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的比较
孔子思想的有为与老子思想无为的辩证的作文
![孔子思想的有为与老子思想无为的辩证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95b9a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4.png)
孔子思想的有为与老子思想无为的辩证的作文哎呀,这个题目可真有意思!说起来,孔子和老子可是中华文化的两大巨头,他们的思想差异挺大的。
孔子嘛,总是强调“有为”,就是要主动做事,管事情,治理国家,还有教育人民,总之是挺积极的。
老子就不一样了,他那个“无为”,就是推崇顺其自然,不去强求,顺其自然,像是个懒惰的哲学家。
我记得有一次,孔子和老子碰面了,可能是在某个古代版的谈话节目上吧。
孔子一脸严肃地说:“老子啊,你这‘无为’的思想,我实在是有点不敢苟同啊!国家怎么能不治理呢?人民怎么能不教育呢?”
老子笑了笑,悠然自得地说:“孔子啊,你看,你们这‘有为’,有时候反而弄巧成拙,人为之事不如自然。
你说治理国家教育人民是好事,但有时候过度干预反而弄得天下乱哄哄。
”
这时候,旁边还站了几位其他的哲学家,大概是墨子、荀子之类的,也跃跃欲试地加入讨论。
墨子一本正经地说:“孔子老师说得对,我们要有所作为,追求天下大同。
”荀子却辩道:“老子也不无道理,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也是一种智慧。
”
这群人就在那里一阵争论,搞得天昏地暗。
最后,好像是孟子插了一句:“治国安邦,不可无为而治也,孔子之‘有为’,亦非一味强求。
”
大家听了孟子的话,似乎都释然了。
孔子和老子也不再争论,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思想。
不过,我觉得这场辩论挺有意思的,也反映了古代哲学家们的思想碰撞。
总之,孔子的“有为”和老子的“无为”,各有所长吧。
有时候需要主动出击,有时候
也需要顺其自然。
生活嘛,就得看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应对才好。
辨析孔子与老子思想观念的差异
![辨析孔子与老子思想观念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d13d80a52ea551810a68717.png)
辨析孔子与老子思想观念的差异孔子和老子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论语》和《老子》中。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重视“仁”、强调“礼”,主张“中庸之道”;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主张“道法自然”,提倡自然之道,尊重自然,回到自然的状态,老子的思想中处处渗透着“自然主义”。
孔子和老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正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期,垂死的奴隶主阶级日益腐朽,荒淫无耻,穷奢极欲,醉生梦死,政治日益腐败。
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经济实力强大,开始夺取国家政权。
社会动荡,战争频仍。
孔子和老子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社会的黑暗、战火的弥漫、失势奴隶主贵族的哀叹、广大人民痛苦的呻吟,都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引发他们的深思,这一切,都成为他们政治思想产生的深厚土壤。
在对社会黑暗现实冷静分析的基础上,他们都阐发了深邃、丰富的政治思想.虽然他们都是伟大的思想家与哲学家,而且生活的时代背景相似,但是由于思想核心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下面将会更加详细地进行阐述。
一人生态度老子和孔子都是生于乱世,因而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都十分不满。
孔子和老子都是入世的,但在为人立身处世的态度上却有所不同。
孔子立足于现实社会,把“仁”看作人生最高追求,同时又是处理人我关系、群己关系的基本原则。
“仁”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爱人”。
孔子由于历史的局限,是按尊卑、贵贱、亲疏的顺序去爱人,他竭力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有序的封建制度,孔子认为人一旦能够克制自己而使言行都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
只有行仁守礼,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老子立足于宇宙、自然,认为人生的总原理应该是顺其自然的,因而他提倡“无为”,摒弃“有为”。
他认为“无为而无不为” ,反对政府及统治者的“有为”之政,对封建社会所认为的善之德目,如圣、智、仁、义、礼以及其他伦理道德规范,一概采取否定的态度,老子认为人们是生而平等的,无贵贱之分,万物是自然生长的,每个人也应当能按照自己的本性发展而不受外界力量的阻碍。
老子和孔子区别
![老子和孔子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e5fcec4a1c7aa00b52acb29.png)
老子和孔子的比较作为儒、道两大主干文化的创始人, 老子和孔子从一开始便有着思想上的直接对话,黑格尔说:“孔子的思想史道德哲学,而老子的思想是思辨哲学”,本文将从美学,法律以及历史观三个方面来加以粗浅的比较。
一、美学思想的比较:在美学理论中, 孔子和老子都标举“道”作为审美的本体,但他们对“美”理解是根本不同的。
孔子说的“道”是善。
老子所说的“道”:老子把宇宙看成一个彼此有机联系的大生命体,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万事万物, 使之彼此相因相克相化。
这个宇宙大生命体的总生机便是道。
孔子以善为审美本体, 但又强调审美中道德与情感的统一。
孔子视审美目的是感性的, 又是伦理化的, 所以他非常看重审美对人的心理影响, 认为文艺作品能够使人在审美愉悦中陶冶情操, 感发心灵, 达到对“礼”的深刻领会。
大音希声是老子重要的美学学说,老子所赞美是自然无为的, 没有人工造作的痕迹的自然之音。
复归于无知、无欲、无私的精神状态, 是老子审美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的。
二、法律观点比较:老子从“无为而治”思想出发,形成了崇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及“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
孔子以“仁”作为其法律观的基础和准则,形成伦理法律化, 法律伦理化, 熔伦理和法律于一炉的伦理化法律思想。
三、历史观的比较:孔子的社会历史观是一种倒退的历史观,之所以认为是一种倒退的历史观,是因为孔子要“从周”。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老子认为:历史不是经验的历史,而是道的逻辑演化的抽象历史。
老子将道加于具体历史发展之中,具体的历史发展只是道的体现。
老子倡导少私寡欲、谦退至远、柔弱至胜的智慧;孔子推崇的积极入世、乐观向上、有为于天下的生命价值理念。
老子,孔子的语录《道德经》、《论语》,作为人类的智慧结晶,作为华夏的子孙,珍视民族优秀的传统,不仅会带给我们智慧,更昭示着我们的成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①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比较老子孔子思想的异同
![比较老子孔子思想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7b519c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e.png)
比较老子孔子思想的异同老子和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深远。
尽管老子和孔子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观念,但也存在一些共通之处。
本文将比较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异同。
一、政治观点的异同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度干预社会,而是应该尊重人们的自然发展和个体自由。
他主张去掉繁琐的法律制度,让人们自己按照天道自然地行事。
相反,孔子注重政治道德和社会秩序。
他认为政府应该起到榜样作用,通过教育人民来达到社会的和谐。
二、人性观点的异同老子认为人性本善,而人之所以会偏离善良,是因为受到了社会的不正之风的腐蚀。
他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天性的善良和自由,并主张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
相反,孔子认为人性本恶,他强调通过修身养性和行善来提高个人的道德境界,并通过良好的社会规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教育观点的异同老子对于教育持有较为消极的观点,他认为过度的教育只会束缚人的天性和创造力。
他主张人们应该自由发展,而不需要受到限制和主导。
相反,孔子则非常重视教育,并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品德和修养,进一步造福社会。
四、宗教观点的异同老子强调道家的思想,他认为宇宙万物的运行是根据道的规律而进行的,个体应该追随自然的道。
相反,孔子注重礼仪和祭祀,他希望通过教导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尊重来维系社会秩序。
五、生活态度的异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和和自由,不要追求功利和物质的满足。
相反,孔子强调感恩和现实的生活态度,他认为人们应该懂得知足常乐,追求人间的幸福和福祉。
综上所述,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在政治观点、人性观点、教育观点、宗教观点以及生活态度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
他们对待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以及追求幸福的方式有着不同的看法。
然而,他们都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和老子观点的不同
![孔子和老子观点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f34469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4.png)
孔子和老子观点的不同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对于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观点和思想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孔子和老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孔子和老子在人性观点上有不同的看法。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强调人应该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道德的自我修养来达到人的完善。
而老子则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他强调人应该追求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放弃私欲,追求无私无我。
孔子和老子对于社会秩序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孔子强调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需要有明确的规范和制度,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强调人们应该遵守社会规范,履行自己的责任。
而老子则认为社会秩序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需要人为地去干预,他主张无为而治,让事物自然发展。
孔子和老子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不同的看法。
孔子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
他主张通过儒家的仁义道德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的完善。
而老子则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放弃私欲,追求无为而治。
他主张人应该像水一样柔软而坚韧,顺应自然的变化。
孔子和老子对于政治和统治的观点也有所不同。
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认为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他提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认为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具备仁德和智慧。
而老子则认为政治和统治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少言而行,顺应自然的规律。
孔子和老子对于修身养性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孔子主张通过学习和修身来实现人的完善,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认为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可以提升个人的品德和能力。
而老子则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放下私欲,追求无私无我,以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
孔子和老子在人性观点、社会秩序、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和统治、修身养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孔子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老子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孔子思想的有为与老子思想无为的辩证的作文
![孔子思想的有为与老子思想无为的辩证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8ff3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4.png)
孔子思想的有为与老子思想无为的辩证的作文孔子和老子,一个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一个是道家的创始人。
他们的思想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却有着一种辩证的关系。
孔子的思想是有为的,他认为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而老子的思想则是无为的,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去强求,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展。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追求。
年轻时应该注重品德修养,不要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到了中年,应该努力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等到老年时,就应该安享晚年,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老子则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社会风气败坏,那么就会有人提倡仁义道德;如果人们的智慧暴露出来,那么就会有人伪装成圣人;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不安,那么就会有人表现出孝顺之心;如果国家动荡不安,那么就会有人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
虽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让人们变得更加善良、正直;而老子则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导来让人们放下心中的执念,顺应自然规律。
无论是孔子还是老子,他们都是伟大的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却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他们的思想精髓,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最新老子与孔子之比较
![最新老子与孔子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d3ac0a971fe910ef12df87b.png)
老子与孔子之比较老子与孔子分别是道家学说和儒家学的创始人,他们对生活不同的态度,使道家与儒家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差异,我们只有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比较,才能知道,那一个学说对社会进步更有积极的意义,当然无论是道家学说还是统治了几千年的儒家学说,都有其精华之处,也都有其糟粕之处,我们应该做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辩证的学习接收,这样才真正能对社会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老子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还没降生时,父亲便战死在了杀场之上,他从小便看着母亲辛辛苦苦的劳作,老子为了上学,去给人家当放牛娃,这些都使他产生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孔子出身于官宦家庭,尽管他的父亲只是一个乡邑大夫,论官职,是一个很小的武官,但却与老子的家庭完全的不同。
孔子的父亲孔纥六十一岁时与他十六岁的母亲颜征野合成亲,生下了他。
孔子与老子这些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奠定了他们对生活态度的完全不同,孔子鄙视生产劳动,他认为种田是没出息的事情。
在对家庭的看法上,他们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孔子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谓无后便是没有男孩,所以中国自古男人妻妾成群,总希望自己子孙满堂。
他的观点影响至今,使计划生育在一些地方很难实施。
有些地方甚至规定出,第一胎如果是女孩,允许在生第二胎,人为的破坏了男女性别上的平衡。
老子认为,有后代没后代,那是天数。
但太多了,也没什么好处。
老子虽没有正试提出宣扬一夫一妻制,但他自己的行动便说明了,一般情况下他主张一夫一妻制。
王冬妮和郭书玲是老子的两个红颜知己,老子娶王冬妮在先,后来郭书玲又来找老子宁愿嫁老子为妾,尽管老子非常爱郭书玲,但还是因为自己已有妻而拒绝了郭书玲。
郭书玲在老子那里住了半个多月,半个多月的时间,老子每天用一线绑在两个凳子上,形成了一道线墙,不论谁碰到线都会拉到凳子发出响声,进而敲响“警种”!别说是过去的男子,就算是当今的男子又有几人能象老子一样呢?儒家学说中,女人嫁夫从夫,就算是丈夫死了,也要守住贞操,而自古为这些守贞操的女人们不知立了多少贞洁碑坊。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说的道跟老子的道,有什么不同?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说的道跟老子的道,有什么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ab945fa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1.png)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说的道跟老子的道,有什么不同?《论语·里仁》记载孔子跟学生们的对话:“朝闻道,夕死可矣”。
又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
”门人问曾子:“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简单说,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孔子之“道”的含义并非那么简单通常人们这样解释孔子这句话:早上听说这个道理,晚上死也可以。
显然,这个解释不足以说明孔子所说“道”的重要性,他可以为之而死的“道”,绝非那么简单一笔带过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孔子一生到底听说过多少类似的“道”无法统计,那就是说,孔子已经可以“死”了无数次了。
这种死,死得其所吗?夏明翰临刑前写过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的意思明确无疑:他心怀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工农革命运动正如火如荼,有“试看将来之环球,必是赤旗之世界”的豪迈。
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死何足惜?所以,他可以笑对未来,视死如归。
相比于一代圣人孔子,难道他真的为了听到一个道理就可以兴奋到可以死去吗?肯定不会。
那么,孔子所说之“道”是什么意思呢?《礼记·中庸》中关于治学是这么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其中学、问、思、辨四个字,是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概括,但学习最终要落实在一个'行'字上,即去做,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而孔子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就是“克己复礼”。
在孔子看来,当时的世道已“礼崩乐坏”,不闻世之有道久矣!他所能为之去死的应该就是这个“不闻世之有道久矣”之“道”!因此,孔子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早晨听说世人明白了“道”,并能身体力行,按“忠恕仁义”去做,即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值得。
'孔子是“道”与老子之“道”孔子所言“道”,是“忠恕仁义”之道,是人伦之道,这种人伦关系可以用儒家的“三纲五常”来概括,儒家认为三纲、五常是天理的展开,是'天理'在社会规范的产物,是协调社会关系永恒不变的天理妙药,至此,朱熹的'理一分殊'论便成为社会生活秩序的规范了。
孔子和老子谁比较厉害
![孔子和老子谁比较厉害](https://img.taocdn.com/s3/m/6b93f33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b.png)
孔子和老子谁比较厉害孔子和老子这个亦师亦友的关系然后人更想了解孔子和老子谁比较厉害。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和老子谁厉害,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和老子谁大孔子和老子谁大,网上也很多的答案,论影响力,我觉得肯定是孔子大,因为孔子研究的是教育学、思想学和政治学、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我们从小去学校读书,每次考试的时候,我们会去孔子庙祭拜一下,显然,孔子对我们现代人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老子虽说也是一个思想家,但他跟孔子不一样,孔子研究的是以学习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而老子是以道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为了让每个人的文化水平提高,办了12年的义务教育,为的就是让我们在不受社会的任何压力下得已学习,更好的学习孔子的儒家思想。
所以,在这影响力的方面,肯定是孔子大。
孔子,在网上搜索就搜索到他具体的生辰日期和去死日期,孔子活了73岁。
老子,没有具体,在史记里面,说老子最保守是活到一百六十岁,而我们在网上搜索的时候,有的说老子活到了两百多岁,也有人说,老子是太白金星,有的还说,老子西渡流沙,过了新疆以北,走过了沙漠,到西域去了,从此无踪影。
这一些的猜法,使我们无法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但我觉得,无论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罢,至少老子在道这方面,为我们传颂了不少的知识。
孔子和老子无论他们谁大或者谁小,我个人觉得他们都是伟大的。
因为个人有个人的优点,个人有个人的才华,所以说,我们不必知道他们谁大谁小,只要知道,他们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知识和保存千年以久的文化。
孔子和老子的关系在历史上似乎一向是孔子的名气大于老子,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亦是高于老子。
然而其实这二人到底是谁要高于谁,谁的思想更为世人所认可,更加的伟大,其实也只是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优点。
人们所提出的思想对错与否一向没有什么具体的定义,就犹如语文试卷的作问,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考场上的考生所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理解与阅卷老师的喜好罢了。
比较老子、孔子思想的异同
![比较老子、孔子思想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5665d549caaedd3382c4d30a.png)
比较老子、孔子思想的异同*导读: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
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
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么该怎么看待二者思想的异同呢?*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受到重视老子长期担任周朝图书管理的史官,官不大,但学问大,最多是图书馆馆长吧,这使他有条件阅读大量别人看不到的各种图书典籍,主要是老子的天才与勤奋,使他通晓政治、历史、礼乐、天文、地理、人伦等,老子既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第一位哲学家。
孔子曾经两次拜见老子,向老子请教道和礼,孔子回来告诉他的弟子们说:老子像一条龙!(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庄子对老子的思想最为钦服、推崇,认为老子是古之博大真人!老子《道德经》的结构简单,但内容博大,思想精深。
道经主要阐述宇宙万物本原,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德经主要论证治国安邦、为人处世进退的方法智慧,以及修身养性健康长寿之术。
老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引起数代皇帝的高度重视。
汉朝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之前的5个朝代,均以老子的道家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主流思想。
之后,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道德真经》作注,特意追封老子为太玄元皇帝,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均曾精心为《道德经》作注,他们都以治世的观点进行阐述。
中国共产党人与老子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渊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后发制人的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是来源于老子不为天下先的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思想之一。
不为天下先:从军事上讲是不先发制人,以防御为主,待机而动,即以退为进,后发制人。
从社会政治、人事层面讲,则为处后不当头,不去争第一、当龙头老大。
老子认为,这是实现柔弱胜刚强思想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
由于它揭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互相转化的发展规律,所以,它给弱小者战胜强大者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回答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能够胜利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三次反共军事摩擦的经验时,曾风趣地说:首先要感谢老子,第一条出自《老子》不为天下先,后发制人,不先发制人。
《庄子》“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不同?
![《庄子》“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7c08311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b.png)
《庄子》“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不同?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庄子》第十四篇《庄子·天运》。
庄子在这一篇中,通过几个老子和孔子的对话,来对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那庄子批判的是孔子什么思想呢?他是怎么批判的呢?都给了今天的我们什么启示?我们来分享其中的内容。
01第一个故事:孔子和老子关于“道”的讨论这个故事大致是说,孔子五十一岁了,还不懂得道是什么,于是去南方拜访老子。
老子问:“你来了啊,我听说你是北方的圣贤,你也领悟了道吗?”孔子说:“还没有领悟呢。
”老子继续问:“你是怎么寻求的呢?”孔子说:“我从古代典章制度中寻求,花了五年时间还没有领悟。
”老子接着问:“然后呢,你是怎么寻求的呢?”孔子说:“我又从阴阳变化中寻求,花了十二年还是没有领悟。
”老子在《道德经》一开始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能传授,讲述清楚的,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那真正的道是什么呢?没有人能说清楚。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意思是,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
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
所以,孔子说,他从古代经典中,无法获得“道”;他从阴阳变化中,也无法领悟“道”,就是因为“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怎么才能领悟“道”呢?这个故事的最后,老子回答了孔子。
老子说:“这就对了,如果道可以奉献,那么人们就都去拿来奉献给君主;如果道可以敬呈,那么人们就都去拿来孝敬父母;如果道可以告诉别人,那么人们都去拿来告诉兄弟;如果道可以送给被人,那么人们都去拿来送给子孙。
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心中如果没有主宰,则道不会停留;外在没有印证,则道也不会运行。
我眼中的孔子与老子
![我眼中的孔子与老子](https://img.taocdn.com/s3/m/6579b5b3cc22bcd126ff0cca.png)
---------------------------------------------------------------最新资料推荐------------------------------------------------------我眼中的孔子与老子我眼中的孔子与老子以前接触孔子和老子无非只是一些零星的句子,像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等等,对他们的思想学说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解。
待上过文学鉴赏课,以及看过《论语》和《道德经》后,我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
老子与孔子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生的,同样受到周礼的影响,但是两者的走向却是截然相反的两条不同的道路,一个创办了道家,一个成了儒家学派的鼻祖。
一个是知其不可而不为的飘逸(道),一个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儒)。
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相异相似的地方呢,下面我就具体说说:一、思想的比较 1、老子思想核心理念是自然,也就是追求事物的本来的样子,而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由此可见,儒家人追求一种内在的修养。
2、老子思想逻辑起点是道,认为道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实践范畴是德,而孔子思想的价值追求是名、礼,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学礼,无以立,践行方式是忠、恕,颜回的一句话就总结了孔子之道,即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 / 73、老子的天道论与孔子的天道论:老子的道属于本体论,孔子的天道属于社会论。
老子天道本原观哲学天道观的所谓道,是一个混然自成的实体。
孔子人文本原观哲学天道论的天道,是早期儒家对天地变化之常进行人文化改造后的理论概括。
老子天道本原观哲学天道观的所谓道,是宇宙本原,同时又可以作为现实生活依据的客观法则。
孔子人文本原观哲学天道论的所谓天道,是人的精神本原,同时又是社会现实中人的终极追求。
老子天道本原观哲学天道观的所谓道,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孔子思想的有为与老子思想无为的辩证的作文
![孔子思想的有为与老子思想无为的辩证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5686a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d.png)
孔子思想的有为与老子思想无为的辩证的作文孔子和老子,一个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一个是道家的创始人。
他们的思想观念截然不同,但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强调有为,老子则主张无为。
这两种思想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孔子提倡“仁爱”、“礼义”、“忠诚”等道德观念,他认为人应该积极地去追求美好的
生活,不断地努力奋斗。
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先立足于本质,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孔子的思想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老子则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
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道理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有
通过实践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妙。
老子的思想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心灵深处的宝藏。
虽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孔子认为人应该积极地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而老子则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
这两种思想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辩证的关系,才使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既要像孔子一样勇于追求美好人生,又要像老子一样顺应自然、淡泊名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辨析孔子与老子思想观念的差异
![辨析孔子与老子思想观念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83a722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0.png)
辨析孔子与老子思想观念的差异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他们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在思想观念上,两者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关于治理国家的思想观念孔子的治国思想主要体现在《礼记》、《尚书》等经典中,他强调的是“仁政”和“君子”概念。
在治理国家方面,孔子认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仁爱之心,以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并且孔子主张要用礼仪来管理人民,从而让人们自觉地遵循道德标准,维护社会秩序。
同时,孔子强调应该让有才干、道德高尚的人来担任政治职位,而不是仅仅考虑家世和财富。
而老子的治国思想则更加注重非干预、隐遁和自然,他主张国家应该放松控制,让人民自然而然地发展和成长。
老子认为,领导者应该保持低调,不要过多地显露权力和财富,这样才能让人民不受干扰地自由发展。
因此,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在治理国家时要避免过多地干预,而是尊重自然法则,顺应自然趋势,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孔子认为,人性本质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受到外界环境和诱惑的影响,才会偏离正道。
因此,孔子主张用教育和道德的力量来影响和培养人,引导人们回归善良的本质。
而老子则持有“天下万物皆有本性”的观点,他认为人性的本质是复杂、多变的。
人们的欲望和贪念往往会让人们迷失方向,因此我们要学习放弃欲望,回归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
孔子主张以“仁爱”、“礼仪”为道德标准,他认为礼仪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人们共同的道德规范。
孔子认为伦理道德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功能,相互呼应着人的实际行为。
而老子则认为,道德规范应该来源于自然,道德的标准应该是简朴和真实。
他认为道德可以通过自然状态和有机的社群关系取得体现,强调无实则无不实。
道德是道路和渠道,而非固然的标准。
综上所述,孔子和老子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孔子主张以“仁政”、“君子”为核心,强调道德标准、礼仪和教育的作用;老子则提倡“无为而治”,注重隐逸、自然和简朴的生活方式,他认为道德应该从自然状态中体现出来,而不是强加于诸多规则中。
老子与孔子思想的哲学根源与区别
![老子与孔子思想的哲学根源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816ce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1.png)
老子与孔子思想的哲学根源与区别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乃至当今世界的中国历史先贤老子与孔子,他们的思想哲学根源究竟是什么?他们的思想区别究竟在哪里?老子思想淡出中国人类社会生活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恶果是什么?今天作者想就这些话题谈谈自己的认知,供传承中华文明之新秀共勉。
因为历史的作用是它会用它的创伤和伟大的经历,向历史的人们和现实的人们告知其曾经的是与非,对与错,好让当世的人们在创造新的历史进程中,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老子用毕生的经历、学习古史提炼的智慧,给我们创作了《道德经》,想让人们学懂弄通后,用《道德经》治天下和安天下,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人类社会与地球的长久共存。
《道德经》的诞生,确实大踏步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
在自然科技方面,大大促进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在社会科学方面,大大减少和杜绝了人类的战争,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和平。
在人文伦理方面,大大提升了人们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言行的思想构建。
然遗憾的是老子的赋有先进思维的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在封建制度统治中国社会的初期,就人为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纯粹将老子神化,被淡化出了人们的生活。
儒术,是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倡导“仁、义、礼、智、信”等为治国理政思想的儒家思想。
从汉武帝刘彻开始,就以此作为统治人类社会的指导思想至清朝灭亡时止,占据中国历史近两千年之久。
然最终致中国自然科技停滞不前,社会科学皇权至上、等级森严,人文、伦理男尊女卑、官尊民卑、富尊贫卑、上尊下卑,严重地影响了中国自然科技的繁荣与发展,严重的人权践踏和扭曲,铸就了人心的刁钻和险恶,思维的僵化和教条。
致八国联军用洋枪洋炮打趴了刀叉的防卫,攻进了北京城,瓜分了我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的耻辱!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统治过程中虽然有唐宗宋祖的文明与辉煌,但这仅是农耕文明演译的结果。
没有使自然科技有重大突破和走向人们的生活迹象,就连国防国之重项,也是千年如一,即仍是大刀、长茅、土墙、马匹等等。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与哲学意涵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与哲学意涵](https://img.taocdn.com/s3/m/bfc0b4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4.png)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与哲学意涵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和哲学。
虽然他们的思想有着不同之处,但他们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见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异同,以及其哲学意涵。
一、思想态度的异同孔子强调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认为要从自己做起,只要每个人都能遵守道德,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和谐。
他的思想注重社会的稳定、秩序和文明,并强调智慧、仁爱和责任感。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但是社会环境和人的自身欲望会导致人犯错误和罪恶,因此需要通过教育和道德的引导来促进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老子则强调个人自由和自然规律,认为万物皆有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个人应该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不要追求过多的物欲和成就,否则会破坏自己和周围的和谐。
老子认为人性本恶,但是应该通过大道的引导来回归自然规律,实现心灵的平静和自然的和谐。
二、思想内容的异同孔子思想主要围绕仁、诚、正、智等观念展开,他认为仁是人性中最高贵的品质,必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
他还提倡学习和观察自然现象,发扬传统文化,建立正义和法制社会。
老子思想主要包括道、无、自然、功、慈、爱等观念,他认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反对一切人为制度和归属感限制个人自由,实现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由、平等和和谐。
他认为忘我、淡泊、守柔弱则刚弱,这是弱者胜于强者的道理。
他还主张以慈善的心态待人,与人为善,达到人心归向自然的效果。
三、哲学意涵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引领了方向,他们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哲学意涵。
孔子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伦理所遗留下来庞大的基础,强调仁爱、诚实、忠诚、耿直等品质的重要性,为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提供了思想支撑。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学习和自主成长,它反映了中国教育的传统和优良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人文化、教育有着突出的特点。
老子思想则关注自然、和谐和自由,他认为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真正需要的事物,而不是任一个为了社会、人的主观的要求。
孔子和老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和老子的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48d6e1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8.png)
一、孔子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3、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4、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二、老子
1、思想上: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2、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老子更伟大还是孔子更伟大?
![老子更伟大还是孔子更伟大?](https://img.taocdn.com/s3/m/104573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7.png)
老子更伟大还是孔子更伟大?直接说答案吧。
对于我而言,老子的伟大,在于他所代表的亘古不变的真理。
孔子的伟大,在于他设立的人类社会得以有机会持续发展的“礼”的底线。
因为有了老子,我们可以知道,千万年后社会发展的方向。
因为有孔子,我们可以有机会完成这千万年的追寻和发展,不至于在这追寻的过程中因为失去底线而招致灭亡。
老子和孔子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
老子是以天为天的华夏文明时期的最后一位真人,孔子是以人为天的华夏时代的第二位圣人。
对于我来说,老子,以及岐伯,广成子,神农,黄帝,伊尹这样为百姓以天道立教化的天师、真人,他们的思想,直接导向了这个世界最本源的第一因,“道”;而孔子,以及在他之前的第一位圣人周公,则给出了天人分离之后以礼法立人类社会教化的规则。
为什么这这么说呢?这要从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变迁说起。
一、逝去的天道文明的沦丧中国文化,从伏羲开始,一直都是帝王官学一脉相传。
社会的治理体系是以天,天师,圣,王,天下为结构的天道体系。
掌握天道之奥的人,是岐伯和广成子这样的天师。
天师负责把天子教育成圣王,于是在上古和中古时期,因为天师圣王官学体系比较稳固,所以中国社会比较太平。
那也是后世文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老子是最后一任岐伯式的人物,也就是掌握着帝王之术的官学,负责把天子教育成圣王的天师。
周朝皇室内乱,王子朝带着大量书籍奔楚,老子出关。
这标志着,中国从上古到中古一脉相传的官学体系的崩溃。
官学崩溃后,文化和知识,书籍流入民间,导致民间私学开始泛滥。
百家各执一端,异端尽出,争鸣不休。
二、步步沦丧的人道文明在人为天的人道时代,最高的圣人就只能是周公和孔子,他们的学说以国家官学的形式,为百姓,以人道之礼法立教。
以天子,礼,儒,法,大一统为基本结构的人道体系就此兴起。
以人为天,势必就需要把人拔的和天一样高。
所以,在汉儒中,出现了和先秦之儒不一样的趋向,那就是儒家思想的神学化。
孔子被赋予神格,被汉儒称之为素王。
汉朝皇帝也要和天之间,进行天人感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thinking method
Confuciamism
• Close to the reality and concerned about human and mundane affairs
• (human relationship)
Taiosm
• held out a vison of another,transcendental world of spirit.
6.a society of great harmony the conception of "the world belongs to all "
7.“the nature and man unites as one” (天人合一) patibility
9.serving as the ethical basis of the instructions and arrangements in china.
Comparison of Confucianism & Taoism
Presenters: 魏静华 黄容 10级英教2班
Mar. 29, 2013
The differences
• On nature • On life • On political opinions • On thinking method •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ir
10.The mainstreams of Chinese though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11.Their ideas are not all positive and useful. Some are negative and harmful.
2021
1.Birth 2.The social system 3.the Ideological liberation movement
• On I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uences :
1.Humans’ thoughts 2.Administering a country 3.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literature
writings
On life
Confucianism:
• Possitive,active.
• high social responsibility & shape morality
• follow the ethical principles(ren-oriented)to constrain words and deeds
Confucianism
• Youwei(有为) • the theory of governing
with virtue • eg: ‘‘ren(仁)’’& “li(礼)’’
Taoism
• Wuwei(无为) • the best way to realize
ideal politics is governing with nointerference
Taoism:
• Nagative ,conservative
• Advocate a carefree flight from the rspectability and conventional duties of society
On nature
Confucianism
a) tends to despise nature.
Both of Confucianism & Taoism focus on:
1. Administer a country morality(ethicsbased)
2. human nature & their characters
3. Idea of People-orientation 4. Moderatists(温和派分子),not radicals
1.Birth (the Spring &Autumn period)
2.The social system (slavary society feudal society )
3.the Ideological liberation movement
5.Against tyrannical government& heavy taxation
commonsesical
• The early Taoist writings are all wit and paradox,mysticism and poetic vision.
The Similarities of Confucianism & Taoism
• On Background
b) The writings of Taoists seek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c) allow nature to take on its own order and find peace in that setting.
On political opinions
b) Writings of Confucian scholars show nature to be cruel and symbolize all the negative in the world. They fear it and hide from it.
Taoism
a) Taoism enjoys the beauty in nature.
• Tao-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 Dialectical(辩证的) thinking
On the characteristies of their
writings
Confuciamism
Taiosm
• Confucian classics are often prosaic (乏味的) and dull,moralistic (说 教的)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