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小班化教学现状审视与发展策略研究开题报告3000字》
本文的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在对小班化教学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问卷编写原则,自行设计小学小班化教学调查问卷。
3.访谈法
本次研究预计在每个发放问卷的学校访谈2~3名教师,期望得到准确而深层次的关于小学小班化教学教师的态度和倾向。
研究进度:
2018年3月1日前,完成论文选题的文献综述,并上交格式规范的打印稿。
《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美国联邦小班化教育改革述评》中指出,根据美国各州教育委员会所呈报告称,仅1998至2000年,就有十三个州相继通过了小学小班化教育的改革法案,在美国,小学小班化教育改革从最初的学校、学区、州的层面,到现在的联邦层面,从早期单纯的教育理想、教育实践到现在政策的制定,反映了小班化教育改革是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现代化以及和谐化的必然走向。
[17]余存林. 发挥小班化优势,让小学语文课堂与快乐相随[J]. 新课程(小学),2017,(07):119.
[18]张峰.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体育学科教学的有效对策[J]. 吉林教育,2017,(25):114.
[19]王兴华. 浅谈民勤县农村学校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J]. 考试周刊,2017,(48):128.
[4]金鑫. 初探农村小学小班化英语教学策略与模式[J]. 考试周刊,2018,(03):95.
[5]王婷. “小班化”教育模式下的音乐课评价[J]. 教育,2017,(51):71.
[6]贾贞.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实践探索[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S1):151.
[7]叶勇. 关于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现状及研究——以民勤县农村中小学为例[J]. 新课程导学,2017,(33):95.
对目前所有能搜索到的资源进行归纳和整理,我国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文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以前的“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学”。
二是符合家长需要和生源逐年递减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要求也有了更加强烈的反应,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
而我校每年新生人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小班化教育教学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
从世界上来看,欧美等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这一模式。
我们的周边国家,无论是经济相对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基本上是实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像我们这样大的班额几乎是没有的。
从我们国内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深圳等省市从1996年前后已开始进行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研究。
从我们省来看,济南、青岛、潍坊等,也早已进行了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
十五期间,威海市教育教研中心组织了5所小学,参加了“山东省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实验,对提高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的一手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我校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如何让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经研究,决定将着眼于“小班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甚至高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班教研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课题名称《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户外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以小班为例》二、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户外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社会性以及运动能力都在不断成长。
因此,如何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户外活动,以促进小班幼儿全面发展,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1)了解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户外活动设计提供依据。
(2)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户外活动的有效性。
(3)促进小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身心健康发展。
(4)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户外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和方法。
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丰富幼儿教育理论,为幼儿户外活动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2)实践意义:提高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社会意义: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进步。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调查与分析。
(2)小班幼儿户外活动需求分析。
(3)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户外活动设计。
(4)户外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5)户外活动效果评价。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幼儿户外活动研究现状。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户外活动需求。
(3)行动研究法:结合幼儿园实际,设计并实施户外活动,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4)案例分析法:对户外活动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2023年1月-2023年2月)(1)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任务和分工。
(2)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背景和理论基础。
(3)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实施阶段(2023年3月-2023年8月)(1)进行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调查与分析。
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发展,教学也在不断进步与改革。
小班化教学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近年来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
小班化教学以小班为教学基本环节,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讨论、实验、练习等环节。
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初中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并不充分,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授课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研究和探讨。
因此,本文选题从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角度出发,探究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此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旨在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授课能力不足等问题,提高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教学现状。
2. 探究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通过实验教学、讨论课、练习等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其教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1. 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教学等方法,收集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到优化教学方案。
四、可行性分析本研究针对当前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并寻找解决方案。
从实践角度出发,旨在改善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目的、意义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外关于“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关注的范围一般不超过25个学生,而传统的大班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小班化教育由于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额度,每个学生能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促进了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
我校具有地广人稀,学校学生人数不多,班级人数较少等特点,结合石柱县教育专家谭小林主任的“读、思、练”主体导学模式,适时的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许多小学陆续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而国外的研究还要早。
“小班化”要求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下,随着生源的自然萎缩,结合我校师生比的现状,我校具备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条件。
新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时间,从目前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来看,我校与很多先进学校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将新课程和“读、思、练”主体导学模式在我校得到进一步有效的推进,必须抓住机遇,乘着课改之东风,力争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短期内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与途径以实践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实验法、对比法。
1、调查法: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及其历史的材料,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对各个小班教学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状况,周边环境;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变化情况。
2.实验法: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发现与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小班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班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小班化教育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受到了很多重视和探讨,因为这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针对小班化教育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为化学教育的改进和提高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 探讨小班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2. 分析小班化教育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3. 通过调查、实验等方法,研究小班化教育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4. 提出适合小班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小班化教育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2. 小班化教育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的分析和研究;3. 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小班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合小班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如下:1. 问卷调查:通过制定问卷,调查小班化教育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2.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评估小班化教育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以及小班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3. 其他方法:包括文献综述、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结果包括: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了解小班化教育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2. 评估小班化教育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3.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合小班化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班化学校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班化学校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小班化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采用小班制度,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在10人左右的教育模式。
小班化教育的主要优点是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帮助。
此外,小班化教育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小班化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开展小班化学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班化学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小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况、影响因素以及教学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提高措施,为小班化学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三、研究问题和假设研究问题:1.小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况如何?2.小班化学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小班化学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如何?假设:本研究假设小班化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更加紧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小班化学教学会受到班级结构、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小班化学教学会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影响。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问卷,对小班化学教学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教师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同一批学生随机分为小班和普通班。
小班的班级人数为10人,普通班的班级人数为30人。
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对小班教学和普通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
3.对比小班化学教学和普通班化学教学的结果,研究小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况和影响因素。
五、研究内容和预期结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小班化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情况、影响因素和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提高措施。
小班化教学:成因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小班化教学:成因与对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小班化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
小班化教学带来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更为密切的学习机会,同时能够按照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然而,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常常遭遇到一些困难,如小班化模式难以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教学内容受到限制、小班化教学的教师专业化缺乏等问题。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小班化教学的成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和推广提供参考。
二、研究问题和目标本研究主要探究小班化教学的成因和对策,具体问题如下:1. 小班化教学目前的实施情况是什么?2. 小班化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 小班化教学问题的成因是什么?4. 如何解决小班化教学的问题?5. 提高小班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对策。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小班化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利用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确定目前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了解小班化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班级规模等。
2. 小班化教学面临的问题的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研究小班化教学面临的问题,如小班化模式难以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教学内容受到限制、小班化教学的教师专业化缺乏等问题。
3. 小班化教学问题的成因的分析通过对小班化教学问题的分析,探究小班化教学问题的成因。
4. 解决小班化教学问题的对策的研究结合小班化教学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小班化教学问题的对策,从改进小班化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专业化等方面探讨如何解决小班化教学问题。
四、预期成果和重要性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探究小班化教学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小班化教学问题的对策,为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小班教学开题报告
小班教学开题报告引言:小班教学是一种针对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注重个别化的关怀和指导,旨在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和潜力。
小班教学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习质量和幼儿发展的整体能力。
本开题报告将探讨小班教学的定义、特点和实施方式,以及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一、小班教学的定义和特点:小班教学是一种在教室中设置较小班级规模的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小班教学的班级规模在10到20人之间,与常规教学相比较小。
小班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差异,教师能够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兴趣,想方设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小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师生互动密切。
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风格,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小班教学注重情感关系的建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小班教学提供了更多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
最后,小班教学强调学习资源的充足和有效利用。
较小的班级规模使得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挑战。
二、小班教学的实施方式:小班教学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习目标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班教学实施方式:1.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或项目。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
例如,在语言学习中,可以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口语表达和交流技巧。
3. 个别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和辅导。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目标也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以下,以幼儿个体差异为依据,注重幼儿个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践效果,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理论,为小班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的研究,可以揭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体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 实践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通过小班化教学实践,可以探索出适合我国幼儿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策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3. 社会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通过小班化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社会性发展的幼儿,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化教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本研究将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涵、小班化教学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小班化教学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
2. 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3. 小班化教学实践效果评价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小班化教学实践效果进行评价,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班化教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施策略。
小班教学开题报告
小班教学开题报告一、题目背景在现代教育领域,小班教学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小班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采用较小规模班级来开展教学活动,通常包含20人以下的学生。
相比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小班教学更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教师很难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而学生也难以享受到个别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师的精心指导。
因此,小班教学成为了一种改善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小班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将通过比较小班教学与传统大班教学的差异,考察小班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等方面的优势。
同时,本研究还将关注小班教学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
小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供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师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通过小班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提高教学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果差异,来验证小班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实验组将接受小班教学,而对照组将继续进行传统的大班教学。
我们将在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学生中进行实验,以尽可能广泛地覆盖不同教育场景下小班教学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对小班教学的评价和反馈。
四、预期结果我们预计小班教学将对学生学习成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班教学的优势在于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和针对性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小班教学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与大班教学相比,小班教学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提供更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对小班教学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红江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小班化课堂教学形式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学说,明确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对小班化教学起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小班化课堂教学正顺应了在新形式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一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主题。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出现两大趋势:一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
小班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实践操作性、关注多元化与个性的教学评价等优势,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人们对高质量基础教育的需求,它必将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
我校选择小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招生制度的问题,从2006年正式移交地方以来,生源相对较少,招生人数持续下降,现在每班平均人数不足30人。
学校要发展,必须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子,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
为了把自身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学校决定开展“小班化教学有效性实践”的研究,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小班教学之路。
开展小班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有利于快速提升我校教学质量。
本课题将指引并推动我校教学质量改革深入发展,从自然形成的小班化(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入手,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实践,逐渐了解和掌握小班化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措施,最终形成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五篇范例)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五篇范例)第一篇: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介绍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学校现存的问题及现实基础。
1、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思与探讨。
过去,存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素质教育的现实;素质教育在具体实践中还不尽如人意的实际;传统教材普遍滞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背景等客观现象,给了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启发。
2、近几年来,进入了人口低出生率时期,我校由于历史原因,配置不均衡,学校教学人才不足,教学设备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生源开始减少,班额自然成为“小班”,每班学生在30人以内。
现阶段,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并不断推动教育改革。
为了充分利用、优化配置这些教育资源,势必为调整班级规模、改善教育环境、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了良机,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带来了良策,也为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良机。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想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小班化教育之路。
(二)课题界定:1、小班: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
不同国家、地区、时期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说。
按当代发达教育小班配置和我国具体情况,一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0—30人左右为宜。
本课题研究的客体均是不超过24人的教学班。
2、小班教育:指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额减少后,教育活动即会发生变化,教育活动与组织形式在时空上会得到重组;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密度和效度以及师生关系会得到增加或增强;教育教学的方式、内容、策略、技术、评价等都随之变化,并会促进和带动教育理念的更新。
3、小班化教育:在小班配置条件下,是以培养创新意识、能力、精神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形成以师生发生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特征。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核心理念 小班化教学——目前我市小班是指25~35人规模的班级。
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中以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
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优质化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教学绝不仅仅指规模小,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或称适性教育,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为主,评价策略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
教学,不管大班还是小班,都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只不过在小班教学条件下更易实现新课程理念,使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核心思想】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实验教师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发展教学思想。
※关注数学教学效益。
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实验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参与本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影响。
※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实验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手段,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正确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关注量化和可测性。
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的检测,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工作成果。
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初中小班化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既有助于学生对“乐学”的追求,又有助于教师对“人师”的追寻;它还继承了我国“教学相长”这一教学传统思想,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可以促使教师向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
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
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幼儿园小班开题报告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小班是幼儿园中最基础的班级之一。
本次开题报告旨在探讨小班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以及如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小班的教育目标小班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技能、社交能力和认知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小班阶段,幼儿的个人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三、小班的教学内容1. 语言与沟通:通过游戏、歌曲和绘本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日常用语,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数学与逻辑思维:通过数数、比较大小、分类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科学与探索: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 艺术与创造: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音乐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四、小班的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游戏是小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2. 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具体情境中,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3.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是根据幼儿的不同智能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五、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方法1. 家园合作: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经历,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
小班化情境下自主互助实验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班化情境下自主互助实验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当前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这一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的满足,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然而在小班化教学中,如何设计适合的实验模式,以促进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仍然存在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小班化情境下自主互助实验模式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目的本研究拟以某高校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基于小班化情境下,自主互助的实验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影响。
旨在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为教育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实验教学模式。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分析小班化情境下自主互助实验模式的理论支持。
2.设计小班化情境下自主互助实验模式的具体实验方案,在实验中考察学生的表现,比较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
3.分析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效果、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变化,探究小班化情境下自主互助实验模式的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教育教学文献,对小班化情境下自主互助实验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进行总结。
2.实验法:针对教育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阶段、不同科目的实验教学方案,比较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
3.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和反馈,对小班化情境下自主互助实验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预期研究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探究小班化情境下自主互助实验模式的实践价值,为教育教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教学模式。
同时,本研究将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发现—提出问题”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发现—提出问题”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其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学科竞赛实力和综合素质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小班化教学中,通过建立小组、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自主探究性。
然而,当前的数学小班化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教学内容难以完全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握不够精准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小班化教学的效果。
因此,本研究将以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发现—提出问题”的实践研究方法,探究如何针对现有数学小班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现有数学小班化教学的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可行性强、效果显著的教学优化方案;3、在实际的数学小班化教学中,实施和验证这些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通过对比分析教学前后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状态等指标,评估教学优化方案的效果和质量,为今后的数学小班化教学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目标是:1、全面了解当前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可行性强、效果显著的教学优化方案;3、在实际教学中,验证这些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提高数学小班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今后的数学小班化教学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发现—提出问题”的实践研究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调研通过对现有数学小班化教学的情况进行调研,获得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分析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二步:分析针对第一步调研获得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探究,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第三步:提出方案根据第二步的分析和探究,提出解决现有问题和不足的可行性较高、效果显著的教学优化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时代,其特征是创新。
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建立一种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环境,讲究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近几年我县农村学校学生生源逐渐减少。
小班化教学是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大大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
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发展和丰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小班化教学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保证学校生源的稳定,为目前农村学校创建有特色和高规格品质的学校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课题研究的价值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
它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养活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目前小班是指25~35人规模的班级。
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中以提高每个
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
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优质化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绝不仅仅指规模小,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或称适性教育,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为主,评价策略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的统一。
教学,不管大班还是小班,都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只不过在小班教学条件下更易实现新课程理念,使更好的享受教育资源,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1、从教学过程角度:
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老师的教学品质,降低了教学劳力。
2、从教学结果角度: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
四、研究内容
一、加强小班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小班化教学有效开展。
小班化教学首先挑战是教师,它呼唤着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而且需有更高的综合素养,多才多艺,更需要教师有以生为本新的教
学理念。
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小班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能胜任小班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
二、整合教材,开发资源,建设小班化教学的有效课程。
小班化教学中,要打破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潜能。
如美术教师可大胆创编美术教材,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大批美术特长学生。
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课和乐器课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掌握一些乐器的演奏技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特长。
整合语文教材,开设阅读课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悠久的民族文化浸润中丰厚文学底蕴,受到文明熏陶。
通过课程内容和教材的改革,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让学生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陶冶情感,办出小班化教学的特色。
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小班化的有效教学。
传统的“大班”教学方法由于面对的学生数多,加上教师的精力有限,教师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可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民主权利,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不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参与学习的意识比较欠缺。
而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班级规模的变化,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革新。
这方面,小班化教学实验的先行者要逐步总结出互动教学策略、角色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体验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反馈教学策略、弹性教学策略等教学策略及分组教学法、个别指导法、体验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鼓励教学法、交融教学法、活用资源教学法、留有余地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五、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论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成功经验。
2.调查法:通过调查表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等,分析整理并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档案,为研究工作提供基本信息。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以实验操作为主,行动研究是最主要的方法,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反馈边修正。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
辅助方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6-2011.11)构建小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平台,通过问卷或访谈的形式了解现有的教育观,如学生观、教学观等。
阶段成果预计有:现状调查与考察报告、研究论文、研究日志等。
2、实验阶段(2012.3-2012.7)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实践操作活动的累积经验,以理论指导探索小班个性化教学的多种模式。
阶段成果预计有:研究论文、课堂案例、活动录像等。
3、总结阶段(2012.9-2013.2)在实践活动中,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确立我校小班化教学模式,在优势中成特色。
阶段成果预计有:研究报告、论文、课堂案例集等。
4、申请结题(2013.3-2013.6)完成研究,主要是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形成最终成果,申请结题。
七、保障条件
1、本课题负责人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生活作文》的子课题《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参与多项市、县级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在课题研究,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本组成员均为我校教学骨干,他们学历高,能力强,都受过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专项训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很重视参与教学改革,善于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吸收消化名家的科研成果,并灵活的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3、我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规范的学校档案管理和丰富的图书资料,浓郁的教育教学氛围,以及教师良好的科研兴校意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
4、我校领导对该课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大部分领导主动参与此项课题研究。
也明确表示对于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经费的筹集以及师资力量的调配等问题一定会全力支持解决,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很好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八、组员分工
顾青(课题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的实施、检查、督促、参与课题研究。
李新军(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计划实施,研究工作中的协调,理论的总结等,参与课题研究。
杨步兵陈林负责收集课题研究资料,负责课题实验情况调研、材料收集等,参与课题研究。
董叶涛负责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实施,并做好材料的积累、分析、总结等。
张永芳唐存志石艳朱燕王桂敏张敏
负责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整理归档,个案的调查研究等。
九、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教师有关论文,教案及相关材料等
3、学生有关成果性材料
4、其他能证明课题研究情况的材料。
雪枫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