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含量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2.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并会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减小误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维生素C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从而走出对维生素C的一些认识误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碘标准溶液滴定维生素C的的实验原理以及酸性的滴定环境。
2.教学难点: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关于酸式滴定管使用的知识点多而且零碎)。
[教学过程] [教师]1934年4月3日年,美国教授查尔斯•葛兰•金首先分离出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从此人类逐渐远离败血症的折磨,所以在医药上常把维生素C叫做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维生素C,无色晶体,是一种水溶性的六碳多羟基内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
除了这些,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学生](回答)······[教师]大家说得很好,那么你们知道维生素C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吗?[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看来大家课前都做足了功课。
现在老师来总结一下:维生素C在人体内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并且有解毒作用,另外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羟化反应,还有防止贫血、可改善过敏体质以及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因此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对饮食健康、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板书“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根据我刚才对维生素C的一些介绍,对于本次的实验的方法,大家有没有一些想法?[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其实,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大体可以分为滴定法、光度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而滴定法又有2,6一二氯靛酚法和电位滴定法等,光度分析法又有2,4一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和钼蓝比色法等,至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又有HYPERSIL—C8色谱柱法和VenusilXBP—C18柱法等。
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一、本文概述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益处,包括增强免疫力、促进铁质吸收、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等。
由于其生理功能和广泛的应用,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滴定法作为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因其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结果分析。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掌握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为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滴定法基本原理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称为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量,从而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
在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中,滴定法被广泛应用。
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被测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比进行反应,直到反应完全。
通过测量滴定剂的使用量,可以推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对于维生素C的滴定测定,通常使用碘作为滴定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可以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滴定过程中,碘逐渐与维生素C反应,直到维生素C完全消耗。
此时,通过测量剩余的碘的量,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滴定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
然而,滴定法也需要注意一些影响准确度的因素,如滴定剂的纯度、操作误差等。
因此,在进行滴定法测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滴定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测定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食品、药品等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滴定法也为研究维生素C 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试剂:维生素C标准品,碘酸钾(KIO₃),硫代硫酸钠(Na₂S₂O₃),淀粉指示剂,盐酸(HCl),氢氧化钠(NaOH)等。
标准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标准品,用适量水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得到标准溶液。
实验六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六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一)线性扫描极谱法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较多。
维生素C(还原型)纯品为白色无臭结晶,熔点190~192℃,溶于水或乙醇中,不溶于油剂。
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
维生素C开始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如果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三种测定方法:线性扫描极谱法、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
一.实验目的1、了解线性扫描极谱法的原理和应用2、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还原型维生素C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在一定电位下,它在汞滴表面氧化,产生与含量成正比的峰电流,即i K c。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JP-303示波极谱仪2.试剂0.2mol/L的HAc-NaAc缓冲溶液(pH=4.6),维生素C(A.R)四.实验步骤1、配制Vc标准溶液(100μg/mL):准确称取10.0mg的Vc,用0.2mol/L的HAc-NaAc缓冲溶液溶解、定容至100mL。
2、绘制标准曲线:(1)分别移取Vc标准溶液(100μg/mL)0.25、0.5、1.0、1.5、2.0、2.5mL于6个25mL的容量瓶中,用0.2mol/L的HAc-NaAc缓冲溶液定容;(2)分别测定各溶液的极谱峰电流,测定条件如下:线性扫描极谱法,二阶导数,扫描电位-0.2V:0.2V,扫描速度100mv/s,静止时间6s;(3)以电流强度对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相关系数。
3、样品测定:根据水果中Vc含量,称取一定量的水果样品(保证样品信号在工作曲线范围内),加少量水(约10mL),打碎匀浆,然后加5ml 冰HAc防止Vc被氧化,并用水定容至50mL,超声15分钟,过滤。
测定滤液的极谱峰电流,根据标准曲线求出水果中的Vc含量。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原理试样中的抗坏血酸用溶解超声提取后,以离子对试剂为流淌相,经反相色谱柱分别,其中L(+)-抗坏血酸和D(+)-抗坏血酸挺直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波长245nm)测定;试样中的L(+)-脱氢抗坏血酸经L-半胱氨酸溶液举行还原后,用紫外检测器(波长245nm)测定L(+)-抗坏血酸总量,或减去原样品中测得的L(+)-抗坏血酸含量而获得L(+)-脱氢抗坏血酸的含量。
以色谱峰的保留时光定性,外标法定量。
2.试剂与设备 (1)试剂偏磷酸(HPO3)n:含量(以HPO3计)≥38% ,(Na3PO4·12H2O),(KH2PO4) ,(H3PO4) ; 85%, (C3H7NO2S):优级纯,(C19H42BrN):色谱纯,(CH3OH):色谱纯。
(2)试剂配制偏磷酸溶液(200g/L):称取2008(精确至0.1g)偏磷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L,此溶液于4℃的环境下可保存一个月;偏磷酸溶液(20g/L):量取50mL 200g/L偏磷酸溶液,用水稀释至500mL; 溶液(100g/L):称取100g(精确至0.1g),溶于水并稀释至1L, 溶液(40g/L):称取4g ,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临用时配制。
(3)标准品L(+)-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99%, D(+)-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标准品(C6H8O6):纯度≥99%。
(4)标准溶液配制L(+)-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溶液(1.000mg/mL):精确称取L(+)-抗坏血酸标准品0.0lg(精确至0.01mg),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mL。
该贮备液在2~8℃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
D(+)-抗坏血酸标准贮备溶液(1.000mg/mL ):精确称取D(+)-抗坏血酸标准品0.01g(精确至0.01mg),用20g/L的偏磷酸溶液定容至10mL。
该贮备液在2~8℃避光条件下可保存一周。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实验报告目录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研究意义2. 实验目的2.1 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2.2 探讨维生素C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3. 实验方法3.1 材料准备3.2 实验步骤4. 实验结果4.1 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4.2 维生素C稳定性实验结果5. 实验讨论5.1 数据分析5.2 结果解释6. 结论6.1 实验总结6.2 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7. 参考文献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所需的一种重要维生素。
它具有抗氧化、促进铁吸收、帮助伤口愈合等作用。
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等疾病的发生。
1.2 研究意义本实验旨在测定某种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探讨在不同条件下维生素C的稳定性,为保健品生产和储存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目的2.1 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计算出其浓度。
2.2 探讨维生素C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通过将样品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其维生素C含量变化,探讨维生素C的稳定性。
3. 实验方法3.1 材料准备- 维生素C样品- 硫酸溶液- 碘标准溶液- 淀粉指示剂- 还原糖溶液3.2 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将样品加入硫酸溶液中,使其还原。
2. 碘量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加入碘标准溶液,加入淀粉指示剂,滴加还原糖溶液,测定所需体积。
3. 不同条件下维生素C稳定性实验:将样品放置于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定期测定其维生素C含量。
4. 实验结果4.1 维生素C含量测定结果样品A维生素C含量为XXmg/kg,样品B维生素C含量为YYmg/kg。
4.2 维生素C稳定性实验结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维生素C含量降低速度较快;在低温条件下,维生素C相对稳定。
5. 实验讨论5.1 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样品B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样品A,可能是因为……5.2 结果解释维生素C的稳定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需要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注意控制温湿度等因素。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 C 的含量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
维生素 C(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种生物体必需的营养素,它的含量反映和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酸度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
根据双缩酸酐苷酸(DPPH)对维生素 C 的抗氧化作用,即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抗氧化剂浓度的减少而减弱的原理,采用UV-vis 波长540nm处的吸光度(A)改变率(ΔA)来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
二、实验原料
1.0 mol/L 磷酸钠溶液;0.1 mol/L 双缩酸酐苷酸(DPPH)母液;50%乙醇;测定样品;标准维生素 C 的标准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勺取0.2ml的维生素 C 样品,加入9.8ml的磷酸钠溶液,振荡混匀。
(做到样品浓度相等,以便获得精确的测定结果)
2. 将2ml的双缩酸酐苷酸(DPPH)母液加入1.0ml的样品液,振荡混匀,在室温下静置 10min 。
3. 测定 UV-vis 波长540nm处吸光度(A),用此值作为空白试验值,记为 A1。
4. 将1.0ml的样品液加入2.0ml的50%乙醇,振荡混匀,在室温下静置 10min,测定 UV-vis 波长540nm处吸光度(A),记为 A2。
5. 计算λ=540nm处的吸光度初变化值ΔA=A2-A1,根据ΔA与
维生素 C 标准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求维生素 C 样品的含量。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在《中国药典》中,对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维生素C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中国药典》中关于维生素C含量测定主要参考内容如下:1. 原理:维生素C的测定主要采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氧化剂作为指示剂,测定待测样品中维生素C的氧化还原能力。
2. 试剂:(1) 0.1mol/L碘液:通过溶解碘粉和氢碘酸制备。
(2) 10%硫酸:将浓硫酸与等体积的蒸馏水混合而成。
(3) 混合指示剂:将0.1mol/L的淀粉溶液与蒸馏水按1:100混合。
(4) 维生素C对照溶液:浓度为1.00mg/mL的维生素C溶液。
3. 仪器设备:(1) 滴定管:用于滴定过程中调节试液加入速度。
(2) 滴定管架:用于固定滴定管。
(3) 温度恒定水浴:用于控制滴定温度。
4. 操作步骤:(1) 取适量待测样品,加入10%硫酸溶液挤压提取维生素C。
(2) 将提取液过滤,并将滤液冷却至室温。
(3) 取适量的滤液和维生素C对照溶液,用0.1mol/L碘液逐滴滴定到产生淡蓝色终点。
(4) 加入混合指示剂,继续滴定到溶液变为无色。
(5) 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
5. 计算公式:维生素C(mg/g)=(V-V0)×C×V1/m其中,V为滴定终点消耗的0.1mol/L碘液体积(mL),V0为滴定过程中滴定管中的0.1mol/L碘液消耗体积(mL),C为0.1mol/L碘液浓度(mol/L),V1为滴定取样体积(mL),m 为样品质量(g)。
以上是《中国药典》中关于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相关参考内容。
通过实验操作,并结合计算公式,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这些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障维生素C产品的质量及安全,帮助人们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供给,维持身体健康。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及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有很多,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 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1.原理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GB/T6195—1986)1、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本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的量常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2、优点简便、快速、比较准确等,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样品的分析。
3、缺点2,6一二氯靛酚法虽然简便,但是药品价格昂贵。
而且不能直接测定样品中的脱氢抗坏血酸及结合抗坏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还原物质的干扰。
如果样品中含有色素类物质,将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困难。
三、分光光度法1、原理:维生素C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极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pH>5,脱氢抗坏血酸内环开裂,形成二酮古洛糖酸。
脱氢抗坏血酸,二酮古洛糖酸均能和2,4-二硝基苯肼生成可溶于硫酸的脎,脎在500nm波长有最大吸收。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加淀粉指示
滴定 液1ml
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
五、实验结果
1、 计算本品含维生素C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2、 计算相对偏差。 备注: 本品含维生素C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五、注意事项
1. 使用减重法进行称样。 2. 使用滴定管前要进行试漏。 3. 滴定剩余的碘滴定液要放回回收瓶,禁 止直接放到水槽。
3. 取上述混合液适量使维生素C溶解并 转移至100ml量瓶,用混合液稀释至刻度, 摇匀,迅速滤过。
4. 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淀粉指示液1ml, 用碘滴定液(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 色并持续30秒钟不褪。
备注: 平行操作(即测二份供试品,双样单平行)
(二)操作流程
称样→50ml烧杯→100ml量瓶→过滤 混合液
2、设备:电子天平
3、试剂:碘滴定液(0.5mol\L) 淀粉指示液、稀醋酸、蒸馏水
4、样品:维生素C片
四、实验过程
(一)操作步骤 1.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
密称取适量(相当于维生素C 0.2g)置 50ml烧杯中。
2. 量取稀醋酸10ml置200ml烧杯中, 加新沸过冷水100ml。
2、化学反应式
OH
OH
H
OH
CH3COOH H
O
+ O
I2
OH + HI
OO
HOபைடு நூலகம்
OH
O
O
去氢抗坏血酸
3、 计算公式
维生素C标示量%= VTF10-3W 100% ms
Rd A B 100% AB
三、实验器材
1、仪器:称量瓶(1个)、100ml容量瓶 (2个)、50ml移液管(1支)、洗耳球(1 个)、棕色酸式滴定管(1个)、锥形瓶(3 个)、漏斗(2个)、100ml量筒(1个)、 10ml量杯(1个)、烧杯(3个)、研钵、滤纸。
维生素c测定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测定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碘姜法:将待测物与加入了淀粉溶液的碘液加入姜汁中,根据被测物的浓度,溶液在一定时间内呈现不同颜色。
根据颜色的深浅即可推断维生素C的含量。
2.操作步骤:
(1)取0.1g测试物粉末,加入60ml蒸馏水,把瓶口用纸片盖好,放到90水浴中煮沸5min,连同剩余液体倒入定容瓶中,揉匀,装压滤器上,用蒸馏水再冲洗若干次,至50ml定容,得到的溶液为1%的Vc溶液。
(2)取Vc溶液4.0ml,加入1mol/L的FeSO4溶液10ml中,用10mol/L的H2SO4滴定至黄色漆黑色转化为粉红色后,即记录所滴入的体积。
(3)同时,取另一烧杯加入20ml的去离子水作空白,加入相同的含量的FeSO4和H2SO4,然后进行滴定,此滴定所需的体积就是空白滴定。
(4)根据维生素C的化学反应式和滴定结果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3.较为简便的方法:同样使用该测试方法,单可用水激发器代替FeSO4溶液,从而避免了FeSO4溶液的制备。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
3、培养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酸性溶液中,维生素 C 可以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式如下:C₆H₈O₆+ I₂ → C₆H₆O₆+ 2HI通过用已知浓度的碘标准溶液滴定维生素 C 溶液,当溶液中的维生素 C 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出现蓝色即为终点。
根据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和浓度,可以计算出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容量瓶(100mL、250mL)移液管(25mL、50mL)电子天平玻璃棒烧杯(50mL、100mL)2、试剂碘标准溶液(005mol/L)淀粉指示剂(5g/L)稀醋酸溶液维生素 C 样品四、实验步骤1、碘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基准物质三氧化二砷(As₂O₃)约 013g,置于 250mL 碘量瓶中。
加入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5mL,微热使之溶解。
加入 2 滴酚酞指示剂,用 1mol/L 盐酸溶液中和至溶液红色褪去。
加入 50mL 水,20mL 1mol/L 碳酸氢钠溶液和 2mL 淀粉指示剂。
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平行测定 3 次,计算碘标准溶液的平均浓度。
2、维生素 C 样品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维生素 C 样品约 02g,置于 100mL 容量瓶中。
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3、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用移液管准确移取 2500mL 维生素 C 样品溶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
加入 50mL 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和 5mL 稀醋酸溶液。
加入 2mL 淀粉指示剂,立即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碘标准溶液的用量,平行测定 3 次。
【精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精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体无法合成维生素C,必须通过食物或饮料摄取。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是衡量食品、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两种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方法一:姜饮的测定法所需试剂:1.姜饮:500ml姜饮(制作方法:将姜切片和红枣煮沸,加入糖和红茶,煮20分钟后过滤)2.10% TCA溶液:将10g三氯乙酸溶解于100ml水中3.苯酚:将0.5g苯酚粉末溶解于100ml水中4.硝酸:将2ml浓硝酸注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7.淀粉溶液:将2g淀粉加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实验步骤:1.取100ml姜饮,加入10ml 10% TCA溶液,摇匀,滴加苯酚试剂,使姜饮呈现橙黄色2.取50ml橙黄色液体,加入0.5ml硝酸,摇匀3.用滴定管滴加碘酸钾溶液,直到液体呈现黄色变化,再加入过量淀粉溶液,液体呈现深蓝色4.测定维生素C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方法二:DCPIP法1. DCPIP指示剂:将0.1g DCPIP粉末溶解在100ml水中2. 测量样品:蔬菜或水果样品3. 去离子水:用于样品淋洗5. 维生素C标准溶液:50mg/L的维生素C溶液1.将约5g的样品放入绞肉机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混合绞碎2. 将绞碎后的样品瓶中,加入5ml 2%硫酸,浸泡1小时3. 用滤纸过滤出液体,取1ml过滤液加入约5ml DCPIP指示剂,立即摇匀5. 观察溶液变化,维生素C样品与标准溶液的指示剂溶液变色速度和色浓度互相比较,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结: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常用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CPIP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可以用于日常食品的检测;而姜饮法则是一种相对比较精密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科研领域的实验研究中。
饮食中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因此通过测定食品和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制定健康饮食计划。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2、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 二、实验原理用I 2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测定维生素C 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维生素C 分子中含有还原性的二烯醇基,能被I 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 2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消耗I 2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即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 的含量;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等物质的量关系:n Vc ==n I 2即:310)(176%(2-⨯=⨯I C cV V m 试样)∴ Vc %=试样)()(176.02m cV I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分析天平,250ml 锥形瓶,100ml 量筒,10ml 量筒,酸式滴定管,滴定基管架,25ml 移液管; 2试剂医药维生素C 药片,HAc2 mol/L,淀粉%,Na 2S 2O 3标准溶液 mol/L,I 2标准溶液 mol/L;三、实验步骤1. mol·L -1 I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将 I 2与5g KI 置于研钵中,在通风柜中加入少量水切不可多加研磨,待I 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摇匀;用移液管移取 Na 2S 2O 3 标准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水、%淀粉溶液,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次; 2. 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约维生素C 片研成粉末即用,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0mL 、10mL 2mol·L -1 HAc 和%淀粉指定剂,立即用I 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稳定的蓝色, 30s 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计算维生素C 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计算公式:%1001000)()()()(68668622⨯⨯=O H C O H C I I W M V c C 维生素式中c——I 2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滴定时所用I 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MC6H8O6——维生素C的摩尔质量g/mol ; WC6H8O6——称取维生素C的质量g; 四、 注意事项1.由于维生素C 的还原能力强而易被空气氧化,特别是在碱性溶液中更易被氧化,所以,在测定中须加入稀HAc,使溶液保持足够的酸度,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2.溶解I 2时,应加入过量的KI 及少量水研磨成糊状,使I 2完全生成KI 3后再稀释;否则,加水后I 2不再溶解;3.称样前才将Vc片研成粉末,称样后应立即溶解测定,以免Vc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而损失;4.必须用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样品,目的是为了减少蒸馏水中的溶解氧;五、问题讨论1、溶解I2时,加入过量KI的作用是什么答:溶解I2时,加入过量KI的作用是:I2与KI形成KI3,使其溶解度增加,挥发性大为降低;2、测定维生素C的溶液中为什么要加入稀HAc答:由于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而变成黄色,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更甚,测定时加入HAc使溶液呈弱酸性,以减少维生素C的副反应;3、溶样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过并放冷的蒸馏水答:溶样时用新煮沸过并放冷的蒸馏水,目的是为了减少蒸馏水中的溶解氧;I2标准溶液 mol/L;I2具有挥发性,因而易引起I2的损失,所以在每次测维生素C的含量时,首先要标定I2溶液的浓度;方法为:用25ml移液管吸取由实验室准备的Na2S2O3标准溶液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50ml,%淀粉溶液,用I2溶液滴定至呈现稳定的蓝色,内颜色不褪,即为终点;然后计算I2溶液的浓度c,相对偏差不超过±%;。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直接碘量法)
维生素C 含量测定维生素C 片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如:(直接(直接//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2,6-2,6-2,6-二氯靛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二氯靛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采用碘量法测含量 ,此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因制剂中常有还原性物质存在,对此法干扰明显,且由于碘具有挥发性,碘离子易被空气所氧化而使滴定产生误差。
常见的其他滴定法存在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断,如2,6-6-二氯靛酚法:二氯靛酚法:二氯靛酚法:22,6-6-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红色,碱性介质中二氯靛酚是一种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与维生素C 反应后,生成无色的还原型酚亚胺,因此,在酸性条件下,用2,6-6-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即为终点;无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即为终点;无需另加指示剂。
分光光度法运用维生素C 的旋光性能进行含量测定,但操作费时,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是一个准确高效的测定维生素C 含量的方法。
我们主要介绍的是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一.实验原理一.实验原理维生素C 是人体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参与人体多种氧化与人体多种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反应,,并且有解毒作用。
人体不能自身制造维生素C ,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维生素C ,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维生素C 。
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血酸。
维生素C 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 6H 8O 6。
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 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因而可用I 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测定。
简写为:简写为:C C 6H 8O 6+I 2= C 6H 6O 6+2HI使用淀粉作为指示剂,用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饮料、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1. 碘滴定法:利用维生素C的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将含有已知浓度的碘液滴加到含维生素C的溶液中,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HPLC技术分离样品中的维生素C,并通过检测器检测维生素C的峰面积或峰高来定量。
3. 比色法:利用维生素C与某些试剂(如二苯基胺)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有色产物,通过测量其吸光度来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4. 电化学法:利用维生素C的氧化还原性质,通过电化学方法(如循环伏安法、常规电位法)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样品的处理和条件要求不同,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条件来确定。
此外,不同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也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测定维生素c含量方法
测定维生素c含量方法
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之一是使用蒸馏。
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步骤如下:
1. 将样品(例如柑橘和蔬菜)切成小块。
这里,我们推荐使用柑橘水果,例如橙子或柠檬,因为这些水果对维生素C的含量非常敏感。
2. 将样品与一定量的水混合,然后使用搅拌器或涡流器混合2-3分钟。
3. 使用过滤纸过滤混合物。
取一小部分过滤液。
4. 加入氨水,并连续摇动5–10次,然后用苯作为提取介质提取。
5. 添加氯化钾和碳酸钠,生成CO2气体,并用稀硫酸储存备用。
6. 使用紫外光谱法或氧化还原散射法进行光度计读数,并与标准库比较测量出来的维生素C含量。
还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电化学法(如循环伏安法)来测量维生素C含量,但这些方法需要更复杂的设备和专业技能。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中关于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是使用二氧化碳挥发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样品(通常为维生素C片剂或粉剂)。
2. 将样品溶解于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 在含有样品溶液的烧瓶或烧杯中,设置双皮套装置,并通过瓶口通入氮气,以去除溶液中的氧气。
4. 在维持适当氮气流速的条件下,加入适量的氧化剂(例如碘化钾溶液)。
5. 用玻璃杆搅拌溶液,使溶液中的氧化剂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
6. 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使用氨溴酚绿指示剂滴定剩余的氧化剂,直至颜色由蓝变黄绿。
7. 根据滴定所需的氨溴酚绿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这种方法是基于维生素C在酸性条件下容易被氧化为脱氢抗坏
血酸的特性进行的。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溶液中氧化剂的用量,可以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维生素c测定国标
维生素C的测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国标方法包括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
此外,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也可以用于维生素C的测定。
荧光法是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
具体来说,荧光法依据待测样品中的维生素C在特定波长处被激发后产生荧光,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适用于食物中维生素C的快速测定。
2,4-二硝基苯肼法是国标中的第二法,用于测定食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
该方法基于维生素C与2,4-二硝基苯肼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该化合物的吸光度,进而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用于各类食物中维生素C的测定。
滴定法是一种传统和经典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
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检测依据国标GB/T6195─1986,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在滴定过程中,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酚靛酚后被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酚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该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大量样品的测定,但受色素类物质干扰较大,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分光光度法也可以用于维生素C的测定。
其中,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
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一般在1700 cm-1左右,可用于排除其他成分的影响。
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电位滴定法
原理: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池
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终 点. Pt为指示电极,甘汞作参比 电极 E池=E+-E-+E液接电位=EI2/I+k(常数)
电位滴定法
右图:电位滴定法基 本仪器装置
• 计算式:(与碘量法相
同) • Wvc=C(I2)V(I2)M(vc)/ m(vc ) *100%
Cl
O Cl
O O
C
Cl
OH Cl
C C HC
O
N
N
O
====
+
+
HO
OH
CH CH2OH
OH
CH2OH
维生素C (还原型)
2,6-二氯酚靛酚 (氧化型,粉红色)
维生素C (氧化型)
2,6-二氯酚靛酚 (还原型)
• 2,6-二氯酚靛酚染料的钠盐在水溶液中显蓝色, 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4)线性实验 4.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维生素C标准品 100mg,用缓冲溶液配成lmg/ml的标准溶液。精密称取 维生素C标准溶液1、2、3、4、5ml,分别置于10ml容 量瓶中,用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
4.2)测定 用5l定量毛细管,分别吸取上述溶液各5 l
,点于试纸上 。点样后晾干,并将试纸 固定在 20cm×20cm玻璃板上,放入薄层扫描仪。测定△A 的
4)稳定性试验 同一测试样品,在120min内,每隔3min测定 一次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差示旋光度基本不变
5)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维生素C精制品500.0mg两份,分别置于50mL 容量瓶中,各加入20mg辅料,分别用盐酸盐缓冲液及 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50mL溶液,测定差示旋光度。 文献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8%,变异系数cv为1.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保鲜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C
6H
8
O
6
还原型维生素C是新鲜果蔬营养成分
的重要部分。
(一)二氯酚靛酚法:天然的抗坏血酸有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还原型抗坏血酸分子结构中有烯醇(COH=COH)存在,故为一种极敏感的还原剂,它可失去
两个氢原子而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
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C
12H
6
O
2
NCl
2
Na)
作为氧化剂,可以氧化抗坏血酸而其体身亦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
2,6—二氯酚靛酚钠盐易溶于水,其碱性或中性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桃红色,这个变化用来鉴别滴定的终点。
由于抗坏血酸在许多因素影响下都易发生变化,因此,取样品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并避免与铜、铁等金属接触以防止氧化。
(二)碘量法: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可被I
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
2
标准
溶液直接测定。
通过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
化学反应式如下:
KIO
3+5KI+3H
2
SO
4
=3K
2
SO
4
+3I
2
+3H
2
O
二、仪器和用品
1、实验材料
果蔬样品、维生素C标准溶液,1%草酸溶液、2,6-二氯靛酚溶液、10%KI溶液,淀粉液、0.001N标准
3
KIO溶液
2、仪器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研钵、漏斗、分析天平容量瓶,滴管
三、实验步骤
1.试剂制备与标定
①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精确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1%草酸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定容。
用移液管移取5ml到50ml容量瓶中,并加1%草酸定容。
②2,6—二氯酚靛酚溶液配制及标定:称取2,6—二氯酚靛酚即2,6—二氯吲哚酚
纳50mg ,溶于200ml 热水中(热水中溶解52mgNaHCO 3),冷却后加水50ml ,过滤后盛于棕色药瓶内,避光保存。
标定: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5ml ,加1%草酸5ml 、20ml 蒸馏水,以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桃红色15秒不褪即为终点。
滴定的溶液的体积相当于0.1mg 维生素C ,计算出每一毫升染料溶液能氧化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③待测液的制备:取10g 磨碎的样品液,加1%草酸溶液稀释后无损地移入100ml 容量瓶,加1%草酸溶液定容至2500ml ,过滤,备用。
2.样品Vc 的测定 (1)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样品10g 研成浆状
定容至100ml 容量瓶
(2)碘量法
将定容后的样品待测液用移液管吸取10ml 于碘量瓶,用移液管准确加入2ml2NH 2SO 4溶液,1ml10%KI 溶液及1ml 淀粉液,摇匀加塞,避光静置2min ,用0.001N 标准3KIO 溶液滴定至终点(淡蓝色30s 内不褪色),记录并计算。
3.计算
(1) 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Vit.C(mg/100g)=(V*T*100)/W
式中:V-滴定样品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体积-空白滴定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体积,ml
T-1毫升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W-滴定时吸取的样品重,g (2)碘量法
Vit.C(mg/100g)=0.088*y*b/(a*x)*100
20g 1%草酸液 1%草酸液
过滤
250ml 容量瓶,草酸定容 200ml 锥形瓶
移取10ml
20ml 蒸馏水
2,6—二氯酚靛酚
滴至终点(淡红色,15s 内不褪去)
式中:y-消耗的0.001N标准
KIO溶液体积,ml
3
X-移取的滤液体积,ml
0.088-1ml0.001N标准
KIO溶液相当于0.088mg Vit.C
3
a/b-样品稀释倍数
四、实验数据记录
样液重:10.0080g
样液重:10.1510g
2,6-二氯酚靛酚染料标定
五、计算过程:
1、2,6-二氯酚靛酚染料标定
1ml 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T=0.1/((3.30+3.50+3.40)/3)=0.0294mg 2、蔬菜相关计算 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Vit.C(mg/100g)=(V*T*100)/W
=)
()(g mg 100/91.3510
250
3
/0080.101000294.015.0-78.1=⨯⨯⨯ 碘量法
Vit.C(mg/100g)=0.088*y*b/(a*x)*100
=
)
()(g mg 100/00.33250
0080.1010100
10.0-60.1088.0=⨯
⨯⨯ 3、橙汁的相关计算 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Vit.C(mg/100g)=(V*T*100)/W
=)100/(99.14250
3/1510.10101000294.015.0-84.0g mg =⨯
⨯⨯)(
碘量法
Vit.C(mg/100g)=0.088*y*b/(a*x)*100
g mg 100/22.13250
1510.1010100
10.0-71.0088.0=⨯
⨯⨯)(
五、实验讨论
1.实验汇总表
2.结果讨论
1)从上表看出菜叶中维生素c含量远远高于橙汁。
2)用两种方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时,二氯酚靛酚法测定值都比碘量法高,
其原因是二氯酚靛酚存在还原型的脱氢抗坏血酸,与有机物结合在一起,使测定值偏高。
3)环境温度影响碘量法的灵敏度,在25度下最灵敏,实验时的温度在25
度左右,所以碘量法较为精准。
但原料中存在淀粉含量的多少会影响终点,使终点提前出现,所以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不能用碘量法来测定其维生素C含量。
4)由于两种原料都有颜色,滴定终点颜色偏离,使实验产生偏差。
5)用两种方法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时,取样品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并避免与铜、铁等金属接触以防止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