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列车折返方式和运输能力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绪论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63~1924年);(2)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年);(3)再发展阶段(1949~1969年);(4)高速发展阶段(1970年至今).2。

北京是我国第一座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于1969年10月开通地铁系统.3。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安全好,成本低,污染小,占地少,舒适度高。

4。

城市轨道与国铁的差异。

(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2)站间距短;(3)速度较低;(4)列车编组较小;(5)列车发车间隔小;(6)采用直流牵引;(7)无须预定坐席;(8)非全天性营业。

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概述1。

1971年德国制造了第一辆磁悬浮列车。

2.1984年英国开通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线路.3.1901年英国开通第一条单轨线路。

4.1662年法国巴黎出现第一辆城市马拉式公共班车,产生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5。

1825年英国在达林顿到斯托克顿间修建了21km的世界第一条铁路。

6.1863年1月10日,英国伦敦采用蒸汽机车牵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

7。

1838年英国伦敦修建了第一条市郊铁路.8.1895年美国芝加哥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铁路。

9.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铺设方式分类。

(1)地下铁路;(2)地面铁路;(3)高架铁路。

10.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的大小分类。

(1)高运量:30000人以上,主要有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及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等;(2)中运量:15000~30000人,主要有微型地铁、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和独轨铁路;(3)低运量:5000~15000人,主要有低技术标准的轻轨、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和有轨电车.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导向方式分类。

(1)轮轨导向(2)导向轨导向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分类。

(1)市郊铁路(2)地下铁道(地铁)(3)轻轨交通(4)独轨交通(单轨铁路)(5)有轨电车(6)自动导向系统(7)小断面地铁(8)胶轮地铁(9)索道13。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总结

单元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述1.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特点一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1. 城市轨道交通有别于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 容量大, 准时、快速,安全、正点,利于环境保护,节省土地资源;但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一旦遇到事故时,乘客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 城市轨道交通有别于铁路的特点:如运营范围,运行速度,服务对象,线路与轨道,车站,车辆段,车辆,供电,通信信号,运营管理等方面。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行车组织工作的要求:安全性要求高,通过能力大,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限界条件苛刻。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特点:①具有完善的列车速度监控功能,②联锁关系较简单,但技术要求高,③车辆段独立采用联锁设备,④行车调度自动化水平高。

1 . 2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一列车运行的基本概念1. 列车:是指以正线运行为目的,按规定辆数编成并具有列车标志的车组。

2. 运营时刻表: 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 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组织的一个综合计划。

3. 最小行车间隔时间:有利于减少旅客在站候车时间,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增大对乘客的吸引力, 利于减少列车编组辆数, 节省工程投资。

4. 停站时间: 主要取服从旅客需要,取决运营需要。

5. 折返方式与折返时间:站前折返, 站后折返以及综合式折返, 一般折返的时间都是不同的。

6. 列车运送速度: 有运行速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

7. 行车通过能力: 可以通过行车通过能力来计算车辆运行的编组方式。

8. 列车编组和车辆配置等。

二列车运行的调度指挥: 行车调度员可以采取的运行调整方法有1. 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发出列车。

2. 加开停运列车, 备用列车替换或变更列车运行交路。

3. 组织列车加速运行, 恢复正点。

4. 组织车站加速作业, 压缩停站时间。

5. 组织列车不停车通过某些车站。

6. 组织列车在具备条件的中间站折返运行。

7. 扣车。

8. 调整列车运行时间间隔。

轨道交通-列车折返作业

轨道交通-列车折返作业

列车折返作业一、列车折返作业正线运营折返作业采用站后折返方式,到达司机与接车司机交接完毕,待ATB 折返至发车站台时,接车司机站台作业完毕后,根据《运营时刻表》发车。

1、折返动车前(1)到达司机在折返动车前必须确认列车已清客,清客完毕后司机应根据站务员的“关门手信号”关门。

(2)接车司机按《运营时刻表》,提前 2 分钟至接车位置。

(3)接车司机在接车站到达规定接车位置后,面对来车方向按标准站姿站立。

(4)禁止将乘客以及与行车无关人员、无关物品带入非运营线路内,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2、电客列车司机交接车规定列车操纵端交接车(1)接车电客列车司机必须在列车到达前在规定接车地点等候列车,待列车到达停稳打开车门后,交车电客列车司机必须在站台上与接车电客列车司机进行对口交接作业。

(2)交车电客列车司机要认真查阅列车状态卡并向接车电客列车司机交待车辆当前的技术状况及运行情况(包括列车故障、线路情况)、调度命令接收情况和相关的运行注意事项,交接结束后交车电客列车司机方可将列车操纵权移交给接车电客列车司机。

(3)电客列车司机在等候列车或进行对口交接作业时,应保持标准的站姿。

(4)接车司机进入司机室后检查司机室设备柜内各空气开关旁路开关,在正常运用位。

确认HMI 屏运行界面、车辆状态栏、通讯状态栏、事件栏无异常信息显示。

列车非操纵端交接车(1)接车电客列车司机必须在列车到达前到规定地点等候列车, 待列车到达停稳后进入非操纵端司机室,使用司机室通话装置回复操纵端交车电客列车司机,交车电客列车司机必须回复确认。

(2)交车电客列车司机要认真查阅随车报单并向接车电客列车司机交待车辆当前的技术状况及运行情况(包括列车故障、线路情况)、调度命令接收情况和相关的运行注意事项,交接结束后交车电客列车司机方可将列车操纵权移交给接车电客列车司机。

(3)若遇设备故障或发生事故情况,以及在规定时间内未交接完毕的,应随车继续交接,直至交接完毕。

运输能力

运输能力

适用
●新建及扩展项目的规划与运营分析 ●运输线路的评价 ●环境影响研究 ●新的信号与控制技术的评估 ●系统能力与运营随时间变化的估计 ●交通期望显著改善条件下土地开发对能力的影响评估
构成
运输业为完成旅客和货物运输所拥有的运输生产力。 其构成要素是:①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及其所采用的运输组织管理方法; ②固定的运输设备,如线路、枢纽、码头等; ③活动的运输工具,如铁路机车车辆、汽车、船舶、飞机等。
谢谢观看
计算方式
决定通过能力的固定设备主要有线路(包括区间和车站)、终点站列车折返设备、车辆段设备和牵引供电设备。 当分别对上述4项固定技术设备的通过能力进行计算后,其中,能力最小的设备限制了整个线路的通过能力,该项 设备的通过能力即为线路的最终通过能力。在各项固定设备中,由于限制线路通过能力的固定设备通常是线路和 终点站列车折返设备。
铁路通过能力:分别按区间、车站、机务设备、给水设备和供电设备确定,以其中最小的通过能力作为该线 路的限制通过能力。单线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为:
运输能力
复线自动闭塞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为:
运输能力
铁路输送能力:其计算公式为:;为重车方向通过货物列车数(列/日);f为货物列车能力利用系数;为 货物列车牵引总重(吨);为平均载重系数(即列车净重与总重之比);为货物列车月间行车量波动系数。
运输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重要的参数
01 适用
03 类别
目录
02 构成 04 计算方式
运输能力是指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运用各种技术设施在一定时间内所能 完成的最大客货运输量;或一条交通线路、一个交通区段、一个交通枢纽,在一定时期内所能通过、输送或编解 (火车列车)的运输工具,如车 (机车、汽车、船舶)、飞机的数量。决定运输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固定设备 (线 路、车站、港口、码头、泊位、仓库等)的数量与质量,活动设备、运输工具(车辆、船舶等)的数量和性能,职 工的数量及其业务技术水平,技术设备的运用方法和工作组织优化方法等。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习题1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习题1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863-1924)2)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3)在发展阶段(1949-1969)4)高速发展阶段(1970-)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市空间资源利用不均衡,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不协调2)城市交通系统结构不合理,公交系统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3)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之间缺乏协调,安全管理手段的科学性需要提高第一条地铁的产生(时间-1863、地点-伦敦)第一条电路机车牵引(1890、伦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1)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的铺设方式分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铁路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高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30000)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15000-30000)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5000-15000)3)以导向方式划分可分为轮轨导向导向轨导向4)以轮轨的材料划分可分为钢轮钢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胶轮钢筋混凝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5)以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市郊铁路、地铁、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线性电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模式1、无竞争条件下的国有国营模式2、有竞争条件下的国有国营模式3、国有半民营模式4、国有民营模式5、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模式6、私办私营模式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安全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乘务管理几种不同值乘方式值乘方法:轮乘制和包乘制轮乘制:1)值乘人员对列车性能不熟悉,不利于列车保养。

2)司机配置人数可减少。

3)司机值乘时一般一人工作,对司机的要求较高。

4) 在线路某一固定地点进行交接,由班组长或专人负责记录监督。

包乘制:1)司机对自己包乘列车的车况、性能比较了解,有利于司机对列车的保养及维护。

2)作业人员增加,司机配备比轮乘制多。

3)接班司机预先用电话向运转值班室了解自己包乘列车当日运营车次,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本列车驾驶工作的交接,不限地点。

城市轨道交通与运营题库 完

城市轨道交通与运营题库 完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一、填空题1. 工程项目管理两大主要模式包括(设计-施工分离式)、(设计-施工连贯式)。

2. 网络图分为(单代号网络图)、(双代号网络图)两种。

3. 施工项目成本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预算成本) 、(合同价)、(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4. 车辆保有数计划包括(运用车辆数)、(在修车辆数)、(备用车辆数)三部分。

5.列车的折返方式有(站前折返)、(站后折返)两种。

其中(站后)折返时间较长。

6.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行车调度控制方式主要有(调度集中、行车指挥自动化)两种。

7. 网络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箭线)、(节点)、(线路)。

8. 项目成本按生产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划分可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9. 列车交路主要分为长交路、(短交路、混合交路)三种类型。

10.线路能力由区间追踪能力、(折返站折返能力)、(中间站通过能力)组成,其中(折返能力)往往是限制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

11.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运行系统、)和(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

12、项目的主要特征有:(一次性)、(目标明确性)、(生命周期)、(整体性)。

13、集成化管理系统的三个集成包括(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要素的集成)、(项目群结构与工程系统分析集成.)。

14、(伦敦)是世界上地铁的诞生地。

于(1863)年建成通车。

(皮尔逊)被誉为“地铁之父”。

15、辅助线包括(折返线)、(临时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16、车站按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分为(地面站)、(高架站)、(地下站)三类。

17、折返站的两种主要折返方式有(站前折返)、(站后折返)。

18、采用追踪运行的列车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调度集中控制)、(行车指挥自动化)。

19、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包括:(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企业)、(政府)。

20、集成化管理的三个综合体系为:(综合计划)、(综合控制)、(综合目标)。

列车折返方式与列车运输能力

列车折返方式与列车运输能力

10.2 列车运输能力
2. 列车停站时间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一般不设置配线, 列车只能在车站正线停车办理客运作业,致 使列车追踪运行经过车站时间的间隔时间远 大于列车在区间追踪运行时的间隔时间。因 此,列车停站时间是限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通过能力的又一主要因素。
10.2 列车运输能力
10.2.3 通过能力的计算 1. 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模块10 列车折返方式与列车运输能力
10.1
列车折返方式
10.2
列车运输能力
10.3 提高列车运输能力的措施
模块10 列车折返方式与列车运输能力
学习目标
(1)熟悉列车折返方式的分类。 (2)熟悉列车运输能力,能说出影响通过能力的因素。 (3)掌握提高列车运输能力的措施。
学习重点
(1)列车折返方式。 (2)列车运输能力。
10.1 列车折返方式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通过在连接多个车站的固定线路 上的往返运行,完成运输乘客的任务。列车需要在线路的两端 站完成转换驾驶端和转换线路的作业。列车通过进路改变和道 岔转换,经由车站的调车进路,改变运行方向,由一条线路运 行至另一条线路的方式称为列车折返。具有列车折返设施的车 站称为折返站。折返作业时,司机驾驶列车到达终点站或折返 站,车站行车人员及司机按有关规定完成折返操作的程序与步 骤。根据折返线布置的不同,列车折返可分为不同的方式。
有了通过能力,就能推算出输送能力, 因此这里主要介绍通过能力。
10.2 列车运输能力
10.2.2 影响通过能力的因素
在影响城市轨道交通通过能力的诸多因素中,权重 最大的是列车运行控制方式和列车停站时间。
10.2 列车运输能力
1.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轨道交通运输与能力

轨道交通运输与能力

该方案在长短列车交路的基础上,规定长交路运行列车在短交路区段外 每站停车作业,在短交路区段内不停车通过;而短交路运行列车则在短 交路区段内每站停车作业,短交路列车的中间折返点作为换乘站。
分段停车列车运行方案减少了长交路列车的停站次数,因而能压缩长途 乘客在列车上消耗的时间;列车旅行速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加快长交路运 行车辆的周转。
1 车辆运用分类 为完成乘客运送任务,轨道交通系统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车辆。车辆
按运用上的区别,分为运用车、检修车和备用车三类。 (1)运用车 运用车是为完成日常运输任务而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车辆,运用车
的需要数与高峰小时开行列车对数、列车旅行速度及在折返站停留时间 各项因素有关,按下式计算:
2021/6/27
为了提高车辆运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在编制全日 行车计划时,轨道交通系统可采用列车在高峰小时适当超载的做法。
2021/6/27
计算公式:
式中
ni——全日分时开行列车数,列或对; P列——列车定员数,人。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t间隔——行车间隔时间,s。
在已经计算得到各小时应开行列车数和行车间隔时间的基础上,应 检查是否存在某段时间内行车间隔时间过长的情况。
行车间隔时间过长,会增加乘客的候车时间,降低乘客的出行速度, 不利于吸引客流。为方便乘客、提高服务水平,轨道交通系统在非高 峰运营时间内,如9:00~21:00间的非高峰运营时间,最终确定 的行车间隔时间标准。
一般不宜大于6min;而在其他非高峰运营时间内,最终确定的行车 间隔时间标准也不宜大于10min。另外,对全日行车计划中的高峰小 时行车间隔时间应检验是否符合列车在折返站的出发间隔时间。
数措施外,也可采用缩短行车间隔时间的措施。但在行车密度已经较大 时,为满足增长的客流需求,增加列车编组辆数往往成为选用措施。 车辆定员数的多少取决于车辆的尺寸、车厢内座位布置方式和车门设置 数。在车辆限界范围内,车辆长宽尺寸越大载客越多,车厢内座位纵向 布置较横向布置载客要多,车厢内车门区较座位区载客要多。

6列车折返方式和运输能力分解

6列车折返方式和运输能力分解

m
2018/11/12
P
n高峰 p 车
25
2.车辆定员人数 车辆定员人数由车辆的座位人数和站位人数组成。
2018/11/12
26
运输储备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给定运量条 件下,充分考虑运量波动、维修作业、技术改 造和系统发展等因素后,运输系统具备完成日 常运输任务所需的最小使用能力以外的附加能 力。 储备能力可分为通过能力储备和输送能力储备。 通过能力储备是固定设备的能力储备。输送能 力储备是活动设备的能力储备。
2018/11/12
30
提高运输能力的措施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运输组织措 施和设备改造措施两大类。 运输组织措施是运用比较完善的运输组织方法,更有 效地使用既有技术设备,从而提高运输能力。 设备改造措施是指通过加强技术设备的措施。
h折 t离去 t 作业 t 确认 t 进站 t 站
2018/11/12 21
站前折返:即折返后下客,一侧上客,一侧下客。 站后折返:即折返前在下客,旅客上下车通过通 过一侧的门。
2018/11/12
22
最终通过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最终通过能力通常受限制于线路 或列车折返设备的通过能力,则最终通过能 力可用下式表示:
2018/11/12
27
7.4.1 运能—运量适应分析
p需 p规划 1 备
2018/11/12
28
1.影响运输能力的变量包括 (1)线路 (2)车辆 (3)车站 (4)列车运行控制 (5)运输组织 (6)其他交通
2018/11/12
29
2.运输能力加强的途径 (1)修建新线或线路改造 (2)增加行车密度 (3)增加列车定员
运输能力是指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总称. 通过能力是指一定的车辆类型、行车组织方法条 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 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

06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06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6.1 运输能力基本概念 6.2 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 6.3 运输能力的计算 6.4 加强运输能力的措施 6.5 提高运行效率的措施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6.1 运输能力基本概念 运输能力:某线路上、某一方向、一小时内所能输送的旅客总 数。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总称。 运输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固定设备、移动设备、技术设备 的运用,行车组织方法和行车作业人员的数量、技能水平。 运输能力计算涉及新建及拓展项目的规划与运营分析、运输 线路评价、新的信号与控制技术的评估、系统能力与运营随时 间的变化等。
输送能力
从移动设备与行车 作业人员的配备角度 确定输送乘客数 是通过能力的最终 体现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6.2 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 6.2.1 线路能力
线路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行车组 织方法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 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列车数。 线路能力主要取决于最小列车间隔和车站停留时间。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2、输送能力 输送能力是在一定的车辆类型、固定设备和行车组织方
法的条件下,按照现有设备和乘务人员的数量,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运送的乘客人数。
输送能力与通过能力、列车定员、车站设备的设计容量有 关。
输送能力是衡量轨道交通技术水平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2、可用能力 当没有为系统选定车辆时,可以参考某种通用的车辆参数
来计算能力。
影响车辆能力的主要参数包括: (1)车辆长度,可参照按车钩中点计算列车全长的车辆
名义长度。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列车折返能力

列车折返能力
2、终点站站前折返 (1)、侧到直发折返发车间隔计算
② h =t离去 + t + t反应+ t进站+ t站 t —办理接车进路的时间(s) t进站——列车从进站渡线道岔外方确认信号距离至车站正线的运行时间(s)
8
15
办理出折返线进路
7
10
列车换向作业
6
35
列车进折返线运行
5
15
办理进折返线进路
4
30
列车进站下客
3
25
列车进站停妥
2
15
办理接车进路
1
折返作业过程及折返间隔时间
时间
折返项目
序号
折返出发间隔时间的确定方法
1、图解法 图解法将组成列车折返作业过程的各个单项作业时间按作业顺序绘制在折返技术作业程序图上,然后在图上找出相邻两列折返列车的折返出发间隔时间。 2、解析法 解析法通过对列车折返作业过程以及列车在折返站的作业干扰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满足最小折返出发间隔时间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折返出发间隔时间的数学关系式。


后 发
出 作业
出 作业
2、终点站站前折返
站前折返方式分: (1)、直到侧发折返方式 上行列车直向进入上行站台办理客运作业,发车时侧向进入下行正线运行。 (2)、侧到直发折返方式 上行列车侧向进入下行站台办理客运作业,发车时直向进入下行正线运行。 (3)、直到侧发和侧到直发交替折返方式 从列车进站应减速、出站需加速考虑,侧到直发折返方式是较合理的列车运行组织办法。(3号线江杨北路车站采用此折返方式)
②③ 发
接 作业
发 作业
交替折返发车间隔时间计算(2)
由于h 与h 不等值,列车折返能力计算可按平均折返出发间隔时间计算。假设办理接车、发列车进路的时间相等,则交替折返时的平均发车间隔时间h 为: h =0.5(h+ t离去 + t进站) + t反应+ t作业 交替折返与站前侧到直发相比,采用交替折返时因乘客上下车作业与其他作业平行进行,所以能提高列车的折返能力。

0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1)

0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1)
1、最小列车间隔 (1)列车控制系统与闭塞分区长度的影响 ATC系统:固定闭塞ATC系统
准移动闭塞ATC系统
移动闭塞ATC系统 (2)折返站的折返能力 折返方式:站前折返 站后折返(站后折返的折返能力较大)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2、车站停留时间 在满足服务安全性的前提下,列车在站点停车时间越短越好。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4)站立效率,是用来增加或减少期望站立密度的一个 直接因素,它需要兼顾站立空间的特性。 (5)轮椅调整系数,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可兼容轮 椅的,这一问题要在计算时加以考虑。一般的,一个轮椅所占 面积可按1.2~1.5 m2计算,大致相当于2~6名站立旅客。 (6)行李调整系数,与轮椅类似,当旅客携带一些大的 物体时,需要调整能力。
通过能力 从固定设备角度确 定线路所能开行的列 车数 是输送能力的基础
(1)线路 (2)列车折返设备 (3)车辆段设备 (4)牵引供电设备 新线 当前 后备
从移动设备与行车 作业人员的配备角度 确定输送乘客数 是通过能力的最终 体现
(1)设计通过能力 (2)现有通过能力 (3)需要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应按固定设备计算: 轻轨、地铁: 线路(信号系统构成、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车辆技术性能、行车组织方 法、进出站线路横纵断面、停站时间标准等。) 列车折返设备(折返线布置、信号联锁设备、折返站内运 行速度、折返站标准停时等) 车辆段设备(车辆检修台位、停车线数量)
牵引供电设备(牵引变电所的数量、容量)
t离去——列车驶出车站闭塞分区的时间(s);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3、最终通过能力和使用通过能力 (1)最终通过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最终通过能力通常受限制于线路或列车折返 设备的通过能力,则最终通过能力计算公式为:

盘点列车的折返方式

盘点列车的折返方式

列车的折返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

站前折返,指的是列车经由站前渡线或折返道岔变更行驶方向进行折返。

折返过程在站前完成。

站后折返,指的是列车在站后进行折返。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终点站折返作业:折返作业一般包含以下10个基本项目:办理接车进路、列车进站停稳、乘客下车、办理进入折返线的进路、列车进入折返线运行、列车进行转换驾驶端(换向)作业、办理出折返线的进路、列车出折返线运行、列车进站上乘客、列车出站。

2. 中间站折返作业:中间站折返作业一般仅需停靠于站台,乘客进行上下车作业,列车进行驾驶端转换作业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列车折返方式的简单介绍,具体操作方式可能会根据列车型号以及实际运输需求有所差异,建议您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列车折返能力措施

列车折返能力措施

列车折返能力措施引言列车折返是指列车在发出车站抵达终点站后,逆行返回起点站的运输方式。

在铁路运输中,折返能力是保障列车运行稳定、提高运输效率和保证乘客出行需求的重要要素。

为了实现列车的高效折返运行,铁路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折返能力。

本文将介绍列车折返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措施。

列车折返能力的重要性列车折返能力的提升对于铁路运输的高效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列车折返能力的几个重要作用:1.提高运输效率:折返列车能够在起点站和终点站之间来回运行,减少了运输中的空载运行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

2.保障客流需求:当某一终点站发生人员集中的特殊情况(如重大活动),折返列车可以快速将人员从终点站运送回起点站,以满足客流需求。

3.提高线路利用率:通过合理安排折返列车的运行,能够充分利用线路资源,提高线路的利用率,减少铁路建设和维护成本。

基于以上的重要性,铁路部门不断研究和改进列车折返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折返效率。

列车折返能力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列车折返能力的措施:1. 折返车线建设针对长途线路,可以在途经的重要车站之间建设折返车线。

折返车线是专门用于列车折返的轨道,通常会设置在车站附近。

通过折返车线,列车可以在到达终点站后直接驶入折返车线,进行逆向运行,从而实现折返操作。

2. 卫星站设计在铁路线路规划中,可以合理设计卫星站。

卫星站是指在列车抵达终点站之前设置的中间站点,它可以接收部分抵达终点站的乘客,使得这部分乘客无需抵达终点站后再返回起点站,从而提高折返效率。

3. 列车调度优化通过优化列车的调度策略,合理安排列车的折返时间和站点停靠时间。

通过综合考虑列车运行速度、客流需求和线路利用率等因素,合理安排列车的折返时间,确保列车能够按时返回起点站。

4. 折返设施的提升在折返车线和折返站点上,可以加强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例如,增设折返信号设备和折返引导设施,提高列车折返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5. 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为了提高列车折返能力,需要对相关技术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并对铁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教案列车交路计划

教案列车交路计划

教案头课次7 授课日期编号基本课题列车交路计划教学目的掌握列车交路计划的制作方法重点掌握列车交路计划的制作方法难点列车交路计划课型讲授课学时2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能力培养旧课回顾车辆配备计划10mins 课堂提问Ⅵ新课讲授任务四列车交路计划一、列车交路计划二、列车折返方式三、列车运行交路的原则30mins30mins10mins讲授作业布置10mins 课后记:项目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计划任务四列车交路计划在轨道交通线路的各个区段客流量不均衡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列车交路安排是运输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列车交路计划规定了列车的运行区段、折返车站、按不同列车路运行的列车对数。

列车交路计划规定了列车的运行区段、折返车站和按不同列车交路运行的列车对数。

一、列车交路计划(一)列车交路的分类列车交路可分成长交路、短交路和长短交路三种。

(1)长交路从行车组织的角度,长交路要较短交路列车运行组织简单,对中间站设备要求也不高,但在各区段客流量不均衡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会产生部分区段运能的浪费。

长交路(2)短交路短交路能适应不同客流区段的运输需求,运营较经济但要求中间折返站具有两个方向的折返设备以及具有方便换乘条件。

但从长距离出行乘客的角度来看,服务水平有所降低。

短交路(3)长短混合交路长短交路交路的组织方案,可兼顾不同出行距离乘客的需求,又能提高运营效益。

长短混合交路(二)列车交路计划的确定(1)首先是进行区段客流分析,也就是根据客流在时间上、空间上所表现出的不均衡性加以研究分析。

(2)考虑行车组织的条件行车条件决定了列车交路计划实现的可能性。

(3)考虑客运组织的条件二、列车折返方式运行列车的折返是指列车运行至图定的终点站或折返站时,进入折返线路,改变运行方向的过程。

(一)站前折返方式优点:列车走行距离较战后折返短,在进行折返作业时,乘客同时上下车从而缩短停站时间,列车正线以及站线长度缩短,有利于车站造价的节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00 nmax maxI, I发
2016/10/23 23
3600 n使用 I I损失
2016/10/23 24
轨道交通线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运送的乘客 人数。在线路通过能力一定的条件下,主要 决定于列车编组数和车辆定员人数。 1.列车编组辆数 列车编组辆数确定的主要依据是预测的规划 年度早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计算公式 如下:
2014.9
6.1列车折返方式
(1)站前折返方式

指列车在中间站或终点站经由站前渡线进行折返作业。
优点:列车空走少,折返时间较短,上下车乘客能同时 上下车,可缩短停站时间,减少费用。 缺点:列车折返会占用区间线路,从而影响后续列车闭 塞,对行车安全有一定威胁,客流量大时,可能会引起站 台客流秩序的混乱。
2016/10/23
14
线路通过能力计算的一般公式为:
nmax
3600 I
列车间隔时间Ⅰ是指追踪运行中两辆车间的最小允 许间隔时间,计算基点是从一列车头部到另一列车 头部。
2016/10/23
15
车站列车间隔时间I,包括两部分:
I t站 t间隔
列车安全间隔时间是指在自动闭塞区段,相 邻两列追踪列车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所允许 的最小间隔时间。
2016/10/23 32
2.提高列车折返能力的措施 (1)修建环形折返线 (2)增建站台 (3)优化道岔与轨道电路设计 (4)采用自动信号设备 (5)在折返线上预置一列车周转 (6)改变折返方式
2016/10/23
33
3.提高运送能力的措施 (1)增加列车编组辆数 (2)采用大型车辆 (3)优化车辆内部布置量适应分析
p需 p规划 1 备
2016/10/23
28
1.影响运输能力的变量包括 (1)线路 (2)车辆 (3)车站 (4)列车运行控制 (5)运输组织 (6)其他交通
2016/10/23
29
2.运输能力加强的途径 (1)修建新线或线路改造 (2)增加行车密度 (3)增加列车定员
m
2016/10/23
P
n高峰 p 车
25
2.车辆定员人数 车辆定员人数由车辆的座位人数和站位人数组成。
2016/10/23
26
运输储备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给定运量条 件下,充分考虑运量波动、维修作业、技术改 造和系统发展等因素后,运输系统具备完成日 常运输任务所需的最小使用能力以外的附加能 力。 储备能力可分为通过能力储备和输送能力储备。 通过能力储备是固定设备的能力储备。输送能 力储备是活动设备的能力储备。
2016/10/23
34
2016/10/23
16
1.双区间闭塞 双区间闭塞是列车连发间隔按同一时间、 两个区间只有一辆列车占用。 线路通过能力计算公式为:
3600 nmax i t运 t站 连
2016/10/23 17
2016/10/23
18
2.移动闭塞 移动闭塞的t间隔为:
t间隔 t 传 t 制动 t 离去 2(l l防护 ) Vmax ,当Vmax 2a (l l防护 ) t 传 d a 2 t Vmax 2a (l l防护 ) Vmax ,当V < 2a(l l ) max 防护 传 d 2aVmax
2016/10/23
30
提高运输能力的措施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运输组织措 施和设备改造措施两大类。 运输组织措施是运用比较完善的运输组织方法,更有 效地使用既有技术设备,从而提高运输能力。 设备改造措施是指通过加强技术设备的措施。
2016/10/23
31
(1)修建双线或四线 (2)改造线路平、纵断面 (3)客流较大中间站修建侧线、 (4)客流较大中间站增建站台 (5)使用新型车辆 (6)改进车辆设计 (7)采用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8)改用移动闭塞 (9)分割车站区域轨道电路 (10)加强站台客运组织
2016/10/23 19
1.折返站的布置 2.折返设备通过能力计算
n折返
3600 h折
折返方式不同,I发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2016/10/23
20
(1)站后折返
h折 t 进站 t 作业 t 确认 t出线 +t离去
(2)站前折返 列车在站前折返条件下,列车的运行径路可 分为直进侧出和侧进直出两种情况。 直进侧出:折返列车在折返过程中直向到达、 侧向出发。 侧进直出:即侧向到达、直向出发。
h折 t离去 t 作业 t 确认 t 进站 t 站
2016/10/23 21
站前折返:即折返后下客,一侧上客,一侧下客。 站后折返:即折返前在下客,旅客上下车通过通 过一侧的门。
2016/10/23
22
最终通过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最终通过能力通常受限制于线路 或列车折返设备的通过能力,则最终通过能 力可用下式表示:

列车折返方式
列车折返方式
(2)站后折返方式

指列车由站后尽端折返线/环线折返。
优点:避免了站前折返的进路交叉,安全性能良好,而 且,站后列车列车进出站速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旅行速度。
缺点:列车折返时间较长。
列车折返方式
列车折返方式
折返线配置形式
6.2列车交路计划
列车交路计划规定列车运行区段、折返车站以及按不同交 路运行的列车对数。 影响列车交路计划方案选择的因素: (1)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2)乘客服务水平 (3)运营经济性 (4)通过能力适应性 (5)运营组织复杂性
运输能力是指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总称. 通过能力是指一定的车辆类型、行车组织方法条 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 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
1.通过能力的分类 (1)设计通过能力 (2)现有通过能力 (3)需要通过能力
2016/10/23
11
2.通过能力的计算 通过能力应按下列固定设备计算: (1)线路 (2)列车折返设备 (3)车辆设备 (4)牵引供电设备
列车交路的种类 (1)长交路(常规交路) 指列车在全线各站间运行,为全线提供运输服务, 列车到达折返线/折返站后返回。
(2)短交路(衔接交路) 指列车在某一区段内运行,在指定车站折返,它 可为某一区段旅客提供服务。
(3)混合交路(长短交路) 指线路上长短交路并存的情况。
6.3列车运输能力
2016/10/23
12
影响线路通过能力的固定设备主要有线路、列车折返 设备、车辆设备和牵引供电设备。在各项固定设备 中,限制城市轨道交通通过能力的通常是线路和列 车折返设备。
2016/10/23
13
列车在区间实行追踪运行,轨道交通一般不设 置车站配线,列车在车站正线上办理客运作业。 列车停站时间是影响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 之一。通常把区间和车站看成一个整体来计算线路通 过能力,而不分别计算区间和车站的通过能力。计算 线路通过能力时,考虑追踪间隔时间t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