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共35页
病理--牙源性肿瘤
间质 幼稚结缔组织 似牙乳头 上皮-结缔组织界面 狭窄的无细胞带 /结缔组织 玻璃样变
成釉细胞纤维瘤
【生物学行为】
良性,复发少,预后好
牙源性上皮和外间充质肿瘤 伴有或不伴有牙齿硬组织形成
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瘤 ameloblastic fibrodentinoma 上皮+间质+牙本质
伴有或不伴有牙齿硬组织形成 3.牙源性外间充质肿瘤,
含或不含非活跃性牙源性上皮 (二)恶性
1.牙源性癌 2.牙源性肉瘤 3.牙源性癌肉瘤
WHO牙源性肿瘤分类
二、与骨相关的真性肿瘤和病损 (一)骨源性真性肿瘤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 (二)非肿瘤性骨病
1.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2.牙骨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3.家族性颌骨多囊病 4.中心性巨细胞肉芽肿 5.动脉瘤性骨囊肿 6.孤立性骨囊肿 (三)其它肿瘤
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
unicystic ameloblastoma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 部位
青年人 10-29岁 无性别差异 下颌磨牙区
临床及X线 生物学行为
似含牙囊肿 较好 摘除后复发率低(10%)
【病理】三种亚型
1.第一型 上皮衬里 部分为一般性囊肿上皮
部分有成釉细胞瘤特点
-基底细胞立方、柱状,核染色深、远离 基底膜、栅栏状,胞浆空泡变
真性肿瘤 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均为肿瘤成分 无牙源性硬组织(成牙本质细胞、牙本质、釉质)形成
【临床表现】
年龄及性别 年轻 绝大多数<21岁 平均12岁 男性稍多见
部位 下颌 前磨牙区和磨牙区 临床 颌骨渐进性膨大 无明显症状 X线 界限清楚的囊性透射区,与成釉细胞瘤难以区别
第十八章-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第十八章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牙源性肿瘤(odontogenic tumor)是由成牙组织(tooth-forming tissue),即牙源性上皮、牙源性间充质或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共同发生的一组肿瘤。
主要发生于颁骨内,少数情况下也可发生于牙龈组织内(外周性肿瘤)。
与机体其他部位发生的肿瘤一样,牙源性肿瘤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或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相似,因此牙源性肿瘤中可含类似于成釉器或牙髓的软组织,也可含釉质、牙本质、牙骨质,或它们的混合结构或沉积物等硬组织。
这组病损中包括发育异常、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各异。
以往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上皮-间叶组织诱导特征以及生物学行为等,对牙源性肿瘤这组复杂的病损有过多种分类意见。
1971年,WHO对牙源性肿瘤及其相关病损的组织学分类正式出版,从此对牙源性肿瘤的命名和诊断才有了国际统一的标准。
1992年的第二版分类对前一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得到了更为广泛地应用。
2005年WHO在前两版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又对牙源性肿瘤进行了新分类,本章对各类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描述将主要依据这一新分类。
WHO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2005)一、恶性肿瘤(一)牙源性癌l.转移性(恶性)成釉细胞瘤2.成釉细胞癌-原发型3.成釉细胞癌-继发型(去分化),骨内型4.成釉细胞癌-继发型(去分化), 外周型5.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实性型6.发生于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7.发生于牙源性囊肿的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瘤8.牙源性透明细胞癌9.牙源性影细胞癌(二)牙源性肉瘤l.成釉细胞纤维肉瘤2.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肉瘤和成釉细胞纤维-牙肉瘤二、良性肿瘤(一)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具有成熟的纤维性间质,不含牙源性外胚间充质成分l.成釉细胞瘤,实性/多囊型2.成釉细胞瘤,骨外/外周型3.成釉细胞瘤,促结缔组织增生型4.成釉细胞瘤,单囊型5.牙源性鳞状细胞瘤6.牙源性钙化上皮瘤7.牙源性腺样瘤8.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二)含牙源性上皮和牙源性外胚间充质成分的肿瘤,伴或不伴硬组织形成l.成釉细胞纤维瘤2.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瘤3.成釉细胞纤维-牙瘤4.牙瘤牙瘤,混合型牙瘤,组合型5.牙成釉细胞瘤6.牙源性钙化囊性瘤7.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三)间叶性和/或牙源性外胚间充质来源的肿瘤,含或不舍牙源性上皮1.牙源性纤维瘤2.牙源性黏液瘤/黏液纤维瘤3.成牙骨质细胞瘤(四)与骨相关的病变l.骨化纤维瘤2.纤维结构不良3.骨结构不良4.中心性巨细胞病变(肉芽肿)5.巨颌症6.动脉瘤样骨囊肿7.单纯性骨囊肿三、其他肿瘤婴儿黑色索神经外胚瘤第一节上皮性牙源性肿瘤一、成釉细胞瘤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是一种较常见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约占牙源性肿瘤的60%以上。
牙源性肿瘤--PPT课件
临床表现:
年龄与性别 部位 临床及X线 生物学行为 青年人 10-29岁 无性别差异 下颌磨牙区 单囊性边界清晰影像 较好 摘除后复发率低(10%) (一般型 摘除后复发率高 50-90%)
病理改变
三种亚型
1.单纯囊肿型 囊壁衬里上皮,基底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细胞极性倒置 2 .丛状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 囊壁衬里与第一型相似部分上皮结节状增生突入囊腔增 生上皮与丛状型成釉细胞瘤相似 3.壁性成釉细胞瘤 囊壁内有丛状或滤泡型成釉细胞瘤浸润
1、滤泡型
• •
contents contents
2、丛状型
肿瘤上皮:排列呈网状上皮条索 外周:立方、柱状细胞 中央:星网状细胞较滤泡型中的少 间质:常囊性变 (非上皮内的囊性变)
2、丛状型
•
3.棘皮瘤型
滤泡状上皮岛发生广泛的鳞状化生,形成大量旋涡 状的鳞状细胞团,中心伴有角化珠
4.颗粒细胞型
较广泛的细胞发生颗粒变,这种变性的细胞可部分 或全部取代星网状细胞
5.基底细胞型
肿瘤细胞体积小、胞浆少,似基底细胞密集排列, 中央无星网状细胞
3.棘皮瘤型
•
4.颗粒细胞型
•
(二)促结缔组织增生型
多见于颌骨前部、上下颌骨发病率均等 肉眼观:实性、质韧,沙粒感 镜下见:上皮岛形态不规则,周边细胞扁平, 中央细胞成旋涡状 团块状、条索状 间质 胶原增生、玻璃样变
二 、恶性肿瘤
• 1.牙源性癌
(1) 恶性成釉细胞瘤 (2)成釉细胞癌
• (3)原发性骨内鳞状细胞癌
• •
2.牙源性肉瘤 ⑴ 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⑵ 成釉细胞纤维-牙本 质肉瘤和成釉细胞纤维-牙 肉瘤
•
• •
《牙源性肿瘤》课件
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定期复查
提醒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可能复发的肿瘤。
05
牙源性肿瘤的最新研究 进展
科研动态
牙源性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
01
科学家们正在深入探索牙源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
期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对于良性的牙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 时需要彻底切除肿瘤,并清理周围的正常组织,以防止复发 。
颌骨部分切除术
对于较大的、浸润深的牙源性肿瘤,可能需要切除部分颌骨 以彻底清除肿瘤。手术后可能会影响面部外观和咀嚼功能。
药物治疗
化疗
对于恶性牙源性肿瘤,化疗药物如顺铂、氟尿嘧啶等可以用于辅助手术治疗, 或者在无法手术时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牙源性肿瘤的遗传学研究
02
研究牙源性肿瘤的遗传学特征,有助于预测疾病风险和制定个
性化治疗方案。
牙源性肿瘤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03
研究牙源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助
于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
新药研发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牙源性肿瘤的特定分子靶点,研发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以 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发病机制
病因
牙源性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 等。
病理生理
牙源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环节 ,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异常 调节以及基因突变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牙源性肿瘤在口腔肿瘤中 占有一定比例,发病率相 对较低。
年龄与性别
牙源性肿瘤多见于成年人 ,男女发病比例相近。
18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1、牙源性肿瘤(odontogenic tumor):是由成牙组织,即牙源性上皮、牙源性间充质或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共同发生的一组肿瘤。
2、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一)、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是指经典的骨内型成釉细胞瘤,这型肿瘤可沿松质骨的骨小梁间隙向周围浸润,其波及范围往往超越X线所示的肿瘤边缘,手术不彻底易复发。
临床表现:①好发年龄:30 ~ 49y 无明显性别差异②部位:下颌骨80% :下颌磨牙区及升支部最常见③无痛性、渐进性颌骨膨大④骨质受压导致吸收变薄,按压有乒乓球感⑤受累的牙齿移位、松动或脱落⑥X线可表现为单房或多房性透射影,边界清楚,可见硬化带。
⑦肿瘤生长可导致牙移位,牙根吸收,伴有埋伏牙可表现类似于含牙囊肿的X线特点。
病理变化:①肉眼见肿瘤大小不一,剖面有囊性和实性两种成分,通常在实性肿瘤的背景下,可有多处囊性区域,故也称多囊型。
②囊腔内含黄色或褐色液体。
实性区呈白色或灰白色。
③组织学上,成釉细胞瘤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由两类细胞成分构成。
一种为瘤巢周边的立方或柱状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远离基底膜,类似于成釉细胞或前成釉细胞,另一种位于瘤巢中央,排列疏松,呈多角形或星形,类似于星网状层细胞。
成釉细胞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异较大,分述如后:①滤泡型:肿瘤上皮排列成不规则团块上皮团块外围为柱状或立方状细胞细胞核栅栏状排列,远离基底膜(极性倒置)中央为多边或多角形细胞疏松连接(类似于成釉器星网状层)星网状区可发生囊性变,形成囊腔滤泡之间为纤维组织间质所分隔②丛状型:肿瘤上皮增殖成网状联结的上皮条索周边部为一层立方状或柱状细胞中心部类似星网状层间质区变性可导致囊腔形成③棘皮瘤型:是指肿瘤上皮岛内呈现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见角化珠形成。
常出现在滤泡型成釉细胞肿瘤内。
④颗粒细胞型:肿瘤上皮细胞有时还可以发生颗粒样变性,颗粒细胞可部分或全部取代肿瘤的星网状细胞。
颗粒细胞大,呈立方状、柱状或圆形。
第十七章牙源性肿瘤
第十七章
低倍镜观:成釉细胞瘤样上皮团 伴有大片影细胞
高倍镜观:影细胞胞浆红染,胞核 消失而呈空泡状
混合性牙瘤X线及组织病理
第十七章
呈致密的钙化团块
各种牙齿组织混合在一起无特定结构
组合性牙瘤X线及组织病理
第十七章
呈质地不均匀的钙化团块
由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牙样小体构成 牙样小体中的组织排列同正常牙齿
第十七章
牙源性肿瘤
第十七章
本章重点
牙源性肿瘤的概念与分类 上皮性牙源性肿瘤 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牙瘤 成牙骨质细胞瘤
第十七章
牙源性肿瘤的概念与分类
• 由成牙组织包括牙源性上皮、牙源性间叶或牙源 性上皮和间叶共同发生的一类肿瘤
• 牙源性良性肿瘤:上皮性肿瘤 间叶性肿瘤 混合性肿瘤
• 牙源性恶性肿瘤:牙源性癌 牙源性肉瘤
第十七章
基底细胞型:肿瘤细胞似基底细胞,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肿瘤间质胶原纤
核深染,胞浆少,排列呈小条索
维增生形成粗大的纤维束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X线
第十七章
呈单囊性透射影像(箭头所示)
第十七章
单囊性成釉细胞瘤 分类模式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组织病理
第十七章
单纯囊肿型: 囊壁衬里上皮呈成釉细胞瘤的形态
壁内浸润型: 纤维囊壁内有成釉细胞瘤样上皮团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X线
第十七章
透射阴影中含阻射物及未萌牙(箭头所示)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组织病理
第十七章
低倍镜观:
肿瘤细胞排成片块,其中有淡红 色均质样物—类淀粉样物质
高倍镜观:
肿瘤细胞多边形,境界清楚,有 细胞间桥,类淀粉样物可钙化
牙源性腺样瘤X线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2010卿海云) 医学技术PPT
镜下:
(1)衬里上皮为厚度一致的复层 鳞状上皮,一般无钉突,上皮纤维组织界面平坦
(2)上皮表面多呈不全角化,常 呈波浪状
(3)棘细胞层较薄,常呈细胞内 水肿
(4)基底细胞柱状、核远离基底 膜呈栅栏状排列
(5)纤维性囊壁薄,内常有子囊 或上皮岛
(6)继发感染,角化消失,出现 上皮钉突,纤维性囊壁增厚
(一)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具有成 熟的纤维间质,不含牙源性外胚间 充质成分 1、成釉细胞瘤,实性/多囊型 2、成釉细胞瘤,骨外/外周型 3、成釉细胞瘤,结缔组织增生型 4、成釉细胞瘤,单囊型
5、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6、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7、牙源性腺样瘤 8、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二)含牙源性上皮和牙源性外胚间 充质成分的肿瘤,伴或不伴硬组织 形成
形态不一的上皮岛(或称滤泡) 滤泡周边部:单层细胞柱状,核远离基 底膜,栅栏状排列,称“极性倒置” 滤泡中间部:疏松连接的星形,多边形 细胞,似星网状层 (2)星网状区常常囊性变
2、丛状型(plexiform pattern) ①肿瘤细胞形成网状连接的上皮条索, 周边单层成釉细胞样细胞,中间星 网状细胞很少。 ②肿瘤间质囊性变
牙源性肿瘤
odontogenic tumor
定义:由牙源性上皮和/或牙源性间 充质发生一组肿瘤(真性肿瘤和发育 异常) 部位:颌骨和牙龈组织内
WHO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2005年
一、恶性肿瘤
(一)牙源性癌
1、转移性(恶性)成釉细胞瘤
2、成釉细胞癌——原发型
3、成釉细胞癌——继发型(去分 化)骨内性
3、棘皮瘤型(acanthomatous type) ①形成肿瘤性的上皮岛 ②上皮岛内呈现广泛鳞状化生和角化
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一)混合性牙瘤
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下颌前磨牙和磨牙区多见 活动性生长期可引起颌骨膨大 X线:境界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其中可见阻射性结
节状钙化物
镜下:
牙体组织成分排列紊乱,相互混杂,无典型的牙 结构
生长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二)组合型牙瘤
患者年龄较小,好发于上颌切牙-尖牙区 X线:形态及数目不一的牙样物质堆积在一起
上皮增殖呈网状连接,形成上皮条索。 周边为一层立方或柱状细胞,中心部细胞似星网
状层细胞,但含量较少 肿瘤间质常发生囊性变
3 棘皮瘤型
肿瘤上皮岛内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可见角化 珠
常出现在滤泡型中
4 颗粒细胞型
肿瘤上皮细胞可发生颗粒样变性,颗粒细胞可 部分或完全取代星网状细胞。
颗粒细胞体积大,呈立方状或柱状、或圆形 胞浆丰富,充满了嗜酸性颗粒
基底细胞层界限清楚,由柱状或立方状细胞组成, 胞核着色深且远离基底膜,呈栅栏状排列
纤维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感染时上皮不 规则增生,出现上皮钉突,角化消失
纤维囊壁内有时可见微小的子囊或上皮岛
生物学行为
术后易复发(多大于20%),原因为: 囊壁薄、易破碎,不易完整摘除,残留囊壁 纤维囊壁内有微小子囊或卫星囊 生长具有侵袭性,沿骨小梁呈指状外突性生长
生物学行为
包膜完整、生长局限的良性肿瘤,术后一般不复发
来源 成釉器、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的衬里上皮
四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曾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 是一种良性、单囊或多囊、颌骨内的牙源性肿瘤 特征: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具有潜在
侵袭性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临床表现
10-29岁好发,40-50为第二高峰,男性多于女性 下颌磨牙及下颌升支好发 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可伴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肿瘤沿颌骨前后方向生长,不易发现 肿瘤较大时可致颌骨膨大,严重时可致病理性骨折或神经麻木 继发感染可出现疼痛、肿胀,瘘管形成
[课件]牙源性肿瘤-PPT
临床表现:
年龄:10-29岁, 性别:男性多见 部位:下颌骨磨牙区和升支部多见,生长方式独 特,主要是沿颌骨前后方向生长,囊肿较大时尚 不引起颌骨膨大 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出现颌骨膨 隆,继发感染时有疼痛、肿胀、溢脓
病理改变
•
•
•
•
•
•
肉眼观: 囊壁薄,囊内容物中可见角化物或奶酪样物或血性液体。 镜下见: 衬里上皮:为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表层多为不全角化呈波浪 状 衬里上皮薄:5~8层细胞,厚度一致,无钉突 棘层:较薄、细胞内水肿; 基底细胞层:核深染、远离基底膜、呈栅栏状排列; 纤维组织囊壁内常有子囊、上皮团;炎症少见。
牙源性肿瘤-
WHO关于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2005)
一、良性肿瘤
• (一) 牙源性上皮性肿瘤,不含 牙源性外胚间充质成分
1.成釉细胞瘤 2.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3.牙源性钙化上皮瘤(pindborg 瘤) 4.牙源性腺样瘤 • 5.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 • 1. 成釉细胞纤维瘤 2.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瘤
三、 其他肿瘤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
成釉细胞瘤
临床类型:实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形; 单囊型和促结缔组织增生型
(一)实性/多囊型成釉细胞瘤
临床表现:
年龄:青壮年 性别:无性别差异 部位:下颌骨,尤其是下颌磨牙区及下颌升支 特点:生长缓慢,无痛性渐进性颌骨膨隆,多向颊舌向 膨隆,骨质变薄,扪之,乒乓球样感,受累牙出现吸收、 松动,脱落 x线典型表现:多囊型阴影,边界清晰,病灶内可含牙, 牙根可有吸收
较广泛的细胞发生颗粒变,这种变性的细胞可部分 或全部取代星网状细胞
5.基底细胞型
肿瘤细胞体积小、胞浆少,似基底细胞密集排列, 中央无星网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