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第二章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霍俊国第一章名词解释1,文艺学:(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这个学科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俄文中翻译过来,实际上应为文学学,但文学学不符合汉语构词习惯,人们普遍接受文艺学这个概念;(3)国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近年来,童庆丙等以为以上三个分支学科尚不能构成关于文艺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文艺学有五个分支学科的观点,加入了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两个分支学科。

他们对文艺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作了一个图解:一般↑共时←—————————————→历时↓特殊2,文学活动文学是文学理论的核心研究对象。

而“文学”是多维的,多维的文学并不是仅仅指文学作品,而是一种文学活动。

美国著名的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实际上,就是研究这四个要素,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刘若愚后来发展了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理论。

但当代学者将四要素发展为六要素,即文学活动还应包括传播媒介和批评家两种要素。

文学活动反映了一种文学研究的发展观念,即文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单个元素逐渐向整体深化,也就是从对世界、作家、作品和欣赏者的单个研究到研究由这四要素构成的创作活动系统。

这是一种发展的文学观念。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一词,顾名思义,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对于文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各种阐释。

从学科归属上来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侧重于通过横向审视,探讨研究文学的普遍或一般规律,对文艺学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但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必须以文艺学其它学科的研究为基础;从研究对象上看,文学理论主要研究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等。

文学理论导论(第二章·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理论导论(第二章·俄国形式主义)

【评论】 芒克的创造价值在于,他突破了 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违反了人们对 于向日葵的惯常认识。他写一种不向 日的向日葵,一种“把头转向身后” 的向日葵,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和 新的价值取向。他要为向日葵重新命 名,他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向日葵。与 其说芒克是在写向日葵,不如说他是 在借向日葵传达一种声音。 咏物诗从来不是单纯咏物。芒克 这首诗的意旨是不难理解的。它是对 千万颗头颅被一根绳索牵着机械运转 这样一种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现 象的沉痛控诉与批判。
二、基本理论
(三)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将文学的本质归结为“陌生化”,其含义 是,把人们本来所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东西置入一种新的、 陌生的环境中考察,进而使人们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新的 感受。“陌生化”又被称为“反常化”、“奇特化”等,是 一个与“自动化”、“无意识化”相对的概念。
【举例:句子】
1.春天来了
二、基本理论
(一)文学性 “文学性”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心问题、 核心概念,它是指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的独特性质,也 是文学能够与其他的学科区分开来,成为一门独立自主的系 统科学的显著标志。
【注解】 1.文学是独立自主的学科,它有自己内在的研究对象: 作品本身。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审美产品 的特殊性,也即“文学性”。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文学性 不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外在社会因素中,而 是存在于文学的艺术形式和形式构成之中,它是指文学作品 的语言、语气、技巧、结构、布局、程序等因素,正是这些 因素使一部作品具有了文学性和审美特点。形式主义者特别 关注的是语言形式的操作所产生的审美效果,既然文学是语 言的艺术,诗学的形式研究就不能不归结到对语言的诗性特 征的研究,他们大量运用语言学、修辞学术语来分析文学作 品的文学性特性,如隐喻、转喻、明喻、暗喻、象征、对话、 词语、句子等都成为文学理论的重要操作术语。如雅各布森 所说:“诗不过是语言的美学操作。”

文学理论 2章 童庆炳

文学理论  2章  童庆炳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文艺与生活的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简明概括。 简明概括。
作品赏析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丰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艺创新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新要求三贴近的原则提出二为方向的背景
第Hale Waihona Puke 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
按照艺术规律促进文艺创作,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按照艺术规律促进文艺创作,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深入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典型化创造。 深入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典型化创造。 推陈出新” 向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学习, “推陈出新”:向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学习,从中外文 学艺术遗产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获得借鉴, 学艺术遗产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获得借鉴,从而进行革新 创造。 创造。
周扬 1908—1989
湖南益阳人。文艺理论家、文学 湖南益阳人。文艺理论家、 翻译家、文艺活动家。 翻译家、文艺活动家。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表现新的群众的时 代》、《新的人民的文艺》、 新的人民的文艺》 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 《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等。 被人称为30年代左翼文艺的宿将, 30年代左翼文艺的宿将 被人称为30年代左翼文艺的宿将, 40年代解放区文艺的组织者 年代解放区文艺的组织者, 40年代解放区文艺的组织者,50 年代文艺斗争的领导者,60年代 年代文艺斗争的领导者,60年代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言人,70年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言人,70年 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的先驱。 80年代初思想解放的先驱 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的先驱。

文学理论导引-第二章-精品文档

文学理论导引-第二章-精品文档

“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第二节 诗歌
5.意境包括了境和意两个方面,而且意的因
素更显得重要,在构形和表意两个环节上, 表意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形成了意境在构形
和表意上的特点。
第二节 诗歌
(1)意境的绘形除了要受主体意识的投射、点染之 外,还有虚化和集合性的特点。
•虚化是指作家对具体物象及相互关系不做工笔式
第四节 小说
4.从18世纪末开始到今天,西方的文学理 论家经常把‘史诗’看成是叙事文学的开山 鼻祖,继之以中近世的‘罗曼史’ 发展到 18和19世纪的长篇小说而蔚为大观,从而 构成一个经由‘epic—romance—novel’
一脉相承的主流叙事系统。
第四节 小说
5.叙事就是讲故事,它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 用话语讲述一系列事件的过程。叙事的特征
的实写描绘,而是跳跃式的大笔虚写乃至不写, 使诗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 和体味的天地,造成“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第二节 诗歌
•所谓集合性,是指构成意境的各种物象不是支离
破碎的罗列和堆砌,而是紧密和谐地联系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构建成生动的环境、场景、氛围, 从而形成立体感和空间感。
第四节 小说
一、小说与叙事
1.中国小说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古 代神话传说和先秦诸子篇籍中的寓言,另 一个是《春秋》、《左传》等史传文学。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外物》:
“饰小说以干
2.直到唐代,小说才从野史和琐碎闲谈的
阴影中走出,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宋代 洪迈称赞唐代小说,把小说提高到与诗歌
第一节 文学文本
2.文学理论研究必须以体裁这一文本的规 范化的形式来统合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与阐 释,作为建构理论的出发点与根据。

文学理论第二章文学形象

文学理论第二章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的分类:象征型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象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象侵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奥地利)里尔克:《豹——在巴黎植物园里》
文 学 意 境
意境理论的发展
将欲征隐,聊可指篇∶古 诗之离别,乐府之长城, 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 陈思之《黄雀》,公干之 《青松》,格刚才劲,而 并长于讽谕。叔夜之《赠 行》,嗣宗之《咏怀》, 境玄思澹,而独得乎优闲。 士衡之疏放,彭泽之豪逸, 心密语澄,而俱适乎壮采。 ----《文心雕龙》卷四十 月明星稀,天高气寒。桂 旗翠旌,佩玉鸣鸾。濯缨 醴泉,被服蕙兰。思从二 女,适彼湘沅。灵幽听微, 谁观玉颜?灼灼春华,绿 叶含丹。日月逝矣,惜尔 华繁! ----阮籍《咏怀》
西方典型理论的发展情况(三) 个性—环境说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 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 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恩格斯《致玛• 哈克奈斯》 “要使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的环境中活动。”----左拉《论小 说》 乞乞科夫;安娜卡列宁娜;娜娜
文学形象的分类:表意型(表现型)
文学形象的分类:场型(表现型)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辛弃疾《西汉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西汉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桥忽见。 马致远《天净沙·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二.本章精讲l.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2.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直接、主要来源。

3.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动物的活动是被动的,是无意识的,是必然的,而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具有自由自觉的特性。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在存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

5.列宁首先提出文学反映生活这一观念。

6.毛泽东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

”7.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存在着不平衡关系,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

8.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特殊性。

用审美这一概念来涵盖文学艺术特殊性的各种表现,因而,我们说文学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9.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10.马克思主义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媒介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文学的整体面貌。

11.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各种哲学美学文艺学流派的合理成分,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新成果,结合现实,面向未来,这样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

12.20世纪的西方文论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人本主义文论和科技主义文论。

文本主义文论包括: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法国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德国立普司的移情说,瑞士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波兰英伽登的现象学,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德国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法国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等。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朋友!今天咱就聊聊我读《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的感受。

哎,说起这本书,那可是让我有点儿头大,不过越读越有趣,真是让我欲罢不能。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这本书,那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

那时候的我可真是一脸懵,看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简直就是天书。

我一直在想,这韦勒克的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他的文字就像那厚重的黑森林蛋糕,层层叠叠,但是咬一口,居然是满满的奶油香甜,美妙至极。

你知道吗,这第二章其实很妙,它就像剥开洋葱,层层透析文学的定义和本质。

韦勒克在这一章中谈到了各种观点,他说文学的定义啊,不单单是某一个固定的标准。

文学就像水蜜桃,圆润地包裹着多种成分:有形式的美感,有感情的冲击,还有思想的深邃,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有时候真想跟韦勒克对话,特别是他探讨到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时。

我不禁想,如果文学会说话,它会不会像水蜜桃一样喊:“看看我,我可是有故事的果子!”哈哈,真是忍不住笑出声。

书中那些复杂的分析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韦勒克讲解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与欣赏文学,它就像指引我在一个迷宫中找到了出路。

有时看到那些理论,我就想,这么深奥的东西,我到底能不能消化得了?可一旦用心去读,慢慢地,居然有一种解渴的感觉,仿佛大口啃着甘甜多汁的水蜜桃,回味无穷。

当然,也不是每一段都那么顺畅。

我也有感到晦涩难懂的时候,就像面对一个不熟的水蜜桃,舍不得下口。

可当认真思考过后,那些文字的意义就像果肉一样鲜活起来。

如今,市场上的文学分析可谓是花样百出。

有些理论深奥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就寻思,这是不是书斋里的学者自己琢磨出来的?不过,也总有那么一些像韦勒克一样,有真知灼见的阐释者,让我对文学的认识更加透彻。

说到底,读韦勒克这一章就像在品味文学的丰盛大餐。

文学,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思想与艺术融合的结晶,让人沉醉其中。

我想,这就是韦勒克想告诉我们的吧?朋友,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文学的?有机会,也来分享你的感悟呀。

「文学概论第二章」

「文学概论第二章」

第二章文学与作家前一章介绍了与作品相关的基本知识,这一章介绍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

没有作家就没有创作,作家的创作是整个文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家的体验、心理、个性和修养等主观因素,对文学创作具有直接的影响。

同时,一定时代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语境,以及文学传统、文学体制等外在条件,也会直接或间接制约、影响作家的创作活动。

本章的作家论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创作主体、创作意识、创作过程、创作思维。

第一节创作主体在文学理论中,关于创作主体的认识有两大基本观点:第一,以作家作为文学创作的中心,突出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的感物说关注主体心灵对外在之“物”的“感受”或“感悟”。

与此相关的创作理论有“养气说”、“虚静说”;“才、胆、识、力”说,“胸有成竹”等观点。

西方象征主义则认为文学创作是意识与潜意识交互作用的过程;表现主义认为是表现人的直觉的过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创作的动力是潜意识、幻想、梦和性欲;荣格的精神分析则要求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第二,以文本作为文学创作的中心。

受西方的语言学转向和接受美学的影响,出现了突出“文本”作用的各种理论。

还有如“作者之死”、“自动写作”等理论思潮。

本节分别介绍作者中心说、文本中心说以及作者地位变化的原因。

一、作者中心说作者中心说认为,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者的创作动机、价值判断、情感经历等个人因素被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文论关于作者中心说的基本观点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文艺的本质,主要包括言志说和缘情说两种观点。

言志说认为文艺是心志的表现,缘情说认为文艺是情感的表现。

《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朱自清将这段话称之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的纲领”1。

《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文学概论第二章笔记

文学概论第二章笔记
14、 词法又称字法,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15、 句法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
16、 篇法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17、 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8、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19、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20、 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21、 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22、 代数和论:认为声调(字调)加在语调的起伏上面就像海浪上的微波,二者达成“音高运动的代数和”,从而有助于形成汉语的音律美。
问答题 1、 什么是文本和文 Nhomakorabea文本?
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
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剧本等形态。
2、 如何区别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
文学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剧本等形态。
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例如:毛泽东《智取威虎山》台词“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为“迎来春色换人间”,以“色”换“天”,既求得表意上的具体和生动,更是追求音乐美。
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
10、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

文学理论分章摘要

文学理论分章摘要

韦勒克《文学理论》分章摘要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文学是艺术,文学研究是类似于科学的知识。

(以理性把握非理性,是否南辕北辙?)文学研究的材料有非理性的,但要把它转化为理性的。

文学研究是“文学性”和“系统性”的结合。

把文学研究视为“创造性的批评”和将“鉴赏”脱离“研究”(回避科学严谨性)都是错误的。

但是单纯的科学方法——科学、客观以及“起因研究法”,皆不可行。

文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方法,称为“理智的方法”。

自然科学强调“普遍”、“解释”、“本质”,文学强调“独特”(个性特点)、“理解”、“意义”。

文学所谓“普遍法则”,不外是“作用于反作用、因循与抗争”的心理因素,无意义,越普遍的法则越没用。

所以应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勿混淆文学与“文明”。

勿只研究“名著”,这样会失去文学与文明的联系。

文学一定包含思想,而“情感”并非文学语言所独占,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相比,“有歧义”(指涉性不明)、“表作者态度”、“强调文字本身的意义”(符号的象征)。

文学语言与日常用语相比,“无为的关照”、“美感距离”、“框架”。

最基本的区别: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

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不一定会使用“意象”。

“直陈诗”。

即使描绘一个虚构人物,也可完全不涉及“意象”。

纵然诗歌中有“隐喻”也不过是一种思维方式,俚语俗谚中亦可见。

“内容”与“形式”这类分法会使人错以为文学有着割裂的两部分,不如用“艺术品的存在方式”和“系统层次”等说法。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物质的本质由它的功用而定,作用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存在主义?)整个美学史都是辩证法:贺拉斯的“甜美”和“有用”。

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二者也是交织的,快感是“高级的快感”而教训是“令人愉悦的严肃”。

还有一对矛盾:“一般性”和“特殊性”。

孰轻孰重,不仅在文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比重也因时期不同而不同。

各种类型化的人物,“扁平”,是因为人物与读者只存在一种关系,“圆整”的人物则集合各种观点和关系。

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

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

资料:

[波]英加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陈述 句不是真正的判断而只是拟判断,它们的 功能在于仅仅赋予再现客体一种现实的外 观而又不把它当成真正的现实。”(英加 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第11页,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说明:



“真实的判断”是文本所述在现实中有所指, 而“拟判断”则所指为虚拟的世界,不能 要求确有其事。 “思维方式不同”,在非文学文本中要求 理解其直接、真正的意义;而在文学文本 中则要求理解其隐喻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理解文学文本的语义时,须 充分注意言语所指的虚似性和语义的隐喻 性。
(一)确定文本体裁的意义
1.体裁观念的中介作用 “体裁”这个概念在文本与文学总体中起 中介作用。它表示某些形式结构相同或相 近作品(文本)的集合,它是接近文本并 进一步思考文本的基础。 某种文本体裁观念的形成意味着在文学活 动中确立了某种规范形式,对文本的接受 与研究则在规范形式的基础上展开。
如:苏珊· 朗格的艺术定义:“艺术是人类情感的 符号形式的创造。”(《情感与形式》,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6,51)
一、诗歌与抒情


(一)情感是诗歌表现的基本内容

诗歌是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中国古代对此已有过较多论述。如《尚 书· 尧典》,陆机的《文赋》,孔颖达的 《〈诗〉大序正义》等。

2.文本形象描述的倾向性


由于文学形象是作者想象之后以语言为媒 介物化,再经读者想象再现的。作者可以 按其想象的逻辑、表达的意向、追求的效 果安排叙述的方式,由此而产生具有倾向 性的意向客体。 文本形象在不同组合中体现抒情的倾向性。 文本形象以特有的叙事方式超越现实类似 事件的原始意义。

《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必须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文学理论遗产,必须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必须结合中国当代文学的实际,概括和总结新的文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并回答当代各种文艺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本节概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主要是在对康德以来特别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中完成的。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不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而且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一、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归结为人的生活活动,旨在强调文学艺术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关系。

人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才展现和外化出来。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活动的论点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启示我们,文学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确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不但文艺反映生活,同时也肯定文艺的反映不是刻板的,文艺也反作用于生活这种文艺对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因此: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卡勒文学理论入门第二章读后感

卡勒文学理论入门第二章读后感

卡勒文学理论入门第二章读后感这一章一开始就给我一种感觉,像是要把文学从我们平时那种想当然的理解里拽出来,然后好好地审视一番。

卡勒提到了一些关于文学的基本属性的探讨,比如说文学与虚构的关系。

以前我就觉得,虚构嘛,那就是文学的一个大特点,写小说的人可以天马行空,创造出各种不存在的世界和人物。

但是卡勒这么一分析,我才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他让我意识到,不是所有虚构的东西都是文学,新闻报道有时候也会有虚构的成分(当然这是不应该的啦),可我们不会把新闻报道当成文学作品。

这就好比,不能因为一个东西有四条腿就说它是桌子,还有可能是椅子或者狗呢!然后,关于文学的语言,卡勒的讲述也让我耳目一新。

文学语言好像有一种魔力,它和我们日常交流的语言不太一样。

日常语言就像是白开水,解渴就行,但是文学语言像是一杯精心调制的鸡尾酒,有各种味道在里面。

它可能会用一些奇特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的思维像坐上过山车一样,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我就想起那些经典文学作品里的描写,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你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绝美的画面,或者让你感受到角色内心深处的那种复杂情感,就像有个小钩子,一下子就把你的心给钩住了。

在阅读这一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自己以前对文学的理解真是太狭隘了。

我总是单纯地从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这些表面的东西去看文学作品,就像只看到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角。

卡勒让我明白,文学背后的那些规则、结构以及它在整个文化语境里的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就好比我们看一场魔术表演,不能只看魔术师变出来的兔子或者鸽子,还要去琢磨他是怎么做到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技巧和机关。

不过呢,这一章也不是那么好读的。

有些概念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的脑海里跳来跳去,我得费好大的劲儿才能抓住它们的尾巴。

但是一旦抓住了,就有一种成就感,就好像我在和卡勒这个文学大佬进行一场深度的思想拔河比赛,当我理解了他的某个观点时,就好像我在这场拔河中赢了一小局。

总的来说,第二章读完,我感觉自己像是刚刚拿到了一把打开文学更深层次大门的钥匙,虽然我还不能熟练地用这把钥匙去开启所有的锁,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门后面的世界了。

文学理论 第二章

文学理论 第二章
同时,在这种运用过程中,他个人必定要着重考虑如何尽情表达自己的特定生活体验。这就要求他在组织这些语句时,竭尽全力地让它们服从于一个目标: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完整体。只有通过这一具有完整意义的汉语组织’,他所表达的望月怀远体验才能为读者所了解和感动。
不过,读者并非被动地去阅读,或仅仅满足于忠实地理解作者的原意,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去理解,这种理解过程必然包含着对作者原意的充实、扩展或变形等,因而显然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有时,读者的阅读甚至可能突破作者原意而展示出与此不同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新的意义空间。
这里虽然沿用了庄子曾用过的“粗”与“精”二层面说,但此处却不存在抑粗扬精之义。他相信文学文本由“粗”与“精”两层面构成:“粗”是指文学文本的外在可见的语言层面,即“音节”和“字句”;“精”则是其不可见的内在意义或意蕴层面,即“神气”。但这一二层面说还过于简略,在文学文本分析中还难以具体操作。倒是刘大栅的弟子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进而使上述二层面说具体化了: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
在第一章里,我们说文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聚着个体体验、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由此不难看出,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总要通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一首诗、一部小说或一篇散文等)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这样,要明白文学活动的究竟,就需要了解文学文本。而文学文本首先是由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正是通过这种语言组织并且在这种语言组织中,文学文本的其他方面(如形象及意义等)才得以生成。这样,我们需要考察文学文本及其语言组织。
不过,在一般地使用术语时,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分往往并不明显:两者有时都可以不加区分地用来指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如说“这篇作品写得不错”,这句话里的“作品”完全可以换为“文本”而不影响原义。同理,我们常说“李白的作品”和“鲁迅的作品”,其实也相当于说“李白的文本”和“鲁迅的文本”。这反映了“作品”的传统用法在现在一般术语运用时的一种延续形态。

文学概论第二章

文学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的五个要点有着 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 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 完整的系统。
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 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 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 一种交往对话。 文学活动的性质:生产审美意识形态的活动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 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世界 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实在主体(即外部世 界——引者)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 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P19)
讨论:如何看待‚文学反映论‛?
三、艺术生产论
(1)艺术作为生产,不再以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指艺术形式—— 引者)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 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28) (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的一定繁盛期不与社 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 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 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 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 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 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 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果说在 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那末, 在整个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关系上有这种情形,就不足为奇了。 困难只在于对这些矛盾作一般的表述。一旦它们的特殊性被确定了, 它们就被解释明白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PPT课件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二章 PPT课件
哈贝马斯 Habermas
29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30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 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
2、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所 创立的,由列宁、毛泽东和 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 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31
二、中国特色
1、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中国实际相结合
2、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实现古今对话和现代转化
32
三、当代性
1、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 验,回答新问题
2、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3、吸收20世纪新学科的理论方法,创
建文学理论新的分支
33
本章小结
(1)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
(2)主要著作:《逃避自由》、《心 理分析和伦理学》、《现代人及其未 来》、《爱的艺术》等。
(3)精神分析文论:毕生的宗旨是认 识人、改造人、美化人。
➢ 以“生产性的爱”为核心的人学
➢ 展示人类普遍经验的艺术象征论
➢ 社会无意识和文学
11
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
1、文学活动论 2、文学反映论 3、艺术生产论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5、艺术交往论
26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3)审美意识形态的提出在中国
➢ 20世纪80年代:反思“文学为政治” ➢ “审美意识形态”或“审美反映”论
童庆炳:“审美反映” 钱中文:“审美意识形态”


27
5、艺术交往论
(1)马克思
Karl Marx 1818—1883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 文学的本质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 文学的本质

[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Rene Wellek &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1977 Third Edition第一部定义和区分第二章文学的本质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显然是文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什么是文学?什么不是文学?什么是文学的本质?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可是难得有明晰的解答。

有人认为凡是印刷品都可称为文学。

那末,我们很可以去研究“十四世纪的医学”、“中世纪早期的行星运行说”或者“新、老英格兰的巫术”。

正如格林罗(E.Greenlaw)所主张的:“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一切,都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我们“在想法理解一个时代或一种文明时,不局限于‘纯文学’(bel1es-1ettres),甚至也不局限于付印或末付印的手稿”,“应该从对文化史的可能贡献的角度出发,看待我们助研究工作”。

[1]根据格林罗的理论和许多学者的实践,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

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当然坚持这一观点的人可以说:历史家之所以忽略文学研究方面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过于关注外交史、军事史和经济史的研究,因此,文学研究者理所当然地需要侵入和占领毗邻的知识领域。

毫无疑问,人们不应该禁止任何人进入他所喜欢的知识领域,还可以举出许多理由说明广义地研究文明助历史如何有利。

但是,这种研究无论如何不是文学研究。

反对我们这种看法纳入如果说这里只是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那是不能令人估服的。

事实上,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

都排挤掉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

于是,这两种研究之间的差别完全消失了;文学中引进了一些无关的淮则;结果,文学的价值便只能根据与它毗邻的这一学科或那一学科的研究所提供的材料来判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用
文艺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
确立了我国新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一是把立足点和思想感情转移到工农兵群众方面
二是深入人民生活,熟悉群众生活。 三是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湖北蕲春人。著名评论家,诗人, 翻译家。 主要著作:《人民大众向文学要 求什么?》、《文艺笔谈》 胡风的理论批评文字涉及多种文 体及中外作家作品、“五四”新 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理论问题等, 中心是围绕着现实主义的原则、 实践及其发展而展开的。
胡风 1902—1985
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
对文艺批评中如何掌握批评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
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繁荣文艺创作的基本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 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 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最早的马 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 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主要著作:《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 是赤旗的世界!”Βιβλιοθήκη 李大钊 1889~1927
江苏常州人。曾任中央临时政治 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 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主要著作:《饿乡纪程》、《赤 都心史》 首次向国内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 的社会生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 的基本内涵
“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 丰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
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艺创新
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新要求
“三贴近”的原则
提出“二为”方向的背景:
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
不同意“文艺离政治越远越好”的主张。

瞿秋白 1899~1935


周扬 1908—1989
湖南益阳人。文艺理论家、文学 翻译家、文艺活动家。 主要著作:《表现新的群众的时 代》、《新的人民的文艺》、 《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等。 被人称为30年代左翼文艺的宿将, 40年代解放区文艺的组织者,50 年代文艺斗争的领导者,60年代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言人,70年 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的先驱。
文艺事业是社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为社会主义服 务、为人民服务的;生活是文艺的源泉,人民是文艺工作 者的母亲。 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和深入群众,这样 才能真正从人民生活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复习要点
基本概念
文学的“源”与“流”,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
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背景
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于我国民 主革命时期,集中体现在《在延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 著作中。
延安文艺座谈会合影
我国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时代 背景。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资源。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新文艺经验。
尊重艺术规律,为文艺创作与批评奠定理论基础。 文艺作品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体。
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 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 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反对只有正确的 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 式”的倾向。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批评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方面具有相应批评标准。
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 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 是要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来进行领导。 要把加强和改善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精神文明建 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要把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作为提高党的 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热心服务,大力支持,不断提 高领导文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冯雪峰 1903—1976
浙江义乌人。现代著名诗人、文 艺理论家。 主要著作:《湖畔》、《乡风与 市风》、《回忆鲁迅》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中国 化的过程中,冯雪峰是最有代表 性的人物,革命现实主义理论是 其理论批评的核心内容,生活、 真实、主观力等命题是其重要组 成部分。

• 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 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 坚持群众第一、社会效益第一,做到社会 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 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第三节
关于文学队伍建设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
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学习社会结合起来。
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熟悉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属于人民。
艺术更需要人民。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 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 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 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 生命就会枯竭。
邓小平:《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词》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 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 主旋律:作为我们时代社会发展的主流,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988年11月22日,邓小平同第五次全国文代会的代表夏衍握手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历来强调尊重创作规律, 倡导艺术自由和学术民主,“双百”方针是对社会 主义文艺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二为”方向是对社会主义 文艺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位。 “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传统 李大钊、瞿秋白、周扬、冯雪峰、胡风
鲁迅 1881—1936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主要著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的思想和艺术的创造力是惊 人的,他在短篇小说、散文、散 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 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于文艺与革命事业的关系 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 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 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 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 可少的一支军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 大的影响于政治。 我们所说的文艺服从于政治,这政治是指 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革命的思 想斗争和艺术斗争,必须服从于政治的斗 争,因为只有经过政治,阶级和群众的需 要才能集中地表现出来。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应当 如何理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应当 如何理解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3.为什么说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二为”方 向和“双百”方针? 4.加强文学队伍建设,要求文艺工作者具有哪些方 面的思想艺术修养?
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尊重艺术规律统一起来。
何香凝为纪念《讲话》20周年题词
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不把文艺事业看做作个人的事业,而是看做社会 的事业,人民的事业。 广大文艺工作者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神圣的 历史使命,理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自身 的人格修养,做到德艺双馨。
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和深入群众
阐明了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基本思想。 文艺与生活的三层基本关系:
第一,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第二,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
第三,文艺创作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结合革命文艺实际,回答了文艺与政治、革命事业 的关系。
文艺必定是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的。 在现在的世界上,一切文化或 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 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 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 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 是不存在的。
按照艺术规律促进文艺创作,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深入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典型化创造。 “推陈出新”:向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学习,从中外文 学艺术遗产中吸取有益的东西获得借鉴,从而进行革新 创造。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 发展的背景
新时期以来,文艺界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实际问题: 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毛泽东文艺思想遭到片面 的、教条化的理解。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新的时代对 文艺提出了新的要求,文艺实践中不断出现各种 新情况和新问题。
1.新时期文艺思想的形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物 2 .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 .对新的文艺经验和中外优秀文艺理论成果 的科学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