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共6课时)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共6课时)师:谁能说一说这三个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特征?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
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四)评价反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归纳: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学会了画三角形的高。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2课时(共6课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索发现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1、小组活动: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后反馈:摆三角形:不管怎么摆,只能摆出一种三角形。
摆四边形:可以摆出多种不同的四边形。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师生交流后明确: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和四边形,发现三角形不管第五单元:三角形第3课时(共6课时)第五单元:三角形第4课时(共6课时)启发学生思考:①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锐角?最少有几个锐角?(3)认识直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的两条边叫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条边叫斜边。
师:量一量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长,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3、动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四)评价反馈三个角都是锐角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一个角是钝角有两条边相等三条边都相等第五单元:三角形第5课时(共6课时)2、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
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1)∠1=42°,∠2=38°(2)∠1=34°,∠2=56°∠1+∠2+∠3=18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6课时(共6课时)4、回顾与反思。
第五单元《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质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过程中,案例选取不够贴近生活,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因此,我打算在下次课中,加入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兴趣尚未充分激发。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解释:重点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测量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
a.理解平行四边形定义中的“对边平行”概念,特别是对于非标准位置的平行四边形。
b.掌握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过程,尤其是对角线互相平分性质的推导。
第五单元《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集体备课教案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学生回忆
为新知识铺垫
二、教学新课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练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180O
180O-140O-25O=15O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选自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事”,通过两个例文《记一次跳绳比赛》和《我的动物朋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本节课将围绕这两个例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写事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仍在写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事件的选择、环境的描写等。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写事的几个要素,对本节课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写事的几个要素,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例文,学生能领悟到写事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进行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写事的几个要素,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事,并注意环境的描写。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例文,引导学生领悟写事的方法。
2.实践指导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
3.激励评价法:教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例文及相关教学素材。
3.习作纸:供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事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记一次跳绳比赛》和《我的动物朋友》两个例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选择事例来写事的,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进行环境描写。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有趣的事例,进行写作实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与习作》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两个例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观察和描写,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但学生在观察和描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观察不细、描写不具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把观察到的景物写得具体、生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写作方法。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3.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写作素材:图片、实物等。
3.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课的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出示两个习作例文,让学生仔细阅读,感受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写这些景物的?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景物进行观察和描写。
学生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素材,进行实地观察,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评析:谁的观察更仔细?谁的描写更生动?引导学生相互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观察和描写其他景物。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但对一些复杂的交际场景和表达方式还不够熟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与人交流,并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与人交流,并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3.案例教学法:分析一些成功的交流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交流技巧,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
3.录音机、磁带或音频文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情境中,你会如何与人交流?通过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讨论做好铺垫。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方法对三角形进行正确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三角形纸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三角尺、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问:“你们对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可以根据角的大小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帐篷》教案设计
《帐篷》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帐篷》。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跟随父母住在帐篷里的生活,描绘了帐篷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作者对帐篷生活的留恋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帐篷的结构特点以及作者在帐篷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帐篷生活的留恋和热爱。
难点:描绘帐篷周围的自然风光,理解帐篷在作者心中的特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帐篷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帐篷的了解和印象,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作者在帐篷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帐篷在作者心中的特殊意义。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认真完成。
六、板书设计帐篷结构特点作者所见所闻帐篷的特殊意义七、作业设计1. 请用流畅的语言描绘一下帐篷的结构特点。
答案:帐篷通常由支柱、帐篷布、地席组成。
支柱用来支撑帐篷布,帐篷布用来遮挡阳光和雨水,地席用来放置物品或作为座位。
2. 根据课文内容,列举三个作者在帐篷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答案:示例:(1)夜晚,我们在帐篷里看星星;(2)早晨,我们在帐篷外捉迷藏;(3)下雨天,我们在帐篷里听雨声。
3. 请谈谈你对帐篷在作者心中特殊意义的理解。
答案:帐篷在作者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临时的住所,更是作者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象征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5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5单元教案(精选5篇)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5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对话大意。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3)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主句型,How old are you? I’m …years old. 询问年龄并作答。
(4)能用Happy birthday!向别人表达生日祝福。
2.知识目标(1)听懂、会说句子How old are you? I’m…。
Happy birthday!(2) 听、说单词six, brother.3.文化目标(1)渗透:当你收到别人的礼物和祝福时,要说“Thank you”(2)提示学生在西方国家,成年人一般不谈论年龄的话题,这属于个人隐私。
教学重点:听懂、会说Happy birthday! How old are you? I’m…教学难点:(1) How old are you? 与How are you? 的区分,以及所学内容的灵活运用。
(2)单词brother的读音。
教学过程:Step1 Preparation1. Free talkT: Hello!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2. ChantT: First , Let’s have a chant.P.59页设计意图:和数字有关的chant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复习数字。
3. 创设情境。
(播放生日音乐)T: Listen, what’s happening?出示幻灯片生日,Oh , here’s a birthday party .Look, so many gifts .What are they? Let’s have a look .Let’s count . How many…?借助课件,引出six并借助卡片教学。
设计意图:尽快的创设情境,在生日party 中复习旧知,并以旧带新,解决新单词。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圆形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圆形教
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圆形的定义和常见特征
- 掌握圆形的测量方法
- 学会计算圆形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内容
1. 圆形的定义和特征
- 介绍圆形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 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 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的概念和性质,如周长是圆周的长度
2. 圆形的测量方法
- 引导学生使用量具测量圆形的直径和半径
- 演示如何使用量具测量圆形的周长
3. 圆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 讲解计算圆形面积的公式和步骤
- 帮助学生理解圆形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 练计算不同圆形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方法
- 示范法:通过展示实物圆形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圆形的特征和测量方法
- 合作研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练,促进相互合作和交流
- 游戏研究: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对圆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圆形测量和计算的理解程度
-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圆形面积和周长计算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 教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 实物圆形模型
- 量具(尺子、圆规等)
- 示意图和练题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其他几何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测量实验,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1)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8例1,完成P58“做一做”,P63“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知道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科书P57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中的三角形,在图中指一指或描一描哪些是三角形。
2.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三角形的交通标志、晾衣架、扫帚等。
3.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1)]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三角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教科书P58例1)(1)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画图。
(2)迁移感知。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板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预设:三角形的画法学生已有经验,画起来没有难度。
在画图过程中自然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比如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设计意图:“画三角形”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说一说”让学生表达对三角形的了解,迁移感知,以便更好地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3)学生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边、角、顶点。
(4)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案unit5
再看一边,边看边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说一说。
分角色给课件配音,小组练习和表演。
各小组展示
(三)Practice:
Group work
孩子运用自己手中的卡片,进行对话和描述。
仿照Let’s talk部分中的对话
(四)Extension:
让孩子们仿照课文中的对话,进行购物活动。
课后反思:
1、Let’s chant
B部分的Let’s chant.的歌谣,边说边出示单词。
2、口语练习
What color do you like?
What color is your /…?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准备好一些大小不一的衣服。说:“I think this skirt is pretty.”然后教师穿一下,说:“But it’s too big.”然后再拿起一件,说:“This one, it’s nice. It’s fits me well.”
1、Listen and show:
教师说单词或相关事物,孩子看想一想,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并重复单词。孩子在小组中做游戏
2、小组比赛传单词
教师在每组第一个孩子的背上写出本课一个单词,孩子猜一猜,一个接一个传下去,最先传完且正确的组获胜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Read and write课文挂图,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学生说一说所看到的东西。
Students try to say like this.
3、观看课件展示,跟读练习
4、小组活动
孩子两人一组。每个孩子准备一些衣物单词的小卡片,在背面写出价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摔跤》优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摔跤》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音乐曲目《摔跤》的基本知识,包括曲调、节奏和歌词。
2. 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能力,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展现小组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2. 课堂音响设备3. 摔跤音乐曲目录音4. 小组分工的标志物和舞蹈动作设计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之前研究过的音乐知识,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研究摔跤音乐曲目和歌词(15分钟)播放摔跤音乐曲目,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同时跟随歌词朗读。
教师适时解释曲调和节奏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
3. 研究舞蹈动作(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舞蹈动作并设计相应的手势和动作。
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熟练掌握舞蹈动作。
4. 小组合作表演(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设计的舞蹈动作,其他学生观看和鼓励。
教师可以评价每个小组的表演,给予肯定和建议。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音乐曲目《摔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团队合作中得到了锻炼。
通过舞蹈动作的设计和表演,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了发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音乐元素,继续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习作例文教学目标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把握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找准训练目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过程1课时板块一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
(1)师导入: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2)预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3)回顾主要内容。
①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②生回答。
2.回顾写作方法。
(1)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按一定的顺序。
3.导入新课。
(1)师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1(3)板书课题。
知新,简洁而实用。
板块二学习例文1.学习《颐和园》。
(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①师: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②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颐和园?③出示课件。
这是美丽_______________的颐和园。
④生交流。
(师相机出示:美丽)⑤师引导: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生交流)⑥课件出示句子。
⑦师小结: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
子。
②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③课件出示句子。
④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
⑤师引导: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⑦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
⑧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
(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3)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
②生默读课文,结合批注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随机点拨。
2眼底”可以感受到。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③师:默读旁边的批注,有什么收获?(生交流)湖“静”的特点写清楚的。
师: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路线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形》教案第五单元三⾓形⼀、教学内容学⽣通过第⼀阶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图形中分辨出三⾓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的,通过这⼀内容的教学进⼀步丰富学⽣对三⾓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形特性、三⾓形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三⾓形的分类、三⾓形内⾓和是180°及四边形内⾓和。
⼆、教学⽬标1、使学⽣认识三⾓形的特性,知道三⾓形任意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以及三⾓形的内⾓和是180°。
2、使学⽣认识锐⾓三⾓形、直⾓三⾓形、钝⾓三⾓形和等腰三⾓形、等边三⾓形,知道这些三⾓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进⼀步感受三⾓形的特征及三⾓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学⽣观察能⼒和动⼿操作能⼒。
三、教学重点1、三⾓形的分类。
2、三⾓形的特性:三⾓形的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以及三⾓形的内⾓和是180°。
3、三⾓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难点1、三⾓形根据不同的⾓度进⾏分类。
2、三⾓形的两边之和⼤于第三边以及三⾓形的内⾓和是180°。
3、学⽣对数学的转化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形的认识”的教学⽬标。
因为本册对三⾓形认识的教学⽬标与第⼀学段“获得对简单平⾯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段,逐步认识三⾓形。
因此,在进⾏本单元的教学,落实“了解三⾓形任意两边的和⼤于第三边”“三⾓形内⾓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标时,不仅要求学⽣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且要积极引导学⽣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能⼒。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 游》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正确理解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2.能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词语,能够正确地进行组词造句;3.能够通过习作对自己的经历或故事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情感目标1.通过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让他们学会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之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文学感悟。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习作创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1.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游》,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进行讲解;2.解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让学生熟悉这些词语;3.分析课文结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文学鉴赏;4.设置问题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课时:课文赏析与习作1.继续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赏析,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文学作品的意义;2.通过举例讲解,教导学生如何进行习作创作;3.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能力,进行习作写作,可以关于自己的旅行经历、游玩体验等;4.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习作,进行相互点评,并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习作游》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在习作创作方面有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希望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习作写作,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2.阅读课外书籍,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进行背诵和感悟。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名优教案新人教版
《习作例文》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在交流平台交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按照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及写出景物变化的方法。
2.能总结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回答文后的问题。
3.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能总结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回答文后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按照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及写出景物变化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见过导游图吗?你知道导游图是干什么的吗?预设:导游图是旅游景点为了方便游客找到景点中最好的风景而制作的图示,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感兴趣的景物,同时方便选择最佳路线。
2.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游览线路。
我们也可以按照游览线路描写景物,让读者跟我们一起游览。
这是写景物的一种方法。
二、交流平台1.读一读交流平台上的对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怎样才能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自由交流。
(1)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的,游览经过清楚明了。
(2)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3)如果景物发生了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
如,《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就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2.你在写作中有什么妙招可以帮助我们写好景物吗?请分享你的妙招。
3.你在阅读中见过哪些优美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请分享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进行总结。
预设:(1)可以按照游览顺序写作。
我们在参观或游览一个地方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移而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游览为线索,由先而后依次记述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这样,读者才会对你游览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印象。
(2)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不能像记账一样罗列景物,要有感情哦!大自然的景物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认真回味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主要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习作例文,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些例文,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丰富,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于人物、景物、事件的描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写作思路不清晰、描写不够具体生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习作例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进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习作例文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具体生动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习作例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写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阅读和分析习作例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案。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习作例文,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有趣的人或事?你们是如何描述它们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习作例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第二课时将继续深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能够识别和命名三角形。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边的概念等,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三角形的事物接触较多,但如何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边的概念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三角形的定义、命名等。
然后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分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如三角形标志、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等,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纸,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练习题,如识别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等。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三角形》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简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2.使学生认识不同类型三角形,了解这些三角形的特点。
3.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1.了解掌握三角形的特性,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了解这些三角形的特点。
3.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四、课时安排:6课时第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1课时第2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课时第3课时三角形的分类………………………………………………1课时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1课时第5课时四边形的内角和……………………………………………1课时第6课时练习课………………………………………………………1课时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三角板、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学生交流教师展示三角板,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架……引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新课讲授】知识点1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例1。
1.做一做:请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
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小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画一画:让学生自己画出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4.做一做:请学生动手用三支笔拼成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的顶点、边、角。
知识点2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小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提问:老师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学生动手画出一个三角形,作出它的高,并标出与高相对应的底。
提问:三角形可以作出几条高呢?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作高两次。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请学生指出每条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底。
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标出他的高和底,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知识点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例2做一做: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边框,分别拉一拉边框,你有什么发现?拉动三角形边框,形状不会改变,拉动四边形边框,形状会改变。
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动手尝试,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并代表总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3、例4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引导学生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与发现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通过探索充分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小棒、纸条、剪刀。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出示教材第62页例3情景图:提问:如果你是小明的话,你会选择走哪条路到学校最近?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小明上学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小明家→邮局→学校第二条:小明家→学校第三条:小明家→商店→学校小结:多数同学肯定会选择走第二条路,认为第二条路最近,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你们能告诉老师,并说明原因。
板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新课讲授】教学例4知识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也可以用生活中你从学校到家的路有几条,来导入新课学生讨论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疑点分为三组进行讨论请同学们将手中的小纸条分别剪成下面的长度拼一拼,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合作,并做好活动记录。
小组汇报:提问:为什么第2、3组不能拼成三角形?小结:第2组两边的长度和是9厘米等于第三条边的长度9厘米;第3组两边长度和是9厘米他们长度的和还小于10厘米,所以不能拼成三角形。
2.摆一摆:学生用长短不一的小棒拼三角形,什么时候能拼成,什么时候不能拼成?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大家都是用了三根小棒去围三角形,有的可以围成,有的却围不成。
这是为什么呢?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小结:任意两条小棒长度的和比第三条小棒长,才能拼成三角形。
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全班互相交流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发言。
回到开始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课堂作业】判断下面哪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单位:厘米)(1)4 3 5(2)2 6 7(3)4 4 9(4)3 9 8【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内容教材63~64页例5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三角板、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三角形,请你们仔细观察,并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板书:三角形的分类【新课讲授】教学例5知识点:三角形的分类1.先想一想按角分类怎样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按角分:按锐角个数分:把有三个锐角的放在一起,有两个锐角的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按有没有直角分:有一个直角的放在一起,没有直角的放在一起。
(2)出示三角形关系图(3)出示三角形关系表学生前后交流自己先试着分,然后再6人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汇报:2.按边分的:(1)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三角形按下列标准分类:小结:三角形按照边的长度不一,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教师出示三角形关系表(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就叫等腰三角形。
在这些等腰三角形里,好像有一个三角形长得很特别,你们发现了吗?(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小结:红领巾是等腰三角形,交通标志牌是等边三角形……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分别测量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提问:谁愿意把你的测量结果说一说?小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组讨论回答学生动手测量,教师个别指导。
个角都是60度。
【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明确三角形内角和概念,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可以运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过程,感受数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猜想、推理、验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的图形之美,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并能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途径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拓宽学生思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多个三角尺多套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一)旧知巩固“同学们,今天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带来了几个三角形,请大家认真看,然后说出它的名称。
在学生说出自己手中的三角形的名称时,抽学生说说三角形的分类,然后我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也称为内角。
”紧接着出示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抽学生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情境导入播放课件动画: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都大。
”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所以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
”锐角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可不这样认为”。
师问:“同学们,到底谁说的对呢?三角形的内角和跟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有关系吗?那就要你们亲自验证了。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计算求和,引出思路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套三角板,引导他们计算出这两个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度。
紧接着提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让学生分组想办法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定义,引出三角形的三个角动画设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亲身实践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2.拼角求和通过讨论,有的小组可能会想到把三个角撕开,再拼在一起,刚好拼成了一个平角,由于学生在以前学过一个平角是180度,很快就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