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器及其特征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明代玉器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成立之初,自该时代以来,明代玉器的制作逐渐达到了巅峰,并且影响了以后的时期。
明代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造型和典雅的风格而著称。
明代的玉器主要包括器物、瓶器、盒器、玉佩等。
这些玉器多以宫廷和贵族阶层为主要用户,因此制作工艺非常精细。
明代玉器注重匠心独运,讲究细腻和精湛的技艺。
制作玉器的材料主要是名贵的翡翠石和和田玉,这些材料本身就足以展现明代玉器的珍贵和高雅。
明代玉器的特点之一是形制的多样性。
明朝时期,玉器的造型丰富多样,形制独特。
明代玉器间型制作得非常完美,有些玉器甚至在形制上达到了艺术的极致。
明代玉器中的玉佩多为方形、圆形、橢圆形或六角形,器物多为瓶状、碗状、盘状等。
这些形状都具有独特的美感,并展现出明代玉器艺术的高超技巧。
明代玉器的特点之二是装饰的精美。
明代玉器的装饰非常精致,常常运用雕刻、雕琢等技法,以及色绘、贴饰等手法,使得玉器更显珍贵和华丽。
明代玉器的装饰主题多样,常以自然景观、花卉动物、人物故事等为题材,并通过精细的雕纹和彩绘来表现。
明代玉器装饰的精美程度在玉器史上独树一帜,成为后世玉器制作的楷模。
明代玉器还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明代的绘画、青瓷、金属器以及木器都与玉器之间存在着互通的关系。
明代玉器的制作往往需要多种工艺的协作,例如和田玉的开凿多由玉工完成,而雕刻则由有专长的雕刻师傅完成。
这种互通的合作使得明代玉器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明代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丰富多样的形制以及装饰的精美而享誉世界。
明代玉器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
明代玉器玉质特点
明代玉器玉质特点明代玉器的玉材主要使用质地细腻温润的和田玉。
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运玉材的盛况“凡玉由彼缠头面,或溯河舟,或驾驼,经浪入嘉峪,而至甘州与肃州,至则互市得兴,车入中华,卸萃燕京。
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
明代还通过海上贸易,得到了大量珍稀宝石,扩大了宝玉石制作的用料范围。
玉质:一、软玉,成分为透闪石、阳起石。
包括白玉、青千、碧乇、黄玉、墨玉。
二、玉石,包括玛瑙、水晶、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东方黄玉(黄色蓝宝石)猫眼等。
《明史.食货志》:“世宗中年以后……采珠玉宝石,吏民奔命不日殴,于是猫儿眼、祖母绿、甘黄玉无所不购,穆宗承之,购珠宝益急。
”玉色:软玉多羊脂白色、乳白色、青白色、青灰色、绿色、黄色、褐色、墨色。
玉石多红系、蓝系、黄系等宝石色。
玉料产地:产自新疆和横贯新疆、西藏,东延青海的昆仑山脉。
玉石和宝石产自黑龙江、河北、内蒙、河南、青海、云南等地,并有西亚等邻国输入。
明玉炉顶明灵芝玉牌两件均系软玉,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玉质呈羊脂白色。
器表有黄土沁。
玉料均来自新疆和田。
明提篮观音(上图)软玉,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玉质呈青白色,俗称“青白玉”,又称“白果青”。
玉料来自新疆和田。
明玉牛神(上图)玉石,主要成分为祁连蛇纹石,玉质呈黄绿色,又称“酒泉玉”。
玉石料来自甘肃酒泉。
明玉羊(上图)软玉,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玉质为鸡油黄色,极为珍贵。
玉料来自新疆和田。
明龟形勒(上图)玉石,主要成分为斜长石、黝帘石和金红石,玉质呈橄榄绿色。
玉石料来自河南独山。
明瑞兽(上图)玉石,主要成分为斜长石、黝帘石和金红石,玉质呈黄绿色。
玉石料来自河南独山。
明玉琮(上图)通体水银沁似的火烧痕。
明玉牌(上图)软玉,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玉质呈淡青色,人称“和田青玉”。
玉料来自新疆和田。
明玉圭(上图)软玉,主要成分为阳起石,玉质呈淡青色,人称“和田青玉”。
玉料来自新疆和田。
明玉马(上图)玉石,主要成分为酒泉蛇纹石,玉质呈青绿色,业内称“祁连青”。
明代玉器艺术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明代玉器艺术的风格与文化内涵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是中国玉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明代玉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明代玉器的风格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一、明代玉器的风格特点明代玉器的风格独具一格,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明代玉器注重形式美。
明代玉器的造型多样,无论是玉璧、玉带坠、玉佩还是玉杯、玉香盒等,都在形式上追求简洁明快的美感。
玉器的造型通常以圆滑、流畅的曲线为主,线条简练而不失润泽。
同时,明代玉器在设计上也注重对称和平衡,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其次,明代玉器注重纹饰装饰。
明代玉器的纹饰装饰丰富多样,主要有几何纹、云纹、祥云纹、龙纹、凤纹、花卉纹等。
这些纹饰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艺术表达,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追求。
明代玉器的纹饰经过精雕细琢,形式美丽、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明代玉器注重色彩的运用。
明代玉器的色彩鲜艳明快,多以青白、青黄、青绿等为主色调。
其中,青色玉器被视为最为珍贵和高贵的品种,凸显了明代玉器的尊贵与上乘。
第四,明代玉器注重质地的选择。
明代玉器的质地细腻,通常选用上等的和田玉、瑞玉、天然玉等,以保证作品的质量和品质。
明代玉器的质地经过巧妙的打磨和雕刻,使其具有高雅的质感和触感。
二、明代玉器的文化内涵明代玉器不仅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明代玉器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明代玉器对于儒家文化、道教思想、佛教禅宗等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融合。
例如,明代玉器中常出现的龙纹、凤纹等图案,象征着吉祥和权威;而云纹和祥云纹则代表了明朝皇权的象征。
这些纹饰和图案赋予了明代玉器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其次,明代玉器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崇敬。
明代玉器常以自然中的花卉、鸟兽等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喜爱和景仰。
玉器中的花卉纹、莲花纹、牡丹纹等,展示了中国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第三,明代玉器凸显了宫廷文化的独特韵味。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明代玉器是明代时期中国玉器制作的代表作品,其历史发展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发展明代玉器的制作技术继承了元代的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宋代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代初期,玉器制作主要以工艺品为主,用途以装饰为主,制作手法以雕、刻、琢为主要方式。
随着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玉石资源的丰富,玉器制作逐渐走向成熟,技艺得到提高,尤以宫廷玉器最为精细,成为了明代玉器的代表作品。
二、特点1. 原材料丰富:明代玉器的制作中,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和田白玉、新疆羊脂玉、康熙白玉等,这些玉石质地坚硬、细腻,透明度高,非常适合雕刻细腻的纹饰。
2. 纹饰丰富多样:明代玉器的纹饰多样,有动物、花鸟、人物、山水、花纹等各种题材。
尤其是花鸟纹和人物纹在明代玉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纹饰形象栩栩如生,寓意深远,既显示了艺术家的创作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3. 雕刻工艺精湛:明代玉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尤以雕刻工艺为代表。
明代玉器的雕刻工艺注重在保持玉石原有的自然美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追求形神兼备的效果。
这种工艺要求工匠们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才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4. 形制多样化:明代玉器的形制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坠饰、印章、腰带扣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器物,如瓶、杯、盘等。
这些器物的形制多样,有的仿生动物形象,有的仿生花果,寓意吉祥如意,体现了明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5. 宗教意味浓厚:明代玉器中,不少作品呈现出浓厚的宗教意味。
明代社会经济发展以后,人们的精神世界追求也逐渐丰富起来,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器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宗教的尊崇,也表达了个人心灵的归属与追求。
明代玉器以其丰富的题材、精湛的工艺和美妙细腻的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不仅展现了明代玉器制作技术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工艺鉴赏课作业--明代玉器赏析解析
❖ 长12.7cm,宽6.5cm,高 5.1cm。清宫旧藏
❖ 砚滴玉色青白,卧兽形, 略仿汉代辟邪样式,但有较 大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 大眼,口衔小羽觞,四肢伏 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 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 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 为后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 腹内空可蓄水。
❖ 磬是古代乐器,一般为 多件成组,按音阶排列使用。 这件玉磬为单件,是由乐器 演化的用于室内装饰的陈设 品。双龙戏珠纹是明代宫廷 器物上常用的重要图案。
❖ 通长53.6cm。清宫旧藏
❖ 组佩由53件玉饰串成。上部以一 件寿星骑鹤式玉纽总揽组佩,其下 有金质横梁,横梁两端为龙头。横 梁下悬有4串玉片,每串由上下5组 构成,横向相对。上4组玉饰每串 各为3件,其中2件为玉叶,1件为 玉镂件,玉镂件分别为“卍”字、 “寿”字、凤、双鱼、双桃、华盖、 麒麟等,第5组均为单个玉文臣。 这类成组玉饰产生的年代很早,与 《诗经》中所言“杂佩”类似,按 不同的部位,玉件被称为“珩”、 “琚”、“瑀”、“冲牙”,佩戴 于人身,行走时玉件相触而有声。 明代墓葬中出土有成组玉佩多套, 如定陵中即有与此件类似的组佩。 这组玉佩所用白玉质地优良,加工 精致,是宫廷玉器中的精品。
第三,玉雕人 兽的大量出现。 这类作品较宋。 元时期要多出 许多,表现手 法上也有较大 的发展,着重 于动态表现和 手法的灵活性。
第四,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宋元以 前的玉器作品,形状、装饰有较固 定的形式,纹样特点也较统一,一 些特征在不同的器物上反复出现。 而明代玉器的形状,纹饰仅有部分 带有规律性,但又极富变化,千姿 百态,以极其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明代玉器特点总结
明代玉器特点总结1. 玉器在明代的地位与意义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玉器制作的黄金时期之一,明代玉器以其卓越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玉器在明代社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被用作礼品、奖品和装饰品,还被视为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2. 明代玉器的制作技艺明代的玉器制作技艺受到了先秦、汉代和唐代的传统技术的影响,经过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明代玉器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玉料的选择明代玉器常使用的玉料包括和田玉、羊脂白玉和冰种玉等。
其中,和田玉被认为是最优质的玉石,因其质地细腻、结构紧密、色泽温润而备受推崇。
2.2 制作工艺明代玉器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工艺传承自汉代。
为了保持和提高玉器的纯洁度和完美度,玉匠们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包括原石的选料、切割、琢磨、打磨、雕刻等。
2.3 雕刻技法明代玉器的雕刻技法主要分为浮雕和阴线刻两种。
浮雕是一种以平面为基础的雕刻方式,通过在平面上将图案或纹饰凸出来形成立体效果。
阴线刻是一种线条雕刻技法,通过精细的刻线来描绘出图案或纹饰的轮廓。
3. 明代玉器的艺术风格明代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明代玉器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线条简练明代玉器注重线条的简练和造型的清晰。
玉匠们通过精湛的刻线技法,将线条修剪得精细光滑,同时保持了自然的流畅感,营造出简洁而富有动感的效果。
3.2 形态丰富明代玉器的形态丰富多样,包括佩饰、器皿、雕像等多种形态。
无论是玉佩还是玉雕,都以自然界的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通过精细的雕刻将其表现得栩栩如生。
3.3 色彩立体明代玉器常使用多种颜色,通过不同颜色的玉料拼接组合,营造出层次感和立体感。
不仅丰富了玉器的表现力,还让玉器更加生动和具有现代感。
4. 明代玉器的传世之作明代留传至今的玉器中,有许多被认为是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传世之作。
其中一些著名的明代玉器包括:•《带观音座莲花座》:该玉石雕刻以座为主题,形态优美,座上有观音,雕工精湛,成为明代玉器中的经典之作。
元明清玉器特点介绍
元明清玉器特点介绍
元明清玉器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特点。
元代玉器:元代玉器制作技艺达到了顶峰,技法高超,工艺精湛。
元代玉器多采用硬玉制作,造型多样,常见的有玉杯、玉碗、玉盘等实用品,以及玉佩、玉璧等装饰品。
元代玉器刻工精细,常以浮雕的形式表现纹饰,纹饰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花卉鸟兽、人物故事等题材。
明代玉器:明代玉器的特点是注重形态美和装饰效果。
明代玉器通常采用软玉制作,质地细腻,色泽温润。
明代玉器的造型多样,有玉佩、玉琮、玉瓶等装饰品,也有玉杯、玉盘等实用品。
明代玉器的纹饰变化多样,常以剥皮龙、干支纹、云龙纹等装饰,意境深远。
清代玉器:清代玉器主要以清宫玉器为代表,具有华丽、精细的特点。
清代玉器多采用硬玉制作,通体均衡,线条流畅。
清代玉器的造型多样,有玉佩、玉镯、玉项链等装饰品,还有玉杯、玉盘等实用品。
清代玉器注重雕刻细腻,纹饰精美,往往以神话传说、山水人物等题材为主题。
清代玉器的色彩丰富多样,有白玉、青玉、紫玉等不同品种。
总体来说,元明清玉器制作精湛,纹饰丰富,造型多样,代表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高峰。
明代玉器鉴定不好?从这6点着手试试,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地方
明代玉器鉴定不好?从这6点着手试试,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说起明代玉器,首先想到的就是“粗大明”、“陆子冈”这两个粗工与精工的矛盾体。
其实明代治玉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仿古之风渐盛,治玉行业发展迅速,高大的掏膛立体器皿开始出现,这些因素都不得不让我们将明代玉器从“明清玉”中剥离出来,详细分析下,明代玉器的特点。
1、质料特征明中早期多为白玉、青玉,而晚期多为青玉、灰玉。
明晚期玉器形状大的比中早期更大,小的更小,玉质差的更差。
明晚期玉器种类繁多,纹饰多为吉祥图案。
强调装饰性和创新,但造型能力差,作工较粗犷。
2、抛光特征明代玉器多为和田玉的青玉和白玉,有少量碧玉及墨玉出现,明代晚期也出现了很多棕色和青灰色的杂料。
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占大部分的和田青玉及白玉作品,这些作品中,特别是作工精良的优质作品的表面,都会呈现一层类似玻璃质感的透明膜的视觉效果。
3、管钻特征明代玉器表现动植物题材的作品时,多保留管钻痕迹。
如常见的谷纹、乳钉纹,在颗颗纹样单元周沿,常能见到管钻套打遗留的略显深陷的圆形凹痕。
花卉图案中的花蕊,常出现管钻的痕迹。
这种处理方法看似简单,实则增加了主题纹样的立体效果,使造型显得饱满。
4、纹样图案特征明代玉器,常在器身的局部用回文和卐字纹作辅助装饰。
对于回纹的处理多采用传统的变形并联组合式和双勾连续组合式。
卐字也变形为连续的组合式,多作为图案的锦地纹出现。
回纹和卐字纹,均为短小的横线和竖线组合。
这种横竖线组合结构的处理工艺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横竖线的衔接处大多不甚严密,多留有间隙。
5、打磨工痕的处理方式古代在浮雕和圆雕的加工过程中,琢磨阴线或打磨底子时会造成凸起部分边缘形成较为锋利的边棱。
明代玉器往往通过水平打磨或局部凸起处打磨的方式,将这些加工遗留的边棱打磨的平顺光滑。
这种打磨方式使明代玉器呈现出了独有的丰满厚重感。
6、镂空玉器中,图案层次的表现方法明代的多层镂空作品非常多,层数增多,图案复杂。
这种多层镂空不再采用打孔后锼弓子拉出图案的加工方法,而是采用钻孔穿透的方法加工。
明代玉器特点总结
明代玉器特点总结引言玉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载体,并且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明代,玉器的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总结明代玉器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明代玉器及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
1. 制作技术明代玉器的制作技术非常精湛,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并融入了一些新的技术。
明代的玉工们善于雕刻和雕琢玉石,使其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
与其他时期的玉器相比,明代玉器的纹饰更加细腻、精美,雕刻技法更为熟练,使玉器更加富有艺术价值。
2. 颜色和纹路明代玉器在颜色和纹路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明代玉石的颜色丰富多样,有白色、青白色、灰色、黄色、红色等多种颜色。
这些颜色与纹路相互配合,形成了不同的美感。
纹路方面,明代玉器通常采用了平行纹、螺纹、如意纹等纹理,使得玉器表面更加丰富多样。
3. 形状和造型明代玉器的形状和造型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明代玉器的形状多样,有玉佩、玉饰品、玉瓶、玉杯、玉盘等。
这些玉器的制作精巧,造型独特,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明代玉佩通常是中空的,象征着抵御邪恶和保护人身安全;玉瓶则寓意着寿禄双全。
4. 装饰和用途明代玉器通常会进行一些装饰,以提升其美观性。
比如,明代玉器上经常会雕刻花鸟、山水等图案,使得玉器更加生动。
此外,明代玉器也被广泛用于礼器、饰品和装饰品的制作,彰显了明代玉器的珍贵和重要性。
5. 文化和价值明代玉器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文化的载体。
明代玉器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被尊为贵族的象征,还被用于祭祀和礼赠。
同时,明代的玉器制作技术也为后来的玉器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因此,明代玉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结论明代玉器具有制作技术精湛、颜色和纹路丰富多样、形状和造型独特、装饰和用途多样化的特点,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明代玉器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也为后世的玉器制作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通过对明代玉器特点的总结和研究,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时期的玉器艺术精品。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摘要】明代玉器作为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明代玉器的起源与发展、制作工艺、文化内涵、造型特点以及传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明代玉器源自古代玉器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特点。
明代玉器不仅在形制上独具匠心,更融合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方式。
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使明代玉器成为古代艺术品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通过探讨明代玉器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对玉器艺术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玉器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关键词:明代玉器、历史发展、特点、重要性、独特价值、起源、制作工艺、文化内涵、造型特点、传世价值、古代文化、玉器艺术、影响、启示。
1. 引言1.1 明代玉器的重要性明代玉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历史和文化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明代玉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代玉器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礼仪和象征意义。
玉器被视为吉祥、长寿、美德等象征,是贵族和权贵们展现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象征物。
在官场礼仪和各种仪式中,玉器的使用也十分广泛,成为彰显权威和尊严的重要工具。
二是明代玉器在古代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通过玉器的造型、纹饰和图案等元素,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明代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三是明代玉器在艺术领域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展现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为玉器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明代玉器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高度重视,也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1.2 明代玉器的独特价值明代玉器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其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艺术价值上。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明代玉器是中国玉文化的瑰宝,它在中国的手工艺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玉器的制作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在明代,玉器的工艺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成为了当时的重要艺术品。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和特点两个方面来介绍明代玉器。
一、历史发展明代玉器的制作工艺主要体现在雕刻、打磨和镶嵌等方面。
在雕刻方面,明代玉器注重刻画的细腻和形态的奇妙,雕工技艺达到了高峰。
在打磨方面,明代玉器的磨削工艺经过不断的改进,使玉器的表面光滑细腻,晶莹剔透。
在镶嵌方面,明代玉器以金、银、铜等金属作为镶嵌材料,进行精美的镶嵌工艺,使玉器更加华丽。
这些工艺的发展使得明代玉器在制作工艺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成为了当时的重要艺术品。
明代玉器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较为广泛的流传,在南方的苏州、杭州等地区,玉器制作工艺较为繁盛,同时在北方的北京、山东等地区,也有不少玉器工艺发达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玉器制作工艺各具特色,使得明代玉器在工艺上形成了多样化的特点。
二、特点1. 题材丰富明代玉器的题材主题十分丰富,常用的题材有龙、凤、麒麟、宝瓶、蝙蝠、寿字、如意等具有吉祥意义的图案。
明代人对玉的寄托和祈求,使得玉器在题材上呈现出吉祥美好的意境,成为当时人们祈福和追求吉祥的象征。
2. 形制多样明代玉器在形制上也十分多样,常见的有玉琮、玉佩、玉钮、玉杯、玉璧等。
这些不同形制的玉器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的作为装饰品使用,有的作为礼品馈赠,有的则用于宗教信仰。
这些不同形制的玉器丰富了明代玉器的类型,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3. 参差不齐明代玉器的制作技艺因地域和工匠的不同而参差不齐。
一方面,一些宫廷和王室的玉器工艺水平较高,制作出来的玉器工艺精湛,雕刻细腻;一些地方的玉器工艺水平则较为朴实,雕刻简单。
所以整体来说,明代玉器的工艺水平良莠不齐,有的精湛绝伦,有的粗糙简陋。
4. 艺术价值明代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了当时重要的艺术品。
明朝玉器特点
明朝玉器特点一、明朝玉器的历史背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统治时间长达27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这个时期,玉器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明代玉器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玉器制作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二、明朝玉器的材料1. 玉石明代玉器主要使用的是白玉、青玉和紫罗兰石等石料。
其中以白玉最为常见,因其质地细腻、色泽温润而备受青睐。
2. 金属在明代玉器中,金属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镶嵌件和饰品。
铜、银、金等贵重金属被广泛运用于明代镶嵌工艺中。
三、明朝玉器的制作工艺1. 雕刻技艺明代雕刻工艺在中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明代,雕刻技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成为当时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镶嵌工艺明代镶嵌工艺是一种将金属和玉石等材料镶嵌在一起的工艺。
这种工艺在明代玉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当时玉器制作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四、明朝玉器的造型特点1. 玉质细腻明代玉器以白玉为主,其质地细腻、纹理清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 形态简洁明代玉器注重造型简洁、流畅,强调线条感和整体美感。
3. 装饰精美在装饰方面,明代玉器注重细节处理和装饰效果。
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镶嵌、浮雕和雕刻等。
五、明朝玉器的文化内涵1. 宗教信仰在明朝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得到了广泛发展。
许多玉器作品都带有宗教符号或寓意。
2. 社会风貌在明代社会中,文人雅士得到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许多玉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3. 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丰富多彩,这些神话故事也成为了明代玉器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六、明朝玉器的艺术价值明代玉器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艺术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
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优美的造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得明代玉器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结语总体来说,明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优美的造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得明代玉器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代表之一。
明代玉器详细介绍
明代玉器详细介绍玉器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明代玉器更是玉雕工艺的高峰之一,深受广大收藏家和文化爱好者们的喜爱。
下面我们将对明代玉器进行详细介绍,从器型、材料、工艺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
一、器型明代玉器器型丰富多彩,涵盖了宫廷、庙宇、官场、民间和个人等各个层面的需求。
如瑞兽、花卉、鱼虫、人物、器具等。
其中官印、官带、贵族头饰等表现高度的官方身份与尊贵地位,而佛像、香炉、佛珠、印章等则表现出明清时期佛教文化的盛行,素有“玉佛一家”之称。
此外,明代玉器中的笔洗、烟壶、茶壶、菜盆等实用性的器物也极其精美,其器形设计别具匠心,充满了创新和想象力。
二、材料明代玉器所选用的原材料以和田玉、翡翠和青白玉为主,其中以和田玉最为常见,这种玉质地细腻、润泽,具有高度的硬度和韧性,可雕刻成各种花鸟、人物、器具等,且色泽温润细腻,被誉为“玉中之王”。
翡翠也是一种常见的原材料,它具有优良的亮度和细腻的质地,同样受到广大收藏家的追捧。
此外,ming代时期还出现了不少翼龙玉、凤凰玉等罕见玉石,也使得明代玉器更加丰富多彩。
三、工艺明代玉器在雕刻方面逐渐达到了高峰,经过几百年的培育,玉工们掌握了一些独特的技艺,如圆雕、浮雕、贯雕、刻线、切开薄片等。
这些技艺都要求玉工们在雕刻过程中细致入微,将每一个细节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明代玉器在线条、比例、纹理等方面都非常精美,且人物形象、动植物、几何纹样等的雕刻都细致入微、动感十足,充满了生命力。
总结一下,明代玉器是中国玉雕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器型、材料和工艺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而且在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上也非常高。
这些玉器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明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玉器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及特点具体如下:明代玉器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玉器的制作曾有过较高的技术水平。
但随着明代的兴起,最初的时候,玉器的制作逐渐逐步恢复并有了更精湛的工艺。
在明代前期,玉器的制作主要以玉材本身的纹理为创作灵感,玉雕以“开光”、“辟谷”等为主题,车、鸟、兽、人物等形象比较单一。
到了明初期,玉雕的题材开始丰富多样,山水图、花鸟图、三瓶黛和兽形造型等都成为了重要的题材。
在明代中后期,玉雕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顶峰,特别是在馈赠外交礼物上更是达到了巅峰。
明代朝廷常常会将玉器作为接待国宾的礼品,表现了明代玉器制作的高度水平和重要地位。
1、讲究切割明代玉器的切割非常讲究,既注重技巧,又要讲究纹理。
切割得当可以使玉石的纹理更加突出,增加玉器的艺术感染力。
2、雅致性明代玉器的雅致性十分强烈。
在形式上,明代玉器时常融合了建筑、音乐等方面的元素。
在体型和造型手法方面特别讲究,通常比较凸显器具的美感,而且造型多样,口径大、腹部收细,器壁薄。
在整体上,玉器更具有平衡美,刚柔并济,在满足其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更重视美的表现。
3、题材丰富明代玉器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传统的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外,更多了日用品的题材,比如壶、杯、扁壶、匜、盘、碗等。
在这类玉器的制作上,更注重方便实用,同时也要求艺术性,因此比较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总之,明代玉器虽然历经千年,但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收藏价值。
其制作工艺和题材之丰富多样,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明代的历史文化。
明代出土玉器及其工艺特征
明代出土玉器及其工艺特征一、明代玉器的工艺特征1.质料特征明代琢玉,多选用新疆和田料制作,其中以青玉为主,白玉次之,也有少量碧玉或墨玉作品,黄玉者极其罕见。
青玉、白玉的作品,抛光大多细腻,表面光泽度极佳,颇为油润,仿佛罩上了一层透明的玻璃质,行话俗称“玻璃光”。
墨玉作品,色浅,多见青灰质地夹杂褐色斑点,褐色的分布不均匀,表面也有玻璃光泽。
明代碧玉,由于天然材料原因,抛光后的光泽较弱,多为油脂光泽。
2.抛光特征明代玉器的图案装饰常采用浮雕和减地阳纹的处理方式。
这类浮雕式的图案装饰,在凸起的轮廓边缘处多磨平棱角,使其形成窄平的光润线条,而不保留碾琢之后轮廓线出现的锋利边棱。
尤其片雕作品,大多进行平行整体抛光的方法,使凸起的轮廓边缘呈现出光润、窄平的细线。
在立体器物上,由于不便整体式抛光,故而采用局部的平行抛光,在花纹凸起的局部边缘便会呈现出窄平的光滑线。
3.多层镂雕特征明代的多层镂雕玉器在加工时大多采用管钻穿透的方法,而不像单层纹图透雕在穿孔后以拉条拉搜的方法。
因此第二、三层的纹饰就会出现比较比较粗糙。
多层镂雕的纹饰,大多是对表层进行仔细抛光,而下面衬托的几层纹饰,却抛光的比较粗糙,甚至不抛光。
4.管钻特征5.纹样图案的装饰特征广州诚德国际是一家以古董艺术品国际展览、文化交流、推广、委托拍卖为主营业务的专业服务公司。
公司拥有一流的专家团队和艺术品经纪人团队,可以提供从征集到交易的一站式服务,公司旨在为海内外收藏家和机构提供一个物畅其流、物尽其用的高层次、高品质的文化交流平台。
公司服务鉴定:故宫中博专家权威鉴定,评估。
暨南大学考古系教授赵善德长期驻公司拍卖:联合香港,上海,广州文物拍卖资质公司联合拍卖展览:国内,香港区域大型展览展销。
修复:联合上海博物馆展开修复业务。
字画瓷器5到10公分修复无痕迹。
仪器鉴定:香港中文大学中科院检测公司网址:公司具有一流的古玩艺术品经纪人,和市场分析人员,对每件藏品的市场做出明确的分析,针对不同藏品进行不同的宣传和买家邀约。
明代玉器的演变
明代玉器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明初时期(1368-1450年):明初时期的玉器制作主要延续了元代的样式和工艺,包括玉佩、玉饰、玉璜等。
这些玉器多采用圆形和方形的形状,并以饰有纹饰和文字为特点。
正德年间(1506-1521年):明代正德年间是玉器制作的高峰期,以玉佩为主要表现形式。
正德玉佩的特点是形制丰满、质地精良,纹饰精细,题款铭文鲜明。
同时,正德年间的玉器形制也较为丰富,包括玉环、玉镯、玉佩等。
嘉靖至万历年间(1522-1620年):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延续了正德年间的风格,但在纹饰和题材上有所变化。
嘉靖年间的玉器常以人物故事为题材,纹饰流畅而细腻;而万历年间的玉器则更加注重表现技巧,纹饰更加精细。
明末时期(1621-1644年):明末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玉器制作逐渐衰落。
玉器多采用简单的形制,纹饰较为简洁。
总体而言,明代玉器的演变表现出了从元代传统到创新的过程,从简单朴素到精致华丽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技艺达到了较高水平,成为明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玉器特点
明朝玉器特点引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玉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
明朝玉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具匠心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明朝玉器的特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
玉器的历史背景明朝在1368年至1644年间存在,这一时期的玉器艺术借鉴了前朝的经验并注入了独特的创新。
在这段时间内,玉器的制作技术和审美标准得到了大幅提升,玉器成为了宫廷和贵族社会的重要象征。
明朝玉器的工艺技术明朝玉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工雕刻明朝玉器的制作主要依赖于手工雕刻,艺人们使用磨砂、砂轮等工具,以及宝石粉末和油类来进行精细雕刻。
他们追求线条的流畅和精准,每一件玉器彷佛融入了艺人的心血和智慧。
2. 刀法和琢法明朝玉器的制作离不开精湛的刀工和琢工。
在刀法方面,艺人们善于运用刀刃的不同宽度和角度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纹饰。
而琢法则是玉器制作的重要环节,它通过琢磨和打磨来凸显玉石的质感和光泽。
3. 雕镂与半雕半琢技法明朝玉器的雕刻技巧多种多样,其中以雕镂和半雕半琢技法最为常见。
雕镂技法是通过在玉石上雕刻出一层薄薄的背景,并在其上刻出精细的图案,形成立体的效果。
而半雕半琢则是利用雕刻和琢磨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玉器在质地和形状上都更加丰富多样。
明朝玉器的设计风格明朝玉器的设计风格独具匠心,不同于其他时期的风格特点。
明朝玉器的设计注重创新和个性,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展现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精神。
1. 寓意与象征明朝玉器的设计富含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比如,玉璧代表吉祥,玉珰象征权力,玉饰代表高贵。
设计者巧妙地运用各种图案和形状,将这些寓意和象征融入玉器之中,使其更具深意。
2. 深受宗教影响明朝玉器的设计也受到了宗教影响。
在明代,佛教、道教和儒教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因此,在玉器的设计中可以看到与这些宗教相关的图案和符号,如佛像、神兽等。
3. 自然主题的表现明朝玉器的设计中常常融入了丰富的自然主题,如花卉、山水、动植物等。
明代玉器的特征和鉴定
明代玉器的特征和鉴定明代玉器风格清新、刚劲,棱角分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当时玉器生产主要使用质地细腻温润、玻璃光强的新疆玉。
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运玉材的盛况“凡玉由彼缠头面,或溯河舟,或驾驼,经浪入嘉峪,而至甘州与肃州,至则互市得兴,车入中华,卸萃燕京。
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良工虽集京师,工巧推苏郡”。
当时北京、苏州、杭州制玉兴盛,苏州则是全国制玉中心,出现很多著名制玉工匠。
明代玉器的基本特征:明早期纹饰总体风格趋于简练豪放,多以龙凤花鸟为主要题材,花卉擅长刻画整株的大花卉,山水人物题材多刻画历史故事。
明中期渐向纤巧、细腻的方向发展,花卉题材多采用折枝和缠枝花卉组成图案,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
明代晚期的风格趋于繁缛,略显琐碎。
明代雕玉工艺有浮雕、透雕、阴线刻等等,雕刻技法较粗犷浑厚,有“明大粗”之说,镂空技法普遍使用,器物表面见下铲的凹槽,槽内玻璃光泽强烈。
早期雕琢工艺简练浑厚圆润,中期趋向玲珑繁缛,常将多种技法综合运用在同一器物上,出现“花下压花”技法,和金银细工及宝石镶嵌技术的结合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中晚期出现分层镂雕手法,显得玲珑剔透,取得更加逼真的艺术效果。
明代仿古玉器也十分盛行,有的达到乱真的程度。
明代玉器的玉质特征:表层莹润,玉器表面都会闪烁光泽,仿佛罩上一层薄的玻璃质,玉器中出现这种现象是抛光技术方法所致。
清代治玉的抛光技术有了变化,玉器不再具有晶莹透明的光泽,因此质感上较易区别二者不同。
仿古作伪者刻意追求古玉的光泽特点,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容易露出马脚。
近年来的仿古作伪者改变了抛光技术,用皮条和蜡反复拉扯摩擦,可出现类似玻璃的光泽,但光泽如新,犹如包裹着一层透明的薄膜,仍可看出其中的破绽。
这都是由于材料不同,加工工具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
与标准器相互比较,就可以看出玉器表面光泽的差异,找出破绽。
明代玉器有磨平图案边缘的特点,采用浮雕和凸雕装饰的作品显著增多。
在这类凸起的图案边缘处,锋利棱角多被磨平,从而形成光洁明亮的窄条状轮廓线,是以整体平面磨光处理方法磨掉雕琢后造成的锋利边棱。
古玉 明代玉器
明代玉器的特点和风格
造型丰富:明代玉器造型多样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器皿等 雕刻精细:明代玉器雕刻精细线条流畅细节丰富 寓意深刻:明代玉器寓意深刻如吉祥、长寿、富贵等 色彩丰富:明代玉器色彩丰富包括白色、绿色、黄色、红色等
明代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明代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历史研究:明代玉器是研究明代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对后世历史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
收藏价值:明代玉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对后世玉器收藏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玉器在当代的应用和价值
收藏价值:明代玉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收藏家们的热门选择
研究价值:明代玉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对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具 有重要意义
明代玉器的纹饰和图案
纹饰:龙凤、云 纹、水纹、花鸟、 人物等
图案:吉祥图案、 山水画、人物画 等
雕刻工艺:浮雕、 镂空、阴刻、阳 刻等
色彩:以白色、 青色、黄色为主 源自有其他颜色明代玉器的造型和特点
造型:明代玉器造型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器皿等 特点:明代玉器特点鲜明如线条流畅雕刻精细造型生动寓意深刻 材质:明代玉器多采用和田玉、翡翠等优质玉石质地细腻光泽温润 工艺:明代玉器工艺精湛如镂空、浮雕、阴刻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明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明代玉器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稀有性:明代玉器数量稀少具有很高的稀有性。 市场行情:明代玉器在拍卖市场上价格高昂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明代玉器特点
明代玉器特点
明代梁庄王墓彩玉鸳鸯
明初玉器受宋元风格影响较大,中晚期才渐渐有了独立的风格。
明代玉雕的繁荣超过宋元,无论在造型、种类和工艺上都有进步。
这些进步为中国玉器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清代玉器的繁荣作了充分的准备。
这个时代玉器业虽集中在北京和苏,但苏州已渐渐赶上甚至超过北,故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之说。
苏州城内,汇集了大批琢玉高手,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陆子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所雕玉簪,一枝价值玉、六十金。
明代“双螭耳杯”
传世的明代玉器中,较有名的有玉牌、玉砚、玉执壶、合卺杯、插屏、悬磬、山子、圆雕人兽。
玉执壶,有八方、竹节、荷花形造型。
宫廷用玉执壶多带寿字,民间则为吉祥图案。
山子的出现与流行与同时代风行山水画密切相关。
清代“双童耳杯”
明代玉器,早期多选用白玉,雕刻也精,中晚期形成南北两个流派,北方器型浑厚,加工粗糙,南方选料精,讲究工艺技巧,所制玉器精巧玲珑。
明晚期“青玉桃式杯”
明代玉器的特征:一是雕刻技术不拘小节,雕工刚劲有力,琢工着力表现其粗犷、浑厚,往往忽视了细部的琢制,磨制时只注意表面,不太注意两侧。
器璧较厚,内膛和底部略加打磨即罢。
雕工刚劲还表现在起落刀干净利索,线条棱角十分明晰。
二是受到道家思想较为深刻的影响,各种吉祥图案、语言、纹饰大量出现在玉器上。
其次如花鸟、动物、文人画也占有相当数量,宋元以来的仿古青铜纹饰已显得无足轻重。
三是仿古玉器技艺日臻成熟,比宋代大有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玉器及其特征2007年05月31日 07:39近几十年来,西安出土与征集了相当丰富的明代玉器,为研究明代社会、了解明代玉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明代的玉有和田玉、南阳玉、岫岩玉、蓝田玉,还有玛瑙、水晶等等,其中和田玉最具代表性,数量也较丰富。
品种有佩饰品、艺术晶、实用品、复古品及少量的礼器。
造型和纹饰有人物、飞禽、走兽、昆虫、花卉、山水、楼阁等等,主要是民俗体裁,寓意吉祥。
例如雕刻一大一小双龙为“苍龙教子”,三只羊为“三阳开泰”,鱼为“年年有余”等等。
早在宋代,我国文物收藏之风就已萌发,金石之学兴起,仿古品随之大量涌现,史有“唐创新,宋摹古”之说。
到了明代尚古风气仍在流行,集古玉与鉴赏古玉为时尚,盛行仿制古玉。
现选择西安地区出土明代玉器介绍如下:玉龙纹带铸:在传世明代玉器中,相对讲玉带挎多见。
玉带是古代官服嵌玉带镕的腰带。
它在唐初就已形成,当时只有三品以上的官职才能佩戴,到明代仍在流行,至清消失。
明墓出土带铕的有南京北郊中央门外张家洼明洪武四年(1371年)荣禄大夫汪兴祖墓、山东邹县九龙山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鲁荒王朱檀墓、北素面玉带锌(未按规定摆)京市南苑苇子坑正德十年(1515年)庆阳伯夏儒墓、甘肃兰州明中期彭泽夫人墓、江西南城岳口乡游家巷明万历年间益宣王及王妃墓、西安市南郊南廓门明墓等。
带挎有雕刻纹饰的,也有光素无纹的,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玉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据《明史‘舆服志》《明会要·舆服》记载,玉带的使用有极严格的规定,文武官员按九晶官阶分别使用不同质地革带。
大祀、庆功、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进表、传制时要穿着朝服,所佩革带只有一晶用玉,其余为犀、金、银、乌角等。
明朝玉带形制逐渐规范,《正字通》铐字条云:“明制:革带前合口处曰三台,左右扫≥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铊尾),有辅弼二小方。
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
”可知一条完整的玉带是由三台、圆桃、扫[方、鱼尾、辅弼5部分组成,共13块。
但也有14块,甚或20块的。
例如南京板仓明太子太傅徐甫正德十二年(1517年)出土的玉带上的带镑共20块,是一件规范的玉带。
其中三台是由长方形搁>方与两块长条形辅弼组成,圆桃,即桃形6块:排方,长方形共有8块(其中有三台中间1块),鱼尾(铊尾)长方形一窄面为弧形,共2块;辅弼有4块,其中2件与1排方组成三台,另2件分别置于圆桃与铊尾之间,一般是细长条形。
玉带分为两种,一种光素无纹饰,另一种雕刻纹饰。
其纹饰分为龙纹、麒麟、鹤、婴戏、鹿纹、花卉等,有的还设鎏金铜托。
从有纪年墓中出土的玉带板看,光素无纹的占多数,从明神宗朱翊钧皇帝的定陵中出土的玉带挎就光素无纹。
由此可见玉带挎有无纹样与官职品级无关。
为什么明代玉带铐相对多呢?这与当时的历史有关。
明代皇帝、皇亲与一品文武以上官员,他们的着装很多,有朝服、公服、常服等,不同场合着不同的服饰,戴不同的玉带。
玉带在明代是地位与权利、等级与财富的象征,对于上层官吏来说拥有玉带标志身份高贵,于是一些贪官污吏就拼命聚敛。
据《天山冰山录》记载,查抄严嵩家时,玉带达200余条,抄朱宁家时,玉带达2500余条。
到了中晚期,国家腐败,有很多制度陷于“崩毁”,可以说是“礼崩乐坏”,民不聊生,反抗起义不断。
例如明初规定龙纹玉带只能皇帝佩用,太子、公主、王公及重臣都不能使用,但实际上处处乱用。
连官品低下的官员也冒犯僭用玉带。
《明史·舆服志》记载:“正德十六年世宗登基,诏曰:‘近来冒滥玉带、蟒龙、飞鱼、斗牛服色,皆庶官杂流并各处将领夤(yin)缘奏乞,今俱不许,武职卑官既用公侯服色者亦禁绝之。
一看来当时滥用玉带现象已很严重。
在传世品中龙纹玉带挎较多,就是玉带滥用的例证。
玉带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春秋战国到汉代曾一度盛行,与同时期的铜质带钩造型一样。
汉代以后逐渐衰落,隋唐时期从考古资料看很少发现玉带钩,到宋代又开始出现,属复古品。
明代使用较普遍,用途更多,除了作带钩用,还作文房用品或挂物件。
例如明文震享《长物志》记:玉带钩“斋中多设,以备悬壁挂画及拂尘、羽扇等用,最雅”。
玉带钩也可以作镇纸。
1980年初西安市文物部门曾一次征收玉带钩20多件,内明代的占三分之一。
上海市龙华三队明代万历潘氏墓出土白玉龙首螭纹带钩,长8.5厘米,具有明确纪年,其造型是龙首角分叉延伸脑后,下有三撮短发向后飘浮,耳后抿,眉毛向上弯,如同勾云纹,眼呈水滴状凸出,鼻宽,口微张,有一排牙,两侧有延长的嘴角线,腮部凸起,钩腹为板片状,上有匍匐状螭纹,五官靠前,发向后飘,背刻双阴线,表示脊骨,肩与大腿上有火焰纹飘毛,螭首与龙首距离小,钩钮圆矮。
在出土与传世玉带钩中,宋元明清的带钩多为龙首或螭首,貌似相同,容易混淆,要认真区分。
首先从主要部位分辨,宋代的钩首龙头造型面额平坦,五官雕刻无大起伏,钩钮较高并靠近尾部。
元代带钩出土增多,说明较前朝使用普遍。
西安南郊电子城元代刘达墓出土1件、小寨南乡瓦胡同村出土1件、户县元代贺氏家族墓出土1件。
结合外地出土元代带钩看,早期的保留宋代风格较多。
元代常见带钩,眉粗,眼睛不凸出,蒜头鼻增高,腮帮下肌肉大增,猫形耳向后耸立,角为单角向后分叉,根刻二字形,整个龙首面额有起伏变化,腹体扁薄,钩颈空间较大,钩钮比宋代相对向前并显短,中晚期钩钮还出现长方形,带有环孔,腹背上若有螭兽的与钩首对峙,螭须向后飘曳。
明代带钩特征分早晚二期,早期带有元代遗风,螭上还有元代流行的双阴刻脊柱,以表示胁骨的冰纹,但钩首变窄,钩腹为螳螂形,呈片状,钮矮,龙首的眉毛排列阴刻线,眼睛在眉下突出为水滴形,生“V”字形角,口较大,改口腔钻孔,有延伸的嘴角线。
到了明代晚期仍保留早期特征,腹背螭纹作匍匐状,面部器官集中在睑下端,背上表示胁骨的冰纹消失,钩首与背螭之间距离变小,钩腹变薄,钩钮变得更矮。
清代钩首龙头的角、6艮睛、鼻、耳及腮帮都是凸起的,角短,虾米6艮且前凸,鼻翼出鼻尖,张口而口角深,露舌,如意形鼻,头形矮,吻部“斜杀”。
腹部上的螭兽,发与首同宽,顺身飘拂,体浑圆,僵直无起伏状,腹体成板条,钮更薄,柱更短,从这里可以看出宋至清代带钩的变化。
玉带扣与带钩造型不同,是用于便服的。
图4为明代螭纹带扣,长方形倭角,背面有两个圆形钮,用于扣丝腰带,面凸起上浮雕双缡纹,大缡纹口含灵芝,四肢用力攀登,后尾上飘,如腾云向上,回首顾盼小螭。
小螭腾跃跟随在后争抢灵芝,嬉戏玩耍,意寓“苍龙教子”。
玉带为白玉,长6.2厘米,宽5.3厘米,系西安市征集。
明代螭纹特征,螭纹头较前朝短而宽,螭耳尖并向两侧或斜上方竖立,五官在前二分之一处,背脊用2条阴线表示,筋骨线在明早期用阴线表示胁骨,明中期后已消失。
玉带钩环是由两件造型相同的近方形组成,一件有钩,一件为环,可以钩套,腹的背面各有一圆钮,扣系腰际绦带用,腹面有素面的,也有雕各种纹样的,用于便服。
辽宁北镇明墓出土玉带钩环,钩雕龙首,腹近方形,腹背有一爬行螭,口含花枝。
另雕有一环,腹背上同样爬一行螭,纹饰对称,钩与环扣合。
西安市考古所也藏一件玉福寿纹带钩环,由两近方形板组成,一件龙首为钩,另一件为环,两个腹面上各镂雕一大桃,枝叶缠绕,上有蝙蝠飞翔,寓意福寿吉祥,背各有一个圆形钮,玉质白,长9.2厘米,宽4.4厘米。
玉炉顶是铜、瓷、玉等质的炉盖上的把手,拼起来作装饰用。
玉炉顶在宋代已出现,元代流行,明初仍有使用。
西安市考古所藏有2件明代炉顶,分别为玉刻镂空人物炉顶,高3.5厘米,青玉,立体圆雕,刻松树、灵芝、山石,其间有一老人,头戴幞头,长髯垂胸,身着交领宽袖长袍,腰系带,行走状,旁有一鹤,长喙回首,寓意长寿吉祥,下设底座,底面凸起,有两孔,起固定作用。
传世品玉炉顶较多,目前也有从明确纪年墓出土的,炉顶雕有鹘捉天鹅、山林群鹿、鹭鸶莲荷、云龙、螭纹等题材,有浓厚的北方民族生活气息。
玉牌饰传世品较多,形式多样,有佩饰、坠饰等。
西安市考古所藏有多件。
其中一件玉飞雁穿花椭圆牌,长径6厘米,短径5厘米。
在椭圆形环内,鸿雁穿花展翅飞翔,并张口呜叫,以阴刻细线刻翅羽和腹毛,简单概括,为镂空透雕,在花片上有“打凹”,技艺娴熟。
白玉细润。
玉螭纹椭圆形牌,径长5.5、4.5厘米,连珠纹围绕一周,镂雕一螭,曲体爬绕,双耳竖起,昂首,圆目,直眉,四腿关节处饰卷云纹,背上两道阴纹表示脊椎,小腿胫边侧刻细短线,尾上卷,其间饰满串枝花,白玉质细润。
玉梅花圆形牌,直径6.5厘米,圆形整体镂空,梅花由环周五朵中心一朵串连组成,每朵梅花心都有一小孔,可能是镶嵌宝石用,牌整体外形又似一朵梅花,白玉细腻。
以上3件均在西安市征集。
从有纪年墓出土的玉牌看,从宋到明之间有继承关系,例如西安市东郊田家湾宋墓出土玉螭龙穿花牌饰、北京出土金代鸟古伦墓的青玉龟游牌佩、江苏无锡元钱裕墓出土的鹘攫天鹅佩,到明代的佩饰牌(以上述3件为例),可以看出工艺由复杂到简单,镂空纹饰互相层叠,穿插交织减少为单层,由深“凸凹”变浅“凸凹”。
明代的佩饰牌是继承前朝的工艺与特征,逐渐增加新的工艺雕刻,形成本朝特征。
在明代各种牌饰中,最有名的是一种“子刚”牌,即明代琢玉高手陆子刚所雕玉器,西安市文物部门曾征集多件。
玉童子在传世品中常见,常被误为清代晚期器。
最近人们通过对纪年墓葬中出土的玉童子的研究已掌握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
在宋代由于世俗文化的发展,儿童嬉戏的作品流行,有绘画、石雕、瓷器、牙雕、泥塑等等。
明代玉童子雕刻流行,传世品有玉持莲童子,高3.8厘米,最宽处3厘米,头大略扁平,留发髻,三刀即成,线条短粗,圆脸丰满,阴刻眉眼,略加剔地隐起,楔形鼻,眉、鼻相连,耳朵略凸,身着圆领袍服,腰束带,宽裤,右手置于腹前,左手持莲叶,绕头后下垂,由于腿残被磨去,从头顶到腿下有“通天孔”,青玉。
在安徽嘉山县明驸马李员夫妇墓、南京板仓村明墓、江西南城明益王朱佑槟墓及上海地区明代墓等,出土玉童子各具形态,手持莲叶的占一定比例,还有爬卧状,具有明代典型风格。
早期保留宋元的遗风,雕工不及宋代工整精细,简练豪放,到了中期又趋向精巧。
早期玉童持莲叶多举于头上、或头侧、或头后,到中晚期莲叶垂至身后。
早期双腿交叉或分前后,中晚期多为并立状。
明代玉童头大,面丰圆,发型以桃形多,分二撮发或留髻,留发较小,雕刻仅四五刀,稀疏而粗短。
眼睛用阴线刻划,眼眶不点“睛”,还有剔地隐起眼睑或在眼眶内刻一短阴线。
鼻多为楔形,少见直形与钩形。
到了中晚期,鼻、口连刻,甚至眉、鼻、口连刻,服装多见交领、圆领衫或袍装。
早期的肚兜外着开衫的少见,腰间系带和扎蝴蝶结,裤为宽胖等。
器皿类,早期玉质实用器少,随后逐渐增多,特别是到明清时期已流行。
例如玉梅花杯,高3.4厘米,最大径10.5厘米。
造型独特,构思巧妙。
边际作枝叶缠绕状,枝上六朵梅花,一朵特大为洗口,其余五朵在枝叶中开放,枝叶既为装饰,又为“把柄”和“支座”,是件难得的陈设观赏实用品,青玉,西安市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