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职业道德 ; 按设备操作规程 考核学生 的操作 ,以培养 学生 的安全 意识 和严谨 的工作作 风等 职业 素质 ;按 照 产 品技术要求 和规 范检 验学 生的实训成果 ,以培养 学
生的产 品质量 观念 ,对 不合格 的产 品引导学生 分析 其 原 因 ,并 提出解决 问题 的方 法 ;建立学 习小组 以及 组
的生产实习和社会 实模式 。教育部 《 关于全面提 高高等职业
教 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 ( 教高 【0 6 6号 )指 2 0 ]1 出 :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 和社会实践 相结合 的学 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 切入点 ……。要重视学生校 内 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校 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 考核相结合 ,探索课 堂与实 习地点的一体 化;积极推 行订单培养 ,探索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项 目导 向 、 顶岗实 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 的教学模式 ……。 由此可见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 的 必 由之路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 才培养 目标的保证 。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 才的需
校企 合 作 的 培 养模 式 ,要 与 企 业 紧 密 联 系 ,加 强 学 生
产一 线管理 员 、设 备维修 与维 护人员 各 占 2 %—— 1 中层 管理 占 8 %——其他 占 4 %。对上述 工作性 质进 行归类 ,我们得到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 的主 要 岗位为 :数控加工工 艺设 计与数控加工程序 编制 ; 数控设 备的操作 ;C DC M软件应用 。次要就业 岗 A /A
图 1 课程体 系形成 过程
长负 责制 ,相互学 习提 高 ,但 每位学 生需独立完成 教 学 内容要求 ,培养 学生 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任务分 阶 段完成 ,同时分 阶段考 核 ,考核合格才 能进入下一 阶 段学 习 ,培养学生 规范流程 意识 。

民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民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完善教学管理、师资培训、课程设置 等方面,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民办高职院校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和经验总 结,对于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细节和难点
保障学生权益
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如实习报酬、工作时间、安全保障等,维 护学生的利益。
建立奖惩机制
建立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违纪学生进行惩 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工学结合教育。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民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升有明显作用,能够提高学 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实施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企业参与的 积极性不高,合作难以深入。
民办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0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以学生为本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个性化差异,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0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方案
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制定实践教学目标
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确 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 培养模式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方案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保障措施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前言随着重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中精力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重庆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重庆正在打造十七线一环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大,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的变化,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实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特点,教学内容更能与岗位要求对接。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中,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专业建设。

轨道专业建设小组成员认真学习《重庆市关于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通知》《四川仪表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方案》,并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包括行业企业、同类院校、毕业生和本校师生。

针对本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形成了专业调研报告。

根据调研结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小组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人才培养方案研讨工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然后依据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和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重庆市轨道交通产业群和学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080800)二、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三、学制三年四、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维护、检修等岗位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吃苦耐劳的企业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I)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化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化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c n i o n et a hig m a a e e tme h n s ec , h h r ce it e s n lt i i g m o e we e i l m e td e f ci ey t es e il o sr c in sa d r o dt n a d t e c n n g m n c a im t . te c a a trsi p r o a- an n d r mp e n e fe t l , h p c at c n t to tn a d i h c r v y u
weeice sdn tbl . r ra e oa it n i y
Ke wo d : i h c e c l o a i n 1 d c t n: it g ae - a n n ; p r o a - an n c e y r s h g h mia c t a u a i v o e o ne rtdl rig e e s n l i i g s h me r t
S uJ ni h uje ( n nChmia ct n l eh oo yColg , h z o 0 4 Chn ) Hu a e cl ai a c n lg l e Z u h u4 0 , ia Vo o T e 1 2
Ab t a t sr c :Fa i g t e la i g a d wo k b n r s i n pr b e o h u r n i h c e c l v c t n lp r o a — an n r c s,a n e r td lan n cn h e r n n r ia y f so o lm f t e c r e th g h mi a o a i a e s n l r i i g p o e s n i tg ae -e r i g n i o t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人才培养 方案改革 的背景
电气 自动化 技 术是 “ 宽 口径 ”专业 ,涉及 各行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基础上,以示范建 设 为 契机 ,在 校企合 作 的途径 、人才 培养 的理 念 与模 式、 培养 体系等 方面 进行探 索 , 建立 了校 企 x 义 主体、
: r 学结合 的 电气 自动 化技术 专业 人才 培养 模 式 ,研 究 开 发 了 以职 业 能 力 和 岗位 需 求 为 核 心 的 高 职 电
基金项 目:2 0 1 0年安徽 省教 育厅教 学研 究资助项 目 ( 2 0 1 0 1 2 6 3). 作者简介 :陈慧蓉 ( 1 9 7 2 一) ,女 .安徽旌德人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 事 自动化教学与研 究工作
第1 期 陈慧蓉,张学亮:高职电气 自动化技术专业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的研究与实践 6 7
技师 培训 机会 ,及 时 了解 掌握 行业 企业状 况 以及 对
本 专业 人才 的要求 .召开 专业 建 设研 讨会 ,由专 业
教 学指导委 员会 委 员、学 校及 企业 专家 以及 相关 教
师 共 同 探 讨确 定 电气 自动 化 技 术 专业 的职 业 岗 位 和 岗位群 ,并对各 职业 岗位活 动进 行分 析 ,将 职 业
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 了具有 自身特色、更加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人才培养方案以职 业 能 力和 岗位 需求为核 心 ,准 确进行 专业 定位 ,所构 建 的专业课 程体 系是将 国家职业技 能 标准 与 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融合. 核心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教 学的有机结合 ,将工学结合贯 穿 于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 通过 实施本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质量显著提 高. 关键词:电气 自 动化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 4 3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 -9 9 9 X( 2 0 1 3 )0 1 —0 0 6 6 —0 5

机加工专业“1+0.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机加工专业“1+0.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1+0.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2012年 8 月目录机械加工技术专业“1+0.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机械制图 (23)机械基础 (3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4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51)CAD (56)电工基础 (65)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75)钳工工艺学 (90)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102)自贡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1+0.5+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本人才培养方案(草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企业和市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教育类型] 三年制中职[专业名称]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代码][专业类] 加工制造类[招生对象]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者[专业(技能)方向]普通机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普通钳工[对应职业(工种)]6-04-01-01车工;6-04-01-01数控车工;钳工[职业资格证书举例]车工;数控车工;钳工二、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者[学制] 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健康体魄,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普通机械制造加工,加工质量检测,机械加工设备的调试、操作、保养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四、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械制造与加工企业,从事一线工艺实施;机床安装、调试、操作使用、保养维护;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作者:杨小军来源:《科教创新》2014年第03期摘要:近些年,由于经济体制转型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已暴露出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弊端。

笔者以所在高职院校为例,具体阐述了如何对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

在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的前提下,探索出“模块化”和“任务驱动法”两者相结合的课程体制。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课程模式“任务驱动法”课程模式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说是职教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个类群。

它有多种式样,而且还在不断创新,概述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是1958年5月天津开创的“政府主导,企业办学”职教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曾在过去的历史时期进行过广泛的推广,到今天也仍有某些地区在使用,是我国探索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先河;(2)学工交替模式学工交替工学合作模式,即一种校企有效合作,学生到企业实践实训与回校进行课堂学习相互有序交替工学结合育人模式。

一般三年制的做法是将三学年分成6至9个学期,某些学期学生在企业,某些学期学生在学校,但最后一个学期一般在企业。

如果前面的时间都在学校,最后一年在企业,则称为“N+1”或“2+1”模式。

学生在学校期间以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在企业学习期间以参加生产实践为主,并在企业学习部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3)订单式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职业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上所介绍的三种模式是目前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所在的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学工交替”模式,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工作生活,也可以缩短学生从离校到工作之间的周期,让企业和学生获得双赢。

基于“工学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基于“工学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基于“工学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摘要:近些年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已经全面扩大,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该文着重阐述了基于“工学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和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近些年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已经全面扩大,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为了解决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的用人需求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于2011年被批准开设,2012年开始面向全省正式招生。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该专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按照“工学结合”的特点和要求,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精心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通过进行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要求,岗位的能力要求,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就如何进行专业定位、构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和教学模式创新等问题,与企业专家进行了共同研讨,以制定出“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工学结合”特色应在教学模式上充分体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上,重视教学的内容和工作任务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有机地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形式,来完成教学计划,这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能够培养企业所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

2”工学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2.1以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地结合长春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来进行专业定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长春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培养所需求的人才,其体现方式是科学地对专业进行合理定位。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李 贤彬 , 王学 东, 路建彩
( 邢台职业技术 学院, 河北 邢 台 043 ) 5 0 5

要 针 对高职人 才培 养过程 中学 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等 问题 , 台职业技 术学院按照“ 邢 校企合作 、 工
学结合” 的建设 思路 , 创建“ 三横三纵逻辑 关系矩 阵” 理论模型 , 并把 该矩阵模型作为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方案
的 内容 及要 求 。
明确考核标准 , 每一个任 务结束后 都依据考 核标 准进行考核 , 核内 考
容包括完成任务 情况 、 对知识掌握
情况 、 学生 在工作 中表现 出的情感
与态度等 , 过程 考核成绩 累计起来
构 建 以工 作任务 形 成课程成绩 ; 生产性 实训 中实 在
2 1 年第 5 00 期 第 3 卷 l 总 6 3期 0
职 业 技术 教 育
VOCATI ONAL AND ECHNI T CAL EDUCAT 0N 1
No5 2 0 . , 01
Vo.1 1 3 Ge e a .0 n rl No6 3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方案 的设 计与实施
成所 学专业 ( 业 ) 职 中最具 典型 意
工作” 而有效的职业学习只能 。 与建设 , 引导 课程设 置 、 教学 内容 会“

创 建 “ 横 三纵 逻 辑 关 三
把该矩 阵模 型作 为工 学结 合
其 中纵 向三要 素 以工作 任务 为载
系矩 阵” 论模 型 理
自经历结构完整 的工作过程 , 并完 人 才培 养方 案设 计与实施的依据 ,
设 计 与 实施 的依 据 , 中纵 向 三要 素 以 工 作 任 务 为载 体 逐 级 递 进 , 其 包括 理 实 一 体 化 课 程 、 产 性 实训 、 岗 生 顶

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的构建思考

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的构建思考

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的构建思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护理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护理专业是一门航空专业,在提高照料和护理技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工程技术、信息化技术和管理知识等方面相对欠缺,难以与现代医疗领域的需求及时对接。

如何将护理专业与工学结合起来进行培养,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课程设置上的结合1.引入工学课程: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可以适当引入工学专业的课程,如信息技术、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让护理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医学设备的使用、医疗信息系统的操作和医学工程的应用,提高他们对现代医学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强化实践环节: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的医疗工作和医疗设备的维护修复。

在实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操作、医疗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使用等内容,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3.拓展管理技能:在课程设置中,可以适当增加管理类的课程,如医院管理、护理管理、质量管理等,让护理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视野和更强的管理能力。

这些管理技能的学习可以使护理学生不仅能够做好护理工作,还可以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运营有所了解,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技能上的结合1.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在护理专业的培养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照料技能、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技能等。

也要注重学生对医疗设备的操作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融会贯通。

2.注重综合应用技能:在实践环节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让他们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创新意识:在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或创新实践,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上的结合1.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将护理专业的教学与工学相关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能够在相关知识领域中全面学习和掌握技能。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系列问题探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系列问题探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系列问题探讨[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文件,如何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文章就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过程设计以及评价做了有益的探索,希望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建立以行动(工作)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程体系,重新序化课程内容,做到陈述性(显性)知识与程序性(默会)知识并重,将陈述性知识穿插于程序性知识之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改思路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共识的原则。

而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则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主要依据。

因此,必须全面地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1.校企共建的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全程参与方案的制订。

要认真研究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应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

确保课程设置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职业性、科学性、先进性,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

2.科学分析的原则。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按工作过程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知识体系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

课程设置要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2.5+0.5”学制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2.5+0.5”学制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2.5+0.5”学制人才培养方案探究背景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培养中等技术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来适应社会需要。

其中,工学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

同时,“2.5+0.5”学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职场并提高职业素养。

因此,本文将探究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2.5+0.5”学制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学结合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简介工学结合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在实践中体现理论、创新并增强实践能力,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工学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是针对中职学生的一套培养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而“2.5+0.5”学制则是指中职学生在校学习2.5年,然后到企业实习或者工作0.5年。

这种学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场实际情况。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则是结合以上两种方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同时也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一定的工作实践。

这种方案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适应职场,并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工学结合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点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工学结合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工学结合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工作实习期间,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职场,并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4.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由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因此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5]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训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因此要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谁来培养?培养效果如何?”的逻辑关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1、校企共建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需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

要认真研究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工作过程(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彰显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并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2、能力本位原则。

按照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任务)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应用知识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拔取教学内容。

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任务、典型产品等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双证书”原则。

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制度(简称“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职业本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具备工程技术与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一、目标定位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能够接受跨学科的知识与思想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1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以跨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3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等,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培养方式1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都有一个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生活关怀等。

2 .竞赛和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工程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跨学科交流:组织学生参加跨学科的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四、评价标准1学科专业成绩:包括考试成绩、课程论文、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4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社会评价:包括学生参加工程竞赛的成绩、实践经验、工作表现等,评价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综合表现。

五、实施方案1制订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确保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的合理衔接。

2 .建立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

3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工程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组织跨学科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5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实施效果经过几年的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跨学科知识和思想得到了拓宽。

培养出了一批既精通专业技能,又能够跨学科思考,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结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基于工学结合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工学结合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业特色 , 结合宁波市其他院校 的网络技术专业设置情
况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 自身发展规划 , 我们 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主要确立 了网络管理与维护 、 网 络分析与设计两个主要方 向。表 l 是基于调研形成 的 网络 管理和维 护方 向的人 才培养 规格 ( 包含 知识要 求、 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 ) 。
和 调研小组 的梳理和 提炼 , 一共形 成 了八 大工作领 域、 二十三个典 型工作任务 , 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将通
过项 目课 程 的实践 项 目来 实施 。 八 大工作 领域 分 别是 :
●熟悉 数据 通信 的基 础 ●能设计简单 的三 ●具 有合 格 的政 知识 ; 层 交换 网络; 治素质 、 良好的遵 ● 熟 悉 O I七 层 模 型 、● 能运用 主流 的网 守法、 S 纪 职业道德 T PI 协议 的主要结构;络设备, C/ P 熟悉其性能; 等意识 ; ●掌握 局域 网 与广 局 域 ●能安装与管理服 ●具有良 好的团队 网的管理方 法; 务器操作 系统 ; 沟通与合作意识; ●掌握 网络 系统 规划 与 ●能安装和使 用 常 ● 具 有 良好 的主 设计 的基本方 法; 用 网络 管理软件 ; 动学 习意识 ; ●掌握交换机 、 由器 等 ●能设计、 路 实施与管 ●具 有 良好 r 法 r 网络 设备 的 工作原 理和 理基本的局域网络; 意识 和 注 重 工 律 网络 主要功能 ; ●能运用各种 常用 程安全 规范; 管理 ●掌握 防火墙 、 P 和入 VN 的服务软件搭建 网 ● 正确 的 自我定 与维 侵检 测 系统 的工作 原理 中的各项服务器 ; 并 能服 从 团 队 络 位 护 和主要配置方法 ; ● 能进行 网络接入 的工作 安排; ● 掌握 网络布 线 的主要 置 、 理 网络 常 ● 主 动积 极 的 归 设 处 施工规 范; 见故障 ; 纳和 总结 工 作 方 ●掌 握 网络 主要故 障 的 ●能进行基本 的综 法和工作 经验 ; 特色与原理 ; 合 布线 规 划 、 计 良好 的 大 局 意 设 ● ● 掌 握 D S服 务 器 、 N 与实施 ; 识和集体 荣誉感 ; WIS服 务 器 、 H P服 N D C ●能进行基本 的网 ●认真、 勤奋、 细心、 务器 、 b 务 器 、 ' We 服 F P 络安全规划与实施; Y 务实的 工作态度。 服务器等各种网络服务器 ●能熟练进行 网站 的功能和主要配置方法;的建设与管理 ; ●掌 握 网络安全 的主要 ●能运用安全技 术 防范方法。 防范各种 网络攻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面向企业员工招生专业)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代码:560102专业负责人:赖春明制订时间:2019年11月二级学院院长审批:教务处审批:教学校长审批:审批时间:2019年12月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表2019年11月目录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1)一、专业基本信息 (1)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三、教育类型与学历层次 (1)四、专业分析 (1)五、专业培养目标 (5)六、人才培养规格 (6)七、毕业要求 (6)第二部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7)一、人才培养模式 (7)二、课程体系 (7)三、教学进程安排 (9)四、主要课程描述 (12)第三部分教学运行与监控 (15)一、教学运行基本条件 (15)二、教学质量考核与监控 (18)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一、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代码:560102隶属专业群:化工装备技术二、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企业员工。

学制:三年三、教育类型与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专科四、专业分析(一)企业需求分析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目前,我国制造业虽然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必须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国家《“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将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

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并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培养模式改革 ,形成科 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打造专兼结
合 的教学 团队 ,完 善融实训 实 习 、技 术培训 、技 能鉴
定 、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 习实 训基地 ,成为高职院校通信技术领域人才培养 、技术服
务 、技术推广 的特色专业 。

过程融为一体 。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轮岗 ,聘请生产一
多年 的努力才能形成 。因此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应该 贯穿 于整个大学学习过程 ,并将理论和实验密切结合 ,
需要师生 的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献
f 20 , 8. 3 f 林 培豪, 2 ] 陈国华. 浅谈提 高综合 性, 设计性 实验教 学效果 的途径
企业 的合作 ,组建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委员
会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明确人才
培养 目标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定 期 召开工作会议 ,制定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 ,研究人才 培养 、实习基地建设 、培训与合作方 面的工作事宜 ,完 善紧密型校企合作 办学长效机制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
课程 的重要知识点 ,又要将必须掌握 的电子技术基本测
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同时 ,在实验过程 中要熟 练 掌握常用仪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
试方法 和技能巧妙地贯穿到其 中,在技能培训 、创新 意 识培养 、加强独立工作能力和验证课程 内容之间寻找平
衡点 。
, 缅 晤 六 、 结 语 \
良好的研 究意识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但研究 习惯不 是一蹴而就的 ,必须在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引导下 ,经过
四、实验 基地
学校可 以建设实验基地加强 实验教学 ,进行职业技 能训练 。实验基地可 以提高大学生实 际动手能力 、综合 应用能力 。该基地应具有能进行多种职业技能训练的硬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我的书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方案。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这个议题在我心中已经盘旋多日,现在,就让我以意识流的笔触,描绘出这幅蓝图。

一、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我们要注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理论知识传授。

课程内容应涵盖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发展趋势等方面。

同时,引入前沿技术,如电池管理、电机驱动、充电设施等,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

2.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检验理论知识的试金石。

我们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实践技能。

课程内容应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拆装、调试、维修、检测等。

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我们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企业经历的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教师培训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我们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研讨会等活动。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三、校企合作1.建立产学研基地与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可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确保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符。

2.共建实验室与相关企业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四、人才培养模式1.工学交替实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积累实践经验。

具体做法是:第一年进行基础理论学习,第二年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第三年进行企业实习,第四年进行毕业设计。

2.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的竞赛、项目。

同时,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顺县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长顺县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理念1.坚持中职教育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学校“提升内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以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中职改革示范学校”为奋斗目标。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中职教育办学方针,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3.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支持、医疗卫生系统参与、学校承办”的专业办学模式,适应周边医疗卫生系统科学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形成“校企融合、工学结合、政府买单”人才培养模式。

4.推行“校企共建、产学一体”,探索模块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模式紧贴市场需求。

5.实行理论、实践、素质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达到同步提高。

二、专业人才需求(一)专业人才需求情况2002-2003年,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组,基于1985-2001年我国医护人力17年的资料,经过专家论证提出,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基本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达到1:1。

按照这个比例进行预测和规划,医护人数均将达到232.3万人,医护比例均为1.5,其中护士数量在2001年128.7万人的基础上,净增加103.6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

加上自然减员和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等因素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一些(专家建议应为预测数量的1.25倍)。

因此,2003-2010年我国护理教育的年平均招生数量应大于15万人。

2004年,教育部与卫生部等六部委首先确定在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并在全国组织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旨在使护理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政策导向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对初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由长顺县政府带头、长顺县多家医院相结合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并加大了对我校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的规划与投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完善,预计到明年崭新的长顺职校将屹立在人们的眼前。

(三)职业面向1.职业岗位护理专业的职业岗位,包括了临床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临终护理。

具体包括以下岗位:(1)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在老人院从事护工工作;(3)社区医院从事护理工作;(4)在疗养院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在相关临终护理机构从事临终护理工作。

2.职业能力护理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素养、操作维护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方面。

其中职业素养包括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敬岗爱业、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奉献精神、文化底蕴、职业知识等方面的能力,是一个包含面很广的基础能力;操作能力主要针对一般操作岗位,要求熟知护理专业的相关技能知识;具有对实训物品的管理能力;具有对突发疾病的分析、判断、处理能力等。

协作能力包括护理人员与医生、护理人员之间、医技人员的团结协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

3、能力要求(1)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而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3)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能力及对急、危重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4)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反应的观察监护能力。

(5)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获得信息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8)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9)具有初步的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能力。

(10)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11)具有良好的在伦理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护理实践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1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职业素质(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及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4)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热爱护理专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慎独的工作作风及医疗安全意识;(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6)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1.学习年限: 3年2.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人员。

3.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4.本专业培养培训临床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以下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1)掌握相关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2)掌握相关的临床护理技能;(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4)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5.专业基本能力(1)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2)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病情的观察能力和身心整体护理能力;(3)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药物反应的观察能力;(4)具有对急、危重病人的初步应急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5)具有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能力;(6)具有初步的病房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7)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语书刊,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6.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医疗卫生系统,及医疗卫生相关的产业。

四、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形成了“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政府买单”的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努力实践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办学新机制,先后与长顺县县人民医院、长顺县仁康医院、长顺县罗湖妇幼保健医院签订了工学结合培养协议,从2012级学生开始已经全面启动工学交替、贴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教室、校内实训室、医院之间的轮换实习,不论是专业理论和技能都有很大的提升,全面推动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政府、医院、学校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办学,通过“政府买单”,“订单培养”成效明显。

五、教学条件1.教学资源1)教学团队护理专业2014年到2016年专业理论教师从16人加到19人大专以上学历,聘请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库,使师资力量大量提升。

2)实验实训条件(1)校内实训条件护理专业拥有实训操作室2间,治疗床7张,输液架20个,基础护理操作用假人5个,心肺复苏用假人5个,自动洗胃机5个,自动负压吸引器5个,血压计20个,听诊器50个等。

(2)校外实训基地。

我校先后与长顺县人民医院、长顺县仁康医院、长顺县罗湖妇幼保健医院签订了紧密合作协议,作为我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充分合作,青年教师下医院实践,行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共同评价学生实习效果,顶岗实习中医院满意的学生转聘为正式员工,直接在实习基地就业。

2.专业课程体系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护理专业按照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拓展能力相互融合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

(1)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以灵活机动的形式、课内、课外教学环节、相对固定的素质教育课程等多种形式,达到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共同提升的功能与作用。

(2)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遵循“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专业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原则。

建立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阶梯式教学体系,一方面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校内实习、贴岗见习、顶岗实习等模式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3)拓展能力以“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能力及协调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校内外各种活动、竞赛、讲座、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形式,使学生通过在校三年时间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实现教学目标。

公共课理论教学坚持以德育教育为根本,牢固树立学生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指导原则,秉承校训“学做人之道,修立业之本”,的办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突出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基础护理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进程63.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1)专业教学方法根据岗位作业流程,选择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按照项目的生产岗位要求,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方法实施,在实践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工学结合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工作情境。

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满足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依据。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课程实习,教、学、做合一,实现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实训教学,在指定的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上,本专业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中职教学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方法。

从2014年的两三种方法增加现在的五六种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并经过体验学习,进一步促进职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引导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给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自主学习,然后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针对问题加以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启发提问法为激发同学思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同学思考的空间和学会思考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发同学思考,在同学思考时又以现有基础为启发点给予引导和提示,是一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挖掘潜力很好的教学方法,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

(3)激励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和鼓励学生好的方面,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鼓励可通过口头鼓励,也可通过考核分数的鼓励。

使用“激励教学法”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能更好地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4)案例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将实际案例引入教材、教学体系中,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说明、分析和认知、了解,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某项具体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流程、设计思路等,从而对案例的理论和相关技能得以大力培养,达到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