上清液)加酶液1.00ml(离心上清液)2 40℃±0.2℃,水浴2min 40℃±0.2℃,水浴2min3 加三氯乙酸2.00ml(摇匀) 加酪素1.00ml(摇匀)4 40℃±0.2℃,10min 40℃±0.2℃,10min5 加酪素1.00ml(摇匀) 加三氯乙酸2.00ml(摇匀)6 取出静止10min,过滤取出静止10min,过滤7 取1.00ml滤液取1.00ml滤液8 加碳酸钠溶液5.0ml 加碳酸钠溶液5.0ml9 加福林试剂使用液1.00ml 加福林试剂使用液1.00ml10 40℃±0.2℃,显色20min 40℃±0.2℃,显色20min11 于680nm波长测其吸光度于680nm波长测其吸光度2.5.4.2计算X=A*K*4/10*n=2/5*A*K*n 式中:X一一样品的醉活力,u/g(u/mL)tA一一样品平行试验的平均吸光度;K—一吸光常数;4—一反应试剂的总体积,mL10一一反应时间10min,以lmin计;n一一稀释倍数。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2.6 培养基优化(正交实验)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

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的,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通过对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

正因为正交试验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的,它不可能像全面试验那样对各因素效应、交互作用一一分析;当交互作用存在时,有可能出现交互作用的混杂。

虽然正交试验设计有上述不足,但它能通过部分试验找到最优水平组合,因而很受实际工作者青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