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高中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7e8b6852458fb760b564e.png)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标要求]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
3.初步了解测定元素种类、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4.了解确定分子式的一般方法与过程以及根据特征结构和现代物理技术确定物质结构的方法。
1.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步骤: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2.采用蒸馏法可将沸点差大于30 ℃热稳定性强的有机混合物提纯。
3.利用萃取剂将有机物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的过程叫萃取。
4.质谱图中最大质荷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
5.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
6.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数即氢原子种类数,面积之比为各类氢原子个数之比。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2.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1)蒸馏①用途: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
③装置和主要仪器:(2)重结晶①用途: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
②原理:利用两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较大,采用冷却或蒸发将物质分离提纯。
③适用条件a.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易于除去。
b.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该有机化合物在热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冷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冷却后易于结晶析出。
④实验仪器与操作步骤:(3)萃取①原理:液-液萃取是利用有机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有机化合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固-液萃取是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②适用条件:有机化合物与杂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
③实验装置:④实验操作:加萃取剂后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从下口将下层液体放出,并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特别提醒] 选用萃取剂的三原则(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与结构鉴定研究实验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与结构鉴定研究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cbe7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2.png)
简介:生物样品是实验中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功能与结构的生物来源的样品,如细胞、组织、器官等。
准备:生物样品的准备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储存:生物样品应保存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以保持其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提取:根据实验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从生物样品中提取有机化合物。
汇报人:XX
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与结构鉴定研究实验教案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与试剂
实验步骤与操作
实验结果与分析
添加章节标题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与结构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色谱、光谱等技术手段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表征和鉴定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操作流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蒸馏法:利用有机化合物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目标有机物沉淀下来,再进行分离
结晶法:利用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进行分离
实验材料与试剂
定义:用于比对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纯度的标准物质
用途:在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与结构鉴定研究中,用于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组成和纯度
分类:根据不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可分为多种类型
实验目的:掌握有机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与结构鉴定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有机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与结构鉴定方法,为后续的药物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有机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与结构鉴定方法。
(完整版)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设计
![(完整版)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2625c36c175f0e7dd13778.png)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北京市航天中学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一)教学背景的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有机化学也不例外,可简单分为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两个大的方面。
本章是学生经过初中和必修2的学习之后,在初步了解了某些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选修模块。
因此本章有着承上启下,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章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学生打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使学生了解科技进步对有机化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之后的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本节教材为课程标准新增的章节,内容全新。
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材的编写思路和逻辑结构:首先介绍人们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使学习者有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再分步按顺序介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介绍元素分析开始以未知物A(乙醇)为例介绍运用化学和物理方法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般步骤:有机物最简式T相对分子质量T官能团T分子结构。
2•学习目标分析:(1)在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的基础,具备了概括、小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的初步知识。
(2)学生对有机物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相对于无机物而言有机物是比较陌生的一个领域,面对陌生的知识,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手段与方法。
(3)学生在初中一年化学学习中对有机化学有了初步了解,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教学重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1蒸馏、重结晶、萃取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的应用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3、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定量分析。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5《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5《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d54e5b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9.png)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5《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掌握有机化合物命名、结构特点和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教案主要围绕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展开,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和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认真负责的实验态度。
3.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内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1.确定化合物的性质通过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比重等和化学性质如反应性、氧化物性、亲和性等确定化合物的大致性质。
2.获得化合物的数据包括元素分析、分子式、分子量、谱学数据(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3.确定分子式通过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结果,求出碳、氢、氧、氮等元素之间的比值,再通过分子量和分子式之间的关系求得分子式。
4.推断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分子式、谱学数据等综合判断,结合有机化合物的常见官能团、化学键的特性等,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步骤1.得到未知有机化合物首先,老师会给同学们提供几种未知有机化合物,由学生们通过实验找到它们的性质、分子式和结构。
2.采取样品把约1 ~ 2g的未知有机化合物采取称量,记录下约1g的精确质量。
3.制备纯品把粗品加入少量活性炭,加热溶解,再滴加适量芳香胺,在沸腾搅拌下冷却结晶,再用去离子水洗几次,过滤、干燥纯化。
4.测定化合物的性质测定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并加以比较和分析。
5.用密度法测定分子量利用密度和分子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密度法测定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6.测定基本结构和官能团通过实验测定化合物的主要结构、官能团等。
7.确定氢、碳和氮的含量通过燃烧分析测定化合物中碳、氢、氮的含量。
8.选用光谱法确定结构光谱学是研究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课堂讲述来掌握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来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教案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c99435f7ec4afe04a1df82.png)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威宁县第四中学王世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动手探究实验,了解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操作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练习,从中体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掌握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实验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100ml烧杯、玻璃棒、铁架台、短颈漏斗、滤纸、分液漏斗药品:粗苯甲酸、饱和碘水、四氯化碳【导入】粗品——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一、分离、提纯——物理性质的差异1.蒸馏实验原理:(1)热稳定性较强、互溶液体(2)沸点相差较大(>30℃)适用范围:纯液体有机物实验仪器:教材17页注意事项:(1)水银球的位置(2)冷凝管水流方向(3)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思考】提纯乙醇我们收集那个温度的馏分?——收集77—79°C的馏分【过渡】蒸馏的方法是分离、提纯热稳定性较强、互溶液体,那如果遇到粗苯甲酸中含有沙子(固体物质含有固体杂质),我们应该如何去分离、提纯呢?2.重结晶实验原理:(1)杂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较大,易除去;(2)有机物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适用范围:提纯可溶性物质与溶剂实验仪器:教材18页实验步骤:将1克粗苯甲酸加到100ml的烧杯中,再加入50ml蒸馏水,在石棉网上边搅拌边加热,使粗苯甲酸溶解,全溶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
然后,使用短颈玻璃漏斗趁热将溶液过滤到另一100ml烧杯中,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滤出晶体。
操作注意事项:(1)粗苯甲酸加水后加热的目的(2)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的目的(3)趁热过滤的目的(4)最少过滤几次学生动手实验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步骤:(1)将1克粗苯甲酸于100ml烧杯中,再加入50ml蒸馏水(2)加热至完全溶解,再加入10ml蒸馏水(3)趁热过滤到另一个100ml烧杯中(4)将盛有滤液的小烧杯放入装有冷水的大烧杯中,冷却结晶观察(1)粗苯甲酸的状态:(2)滤液冷却时的实验现象:(3)重结晶后苯甲酸的状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报告实验现象,并总结出实验结论【总结】点评实验过程(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操作错误),总结实验结论。
高中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1170e3aef8941ea76e0534.png)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教材分析《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实现这些步骤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这些方法讨论有机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这部分知识放在学习各类有机物之前,目的是为进一步研究有机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2.掌握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蒸馏法、重结晶法、萃取法等);3.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4.掌握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5.理解理解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离和提纯”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热爱,认识有机物结构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机物分子组成与结构的确定。
难点:有机物分离与提纯。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分离实验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用高科技方法确定有机物结构式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得出正确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条件不具备可采用演示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蒸馏”“重结晶”,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或八)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所需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第1章第4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案
![第1章第4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e5c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0.png)
第1章第4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案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案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目标设定、合成规划、实验操作、表征与分析、数据处理与解读以及结果验证等。
首先,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第一步是设定研究目标,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或者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合成其中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可以是解决一些有机化学问题。
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考虑到合成的可行性、技术难度以及研究对象的特性等。
接下来,合成规划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合成规划,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合成路径和反应条件,从而高效地合成目标化合物。
合成规划通常包括查阅文献、分析具体的反应步骤和条件以及考虑副反应和不可预期的反应产物等。
实验操作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核心环节。
该步骤包括原料的准备、反应装置的搭建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等。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巧和安全知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表征与分析是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和纯度检测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表征和分析技术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
通过对实验产物的表征和分析,可以确认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
数据处理与解读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后续步骤。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研究者可以获得有关合成产率、反应选择性、产物纯度等方面的信息。
在解读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合适的化学计算软件,结合先前的文献研究成果,理解与解释实验数据。
最后,结果验证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最终步骤,确保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结果验证过程中,可以通过独立实验的重复和其他分析技术的应用来验证实验结果,并验证预期化合物的合成成功。
综上所述,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案包括目标设定、合成规划、实验操作、表征与分析、数据处理与解读以及结果验证等。
这些步骤相互关联、互为依存,需要研究者具备较强的实验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及仔细、耐心、严谨的科学态度。
2022化学第12章有机化学基础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
![2022化学第12章有机化学基础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ae0ca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a.png)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5.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的分类与基本结构知识梳理1.有机物的分类(1)根据元素组成分类(2)根据碳骨架分类(3)根据官能团分类①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②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③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有机物类别官能团名称官能团结构典型代表物(结构简式)烯烃碳碳双键CH2===CH2炔烃碳碳三键CH≡CH卤代烃卤素原子-X CH3CH2Cl醇醇羟基—OH CH3CH2OH 酚酚羟基-OH醚醚键CH3CH2OCH2CH3醛醛基CH3CHO、HCHO酮羰基(酮基)羧酸羧基酯酯基CH3COOCH2CH3氨基酸氨基、羧基-NH2、—COOH2。
有机物的基本结构(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a.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而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的现象。
b.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3)同系物命题点有机物的分类、官能团及基本结构1.(2020·南阳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项,不是芳香烃,不是烃,错误;B项,属于酚,属于醇,二者不是同系物关系,错误;C项,属于酯类,错误。
]2.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 D.仅②④C[①为醇类,③为酯类。
]3.(2020·唐山模拟)烃(甲)、(乙)、(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均为芳香烃B.甲、乙、丙互为同分异构体C.甲与甲苯互为同系物D.甲、乙、丙中甲、乙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乙不含苯环,不是芳香烃,A错误;甲、乙、丙的分子式均为C8H8,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甲为烯烃含,甲苯中不含,二者结构不相似,C错误;乙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D错误。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dbbb5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1.png)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第一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案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录象方式,参观了解质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普仪等仪器核实验操作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练习,从中体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1、蒸馏、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实验操作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3、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三、教学难点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
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鉴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板书】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首先得到的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
在工厂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也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得到的往往是混有未参加反应的原料,或反应副产物等的粗品。
因此,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
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
下面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板书】首先我们结合高一所学的知识了学习第一步——分离和提纯。
【板书】一、分离、提纯师:提纯混有杂质的有机物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是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的差异而将它们分离。
接下来我们主要学习三种分离、提纯的方法。
【板书】1、蒸馏师: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当液态有机物含有少量杂质,而且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时(一般约大于30ºC),就可以用蒸馏法提纯此液态有机物。
【演示实验1-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所用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等。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探索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探索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8dc30b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c.png)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探索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实验简介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和反应有机化合物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并培养其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该实验,学生将探索几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并了解它们的特性。
实验材料•白醋(乙酸)•苯酚(碳氧化合物)•氯乙烷(卤代烷)•无水氯化铁•盐酸•碘实验步骤合成苯乙醇1.取一定量的苯酚放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的碘溶液,搅拌均匀。
3.在冰浴中加入无水氯化铁溶液。
4.静置反应15分钟后,用盐水洗涤产物,并进行干燥。
合成恶臭黄色液体(巴斯德法制取硫磺)1.在封闭玻璃管中放置20g花生粉末,添加适量盐酸混合。
2.在玻璃水槽里放置一支U形管,盖上阀门。
3.打开阀门,将氯化铁倒入封闭玻璃管内,关闭阀门后轻摇,均匀混合。
4.重复此操作几次后打开阀门,饱和硫酸铜加入封闭玻璃管内。
5.关闭阀门后再次摇晃。
6.然后将封闭玻璃管加热到适当的温度范围(150~180℃)进行反应数小时。
合成氯乙烷1.将一定量的碘与无水溴化镁混合,并在恒温下保持反应30分钟。
2.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铜溶液,并继续搅拌均匀。
3.在冰浴中加入无水乙醇,并继续搅拌反应15分钟。
4.慢慢滴加稀盐酸至pH值达到5左右停止滴加。
实验结果与讨论苯乙醇实验结果•观察到苯酚溶液变为棕色或灰色,并出现白色沉淀物。
恶臭黄色液体实验结果•在反应过程中,会闻到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恶臭黄色液体。
氯乙烷实验结果•可观察到产物溶液变为油状液体,并具有特殊气味。
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需要戴上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
2.所使用的化学药品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比例使用,避免超出安全范围。
3.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废料应按照正确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置。
通过这个实验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原理,并培养其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在实践中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化学实验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e5471f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a.png)
化学实验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实验,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性质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反应瓶、试管、加热设备、玻璃棒、实验管架等。
2. 试剂:苯甲醇、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等。
三、实验步骤1. 合成对氨基苯甲酸:a) 将苯甲醇与苯甲酸加入反应瓶中,按一定的摩尔比例配制。
b) 将反应瓶加热并搅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c) 冷却后,用盐酸调节反应液的酸碱度。
2. 确定对氨基苯甲酸的纯度:a) 取少量对氨基苯甲酸溶于水中,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和产物沉淀,以确定对氨基苯甲酸的纯度。
3. 合成酞菁蓝色染料:a) 取对氨基苯甲酸与氢氧化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
b) 通入氮气供给,加热反应容器。
c) 过滤沉淀物,并用乙醇洗涤。
d) 获得酞菁蓝色染料。
4. 确认酞菁蓝色染料结构:a) 将酞菁蓝色染料与正己烷混合,形成溶液。
b) 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时需佩戴实验手套和眼镜,防止试剂溅入眼睛或手部。
2. 酸碱等腐蚀性试剂应小心使用,避免对皮肤产生损害。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废弃物投放到指定的废物容器中,不得乱倒乱丢。
4.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操作平稳,防止器材翻倒和试剂的溅洒。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 合成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苯甲醇 + 苯甲酸→ 对氨基苯甲酸 + 水2. 对氨基苯甲酸纯度的判定:当对氨基苯甲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色或紫色的溶液,并有沉淀生成时,可初步判定其为对氨基苯甲酸。
3. 酞菁蓝色染料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对氨基苯甲酸 + 氢氧化铜→ 酞菁蓝色染料 + 水4. 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酞菁蓝色染料结构鉴定。
通过与标准色谱图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出酞菁蓝色染料的结构和纯度。
六、实验思考与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实践,我们不仅掌握了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还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案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e223f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6.png)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特点。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合成等方法。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3.有机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分析方法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现象引入方式,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如油、蜡、草地、动物尸体等。
教师可以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的现象。
2.概念和特点在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的同时,教师可以阐述其特点,如:具有碳元素,多数为分子化合物,分子式和化学性质常常有关系等。
3.命名方法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师可以分别介绍阴离子、正离子、非金属官能团和链式烃的命名方法,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律。
4.有机化学反应的分类介绍有机化学反应的分类,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重排反应、劈裂反应等,可以通过实验的展示和课件的形式让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分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5.分析方法介绍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分析、合成等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合成方法等。
可以让学生针对具体化合物进行分析练习。
6.小结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对整个课程进行简单的小结,让学生梳理整个知识体系,掌握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1.新授知识结合实例分析和实验展示。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引-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
3.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像、动画和视频。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
可以采取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大作业、课前和课后测试、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案)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3)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案)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ce30ab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f.png)
5.2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2、知道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一般研究过程3、了解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现代常用仪器技术4、结合简单图谱信息分析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有机化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2.结合简单图谱信息分析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难点:结合简单图谱信息分析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方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过程【讲解】主要步骤: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对有机化合物分子进行设计和合成。
操作简单而应用广泛的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生】重结晶、萃取、分液、蒸馏、升华、色谱分离【问】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原则是什么?【生】①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①方法简便易行①途径最佳(步骤少、转化率高、无副产物等)【讲解】化学方法:一般是加入或通过某种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物理方法: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差异进行分离有机物分离的常用物理方法包括:【展示】用柱色谱分离有机物按固定相载体不同,色谱可以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等;按流动相的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讲解】一般是加入或通过某种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在一般情况下,离子化合物在水中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酸或碱将某些杂质(如乙酸、苯酚、液溴)转化为离子化合物除去。
【讲解】物质的性质与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可选用结晶、过滤的方法将混合物分离。
(2)根据物质的沸点差异,可选用蒸馏的方法将互溶性液体混合物分离。
(3)根据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用萃取的方法把溶质从溶解度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
(4)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不同可采用加热、调节pH、加适当的试剂等方法,使某种成分转化,再用物理方法分离而除去。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件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88418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3.png)
未 知 物 A 的 红 外 光 谱
O-H 2.74~3.22微米,C-H 3.38~4.49微米,C-O 1000~1200cm-1
C2H6O的结构可能是哪一种呢?
CH3-CH2 - OH
CH3-O- CH3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 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元素分析
1.定性分析: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燃烧法
一般来说,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各元素对应的产物为 C→CO2,H→H2O,Cl→HCl。
如: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 ,
其元素组成为 肯定有C、H,可能有O
。
2.定量分析: 确定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从而
[例4: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确定分子结构,
请写出该分子的结构简式
CH3CH2OCH2CH3
对称CH3
对称CH2
C—O—C
2.核磁共振氢谱(HNMR)
1、原理:在不同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电
磁波的频率不同,在图谱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
各类氢原子的这种差异被称作化学位移;而且,
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
②确定分子式:下 图是该有机物的质 谱图,则其相对分
子质量( 74 )
分子式( C4H10O)。
三、分子结构的鉴定:
1.红外光谱
原理:
当红外光照射有机物分子时,有机物分子发生振动吸 收,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振动频率不同,因而吸收不同频 率的红外光,用红外光谱仪能记录相应信息,得到红外光谱 图.
用途: 通过红外光谱图可以推知有机物含有哪些化
的就是未知物的相
对分子质量
即:M= 46, 未知物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1459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e.png)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首要步骤。
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基于已有的化合物合成路线,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新的合成路径的设计。
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包括:催化反应、导向合成、环化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 结构鉴定: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结构鉴定方法包括:核磁共振波谱(NMR)、红外光谱(FT-IR)、质谱(MS)、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有关分子中原子连接方式和官能团的信息。
3.形态表征:除了结构鉴定外,有机化合物的形态表征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
这些手段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尺寸信息。
4. 性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还包括对其性质的研究。
例如,热稳定性、溶解性、热导率、光学性质等。
这些性质的研究通常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循环伏安法(CV)、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方法来完成。
5.反应机理研究: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对于研究其应用有重要意义。
反应机理研究通常通过实验和计算化学手段来实现。
实验方法包括动力学研究、反应中间体的生成和检测等。
计算化学方法包括分子轨道理论、密度泛函理论等。
综上所述,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包括合成化合物、结构鉴定、形态表征、性质研究和反应机理研究。
这些方法的选用根据研究目的和化合物的特性而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为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全面的信息。
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5e65ad0d233d4b04e6966.png)
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化学学科《选修五》模块(1)H2O(NaCl、Mg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H3OH(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CH3OH为甲醇,沸点为℃)(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化学原理是已知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苯甲酸的熔点为℃,沸点为249℃,溶解度为g;乙醚的沸点为℃,难溶于水。
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过程如下所示: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产品甲是________。
(3)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产品乙是________。
(4)如图所示,操作Ⅱ中温度计水银球上沿放置的位置应是________(填“a”、“b”、“c”或“d”),该操作中,除需蒸馏烧瓶、答案及解析:1.B[水和乙醇互溶,但沸点不同,故应选用蒸馏法提纯乙醇,为了更好地蒸馏,先加入生石灰吸水。
] 2.B[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常温常压下,甲、乙互溶且二者沸点相差较大,应采用蒸馏法分离。
]3.B4.B[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液体应互不相溶,A、C、D三项中的两种物质可以相溶,B项中的两种物质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5.C[乙醇易溶于水,不能从水溶液中萃取天然色素。
]课后作业1.D[分液漏斗是萃取分液使用的仪器,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利用一种溶剂把它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方法;普通漏斗是固液分离时过滤所用的仪器;蒸馏烧瓶是利用互溶物质的沸点的差别,蒸馏液体有机物时所用的仪器;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仪器,故选D。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7eac0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d.png)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高中化学第7章有机化合物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7章有机化合物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c7bb22f770bf78a64295431.png)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甲烷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
(2)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具有立体结构,初步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3)从分子结构角度认识烷烃、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同分异构体。
(4)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有机物分析,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有机物性质的一般规律。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讨论”、“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3)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取代反应、同分母异构体、同系物、烷烃的结构与性质2.教学难点取代反应、同分母异构体、同系物、烷烃的结构与性质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师】目前。
人们在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1亿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物。
为什么有机物如此繁多?设问激发求知欲2.探索新知【板书】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师】什么是有机物?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碳化合物。
甲烷是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烃,也是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烃。
谁能写出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
【学生】【师】有机化合物中的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那么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能成键吗?成键时有什么特点呢?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可以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多个碳原子可结合形成碳链,也可形成碳环,也可带支链。
一定数目的碳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碳骨架(同分异构体)【多媒体展示】碳与碳的成键【思考与讨论】分析以碳为骨架的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师】大家能想象一下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吗?【生】正四面体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录象方式,参观了解质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普仪等仪器核实验操作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练习,从中体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和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1、蒸馏、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实验操作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3、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三、教学难点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
确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鉴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物理方法的介绍【板书】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物成分,首先得到的是含有有机物的粗品。
在工厂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也不可能直接得到纯净物,得到的往往是混有未参加反应的原料,或反应副产物等的粗品。
因此,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纯品。
如果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必须得到更纯净的有机物。
下面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板书】首先我们结合高一所学的知识了学习第一步——分离和提纯。
【板书】一、分离、提纯师:提纯混有杂质的有机物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是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的差异而将它们分离。
接下来我们主要学习三种分离、提纯的方法。
【板书】1、蒸馏师: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当液态有机物含有少量杂质,而且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时(一般约大于30ºC),就可以用蒸馏法提纯此液态有机物。
【演示实验1-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所用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受器等。
如图所示:【蒸馏的注意事项】▪注意仪器组装的顺序:“先下后上,由左至右”;▪不得直接加热蒸馏烧瓶,需垫石棉网;▪蒸馏烧瓶盛装的液体,最多不超过容积的2/3;不得将全部溶液蒸干;需使用沸石;▪冷凝水水流方向应与蒸汽流方向相反(逆流:下进上出);▪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以测量馏出蒸气的温度;【演示实验1-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实验步骤)【板书】2、结晶和重结晶(1)冷却法: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液。
(2)蒸发法:此法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液,如粗盐的提纯。
(3)重结晶:将以知的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过滤、蒸发、冷却等步骤,再次析出晶体,得到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
【说明】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要求该溶剂:(1)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于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思考与交流】1、已知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容易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NaCl的溶解度却变化不大,据此可用何方法分离出两者混合物中的KNO3并加以提纯?2、重结晶对溶剂有何要求?被提纯的有机物的溶解度需符合什么特点?3、重结晶苯甲酸需用到哪些实验仪器?4、能否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重结晶苯甲酸的实验步骤?【概括】高温溶解、趁热过滤、低温结晶【板书】3、萃取(1)所用仪器:烧杯、漏斗架、分液漏斗。
(2)萃取:利用溶液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前者称为萃取剂,一般溶质在萃取剂里的溶解度更大些。
分液:利用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密度不同,用分液漏斗将它们一一分离出来。
【说明】注意事项:1、萃取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溶剂互不相溶;二是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2、检查分液漏斗的瓶塞和旋塞是否严密。
3、萃取常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是萃取操作的一个步骤,必须经过充分振荡后再静置分层。
4、分液时,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放出,当下层液体刚好放完时,要立即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补充】1、洗涤沉淀或晶体的方法:用胶头滴管往晶体上加蒸馏水直至晶体被浸没,待水完全流出后,重复两至三次,直至晶体被洗净。
2、检验洗涤效果:取最后一次的洗出液,再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检验。
【小结】本节课要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包括操作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二课时【引入】从公元八世纪起,人们就已开始使用不同的手段制备有机物,但由于化学理论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其元素组成及结构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直到19世纪中叶,李比希在拉瓦锡推翻了燃素学说,在建立燃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燃烧法进行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准确的碳氢分析是有机化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后,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化学分析的进步,才有了今天的快速、准确的元素分析仪和各种波谱方法。
【设问】定性检测物质的元素组成是化学研究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物质的元素组成?【板书】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1、元素分析例如:实验探究:葡萄糖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检验图1-1 碳和氢的鉴定原理:碳、氢两元素通常采取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使碳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使氢氧化生成水的方法而检出。
例如:C12H22O11+24CuO12CO2+11H2O+24Cu实验:取干燥的试样──蔗糖0.2 g和干燥氧化铜粉末1 g,在研钵中混匀,装入干燥的硬质试管中。
如图1-1所示,试管口稍微向下倾斜,导气管插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
用酒精灯加热试样,观察现象。
结论:若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表明试样中有碳元素;试管口壁出现水滴(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其为水滴?),则表明试样中有氢元素。
【说明】讲解或引导学生看书上例题,这里适当补充一些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的专题练习。
元素定量分析的原理是将一定量的有机物燃烧,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作定量测定,通过无机物的质量推算出组成该有机物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该有机物分子所含元素原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确定其实验式。
以便于进一步确定其分子式。
例1、某烃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2%,求此烃的实验式。
又测得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求该烃的分子式。
【分析解答】分析:此题题给条件很简单,是有机物分子式确定中最典型的计算。
由于该物质为烃,则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2)%=82.8%。
则该烃中各元素原子数(N )之比为:5:212.17:128.82)H (:)C (==N NC 2H 5仅仅代表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最简整数比,是该烃的实验式,不是该烃的分子式。
设该烃有n 个C 2H 5,则22958==n因此,烃的分子式为 。
【讲解】对于一种未知物,如果知道了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就会很容易通过计算得出分子式。
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的途径:1.确定实验式2. 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例2、燃烧某有机物A 1.50g ,生成1.12L (标准状况)CO 2和0.05mol H 2O 。
该有机物的蒸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1.04,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答:首先要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1.5g A 中各元素的质量:0.6g 22.4L/mol 1.12L mol 12g (C)1=⨯⋅=-m0.1g 2m ol 0.05m ol m ol 1g (H)1=⨯⨯⋅=-m1.5g 0.7g 0.1g 0.6g )H ()C (<=+=+m m ,所以有机物中还含有O 元素。
0.8g 0.1g)(0.6g 1.5g )O (=+-=m则实验式为CH 2O ,其式量为30。
又因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因此实验式即为分子式。
【讲解】从例题可以看出计算相对分子量很重要,计算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有哪1:2:1m ol16g 0.8g :m ol 1g 0.1g :m ol 12g 0.6g )O (:)H (:)C (111=⋅⋅⋅=---N N N 104H C 30291.04(A)=⨯=M些?密度法(标准状况),相对密度法(相同状况)。
另外可以看出元素的质量有时不能由实验直接得出,还需要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
【归纳总结】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一般方法.(1)实验式法:①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最简式)。
②求出有机物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2)直接法:①求出有机物的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②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直接求出1mol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
有机物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进一步介绍。
今天我们仅仅学习了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验式共同确定有机物的基本方法。
应该说以上所学的方法是用推算的方法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的。
在同样计算推出有机物的实验式后,还可以用物理方法简单、快捷地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比如——质谱法。
【板书】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质谱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快速、微量、精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接下来对质谱法的原理,怎样对质谱图进行分析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此方法的优点作简要精确的介绍)【说明】质谱仪有什么作用?其原理是什么?它是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分子,使该分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
这些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不同的离子在磁场作用下达到检测器的时间有差异,其结果被记录为质谱图。
1、质荷比是什么?分子离子与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2、如何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由于相对质量越大的分子离子的质荷比越大,达到检测器需要的时间越长,因此质谱图中的质荷比最大的就是未知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强调】以乙醇为例,质谱图最右边的分子离子峰表示的就是上面例题中未知物A(指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通过测定,现在已经知道了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但是,我们知道,相同的分子式可能出现多种同分异构体,那么,该如何进以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呢?下面介绍两种物理方法。
【补充】1、求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1)M = m / n(2)根据有机蒸气的相对密度D,M1 = DM2(3)标况下有机蒸气的密度为ρg/L,M = 22.4L/mol ▪ρg/L2、有机物分子式的三种一般常用求法(1)、先根据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求实验式,再根据分子量求分子式——课本例1(2)、直接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分子式(3)、对只知道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的有机物,要通过估算求分子量,再求分子式【板书】三、分子结构的鉴定1、红外光谱(介绍红外光谱法鉴定分子结构的原理,对红外光谱图的正确分析,最终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注意】:该法不需要学生记忆某些官能团对应的波长范围,主要让学生知道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知道有机物含有哪些官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