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解析-第三章_红外光谱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81. 频率(MHz)为4.47×10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1)670.7nm (2)670.7μ (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 (2)吸收峰的数目 (3)吸收峰的位置 (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1)紫外光能量大 (2)波长短 (3)电子能级差大(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 (2)π?π (3)n?ζ (4)n?π*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1)水 (2)甲醇 (3)乙醇 (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1) (2) (3) (4)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值最大的是 max(1) (2) (3) (4)二、解答及解析题1. 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 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3. 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4. 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5.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6.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8.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9. 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11. 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 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IR-1第三章红外光谱-波谱分析课程
, 并可与GC、LC联用。色散型:只能观测较窄的扫 描 一次需8、15、30s等。 杂散光不影响检测。 对温度湿度要求不高。 光学部件简单,不易磨损。
3.3 试样的处理和制备
3.3a 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
薄膜法
高分子化合物可直接加热熔融后涂制或压制成膜。也可 将试样溶解在低沸点的易挥发溶剂中,涂在盐片上,待溶 剂挥发后成膜测定。
4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
1. 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2. 红外光谱的区域划分 3. 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4.1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指纹区:1300 cm-1-600 cm-1
基团频率区 (官能团区或 特征区)
试样:液体、固体或气体
1 试样
– 单一组份的纯物质:纯度>95%或符合商业规格,便于与 纯物质的标准光谱进行对照
– 多组份混合试样:测定前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或色谱 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各组份光谱相互重叠,难于判断
A-2 试样中不应含水分: 水有红外吸收(3500及 1640cm-1),严重干扰谱图;腐蚀吸收池的盐窗。
转动能级
△ E电子 △ E振动 △ E转动 红外吸收光谱由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引起的
1.2 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范 围约为 0.75 ~ 1000µm,
1.3 红外光谱的测定过程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 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 引起瞬时偶极矩的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 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吸收红外光区域 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百分透射率与波数(或 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一、前言《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应用四种谱学方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研究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相关知识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四种谱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提供的信息与化合物结构的对应关系进行相应的结构解析和信号归属。
熟悉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了解光谱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理论课授课36学时。
教材选用常建华主编《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教学目的1.掌握四种谱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提供的信息与化合物结构的对应关系进行相应的结构解析和信号归属。
2.熟悉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3.了解光谱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红外、紫外光谱的解析方法。
(2).质谱的解析方法。
(3).1H-NMR、13C-NMR的解析方法。
2.教学难点(1).四种谱学的原理和规律。
(2).四种光谱学的综合解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能采用启发式,谈话式、讨论式等一些先进教学方法。
并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全部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幻灯、实物投影、分子模型模拟等辅助教学手段。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紫外光谱(第1-2节)课时安排:2学时[基本内容]介绍课程性质,阐述波谱分析课程,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介绍波谱中各种技术在有机化合物监测分析中的角色,充分阐述多谱技术的联合应用的功能和价值。
[基本要求]熟悉:波谱技术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检测与分析,尤其是立体结构鉴定中的主要应用。
了解:常规化学检测技术的特点,波谱技术的优缺点。
第二章紫外光谱(第3-6节)课时安排:4学时[基本内容]吸收光谱的基础知识。
紫外光谱的基本知识,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紫外-可见光谱与化合物结构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为结构鉴定提供的信息。
熟悉:紫外光谱在解析中尤其是立体结构鉴定中的主要应用。
红外光谱解析
本章重点内容及其课后作业
本章重点内容: 本章重点内容: 1. 分子振动方式与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分子振动方式与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2. 伸缩振动频率与胡克定律,常见化学键的伸缩振动频 伸缩振动频率与胡克定律, 率的计算; 率的计算; 3. 分子结构与红外光谱的解析,各类有机物的特征红外 分子结构与红外光谱的解析, 吸收. 吸收. 课后作业 1. 阅读教材《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邹建平等编著, 阅读教材《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邹建平等编著, p52~86,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吸收, p52~86,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吸收,对能 说明有机物结构特点的吸收峰进行归属. 说明有机物结构特点的吸收峰进行归属. 2. 教材所附练习1,2,3,4,7,8,10,11,12,13应 教材所附练习1 10,11,12,13应 重点掌握,要求对说明化合物结构的吸收峰进行归属. 重点掌握,要求对说明化合物结构的吸收峰进行归属. 3. 预习核磁共振氢谱的相关内容. 预习核磁共振氢谱的相关内容.
organochem@
有机化合物标准谱图网站
网址:http://riodb01.ibase.aist.go.jp/sdbs/cgi网址:http://riodb01.ibase.aist.go.jp/sdbs/cgi-bin/direct_frame_top.cgi
organochem@
organochem@
红外光谱解析示例
2000~ 2000~1600 cm-1以及789,687 cm-1的吸收峰说明苯 以及789, 环间位二取代; 环间位二取代; 所以分子中含有所以分子中含有-C6H5,-CN,与分子式C8H7N相比, CN,与分子式C 相比, 相差的结构,综上所述,该化合物可能间相差-CH3的结构,综上所述,该化合物可能间-甲基 苯腈. 苯腈. 与标准红外谱图对照可证实该化合物. 与标准红外谱图对照可证实该化合物.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
CH3, CH2
酯C=O CH2,CH3 CH3 酯得特征 酯得特征
3)官能团
CH2
CH3
4)可能得结构
C=O
C-O
νas(C-O-C)
1180cm-1
5)确定结构
O
1240cm-1
O C CH3
1160cm-1
例3、某化合物分子式C8H8,试根据如下红外光 谱图,推测其结构。
例3解:
1)不饱和度 分子式: C8H8,
(CH2)n
gC-H(oop)
1-己烯和1-己炔
g=CH2 (面外) (CH2)n
例2:烷烃(另一种形式得IR谱)
例3:烯烃
例4:炔烃
例5:苯环上得取代
例6:芳香族化合物
例7:醇类化合物
例8:酚类化合物
例9:醚类化合物
例10:羰基化合物-醛类
例11:羰基化合物-酮类
例12:羧酸类化合物
结构验证 其不饱和度与计算结果相符;并与标准谱图对照证明结构正确。
例5、化合物C4H8O,根据如下IR谱图确定结构, 并说明依据。
O
CCC
例5解:
1)不饱和度 分子式: C4H8O,
2)峰归属
U=1-8/2+4=1
波数(cm-1 )
归属
结构信息
3336 3078 2919,2866 1622 1450 1036
例13:酯类化合物
例14:酸酐类化合物
例15:酰卤类化合物
例16:酰胺类化合物
H 3 C C
例17:胺类化合物
例18:腈类化合物
O
O
O
H C O CH2CH2CH 3 H3C C O C H2CH3 H3CH 2C C O C H3
红外光谱(IR)的原理及其谱图的分析
υC=O 1715 cm-1
υC=O 1780 cm-1 υC=O 1650 cm-1
吸电子效应:高波数移动精;选课推件 电子效应:低波数移动
2.峰强 峰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 偶极矩的变化越小,谱带强度越弱。
• 极性大的基团,吸收强度大。 C=O 比 C=C 强, CN 比 C C 强 使基团极性降低的诱导效应,吸收强度减小, 使基团极性增大的诱导效应,吸收强度增加。
2、电子效应
a. 诱导效应
b. 诱导效应使基团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
了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
O 例: R C X
X= R/
H
1715 1730
OR/ 1740
Cl
F
1800 1850
精选课件
O
RCX
X= R/
H
1715 1730
OR/ 1740
Cl
F
1800 1850
• 推电子基,C=O电荷中心向O移动,C=O极性增强, 双键性降低,低频移动; • 吸电子基, C=O电荷中心向几何中心靠近, C=O极 性降低,双键性增强,高频移动。
精选课件
H2O有3种振动形式,相应的呈现3个吸收谱带。
精选课件
结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 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等,才 能发生振动能级跃迁,产生吸收吸收光谱。
2. 只有引起分子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 红外吸收光谱。
精选课件
1.6 IR光谱得到的结构信息
1 峰位:吸收峰的位置(吸收频率) 2 峰强: 吸收峰的强度
化学 键
C―C
C=C
C≡C
键长 (nm)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4.
H C CH2
练习: C8H7N,确定结构
解:1) =1-(1-7)/2+8=6
2)峰归属 3)可能的结构
H3C
CN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5 试样的处理和制备
要获得一张高质量红外光谱图,除了仪 器本身的因素外,还必须有合适的样品 制备方法。
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
红外光谱的试样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一般应 要求:
如用计算机谱图检索,则采用相似度来判别。 使用文献上的谱图应当注意试样的物态、结晶
状态、溶剂、测定条件以及所用仪器类型均应 与标准谱图相同。
未知物结构的测定
测定未知物的结构,是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 的一个重要用途。如果未知物不是新化合物,可 以通过两种方式利用标准谱图进行查对:
(1)查阅标准谱图的谱带索引,与寻找试样 光谱吸收带相同的标准谱图;
如果样品为新化合物,则需要结合紫外、质谱、核磁等
数据,才能决定所提的结构是否正确。
几种标准谱图
(1)萨特勒(Sadtler)标准红外光谱图 (2)Aldrich红外谱图库 (3)Sigma Fourier红外光谱图库
练习: 推测C8H8纯液体
解:1) =1-8/2+8=5
2)峰归属 3)可能的结构
谱图解析步骤-确定未知物的不饱和度
=0: 表示分子是饱和的,应是链状烃及 其不含双键的衍生物。
=1: 可能有一个双键或脂环; =2: 可能有 两个双键和脂环,也可能有
一个叁键; =4: 可能有一个苯环等。
谱图解析步骤-官能团分析
根据官能团的初步分析可以排除一部分 结构的可能性,肯定某些可能存在的结构, 并初步可以推测化合物的类别。
有机波谱解析红外
1653(中) 顺 1650(中) 反 1675(弱)
895-885强 730-650弱且宽
980-965强
三取代
1680(中-弱)
840-790强
四取代 无
四取代
1670(弱-无)
无
共轭烯烃
与烯烃同
向低波数位移,变宽
与烯烃同
吸收峰 振 动
化合物
炔烃
C-H拉伸(或 伸缩)
3310-3300 较强
有机波谱解析红外
3.1.2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波段名称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 μ 0.75—2.5
2.5-25 25-1000
波数(cm-1) 13300-4000
4000-400 400-10
3.1.3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是研究波数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同 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谱图以波 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透光度为纵坐标而形成。 透光度以下式表示:
1750-1680 2720
1770-1750(缔合时在1710) 气相在3550,液固缔合时在3000-2500 (宽峰)
1800 1860-1800 1800-1750 1735 1690-1650 3520,3380(游离)缔合降低100 2260-2210
说明
3.4 影响峰位置变化的因素
1500-400cm-1区域又叫指纹区. 这一区域主要是: C-C、C-N、C-O 等单键和各种弯曲振动的 吸收峰,其特点是谱带密集、难以辨认。
3.3.2 重要官能团的红外特征吸收
吸收 振
峰
动
化合物
烷烃
C-H拉伸(或伸缩) 2960-2850cm-1
红外光谱的解析
红外光谱解析步骤
准备工作 确定未知物的不饱和度
官能团分析
图谱解析
准备工作
1、了解样品的来源、外观和制样方法。 2、注意样品的纯度以及样品的元素分析及 其它物理常数的测定结果。
确定未知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是表示有机分子中碳原子的不 饱和程度。计算不饱和度UN的经验公式 为: UN=1+n4+(n3-n1)/2 式中n4、n3、n1分别为分子中所含的四价 (C、Si)、三价(N、P)和一价(H、F、 Cl、Br、I)元素原子的数目。 二价原子 如S、O等不参加计算。
注: 与标准谱图核对,主要是对指纹区谱带 的核对。在对照标准谱时,红外光谱的测试 条件最好与标准谱图一致。
红外谱图解析实例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C6H14,红外谱图如下, 试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
解答
从谱图看,谱峰少,峰形尖锐,谱图相对简单,可能化合 物为对称结构。 从分子式可看出该化合物为烃类,不饱和度的计算: UN=(6×2+2-14)/2=0 表明该化合物为饱和烃类。由于1380cm-1的吸收峰为一单 峰,表明无偕二甲基存在。775cm-1 的峰表明亚甲基基团是独 立存在的。因此结构式应为:
Analysis: C8H8O
解答
IUPAC Name: acetophenone
Analysis: C3H10NO
解答
IUPAC Name: N-methylacetamide (N-methylethanamide)
Analysis: C4H8O2
C8H16O2
C7H6O2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C6H14,红外谱图如下,试推测该化合 物的结构。
图谱解析
图谱的解析一般程序是先官能团区, 后指纹区;先强峰后弱峰;先否定后肯定。 首先在官能团区搜寻特征伸缩振动, 再根据指纹区的吸收情况,进一步确认该 基团的存在以及与其它基团的结合方式。 最后再结合其它分析资料,综合判断分析 结果,提出最可能的结构式,然后用已知 样品或标准图谱对照,核对判断的结果是 否正确。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每章+答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二、选择题1、不是助色团的是:DA、-OHB、-ClC、-SHD、CH3CH2-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A、σ→σ*B、n →σ*C、π→π*D、n →π*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B、UV吸收无加和性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σ*跃迁要强10-100倍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A、很强吸收B、强吸收C、中强吸收D、弱吸收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A、4-200nmB、200-300nmC、200-400nmD、300-400nm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的吸收带是:BA、R带B、B带C、K带D、E1带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差大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A、水B、乙醇C、甲醇D、正己烷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AA、B、C、D、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A、B、C、D、12、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A、670.7nmB、670.7μC、670.7cmD、670.7m13、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A、σ→σ*B、π→π*C、n→σ*D、n→π*第二章红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中红外区2、fermi共振3、基频峰4、倍频峰5、合频峰6、振动自由度7、指纹区8、相关峰9、不饱和度10、共轭效应11、诱导效应12、差频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AA:3N-5 B: 3N-6 C: 3N+5 D: 3N+62、非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BA:3N-5 B: 3N-6 C: 3N+5 D: 3N+63、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DA B C D4、下图为某化合物的IR图,其不应含有:DA :苯环B :甲基C :-NH 2D :-OHA 苯环B 甲基C -NH2D -OH5、下列化合物的νC=C 的频率最大的是:AA B C D6、亚甲二氧基与苯环相连时,其亚甲二氧基的δCH 特征强吸收峰为:AA : 925~935cm -1B :800~825cm -1C : 955~985cm -1D :1005~1035cm -17、某化合物在3000-2500cm -1有散而宽的峰,其可能为:AA : 有机酸B :醛C :醇D :醚8、下列羰基的伸缩振动波数最大的是:C9、 中三键的IR 区域在:BA ~3300cm -1B 2260~2240cm -1C 2100~2000cm -1D 1475~1300cm -110、偕三甲基(特丁基)的弯曲振动的双峰的裂距为:DA 10~20 cm -1 B15~30 cm -1 C 20~30cm -1 D 30cm -1以上第三章 核磁共振一、名词解释1、化学位移2、磁各向异性效应3、自旋-自旋驰豫和自旋-晶格驰豫4、屏蔽效应C R O R A C R O H B C R O F CR OClC DC N R5、远程偶合6、自旋裂分7、自旋偶合8、核磁共振9、屏蔽常数10.m+1规律11、杨辉三角12、双共振13、NOE效应14、自旋去偶15、两面角16、磁旋比17、位移试剂二、填空题1、1HNMR化学位移δ值范围约为0~14 。
课后答案】有机波谱分析(孟令芝,第三版
课后答案】有机波谱分析(孟令芝,第三版第1章绪论1.1 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概念1. 有机波谱分析是指利用波谱技术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2. 有机波谱分析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的不同振动和旋转运动所引起的吸收或发射电磁波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有机波谱分析的分类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1.2 红外光谱分析1. 红外光谱是指波长范围为0.8~1000 μm的电磁辐射。
2. 红外光谱分析利用化合物中不同化学键的振动和变形所吸收的红外辐射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红外光谱的谱图通常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远红外区,对应的波数范围为12000~4000 cm-1、4000~400 cm-1和400~10 cm-1。
4. 红外光谱的谱图可通过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常见的化学键包括C-H、O-H、N-H、C=O、C=C、C≡C等。
1.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 核磁共振波谱是指当核磁矩和外磁场相互作用时反应出的光谱。
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利用化合物中含有氢、碳等元素的核磁共振信号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中的化学位移指的是核磁共振信号所对应的频率与参考标准物质的频率差值,常用的参考标准物质包括TMS、CDCl3等。
4. 核磁共振波谱的谱图可通过分析化合物中的化学位移、峰形、耦合常数等来对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解释和分析。
1.4 质谱分析1. 质谱分析是指将化合物分解为不同的离子,并在磁场中进行分离、聚集和检测,从而得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的一种方法。
2. 质谱分析的过程包括化合物的分子离化、离子加速、离子分离和离子检测等。
3. 质谱分析中常用的离子化方法包括电子轰击法、化学离子化法等。
4. 质谱分析的谱图可通过分析离子碎片的质荷比、相对丰度等来对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解释和分析。
第2章红外光谱分析2.1 基本原理和仪器1. 红外光谱是指物质分子在红外辐射下吸收、散射和反射的现象。
(一到四章)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复习指导讲解
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二、选择题1、不是助色团的是:DA、-OHB、-ClC、-SHD、 CH3CH2-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A、σ→σ*B、 n →σ*C、π→π*D、 n →π*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B、 UV吸收无加和性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σ*跃迁要强10-100倍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很强吸收B、强吸收 C、中强吸收 D、弱吸收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A、 4-200nmB、200-300nmC、200-400nmD、300-400nm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的吸收带是:BA、R带B、B带C、K带D、E1带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差大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A、水B、乙醇C、甲醇D、正己烷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AA、 B、 C、 D、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A、 B、 C、 D、12、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A、σ→σ*B、π→π*C、n→σ*D、n→π*第二章红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中红外区2、fermi共振3、基频峰4、倍频峰5、合频峰6、振动自由度7、指纹区8、相关峰9、不饱和度10、共轭效应11、诱导效应12、差频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AA:3N-5 B: 3N-6 C: 3N+5 D: 3N+62、非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BA:3N-5 B: 3N-6 C: 3N+5 D: 3N+63、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 )A B C D答案:CH2CH2CH21651 1657 1678 1680O O1716 1745 1775 1810 OOCH24、下图为某化合物的IR图,其不应含有:DA:苯环 B:甲基 C:-NH2 D:-OH5、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A B C D答案:1646 1611 1566 164116506、亚甲二氧基与苯环相连时(1,2亚甲二氧基苯:),其亚甲二氧基的δCH 特征强吸收峰为:AA:925~935cm-1B:800~825cm-1C:955~985cm-1D:1005~1035cm-17、某化合物在3000-2500cm-1有散而宽的峰,其可能为:AA:有机酸 B:醛 C:醇 D:醚8、下列羰基的伸缩振动波数最大的是:C9、中三键的IR区域在:BA ~3300cm-1B 2260~2240cm-1C 2100~2000cm-1D 1475~1300cm-110、偕三甲基(叔丁基)的弯曲振动的双峰的裂距为:DA 10~20 cm-1 B15~30 cm-1 C 20~30cm-1 D 30cm-1以上第三章核磁共振一、名词解释1、化学位移2、磁各向异性效应3、自旋-自旋驰豫和自旋-晶格驰豫4、屏蔽效应5、远程偶合6、自旋裂分7、自旋偶合8、核磁共振CRORACROHBCROFCROClC DC NR9、屏蔽常数10.m+1规律11、杨辉三角12、双共振13、NOE效应14、自旋去偶15、两面角16、磁旋比17、位移试剂二、填空题1、1HNMR化学位移δ值范围约为 0~14 。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因此,并非所有的振动都会产 生红外吸收,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 (△≠0)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 的红外吸收光谱,该分子称之为红 外活性的; △=0的分子振动不能 产生红外振动吸收,称为非红外活 性的。
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 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 动频率和它一致,二者就会产生 共振,此时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 极矩的变化而传递给分子,这个 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 产生振动跃迁。
2 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为了满足这个 条件,分子振动时其偶极炬必须发生变化(保证 红外光的能量能传递给分子)。
分子由于构成它的各原子的电负性的不同, 也显示不同的极性,称为偶极子。通常用分子的 偶极矩()来描述分子极性的大小。
分子的偶极距是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 (r)与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电荷(δ)的乘积, 它是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表示方法。
第一节 红外光谱法基本原理
一、概述
1.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是是一种分子 光谱,是分子中基团的 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 生的吸收光谱。也称分 子的振动光谱或振转光 谱。
E1 υ
υ υ
2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J J J
1
0
J
E0
分子振动吸收光谱
分子转动吸收光谱
但由于在分子的振动跃迁过程中也常常伴随转动跃迁, 使振动光谱呈带状。所以分子的红外光谱属带状光谱。
种。
但对于直线型分子,若贯
穿所有原子的轴是在x方向,
则整个分子只能绕y、z轴转
动,因此,直线性分子的振
动形式为(3n-5)种。
例如:三个原子的非线性分子H2O,有3个振动自由度。
红外光谱图中对应出现三个吸收峰, 3650cm-1,1595cm-1,3750cm-1。
有机波谱分析课件第三章++红外光谱
影响吸收峰数目的因素:
吸收峰减少原因: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 收;吸收频率相同,简并为一个吸收峰;有时频率接近, 仪器分辨不出,表现为一个吸收峰;有些吸收程度太弱, 仪器检测不出;有些吸收频率超出了仪器的检测范围。
吸收峰增多原因:产生倍频峰( 0 2、 3) 和组频峰(各种振动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统称泛频; 振动偶合—相邻的两个基团相互振动偶合使峰数目增多; 费米共振—当倍频或组合频与某基频峰位相近时,由于相 互作用产生强吸收带或发生峰的分裂,这种倍频峰或组频 峰与基频峰之间的偶合称为费米共振
(一)红外吸收光谱仪主要部件
红外光谱主要部件有:光源、样品池、单色器、检测器、 放大记录系统
根据红外吸收光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色散 型红外吸收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I-IR)
1、光源
能发射高强度连续红外辐射的物质,常采用惰性固体作光源
能斯特灯—由锆、钇、铈或钍的氧化物 特点:发射强度大,尤其在高于1000cm-1的区域;稳定
可测定固、液、气态样品:
气态:将气态样品注入抽成真空的气体样品池 液态:液体样品可滴在可拆池两窗之间形成薄的液膜或将 液体样品注入液体吸收池中 固态:1~2mg 固体样品 + 100~200 mg KBr 研磨混 匀后 压成 1mm 厚的薄片
用于测定红外光谱的样品有较高的纯度(>98%),样 品中不应含有水分
有机结构分析课件
第三章 红外光谱
化学化工学院: 裴 强
QQ: 23403960;Tel: 15937681641 E-mail: peiqiang_6@
学习要求:
1、了解红外光谱的一般原理 2、了解红外光谱的特点及实验方法 3、掌握官能团的吸收波数与结构的关系 4、掌握红外光谱解析的步骤、熟练运用红外光 谱解析有机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谱图解析
C H3 C C H3 CH
3
08:31:12
CH3 δ s C—C骨架振动
1385-1380cm-1
1155cm-1
1:1
1372-1368cm-1
1170cm-1
1391-1381cm-1 1368-1366cm-1
1405-1385cm-1 1372-1365cm-1
4:5 1195 cm-1
正庚烷
正十二 烷
正二十八 烷
1500 1400 1300cm-1 1500 1400 1300 cm-1 1500 1400 1300cm-1
08:31:12
08:31:12
2、 烯烃,炔烃
CH
CH 伸
CC 缩
CC 振
a)C-H 伸缩振动(> 3000 cm-1)
动
CH 变
形
振 动
H CH H C H C CH2
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峰形较宽。
注意区分 —NH伸缩振动: 3500 3100 cm-1
08:31:12
3515cm-1
2895 cm-1
3640cm-1
3350cm-1
2950cm-1
08:31:12
乙醇在四氯化碳中不同浓度的IR图
0.01M
0.1M 0.25M 1.0M
②饱和碳原子上的—C—H
在判断存在某基团时,要尽可能地找出其各种相关吸收带,切不可仅 根据某一谱带即下该基团存在的结论。
同理,在判断某种基团不存在时也要特别小心,因为某种基团的特征 振动可能是非红外活性的,也可能因为分子结构的原因,其特征吸收变 得极弱。 (五)提出结构式 如果分子中的所有结构碎片都成为已知(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和不饱和 度均已用完),那么就可以推导出分子的结构式。在推导结构式时,应 把各种可能的结构式都推导出来,然后根据样品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 性质以及红外光谱排除不合理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红外光谱吸收强度受狭缝宽度、温度和溶剂等因素影 响,故不易精确测定,在实际分析中,只是通过与羰基等强吸 收峰对比来定性研究。
谱带强度与振动时偶极矩变化有关,偶极矩变化愈 基团极性 大,谱带强度愈大;偶极矩不发生变化,谱带强度为0, 即为红外非活性。 电子效应
红外吸收强度 偶极距变化幅度 振动偶合
伸缩振动(
as
)两种形式。
弯曲振动:原子垂直于化学键方向的运动。又可以分
它们还可以细分为摇摆、卷曲等振动形式。
为面内弯曲振动()和面外弯曲振动( )两种形式,
+和-表示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前后振动。
亚甲基的振动形式
三、分子振动与红外吸收峰的关系
理论上具有特定频率的每一种振动都能吸收相应 频率的红外光,在光谱图对应位臵上出现一个吸收 峰。实际上,因种种原因分子振动的数目与谱图中
纵坐标为: 百分透过率(%) 横坐标为: 波长(µ m)或波 数(cm-1)。
环戊烷
也可用文字形式表示为:2955cm-1(s)为CH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 (υasCH2),2870cm-1(m)为CH2的对称伸缩振动(υsCH2) 1458cm-1(m) 为CH2的面内弯曲振动(δ面内CH2),895cm-1(m)为CH2的面外弯曲振动 (面外CH2)
诱导效应大于共轭效应, C=O 蓝移至 1735 cm-1
三、空间效应
(1)空间位阻 破坏共轭体系的共平面性,使共
轭效应减弱,双键的振动频率蓝移(增大)。
CH(CH3)2 O O O
CH3 CH3
CH3 CH(CH3)2
CH3
1663cm-1
1686cm-1
1693cm-1
(2)环的张力:环的大小影响环上有关基 团的频率。
一、质量效应 振动方程
1 2 K m
• K 当m固定时,基团振动频率 随化学键力常数增强而增大。
例如:
基 团 CC C=C C-C 化学键力常数(K/N· -1) cm 12~18 8~12 增大 4~6 振动频率( /cm-1) 2262~2100 1600~1680 1000~1300
频率越高;化学键力常数越大,即键强度越大,振
动频率越高。分子的振动频率规律如下: 1、因Kc≡c>Kc=c>Kc-c,红外频率υc≡c> υ c=c> υ c-c。
2、与C原子成键的其它原子,随着其原子质量的增大,折合 质量也增大,则红外波数减小。 3、与H原子相连的化学键的折合质量都小,红外吸收在高波 数区。如C-H伸缩振动在~3000cm-1、O-H伸缩振动在 3000~3600cm-1、N-H伸缩振动在~3300cm-1。
4、弯曲振动比伸缩振动容易,弯曲振动的K均较小,故弯曲
振动吸收在低波数区。如C-H伸缩振动吸收位于~3000cm-1, 而弯曲振动吸收位于~1340cm-1。
分子振动不完全符合简谐振动,只有在振 动能级较低的情况下才近似于简谐振动。
分子中振动能级之间能量要比同一振 动能级中转动能级之间能量差大100倍左 右。振动能级的变化常常伴随转动能级 的变化,所以,振动光谱是由一些谱带 组成的,它们大多在红外区域内,因此, 叫红外光谱。
氢键作用等
影响规律如下:
1、一般来说,基团极性越大,在振动过程中偶极距变化幅
度越大,故吸收强度也越大。化合物结构的对称性:对称性
越强,偶极矩变化越小,吸收谱带越弱。 2、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其中:诱导效应影响基团极性,从而影响吸收强度。如:
若-C≡N的α位若有吸电子基团,则会使-C≡N极性降低,伸 缩振动强度降低;
四、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
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可用于定量分析,也是化合 物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定量分析方法同紫外光谱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定性分 析时,可用摩尔吸光系数(ε)来区分吸收强度级别。 如下图所示:
摩尔吸光系数(ε) >200 75~200 25~75 5~25 0~5 强度 很强 强 中等 弱 很弱 符号 vs s m w vw
例
乙基异丙基酮和甲基丁基酮的IR(指纹区差异)
第三节 影响红外光谱吸收频率的因素
基团处于分子中某一特定的环境,因此它的 振动不是孤立的。基团确定后,m 固定,但相 邻的原子或基团可通过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等 影响 K,使其振动频率发生位移。
在特征频率区,不同化合物的同一种官能团 吸收振动总是出现在一个窄的波数范围内,但 不是一个固定波数,具体出现在哪里与基团所 处的环境有关,这就是红外光谱用于有机物结 构分析的依据。
第三章 红外光谱
(Infrared spectroscopy,IR)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第四节
影响红外光谱吸收频率的因素
红外光谱仪及样品制备技术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各类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光谱
红外图谱解析 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及应用(略)
第一节
概述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点
是分子振动和振转光谱; 特征性强、适用范围广; 测样速度快、操作方便; 不适合测定含水样品。
吸收强度增大
形成氢键后,相应基团的振动偶极矩变化增大,因此
吸收强度增大。
醇、酚、羧酸、胺类等化合物中可以形成氢键。
1 • m
当K相差不大时,基团振动 频率随折合质量增大而减小。
振动频率与基团折合质量的关系
基团 折合质量 (m) 振动频率 ( /cm-1)
C-H C-C C-Cl C-I
0.9 6 7.3 8.9
2800~3100 约 1000 约 625 约 500
二、电子效应
(1)诱导效应 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使分子 中电子云分布发生变化引起K的改变, 从而影响振动频率。 如 C=O
振动偶合:
2,4-二甲基戊烷的红外光谱
CH3的对称弯曲振动频率为1380cm-1,但当两个甲基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形 成异丙基时发生振动偶合,即1380cm-1的吸收峰消失,出现1385 cm-1和1375 cm-1两个吸收峰。
费米共振实例:
苯甲酰氯的红外光谱
苯甲酰氯C-Cl的伸缩振动在874cm-1,其倍频峰在1730cm-1左右,正好落在 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位置附近,发生费米共振从而倍频峰吸收强度增加 。
二氧化碳分子的振动方式和频率
O=C=O
红外非活性
•
O = C =O 2349 cm-1
•
O=C=O
O=C=O
667 cm-1
667 cm-1
二、分子振动类型 分子振动形式分两大类: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伸缩振动 :原子沿键轴方向往复运动,振动过程中
键长发生变化。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s)和反对称
随着环张力增加,环外各键增强,基团振 动频率蓝移(增大),环内各键削弱,基团 振动频率红移(减小)。
四、氢键
氢键的形成使原有的化学键O-H或N-H的键长增
大,力常数K 变小,振动频率红移。
氢键的形成对吸收峰的影响: 吸收峰展宽 氢键形成程度不同,对力常数的影响不同,使得吸收 频率有一定范围。氢键形成程度与测定条件有关。
运动质点的种类、运动状态和所吸收的电磁波频率间的粗略关系如 下图所示:
红外区域的划分 0.8~1000 µ m 0.8~2.5 µ 近红外区:泛频区 m 2.5~25 µ 中红外区:大部分有机物 m 的基团振动频率在此区域。 25~1000 µ 远红外区:转动和重原 m 子振动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图 文字
吸收峰的数目不尽相同。
吸收峰减少的原因 分子的一些振动没有偶极矩变化,是红外非 活性的; 不同振动方式的频率相同,发生简并;
一些振动的频率十分接近,仪器无法分辨;
一些振动的频率超出了仪器可检测的范围。
红外光谱中除了前述基本振动产生的基本频率吸收峰外, 还有一些其他的振动吸收峰:
倍频:是由振动能级基态跃迁到第二、三激发态时 所产生的吸收峰。由于振动能级间隔不等距,所以 倍频不是基频的整数倍。 组合频:一种频率红外光,同时被两个振动所吸收 即光的能量由于两种振动能级跃迁。 组合频和倍频统称为泛频。因为不符合跃迁选律, 发生的几率很小,显示为弱峰。 振动偶合:相同的两个基团相邻且振动频率相近时, 可发生振动偶合,引起吸收峰裂分,一个峰移向高 频,一个移向低频。 弗米共振:基频与倍频或组合频之间发生的振动偶 合,使后者强度增强。
1 υ 2π
K m
或
1 K 2 C m
式中:C 为光速(3×1010cm/s), 为频率(Hz), 为波 数(cm-1), K 为化学键力常数(dyncm), m为分子的折 合质量(g)。
m1 m2 m 1 1 m1 m2 m1 m2 1
由上页式子可知:分子的折合质量越小,振动
例如: 脂肪醇中C-O-H基团中的C-O反对称伸缩振动 ( as)位于1150-1050cm-1,而在酚中因为氧 与芳环发生p-共轭,其 as在1230-1200cm –1。
因此:对共轭体系中的单键而言,则键强增强,
振动频率增大。
如果诱导和共轭效应同时存在,则须具 体分析哪种效应占主要影响。如:
官能团特征频率区的特点和用途
吸收峰数目较少,但特征性强。不同化合物
中的同种基团振动吸收总是出现在一个比较 窄的波数范围内。 主要用于确定官能团。
指纹区的特点和用途
吸收峰多而复杂,很难对每一个峰进行归属。
单个吸收峰的特征性差,而对整个分子结构 环境十分敏感。 主要用于与标准谱图对照。
10 波数(cm ) 波长( )
1
4
第二的条件 1. 能量相当(E光=△E振动跃迁) 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当,才能被 吸收产生吸收光谱。 2. 偶极矩变化 指在振动过程中,分子能引起偶极矩变化时才能 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如 H—H、 R—(C≡C)—R 、N2 等。由于μ=0 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因此,振动时不会引起分子偶 极矩的变化。在实验中观察不到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